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极为密切。
教育教学的开展是基于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水平的, 同时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心理的发展。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 教师要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不仅要了解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也要理解这些规定和要求背后的真正意图, 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够有效地执行这些规定, 不折不扣地实现教育要求。
心理学对教育的支持:1.心理学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行为选择的基础2.心理学有关心理发展、认知与学习的研究结论是构建科学教育教学观的基础3.心理学有关个性差异的研究是因材施教的基础4.心理学关于群体的社会心理研究为学校与班级管理提供了依据5.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后思考题: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 异常心理学、生物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精神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等。
应用领域包括: 临床心理学、辅导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法医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健康心理学、预防心理学、工业及组织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等。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也叫心理活动, 简称心理, 主要包括: 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
(一)心理动力心理动力决定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方向, 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
在学校的情景下, 有关学习的动机、兴趣、需要和世界观构成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系统, 存在于学生的主观意识中, 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最重要的主导动力。
(二)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三个心理过程从不同的角度能动地反映着客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
(三)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里出现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者更长的时间。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doc《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领域中个体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学生的认知发展、情感态度、学习动机、个性特征以及教师的教学心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档旨在总结《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知识点,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1 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原理于高等教育领域,研究学生和教师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研究对象:学生的认知、情感、动机;教师的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学习理论、发展心理学、教育评估、教学设计等。
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研究等。
第二部分:学生心理发展2.1 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近侧发展区、指导性学习。
2.2 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愧等八个阶段。
同伴关系、友谊、恋爱关系的发展。
2.3 个性与人格发展特质理论:五大人格特质。
自我概念、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第三部分:学习理论与策略3.1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认知结构。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知识构建、社会互动。
3.2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精加工、组织。
元认知策略:计划、监控、调节。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环境管理、求助策略。
第四部分:动机与情感4.1 学习动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能力、关联性、自主性。
成就动机理论。
4.2 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对学习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教学设计与评估5.1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择。
5.2 教育评估形成性评估与总结性评估。
标准化测试与表现性评估。
反馈的提供与利用。
第六部分:教师心理与专业发展6.1 教师心理教师的信念、态度与价值观。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操纵自变量,以考察,二就是潜在发展水平。
儿童经过自己努力与她人帮助,可以从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
智力性格、等方面统合起来得认识,从而作出:“我就是个什么样得人”,“我应该成为怎么样得人”,“我会成为什么样得人”得整能得较为持久得变化。
三个方面:①学习就是以行为或行为潜能得变化为标志得;②学习引起得行为变化时能够持. 加涅得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类(接),要学习得全部内容或多或少就是以定论得形式呈现给学习者得,不需要她们任何形式得独,只呈现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得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到解决问题得答案。
(根据学习进行方式分为接受学得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
包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只能形成文字符号得表面联系。
(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得关系:个体在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得概率就会增加。
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重要得不就是。
,继承了桑代克得连接说,提出了对心理学影响巨大得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基础上得学习理论,为教育心理学作出了突出得贡献。
(包括动物实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原理)。
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强化)与消极强化(负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得、不愉快得)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与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与动物得基本生理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水、安全、温暖、性等。
二级强化物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得强化性质,如考试分数、得行为方式。
,动机过程)动机就是人们行为得直接原因;③动机总就是指向一定得目得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得一种内在推动力量。
广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篇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特点(理解)1、恒定平稳的职业生涯2、独立孤寂的教学科研3、年龄差距的日渐拉大4、教学成效的难以衡量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理解)1、生存关注阶段关注生存状况,关注学科知识的掌握状况,关注自己所获得的技能与岗位需要的适应状况2、任务关注阶段关注教学任务本身,提高教学质量3、发展关注阶段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学生的因材施教三、专家型教师的专长表现(理解)1、拥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能有效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2、能高效率的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自动化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3、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对熟悉情境的识别加工比新手快知识和经验更具实践性和实用性行为和态度更具评价性四、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运用)1、能对教学情境进行准确分析并具有很强的教学监控能力2、教学具有灵活性并形成独立的教学风格3、具有较强的反省意识和出色的教学科研能力五、专家型教师的成长规律(运用)1、系统的学习理论2、进行教学观摩3、从事科学研究4、自觉教学反思六、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的策略(运用)1、提高社会对教师的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2、建立合理高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规章3、教师要不断提升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