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科学、社会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历程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笔记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笔记

课程章节1.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总论2.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3. 社会矛盾研究法4. 历史主体研究法5. 社会过程研究法6.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7.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世界视野第一章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总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

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

1.1社会科学简介科学词源:1. 古汉语:指的是“科举之学”。

2. 英语:science来自于拉丁语,指有系统的知识,现在指自然科学。

3. 现代中文:来自日文,“science”翻译为科学。

维基百科:科学是一个探寻知识的系统。

而探寻知识的途径必需依靠科学方法。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所获取的结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体系。

科学可以分为纯科学与应用科学。

应用科学把学术研究运用到人类具体的需求中。

科学的方法论∙遵循自然界规律∙根据自然界的规律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解释∙在经验世界里是可以被检验的∙其结论是暂时的,不必是最终结论∙是可证伪的科学主义一种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

盛行于现代西方。

它把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社会科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大学制度的建立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社会科学是以社会对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社会起源、演变、范畴、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关心的是一群人集合在一起的时候的活动规律,关心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

社会科学的本质在于其整体性,在于其整体话的研究意向、研究维度和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功能1. 是现代社会秩序赖以形成的前提2. 是现代社会中国家和政府民主科学决策的信息、知识、和职能基础3. 社会科学中的知识和专家系统,是人们关于社会的公正、民主和进步等新年形成的精神基础4. 是一种现代化的规范理论,不仅是现代性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现代性发展的矫正仪社会科学建制∙单独的学科∙跨学科的研究社会科学“科学”吗1. 强客观性阶段(自然主义)1. 实证主义2. 生物学主义2. 中客观性阶段1. 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争2. 韦伯的“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三大学科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资料

导论一、社会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神话传说是原始社会人们认识社会的基本形式。

语言文字符号的发明和运用使生产技能与生活经验得以保持、提升和传播,人们逐步产生了政治、军事、伦理、经济、历史、教育、文艺、美学等有关社会的思想,但是尚未分化成为独立的学问。

在中世纪的欧洲,神学占据统治地位,信仰成为理性的前提,“天启真理”至高无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类智慧与人的自主意识。

资本主义的出现呼唤着理性的觉醒,文艺复兴引发了思想解放运动,要求人们对抗神权,以人权取代神权,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主义成为启蒙运动重要的思想成果和学科代表。

近代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认识的不断深入,自然科学的实证性方法扩展到人文领域,实证性理论与方法主导了社会人士和社会科学研究,科学主义成为社会人士的一种重要思潮。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社会科学是在近代以来逐步形成的,它以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做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在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一定的方法论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科学观、技术观。

依据理论体系的不同层次而分出不同层次的方法论,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1.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社会思想理论,都有一定地位作用,但因狭小生产规模+剥削阶级的偏见,导致其在不能在总体上给社会历史以科学说明,即便是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一旦踏入社会历史领域,马上就变成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PPT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们对社会的认识。但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这种认识的方式和达到的水平是很不相同的。了解人 文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的历史演变、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以 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对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马克思 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演变 远古时代,神话传说。 语言文字的发明和运用。 交往及交往范围的扩大和普及化
中世纪的神学占统治地位 文艺复兴,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近代以来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 社会科学思想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在当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标。以 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
人文科学: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逐渐形成,以广泛的人文社会 现象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帮助人类理解和把握自身。
导论
人类对社会的认识水平,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得到发展和 提升的。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使得人 们很难对社会历史做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为人们正确的认识、解释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 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伟大变革。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恩格斯:“对于哲学上的一切奇谈怪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就 是实验和工业,即实践。”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马克思:“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 家的需要的程度。”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 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毛泽东:“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

社会科学:近代以来逐渐形成的,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力求揭示社会 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和合理的评价。 社会科学的作用: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思想指导。 回顾与反思社会历史 批判与构建社会现实 展望与规范未来社会 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 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中国古代是规矩、规则的意思。《墨子•天志》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介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简介一,本书的作者及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由首席专家杨春贵主持编写的。

其参与编写此书的成员还有马俊峰、王宏波、边立新、孙熙国、杨信礼、张曙光、陈曙光、欧阳康、庞元正。

下面对主要编写者杨春贵进行简介一下:杨春贵,1959年-196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

教授、博士生导师。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6月调入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任哲学博士生导师。

历任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副校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等。

在内容方面,这本书一共包括导论和七章内容。

导论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第三,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第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第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第二章是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第二,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第三,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第三章是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分析法;第二,社会矛盾的特殊性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第三,利益分析和阶级阶层分析方法。

第四章是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类社会是个过程;第二,社会历史过程的客观规律性与主体选择性;第三,研究社会历史过程的若干重要方法。

