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一、引言职业卫生档案是指记录和保存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的文件和资料,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旨在规范企业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管理和使用,提高职业卫生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二、档案的建立1. 档案的分类职业卫生档案应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包括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病防治档案、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等。
2. 档案的内容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职业卫生监测数据和报告- 职业健康体检结果- 职业病诊断和治疗记录- 职业卫生培训记录- 职业卫生事故和职业病病例报告- 职业卫生设施设备维护记录-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
3. 档案的建立与更新企业应根据职业卫生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职业卫生档案,并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
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和更新应由专业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
三、档案的管理1. 档案的存储职业卫生档案应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或者保险柜中,保证档案的安全和机密性。
档案室应具备防火、防潮、防尘等设施条件。
2. 档案的整理和归档职业卫生档案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检索性。
档案应按照文件编号、日期、类别等进行分类和编号。
3. 档案的保管期限职业卫生档案的保管期限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确定。
普通情况下,职业卫生档案的保管期限为30年。
4. 档案的借阅和使用职业卫生档案的借阅和使用应符合相关的规定和程序。
借阅人员应提供合理的借阅理由,并遵守档案的保密要求。
四、档案的销毁1. 销毁程序职业卫生档案的销毁应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包括编制销毁清单、审批销毁申请、组织销毁等环节。
2. 销毁方式职业卫生档案的销毁方式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方法,如机械粉碎、焚烧等。
销毁后应做好销毁记录和报废登记。
五、档案的电子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职业卫生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已成为一种趋势。
企业可以利用信息系统建立电子档案库,实现档案的电子化存储、检索和管理。
职业卫生档案分类(六个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分类(六个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分类 (六个档案)1.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1.1 档案概述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用于记录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体检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职业病诊断及治疗情况等信息的档案。
1.2 档案内容1. 职业健康体检记录:体检日期、体检项目、体检结果等;2.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工作岗位、危害因素类型、接触时间等;3. 职业病诊断及治疗记录:诊断时间、诊断结果、治疗情况等;4. 监护意见和建议:针对个体体检结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给出的监护意见和建议。
1.3 适用范围所有员工在岗位上的体检结果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都应纳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 职业病危害评价档案2.1 档案概述职业病危害评价档案用于记录企业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结果、相关安全技术措施以及职业卫生监测数据等信息。
2.2 档案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结果:包括评价方法、评价结果、评价日期等;2. 相关安全技术措施:职业病危害因素管控措施、个体防护用品配备情况等;3. 职业卫生监测数据: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的定期监测结果、分析和评价。
2.3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对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的记录,以及相应的管控措施和监测数据。
3. 职业病诊断档案3.1 档案概述职业病诊断档案用于记录企业员工被诊断为职业病的情况,包括病例基本信息、病例证据和诊疗过程等。
3.2 档案内容1. 病例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等;2. 病例证据:包括职业病危害接触历史、体检结果、职业病诊断依据等;3. 诊疗过程:就诊日期、医院名称、诊断结果、治疗方案等。
3.3 适用范围适用于被诊断为职业病的员工的相关档案记录。
4. 职业卫生培训档案4.1 档案概述职业卫生培训档案用于记录企业开展的职业卫生培训情况,包括培训内容、培训人员和培训效果等信息。
4.2 档案内容1. 培训内容:培训主题、培训时间、培训形式等;2. 培训人员:参与培训的人员名单、岗位等级、培训记录等;3. 培训效果:培训评估结果、培训效果统计等。
职业卫生个档案
职业卫生个档案职业卫生档案,顾名思义,是关于职业健康方面的各种档案记录。
它主要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够持续发展。
职业卫生档案记录了员工的健康状况,其中包括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面的内容。
职业卫生档案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建立的重要档案,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身体健康。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职业卫生档案的重要性和它的建立方式。
1.职业卫生档案的重要性职业卫生档案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个良好的职业卫生档案系统,可为企业提供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职业卫生档案是防范职业病的重要手段。
职业病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受职业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损害或患病的现象。
通过记录筛查信息、诊疗记录、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等,可以发现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有助于减少或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其次,职业卫生档案是企业实现管理和发展的有力工具。
企业建立档案可以跟踪员工的健康状况,及时了解员工的身体情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同时,它也可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供有力保障,避免职业病人群对企业的经济和声誉造成不利影响。
2.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为了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档案,企业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职业卫生档案的范围:企业应对职业卫生档案有明确的了解,确定档案内容和范围,建立档案编制和维护的标准,以保证赋予档案以权威性和准确性的可靠性。
(2)建立职业病应急处置预案:建立职业病应急处置预案,梳理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
同时,对于职业病的临床首诊工作也需要完善。
