余杭滚灯

合集下载

杭州民俗文化

杭州民俗文化
2019年11月,武林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 名单。
武林调表演明清时期,杭州作为佛、道宗教盛行之地,民间宣讲宝卷 的活动颇为活跃。清代中期至末叶,“宝卷”的宗教性质逐渐淡化,相继 出现了《白蛇传宝卷》《梁山伯宝卷》《珍珠塔宝卷》《何文秀宝卷》 《螳螂结亲》《百花宝卷》《百鸟宝卷》等一大批世俗题材的宝卷,很受 民众欢迎。
杭州评词表演据明代杭州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 事”载:“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据此 一般认为,杭州评词即由明代的“弹词”(弹唱词话)衍变而成,清代初 期称“文书”。清末范祖述《杭俗遗风》载:“此类说书,多在小茶肆中。 一人立于高台上,手执胡琴,自说自唱自拉。所唱之书,大都《珍珠塔》 《玉蜻蜓》等。亦有编成七字句,唱说隋唐东西汉者。
武林活拳(何门)是由浙江省著名武术家何长海先生创编的。
此拳在武学思想上继承了我国传统武术之精华,在技法上既吸收刘百 川、王子平、韩庆堂、杨澄甫、刘金声、高振东、田兆先、黄元秀等大师 功法特色,又融合了西洋拳击的特点;并结合人体解剖学、力学、生理学、 心理学原理,招法精奇,具有极强的实战价值,同时又具修身养性、强身 健体的作用。
杭州评话又称“杭州大书”,是流行于浙江省杭州市及周边地区的曲 艺品种。
杭州评话源自南宋时期的古代曲艺,明末清初逐步形成,至清代道光、 咸丰年间进一步成熟。杭州评话由一人采用杭州方言说表,叙事中可不时 插入模拟代言内容,夹叙夹议。
2008年6月,浙江省杭州市申报的杭州评话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5月20日,余杭滚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Ⅲ-16。
余杭滚灯是浙江具有艺术魅力的民间舞蹈文化,它起源于杭州近郊一 带,已有800年的历史。每逢元宵佳节或庙会,余杭滚灯必会作为迎会仪 式队伍中必出的特色节目。关于它的起源,在余杭民间有着多种说法,相 传较为广泛的便是“水患求神说”和“恫吓海盗说”。

浅谈浙江“余杭滚灯”的舞蹈艺术风格

浅谈浙江“余杭滚灯”的舞蹈艺术风格

浅谈浙江“余杭滚灯”的舞蹈艺术风格作者:贺月甜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23期摘要:“余杭滚灯”是流传于浙江杭州余杭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文化,在长期的流传和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完整且独特的表演形式,成为余杭地区人们喜闻乐见的地方舞蹈。

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余杭滚灯”对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影响很大。

本文首先概述了“余杭滚灯”的历史起源,并着重分析了它的表演特征、道具和服饰特征、音乐特征,从而对“余杭滚灯”有着进一步的认识和创新。

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余杭滚灯”的艺术魅力,这使得其发展和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余杭滚灯艺术风格价值“余杭滚灯”发源于浙江杭州余杭一带,也是浙江最有特色的地方舞。

“余杭滚灯”是集杂技、体育、武术、舞蹈这四种表演形式于一体的民间舞蹈艺术,它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内容与余杭人民的生活方式、习俗息息相关,而且“余杭滚灯”彰显了力量与美感相融合的艺术特质。

在长期的发展当中,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将“余杭滚灯”逐渐发扬光大。

“余杭滚灯”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主要从表演特点的复杂性、多样性、道具服饰的特殊性以及音乐特点等角度分析其舞蹈艺术特色。

