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4 王安石变法(B卷)-单元测试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专题检测(含解析)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专题检测(含解析)

人民版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专题检测一、选择题1.关于王安石变法中均输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 ) ①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②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③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④保证了农业生产时间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答案】C【解析】均输法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既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又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

故①②③正确,④与题意无关。

2.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 )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根据题干信息“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可知,其根本解决方法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募役法保证了农时,但保甲法与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无关,排除A项;将兵法的目的在于强兵,排除C项;实行科举新法的目的在于育才,排除D项。

故选B项。

3.“市易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

”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 ( ) A.杜绝高利贷盘剥 B.抑制土地兼并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赊贷县官财货”,可知是政府进行贷款,根据“出息十分之二”,可知利息比较高,由此可知这一措施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选C项。

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均可排除。

4.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 ( ) A.青苗法 B.募役法C.方田均税法 D.农田水利法【答案】A【解析】在变法以前,对农民进行高利贷盘剥的主要是大地主,而青苗法规定由政府向农民借贷,从而限制了高利贷盘剥。

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答案】C【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选修1课件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选修1课件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选修1课件第一篇: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选修1课件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王安石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学业分层测评人民版选修1(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 1.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

相应的变法措施是()A.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B.募役法 D.市易法【解析】农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积法都是与农业相关的变法措施,故A、C两项错误;募役法是与劳役相关的变法措施,故B项错误;市易法是与市场相关的变法措施,故D项正确。

【答案】D 2.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募役(也称免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________。

”空白处应填写的语句是()A.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B.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C.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D.贫者举息于豪民者少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募役法(免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它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收入,故A项正确;B项为保甲法的作用,C项为市易法的作用,D项为青苗法的作用,故排除B、C、D三项。

【答案】 A 3.王安石为改变积弱局面推行的变法中,既能够增强国防力量,又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是()A.保马法 C.保甲法B.将兵法 D.设军器监【解析】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民编成保甲,平时参与社会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所以既能够增强国防力量,又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 C 4.王安石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四) 王安石变法

人教版历史选修1复习:单元质量检测(四) 王安石变法

单元质量检测(四)王安石变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A.以整顿吏治为改革中心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C.都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变法人才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如此胸襟的他为宋仁宗赏识而进行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A.整顿吏治B.理财C.军事改革D.教育改革3.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4.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

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5.下列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积贫——富国之法B.积弱——强兵之法C.“三冗”——取士之法D.保证时间——免役法6.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

王安石变法中触及大地主、大贵族利益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方田均税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歌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稻子);龙骨长乾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

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B.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C.描综了南宋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D.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8.仔细观察下面的图片,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A.保守派的反对、用人不当B.变法措施过急C.失去最高统治者的支持D.民族矛盾尖锐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今人认为王安石变法作用明显,影响深远,而宋人却对其颇多非议,理学家们对其批评尤为激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检测题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检测题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检测题一、选择题1.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准备搜刮百姓以抵抗边境少数民族的进扰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的特权2.下列哪些是由于北宋过分加强中央集权所带来的结果()①官僚机构庞大,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大③兵将配合不力,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严格“恩荫制”主要是A.使科举制度更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B.通过裁汰冗员而减轻政府财政负担C.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利用特权垄断官位D.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以提高行政效率4.“庆历新政”夭折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者意志不够坚定 B.宋仁宗的动摇C.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D.用人不当5.北宋王安石推行方田均税法,使下列哪一现象在一定程度得到改变A.“贫者以苦瘠之亩,苛数倍之输”B.“农民坏于徭役,而未尝特见救恤”C.“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D.“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6.对中国古代的某一举措争议颇多,有人认为此法发挥了类似于今天银行的作用,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勒索。

此法可能是A.青苗法B.均输法C.盐铁专营D.市舶制度7.《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受贷款。

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A.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B.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C.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D.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8.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9.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

人民版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单元测试

专题四单元测试1、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

这说明他()A. 看到了科举制的弊端B. 反映了私人办学的发展C. 产生了反对科举制的思想D. 认为地方教育大有提高2、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既可以限制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收入的是()A. 青苗法B. 募役法C. 方田均税法D. 农田水利法3、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

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A. 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 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 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 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4、“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

”这段话反映的是A. 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 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 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 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5、王安石在变法中规定:“前此轮差职役的民户不再服役,改为按土地、家产多少缴纳免役钱。