第五章是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第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第六章是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真理与价值;第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第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

第七章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第二,经济全球化及其内在矛盾;第三,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

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

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发展历程windercsj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学号:********** 本文主要梳理古代、近代及现代的主要科学思想及其演变进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一、科学思想的发展进程(一)古代科学思想本节所论古代科学思想,主要是指文艺复兴之前的科学思想。

由于古代思想大多数包含在自然哲学中,所以也可以认为“古代科学思想”就是“古代哲学思想”,因而古代科学思想多为关于世界本原的思考。

1、世界本原思想世界本原思想即一些如关于“世界从哪里来”、“外事外物如何产生”等之类的思考。

对此主要有“一元说”、“二元说(阴阳说)”和“多元说”。

“一元说”主要出现在古希腊哲学思想中。

最早在公元前7世纪,泰勒斯提出世界形成的“水原说”,认为“水为万物的起源”。

后阿拉克西曼德认为这种本原应该是无定型或者无限;阿拉克米尼提出“气源说”;毕达哥拉斯提出“数原说”,认为世界是数与数的关系构成的一个和谐的系统,即“万物皆数”,并通过“一元生二元”的方式不断衍生便为万物,类似于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赫拉克利特提出“火源说”。

后来,留基伯与德谟克利特提出了“朴素原子论”,认为一切是由“原子”这种基本的粒子构成的并不可再分、永恒存在,这可以说是近代“原子论”的奠基。

古代中国也有一定的“一元说”思想,如“元气说”、“道元说”等。

“二元说”亦即“阴阳说”。

这一思想主要在古代中国盛行,甚至至今有影响,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医。

阴阳学说逐渐形成于商代,认为阴与阳相互对立制约又相互依存。

它提出阴阳是事物发生变异的内在动力,同时认为阴阳是一种系统结构不可分割,是一种对立统一又包含变化的朴素科学观。

“多元说”思想在中西皆有体现。

中国的“五行”认为世界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古希腊的恩培多克勒提出“四元素说”,即水、火、土、气。

2、物质结构思想古代的物质结构思想主要是“原子论”。

这一思想最早是由留基伯提出基本框架,后由德谟克利特完成,认为一切事物由原子构成,将神排除在了自然界之外,是西方第一个系统的唯物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导论 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 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打印版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打印版

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科学(一)科学“科学是知识”,那么“知识是不是科学”呢?有些知识是科学,有些知识就不是科学而是谬误,只有正确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系统的知识才是科学。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中给科学下了这样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这一定义得到了学界的普遍认可。

根据这一定义,可以得出科学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特征:1、客观性。

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无论表面上有多少偶然性的因素,其出现都是客观的,都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科学的目的就是发现这些客观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并通过这种发现来改造世界。

2、系统性。

科学旨在揭示世界的奥秘,揭示各种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因此,与一些单个的、简单的公理、发现或判断以及箴言、格言、名言等等不同,科学通常表现为一个逻辑上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3、普遍性。

科学揭示的是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这种规律性联系表现在它的普遍性上,即表现为:相同条件下同样的原因会产生同样的结果。

4、实证性。

科学是从观察现象开始的,它的所有发现、所有结论都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确证,不能为实践确证的知识不能叫科学。

5、开放性。

科学上所有的发现都要经过实践来检验。

检验至少有成功或失败这两种可能。

如果验证失败,则必须修改乃至推翻原有的结论。

不仅如此,人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

即使在原有条件下经过实践检验是成功的,但若在以后的反复实践中出现了例外,还是要修正原来的结论。

如青霉素的发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先发现它并是适用于所有的人,再发现有许多细菌对它有了抗药性,于是才有了第二、三代青霉素的问世。

因此,科学不相信一劳永逸的发现,不接受千古不变的结论,科学是开放的。

(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寻自然规律为目的,以实证性研究方法为手段,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诸多学科,在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复习提纲绪论部分:一、方法1. 方法的定义:方法是指基于某种目标而进行活动的正确规则、方式或者手段。

2. 方法包含的四个要素:1)目的性:也被称为有用性,体现了人的主体性2)规律性:带有普遍性,同时具有程序化、逻辑化、规则化的特点。

3)工具性: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次,物质方面:借助于物化的工具,精神方面则主要包括的是,语言、逻辑、范式等等,可以指导物质层面。

4)对象性:方法必须作用于一定的客体,方法根据对象来制定。

3. 方法的多样性第一章社会科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一、概念:1. 科学:1)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4)具体方法与技术:这涉及到在研究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搜集资料,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进行访谈、调查、汇集资料、处理数据等。

3. 对象:人类社会的现象及其运动规律三、社会科学的研究特点:1. 复杂性高:自然科学的因果关系明显,但是社会显现纷繁复杂,导致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无法穷尽。

