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文学是什么》
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什么?用书面一点的语言解释,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
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
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
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
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
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
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
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
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其实,文学有理由被视为文化。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的“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指广义的文化过程。
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为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这正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近人章炳麟就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起法式,谓之文学。
”(清章炳麟:《文学总略》,见《国故论衡》中卷,汉文书屋1933年版,第83页。
)文是指记载在竹帛媒介上的任何文字,文学则是指对于记载在竹帛媒介上的任何文字的规律的研究。
这种广义文学观在西方不乏同道,如韦勒克所指出的那样,在许多学者看来,“文学研究不仅与文明史的研究密切相关,而且实际和它就是一回事。
文学和文章的区别
文学和文章的区别
文学和文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两种文字形式,它
们在表达方式、目的和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尽管它们都是文字
的表达形式,但是它们的用途和表现形式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文学和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
文学作品通常更加
注重艺术性和表现力,它们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及
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而文章则更加注重客观、简洁和清晰的表达方式,它们通常以逻辑性和条理性为主要特点,
用于传达信息、阐述观点或者解释问题。
其次,文学和文章在目的上也有所不同。
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
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思想和人生的感悟,它们常常具有
较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而文章的主要目的则是传递信息、阐述
观点或者解释问题,它们通常更加注重客观性和实用性,用于传达
知识和信息。
最后,文学和文章在风格上也有所不同。
文学作品常常具有较
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们通常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想象力
的发挥,以及对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而文章则更加注重
客观、简洁和清晰的表达方式,它们通常更加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以及对事实的陈述和论证。
综上所述,文学和文章在表达方式、目的和风格上有着明显的
区别。
文学作品更加注重艺术性和表现力,用于表达情感、思想和
人生的感悟;而文章更加注重客观、简洁和清晰的表达方式,用于
传递信息、阐述观点或者解释问题。
通过对文学和文章的区别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们各自独特的魅力。
文学的定义
1文学一词的最初含义,是指文章和博学。
从现有文献记载看,“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则直接地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之一:“文学子游、子夏。
”后来的《魏书·郑义传》这样说:“而羲第六,文学为优。
”在这里,文学是指有文采的语言作品,即今天意义上的文学;同时,文学也指人的博学,即今天意义上的学识或学术,如哲学、历史、语言等。
可以看到,文学一词在中国出现,一开始就突出了“文采”含义。
同时,文学从它被使用时起就具有了学识(博学)含义。
按照这种观点,凡是富于文采的作品和显示渊博学识的作品,都可以被称为文学。
2文学的含义专注于以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达情感。
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较为狭窄的含义:文学是指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在魏晋时期,具体说是在5世纪时,南朝宋文帝建立“四学”即“儒学”、“玄学”、“史学”和“文学”。
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文学”开始从广义文学大家庭中分离出来,甩开非文学形态而独立发展,确立了自身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大致可以相当于今日的“语言性艺术”的内涵了,尽管当时并未使用“艺术”字样。
这就是说,文学实际上被认为具有了语言性艺术的性质。
这样,可以理解文学的另一个内涵较为单一的含义:文学是指那些以表达情感为主并具有文采的语言作品。
3文学的“有文采的语言作品”和“博学”双重含义受到分解,人们开始把“文”与“学”、“文章”与“文学”区别开来,称今天意义上的文学为“文学”或“文章”,而称学术著作为“学”或“文学”。
与此相应,在魏晋六朝时代,人们还提出了“文”与“笔”的区分。
到了唐、宋时期,“文”(文学)与“学”(学术)之间的分界逐渐地获得弥合,“文以载道”或“文以明道”的思想通行开来,广义文学观获得了进一步的具体化。
韩愈倡导文学传达“道”或“古道”:“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
”他反对过去那种一味注重“言辞”(相当于“文采”)的时风流弊,强调文学传达儒家“古道”。
文学的特点
文学的特点文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分别是:文化性、历史性、现实性1、文化性文学的发展是受文学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
2、历史性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