前此无差役负担的官户、僧道户、女户、单丁户、未成丁户以及上五等的坊郭户,一律按其户等减半出钱,谓之免役钱。

”这一举措意在( )A. 为封建政府拓宽财源B. 遏制大地主大官僚势力的膨胀C. 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D. 适应放松人身控制的客观要求6、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

请看下面这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7、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测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

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现象B.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C.纵容土地兼并以筹集军费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地主特权【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统治者制定错误政策,纵容土地兼并,导致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

【答案】 C2.北宋中期,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起义军打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这说明()①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②中小农户负担沉重③起义口号已经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④北宋阶级矛盾尖锐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负担沉重的社会现实,但这一口号并未直接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 A3.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依照政绩和资历提拔官员B.取消“恩荫”制度,防止权贵垄断官位C.改革贡举制度,令州县立学D.慎选地方官吏,通过考试统一录取【解析】庆历新政依照政绩提拔官员,并严格“恩荫”制度,对地方官吏择其举多者尽先差补,因而A、B、D说法不准确。

【答案】 C4.《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D.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能力。

北宋军队人数众多,机构臃肿,士兵素质较低,并没有形成富国强兵。

C从“尽收天下劲兵”一句看出。

B从收拢兵权的意义分析,可以得出。

A从“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可以得出。

【答案】 D5.(2015·北京模拟)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表述错误的是()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太学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D.严格“恩荫”制,防止垄断官位【解析】“恩荫”制造成官僚机构臃肿,是北宋积贫原因之一,故D说法不属于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

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专题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五代十国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再未发生类似的现象。

一般认为,北宋政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最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A.实行一职多官制,削弱官员的权力B.通过科举考试和恩荫赏赐大量授官C.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权力分割D.削弱相权,设参知政事以分割相权解析:选C。

要想实现藩镇割据,一是要有军队,二是要有地盘,二者缺一不可。

赵匡胤把地方的军政财权分开并收归中央,且由中央不同的部门掌握,这就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基础,故选C。

A、B只是增加了官员的数量,减少了其权力;D削弱的是相权,而形成藩镇的是地方势力。

故排除A、B、D。

2.1005年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这次议和的背景是() 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解析:选B。

本来北宋已经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杀死了辽军的统帅,但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3.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

诗中的“汝生不及贞观中”表明作者对唐代治世的向往,故③正确;“输与官家事夷狄”,表明作者对北宋政权向少数民族政权纳贡求和的强烈不满,故④正确;诗中表达的是作者对冗费的不满,但没有涉及冗兵、冗官,故排除①;诗中没有体现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故排除②;应选D。

4.王安石变法中为解决皇族、王室和中央政府的物资需求和供应问题而实行的措施是()A.方田均税法B.市易法C.募役法D.均输法解析:选D。

本题考查对教材知识的掌握。

2017-2018历史选修1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单元测试2 含解析 精品

2017-2018历史选修1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单元测试2 含解析 精品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设官。

”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中央集权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属中等题。

解题关键是要结合教材进行分析理解材料。

转运使是北宋时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规定地方赋税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由转运使全部运送中央,这就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故正确答案为D。

2.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D。

题干材料将国富兵强的太平盛世贞现之治与北宋王朝“守内虚外”政策所造成的边患严重的社会现实相对照,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北宋王朝的不满和对唐代治世的向往,故②中的“赞美”一说违背史实。

至于冗官冗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①。

本题选择D项。

3.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共同目的是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现状,而“庆历新政”更侧重于()A.增加赋税B.澄清吏治C.培养人才D.充实边防解析:选B。

本题考查北宋中期的政治改革。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都是在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背景下进行的。

范仲淹认为吏治不整是“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因而“庆历新政”侧重于澄清吏治,B项正确。

王安石变法侧重于经济改革,即增加赋税,故A项错误;培养人才是王安石变法的特点,排除C项;充实边防与“庆历新政”关系不大,排除D项。

4.王安石上书宋神宗:“陛下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________。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检测: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含解析 精品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检测: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含解析 精品

专题四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这主要是着眼于()。

A.加强军事力量B.抵抗辽的进攻C.保卫皇室需要D.防止军事割据2.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20万人,宋仁宗时140万人。

这说明()。

A.边患日益严重B.立国政策改变C.军人地位上升D.藩镇拥兵自重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道:“先天下之忧而忧。