(3)定期健康检查:建立员工职业卫生档案时,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记录员工的个人信息、初次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及其作业史、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时间、剂量、频次及持续时间等信息,以便统计分析、风险评估等目的。
(4)考虑信息安全性:建立职业卫生档案时,应加强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保证档案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3.职业卫生档案的维护在档案的维护方面,企业应该对职业卫生档案实施严格的管理,确保职业卫生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保密性。
职业卫生档案索引(六个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索引(六个档案)简介职业卫生是指通过监测、预测和控制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保护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在职业卫生管理中,建立完善的档案索引系统对于管理和保护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档将介绍六个重要的职业卫生档案索引。
1. 职业病防治档案职业病防治档案是记录企业职业病预防和治理情况的档案。
其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病防护设施与设备检查记录、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与执行情况等。
2. 工作场所环境监测档案工作场所环境监测档案记录了工作场所中各种有害因素的监测情况。
该档案内容包括环境监测计划、监测设备校准记录、监测数据及分析报告等。
3. 职业卫生培训档案职业卫生培训档案记录了企业对员工进行的职业卫生培训情况。
该档案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材料、培训记录等内容,旨在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职业卫生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4.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是记录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的档案。
内容包括员工体检记录、职业病初筛结果、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等。
通过监护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员工的健康问题,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5. 职业卫生事故档案职业卫生事故档案记录了工作场所中发生的职业卫生事故情况。
主要包括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处理过程及对于事故的整改措施等记录,以及相关的事故报告和调查报告。
通过对职业卫生事故档案的分析,企业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改进管理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6. 职业卫生监管档案职业卫生监管档案是监管机构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的记录。
该档案包括监管检查记录、监管通知书、整改回复等。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管档案,监管机构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保障员工的权益。
总结职业卫生档案索引是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个档案分别记录了职业病防治、工作场所环境监测、职业卫生培训、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事故和职业卫生监管等方面的信息。
建立和管理这些档案,可以帮助企业有效控制危害因素,预防职业病,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
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定义是什么?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应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
二、用人单位应该建立哪些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是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件材料,这些材料包括:(一)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二)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以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四)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以及其配置、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五)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六)职业病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七)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八)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九)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十)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以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十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十二)其他有关职业卫生管理的资料或者文件。
根据安监总局《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 号)要求,职业卫生档案资料应分类归档。
上述档案资料可归类为如下七个内容:(一)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二)职业卫生管理档案;(三)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五)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六)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七)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三、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管理有何具体要求?(1)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实际对职业卫生的样表做适当调整,但主要内容不能删减。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保障企业和劳动者权益
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保障企业和劳动者权益职业卫生档案是反映用人单位全面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及其管理过程的综合记录,动态记录了职业病危害及其治理情况,是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防治法》的义务、责任和评价治理职业病危害的重要依据,对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
完善的职业卫生档案资料既可以为劳动者职业病诊断鉴定提供必要的依据,也方便了安全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如下12项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1、职业病防治责任制文件;
2、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清单、岗位分布及作业人员接触情况等资料;
4、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基本信息,及其配备使用、维护、检修与更换等记录;
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与记录;