一、“余杭滚灯”的起源“余杭滚灯”是浙江最具有艺术魅力的民间舞蹈文化,它起源于杭州近郊一带,迄今为止已有800年的历史。

每逢元宵佳节或庙会,“余杭滚灯”必会作为迎会仪式队伍中必出的特色节目。

关于它的起源,在余杭民间有着多种说法,相传较为广泛的便是“水患求神说”和“恫吓海盗说”了。

以下是对这两个传说作出的简要的解析。

“水患求神说”。

早先有这么一种说法,滚灯起源于傩舞。

旧时,受杭州湾大潮的影响,每逢台风或暴雨时节,总是发生溃堤事件。

于是,余杭的百姓们就决定跳传统的傩舞来祭祀求神祈福,以此来减少水灾的发生。

我国民间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旧时每种事物都有不同的神灵在管辖。

而司管水利的神灵,民间认为是二郎神。

这二郎神实为秦时蜀郡太守治水名将李次的次子,因协助治水有功,事后封神,其手中拥有避水神珠掌管水利,便是其治水的象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余杭滚灯”的现代价值转化初探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余杭滚灯”的现代价值转化初探
Ethnology and cultural an th rop ology, 民俗与民族技艺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项 目 “余 杭 滚 灯 ” 的现代价 值转化初探
任小伟 ( 杭 州 市 临 平 区 文 化 馆 ,浙 江 杭 州 3 1 1 1 0 0 )
【摘 要 】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是文化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
一 、非 遗 项 目 中 公 共 文 化 生 产 的 诉 求 “非 物 质 文 化 ” 主 要 指 非 物 质 形 态 的 文 化 ,因 活 态 传 承
而 关 联 着 特 定 的 人 ,体 现 出 地 方 、民 族 的 人 群 日 常 生 活 、审 美 经 验 、价 值 信 仰 等 内 容 ,具 有 强 烈 的 个 人 和 地 方 特 色 。 “非 物质文化遗产”则因遗产的认定问题关联着传承者与被代表 者 、小 群 体 与 大 共 同 体 的 关 系 ,悄 然 将 个 人 化 、地方化 的 日 常 经 验 营 造 成 共 同 体 的 历 史 连 续 性 日 常 经 验 ,从 而 形 成 “最 经 济 、可 持 续 的 方 式 ,参 与 完 成 共 同 体 的 自 我 认 同 和 社 会 文 化 的 再 生 产 ”。可 以 看 出 ,非 物 质 文 化 成 为 遗 产 的 程 序 本 质 上就是一种公共文化的产生机制。如果说非物质文化是一个 表 示 自 在 状 态 的 概 念 ,仅 仅 表 征 某 种 特 殊 形 态 的 文 化 存 在 方 式 ,那 么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则 是 一 个 “彰 显 文 化 自 觉 历 程 的 概 念 , 表 明 特 殊 样 式 的 文 化 已 经 完 成 了 权 利 主 张 、价 值 评 估 、社 会 命名的程 序 而 成 为 公 共 文 化 ” ,这种价值转化的潜在诉求体 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有趣的风俗习惯

有趣的风俗习惯

有趣的风俗习惯1、金华斗牛,曾与金华火腿齐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

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

斗牛时日,一般选定在春秋农闲之际,数十天便举行一次,多选周山环抱的水田为场地。

斗牛当日,参斗之牛装以勇士之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者欢声雀跃。

以号声为令,斗牛即始。

届时,两牛四目怒视,夹尾低头,四角相接,奋力争斗,而场边观者则呐喊助威,呼声雷动。

但见败者血肉模糊、仓皇溃逃,胜者则奋蹄而追,紧随其后,斗牛即结束。

所谓成王败寇,在此更是深为体现。

败退之牛将被主人贬为耕牛甚至宰杀,而胜者则身价百倍,威风一时。

金华斗牛黄沙狮子2、黄沙狮子的历史相当久远。

相传南宋年间,黄沙洋来了一个金华拳师,叫杨显枪,他精通棍棒刀枪,在白水洋村建了武馆,一时台州各县的拳坛好手都聚集到这里,来学的弟子络绎不绝,他们又组织了狮子会,专打抱不平,反对贪官污吏和横行乡里的富豪、霸头,深得老百姓的拥护。

相传说,杨开设的武馆没有大门,只开窗户,师徒平日出入,都靠飞檐走壁,翻墙入室。

又传,有一年杨显枪带着弟子们在苏州表演,当地有一富户十分霸道,既要他们演出,又不付给酬金,一怒之下,杨显枪就地一跺脚,把个平整光滑的石板大院震得石碎板翘,富家见状,吓得连声求饶,杨家师徒倾刻翻墙而去。

从此,杨显枪的威望日高,尚武习武也成了黄沙洋的时尚,连黄沙狮子都打上了尚武的\"烙印\"。

在杨显枪的调教下,黄沙狮子的演技日臻完美,他们把民间的武术和舞狮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3、奉化布龙汉族民间舞蹈。