”北宋中期,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形成因素不包括()。

A.土地兼并,贫富分化B.财政危机,积贫积弱C.辽夏威胁,边患严重D.权臣当政,政局动荡4.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了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5.“熙宁(宋神宗年号)青苗取息二分,提举使复以多散为功,遂立各郡定额,而有抑配(强制分配)之弊。

”这段话反映的是()。

A.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除高利贷负担B.官吏以青苗法作为聚敛财富的手段C.官府不向农民提供所需贷款和种子D.新法打击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6.王安石变法一度收到了“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变法中实行了()。

A.青苗法B.免役法C.市易法D.均输法7.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

下列对市易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权力干预经济②有利于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③它能稳定物价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王安石理财新法的主要作用包括()。

①抑制兼并②保障农业生产③增加政府收入④增加农民负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是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单元质量检测(四) 王安石变法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单元质量检测(四)  王安石变法

单元质量检测(四)王安石变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A.以整顿吏治为改革中心B.以增加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C.都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D.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变法人才解析:选C庆历新政以整顿吏治为中心,而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中心,B、D两项均属于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1043年,范仲淹应诏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明黜陟、择官长、厚农桑、修武备”等十项改革措施,这封奏折拉开了一次改革的序幕。

请问这次改革的中心是() A.整顿吏治B.整顿军队C.完善监察制度D.发展农业解析:选A由材料中的“1043年”“范仲淹”等关键信息可以得出,这次改革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是整顿吏治。

3.王安石:“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司马光:“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解析:选C王安石认为政府实施青苗法,贷款给农民,可以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

司马光认为政府贷款利息偏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

可见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A、B、D三项都与材料无关,因此选择C项。

4.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设置“制置三司条例司”,将财政经济的规划、决策权从三司独立出来,同时要求“一岁用度及郊祀大费,皆编制定式”。

这一措施体现了王安石() A.将整顿吏治作为变法中心B.借变法之机剥夺了三司财权C.以积极节流作为理财思路D.重视财政运行机制改革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基础知识的掌握。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为富国强兵,中心在财政与军事,故A项错误;题中设置机构提出要求的做法是将财权更加明确和细化,并未完全剥夺三司的财权,故B项错误;同上,并未体现“积极节流”,故C项错误;这两点措施都是针对财政运行机制的,故D项正确。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附答案)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附答案)

历史人民选修1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以来几十年间君主七朝八姓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体制变革是重要原因。

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是()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出任地方长官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C.降低将帅地位,疏远将兵关系D.皇帝直接掌握科举考试的录取权2.《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焉”。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北宋冗官,吏治腐败B.北宋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C.混战不休,农民破产D.佛教寺院强占民田3.在评议变法时,上(宋神宗)曰:“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这句话体现出宋神宗对变法持何种态度()A.宋神宗认为司马光的说法是正确的,要废止新法B.宋神宗没有主见,摇摆不定C.作为最高统治者,宋神宗希望克服危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D.宋神宗认为祖宗之法应全部废除4.下图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形象图,对此图造成的影响解读不正确的是()A.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达到了“强干弱枝”的目的B.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C.导致了“三冗”现象的出现,为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D.彻底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达到了长治久安5.北宋中期,“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

如某人为“吏部郎中、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吏部郎中”是官,“龙图阁学士”是职,“知开封府”才是实际职务。

宋代这样做的影响是()A.提高了行政效率B.完善了宋朝的科举制度C.加重了财政负担D.解决了藩镇割据的威胁6.“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财政官制应属于()A.汉朝B.唐朝C.宋朝D.隋朝7.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之人),不识干戈”。

人民版选修1专题质量检测:(4)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解析

人民版选修1专题质量检测:(4)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质量检测(四)王安石变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把地方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政府过分集权所带来的影响是()①政府机构重叠,行政效率低下②官员冗滥,国家财政开支增大③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④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注意题目关键信息“过分集权”。

解答本题要考虑到北宋集权所涉及的行政、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将每个方面的结果相应找出即可。

2.宋太祖“更戍法”,使“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武将专权B.重用功臣宿将C.实行兵农合一D.确立文官制度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本史实的能力。

“更戍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武将专权。

3.21世纪提及王安石,我们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多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时世界的任何其他地方提出过。

”这段材料说的是()A.农田水利法B.募役法C.市易法D.青苗法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王安石”“金融管制的办法”等有效信息可以判断出应选D 项,因为青苗法是指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这体现了“金融管制”。

4.1043年,范仲淹应诏上《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明黜陟、择官长、厚农桑、修武备”等十项改革措施,这封奏折拉开了一次改革的序幕。

