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桃花源记、陋室铭、核舟记》复习教案(3课)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桃花源记》(陶渊明)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以捕鱼为职业。
有⼀天他顺着溪⽔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很惊异这种美景。
再往前⾛,想⾛完那⽚桃林。
桃林在溪⽔发源的地⽅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座⼭,⼭上有个⼩洞⼝,⾥⾯好像有光亮。
渔⼈就丢下⼩船,从洞⼝进去。
开始洞⼝很窄,仅容⼀个⼈通过。
⼜⾛了⼏⼗⾛,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这⾥⼟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之类。
⽥间⼩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
那⾥⾯的⼈们来来往往耕⽥劳作,男⼥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
⽼⼈和⼩孩都悠闲愉快,⾃得其乐。
桃源中⼈看见渔⼈,竟然很惊奇,问渔⼈从哪⾥来。
(渔⼈)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到⾃⼰家⾥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的⼈听说有这样⼀个⼈,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和同乡⼈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没有再从这⾥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隔绝了。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这渔⼈⼀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知道的情况,那些⼈听罢都感叹惊讶。
其他的⼈各⾃⼜邀请渔⼈到⾃⼰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
渔⼈住了⼏天,告辞离去。
这⾥的⼈告诉他说:“这⾥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说啊。
”渔⼈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路上处处作了标记。
回到郡⾥,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即派⼈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骥,是个⾼尚的名⼠,听到这件事,⾼⾼兴兴地计划前往。
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
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了。
《陋室铭》(刘禹锡)译⽂:⼭不⼀定要⾼,有了仙⼈就了。
⽔不⼀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青葱,映⼊帘⼦中。
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 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的君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6、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
古义: 不用说、更不用说 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今异义
7、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古义: 询问消息。 问讯 今义:询问
8、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 隔断,隔开。 间隔 今义: 距离
9、各人复延至其家
延
古义:邀请。 今义: 延长,延伸。
一词多义
(放弃、舍弃,动词)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这、那) ②既出,得其船 (他的,代渔人的)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 (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给)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环境优美宁静、生活安乐幸福)
5、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 出酒食。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shè)俨(yǎn)然。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桃花源记、陋室铭、核舟记》复习教案(3课) 新人教版
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3、甚异之。
异:对……感到诧异。
4、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
5、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
8、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详尽。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处处志之。
志:作标记。
11、寻向所志。
寻:寻找。
向:先前(的)。
志:标记。
12、闻之,欣然规往。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1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随即,不久。
津:渡口。
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翻译: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 翻译: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12、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几个句子。
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 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家。
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3、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______________ __ (3).()竞跃:________________ (4).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
二、阅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遂:盖: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
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wxt/list.aspx?ClassID=3180。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暑假作业(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临沂市青云镇中心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暑假作业(无答案)新人教版2.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所填字的意思。
A.xián()来问讯B.便yāo()还家C.yuán()溪行D.xún()病终E.欣然ɡuī()往F.后suì()无问津者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A.舍:()()B.着:()()C.间:()()D.率:()()E.语:()()4.给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加点并写出其古义及今义。
A.阡陌交通古义今义B.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C.来此绝境古义今义D.诣太守,说如此古义今义E.无论魏晋古义今义F.芳草鲜美古义今义5.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著名诗人,名,字,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朝。
文章虚构了一个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的生活图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6.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A.问所从来B.后遂无问津者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7.下面各句加点词都有不同解释,选出正确的一项。
(1)复前行,欲穷其林。
A.穷苦,贫困 B.极端 C.穷尽,走到头(2)得其船,便扶向路。
A.扶助、帮助 B.用手支持 C.沿着,顺着(3)此中人语云 A.语言 B.告诉 C.说(4)处处志之 A.同“誌”,作标记 B.标记 C.意志(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A.断绝 B.独一无二的 C.穷尽 D.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6)芳草鲜美 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味道好 D.新鲜肥美(7)屋舍俨然 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D.严厉的样子(8)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A.延长 B.推迟 C.聘请、请 D.伸展二、阅读(一)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山东省临沭县第三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核舟记》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的1. 学习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突出重点的写法。
2.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教学设想一、重点和难点本文的显著特点是: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家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材料,运用简练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核舟”的形象。
掌握这个特点,是成功地实施教学的关键。
重点是文章的第3段。
这段写苏武和黄庭坚在船头“共阅一手卷”的神情,又以佛印的“矫首昂视”为烘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武滴居黄州时期的闲适生活和旷达心情,也说明了他“泛舟赤壁”的由来。
这是雕刻家艺术构思中的主要之点,也是这件艺术品的主题之所在。
难点是怎样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这是因为文章涉及了艺术品的所有细节,如果只看字面,会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而要探究每一个细节跟主题的联系,则非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不可。
这个难点解决了,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艺术品的主题,更好地掌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的能力。
第一课时设计思路: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点放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上。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因此第一堂课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查字典和参看注释细读课文。
并随时记下难懂的问题,等下节课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工艺美术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我要向同学们推荐的是一篇介绍工艺小品的文章——《核舟记》(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利用多媒体显示。
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省嘉兴市)人。
其父亲魏大在明熹宗时做“给事中”官,因上流指责权奸魏忠贤结党树威,被逮捕下狱。
魏学洢尽力营救其父,末成。
其父被害死在狱中,学洢痛父冤枉,晨夕号泣,自己又受到阉党迫害威逼,不久悲愤而死,只活了30岁。
他一生没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撰有《茅檐集》。
中学联盟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人教版八年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无答案).docx
Hr-南古屮学八年级第五单元检测卷2017.12(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运用(30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6分)合在一起了。
苏州园林设计独特,门窗(简陋简朴)而富于变化,长廊精美而(别有用心别具匠心),整个园子充盈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心驰神往()(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分)①chudn ((3)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简陋别有用心B.简陋别具匠心C.简朴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②黔听())亲②rdng()(2 分)别具匠心 D.简朴别有用心)(3分)珠光宝气长虹饮涧就地取材别具匠心A.重峦叠障错综相连迥然不同因地制宜B.巧夺天功惟妙惟肖C.街道纵横自出新裁应有尽有俯仰生姿D.巧妙绝伦梦回繁华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A.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B.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大相径庭。
C.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D. 马可•波罗说卢沟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4•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