不能直接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照搬到社会科学之中。

2. 依赖性强:社会科学对于自然科学的依赖性较强。

3. 主观性明显: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这些都不可避免受到研究主体的民族和阶级地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保持价值中立。

超出一切价值判断,只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

4. 验证困难:社会现象具有不可逆、周期长和牵涉利益广这些特点,这就导致了社会科学的验证变得不可能,或者是极度困难。

同时要特别注意:1. 要坚持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关注的并不是个人行为、个人生活状况而是重点在于解释和说明这些行为和状况为什么出现、为什么发生、有什么变化规律。

这就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个别行为和个别状况而必须用一系列社会关系、社会原因来说明。

2. 要坚持实证性与理解性的统一。

1科学方法与社会研究历程

1科学方法与社会研究历程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科学方法与社会研究历程
第一节 策划 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来搜集和分析社会事实,以理 解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两个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社会学研究除了叙述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外,也要力求解释 相关的原因,同时要注意到社会现象间的关系在不同社会情况 下的变化。
社会调查可分为横剖调查与纵贯调查。而纵贯调查又分为趋势研究与同组研 究。
(3)个案研究。选择一个或几个个案(即研究对象),作深入的接触和观察, 目的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作深入的了解。
2、测量变项。
对于简单的变项,用一个指标便足够,但对于较复杂的变项,可能要用上多个指 标。为便于分析,有时也需要将各项指标合并起来,合并的方法主要有:类型 法、指数构成法、尺度法。
) 2、观察法 (1)参与观察法; (2)非参与观察法; 3、档案资料:报纸、杂志、机关文件与书信等。
上面三种方法可以合并运用。 四、整理资料 (1)校对:查看所收集的资料有没有错 (2)编码:把资料作简明的记录和分类
第三节 总结
一、统计分析:简化资料、简化变量之相关 测量信度:重复测量变项时所得的资料是否吻合 测量效度:所得资料是否与测量目标吻合
(1)类型法:将各指标交互分类;
(2)指数构成法:用简明而合理的公式,综合各指标。
(3)尺度法:据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总值,使研究对象高低有序。主要方 法有:总和尺度法、感觉等距尺度法、累加尺度法。
区群谬误:将以群体为研究单位得出的结论推论到以个人为研究单位的情况;
微体谬误:将以个人为研究单位得出的研究结论推及于群体或整个地区。
(3)定距层次:能确定值与值之间的距离,即变项之值与值间的距离是可以 知道的,因而具有+ 或 - 的数学特性。特点:对事物的准确测度;比定序 尺度精确;数据表现为“数值”;没有绝对零点。例:收入、年龄、智商

第一章科学、社会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历程

第一章科学、社会科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历程

“大多数科学家一向朴素地认为他们处理的就是 终极实在,现在,科学家们开始更清楚地看出他 们的工作的真正性质了。科学方法主要是分析的, 要尽可能地用数学的方式并按照物理学的概念, 来对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现在我们晓得,物理科 学的根本概念都是我们心灵所形成的一些抽象概 念,目的在于给表面上一团混乱的现象带来秩序 和简单性。因此通过科学走向实在,就只能得到 实在的几个不同方面,就只能得到用简单化了的 线条绘成的图画,而不能得到实在自身。”(丹 皮尔,2页)
科学演化的几个阶段: 魔咒,神话,哲学,宗教,实验科学。 思考其具体关系,是直线进化、辩证发展、 整体综合?尤其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 学、人文科学)方法论如何从几种中吸取 灵感?
丹皮尔在序言中,描述了自然科学的这个过程: “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 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文艺复兴以后,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因 为自然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 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 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 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丹皮尔,1页)
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实质是: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的两个意义:事物的本质、来源、归 宿;人的本质、来源、归宿。
2,科学
科学,就其原初的含义,其实就是一切有系统的 学问和知识。 “拉丁语scientia(scire,学或知)就其最广泛的意义 来说,是学问或知识的意思。 但英语词‘science’却是natural science(自然科 学)的简称。 德语对应词wissenschaft仍然包括一切有系统的 学问,不但包括我们所谓的科学science(科学), 而且包括历史,语言学及哲学。”(丹皮尔,9页)
分析: 1,苏格拉底在自然哲学之后提出“认识你自己”、 “善即知识”的重大意义在于,科学真理就是你 的生命行动,从事科学(哲学)就是成为人。 2,人一旦体验到“真理”,就会服从真理。 3,真理就是至善,人的德性与德行是关于善(知 识、真理)的结果,知识与价值同一。 4,真理的“体验”是在理性、逻辑、思维中的清 楚明白,逻辑就是“直观”、“呈现”那个“至 善”。 5,柏拉图《理想国》的洞穴比喻中的理念论之意 义。 6,理念或概念是全部科学的伟大工具之一,这在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系统表达。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和演变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和演变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和演变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科学知识产生的规律和科学方法的理论体系。