6、个体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配备、发放、维护与更换等记录;
7、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职业病危害严重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等相关人员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8、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置记录;
9、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存在职业禁忌证、职业健康损害或者职业病的劳动者处理和安置情况记录;
10、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有关技术资料,及其备案、审核、审查或者验收等有关回执或批复文件;
11、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申领、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等有关回执或者批复文件;
12、其他职业卫生管理有关资料或者文件。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范例(4篇)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范例一、总则1.1 目的为了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用于规范和管理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保存和使用。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的所有员工,包括劳动者、管理人员、临时工等。
二、档案建立与归档2.1 个人职业卫生档案建立2.1.1 档案建立原则个人职业卫生档案由企业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工种特点、工作年限等因素进行建立,确保全员覆盖。
2.1.2 档案内容个人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情况、职业病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等内容。
2.1.3 档案归档个人职业卫生档案应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密,归档存放于指定的区域或设备内,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2 集体职业卫生档案建立2.2.1 档案建立原则集体职业卫生档案由企业按照不同工种和作业部门的特点进行建立,包括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方面的记录。
2.2.2 档案内容集体职业卫生档案应包括职业病防控策略、职业健康监测结果、职业病工作场所检测结果、职业卫生培训情况等内容。
2.2.3 档案归档集体职业卫生档案应归档于指定的区域或设备内,并定期更新和整理,确保档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档案保存与传递3.1 保存时间个人职业卫生档案保存期限为员工离岗后5年,集体职业卫生档案保存期限为3年。
3.2 档案保存要求个人职业卫生档案应设置密码或进行加密,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离职员工的个人职业卫生档案应尽快归档。
3.3 档案传递任何情况下,个人职业卫生档案和集体职业卫生档案均不得外传或私自带离企业,仅限于职业卫生、卫生检测、劳动保护监督等相关部门的合法要求。
四、档案使用与授权4.1 档案使用原则个人职业卫生档案和集体职业卫生档案的使用应遵循公正、客观、专业的原则,且需经过相关部门的授权和审核。
4.2 档案使用范围个人职业卫生档案的使用范围包括职业病防控工作、职业健康监护、医疗保险申报等方面。
职业卫生全套档案
职业卫生全套档案职业卫生全套档案,是指记录一个单位内所有相关职工的健康状况、接触的有毒有害因素、个人防护措施及培训情况等内容的一套完整的档案。
这些档案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提高工作安全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对职业卫生全套档案进行介绍。
一、包括的内容职业卫生全套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职工健康档案,包括体检记录、职业病诊断记录等;二是职业病危害档案,包括工作场所对职工可能产生的各种有害因素的调查及评估情况;三是职业卫生技术档案,包括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测量结果等;四是职业卫生监测档案,包括对职工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及健康状况进行监测记录;五是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教育档案,包括职业卫生培训的内容、方法、时间及人员等。
二、重要性职业卫生全套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对于单位管理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些档案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获知职工健康状况,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避免职工患上职业病。
其次,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防止职工受到有害因素侵害,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
此外,通过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的建立,可以提高职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建档流程建立一套完整的职业卫生全套档案,首先要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明确工作场所存在的有害因素。
然后,对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将体检结果记录在职工健康档案中。
同时,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培训,确保职工了解有害因素的危害性及防范措施。
最后,定期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及时更新档案信息。
四、档案保密职业卫生全套档案中包含了职工的健康信息等敏感内容,必须加强档案保密工作。
单位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查阅权限,保障职工的隐私权。
综上所述,职业卫生全套档案对于保障职工健康、预防职业病具有重要意义。
单位应重视档案建立和管理工作,确保档案准确完整,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通过不断完善职业卫生全套档案,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为建设和谐、安全的工作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是指对从事某项工作的劳动者,以及他们所在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进行全面的、有组织的保护,避免职业病的发生和职业健康的危害,保障和改善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在职业卫生工作中,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为企业提供劳动力健康信息,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
一、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定义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企业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疾病防治和劳动保护中必要的证明文件和信息资料的集合。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包括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卡、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卡明细表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文档。
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1.个人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文化程度等)、职业史、体检史、药物使用史、对某些物质过敏等。
2.职业史:记录个人入职以来所从事的岗位及职业卫生检测记录、职业病病史情况等。
3.体检记录:包括职业卫生体检记录、职业病检查记录、职业危害因素接触情况等。
