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KW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教学生掌握《端午粽》这篇课文的内容,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端午粽》的内容和意义。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意境和道理。
2.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端午粽》课本及教案准备。
2.学生课桌椅、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准备。
3.准备涂鸦板、图片、生活实物等辅助教学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引入课文《端午粽》。
2.带领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朗读课文《端午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
第三步:课文理解(20分钟)1.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道理展开讨论。
2.引导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感悟。
第四步:语言表达(15分钟)1.分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小短文或对话表达。
2.鼓励学生展示语言表达能力,发表创作成果。
第五步:复习与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简要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堂作业1.背诵课文《端午粽》。
2.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端午节的看法。
3.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端午粽》的浓厚兴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得以深入领会。
但在朗读和语言表达方面仍有一些学生需要加强,未来教学中应着重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文理解方面,可以增加更多的课外拓展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意蕴。
《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
《端午粽》说课稿《端午粽》说课稿(通用9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粽》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粽》说课稿篇1我执教的是第10课《端午粽》的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
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建议为指导,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本单元教学同时又要落实“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语言”两个教学重点。
为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要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其中,识字写字,即认识13个生字、两个新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积累文中的叠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由于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方法欠缺,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而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便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端午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由来,掌握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传授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端午节习俗和粽子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端午节和粽子的相关内容,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教材《人教版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2.辅助工具:图片、视频、制作粽子的材料等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教室布置、音乐等方式营造端午节的氛围。
2.引入课题,让学生猜测本节课要学习关于什么内容。
第二步:呈现1.展示端午节的图片、视频,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讲解粽子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对粽子有初步了解。
第三步:实践1.带领学生一起制作简单的粽子,让他们亲身体验制作过程。
2.学生自由发挥创意,可以选择不同的包法和馅料进行制作。
第四步:总结1.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粽子,分享制作心得。
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复习端午节的习俗和粽子的制作方法。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与家人一起制作粽子,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2.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粽子制作过程的小作文,展示给同学们。
七、课后作业1.整理制作粽子的过程,写成文字描述。
2.和家人一起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和粽子的知识,分享在下节课中。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端午节和粽子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设计思考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
“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
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
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
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主题活动目标年龄段主要目标中班(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年龄段序号活动内容主要涉及领域组织形式中班1、屈原的故事语言集体2、童谣《拍手歌》语言分组3、观看赛龙舟社会集体4、美丽的龙舟艺术集体5、龙舟竞赛健康集体6、我爱吃粽子科学集体7、端午节亲子活动综合年级组活动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环境创设(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文《端午粽》,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说教材本篇课文通过描述端午节去外婆家吃粽子的故事以及对粽子这种食物具体的描写,使同学们了解传统节日——端午节和粽子这种食物,在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本篇课文,让同学们能够继承优秀传统节日、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说目标1.学会13个会认字,学习7个会写字,认识2个新偏旁;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读好长句子,熟读成诵,当堂达标;3.在学生感受端午节过节吃粽子的氛围中,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培养学习传统文化,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三、说教法在本文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教师把粽子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品尝,通过直观的互动方式来展开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四、说过程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教师把亲手做的粽子带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并且请同学们描述自己吃到的粽子是什么样的?什么味道的?(学生描述)教师揭题,《端午粽》2.教师解释课题《端午粽》是两个词,端午和粽子;解释二者的关系: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子等节日活动;(二)检查预习,引导初读1.自由读课文,圈划生字,读准字音;2.以小组为单位,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认读生字;3.还词入文,再分节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流利;(三)重点品读,理解感悟1.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2.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解释“盼着”一词表现了外婆渴望我们回去的心情;3.教师朗读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的?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吗?学生回答:外婆包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粽子带有一股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和我们刚刚吃的粽子一样;教师讲解: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颜色描写的词语,更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粽子的样子;4.教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外婆包的粽子都有什么花样?学生回答: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教师讲解: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分给邻居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好东西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样大家都能感受幸福和喜悦;5.