3、现实性文学的社会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认识作用,二是教育作用,三是美感作用。
三种作用同时发生,构成了文学的社会功能。
除了三个基本特征之外,文学还有全人类性、社会性、民族性、人民性、阶级性等特征。
纵观西方文论发展史,有关文学本质的论述经历了:模仿论——表现论其他关于文学本质的论点:弗洛伊德:文学是性本能的转移与升华。
海德格尔:艺术是人类生活的家园。
卡西尔:艺术是一种符号。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1﹒文学艺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2﹒文学作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3﹒文学是一种艺术生产。
从文化途径看文学,文学是文化。
从审美角度考察文学,文学是审美。
从惯例立场看文学,文学即惯例。
中国当代学者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文学是关于生命的书写。
文学是通往心灵的时空隧道。
文学是精神的栖息之地。
文学是灵魂的叙事,是人心的呢喃。
文学是虚构的、审美的、让人愉悦的。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借助各种修辞以及表现手法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文学以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反映生活。
(曹廷华)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童庆炳)现在通行的文学含义文学形象的基本特征第一,从存在形态看,是假定性和逼真性的统一。
(假定性和虚幻性是文学形象最基本的特点)第二,从审美认识看,是具体性与概括性的统一。
通过选择、提炼、加工,创造典型形象去反映生活的本质。
高度的概括性是文学作品形象的内在特质。
第三,从艺术功能看,是表现性和感染性的统一。
表现性:表现社会心理内容;表现作家的思想和情感。
形象是情与理的统一。
感染性:形象在欣赏中要产生一定的审美效果,以此来感染读者。
第一编什么是文学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 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 --毛泽东
2、能动性
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或影响作出积极的、有选择的反应 或回答。人的能动性与无机物、有机生命体、高等动物的能 动性有别,称为主观能动性。其特点是通过思维与实践的结 合,主动地、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反作用于外部世 界。
第一编 什么是文 学
第一章 文学是干什么的 (本质特征)
第一节 文学的范围及几种 主要的文学观
一、文学的范围
1、文的范围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文有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文学,一个是非文学,文学包括诗 歌、小说、剧本、散文。 非文学也指的是文章,它包括应用文, 议论文、说明文、历史著述。
第二节 文学是表达生活感 受的审美世界
世界上本来没有文学,是人类发明、创造了文学这个斑 斓的世界。那么人类为什么要发明文学?人类要用文学干什么? 沿着这个发生学的轨迹,便可找到文学的本质。我们认为,文 学是生活感受的表达。可称为“感受论”文学观。
一、人的“不满足”与能动本质
1、不满足
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 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所用的工具又引起了新的需要。 --马克思
一切艺术,虽然貌似无用,然而有大用焉。 --郭沫若 2、文学的非功利性 它是一项审美活动,作家和读者从中获得 的首先是精神享受,而非物质利益。
二、正确认识文学的功能与价值
1、文学以审美价值为主,实用价值为次 2、文学的价值是综合的 3、文学价值随社会条件而变化 4、文学的价值是有限的
三、关于文学特质与价值的总结
1、文学中所写得人和事比之生活美丑更加分明,更 具审美价值。
2、文学比生活多了一层作家的主观感受,更富有感染 力。
文学作品类型
文学作品类型
以下是常见的文学作品类型:
1. 小说:以一定的篇幅描述人物情节或事件的虚构故事。
2. 诗歌:运用特定的语言形式和节奏抒发情感或表现某种意象的文学体裁。
3. 散文:以一定文学形式表现个人的思想、情感和看法,形式灵活。
4. 戏剧:以对话、动作、描写等手法,通过舞台演出表现人物情节或事件的文学体裁。
5. 评论、随笔:对某一事件、生活现象或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阐述的短文。
6. 传记、自传:描述某一人物生平经历的文学作品。
7. 专题报告、调查文章: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的文学作品。
8. 童话、寓言:通过对动物、人物、事物等进行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对人类现实的思考或各种价值观的宣扬。
9. 剧本、电影剧本:用于指导舞台或电影拍摄的文学作品。
10. 风俗、民间文学:记录民间传说、歌谣、谚语等文学作品。
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用美妙的形式,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传达出来,使看的人能得到愉快的一种东西。(周作人)
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童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亦指教贵族子弟的学科。《宋书·雷次宗传》:“上留心艺术,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元立文学。”
到了魏晋时期,文学是指有文采的语言作品,即今天意义上的文学。《魏书·郑义传》这样说:“而羲第六,文学为优。”
从魏晋时代起,文学逐渐地将“博学”含义排除了出去,而专注于以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达情感。这就形成了一种新的较为狭窄的含义:文学是指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文学是)社会意识的呼声。(米哈伊洛夫斯基)
文学不是摹仿,不是表现,而是一个独立的自足体。(西方美学初步)
文学是虚拟现实(希利斯-米勒)
文学就是文学之所以称之为文学的东西。(雅各布森)
中国从古至今关于文学的定义10个
文学一词的最初含义,先秦时期,是指文章和博学。《论语·先进》:“文学,子游、子夏。”邢炳疏:“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
唐代至清末,“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章太炎)意思是凡以文字形式显示在竹帛上的,就叫做“文”;而讨论“文”的规律和法则的,就叫做“文学”。
文学是达意表情的工具,大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好,便是“文学”。(胡适)
文学之文,特其描写美妙动人者耳。其本意原非为载道有物而设……(陈独秀)
外国关于文学个的定义10·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马克思)
文学是艺术的一种,它借助语言来创造形象。(谢尔巴茨基)
Litrature is Nothing but unfolding myself
什么是文学?