4.工作环境记录:工作环境记录包括工作场所环境调查记录、工作场所卫生检查记录等。
5.职业危害物质记录:记录在工作中可能接触的职业危害农药、化学品等的名称、浓度、保护措施等信息。
三、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作用1.保护个人健康: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记录了个人职业病危害的接触情况,有助于提醒个人和用人单位对工作场所环境和劳动条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保护个人健康。
2.防止职业病: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可以及时发现职业病的早期症状,有助于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3.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可以为企业提供目前工作人员的职业病状况、职业危害物质的接触情况等信息,有助于用人单位合理调配和管理企业劳动力资源。
4.落实国家职业卫生政策:该档案是用人单位落实国家职业卫生政策的具体措施之一,有助于用人单位落实职业卫生责任,保障劳动者健康安全。
四、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应该由企业进行主动性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职业卫生档案建立的责任人、工作流程、档案保存等内容。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6篇)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北方联合电力公司高头窑煤矿职业卫生档案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维护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保证职业卫生档案及健-康监护档案和职业病诊断档案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更好地为矿员工服务,按照《____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及《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要求特制定职业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对矿内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工作。
三、职责(一)人力资源部是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的归口管理部室,负责对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的落实进行监督管理和考核。
(二)负责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和人数的核定,配合卫生机构开展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负责____实施员工职业健康体检工作,负责职业病人的诊断与职业病鉴定工作的____协调,并对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进行管理。
四、档案资料的归档范围(一)职业卫生档案内容1、基本情况(1)、单位名称、企业性质、上级主管单位名称、矿址、通讯方法、法人代表姓名及其他的企业基本信息;(2)、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状况;(3)、主要产品;(4)、生产的工艺流程、设备布置等;2、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和措施;3、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报告或建设项目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5、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职业卫生专篇、职业病危害评价、设计____、卫生防护设施验收资料;6、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现场应急救援设施设置、维护使用情况资料;7、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8、既往的职业危害与职业危害事故资料。
9、职业危害因素超标的整改措施。
10、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记录及报表。
11、职业危害申报现场核查意见书。
(二)健康监护档案内容1、健康监护档案册。
2、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报告。
3、健康体检综合分析报告。
4、职业健康体检复查人员____及复查结果报告。
5、职业病观察对象和职业禁忌症处理意见书。
6、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
职业卫生档案清单(六个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清单(六个档案)职业卫生档案清单一、工作场所环境检测档案1. 背景及目的:记录工作场所的环境检测,以评估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
背景及目的:记录工作场所的环境检测,以评估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
2. 内容要点:内容要点:- 仪器设备的校准和维护记录。
- 空气、噪音、辐射、化学物质等的监测结果。
- 检测结果的评价和分析。
- 采取的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
- 监测频率和计划的制定。
二、职业健康检查档案1. 背景及目的:记录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用于评估职业病防治的效果。
背景及目的:记录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情况,用于评估职业病防治的效果。
2. 内容要点:内容要点:- 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和频率规定。
- 职工职业健康状况的档案记录。
- 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体检指标和结果。
- 进一步诊断和处理建议。
三、职业病与劳动能力评估档案1. 背景及目的:记录职业病和劳动能力评估情况,用于职工安置和就业适应。
背景及目的:记录职业病和劳动能力评估情况,用于职工安置和就业适应。
2. 内容要点:内容要点:- 职业病诊断和病情把握的资料。
- 劳动能力评定方法和标准。
- 职业病影响劳动能力的评价结果。
- 转岗、调整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评估。
四、职业卫生培训档案1. 背景及目的:记录职业卫生培训的情况,以满足法定和管理要求。
背景及目的:记录职业卫生培训的情况,以满足法定和管理要求。
2. 内容要点:内容要点:- 培训计划和内容。
- 培训对象和培训时间。
- 培训方式和培训师资情况。
- 培训效果评估和反馈。
- 认证和证书的管理。
五、事故与职业卫生事件档案1. 背景及目的:记录与事故和职业卫生事件相关的档案,以便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背景及目的:记录与事故和职业卫生事件相关的档案,以便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2. 内容要点:内容要点:- 事故和职业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处理过程。
- 相关调查和分析报告。
- 事故的伤亡情况和损失评估。
- 整改措施和效果跟踪。
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是员工在工作中所接触到的各种有害因素以及相关健康信息的记录档案。
它是企业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的重要工具,也是管理职业卫生的基础。
职业卫生档案的重要性职业卫生档案记录了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品、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通过及时、准确地记录和分析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此外,职业卫生档案还能为企业的职业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员工的职业卫生档案进行分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职业病发生的风险,提高员工的工作生产能力。
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员工基本信息:包括员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基本信息。