它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指导原则,为科学界提供了合理的研究方法和逻辑体系。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和演变是由人们对科学认识的深化以及科学研究实践的不断发展所驱动的。

科学方法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的思考和探索。

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在早期对科学方法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强调了观察、实证和逻辑推理的重要性,奠定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方法论不断发展。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在实际的科学研究中提出了实验和数学建模的方法,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展。

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地心说的错误,提出了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结构的认识。

牛顿通过数学建模解释了天体运动的规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科学方法论迎来了重大的发展与变革。

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的基本概念,揭示了微观世界的奇特性质,引发了量子力学的产生。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了光速不变原理和质能等效原理,彻底颠覆了牛顿力学的观念,为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中期以后,科学方法论进一步向着系统性和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波普尔将“假设-推断-验证”的研究模式引入科学探索中,并提出了著名的“假设的真值性未被证实,只能被证伪”的科学哲学原则。

波普尔的观点对科学研究和理论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学方法论的发展还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领域的扩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研究者们可以更高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海量的数据。

同时,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如生物信息学、神经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兴起,为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尽管科学方法论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它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科学方法论的任务是指导科学实践,但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以及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和价值观的差异,科学研究的方法往往存在多样性和灵活性。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课件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课件
了解科学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一般方法:首先是 提出问题与明确问题;其次是掌握科学理论构成 要素的获取方法,即科学事实的获取方法;科学 假说形成的途径;科学理论形成过程中应用的思 维方法,如演绎、归纳、类比、模型等方法。
第一节 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
• 教学要求:了解科学问题的来源、分类及其
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明确正确选题的原则; 掌握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
还应指出曾流行过的一种误解,即认为科学家用抽象思维,文学家、艺术家用形象 思维。这是不对的。……
二 逻辑方法
1 归纳与演绎
关于基本的归纳、演绎方法,在前面已多次涉及 到,这里不拟赘述。仅指出:在从一般到个别与从 个别到一般的反复思考中,不断交替使用上述两种 方法,最终要实现正确处理一般与个别之间的辩证 关系。下面着重介绍一下Mill五法。即求同法、差 异法、求同差异共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其推理 模式如下:
现实问题 (七桥问题)
求解
(1)建模
数学模型 (一笔画问题)
(2)求数学解
现实问题无解(一 (3)解释、评价与判断 次过七桥,又不重 复是不可能的)
数学解(一笔画出 上述图形不可能)
建立模型的过程,就是对实际问题进行深入了解、研究的过程。再好的数学 模型,如果不能反映客观问题的本质,结果只能以失败告终。根据自然现象质的 区别,可分为必然现象、或然现、模糊现象和突变现象。与此相应的数学理论已 有:经典数学、随机数学、模糊数学和突变数学。所以总体上也有4类数学模型 。
1 科学假说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科学假说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1)科学性。 2)假定性。
2 科学假说的建立
(1)建立科学假说的一般过程
(2)建立假说的方法论原则
3 科学假说向理论的转化

第1讲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1讲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二、社会科学是可能的吗?
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据称,概念 science就是由这一世纪的孔德提出来的。 在此之前西方有“学术”(academy)一词, 中国有“学问”一词,但没有“科学”这个 概念。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一十四页。
㈠对社会科学的置疑
孔德的主张实现了吗?社会科学是可能 的吗?社会科学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给我们提 供正确地预测和控制社会现象变化的手段和 途径吗?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十一页,共一百一十四页。
在日文中,最早出现“科学”一词却是 在1874年,日本学者西周时懋将scince译 为“科学”,寓“分科之学”的含义,借此 将西方分科的科学与中国不分科的儒学相区 别。这种理解为康有为那一时代的中国知识 分子所接受,从此“科学”这一概念便代替 了早先的“格致之学”在中国逐渐扎下了根。
著名英国科学家、科学学创始人之一贝 尔纳认为,科学本来就可以取作若干主要形 相,每一形相都反映科学在某一方面所具有 的本质,只有把它们全体综合起来才能抽取 出科学完整的意义。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十九页,共一百一十四页。
1.科学是一种建制 科学作为一种建制,拥有数以几十万计
的男女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它是现代社会不 可或缺的一种社会职业。 科学的建制化,反映了现代科学社会化 和社会科学化的双向发展特点,它是现代科 学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一种事业的必然结果。
现在你正浏览到当前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一十四页。
3.人文科学 人文科学是以人类自身为研究对象的科
学。它以人的生命本身的完善和发展作为探 索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属,通过知识的积累与 传播、理论的创新与阐释、情感的体验与升 华,为人类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存在的意义、 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目的提供相应的知识、 理论、思想和智慧。