自觉反思,增强自信心七、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运用)1、外在社会的期望和内在自我的迷失社会的高期望值带来教师对自己的高要求2、过高的内控制点导致“工作狂”的状态为追求高目标而狂热投入工作3、A型性格带来的不良应对高目标高成就动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八、预防教师职业倦怠的方法(运用)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改变思想上的误区2、做好自我管理:对自我生活方式、时间、情绪的管理第二讲教师的素养和人格一、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理解)1、文化知识的传播者2、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和促进者3、行为规范的示范者4、心理健康的教育者5、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二、教师职业理想的核心和主要表现(理解)核心:师爱表现: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全体学生的爱,对自己教学学科的热爱三、社会上常见的教师职业价值观(理解)1、“仅为谋生”的生计观2、“毁灭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观(角色观)3、“简单重复工作”的匠人观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运用)1、专业知识2、教学能力①教学监控能力内容: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策划与安排……………………组织与沟通………课堂教学的反馈与评价………教学效果的分析与反思提高教师监控能力:改变角色,教学反馈,现场指导②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写反思日记,列问题单,收集学生评价,交流反思3、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对症下药,掌握分寸五、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运用)1、激励性人格: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2、以成功为导向:对成功高期望,鼓励与支持3、专业品行:有条理,适应性和灵活性,博学六、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运用)1、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2、………树立教师的威信3、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4、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第三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一、教师的压力源(理解)1、社会环境的压力①社会快速发展的冲击②教育领域变革的挑战2、教师职业的压力①教师职业生涯特点带来的压力②教师职业角色特点带来的压力③对教师高素质要求带来的压力3、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人格特征,教学效能感,归因模式,教学效能感二、教师的压力应对(运用)1、防御性应对合理化(文饰作用),否认,反向,投射,自居作用2、直接应对①调整认知方式和期望水平②掌握调控技巧和抗压方法③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帮助学生篇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大学生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教育(理解)策略:1、在学业和学生的社会交往方面形成连续的心理挑战氛围为解决课堂内外发生的冲突和做出决策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合适的时机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运用)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理想自我—处于观察者的地位现实自我—处于被观察者的地位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距离很远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统一性的确立人格发展臻于成熟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教育(运用)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2、……………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4、……………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统一性四、人生价值观对行为的导向和调节功能(理解)1、定向功能:指导认知,导向行为2、识别功能:了解行为,判断行为价值3、动力功能:发动并维持行为4、调节功能:支配行为,控制行为五、价值观的形成过程(运用)1、对价值我自由选择阶段2、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3、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六、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心理条件(运用)1、思维发展要达到能抽象概括社会事件的水平,将概括化为自己信奉的观点2、自我意识分化能经常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能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并对自己提出某种明确的要求3、个体能意识到自己必须完成的社会任务极其意义七、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运用)1、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取向多元化,注重实际2、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重视能力与素质,注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缺乏利他和奉献精神3、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双峰分布,乐观和悲观,积极和消极并存;标准多元化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大学生的学习特点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运用)①职业定性目标明确②课程设置进口专业发展的需要③专门的专业能力实践训练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理解)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得其批判性增强探究性:各种学习活动提高探究性能力3、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理解)超越原学习情境超越原自我水平二、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运用)1、学习方式不适应: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发展2、学习态度不积极:影响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影响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建设3、学习过度焦虑:影响身心健康三、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运用)1、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2、培养专业兴趣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六讲大学生的个别差异一、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运用)1、依赖型人格2、自我中心型人格3、褊狭型人格4、回避型人格5、表演型人格造成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因素:遗传、环境、个体经历学习篇第七讲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一、学习的定义和内涵(理解)定义:学习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比较持久的变化内涵:学习不是人类特有的学习的发生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的发生伴随着行为或行为潜能或思维的变化学习的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理解)1、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学习可预期的信号原理:条件反射行为法则:习得和消退,泛化与分化2、操作性条件作用—对行为结果的学习①操作条件作用与经典条件作用的区别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撤销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以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3、行为的塑造行为塑造即通过小步子反馈或强化帮助有机体达到目标行为塑造技术广泛应用的是连锁塑造术,即将学生所要达到的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给予强化四、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理解)①认知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的认知结构新知识学习过程的环节:获得、转化、评价②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了解)3、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基本观点: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①新知识观知识只是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释或假设②新学生观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是有发展潜能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有能动性的③新教学观核心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来解决学习五、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运用)1、学习的基本原则尊重学习者,把学习者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相信学习者都有发展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