我们可以在艾布拉姆斯地四种理论模式地基 础上归纳出如下八种文学观念:
模仿论 表现论 体验论 修辞论
实用论 客观论 语言论 文化论
第一 模仿论
a.模仿论是关于文学的本质在于对宇宙万 物的模仿的看法体系。
这是西方最古老的观念,又可称为再现 论〔representative theories〕. 模仿论相信,文学及其他艺术都是来自 对自然的模仿。
第三 表现论
a.表现论出现于18、19世纪之交 的浪漫主义思潮中,文学作为作 者的情感表现的观念得以兴盛。 文学是对人的情感的一种表现。
b.强调文学是作者的表现的产物、重视作者 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历来就是中国古代 文学观念的一个重要传统。
c.形成于先秦的“诗言志〞说,正典范地代表 了这种源远流长地表现观。它认为,诗歌 是作者地情感和志向的表现。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审美含义的通行 文学主要被视为审美的语言作品 文学审美含义通行的原因 人类活动的开展使文学从一般文化形
态中独立出来 现代学科分类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文
学被划分到审美—表现领域,专门承 担表现审美体验的任务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文学的通行含义
➢ 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 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 本等文类。与此含义不相符的哲 学、历史学、科学、宗教学、伦 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当然就不 属于文学范畴,而成为非文学。
第五,1747,巴托把诗与绘画、音 乐、艺术和修辞等纳入七种“美的 艺术〔fine arts〕〞中。从此, 文学在西方现代学术分类机制中被
划归到“艺术〞范畴。文学成了一 种语言艺术。
那么,文学的字面含义终究是什么呢?
定义:文学是一种语言性艺术,是运用富 有文采的语言去表情达意的艺术形 式。
定义“文学”
一、我的定义:文学,是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应用文字表述自我思维活动过程的文章。
它反映了作者自我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理解、判断、想象以及情绪的综合思维活动过程,是作者出于赢得他人对自我主观能动的认同目的,争取群体占多数人的理解与支持,在语言逻辑和文字感性上力求首先达到与他人情绪共鸣的文章。
文学,是作者个体意识形态的反映。
判断文章的文学性,首先要确定其是否是作者自我思维活动的表述。
如一个单位的总结性文章、一切学科论文、一切史料记载、一切行为说明、一切法规文本以及一切抄袭他人文章内容罗列成文的文章等等,因为没有作者自我存在,都不能称其为文学;其次要确定文章是否有表述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分析、理解、判断、想象以及情绪的综合思维完整性。
作者可能寄于第二、第三人称,关键是有自我存在于文章的完整性。
二、《辞海》关于文学定义:文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中国先秦时期曾将哲学、历史、文学等书面著作统称为文学。
现代专指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应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
文学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学具有阶级性。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与散文两大类,现代通常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四种体裁。
在各种体裁中,又有多种多样的样式。
参见“艺术”。
三、批评:1.文学不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文学应当是作者自我意识形态的表现。
《辞海》之所以将文学定义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有其政治目的,期望达到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统一,进而确定,“在有阶级的社会里,文学具有阶级性”。
这一定义,是导致扼杀一切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相抵触的个性文学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抑制一切个性文学张扬的罪魁祸首。
中国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以及“文化大革命”,正是这种文学定义下的产物。
2.文学不一定有艺术性。
而文学作品一定要有艺术性。
因为,文学是作者自我思维活动的表述,它出于赢得他人对自我主观能动的认同目的,有自觉成为社会文化公共产品的倾向。
文学的定义
[文学的定义(狭义)]文学就是作家借助于虚构与想象,用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她对人生的审美感受与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学接受]文学作品具有潜在的审美意义,但不能自己释放出来,作品的审美意义有待于读者的阅读。
文学接受就就是要使文学文本的潜在的审美意义得以实现。
只有通过文学接受,文学作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文学接受就是文学文本的意义得以衍生的惟一环节。
[文学批评]有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学批评泛指对文本的一切阐释,从新书的评介到系统的理论研究都包含在其中。
狭义的文学批评就是一种在鉴赏的基础上,运用某种理论对文学文本及其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与评价的阐释活动。
[文学欣赏]就是一种积极接受。
文学欣赏的积极性表现在,要求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注重感受、体验,要有与自身经验相关的感受、体认与想象。
读者为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以构成审美意象,实现对作品的理解并获得美感愉悦的精神活动。
[召唤结构]当代德国美学家伊瑟尔首先提出的一个接受美学的概念。
文学文本所使用的语言就是表现性或描写性的,于就是形成了非文学文本所没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
正就是这种不确定性与空白,形成了文学文本所特有的结构特征,这就就是“召唤结构”。
不确定性与空白的存在,使文学文本具有了召唤与推动读者参与文学创造、开拓想象空间的可能。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姚斯将其称为接受理论的“方法论顶梁柱”,就是指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与知识积累,包括接受者从已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与技巧的了解以及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它相当于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先在的“图式”。