教师朗读第四自然段;教师讲解: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通过教师对屈原的介绍,使同学们感受爱国主义情怀;6.教师设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些传统节日里有哪些传统习俗?学生踊跃回答,交流拓展;(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7.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全篇课文的阅读都要带着幸福喜悦的心情;8.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在本环节,理解内容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方面培养;本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读通的情况下再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端午节传动节日,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出示7个生字;2.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笔顺,书空,记住笔顺;3.怎样写才好看学生交流写字的要领;4.师范写,生练写,再投影作品展评;在写字教学时,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通过展示平台,我一笔一画的来教学生书写;虽然,这样的书写速度很慢,但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习惯。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端午粽》是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和《彩虹》。
《端午粽》是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
本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式、味道和花样。
课上通过讲述传统节日习俗,能够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文章语言生动形象,通过一组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对粽子外形进行了由外及里的描写。
这样的语句不但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韵味和节奏,而且非常适合在口语表达时模仿运用。
二、明确目标《教师教学用书》的单元说明,明确提出了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读好长句子和语言的积累。
《端午粽》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通过对前几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读好长句子的方法:词语连读和适时停顿。
如果本课的探究继续停留在“读好长句子”这个语文要素上,是不能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的。
因此,学习本课时,我让学生运用积累的词语介绍自己喜欢的粽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一定量的词汇积累,结合图片、生活实际理解词义的能力有所增强,但学生表达的逻辑性、连贯性较弱,将所积累的词语运用于口头或书面表达的意识不强。
因此,在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关注描写的条理性,使学生清楚、有条理地运用课文语言介绍自己喜欢的粽子。
并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其他的传统食物。
三、设计任务明确了教学重点,接下去就是设计任务群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任务群是学生展开问题探究的路径或支架,设计时要做到任务聚焦、任务进阶。
任务一:课文是如何描写红枣粽的?此为基础性问题设计,指向学习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概念。
教师可通过提取信息,引导学生从全文聚焦到第二自然段,整体感知红枣粽的形美色香。
引导学生关注“里面”“中间”等方位词,发现作者是按照由外及里的顺序介绍粽子。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并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偏正结构的叠词短语,并使其在阅读中感受句子的节奏美。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 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体验和理解。
2.学习《端午粽》这篇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端午粽》故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端午粽》故事的情节和寓意。
2.学习节日文化知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故事书等。
3.材料准备:端午节的相关资料、粽子制作的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1.导入:讲解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引出《端午粽》这个故事。
2.学习:让学生认真阅读《端午粽》,了解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3.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道德和寓意。
4.练习:布置阅读《端午粽》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粽子的制作过程和意义。
3.制作: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4.总结:让学生分享制作粽子的过程,体会合作与分享的乐趣。
5.课堂表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端午粽》故事,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
六、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
3.课后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感悟。
七、拓展延伸1.可以邀请家长参与粽子制作活动,增进家庭亲子互动。
2.教学结束后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端午节庆祝活动,加深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部编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开展这堂教学活动。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教学设计第【1】篇〗一、活动目标:1、体验民俗文化,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2、喜欢劳动,乐于参加家务。
3、初步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5、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二、活动准备:视频(端午节:如何包粽子)粽叶、细线、已经弄好的粽子馅、安全剪刀、盆子。
三、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好!端午节快到了,老师家里要来客人,小朋友们说说老师应该做什么招待客人呢?小朋友: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给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可是老师还有一个大难题,小朋友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啊?小朋友:愿意。
老师:老师家要来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个人包粽子,忙不过来,小朋友们可以和老师一起包粽子吗?小朋友:可以。
老师:小朋友们真好。
可是你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吗?(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
)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没有关系,下面来和老师一起一起看一个动画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由来以及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老师:看了动画片,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端午节会吃粽子了吧?小朋友们回家后可以讲给爸爸妈妈听听看。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视频,看看粽子怎么包,完了小朋友们可要帮助老师喔。
(放视频)老师:小朋友们,看看那你们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现在我们就要用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
大家一起来。
老师先给大家示范一下。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剪刀。
通过视频学习及老师的示范,部分幼儿能自己摸索着包出一个大概,对于还不会或者无从下手的幼儿采用同伴帮助及老师指导,确保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哇,xx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学习,看看他是怎么包的,怎么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哇,小朋友们真是能干,包的粽子让老师忍不住要流口水啦。
这下老师不用担心没法招呼客人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精读课文《端午节的由来》的第二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的地位和作用《端午节的由来》是语文S版六年制小学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是一篇介绍我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文章。
文章主要介绍了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感人故事。
从而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采用指导朗读、利用文本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的爱国事迹,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并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风俗习惯,通过比较、感受,把同一句话写具体。