流行于浙江奉化的一种龙舞。

奉化布龙的形成年代,没有确切的记载。

据当地老艺人传说,至少已有二三百年的时间。

奉化布龙分9节、12节、18节、24节不等,以九节龙为多。

奉化布龙有一套独具一格的传统表现形式。

舞龙者头裹毛巾,身着农民的直襟衣衫和裤子。

围上绣花腰带,腿上扎着白色的“裹脚”,脚穿着自制的八钮草鞋,一身装饰紧束利落,轻装而又矫健。

余杭滚灯的来历

余杭滚灯的来历

余杭滚灯的来历
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小康王赵构逃至乔司,眼见被抓,忽然杀出一队人马,其兵器十分奇异,是用青篾条编成的约一人头高的圆球。

青篾条坚韧无比,刀枪不入,圆球上下翻滚左右盘旋,所向无敌。

金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纷纷败走,小康王得救。

这支奇兵是乔司的一个武术团练队,叫滚灯队,他们手拿的圆球名叫“滚灯”,球重50斤至100斤不等,队员们个个身强力壮,而且灵活机巧。

南宋建立后,赵构多次派人召集救过他的滚灯队队员,可是他们都不愿为官,宁愿在家乡习武为主。

后来滚灯逐渐发展为民间表演。

为了使表演更吸引眼球,表演者在滚灯中心放入一盏炭火灯,这样滚灯演变成了滚灯。

滚灯分炭火滚灯、武术滚灯、舞蹈滚灯三种,前两种更具难度,但都已失传。

现在民间还有滚灯表演,一般作为庙会巡游结束之后的压台戏。

余杭滚灯

余杭滚灯

余杭滚灯
滚灯是余杭市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南宋时余杭因属京畿之地,滚灯活动即已盛行,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古代滚灯是竹编的圆形球体,分大中小三种。

球的中心装一竹制编球形小灯,内燃蜡烛,有红黑之分。

红心球称“文灯”,黑心球称“武灯”。

作为汉族民间舞蹈的滚灯由九套27个动作组成。

古往今来,余杭人民尤其是临平翁梅一带的农民一直把它作为一种庆祝丰年、欢度佳节、健身强体的民间艺术活动,经常开展。

现余杭区每年举办全市性滚灯编导及艺术表演培训班和全市滚灯大赛。

余杭滚灯的独特艺术表演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演出,并代表过浙江省参加了首都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盛大联欢晚会。

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组织,有十四个镇乡建立了滚灯队,有艺术表演骨干400余人,滚灯艺术队伍壮大,发展情况良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杭州最有特色的文化表演有哪些

杭州最有特色的文化表演有哪些

杭州最有特色的文化表演有哪些杭州,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观众。

从古老的传统艺术到现代的创新演绎,杭州的文化表演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寻杭州那些最具特色的文化表演。

首先,不能不提的是杭州的越剧表演。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在杭州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众多的爱好者。

越剧以其优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感人的剧情而闻名。

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妆容精致,在舞台上用婉转的嗓音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经典的曲目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等,经过多年的传承和演绎,依然能够打动观众的心弦。

在杭州的剧院里,时常能欣赏到专业越剧演员们精彩的演出,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展现着越剧的魅力,让观众沉浸在这一传统艺术的美妙之中。

其次,杭州的杂技表演也是独具特色。

杂技演员们凭借着高超的技艺和过人的勇气,为观众带来一场场惊心动魄的视觉盛宴。

从惊险的空中飞人到令人惊叹的柔术表演,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他们在舞台上展现出的坚韧与毅力,以及对技艺的极致追求,让观众们为之折服。

杭州的杂技表演不仅融合了传统的杂技元素,还不断创新,加入了现代的科技和艺术手段,使得表演更加精彩绝伦。

再者,杭州的民间舞蹈表演也是文化表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其中,“余杭滚灯”尤为著名。

余杭滚灯是一种集舞蹈、技巧、体育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

滚灯的造型独特,表演动作刚柔并济,舞者们通过各种复杂而精彩的动作,展现出力量与灵动的完美结合。

这种民间舞蹈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

此外,杭州的木偶戏表演也别具一格。

木偶戏通过操纵木偶来演绎故事,木偶造型精美,动作灵活。

表演者在幕后用巧妙的手法让木偶活灵活现,仿佛拥有了生命。

无论是讲述神话传说还是民间故事,木偶戏都能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观众的目光,尤其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木偶戏更是充满了神奇和乐趣。