请问这次改革的中心是() A.整顿吏治B.整顿军队C.完善监察制度D.发展农业解析:选A由材料中的“1043年”“范仲淹”等关键信息可以得出,这次改革是宋仁宗时期的庆历新政,其中心是整顿吏治。

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抑制土地兼并B.限制高利贷盘剥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专题04 王安石变法B卷-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选修1 含解析 精品

专题04 王安石变法B卷-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选修1 含解析 精品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

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

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A. “民富财足”B. “减损浮冗”C. “重敛于民”D. “重农抑商”【答案】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就是“民富财足”的意思。

2.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②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而非积弱局面,王安石变法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还远远达不到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程度,所以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变法的写照。

对此理解全面的是A. 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B. 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C. 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D. 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答案】D4.科举制改革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内容。

下列有关北宋科举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进一步扩大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B. 为地主阶级各阶层入仕参政提供了条件C. 有利于平民参与政权D. 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王安石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改革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其中科举制改革就是王安石为统治者选拔人才进行的改革,他调整的是考试内容,有利于从地主阶级各阶层中为统治者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巩固统治者的阶级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稳定,所以ABD是正确的。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201709010330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20170901033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新人教版选修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北宋政权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这些措施首先着眼于( )A.完善中央机构B.加强对武装的控制C.完善地方政权D.强化对边境的管理,为防止割据的出现,北宋统治者当然要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2997年,宋廷岁收2 200万缗,收支相抵还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万缗,收支却亏1 500 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万缗”上升到“11 000万缗”可排除A项;从题干材料来看,本题要求回答的侧重点在于造成“收支亏空”和“农民起义”的根源,由此对比B、C、D三项,可以判定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3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统治者奉行养兵政策,每逢灾年,政府就把大量的流民编入军队,军队数量猛增;为了削弱官员的权力,朝廷实行一职多官制,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

上述做法导致国家财政入不敷出,造成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4庆历新政期间,范仲淹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他严格“恩荫”制,主要是( )A.使科举制度更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B.通过裁汰冗员而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C.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利用特权垄断官位D.依照政绩提拔官员以提高行政效率,中高级文武官员的子弟、亲属及门客等享受此特权。

严格这一制度,就是为了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5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A.推行新政,获得了各界支持B.重视理财,缓解了积贫局面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原因是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针对腐败的官僚制度,整顿吏治,故选D项。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4单元 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 新人教版选修1

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答案 C解析题干材料中范仲淹采取的是救济(发粟及募民存饷)与“以工代赈”(大兴土木)相结合的措施,故选C。

2.“市易之法,听人赊货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

”材料所述王安石的措施有助于( )A.杜绝高利贷盘剥B.抑制土地兼并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减轻农民负担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赊贷县官财货”,可知是政府进行贷款,根据“出息十分之二”,可知利息比较高,由此可知这一措施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答案选C。

其他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均可排除。

3.(2017·泉州高二检测)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③缓和了社会矛盾④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B解析王安石变法以富国(理财)为中心,故①说法错误。

两次变法皆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②说法正确;两次变法皆针对时弊,起到了一定的缓和社会矛盾的效果,③说法正确;④说法正确。

4.(2016·银川高二检测)王安石变法“以理财为方今之急”,他“理财”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封建国家与地主、农民之间的关系B.调整地主阶级中士族与庶族的关系C.调整官僚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之间的关系D.调整封建国家与自耕农之间的关系答案 A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理解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

高中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题

高中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题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这两项措施分别是()A.青苗法、保甲法B.均输法、保甲法C.市易法、将兵法D.免役法、保马法2.对北宋中期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社会经济停滞不前①阶级矛盾尖锐①民族间矛盾尖锐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3.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解决财政困难,加强军事力量B.消除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C.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D.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4.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变法的写照。

对此理解全面的是()A.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B.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C.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D.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5.在议论变法时,宋神宗曾说:“三代圣王之法亦有弊,国家承平百年,安得不小有更张?”这体现了宋神宗()A.同意废止王安石的新法B.对变法没有明确的态度C.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变法D.认为要进行彻底的变革知识点二积贫局面的改变6.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

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①募役法①将兵法①市易法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7.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导致这种结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①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①用人不当①新法有危害百姓的现象①王安石态度动摇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8.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D.软弱无能9.“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同步练习:王安石变法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1)单元同步练习: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一、选择题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不包括。