2.工作过程:记录员工在工作中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等信息。
3.有害因素接触情况:记录员工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品、粉尘、噪音、振动等。
4.职业病史:记录员工是否曾经患有职业病或有相关症状的情况,以及接受过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5.健康情况:记录员工的健康状况,包括体格检查、生化检查、职业卫生检查等信息。
6.职业卫生监测数据:记录员工定期进行的职业卫生监测数据,如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生产场所噪声等。
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规范性。
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卫生保护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卫生档案的重视程度,促使员工自觉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档案管理工作。
结语职业卫生档案是企业管理职业卫生的重要手段,是维护员工健康的重要保障。
企业应高度重视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促进职业卫生工作的持续改进和发展,共同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职业卫生档案详解
职业卫生档案详解01、职业卫生档案的定义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是指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准确、完整反映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全过程的文字、图纸、照片、报表、音像资料、电子文档等文件材料。
02、职业卫生档案主要内容根据《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第二条: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
(2)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3)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
(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5)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
(6)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7)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要求的其他资料文件。
03、职业卫生档案的法律地位。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都应当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并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
(1)职业卫生档案是用人单位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法律证据。
新《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第六十四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进入被检查单位和职业病危害现场,了解情况,调查取证;查阅或者复制与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关的资料和采集样品;责令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因此,用人单位在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应当做好记录和归档,接受安监部门的监督检查。
(2)职业病诊断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当履行职业卫生档案举证责任。
新《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
第四十九条还规定:用人单位不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的,诊断、鉴定机构应当结合劳动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并参考劳动者的自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的日常监督检查信息等,作出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
职业卫生记录目录(六个档案)
职业卫生记录目录(六个档案)一、工作场所环境监测记录档案1. 工作场所环境监测计划- 目的:制定工作场所环境监测计划,确保工作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 内容:包括监测参数、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等。
2. 工作场所环境监测报告- 目的:记录工作场所环境监测结果,评估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
- 内容:包括监测日期、监测结果、评估结论等。
二、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档案1.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方案- 目的:制定职业卫生健康监护方案,确保员工的健康状况得到及时关注和管理。
- 内容:包括监护对象、监护内容、监测方法等。
2. 职业卫生健康监护记录- 目的:记录员工的职业卫生健康监护结果,评估员工的健康状况。
- 内容:包括监护日期、监护结果、评估结论等。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档案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计划- 目的:制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计划,及时发现和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内容: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监测频率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 目的:记录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状况。
- 内容:包括监测日期、监测结果、评估结论等。
四、职业危害检测评价档案1. 职业危害检测评价计划- 目的:制定职业危害检测评价计划,全面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状况。
- 内容:包括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
2. 职业危害检测评价报告- 目的:记录职业危害检测评价结果,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危害程度。
- 内容:包括评价日期、评价结果、评估结论等。
五、职业卫生培训档案1. 职业卫生培训计划- 目的:制定职业卫生培训计划,提高员工对职业卫生的认识和掌握。
- 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等。
2. 职业卫生培训记录- 目的:记录职业卫生培训的实施情况,评估培训效果。
- 内容:包括培训日期、培训内容、培训评价等。
六、事故与职业病报告档案1. 事故与职业病报告制度- 目的:建立健全事故与职业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的事故和职业病。
职业卫生档案与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与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是在职业卫生管理中使用的重要工具,用于记录和管理职工的健康状况和职业暴露情况。
本文将重点介绍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一、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是用于记录和管理职工职业暴露情况、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等信息的文件。
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对于实施职业卫生监测、评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包括:1. 职业暴露情况:记录职工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内容,暴露于的有害物质和环境。
2. 职业健康体检:记录职工的健康检查结果,包括体格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等。