杭州的茶文化表演也是不可错过的。

余杭滚灯:滚出红火非遗

余杭滚灯:滚出红火非遗

余杭滚灯:滚出红火非遗作者:韩笙来源:《文化交流》2013年第02期农历新年悄然临近,关于“年”味的种种生活也悄然出现在我们周围。

2012年12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走进余杭翁梅社区文体中心的排练室,看见几十位身着节庆服装的演员手举滚灯来回跑动。

滚灯来回舞动,时而变成一个方阵,时而又成为一条长龙,看得人眼花缭乱,击节叫好。

旁人告诉我,这是即将献礼杭州市余杭区春节大戏的重头节目《余杭滚灯》,也是余杭区每年过年的保留项目。

这些年来,滚灯作为余杭区五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之一,一直传承有序,保留着浓厚的地方特色。

更为珍贵的是,当很多地方的非遗项目无人肯学、濒临失传之境地时,余杭滚灯却舞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为老百姓爱看、年轻人肯学、大舞台上得去的“香饽饽”。

一灯一记忆找寻余杭滚灯的传承人并不难,年近花甲的汪妙林在当地是典型的“红人”,因为长期舞灯,他至今身板硬朗,再加上待人和善,大家都喜欢亲近他。

汪妙林说:“我从16岁开始舞滚灯,到现在已经40年了,看到滚灯越舞越大、越舞越受欢迎,心里就觉得过日子特别有滋味。

”汪妙林珍藏着一张40年前的黑白老照片。

这张照片的背后,有许多关于滚灯的传承往事。

“就是这张照片,改变了滚灯和我的命运。

”照片拍摄于余杭翁梅村的一个工厂大院,高高板凳上,年轻的汪妙林将一只直径1.8米的滚灯腾空甩起,虚化了镜头。

“那时,余杭滚灯还叫翁梅滚灯。

”汪妙林出生于滚灯世家,他从16岁起就传承了这门技艺。

“只要一有空,我就和几个朋友在院子里玩滚灯,村子里的人都会来看。

”人群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翁梅村文化站的张长工。

“咔嚓”一声,张长工用随身携带的相机将这一瞬间永久定格。

这张偶得的照片,在余杭滚灯的历史上划出了一道清晰的分界线。

据记载,滚灯在余杭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南宋诗人范成大曾有诗描绘滚灯:“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

”但滚灯后来几乎在民间销声匿迹,只有汪妙林等几个少数传承人奇迹般地掌握着这门艺术。

而当年被翁梅滚灯深深感染的张长工把照片带回文化站后,文化站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恢复滚灯。

“让非遗进校园”,探索余杭滚灯在幼儿体育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让非遗进校园”,探索余杭滚灯在幼儿体育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2019年第09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课题资助: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910354043x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日。

1引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来说,如今的时代是新事物井喷的时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中国本土的民俗文化的冲击与影响是巨大的;如今的时代也是文化沉淀的时代,国家乃至世界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措施达到了新高度,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到2004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

余杭滚灯作为浙江省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虽然受到当地政府的各项政策的支持与保护,但其传承与发展还是遭遇各种问题,陷入瓶颈。

结合今年浙江教育领域的热点环节——幼儿体育教育,推进余杭滚灯走进校园,在非遗传承的同时发展幼儿体育,在幼儿体育的发展中弘扬滚灯文化。

2余杭滚灯的史考2.1余杭滚灯简介滚灯是一种流传于江浙沪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由于最早起源于余杭一带,所以也称“余杭滚灯”。

所谓“滚灯”,其实就是由竹子编成的圆形球体,分大中小三种,滚灯的中心装着一个竹子编制而成的球型小灯,内燃蜡烛,有红黑两色,“文灯”、“武灯”之分。

滚灯由九套二十七个动作组成,经几代民间艺人和群文工作者的挖掘整理、加工提高,已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时代风格,既有江南舞蹈的秀美俏丽,又有民间体育杂技的刚劲健美。

2.2滚灯的制作工艺余杭滚灯始于民间,手工艺人们借助锯子、篾刀、刮刀、竹垫片等工具,用细绳将毛竹片固定,制成圆形球体,中间悬挂另一个用来安放蜡烛的竹制小球,舞动起来十分好看。