融洽的学习情境2、罗杰斯的学习观学习是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内容应该是对学习者有用的、有价值的经验学生中心的教学观最有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第八讲不同类型的学习一、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理解)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理解)1、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获得:认知、联系、自动化阶段2、促进自动化基本技能的教学措施掌握子技能,促进程序化三、大学生学习策略形成的条件(理解)1、内部条件:原有知识背景,学习动机2、外部条件:训练方法,变式与连续性练习,具有完整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四、做好策略学习的教学工作(理解)1、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并能对其进行结构分析2、加强策略的巩固程度3、增强主体的策略运用意识的体验4、突出条件化知识五、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理解)1、认识道德规范:晓之以理,知荣明辱2、获得道德情感体验:动之以情,好荣恶辱3、确立道德行为:导之以行,践荣弃辱六、当代大学生的品德现状(理解)1、认同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并呈现多元性表现原因:环境开放、个体差异2、存在道德认识上的困惑表现:认识模糊,认识片面,认识错位3、道德言行是有脱节原因:缺乏自律意识,缺乏道德反思能力,有很强的从众心理第九讲学习动机一、提高学习动机的四个内在因素(运用)1、学生的唤起水平:使学生维持适度的唤起水平2、学生的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3、学生的目标定向①基本观点:目标给学习者提供一种衡量他们进步的标准目标可以增强努力程度和坚持性原来的方法不成功时,目标鼓励学习者采用新的策略去尝试②将大学生目标定向和学习动机较好结合起来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形成以自己为参照的成功评价模式强调对学习活动本身的掌握和理解4、学生的归因积极的归因模式:成功因为能力强,失败因为缺乏努力消极的归因模式:成功因为运气好,失败因为缺乏能力二、提高学生动机—外在因素的作用(运用)1、教师的特征:示范、热情、关怀、期待2、课堂气氛:安全有序、成功、理解、挑战性3、教学活动:课程导入、内容生活化、及时反馈交往篇第十讲师生交往及其影响因素一、师生交往的缺失(运用)表现:1、师生个体与个体交往减少,个体与群体交往增加2、师生面对面的直接交往减少,面对符号的间接交往增加3、师生非正式体制外的交往减少,正式的体制内的交往增加二、师生交往心理结构涉及的因素(运用)认知,情感,言行三、积极师生交往的主要功能(理解)1、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2、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4、促进师生双方的学习品质生活四、影响师生交往质量的因素(运用)1、环境因素2、教育因素3、个人因素气质的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不良心理心理品质:自我中心、世故心理、多疑心理、自卑心理4、渠道因素第十一讲师生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一、引发正向交往行为的心理效应1、自己人效应(运用)①让学生认可老师为自己人的有效心理策略:强调师生双方一致的地方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地位教师要注意教育技巧尊重学生的个人空间2、反馈效应(运用)①反馈效应启示:提醒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馈客观评价学生的作业培养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态度3、犯错误效应(理解)启示: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坦然承认未知,不要掩饰自己的错误二、引发主体认知偏差的心理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第一印象和最近印象(运用)启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不局限于“第一印象”,又要以回顾的眼光看待学生,不受制于近因效应2、晕轮效应与恶魔效应—借一斑而窥全豹(理解)启示:恰当全面的认知学生3、刻板印象—四川人爱吃辣椒(理解)启示:注意反思和修正带有偏见的刻板印象4、投射效应—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运用)启示:应客观实际,摒弃主观臆断三、引发负向行为的心理效应1、超限效应—到底有完没完(运用)表现:时间超限,如:拖堂内容超限,如:批评和表扬主观容量超限,如:讲课内容过多启示:注意把握“度”,做到“恰到好处”,避免“物极必反”“欲速则不达”的超限效应2、霍布森效应—想象与创新的杀手(理解)含义:提高选择机会时附加苛刻条件,以至于没有选择余地的心理效应启示:不要过于死板,答案容许有一定的模糊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3、搭便车效应—无功也受禄(理解)原因:异质分组使学生的动机、态度、个性有差异过多强调“合作”原则而忽视个人需求“平均主义”的评价模式启示:合作学习的人数不宜太多,4~6人为宜营造愉快的合作学习环境明确任务与责任合理分工随时观察学情,监控教学活动破除“平均主义”机制4、习得性无助—我只能听天由命(运用)启示:不能让学生连续体会到学习的失败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不能让学生本能的认为任何事都是徒劳的四、提高劝说力的心理效应1、登门槛效应—先提小要求再提大要求(提高求)(理解)2、门面效应—拒绝大要求接受小要求(接受要求)(运用)第十二讲师生交往的技巧一、人际吸引的因素(理解)外貌吸引,相似性吸引,接近性吸引,奖励性吸引,敬仰性吸引二、人际影响的技巧(运用)1、陈述理由:以理晓人2、说实话:其情感人3、情感诉求:以情动人5、讨论:以德服人三、师生交往中教师要具备的特质(运用)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①多角度认识自己:横向比较,纵向比较,他人评价,自我分析②具有同理心③体察入微了解学生:警惕对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学生;善于利用空白效应,抛砖引玉④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同事2、热情友善,主动交往3、真诚信任,宽容礼让4、知其所欲,善事于人四、教师冲突产生的原因(理解)1、师生双方观点的差异2、师生双方或一方的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一方行为与对方差距太大五、平息师生冲突(运用)1、避免发生直接冲突:冷静、沉默,避免与学生正面开战2、熄灭争吵:教师要耐心倾听,不符合,不急表态3、巧妙和解:弄清原因,主动解释,及早道歉,宽容学生。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精辟要点复习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复习1.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答:多元性、间接性、社会性、职业化.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即激发求知欲好奇心。
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用作业的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既可以是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以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束时进行。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尽量多用集体获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无论对优生还是对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生不至于过于自卑,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
2.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答: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
3.大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答: 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直觉的理解性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2、观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观察具有敏感性和系统性4、观察具有相对的深刻性和稳定性。
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全)
备考分工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德育心理教学心理一、名词解释(概念题)(P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旨在探讨高等教育情景中教与学的规律性。
二、简答题(P1-2)高等教育的特征(一)教育任务不同;(二)教育对象不同;(三)社会职能不同;(四)地位作用不同;(五)培养方式不同。
三、简答题(P2-3)高等教育的功能(一)文化传承功能;(二)文化选择功能;(三)文化批判功能;(四)文化创造功能。
四、简答题(P4-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一)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二)高等教育心理学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四)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五、简答题或选择题(P5)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高等教育在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具体表现在:①教学中教的比重逐渐降低,学的比重逐渐增加。
②教学上由传授法向指导法转化,学习法由再现式向探求式转化。
③校内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渗透,并在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中,锻炼独立工作的能力。
六、名词解释(P6)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把高等教育心理学定义为“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七、选择题(P6)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与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
