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县域水土保持监测初探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与效果评价研究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与效果评价研究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与效果评价研究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地区之一,其地质条件特殊,土壤脆弱,易遭受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为了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一系列水土保持措施被采取,并对其影响和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

一、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措施为了减少水土流失,保护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各级政府和专业机构采取了多种水土保持措施。

其中包括植被恢复、退耕还林还草、林网工程、水保措施等。

1.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保护,可以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

同时,植被也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实现碳汇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较为显著。

2. 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是目前广泛采取的一项措施。

通过减少农业生产,恢复草地和森林,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这项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抗侵蚀性,减少水土流失,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条件。

3. 林网工程林网工程是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防护林,建立起一道道绿色屏障。

这种工程可以起到限流减水、护土防风的作用,阻止水土流失。

同时,还可促进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

4. 水保措施水保措施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林、沟壑治理等。

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林建设,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沟壑治理可以减少径流速度,降低侵蚀力,减少土壤侵蚀。

二、水土保持措施的影响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长期以来受到水土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

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 减少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通过植被恢复、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水土的流失,改善了地表和地下水的状况。

减少了土壤营养物质和养分的流失,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有利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2. 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有助于促进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恢复。

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使得土壤得到了保护和改良,有助于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过程。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探讨——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定西市安定区青石项目区为例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探讨——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定西市安定区青石项目区为例

2 项 目完成情况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甘肃省青石项 目区 共完成治理面积 5 4 . 1 5 k m , 占任务的 1 0 2 . 6 %。其
中新修梯 田 1 0 6 8 . 3 0 h m , 营造水保林 1 2 8 9 . 2 9 h m 2 , 种植紫花苜蓿 7 3 1 . 3 6 h m 2 , 生态修复 2 3 2 4 . 9 4 h m 2 , 新
度及投资控制 , 确保各项 目 标的顺利实现 ; 三是充分
调动项 目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 , 采取“ 一事 一议 ” 的方 式 , 推 行 项 目建设 群 众 投 劳 承 诺制 ; 四是工程实施前后 , 把工程建设 内容、 投 资规 模、 工程效益、 投工投劳、 建后管理等 向项 目区群 众 公开 , 实行项 目公示制 ; 五是结合各类工程建设 的实 际, 择优选择实施单位 , 签订施工合 同, 定规模 、 定资 金、 定工期 、 定质量 , 实行合同制管理 , 确保 强化项 目组织管理 。 促进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化
性; 为提高建设成果 的保存率 , 各地在坚持建管并重
的基础上 , 加大管护力度。
该项 目的实施 , 严格按照“ 国家水土保持 重点
第2 3 期
罗荣娥等 : 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探讨
2 5
3 . 3 应 用先 进 技 术 , 采取 立体 配置措 施
罗荣娥 , 王具元
( 1 .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 区水土保持局 , 甘肃 定 西 7 4 3 0 0 0 ; 2 .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 学院 , 甘肃 天水 7 4 1 0 2 0 ) 摘 要: 青 石项 目区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中, 以小 流域为单元 , 通过工 程措施 、 生 物措 施 、 耕作措施 的立体 防护模式 ,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分析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分析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分析摘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国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政策与方针。

但是由于土壤侵蚀问题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所以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防治。

本文以黄土高原为例,对其水土保持进行综合治理模式分析,提出若干建议,旨在逐步优化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创新模式前言: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力度,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意识,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力度,并且还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便能够让更多人能够认识到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内容,进而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参与进来,共同努力完成水土保持工作任务。

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导致城市周边出现大量的乡村耕地被占用,这就会造成严重的土地荒漠化以及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

所以,必须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以此来改善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的健康稳定发展。

另外,由于土壤侵蚀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漫长的过程,想要彻底改变其现状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如果能够将一些先进技术应用到其中,那么将会取得良好效果。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历史演变(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历史沿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对于水土保持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当时人们认为只要将土地上的植被进行恢复就可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想法逐渐被证明是错误的。

因此国家开始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期能够通过这些措施来减少泥沙流入河道中,以免造成淤积等问题。