滚灯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复杂,需要十余道工序,对制作者手上功夫的要求极高,编制起来既需要娴熟的技巧,又需要极大的耐心。

据翁梅乡滚灯传人莫德兴介绍,制作滚灯的要诀,第一是选材,要选结实的冬天砍下的毛竹,选其中间一段,往往需要九寸毛竹两支;第二是编形,先要将十根篾片扎成一个个五角形,然后才能扎成圆球。

第三是校圆[2],需要精密而准确地达到外观的圆形,其直径误差不得超过1厘米。

余杭滚灯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余杭滚灯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体育风尚SPORT & STYLE余杭滚灯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罗鹏杭州师范大学摘要:目的:探究余杭滚灯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余杭人民体育活动的保护与开发。

方法:通过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余杭地区的滚灯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价值进行进行考察与分析。

结果:余杭地区滚灯的技艺方法与历史变迁,有助于探讨其历史与现实的社会价值。

结论:余杭滚灯传统体育的形成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生活方式为内容。

不仅可以促进体质健康、缓解心理压力,还可以提高民俗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意志价值。

建议:合理挖掘、优先发展、有效整合余杭滚灯传统体育项目,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的进程中发挥其特有的社会职能。

关键词:传统体育;余杭滚灯一、余杭滚灯传统体育的历史沿革之形成的两个传说(一)“水患求神说”滚灯起源于傩舞。

旧时,受杭州湾大潮的影响,每逢台风或暴雨时节,总是发生溃堤事件。

而司管水利的神灵,民间认为是二郎神。

这二郎神实为秦时蜀郡太守治水名将李次的次子,因协助治水有功,事后封神,其手中拥有避水神珠掌管水利,便是其治水的象征。

于是,在民间的画像中就出现了二郎神手执神珠的场景。

百姓在跳傩舞时,会扮成二郎神的模样,并戴上三目面具。

可面具好办,神珠难寻,最后,他们决定用竹编的圆球代替神珠。

久而久之,“二郎神舞滚灯”成了百姓求神时的主要节目。

这种舞蹈也同时被认为是“余杭滚灯”的雏形。

(二)“恫吓海盗说”滚灯的产生是为了恫吓海盗。

余杭地区在中国古代,大都是盐碱之地,所以也很快成了繁荣之地。

不过,经济的繁荣也为这一带埋下了危机。

当时,沿海一带海盗出现频繁,他们将这繁荣之地视为一块肥肉。

由于海盗频频光顾此地,当地遭受了灭顶之灾。

换地方又不舍得离开这片土地,百姓们就决定强身健体来与海盗抗争到底。

当时有个篾匠萌生了一个想法,准备搞个竞技性的项目。

他用竹编成竹笼灯,里面点上蜡烛,并取名叫“滚灯”,离远了看就像武林高手用内力在操作。

余杭滚灯作文

余杭滚灯作文

余杭滚灯作文在浙江余杭这片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有一种独特而迷人的民间艺术形式——余杭滚灯。

余杭滚灯,那可是余杭人民心中的宝贝疙瘩。

我第一次亲眼见到余杭滚灯表演,是在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庆典上。

当时,那场面,那气氛,真叫一个绝!表演的场地设在一个宽敞的广场上,周围挤满了前来观看的人们,大家脸上都洋溢着期待和兴奋的神情。

我好不容易才在人群中挤到了一个还算不错的位置,满心欢喜地等待着表演开始。

随着一阵欢快的锣鼓声响起,表演者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造型独特的滚灯,精神抖擞地走上了场。

那些滚灯,大小不一,大的直径能有一米多,小的也有半米左右。

灯身用竹条编成,外面蒙着一层彩色的绸布,上面绘着精美的图案,有花鸟鱼虫,有神话人物,每一盏都独具匠心。

只见表演者们熟练地舞动着滚灯,那动作刚柔并济,时而迅猛有力,时而轻盈飘逸。

他们把滚灯高高抛起,又稳稳接住,让滚灯在手中、头顶、肩上、背上甚至是腿间灵活地滚动穿梭,看得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其中有一个表演者,他的技艺尤其高超。

他把滚灯抛向空中,滚灯在空中旋转了好几圈,然后准确无误地落回他的手中,仿佛那滚灯被施了魔法一般,乖乖听从他的指挥。

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告诉大家:“看,这就是余杭滚灯的魅力!”在表演过程中,还有一些精彩的互动环节。