[共鸣]通常包括两种含义:一就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指由于读者的思想情感,或经历遭际,与作家表达的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相通或相似,从而受到深刻打动,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就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与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与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文学的定义是什么简介
文学的定义是什么简介文学的定义是什么简介文学的定义为: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不同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文学的类型:按载体分为:口头文学、书面文学、网络文学三大类。
按时间分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他们的范围都是随着读者而不断迁移的。
按地域分为:外国文学,中国文学等。
按读者年龄分为:儿童文学,成人文学等。
按读者群体及内容分为: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宗教文学等。
按内容分为:史传文学、纪实文学、奇幻文学、报道文学等。
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算得上伟大伟大的文学作品应该是那些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且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永恒性的作品。
比如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推荐的100部作品应该算是伟大的文学作品。
有一个人早在2000多年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意思是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采和质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才能成为君子。
说这话的人,就是孔子。
这段话之所以成为传世名言,是因为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互相成的。
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都要好,是同样重要的。
孔子的文质思想在中国文化、艺术乃至于做人等领域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读一部经典文学作品,能让我们汲取知识,扩大视野,感受其中质朴与文采、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完美融合的丰厚神韵,并通过作品去认识和感悟世界,发现和捕捉生活中的真善美。
中国古代文学为什么深受部分西方文学研究者喜爱这个问题的原因大概有三点,第一就是说中国毕竟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古代的文学更是有着一定的韵味。
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散发着一股浓香。
而且汉语的诗词对仗押韵的形式也是其他语种没有的。
一般都是作家一类的人来通过发掘汉语中的大雅来找到创作灵感。
文学的定义
[文学的定义(狭义)]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和想象,用语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现他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解的一种艺术样式。
[文学接受]文学作品具有潜在的审美意义,但不能自己释放出来,作品的审美意义有待于读者的阅读。
文学接受就是要使文学文本的潜在的审美意义得以实现。
只有通过文学接受,文学作品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文学接受是文学文本的意义得以衍生的惟一环节。
[文学批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文学批评泛指对文本的一切阐释,从新书的评介到系统的理论研究都包含在其中。
狭义的文学批评是一种在鉴赏的基础上,运用某种理论对文学文本及其相关的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阐释活动。
[文学欣赏]是一种积极接受。
文学欣赏的积极性表现在,要求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注重感受、体验,要有与自身经验相关的感受、体认和想象。
读者为满足审美需要,在理解文学作品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联想、情感、思维、再创造等心理活动,以构成审美意象,实现对作品的理解并获得美感愉悦的精神活动。
[召唤结构]当代德国美学家伊瑟尔首先提出的一个接受美学的概念。
文学文本所使用的语言是表现性或描写性的,于是形成了非文学文本所没有的不确定性与空白。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空白,形成了文学文本所特有的结构特征,这就是“召唤结构”。
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存在,使文学文本具有了召唤和推动读者参与文学创造、开拓想象空间的可能。
[期待视野]接受美学中的重要概念,姚斯将其称为接受理论的“方法论顶梁柱”,是指文学接受者事先拥有并作为标准或框架而带入接受活动的全部经验和知识积累,包括接受者从已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的经验、知识,对不同文学形式和技巧的了解以及接受者的生活经历、文化水平、欣赏趣味等,它相当于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先在的“图式”。
[共鸣]通常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指由于读者的思想情感,或经历遭际,与作家表达的作品中人物所具有的相通或相似,从而受到深刻打动,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可能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怎样理解文学
怎样理解文学什么是文学?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文学?我认为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现象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文学这个词语的使用也相当普遍。
例如: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文学四要素等。
从这些具体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出文学可以分为狭义的文学和泛义的文学。