[哲学]第一讲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哲学]第一讲 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阐述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马克斯·韦伯,
也可以包括马克思。阐述主义关注社会行动的意 义。它以“移情式理解”为基础,在本体论上反 对基础主义,认为并存在所谓真实外部世界,现 实世界就在“我们(行动创造、思想观念把握) 之中”,它是由多重事实构成的,是一种社会建 构或话语建构。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是 主观的,因此不可能进行客观分析。社会科学的 目标是阐述社会建构的意义,把这些意义再现为 人类行为理论,它要求研究者理解行为的意义, 用文字来阐述社会环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环境。 它倾向于定性研究方法,采取实践取向。关注普 通人如何处理日常事务,试图通过人际互动如访 谈与观察来阐释人们的行为和环境,探究人们是 如何理解现实世界的。
▲定性方法论采取阐述主义立场,认为研究过程是 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主张通过“移情式理解” 来阐述人们的行为。首先它假定局内人视角,即 研究者能够且要用局内人视角而不是局外人视角 来理解现象,局内人视角要求研究者融入当时当 地的社会情境,成为参与者中的一员,学会从参 与者立场出发来进行观察和思考。其次是假定自 然情景观察和思考的可能性。强调不做任凭操纵 和控制,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不要轻易改 变研究情境。再次是假定整体性理解,关注复杂 的的人际互动和相互依赖,不能把各种因素简化 成不连贯的变量或线性因果关系。最后假定研究 中的价值中立的不可能性,认为价值和意义无处 不在,价值与事实无法分离,价值一定是研究过 程的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与 社会科学方法论
吴育林
第一章 导论
一、什么是社会科学
1、科学体系中的社会科学 18世纪90年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孔多塞提出“社会科学” 概念。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社会科学逐渐从哲学和人文 学科中分离出来。 社会科学:用可获得的证据(在实践中获得的、在操 作上是可行的)对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 过程、人的行为、精神产品和文化等)的研究和系统解释 (概括、界定、分类、解释、理论、定律和模型等)以揭 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纲

导论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一)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第一,自为性与异质性。

第二,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性。

第三,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内在相关性。

第四,更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第五,可预言性与准确预言的有限性。

(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结构中的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自我相关。

一方面。

在社会科学研究系统的“解剖结构”中。

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只能是社会的人。

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的客体是社会,而社会只能是人的社会。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与社会历史运动内在交织。

第三、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产品与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中介系统自相缠绕。

(三)社会科学的特点第一,个体性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

第二,实证性、说明性与理解性、体验性的统一。

第三,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

第四,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

第五,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

(四)社会科学的功能第一,社会描述与说明功能。

第二,社会理解功能。

第三,社会反思功能。

第四,社会预见功能。

第五,社会批判与规范功能。

第六,社会创新与变革功能。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哥们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是由它们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而且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别性则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适合于社会现象的独特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研究存在主客体同体性、价值关涉性和理解建构性等独特的方法论特点。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一、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第一、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

创立了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

第二、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积极成果,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本人会议记录附后)

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本人会议记录附后)

深圳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题目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成绩专业行政管理课程名称、代码公共行政理论研究、12100601007 年级2011 姓名林玉婵学号时间2011年12 月任课教师马敬仁、马卫红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历程研究摘要:本文主要是从社会科学研究的哲学特质角度入手,探讨了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演变过程,力图为中行政管理研究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正如罗素所言,“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要了解它的哲学,我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自己就是哲学家。

这里就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大的作用,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看作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哲学,它把用于获取社会现象的科学认识的各种方法、程序和技术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讨在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获得资料、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关系、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程序和技术的哲学基础和逻辑准则。

范式(paradigm)的概念自1962年科学史学家库恩提出以后,已成为科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按照库恩的论述,范式是由从事某种特定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这一学科领域内所达到的共识及其基本观点,是一个学科的共同体在观察角度、基本假设、研究准则、概念体系等方面的某些共同约定,尤其是通过研究实践中的范例(examples)即“一组标准事例”来理解的共同约定。

人们所有的行动,包括作为探索者,在研究探索问题时都离不开作为参照的范式。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范式是一种世界观,是最高层次的方法论,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二是共有的信念;三是某种自然观(包括形而上学假定)。

“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表现出来,分别回答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问题。

人类探索世界所使用的范式已经经历过几个时代:前实证主义代、实证主义时代和后实证主义时代,它们代表了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努力、不同的取向和历史进程。

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论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人类对社会认识的历史进程(神话传说、信仰、人权取代神权、科学主义、人本主义认识方式)2.社会科学的特点和作用特点: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社会生活作出科学的说明与合理的评价。