表演者们会邀请观众上台来尝试舞动滚灯,这可把大家的热情彻底点燃了。

我身边的一个小朋友兴奋地举起手,被选中后,他小心翼翼地接过滚灯,在表演者的指导下,尝试着舞动了几下。

虽然动作有些生疏,但他那认真的模样还是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整个表演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但我却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当表演结束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人们纷纷涌向表演者,对他们的精彩表演表示由衷的赞美和感谢。

那次观看余杭滚灯的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

它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是余杭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浙江余杭滚灯作文

浙江余杭滚灯作文

浙江余杭滚灯作文
《浙江余杭滚灯》
嘿,说起浙江余杭滚灯啊,那可真是让我印象超级深刻!
有一次我专门去余杭看滚灯表演,哇,那场面,简直震撼到我了!当时我早早地就到了表演场地,找了个好位置坐下,满心期待着。

等了一会儿,音乐就响起来啦,那“咚咚咚”的声音特别有节奏感,我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

然后呢,那些表演者就拿着滚灯出来啦!那滚灯五彩斑斓的,特别好看,而且好大个啊!他们就开始展示各种厉害的动作。

有一个动作我记得可清楚了,一个大哥把滚灯抛得高高的,然后又稳稳地接住,我当时就在想,这要是掉下来砸到脚可不得了,不过人家技艺高超,根本不用担心这个。

还有啊,他们还一边滚着灯一边变换着队形,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又变成个圆形,太有意思啦!而且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能感觉到他们对滚灯是真的热爱呀!我在那看啊看,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就怕错过什么精彩瞬间。

看着看着,我都入迷啦,感觉自己都好像融入到他们中间一起玩耍了。

等表演结束了,我都还意犹未尽呢,一直在那回味着刚才的精彩。

哎呀呀,浙江余杭滚灯真的是太独特啦,这就是咱余杭的宝贝呀,它真的给我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回忆,希望它能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看到它的魅力呀!我以后肯定还会再去看的!嘿嘿!。

余杭滚灯场面作文

余杭滚灯场面作文

余杭滚灯场面作文在余杭这片充满活力和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有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余杭滚灯,那场面,真叫一个绝!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跟着家人兴冲冲地前往余杭,就为了亲眼目睹这传说中的余杭滚灯表演。

还没到表演场地呢,远远就听到了热闹的锣鼓声和人群的欢呼声,我的心瞬间被点燃了,脚步也不自觉地加快了许多。

终于挤进了人群,好家伙,那场面一下子就把我震住了!只见偌大的广场中央,一群身着鲜艳服装的表演者们正手持滚灯,蓄势待发。

他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在告诉大家,接下来将是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

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表演正式开始了。

最先出场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哥,他手中的滚灯大得惊人,差不多和他一样高。

那滚灯制作得极为精巧,骨架由竹条编成,外面蒙着一层彩色的绸布,灯面上还绘着各种精美的图案,有龙腾虎跃,有花鸟鱼虫,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

大哥双手紧紧握住滚灯的手柄,先是来了一个缓慢的旋转,展示着滚灯的华丽。

紧接着,他的动作越来越快,那滚灯在他手中就像一个听话的孩子,任由他摆布。

一会儿高高抛起,一会儿又在地上快速滚动,看得人眼花缭乱。

周围的观众们都忍不住大声叫好,我也跟着拼命鼓掌,手都拍红了。

这还只是个开场,后面的表演更加精彩。

紧接着上场的是一群年轻的小伙子,他们两人一组,相互配合着表演。

一个人将滚灯抛向空中,另一个人迅速接住,然后再以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传递给下一组。

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配合得天衣无缝,仿佛经过了无数次的排练。

我瞪大了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瞬间。

其中有一个小伙子特别引人注目,他的身手极为敏捷。

只见他将滚灯顶在头上,然后身体快速地旋转起来,那滚灯就像是长在他头上一样,稳稳当当的。

接着,他又把滚灯放在背上,然后弯腰、起身、跳跃,滚灯始终没有掉落。

观众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整个广场都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除了精彩的动作表演,还有一些有趣的情节穿插其中。

有两个表演者扮作小丑,在表演的过程中故意捣乱,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余杭滚灯表演作文