这是从文学的范围来说的。
当然也可以从文学的形态上把王文学分成是动态的文学和静态的文学。
从静态文学这个概念来说,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其具体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形象化则表明文学不一定与客观世界等同,它融合了义个作家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来看,静态文学可以说就等同于文学作品。
静态则表明他是也一种物质的形态而存在。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文学是以个作家根据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于体验,然后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其也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或者说文学是作家给我们创造的另一个世界。
所以一种静态的文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不同作家生产的文学则会呈现不同的特点。
另外,从动态文学这个概念来说,文学是作为一种活动而存在。
这种情况就好比是一群蜜蜂都在勤劳地采集花粉、生产蜂蜜,而所有的蜜蜂都以这样的生存状态生活,则构成了一个系统。
类推至文学,整个人类的文学系统,则是所有的作家去体验世界、感悟世界(采蜜),最后生产出文学做作品(产蜜)这样一个活动过程。
从这种动态的文学概念来看,文学包括四个要素。
即作家、世界、作品与读者。
只有同时联系了这四个要素,才标志这种文学活动的完成。
这也如同蜜蜂采蜜,只有当其劳动成果被人消费了才体现了它的价值,才表明着轮生产的结束。
以一首大家从小就熟读的古诗《静夜思》为例。
其中什么是世界?那就是那些具体的事物,如月亮等,连同当时李白的具体情况:诗人当时身在异乡。
正是由于这些客观存在的具体东西,使作者李白产生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最后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静夜思》。
而今天我们读者阅读李白这首诗歌,又从诗人给我们营造的世界中感悟到了那种深深的思念。
文学理论·什么是文学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我 爱 这 土 地
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 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
艾 土地里面。
青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三、作品
文学作品的创造性体现在它对世界的再现和对作者 情感的表现,但这必须通过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样,作品与形式的关系就具有了重要性。
钟嵘: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陆机:“诗缘情而绮靡”。 刘勰: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华兹华斯(1770-1850)《<抒情歌谣集>序言》中提出: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柯勒律治(1772-1834):“有一个特点是所有真正的 诗人所共有的,就是他们写诗是出于内在的本质,不是由 任何外界的东西所引起的。”
文 学 性
的东西它存在于文学作品的语言中。
“自动化”与“陌生化”:即文学语
陌 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别。实用语言倾向 生 于简练经济,由于习惯的原因,其意 化 义的实现已经变得“自动化”了。文
学语言的特征则是拒绝简化,消除阅 读的习惯性,延长和加强感知的过程 (“阻拒”),什克洛夫斯基把这种 功能称为“陌生化”。
一、世界
文学作品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再现”人类生 活世界,从而总要涉及人对世界的反映问题。所以, 在东西方文学观念中,文学活动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一向受到高度重视。 现实主义——《人间喜剧》、《红楼
梦》、《蜗居》
二、作者
文学作品总是由特定的人即作者来完成的,作者在 写作时总会表达他个人的感受,也总是想唤起读者 的相同感受,因此,文学作品也可以视为作者的表 现活动的产物。
什么是文学
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最没有感情的原始定义是这样的——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带有感情来讲文学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司康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文学,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文学,文学是童年时的歌谣,少年人的梦想,中年人的创作和感悟,老年人的回忆和感触。
西方文论既从古至今文艺家的理论集合,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艺理论萌芽,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极大发展,再到后来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潮的完善。
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学家所提出的有关于什么是文学的思考结果当然也是更具特色。
马克思说:“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
”谢尔巴茨基说:“文学是艺术的一种,它借助语言来创造形象。
”希利斯-米勒说:“文学是虚拟现实。
” 以上都是关于文学的经典论断。
随着时间的推进,历史的演变,西方理论中有关于什么是文学的观点也在不断的融合和发展。
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思想多为文艺思想。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阐述了文艺是什么,他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批判和继承,提出了西方古典时代最有价值的关于文艺本质方面的思想。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总体上,文艺的本质是一种摹仿。
其次,文艺的摹仿是创造性的。
最后,文艺的模仿是真实的。
他不仅肯定了艺术摹仿的对象——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而且认为文艺本身就揭示和体现着“可然律或必然律“的”普遍性”,体现着高度的真实性。
而另一位古希腊罗马时期代表人物贺拉斯明确肯定了文艺既具有教育功能,又具有娱乐功能,并对二者采取并重的态度。
“教化”在思想史上包含着原型与摹本的双重含义。
柏拉图认为,现象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只有原型是永恒不变的真实世界。