3. 职业病情况:记录职工是否患有职业病,病程和治疗情况。
4. 职业危害防护:记录职工接受的职业危害防护的措施和效果。
职业卫生档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档案可以提供职业暴露情况和职业病情况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2. 职业病防治:通过对职业病情况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3. 员工健康监护:职业卫生档案可以追踪和监控职工的健康状况,提供健康监护和健康教育服务。
二、健康监护档案健康监护档案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特定职业人群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监测的档案。
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有助于早期发现职业病和职业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包括:1. 职业暴露情况:记录职工从事的职业和工作内容,涉及的有害物质和环境。
2. 定期健康检查:记录职工的定期健康检查结果,包括体格检查、生理生化指标等。
3. 职业病筛查:记录职工进行职业病筛查的结果,包括肺功能检查、职业皮肤病检查等。
4. 个体防护效果评价:记录职工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评价。
健康监护档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健康评估:通过对健康监护档案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了解职工的健康状况和职业危害暴露情况。
职业卫生档案目录概述(六个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目录概述(六个档案)职业卫生档案目录概述1. 个人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是记录员工的健康情况和职业病监测的重要档案之一。
记录员工的基本信息、身体状况、过往病史以及职业病暴露情况等。
个人健康档案有助于监测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及时预防和干预潜在的职业病风险。
2. 职业危害评估档案职业危害评估档案记录企业对工作环境中潜在危害的评估结果。
包括评估方法、评估指标、评估结果、评估报告等内容。
职业危害评估档案有助于了解企业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源和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3. 职业病问卷调查档案职业病问卷调查档案用于收集员工的疾病病史、职业史、工作环境暴露史以及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员工的职业病风险,识别潜在的职业病受害者,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4. 职业病筛查档案职业病筛查档案用于记录员工职业病的筛查结果,包括体检报告、病理检查结果、职业病诊断等。
职业病筛查档案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职业病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干预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
5. 职业卫生培训档案职业卫生培训档案记录员工参加的职业卫生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人员等。
培训档案有助于评估员工对职业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和技能。
6. 职业卫生监督档案职业卫生监督档案是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的记录。
包括监督机构的检查报告、整改措施、监察意见等。
通过职业卫生监督档案,监管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职业卫生问题,促进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改善。
以上所述的六个档案是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和维护这些档案,可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职业卫生风险,保护员工的健康。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档案体系,并定期更新档案内容,以确保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范例(5篇)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范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和使用,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的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职业卫生档案是指本单位员工在职业卫生监测、评价、防护和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形成的记录和资料。
第四条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应遵循保密原则,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
第五条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机构为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
第六条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操作程序,应由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本制度制定相应的流程文件。
第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所有。
第二章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与归档第八条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和归档工作。
第九条员工入职时,应根据职业卫生档案建立要求,填写职业卫生信息登记表,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或资料。
第十条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将员工的职业卫生档案归档保存,并负责档案的更新和维护。
第十一条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保存时间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十二条职业卫生档案的归档保存地点应统一设立档案室,并配备专人管理。
第三章职业卫生档案的使用和查询第十三条职业卫生档案的使用应遵循职业卫生规定和保密原则,不得随意泄露或传播。
第十四条员工可根据个人需要申请查询自己的职业卫生档案,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或资料。
第十五条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应及时响应员工的职业卫生档案查询请求,提供符合法律规定的相关信息。
第四章职业卫生档案的处置第十六条职业卫生档案达到归档保存期限后,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职业卫生档案的销毁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必要时应征得员工本人的书面同意。
第十八条职业卫生档案的销毁应有相应的销毁证明,并进行相应的登记记录。
第十九条职业卫生档案的丢失或遗失,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本单位人力资源部门所有。
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其内容主要包括:1职业卫生基本情况一览表。
2生产工艺流程图。
3有害因素分布图。
4原材料清单。
5技术、工艺清单。
6有毒有害物质清单。
7作业岗位清单。
8劳动者名册。
9历年有毒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汇总。
10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表。
11职业病人名单。
12疑似职业病人名单。
13职业禁忌症患者名单。
14防护设施名单。
15作业场所管理制度或作业环境监测制度书面文件。
16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管理制度书面文件。
17职业有害因素的监测点分布图。
18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委托书。