在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作用:1.人类文明的进步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又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思想指导。

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过对社会历史的回溯与反思,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构建,对未来社会的展望与规范,提升社会的自我认识能力,使人类文明发展行进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

3.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标志着人们在认识社会和提升自我认识方面的进步。

4.社会科学研究以其超前性和预见功能,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3.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革命变革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定位基本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研究方法等,构成了一个科学的和开放的方法论体系。

功能定位:如何正确处理主体与客体、系统与要素、矛盾与过程、个人与群众、认知与评价、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等一系列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问题。

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5客观性原则:人类社会。

主体性原则:人自身的内在要求。

整体性原则: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关系。

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发展性原则:揭示社会的运动与变化,揭示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时俱进)1.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先进性;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2.正确对待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结构功能主义)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开放的科学体系(开放性;经济全球化和心的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并将继续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

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社会科学:用可获得的证据(在经验或实践中获得的,在操作上可行的)对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结构,过程,人的行为,精神产品和文化等)的研究和系统解释(概括、界定、分类、解释、理论、定律和模型等)以揭示社会(事物、现象或社会总体)存在、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2、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差别(1)研究对象与目的的差异。

社会科学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社会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试图揭示社会行为和社会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原则和规律,主要从社会结构角色属性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来理解人和社会的本质。

它关注的是人的活动在社会系统中的“功能”与“功效”。

人文科学侧重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即人创造的涉及人自身存在及精神寄托的文化状态。

它关注的是人类活动及其结果对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1、方法: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或内在变化趋势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致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对笛卡尔《论方法》的理解。

2、一般科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和各种具体科学方法技术之间的中介和桥梁,也是现代科学共同适用的科学方法论。

属于横断科学的范畴,他们是在已有学科渗透的基础上,用抽象方法研究某种对象的形式和形态而产生的一些新学科。

有老三论(系统信息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协同学、突变论)3、社会科学研究的特殊性(1)对象是人,人具有主体能动性。

(2)很难严格控制社会现象。

复杂的多变量分析和统计技术,非重复性。

(3)关注理论,研究结论比较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同。

自然科学,注重数据,社科注重理论。

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4)预测社会现象的低准确性。

与自然科学相比较,更多用来解释过去发生的事情,发挥诊断和解释的功能。

4、当代主要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流派或范式或理论取向(1)实证主义: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无本质区别,适用同样的方法论准则,用因果律加以说明。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科学方法论是指通过科学研究来获得新知识和解释现象的方法和原则的研究。

它是一种系统、规范和客观的思维方式,用于规范科学研究的过程,并帮助科学家得出正确的结论。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确定问题、设立假设、收集数据、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并确定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然而,科学方法论的现代研究是在17世纪的科学革命时期开始的,由著名科学家如弗朗西斯·培根、雷恩·笛卡尔和伽利略·伽利雷等人推动。

他们的工作奠定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并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观点。

第一,问题的确定。

科学研究的起点通常是一个问题或一个现象的观察。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着眼于如何明确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明确的研究目标。

它强调问题的清晰、具体和明确,以便科学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

第二,假设的设立。

科学研究的下一步是建立假设。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关注如何制定合理、准确和可验证的假设,以便能够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它们。

第三,数据的收集。

科学研究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来支持或反驳假设。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探讨了各种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和测量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第四,实验的设计。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研究了如何设计实验来测试假设。

它关注实验的控制变量、随机分配、样本大小和实验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五,结果的分析。

科学研究的结果需要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关注如何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来分析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

第六,结论的得出。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得出结论。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探讨了如何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来得出结论,并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外,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还关注科学研究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内外部有效性等问题。

科学方法论的研究还涉及科学伦理、科学沟通和科学创新等方面的问题,以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格拉底的对话方法实现的是: 把人的自我存在与科学认识统一。 “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之喻: 告诉人们,唯有“科学真理”(理念)抓住的 不是幻觉和影子,而是真实的现象或实在。 理念、概念、观念、理性、逻各斯就是 “光”,“光就是让。。。通过”,来到 太阳下的世界,就是来到理念照耀、穿越 的真实的现象世界。
哲学(形而上学)寻求的“原因”属于万 物的“终极原因”。是“相反于变动者, 为目的与本善,因为这是一切创生与变动 的终极(极因)。”(《形而上学》7页)。 亚里士多德用过“第一原因”、“第一原 理”、“本体”、“元一”、“实是”、 “存在”等等概念来指称这个“终极原 因”。
“有一门学术,它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 以及‘实是由于本性所应有的禀赋’。这与任何 所谓专门学术不同;那些专门学术没有一门普遍 地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它们把实是切下一段 来,研究这一段的质性;例如数学就在这样做。” (《形而上学》56页)——这个“实是”就是 “逻各斯”、“理性”、“神”、“真理”等名 称的含义。科学研究的是“是者”,是“实是” 一个“现象”;或者是一个建构起来的“特殊的 实是”(现象的原因和原理)。