亚里斯多德虽然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但是他的质料与形式说仍然是原型与摹本关系的变形。
质料如果没有形式的统摄,是杂乱无章的,只有经过形式规定的质料,才能由可能性变为现实的东西。
何谓文学
何为文学主要讲四个问题:1“文学”术语的由来与变迁2文学定义综述3什么是文学4文学视野的开放性一、“文学”术语的由来与变迁“文学”这一术语本身,其含义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古今不同。
教材中归纳为两种情况:广义的文化含义、狭义的审美含义。
1、广义的文化含义:是对一切文章的统称,除诗歌、小说、散文之外,也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各类文字作品。
按此,文学等于文化。
此之谓广义的文学概念。
在我国,“文学”一语已广见于先秦典籍,最早见之于《论语》,但与今义不同,指的即是文章、典籍、文化知识、文化学说等。
如:“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论语.先进》)“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公冶长》)此指学问、文章,是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之一。
荀子“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荀子.王制》)“文章典籍”“文化知识”意。
韩非子“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五蠹》)指儒学墨学等。
据鲁迅先生的研究,“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曹丕《典论.论文》中有“文以气为主”“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等语。
后,陆机、刘勰、萧纲、萧绎等进一步予以界分。
西晋,陆机在《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文采、动听、清丽)。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玉珠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亦指文学性创作。
梁简文帝萧纲:“立身之道与文章异。
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诫当阳公大心书》)梁元帝萧绎:“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
”(《金楼子·立言》)均注意到文学作品的独特性,故谓“自觉”。
但实际上,在中国古代史上,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一直不很清楚,如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那个“文”,就不是单指文学,而是泛指各类文章的。
如他专章论述的“诸子”、“论说”、“诏策”、“檄移”、“章表”、“奏启”等,与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就完全是两码事儿。
文学的基本概念简介
文学的基本概念简介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用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体验的艺术形式。
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字艺术的形式传递人类的智慧和情感,给人们以启迪和思考。
文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创作、艺术和文化。
首先,文学是一种创作活动。
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力,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的产物。
作家通过选择合适的词语、结构和修辞手法来构建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形式。
创作文学作品需要作者对人类社会、生活和人性的深入思考,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切入,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作品的独特性和魅力。
其次,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
通过创作、表达和传播艺术形式的特点,文学作品可以被视为艺术品。
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化的语言和结构,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图,通过文字的表达展示出美感和审美价值。
文学创作是一种对整体艺术形式的追求,作品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美学品味,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
最后,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
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作家的个人思想和感受,也折射出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迁。
文学作品是一种人类精神文化的体现,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自我、理解世界的途径。
文学作品可以跨越时空和国界,传递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文化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情感和思想,增长知识,拓展视野。
文学的基本概念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性、创造性和文化性。
它通过语言和文字的力量,使人们感受到作家的情感、思想和体验,启迪思考,丰富生活。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文学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引导人们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学承载着人类的历史和传统,传承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因此,文学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总之,文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作、艺术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向人们展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体验,给人们带来审美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文学是一种跨时空和国界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情感,让人们享受到不同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与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