八、简答题(P8)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第一,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第二,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揭示在高等教育心理学实践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为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部分1、教师反思含义。
(名词解释)P57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先行组织者的含义.(名词解释)P103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3、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名词解释)P113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4、形式训练说。
(名词解释)P142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它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进行分别训练来实现的,迁移的发生是自动的;并把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认为学习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学对象的难度和训练价值。
5、同化说.(名词解释)P200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同化说是指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遗忘的实质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6、陈述性知识.(名词解释)P205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
7、程序性知识。
(名词解释)P205也称为操作性知识,十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8、群体极化。
(名词解释)P318是指群体成员原已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是一种观点或态度从原来的群体平均水平,加强具有支配性地位的现象.9、从众。
(名词解释)P321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用与大多数人一致性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0、行为目标的定义与条件.(名词解释)P375是用预期学生学习后将产生的行为变化来陈述的目标,也就是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来陈述目标。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研究表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272、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
P59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P256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5、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P1996、价值内化的五个水平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P293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P228、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类型。
P589、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
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
P11610、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驱动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P11211、科尔伯格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三个水平,即()水平、()水平和()水平。
大多数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处于()水平。
P29512、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六级。
P3731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原则。
P3514、研究者提出了始终反思方法,反思日记、()()和()。
P6115、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和()两个部分。
P12216、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强调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类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分为问题表征、()()()四个阶段。
P24017、价值辨析的三个阶段是()()()。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一、学习与记忆学习与记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主动获取和获取新知识、技能、概念或行为的过程。
记忆是指个体通过感知和思维来保持和重建先前学到的信息的过程。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密不可分。
学习与记忆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获取信息、存储信息和检索信息。
在获取信息阶段,个体通过感觉器官获取信息,这个过程称为感知。
在存储信息阶段,个体将获取的信息加工、编码并储存在记忆系统中。
在检索信息阶段,个体通过思维活动来检索并重建存储的信息。
二、认知与智力认知与智力是高等教育心理学领域的关键概念。
认知是指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加工、储存、检索和运用的过程。
智力是个体进行认知活动时所显示出的能力和水平。
智力测试是评估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常用手段。
智力发展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维果茨基和布鲁内尔斯等学者提出的理论。
他们认为,个体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具体而言,个体在认知上经历了传感期、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形式操作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三、情绪与动机情绪与动机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考点。
情绪是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主观情感体验。
动机是个体追求目标时的内部驱动力。
情绪和动机对学习和记忆有着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动机能够促进学习和记忆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和低下的动机则会对学习和记忆产生负面影响。
情绪与动机可以相互影响。
例如,当个体对学习任务持有积极的情绪时,会增加对学习任务的注意力和投入程度,从而促进学习和记忆的效果。
相反,如果个体对学习任务持有消极的情绪,可能会导致学习困难和记忆失效。
四、教育与发展教育与发展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持续变化。
教育与发展研究关注如何通过教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研究表明,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认知、情绪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既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也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但以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主。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以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两个方面。
3、个体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4、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5、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6、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冯特,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基本的心理元素,研究构成要素。
7、行为主义心理学: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个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宣告了行为主义的诞生,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S-R)公式来表示,这是早期的行为主义,也称为“古典行为主义”。
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被称为“新行为主义”。
8、格式塔式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9、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注重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提出了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10、认知心理学:1967年,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特指信息加工心理学。
11、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强调人的善性自我实现及个性差异。
12、进化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受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进化论的影响。