A. 财政困难B. 经济发展衰退C. 边患严重D. 阶级矛盾尖锐【答案】B2.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集中军权为首,这是因为。

A. 巩固统治,恢复封建统治秩序B. 先易后难,经济问题处理起来比较复杂C. 赵匡胤是后周统兵大将D. 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中原【答案】A3.某同学在学习11世纪初期的北宋史时画了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我们”是指。

A. 辽B. 西夏C. 金D. 元【答案】A4.《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宋冗官,吏治腐败B. 北宋统治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C. 混战不休,农民破产D. 佛教寺院强占民田【答案】B5.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是。

A. 支持B. 反对C. 默认D. 不管不问【答案】B6.王安石的新法中,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代农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措施是。

A. 农田水利法B. 方田均税法C. 青苗法D. 均输法【答案】A7.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直接触犯大官僚利益的内容是。

A. 免役法、青苗法B. 免役法、方田均税法C. 青苗法、方田均税法D. 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答案】B8.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农户按高下出资兴修水利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D9.1072年8月,秦凤路沿边安抚史王韶收复了河、洮、岷等州,拓地千余里,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

这说明。

A. 王安石变法使北宋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B. 王安石变法使北宋摆脱了边境危机C. 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 王安石变法解决了北宋的内部危机【答案】C10.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变法的写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选修1:专题04 王安石变法(B卷)-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

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

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彼有余而我取之,虽多不病矣。

”这反映出司马光的理财主张是A. “民富财足”B. “减损浮冗”C. “重敛于民”D. “重农抑商”【答案】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就是“民富财足”的意思。

2.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

”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②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而非积弱局面,王安石变法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还远远达不到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程度,所以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3.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变法的写照。

对此理解全面的是A. 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B. 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C. 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D. 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答案】D4.科举制改革是王安石变法中的重要内容。

下列有关北宋科举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进一步扩大北宋统治的阶级基础B. 为地主阶级各阶层入仕参政提供了条件C. 有利于平民参与政权D. 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王安石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改革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其中科举制改革就是王安石为统治者选拔人才进行的改革,他调整的是考试内容,有利于从地主阶级各阶层中为统治者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巩固统治者的阶级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稳定,所以ABD是正确的。

C忽视了王安石的阶级立场,说法错误,所以选C。

点睛:注意从王安石的阶级属性入手,他是地主阶级的代表。

5.王安石为改变积弱局面推行的变法中,既能够增强国防力量,又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是A. 保马法B. 将兵法C. 保甲法D. 设军器监【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民编成保甲,保丁农闲时练兵,平时参与维护地方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既增强了国防力量,又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将兵法是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保马法是官马由农户保养,减少政府支出,加重了农民负担;军器监的职责是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

故答案选C。

6.王安石变法期间,必须轮班为官府充役的河南农民田二得以回乡务农主要得益于A. 青苗法B. 募役法C. 差役法D. 均输法【答案】B7.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是①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②王安石积极主张变法③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局面④庆历新政夭折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原因表现在: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使北宋中期出现了“三冗”问题和积贫积弱的局面,革新除弊成为朝野的共识。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阶级矛盾);辽和西夏的威胁,边患危机严重;王安石以“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意志坚强;庆历新政昙花一现,是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故①②③④均正确,答案选D。

8.《文献通考》记载:“(宋)太祖、太宗……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下列与材料所反映的情况不符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将专权B.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C. 收回地方兵权达到“强干弱枝”D. 提高军队战斗力、实现富国强兵【答案】D点睛:本题考查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需要掌握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对题干材料的解读,抓住关键信息“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内外相维,上下相制”分析理解即可。

9.北宋中期,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起义军打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这说明①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②中小农户负担沉重③起义口号已经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④北宋阶级矛盾尖锐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等贵贱、均贫富”一定程度上反映北宋土地兼并严重,百姓负担沉重的社会现实,但这一口号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故排除③,故排除BCD,选A。

10.“使国家加强了运输的计划性和选择性,限制了商人囤积居奇、操纵物资、投机倒把等行为。

”这是对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的评价A. 市易法B. 免役法C. 均输法D. 青苗法【答案】C11.宋神宗见王安石“适如所愿,不觉如鱼得水,如胶投漆,则倾心纳之”。

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 克服危机,维护统治B. 提高军队战斗力C. 使人民生活富裕D. 增加政府收入【答案】A【解析】题干中“根本目的”这一限定,统治者采取的措施从根本上讲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故选A。