余杭滚灯表演作文

余杭滚灯表演作文
今天下午,爸爸带我再去看了余杭滚灯表演。

我激动得要命,因为我从来还没有看过滚灯。

广场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忽然,一阵锣鼓声传来,几个身穿红衣的叔叔阿姨手持滚灯,从舞台两侧走了出来。

滚灯很大,像一个大大的红灯笼,上面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

叔叔阿姨们把滚灯举过头顶,随着音乐的节奏,不断地划动着,像一个个美丽的黄色圆球,在空中飞舞。

滚灯飞速地旋转,就像一个个黄色的陀螺,看得人眼花缭乱。

它们时而飞跃而起,时而贴地滚动,时而互相追逐,时而整齐划一。

有时,叔叔阿姨
还会用滚灯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比如裂开、旋转,甚至还能用滚灯表演一些简单的魔术,逗得观众们哈哈大笑。

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当大部分滚灯分散在一起的时候,它们像一颗颗红色的星星,在夜空中闪耀。

那场景真是美不胜收!
表演结束后,我眉开眼笑,还和爸爸在广场上多留了一会儿,看着人们三三两两地逐渐散去。

我想,余杭滚灯表演真美,我以后还要去看!。

杭州最有特色的民俗表演有哪些

杭州最有特色的民俗表演有哪些

杭州最有特色的民俗表演有哪些杭州,这座拥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民俗表演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以下为您介绍几种杭州最具特色的民俗表演。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余杭滚灯”。

余杭滚灯源于南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

滚灯由竹片扎成球体,分大、中、小三种,大的直径达 1 米多,重约 30 公斤。

表演时,演员以各种肢体动作操控滚灯,或抛、或掷、或滚、或举,动作刚柔并济,粗犷豪放。

伴随着激昂的音乐和节奏明快的鼓点,滚灯在演员手中上下翻飞,宛如流星闪烁,令人目不暇接。

余杭滚灯不仅展现了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更传递出余杭人民的勇敢和坚韧精神。

“淳安竹马”也是杭州极具特色的民俗表演之一。

淳安竹马起源于元末明初,通常在春节、元宵等节日期间表演。

竹马用竹篾扎成骨架,糊上彩纸或彩布,分马头和马身两段,系在舞者腰间。

舞者扮成古装人物,手持马鞭,边舞边唱。

舞蹈动作丰富多样,有“开四门”“五马盘柱”“一字阵”等,舞步轻快,队形变化多端。

淳安竹马的唱词内容多为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文化内涵。

“杭州小热昏”是一种以说唱为主的民间曲艺形式。

表演者通常一人站在街头,手持铜锣或竹板,用杭州方言说唱时事新闻、社会百态和民间故事。

小热昏的表演幽默风趣,语言生动诙谐,常常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其内容贴近生活,反映了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九姓渔民水上婚俗”则是建德一带独特的民俗表演。

九姓渔民指的是陈、钱、林、袁、孙、叶、许、李、何九个姓氏的渔民。

水上婚俗有着严格的程序和独特的礼仪,包括接亲、讨喜、称嫁妆、抛新娘等环节。

整个婚俗表演在船上进行,新人们身着传统的婚服,在锣鼓声和鞭炮声中,完成一系列富有水乡特色的仪式。

九姓渔民水上婚俗不仅是一场热闹的婚礼表演,更是对九姓渔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富阳跳竹马”同样别具一格。

跳竹马的道具是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外糊彩纸或彩布。

舞者身背竹马,通过舞蹈动作表现出马的奔跑、跳跃、嘶鸣等姿态。

浙江余杭滚灯作文

浙江余杭滚灯作文

浙江余杭滚灯作文
《浙江余杭滚灯》
哎呀呀,今天我可得跟你们好好唠唠浙江余杭滚灯这神奇的玩意儿!
我记得有一次去余杭玩,那时候正好赶上有个什么活动,有表演。

我就挤在人群里看热闹呀。

突然,嘿,就看到一群人推着那些大大的滚灯出来啦!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

那些滚灯好大好圆呀,五颜六色的,漂亮极了。

表演的人呢,一个个精神抖擞的,他们推着滚灯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有的把滚灯抛得老高,然后再接住;有的让滚灯在地上飞快地滚动,就像哪吒脚下的风火轮一样。

我当时眼睛都看直了呀,就觉得这些人太厉害了,他们怎么就能把这些滚灯玩得那么溜呢!而且呀,他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能看得出他们是真的热爱这个表演。