变化不已的图案在远方闪光; 但它的景象不断变幻, 却没有揭示出碎片的底细, 更没有揭示出宇宙字谜画的意义。 大自然在微笑—— 仍然没有供出她内心的秘密; 她不可思议地保护着 猜不透的史芬克斯之谜。
(英国,W.C.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激昂热情,归根到底一定会被 解释为这样的事实:作为全部科学知识中的伟大工具之一, ‘概念’首次被有意识地发现。苏格拉底发现了它的意义, 当然他不是世界上唯一发现其意义的人。在印度,人们发 现了一种与亚里士多德逻辑非常相似的逻辑的来源。在希 腊,第一次出现了一种方便的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把 逻辑的螺丝钉拧到某人身上,因而他如果不承认它或者什 么也不知道,或者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是真理,他就不能走 出来。。。那就是苏格拉底的门徒逐渐理解的重大体 验。。。开辟了一条了解和讲授如何在生命中正确行动的 道路,并且首先是作为一个国家公民如何正确行动的道路; 因为这个问题对希腊人来说就是一切,他们的思维完全是 政治的。而且正是因为这个理由,人们才从事科学。” (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15页)
说明:人不是神,所以亚里士多德分析以往哲学家们的成 就及其局限;亚里士多德以为自己完成了,自己是神了。 在一千多年后,黑格尔宣称自己才真正发现了神的秘密。 其实,每一个体系的哲学家,都把自己当作神了。黑格尔 之后出现后形而上学时代。但是,亚里士多德这里的论述 早就为形而上学事业埋下了自我怀疑的祸根。 (叔本华尼采的“人的意志”转向,费尔巴哈的人学转向, 马克思的实践转向,维特根斯坦对形而上学的拒斥,海德 格尔的存在论转向,等等,这些都使形而上学的可能性达 到了人类认识能力的极限。)
哲学起源于对现象世界的“惊异”: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 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 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对一些较重大的问题, 例如日月与星的运行以及宇宙之创生,作成说 明。。。。。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 实用的目的。。。。。不为其它任何利益而寻找 智慧;只因人本自由,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不 为别人的生存而生存,所以我们认取哲学为唯一 的自由学术而深加探索,这正是为学术自身而成 立的唯一学术。”(卷一,章二。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商务印书馆1959年,5页)
形而上学(哲学、世界观)的意义:
形而上学(整体、本质、本体、终极)的两个意义: 一是宇宙论:事物的本质、来源、归宿。 二是人类学:人存在的意义、安身立命之所问题——人是 谁,来自于哪里,要到哪里去——终极价值问题。 丹皮尔描述了:自然科学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关系的历史, 以及这种关系的未来。
“不过,进化论的生物学以及现代数学和物理学, 却一方面使科学思想至于深邃,另一方面又迫使 哲学家对科学不得不加以重视,因为科学现在对 哲学,对神学,对宗教,又有了意义。与此同时, 物理学本来有很长时间一直在寻找,并且找到了 所观察到的现象的机械模型,这时却终于接触到 一些新概念,在这些概念里,机械模型是不中用 的,同时也似乎终于接触到一些根本的东西,这 些东西,用牛顿的话来说,‘肯定不是机械 的’。”(丹皮尔,1页)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也可以视为“科学研究方法论”。 在《物理学》里,事物就是质料和形式,运动变化的原因
《形而上学》:“物理学之后”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知识就是求取事 物的原因,认明了一个事物的原因后才能 说知道了这个事物。专门学术(科学)是 对具体事物原因的“知识”;而哲学,在 物理学之后,是对万物的原因的“知识”。
哲学作为人认识世界“终极”的困难: “要获得这样的知识也许是超乎人类的能力:从许多方面 想,人类的本性是在缧曳之中。(注:人类多欲,形役于 日常所需,成为自己生活的奴隶,因此不复能寻求理智。) 照雪蒙尼德的话,‘自然的秘密只许神知道’,人应安分 于人间的知识,不宜上窥天机。。。。。于神最合适的学 术正应是一门神圣的学术;任何讨论神圣事物的学术也必 是神圣的;而哲学确正如此:(1)神原被认为是万物的 原因,也被认为是世间第一原理。(2)这样的一门学术 或则是神所独有;或则是神能超乎人类而所知独多。所有 其它学术,较之哲学确为更切实用,但任何学术均不比哲 学为更佳。”(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6页)
“大多数科学家一向朴素地认为他们处理的就是 终极实在,现在,科学家们开始更清楚地看出他 们的工作的真正性质了。科学方法主要是分析的, 要尽可能地用数学的方式并按照物理学的概念, 来对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现在我们晓得,物理科 学的根本概念都是我们心灵所形成的一些抽象概 念,目的在于给表面上一团混乱的现象带来秩序 和简单性。因此通过科学走向实在,就只能得到 实在的几个不同方面,就只能得到用简单化了的 线条绘成的图画,而不能得到实在自身。”(丹 皮尔,2页)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将“求知”定义为探 索“原因和原理”。 形而上学把握“终极实在”、世界整体(现象存 在的终极因,满足普遍性,实是之为实是);而 关于特殊现象的专门科学则只是对现象形成形式 逻辑的推论的知识,无法接触到终极实在。终极 实在在一切现象的背后支配着现象世界。关于形 而上之终极实在、终极原因的学问,就是形而上 学,metaphysica(物理学之“后”、“元”、 “根本”、“超越”)。