情感态度目标:知道屈原的爱国事迹,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并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三、说教学对象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如:默读时边读边想,边读边划,边读边说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还有所欠缺,只限于将文中的语言加以运用。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的充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为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读、看、想、划、说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情感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达到情感升华”。
10《端午粽》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端午粽》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部分的一课。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一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4篇课文。
《端午粽》是其中的第三课,是本单元的一篇散文体裁的课文。
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作者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本课要求会认识的二类字13个,会写的一类字共7个,新偏旁两个,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
读好长句子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在《端午粽》的课后题中也提出了“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将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汉语拼音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同时,学生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
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粽子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学习。
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对学情的分析,本节的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学习运用分层朗读和正确停顿的方法,学习读好长句子。
3.知道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端午粽》说课稿尊敬的董校长、亲爱的师哥师姐们: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端午粽》。
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吃及端午节的意义。
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接下来我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说课。
首先说学情分析:一年级下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写字能力,但仍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
他们更青睐于游戏、活动的方式识字。
对于传统节日他们可能略知一二,但并不系统完整,教师需补充相关材料,让传统节日丰满立体起来。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确定为: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房。
会写午、节、米三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了解“箬竹叶、糯米、美滋滋”等词语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短语,会模仿着使用叠词写短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并仿写。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爸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认识生字新词,读好长句子,会模仿着写短语和句子。
本课教学中那个,教法是把识字和学习语言、发展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结合起来,同时又注重语文方法、语文思维、语文习惯等方面的积累,让学生多人中国字,写好中国字,热爱中国字。
而本课设计的学法则侧重于:玩中学、学中悟、悟中用。
思路缜密,条理清楚,安排合理的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接下来我将说一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 同学们看,老师今天带了什么神秘礼物?对了,是粽子。
板书粽,粽是平舌音,一看字的左边,你就知道它肚子里面藏着什么了?粽子是糯米做的,粽字左右结构米字旁。
2. 我们会在哪个传统节日吃粽子呢?端午节。
板书端午,端左右结构立字旁,端的本意指站在圆弧形的山头上站得中正,引申义就直,哪位同学坐得最端正。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篇一:2017新人教版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案】2017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目标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节日。
2、初步了解一些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初步感受民风民俗和民族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3、学习制作小纸粽子,练习正确运用剪刀等简单工具。
4、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进行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成果。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提前了解学生对端午节的来历、故事及相关活动认知状况。
(2)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故事、活动等相关资料和情境图片。
(3)认真阅读、了解有关屈原的故事,思考和研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屈原的故事,敬佩屈原的爱国精神。
(4)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工具和原材料。
2、学生准备(1)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或特色活动的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2)有条件的话,可以参加一项端午节的特色活动或者品尝一下粽子。
(3)准备制作工艺小粽子的原材料和简单工具。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俗民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端午节的故事1、夏天天气炎热,但植物茂盛、瓜果飘香、蛙唱蝉鸣。
在这美丽的季节里,还有一个传统节日呢。
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2、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故事吗?请你和同学们说一说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讲故事。
a出示屈原图像介绍屈原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年),战国时楚国政治家,我国的大诗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第一课时说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说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朗读课文。
说教学难点:书写生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说教学过程一、借助,导入新课。
1.你们看,这是什么?2.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
3.齐读课题。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二、认读课题,学习生字和偏旁。
1.认读课题中的两个生字:“端”、“粽”。
2.这两个字中藏着两个新偏旁:“立字旁”和“米字旁”。
3.认识生字“米”。
(1)读词语:大米、小米、糯米。
(2)结合认识“糯米”。
4.观察并交流:“立”字和“米”字做了偏旁后,发生了什么变化?5.再读读“端”、“粽”两个字,记住两个新偏旁。
6.再读课题:10 端午粽借助课题,识记生字,认识新偏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注意听清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
(1)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读完后,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四、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1.我们一起来认识课文中的生字:(1)读词语“节日”,认读“节”字。
(2)读句子,认读“总”字。
(3)再读句子,发现“一”在句子中的不同读音。
(4)借助认读“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等词语。
(5)朗读句子,认识“间”、“分”、“带”等字。
2.再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五、识记会写字,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写好这七个生字,一起读一读:“午、节、叶、米、真、分、豆”。
2.自己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3.识记并书写“午、米、豆”。
(1)多种方法记字形。
(2)细致观察抓要点。
“午”字,撇从横中线左边起笔,长横压横中线,竖压竖中线,不要写出头。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0 端午粽 精品教案设计(含反思)
10端午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2020新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0 端午粽 精品教案设计(含反思)