名词解释
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
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俄底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以希腊神话中关于忒拜王室的故事为题材,紧紧围绕俄底浦斯杀父娶母的预言和寻找凶手这两条线索展开。
这是一部十分悲惨的剧作,主要表现的是人个意志与命运的冲突,英雄人物在面对厄运中显示了人的精神的神圣崇高,剧作结构复杂而严谨。
3、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4、城市文学:反映中世纪城市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揭露封建主和僧侣的暴虐、愚昧和虚伪,赞颂市民的才智,主要创作手法是讽刺,体裁有韵文故事、讽刺故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等,代表作有法国的《列那孤的故事》。
5、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它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深远影响。
代表作为西班牙无名氏的《小癞子》。
6、大学才子派: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多数为大学毕业生,至少是在伦敦最优秀的学校接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这一批剧作家致力于英国戏剧改革,把戏剧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伊莉莎白戏剧经过大学才子的创作实践,题材不断扩大、技巧不断成熟,至莎士比亚而集大成。
7、莎士比亚化:是马克思所提出的莎士比亚戏剧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1)情节的生动丰富(三条线索复仇:哈姆莱特为主线,雷欧提斯为副线)线索的丰富,形成多样化的戏剧冲突,增加读者的可读性。
(2)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哈姆莱特由快乐王子—忧郁王子)人物真实可信。
(3)广阔的社会背景(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宫廷—家庭、深闺—墓地、乡下—城市)人物活动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后者为前者服务。
(4)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哈姆莱特:前语言明快、后忧郁。
双关语:“生存还是毁灭”。
)
以上也是《哈姆莱特》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
8、福斯塔夫式背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人物,他是王子放浪形骸的酒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既无道德荣誉观念又无坏心,是一个成功的喜剧形象。
作品通过描写他的生活背景,写出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为剧中主要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恩格斯将其称为“福斯塔夫式背景”。
9、巴洛克风格:指16世纪至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后介入到音乐、绘画、文学等领域,比喻非常规的奇异古怪的美,其特点表现为典雅华丽的形式、夸张雕琢的技巧、晦涩玄奥的内容。
10、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
其特征为:1、政治上拥护中央主权,主张国家统一,宣扬
公民义务,歌颂贤明君主。
2、思想上崇尚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荣誉、责任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
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
(三一律: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规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在一时间内在一个地点发生一件事,是谓三个整一。
优势在于情节紧凑、思路清晰、时空凝练,弊端在于人物性格类型化、戏剧结构程式化。
)
11、哲理小说: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描绘社会现实,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
代表作有伏尔泰的《老实人》等。
12、正剧: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有法国的狄德罗、博马舍和德国的蓝星创立,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采用散文的形式描写现实社会斗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戏剧的主人公,语言通俗易懂,人物的命运、事件的结局在正剧中则是有完满性的。
13、感伤主义文学:18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学潮流,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只得寄希望于艺术和情感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主要特征是崇尚感情,强调描写个人和个人精神生活,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重视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了新的阶段,它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是现代派文学的源头。
14、哥特式小说:18世纪末19世纪初流行于英国的一种小说类型,它多以中世纪阴森恐怖的城堡为背景,描写同恋情或财产而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异的气氛。
15、狂飙突进运动:18世纪70至80年代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
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要求个性解放。
他们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提倡民族风格,拥护卢梭“法为自然”的口号,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反抗情绪。
16、七星诗社:…
17、新喜剧:…
【了解俄林波斯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