13、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作出科学的描述(知其然)、解释(知其所以然)、预测(在什么样的背景下,会出现某种反应)和控制(指导)。
心理学的首要任务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作出描述,最高目标是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控制。
1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与教育心理学既具有共性,又具有独特性。
15、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16、高等教育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高等专业性教育,它具有“高”和“专”的特点。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铁钦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华生,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进化心理学(达尔文)。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着严重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他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S---R)来表示。
5、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注重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还提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6、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其研究方法是计算机模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试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908年房宗岳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7、(P1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注意:实例解释)8、教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确定教育目标、分析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教学。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之《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心理学题型:填空1*15;名词解释5*4;简答6*5;论述1*20;案例分析1*15第一编一、填空和名词解释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1对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是2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3 教师领导方式的类型:强硬专断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4 教学风格: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5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
6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方面。
7 教学反思: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为活动反思。
8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地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二、简答(一)高等教育心理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简答或填空)1客观性原则:研究应遵循客观规律,即在研究中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
2发展性原则:研究对象是生理心理都在迅速发展的青年大学生,要从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其心理趋势。
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研究的首要任务是为了高等教育实践服务。
它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并保证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效能。
4教育性原则:研究方法应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原则,能够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绝不能为了获取某些研究材料,而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心理学复习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心理学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3、教学监控能力4、学习动机5、学习迁移6、心智技能7、创造性8、自我意识9、品德10、心理卫生二、简答题1.简述个体心理系统。
2.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3.简述心理特征。
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6.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7.简述教师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8.教学反思的过程有哪些。
9.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
10.大学生学习有何特点?11.简述学习动机的类型。
12.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
13.学习迁移有哪些类型。
14.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15.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6.大学生思维有何特点?17.简述教材直观。
18.大学生记忆品质有何特点?19.遗忘有何规律;如何增强记忆?20.简述知识的结构。
21.解决问题的一般认知过程有哪些?22.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23.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24.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25.品德的结构有哪些?26.简述非正式群体。
三、论述题1、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试论述应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2、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什么特点?论述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3、结合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试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4、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又有哪5、大学班集体的作用和类型有哪些?试论述如何提高大学班集体的凝聚力?6、试论述新入学的大学生可能会遇到哪些心理适应问题,如何尽早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适应期?7、什么是心理健康?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272、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验证阶段)四个环节。
P59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P256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5、研究表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1、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272、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
P593、发散思维具有三种基本特性,即(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
P256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5、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P1996、价值内化的五个水平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P293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P228、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类型。
P589、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
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
P11610、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驱动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驱动力)三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干扰)和(后摄干扰)。
P1996、价值内化的五个水平是(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P2937、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P228、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三种类型。
P589、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
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
P11610、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
P11211、科尔伯格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儿童和成人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大多数青少年的道德认知处于(习俗)水平。