后来,又有大胆的哲人和圣贤, 制订了一套固定不变的方案, 想用思维或神圣的书卷 来证明大自然应该如此这般。 但是大自然在微笑——史芬克斯式的笑脸。 注视着好景不常的哲人与圣贤, 她耐心地等了一会—— 他们的方案就烟消云散。

接着就来了一批热心人,地位比较卑贱, 他们并没有什么完整的方案, 满足于扮演跑龙套的角色, 只是观察、幻想和检验。 从此,在混沌一团中, 字谜画的碎片就渐次展现; 人们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气, 服从大自然,又能控制大自然。
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实质是:科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的两个意义:事物的本质、来源、归 宿;人的本质、来源、归宿。
2,科学
科学,就其原初的含义,其实就是一切有系统的 学问和知识。 “拉丁语scientia(scire,学或知)就其最广泛的意义 来说,是学问或知识的意思。 但英语词‘science’却是natural science(自然科 学)的简称。 德语对应词wissenschaft仍然包括一切有系统的 学问,不但包括我们所谓的科学science(科学), 而且包括历史,语言学及哲学。”(丹皮尔,9页)
德语的“科学”概念,作为一切有系统的 学问,和我们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科学” 需要的概念一致,和马克思使用的“科学” 概念相一致。
3,“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论的历史
古希腊“理论”或“科学”概念: “逻各斯”(logos). 一种巴门尼德的“存在”(真理之路)、 苏格拉底的“至善”、柏拉图的“理念”、 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 区别于“主观意见”。 希腊人的“理论心态”——穿越“流变” 表象,达到永恒不变“真理”。
分析: 1,苏格拉底在自然哲学之后提出“认识你自己”、 “善即知识”的重大意义在于,科学真理就是你 的生命行动,从事科学(哲学)就是成为人。 2,人一旦体验到“真理”,就会服从真理。 3,真理就是至善,人的德性与德行是关于善(知 识、真理)的结果,知识与价值同一。 4,真理的“体验”是在理性、逻辑、思维中的清 楚明白,逻辑就是“直观”、“呈现”那个“至 善”。 5,柏拉图《理想国》的洞穴比喻中的理念论之意 义。 6,理念或概念是全部科学的伟大工具之一,这在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中系统表达。
第一章,科学及其知识论、方法论、本体论


1,科学史 丹皮尔《科学史》的卷首引了一首诗: 《自然如不能被目证那就不能被征服》(1929年) 最初,人们尝试用魔咒 来使大地丰产, 来使家禽牲畜不受摧残, 来使幼小者降生时平平安安。
接着,他们又祈祷反复无常的天神, 不要降下大火与洪水的灾难; 他们的烟火缠绕的祭品, 在鲜血染红的祭坛上焚燃。
科学演化的几个阶段: 魔咒,神话,哲学,宗教,实验科学。 思考其具体关系,是直线进化、辩证发展、 整体综合?尤其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 学、人文科学)方法论如何从几种中吸取 灵感?
丹皮尔在序言中,描述了自然科学的这个过程: “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 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文艺复兴以后,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因 为自然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 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 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 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丹皮尔,1页)
“原因”就是对“为什么”的回答。所有关于事物为什么 的原因有四种: 1,“形式”,是没有运动变化的对象,比如数学、终极 形式(理式、理念、逻各斯)。 2,“动力”,是引起运动变化的根源。 3,“目的”,指为了什么目的。 4,“质料”,指产生的事物。 “作为自然哲学家,他应当用所有这些原因——质料、形 式、动力、目的——来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但是, 后三者常常合而为一,因为形式和目的是同一的,而运动 变化的根源又和这两者是同种的”。(亚里士多德《物理 学》二章七节,6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