10端午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板书课题:端午粽)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3篇2024〖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端午粽》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粽》教案设计说教学目标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说教学重点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说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说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一课时一.说复习导入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
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
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作业设计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说板书设计端午粽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粽子各式各样花样多热爱思念〖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说课稿第【2】篇〗一、教材分析《端午粽》是部编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课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字里行间蕴含了外婆浓浓的亲情、邻居间浓浓的乡情、端午的文化情怀。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说课稿第【1】篇〗教材分析: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说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说学情分析:本课的一个重难点是读好长句。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
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因此,本文说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重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难点:读好长句子。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1.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许多地方都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品味外婆包的粽子。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一课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课件出示词语: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 了解粽子的形美味香。
(1)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味道怎样?(2)小组合作交流粽子的样子,味道。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KW10《端午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端午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端午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一年级端午粽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一年级端午粽教案10《端午粽》教学设计10 《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4、积累课文中表示颜色的叠词,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积累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7个汉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过程一、出示实物—粽子,谈话导入1、师出示一个粽子,问学生:这是什么?我们一般什么时候吃它?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导入:看来同学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以及端午节的美食粽子很了解,我们就让他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粽子的课文—《端午粽》。
教师相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师播放课文录音,生认真倾听。
2、生借助汉语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1)明确这篇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是一句话,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分别有三句话。
(2)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端午节、总会、粽子,指名学生认读并相机正音,强调:“端”是三拼音节,“总”和“粽”都是后鼻音,并指导学生用“一到总会”练习说话。
(3)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糯米、中间、粽叶、真是,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中间”的“间”要读一声,不能读成了四声,“真”是前鼻音,“是”是翘舌音。
(4)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词语卡片:十分、红豆、鲜肉、带回,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认读情况强调,“十”是翘舌音,“鲜”的读音是“xiān”,而不是“xuān”。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0 端午粽教案
10 端午粽生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①结合偏旁识记。
指导学生认识2个新偏旁“立、米”,识记“端、粽”。
②熟字、部件方法识记。
“端、粽、节、总、据、念”6个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识字方法,几个合体字均可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念”字的声旁是“今”,不要错看下面“心”字的一点,当成“令”。
③联系生活识记。
“米、豆、肉、带”4个象形字可以用联系实物的方式引导学生识记,让学生了解这4个象形字原都是食物。
④熟字组词识记。
本课生字可以组成一些常用词,引导学生读一读,巩固生字。
词语举例:(课件出示5)端:端午端正节:节日过节总:总是总和间:房间空间分:分开十分知:知识知道据:根据据说念:想念思念3.生字朋友认识了,读课文就更容易了。
下面我请几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本文介绍了有关粽子的哪些知识?4.教师评价学生的朗读。
5.本文介绍了有关粽子的哪些知识?(1)(课件出示6)粽子的做法、原料,粽子的味道,粽子的种类,粽子的纪念意义。
(板书:做法味道种类纪念意义)(2)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课件出示7)做法、原料:粽子是用青青的箬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味道: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
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认一认,联系实物图片读一读这4个生字相关的词,如“大米、黄豆、牛肉、海带”等。
训练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学习字词的能力。
】【设计意图:理清文章脉络,从几个方面1.把生字“真”“节”“豆”,每个写两遍,注意一定要写美观哦,然后让爸爸妈妈欣赏。
2.写出含有下列偏旁的字。
米:______ ______ ______ 立______ ______ ______3.填空。
新课教学()分钟二、精读感悟,了解端午粽。
1﹒齐读第1 自然段。
(1)从哪个词语看出端午节是一种习俗?(从“总会”写出了外婆端午节煮粽子不是偶尔的,而是习惯,可见煮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
)(2)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注意:“总会”“盼着”要重读,强调端午节煮粽子已经是一种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端午粽》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端午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
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
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作业布置,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
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
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
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
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附:板书设计10、端午粽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爱国之情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粽》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棕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
“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1、你自己读读看。
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2、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duān zònɡjièzǒnɡ mǐ jiān fēn dòu ròu dài zhī jùwǔyè zhēn端棕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午叶真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
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学习生字挂:音节:三拼音节,偏旁:提手旁,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分:多音字分:fèn本分;fēn十分长:chánɡ 太长;zhǎnɡ 长大剥:bāo 剥皮;bō 剥开间:jiān 中间;jiàn 间接反义词:真——假分——合来——去纪念——忘记近义词:纪念——怀念美滋滋——喜滋滋掀开——打开这节课我们要记住:立字旁“立”,米字旁“米”(三)我书中的组词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