P29512、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P373 1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
P3514、研究者提出了始终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
P6115、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个部分。
P12216、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强调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类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认为问题解决过程分为问题表征、(选择操作)(实施操作)(评价当前状态)四个阶段。
P24017、价值辨析的三个阶段是(选择)(赞赏)(行动)。
P30018、教学目标具有(指导教学测量和评价)(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指导学习活动的进行)等基本功能。
P3731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避免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教育性)原则。
P3520、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P8221、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需要。
P12422、知识可以分为(描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后者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P20623、从自我意识的内容上来看,自我意识可以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P26724、教学测量与评价具有(反馈——调节)功能,(激励——动机)功能。
P3952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P35 26、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消极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惩罚)。
P9727、班杜拉吧强化分为(外部强化)(普通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形式。
P30728、根据记忆存储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区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P18129、元认知策略大致可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三种。
P20930、布鲁姆把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级,即(接受)(反应)(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P37331、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和(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的教学风格。
P46 32、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
P10733、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和(可控制性归因和不可控制性归因)三个维度。
P12334、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
P17835、态度与品德的两个区别是(范围不同)(价值内化程度不同)。
P29236、测量与评价贯穿教学的始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施行的测验时(准备性)测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时(形成性)测验,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进行的测验时(总结性)测验。
P40537、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P5138、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P10139、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通常随着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而到了青年期(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P11340、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储存)(保存)和(提取)的过程。
P178 41、一般认为,对教学内容的任务分析涉及三个方面,即(确定学生的起点行为或倾向)(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和(分析支持性条件)。
42、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四种类型。
P4643、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
P9744、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P11245、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它们是认知结构的(内容特征)(组织特征)和(巩固性)。
P14546、心理学认为,态度和品德都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成分。
P29247、大学生新生入学后,校方想了解学生的外语程度,以便进行分班教学,需要运用(准备性)测验。
P405二、名词解释(有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先行组织者P103 先于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的引导性材料,其抽象、综合、概括性均高于学习任务,与…..均关联,….提供固着点,以利于….2、认知内驱力P113 是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3、定势P150 先前习得的经验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4、5、程序性知识P205 个体不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需要以某种作业的形式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一般是关于做什么事,怎么做的知识,即….办事步骤,又分为两个亚类….6、社会自我P268 个体对本身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包括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地位和人际关系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7、形式训练说P142 是关于学习迁移的最早的系统假说,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认为影响学习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四个官能组成,四个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可以单独训练,迁移到学习中去,即学习迁移是自发发生的。
8、皮格马利翁效应P47 教师接受“权威诺言的暗示”,对学生态度产生改变,产生了偏爱的心理和情感,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
9、自我效能感P125 个体对自己成功地完成某项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0、遗忘的干扰说P19911、任务分析P378 为了完成教学目的,任务,对教学目的中规定的且要求学生必需做到的行为和品格的结构成份及其关系进行主动的深入分析,以确定促进其达成的有效的教学条件。
12、教学效能感P51 。
13、陈述性知识P205 。
14、消极强化P97 当厌恶刺激呈现时,通过某种反应使….减弱。
15、理想自我P268 个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未来的我的希望。
16、社会助长P316 。
17、教学风格P46 。
18、功能固着P249 。
19、遗忘的同化说P200 。
20、附属内驱力P113 个体为了获得长辈赞赏或同伴认可而产生的努力把学习和工作做好的需要。
21、行为目标P375 。
22、从众P321 。
23、形式训练所P142 。
24、程序性知识P205 。
25、遗忘的衰退说P198 。
26、投射自我P268 个体想象中别人眼中的我,包括我在别个眼中的形象,别人对我的评价及由此产生的自我感。
27、社会助长P316 。
28、遗忘的动机说P200 。
29、学习迁移P138 。
30、陈述性知识205 。
3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32 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有关。
32、教学监控能力P61 …..意识对象,对其进行计划、检查、反馈、监控,评价的能力。
33、社会惰化P318 。
34、原型启发P250 。
35、相同要素说P142 。
36、自我强化P307 个体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评价,来强化学习行为;即由学习的成功而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动机。
37、先行组织者P103 。
38、自我意识P266 。
39、教学风格P46 。
40、定势P150 。
4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32三、简答题(有5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举例说明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P96-972、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如何?2553、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P295 科尔伯格提出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主要包括:水平一前习俗水平,其中有包括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二:习俗水平其中包括了3.“好孩子”取向阶段 4.遵循权威取向阶段水平三:后习俗水平其中有包括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6.普遍原则取向阶段。
研究表明多数青年的道德水平处在习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