1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案。
20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报告书。
2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结果上报材料复印件。
22其他有关资料。
监督检查的内容一、听取用人单位汇报有关情况时应当了解的内容(1)用人单位的一般情况包括主要产品。
工艺流程、职工总数、生产工人数、接触有害作业人数等。
(2)主要职业危害种类,分布的车间、岗位,工人接触情况。
(3)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
二、查阅相关资料时应重点查看的内容(1)职业健康管理资料:是否制订了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操作规程、检测及评价制度、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职业健康档案、健康监护档案是否完整齐全;是否制定了年度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计划。
(2)培训资料:上岗前、在岗间的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情况。
(3)查看健康监护资料:一岗前体检;二在岗体检;三离岗体检(4)查看职业危害项目的申报资料:主要看申报表(5)查看职业危害因素监测资料:主要看检测报告(6)抽查劳动合同:职业危害劳动告知;职业危害防护用品使用注意事项(7)近两年有无新建、改建和扩建或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生产性建设项目,是否经过“三同时”审查和验收。
(8)职业危害监测评价结果是否定期上报当地有关部门。
三、到生产现场重点观察的内容(1)职业危害因素来源。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4篇)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在组织、建立、运行过程中对相关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和使用的制度。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档案建立和整理:企业应根据职业卫生法规、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和整理员工的职业卫生档案。
档案应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职业病健康监护情况等。
2. 档案保管和保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档案保管制度,确保职业卫生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保管人员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按照规定进行档案保管工作。
3. 档案使用和查询:企业员工可以依法查询和使用自己的职业卫生档案,用于个人职业健康管理和保护。
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查询和使用员工的职业卫生档案,用于职业卫生管理和劳动保护。
4. 档案评估和审查:企业应定期对职业卫生档案进行评估和审查,检查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对于存在缺陷或需要补充的档案,应及时进行整改和补充。
5. 档案报告和上报: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向相关职业卫生监管部门报告和上报职业卫生档案信息。
报告内容应包括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职业病危害和职业病发生情况等。
通过建立和实施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员工的职业健康,提高职业卫生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危害。
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管理和保护职工的职业卫生档案,维护职业卫生信息的完整和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二条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机构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归档、整理、保密和查询。
第三章职业卫生档案的内容第三条职业卫生档案包括以下内容:1. 职业病危害评价及防护措施的情况;2. 职工职业健康体检结果;3. 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防护用品使用情况;4. 职业卫生培训情况;5. 职工职业卫生事故记录;6. 其他与职业卫生有关的重要信息。
第四章职业卫生档案的管理要求第四条单位应建立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档案的管理。
职业卫生档案与健康监护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与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是与职业健康和劳动者健康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主要用于记录和管理劳动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信息,而健康监护档案则主要用于监测和评估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和工作适应能力。
以下将对这两个档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职业卫生档案职业卫生档案是用于记录和管理劳动者职业病防治工作信息的一种档案。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个体防护措施:记录劳动者使用的个体防护设施和装备的类型、规格和使用情况,以及相关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2.职业卫生检查:记录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检查结果和处理情况,例如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情况等。
3.职业病防治措施:记录单位采取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包括工作场所的环境监测、废物处理、防护装置的安装和维护等。
4.职业病事故:记录职业病事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包括事故原因、伤害程度和处理结果等。
5.职业健康教育:记录单位组织的职业健康教育活动和培训情况,包括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职业健康技能的培训等。
通过对职业卫生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情况,加强职业病防治措施的实施和改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水平,减少职业病的发生和伤害。
二、健康监护档案健康监护档案是用于监测和评估劳动者健康状况和工作适应能力的一种档案。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健康监测结果:记录劳动者的健康监测结果,包括体检、职业病筛查、生物标志物测定等方面的数据和指标。
2.职业病体检:记录劳动者的职业病体检结果,包括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情况等。
3.职业病筛查:记录劳动者的职业病筛查结果,包括职业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情况等。
4.职业适应能力评估:记录劳动者的职业适应能力评估结果,包括工种适配性、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等。
5.健康教育咨询:记录单位向劳动者提供的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包括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等。
通过对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和工作适应能力,为劳动者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健康管理和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工平面图
项目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项目经理
工程投资(万元)项目总工
工程地址分管领导
开工时间年月日承办人
拟竣工时间年月日电话
施工人数邮编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数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