我就一直在那看着,都舍不得走。

看着看着,我都感觉自己好像也融入到他们中间去了,和他们一起感受着滚灯带来的欢乐和激情。

到最后表演结束的时候,我还意犹未尽呢,心里还在想着那些神奇的滚灯。

浙江余杭滚灯啊,可真是余杭的一大特色呀,它展现了余杭人民的智慧和活力,也给我们这些旁观者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惊叹。

我觉得呀,只要一提起余杭,我马上就会想到那精彩绝伦的滚灯表演,真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再去好好看看呢!
怎么样,听我说完,你们是不是也对浙江余杭滚灯有点心动啦?哈哈!。

余杭滚灯作文

余杭滚灯作文

余杭滚灯作文
嘿嘿,你们知道余杭滚灯吗?那可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传统舞蹈哦!
哎呀,余杭滚灯的历史可悠久了,据说已经有800多年了呢!它
集体育竞技与舞蹈为一体,深受大家的喜爱。

以前,余杭滚灯曾经
失传了近30年,后来人们经过千辛万苦才把它找回来,还让舞蹈家
进行了编排,在欧洲大显身手呢!
滚灯的表演可精彩啦!表演者们拿着大大的滚灯,上下左右地舞
动着,就像在和滚灯玩游戏一样。

他们的动作非常灵活,有时候还
会做出一些高难度的动作,比如用牙齿叼着滚灯舞动,或者双手撑
跳过滚灯后迅速用手反举,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我第一次看到余杭滚灯表演的时候,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嘿嘿,我觉得那些表演者们就像超级英雄一样,能够掌控着滚灯,让它在
空中飞舞。

我也想试试看,可惜我还太小,拿不动那么大的滚灯。

不过,我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感受余杭滚灯的魅力。

比如,我会
在家里模仿表演者们的动作,虽然没有滚灯,但我也能玩得很开心。

哎呀,我还会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余杭滚灯的故事,想象着自己也
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滚灯表演者。

余杭滚灯不仅是一种舞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它代表着余杭
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希望余杭滚
灯能够一直流传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它。

哈哈,说不定有
一天,我也能成为余杭滚灯的传承人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杭滚灯
余杭区南苑中心小学沈益红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网络、书籍、采访等方式搜集滚灯资料,小组汇报展示,了解滚灯的外形、历史、用途、发展现状等方面,追寻滚灯发展的足迹,感受滚灯的价值。

(2)能力目标:
①熟练运用利用网络、图书等来收集滚灯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尝试模仿、创编滚灯表演,锻炼身体协调、表现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余杭滚灯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荣誉感,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重点:
通过资料搜集、汇报以及对滚灯动作的模仿了解余杭滚灯,激发学生对滚灯的兴趣。

难点:
通过对滚灯表演的欣赏,滚灯动作的学习及创编,感受民间歌舞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引出滚灯
1、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余杭滚灯表演片段)
2、说说观后感。

3、揭题:
4、说说你想了解它的什么?
二、说滚灯赞滚灯
1、分小组汇报相关滚灯的资料,以实物、图片、视频、展板的形式展示。

2、教师适时引导。

三、学滚灯议滚灯
1、同学们,说了滚灯的相关知识,看了滚灯的相关动作,接下去就让我们学学这些滚灯动作,让余杭滚灯在我们的手里high起来。

2、要求:
(1)请组长打开iPad,找到图片文件夹,打开,和组员一起观看滚灯动作。

(2)从几个动作选一个一起来练习。

(3)挑小组中跳得最好的上来表演。

3、生自己模仿。

4、请三组学生上台表演。

进行评议,评出最佳表演奖。

5、议一议:同学们,刚才你们学滚灯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吗?你觉得有些动作有什么局限吗?
预设:1、太难了。

2、不卫生。

3、有危险性。

4、比较复杂。

5、不够有趣。

四、创滚灯评滚灯
1.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滚灯动作的局限性,那么我想请小朋友自己编创一些适合你们自己耍的动作。

2.学生自己编创,教师巡视。

3.学生再次表演,评比。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关于滚灯的丰富知识,还模仿并编创了滚灯的动作,当了一回耍滚灯的好把式。

余杭滚灯的弘扬发展我觉得还要靠我们的宣传啊!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去宣传呢?请回去好好想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