②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④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彖,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5•下面句子屮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B.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屮国画的审美观点看, 这是不足取的。
C. 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D. 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从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 &对课文相关内容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脱掉身上的皮。
山东省临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 桃花源记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临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临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临沂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桃花源记1学案导学(说明:四号字)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并扎实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翻译课文,感受世外桃源所描绘的美好社会生活.先学后教(说明:四号字)1、走进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号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
2、给加点的字注音: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 )()便要.还家( )黄发垂髫. ( )刘子骥.( )与外人间.隔( ) 及郡.下 ( )诣.太守( )3、古今异义词:鲜美古义: 今义: 妻子古义: 今义: 交通古义: 今义:绝境古义:今义: 无论古义:今义:不足古义: 今义:开朗古义:今义:4、一词多义: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 )志: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乃:乃大惊( );乃不知有汉( );乃悟前狼假寐();遂:遂与外人间隔( );遂迷()5、通假字:便要还家通,。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组合作1、本文的写作思路(渔人的行踪线索)是什么?2、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的哪些美景?哪些是自然景象,哪些是生活美景?3.渔人到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现实?4、村人“皆叹惋”为什么?5、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当堂达标1、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2、阅读课文一、二语段,答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 ②俨然:(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对比教案及练习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对比教案及练习学习重点:1. 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言文,都属“记”一类的文字。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是非常有名的“记”,《湖心亭看雪》虽不以“记”名篇,实际上也是一篇“记”。
这四篇课文都被选入《古文观止》。
要利用在学习现代游记类散文和其他记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来学习这几篇文言课文。
2. 本单元所选的五首古代诗词,从体裁上讲,有乐府诗,有律诗(五言),有长短句(词);从作者所处的时代来讲,既有唐代诗人的作品,也有南北朝、宋朝、清朝诗(词)人的作品;从作品的内容来讲,多借描写景物,抒发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生活态度。
要注意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多读多背多感悟,把握诗词中的形象和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领会诗词中蕴涵的哲理。
3. 本单元所选的某些作品,表达了作者归隐、消极的生活情趣,这跟作者所处的时代以及作者个人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这些作品也从某些侧面反映了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生活态度。
4. 文言诗文学习的第一任务是,弄懂文言词语的含义,疏通文意。
《桃花源记》一. 文学常识:陶渊明,东晋诗人,字元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桃花源记》是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它原是《桃花源诗》前边的“记”(《诗》的序言)。
《诗》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没有帝王,没有赋税,淳朴恬静的理想社会。
《记》生动地记叙了“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桃花源中人民生活的情景,增添了这个理想社会的“可信”度。
《诗》和《记》可谓珠联璧合。
因为这篇“记”写得脍炙人口,后来有的选家将“记”编入有关文集。
千古名篇《桃花源记》出自我国屈原以后的又一伟大诗人、晋宋时代杰出的诗辞散文大作家陶渊明的手笔。
《桃花源记》即《桃花源诗》前边的记。
记,是一种文体,为记述事物的文章,其后是一首五言古诗,“记”又相当于该诗的序。
2021年初中八年级《桃花源记》语文人教版课文及教案
2021年初中八年级《桃花源记》语文人教版课文及教案教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案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课文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桃花源记》课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文言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桃花源记、陋室铭、核舟记》复习教案(3课)第五单元《桃花源记、陋室铭、核舟记》复习教案(3课)一、词语解释。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沿着。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鲜艳美丽。
落英:落花。
3、甚异之。
异:对……感到诧异。
4、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
5、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6、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交错相通。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
8、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详尽。
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10、处处志之。
志:作标记。
11、寻向所志。
寻:寻找。
向:先前(的)。
志:标记。
12、闻之,欣然规往。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
1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随即,不久。
津:渡口。
二、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翻译: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翻译: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1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 翻译: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12、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几个句子。
是: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4、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8、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诣太守,说如此。
11、说桃花源人来桃花源的原因句子是: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生活幸福;民风淳朴。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目的是什么?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河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答:“皆叹惋”的内容是①世界变化大。
②时间过得快。
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
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
15、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6、作者为什么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存在,隐含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7、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答案: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
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18、你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久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自己的想法即可)19、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民风淳朴,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
20、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
)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落英缤纷: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怡然自乐21、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22课《陋室铭》二、翻译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翻译: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三、回答下列问题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或统领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何陋之有。
3、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作者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或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孔子云:何陋之有?7、《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9、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为什么?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好坏,而是精神世界的纯洁与充实,他们鄙弃功名利禄,不趋炎附势,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保持着自己坚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觉其陋。
10、从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的?从本文表达的高尚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独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作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爱莲说》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7、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二、翻译重点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翻译: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翻译: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翻译: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周敦颐《爱莲说》:(体现不与世同流合污)咏莲名句(或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出淤泥而不染。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8、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9、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种含义:一、做一个避世的隐士。
二、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
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即可)如:赞成两种都有道理。
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10、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自圆其说即可)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环境影响,“孟母三迁”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本文的观点,只要保持坚贞的节操,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
第23课《核舟记》一、解释词语:1、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2、为宫室:为,做,这里指雕刻。
3、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