职业卫生组织机构
职业病防治岗位职责
职业病防治管理方案
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一、职业危害场所管理制度
1、作业环境氧气的含量按体积计不得小于20%。
2、粉尘浓度,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不得大于1m 施工中粉尘浓度、大于1mg/m3时,工作人员必须配戴防尘口罩。
3、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得大于20mg/m3,在特殊情况下,施工人员必须进行作业浓度可为100mg/m3,但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
二氧化碳,按体积计不得大于0.5%。
氮氧化合物(换算成NO
)为5 mg/m3以下。
2
4、要预防噪声危害。
购置设备应优选低噪声设备,作业场所噪声不得大于85dBA,对接触噪声的作业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大于85dBA的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戴防噪声耳塞。
二、职业危害因素定期监测制度
1、根据国家《职业卫生防治法》有关规定,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资质的单位,对有害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监测。
2、监测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取得岗位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3、检测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标准和有关技术规范对有职业
危害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4、项目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场所要配合。
并及时把检测结果向主管部门报告,公布于劳动者。
5、建立施工现场监测档案,妥善保管。
定期监测,数据归档后移交卫生行政部门。
三、生产现场卫生清洁制度
1、施工现场要坚持文明生产,定期清扫,经常洒水,保持地面清洁、无屑、无杂物。
2、钢材、砂、石等建材以及施工机械等要摆放整齐有序。
3、加强通风管理,增加有效通风量,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要求标准。
四、职业健康检查制度
1、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劳动者,用工单位必须对其进行上岗前的职业性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2、对从事有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对健康有特殊要求的劳动者,用人单位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定期进行就业中健康检查,对在健康检查中发现有职业健康损害的,应调离原工作岗位。
3、对曾从事过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离岗前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4、对已脱尘的劳动者要根据粉尘中二氧化硅含量定期进行制业健康检查,一般应间隔二年检查一次,对尘肺患者等复查,一般一年一次。
5、建立职业卫生动态监护档案,妥善保管对劳动者上岗前、岗中、离岗后相关健康体检资料,并将检查结果通知本人,凡发现与职业病有关者,一律由有关业务部门建档保管。
五、职业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制度
1、产生职业危害的工程项目部要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职业卫生宣教育工作。
对劳动者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劳动者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2、定期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和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帮助劳动者掌握职业卫生相关知识,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
未培训
人员不得从事有职业危害的作业。
培训资料要存入职业卫生档案备查。
3、采取板报、宣传橱窗、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活动。
4、凡是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
标识。
作业岗位警示标识要载明生产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设施等内容。
设备警示标识要载明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作业指导)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统计表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登记表
职业卫生防护用品发放登记表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登记表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健康检查情况登记表
项目部职业卫生目标、指标及管理措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噪声的危害及防护
生产环境中产生的生产性噪声又称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由于产生的动力和方式不同,可分为:(1)机械性噪声,是由机械的撞击、磨擦和转动而产生的,如风枪、电锯、锻锤等产生的噪声;(2)空气动力性噪声,是由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气流的扰动而产生的,如鼓风机、喷射器等产生的噪声。
长期接触噪声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噪声强度(声压)的大小、频率的高低和接触时间的长短。
一般认为强度越大、频率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则危害越大。
此外,危害程度与噪声的特性(稳态噪声或脉冲噪声)、接触的方式(连续或间断接触)和个体敏感性有关,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连续接触比间断接触危害要大。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50dB(A)以上开始影响睡眠和休息,70dB(A)以上干扰交谈,妨碍听清信号,造成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发生意外事故;长期接触90dB(A)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聋,甚至影响其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力下降,语音频段无影响,尚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
当出现了耳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
诊断噪声性耳聋的主要依据为:(1)有确切的接触噪声职业中并排除了其他原因的耳聋病史;(2)听力检查,具有高频听力下降的特点;(3)除气导外,骨导也减退。
噪声性耳聋根据听力下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
有些作业如爆破、武器试验等,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可因爆炸所产生的强烈噪声和冲击波造成听觉系统的严重损伤而丧失听力,称为爆震性耳聋,出现鼓膜破裂,中耳听骨错位,韧带撕裂,内耳螺旋器破损,甚至出现脑震荡。
患者主诉耳鸣、耳痛、恶心、呕吐、眩晕。
检查可发现听力严重障碍甚至全聋。
如内耳未受严重损伤,听力可全部或部分恢复。
对噪声性耳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早期进行听力保护,加强预防措施,至为重要。
配戴减噪耳塞,既经济又有非常好的效果。
一般耳塞噪声降低评估数约为20 dB(A),美国3M公司巴西子公司制造的3M 1100弹性耳塞,以衰减数据计算的噪声降低评估数(NRR)为29 dB(A)。
举例:测得隧道(洞)施工凿岩作业产生噪声108 dB(A),减去耳塞降低评估数(NRR)29 dB(A),即为79 dB(A)。
按8小时/工作日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85 dB(A),那么也就合格了。
因此在隧道(洞)施工作业中,应根据该作业所产生的噪声强度,劳动者应主动适时配戴减噪耳塞,以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要求,起到预防职业性耳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