BCD是具体目的,排除。

12.加强对经济的管理是政府的职能之一。

下列措施中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的是A. 租庸调制B. 市易法C. 青苗法D. 两税法【答案】B【解析】市易法的具体做法是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这些法规措施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流通,同时也体现了政府通过经济手段对市场进行管理,故选B;租庸调制是唐朝的赋税制度,排除A;青苗法指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排除C。

两税法,是指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排除D。

13.刘安世《元诚语录》载:“得君(王安石)之初,与人主若朋友,一言不合己志,必面折之,反覆诘难,使人主伏弱乃已。

”这表明王安石A. 对上级趋炎附势B. 意志坚强,性情执拗C. 对下级刚愎自用D. 能够容忍下级的诘难【答案】B【解析】“人主”是指宋神宗,“反覆诘难”是指性情执拗。

故排除ACD,选B。

14.(2017·山东淄博高三摸底)下列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中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答案】C15.梁启超评价我国古代一位改革家的改革时说:他推行的一些措施与近代西方的一些方法极其类似。

其中某项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某项措施“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他评价的是A. 商鞅变法B. 北魏孝文帝改革C. 庆历新政D. 王安石变法【答案】D16.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中谈到:“……兼并之家多。

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

造成当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井田制遭破坏B. 均田制开始遭到破坏C. 均田制的实施D. “不抑兼并”政策【答案】D【解析】依据“……兼并之家多。

富者财产满布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可知,反映的是土地兼并严重导致贫富差距大的现象,宋朝实行“不抑兼并”政策使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大,故D正确;依据“王安石在关于风俗的论议”说明是在北宋时期,而井田制遭到破坏是在春秋时期,时间不符,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时间是在北宋时期,而均田制是北魏至隋唐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故B错误;均田制是北魏至隋唐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材料反应的时间是北宋时期,时间不符,故C错误。

17.免役祛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措施。

具体内容是政府向应服役的人户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政府再用收取的钱雇人服役。

这项措施实施的前提是A. 农村的自耕农队伍稳定B. 城市市民队伍的人数壮大C. 商品货币关系比较发达D. 放弃以前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政府向应服役的人户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按贫富等第收取免役钱,政府再用收取的钱雇人服役”属于免役法,该法的前提条件要国家和市场有足够的货币,也就是商品货币必须发达,否则无法实施,C正确;A与商品货币没有直接关系;市民队伍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社会一直没有改变,D错误。

18.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措施是“理财”,“理财”的基本原则是“民不加赋丽国用饶”。

通过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可知其“民不加赋”指的是A. 不增加普通百姓的赋税负担B. 不增加所有“民”的赋税负担C. 不改变以前的各种赋税制度D. 通过官办工商业解决政府财政【答案】A19.《宋史·范仲淹传》记载:“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增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论者以为不可行。

”由上述材料可知,“庆历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改革中用人不当B. 改革措施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C. 改革涉及面太广D. 改革者优柔寡断【答案】B【解析】对材料进行分析后可知,材料中的“论者”认为范仲淹针对当时的冗官现象进行改革,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是变法失败的原因,故本题选B;改革中用人不当和改革涉及面太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可排除A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范仲淹并非优柔寡断之人,故可排除D。

20.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把________视作与今世各文明国的收所得税之法正同”,还认为保甲法“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对材料中画线部分判断准确的是A. 平籴法B. 免役法C. 均输法D. 农田水利法【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免役法是战国时期的李悝变法的内容,故可排除A;免役法是按照富裕的程度征收“免役钱”,这体现了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故选B;均输法不是赋税制度而类似今天的政府采购制度,故可排除C;农田水利法是工程建设方面的改革,与材料内容不符,故可排除D。

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21.21.【历史一一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雍正登基后,即敕户部全面清查钱粮亏空,中央成立了会考府专门负责清查。

雍正派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亲王允祥主管,告诫他“尔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若大臣并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

”为了使赃官无处遁藏,雍正常常采用抄家的办法,让贪官退出赃银,归还国库,为避免贪官转移和隐匿赃物,往往对官衙和原籍宅第同时抄检。

对已经离任的官吏,一样清查到底。

在打击贪官污吏的同时,戒饬官吏要“以循良为楷模,以贪墨为鉴戒”,提出“操守清廉乃居官之大本。

”对操守廉洁,秉公执政的官员予以提拔和重用。

此外,他通过广布耳目、扩大使用密折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

他的这些措施相互补充,切中时弊,收到良好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