同时也采取了一些其他有效的措施,如修建水库和谷坊等,以此来拦截水流,从而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内容在对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黄土高原是中国的重要生态研究区,其植被覆盖度低、土壤侵蚀强烈、水资源匮乏等问题已成为生态环境治理的热点问题。

小流域是黄土高原上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施工单元,水土流失控制是小流域管理和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前,黄土高原上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林草植被建设、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工程建设等方面。

然而,不同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和研究。

因此,有必要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对位配置研究,以期提高水土保持效率,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拟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小流域内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效应,并探究最优的对位配置方案。

具体地,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工作内容:1.调研已有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果,并分析措施之间的协同作用和不足之处;2.选择合适的小流域进行实地调查,采集流域土地利用、土壤侵蚀、水资源等数据,分析流域内各项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3.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不同对位配置方案的效果,并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以及时间和经济成本;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位配置方案的改进和优化建议。

三、预期目标和成果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的效应及其优化方案,为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

具体的预期成果包括:1.小流域内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之间协同效应的分析和比较;2.最优的水土保持措施对位配置方案的确定和优化建议;3.关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水土保持对位配置的论文、研究报告等。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与建议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与建议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增加财政对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 点治理项目的实施。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 个人投资捐资,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推、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对水土 保持与生态治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贫瘠,土地生产力 低下,农业发展受限,农民生活贫困 ,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开展 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工作。
该地区气候干旱,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植被恢复困难,生态系统脆弱,易 受自然灾害影响,加剧了水土流失和 生态退化的趋势。
经济发展压力与生态保护矛盾突
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地方政府和居民对经济发展的渴求强烈,往往以 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经济利益。
项目实施
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保障,确 保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顺利推 进并取得实效。
监测评估
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监测评估 体系,定期对治理成效进行评
估和反馈。
04
面临挑战与问题剖析
自然条件恶劣导致治理难度大
黄土高原地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 土壤侵蚀严重,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给水土保持和生态治理带来了极大的 困难。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志愿者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活动,如植树造林、环保宣传 等,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公众参与机制
建立公众参与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机制,如听证会、民意调查等, 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未来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将更加注重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实
一些地方存在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矿等现象,导致土地退化、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区之一。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治理技术。

本文将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地质状况特殊,土质疏松,植被脆弱,气候特征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1. 降水和侵蚀: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而且脆弱的土壤容易流失。

而风化破碎的黄土层次清晰,容易被水冲刷。

长期以来,降水侵蚀是水土流失过程的主要推动力。

2. 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黄土高原作为农业区域,由于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

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农业耕地的过度使用和毁坏等行为,加剧了土地的脆弱性,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3.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黄土高原地区盛行的坡耕地和旱作土地,存在很高的风险,易于发生水土流失。

而且,大片的农田经过长时间的不合理耕作,土壤质量下降,稻谷收益也逐渐下降。

二、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源复杂,治理技术的选择也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以下是一些已经被广泛研究和采用的治理技术:1. 林草植被恢复:植被对于抵御水土流失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恢复和保护原生林草植被,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结构,减缓水流速度,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是长期有效的治理手段之一。

2. 激活地下水:地下水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水资源,但因为黄土层的流动性差,土壤缺水。

通过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和灌溉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地调节和利用地下水,为植被提供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 建立防护林网:黄土高原地区风力较大,加速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建立防护林网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防护林网可以提供风景观赏和经济效益,实现治理的多重目标。

4. 土壤修复和改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贫瘠,亟需修复和改良。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与范式初探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与范式初探
所 共 同遵 从 的 世 界 观 和 行 为 方 式 … 。
范式 的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 的核心 , 而范式 从本质上 讲是

种理论体系 。库恩指 出: 按既定 的用 法 , “ 范式 就是 一种公认
的模型或模式 。 范式的特点是 : 范式在一定程 度内具有公认 ” ① 性; ②范式是 由基本定律 、 理论 、 应用 以及 相关的仪器 设备等构 成的一个整体 , 它的存 在给科 学家 提供 了一个 研究 纲领 ; 范 ③
维普资讯

1 4・
中国水 土保持 S C 0 8年第 5期 WC 20
黄 吉 水 土 保 持 △ 模 式 与 范 式 初 探 上 同 原 皇 口, 理 下 口 , 厶 白
毕华兴 ,刘立斌 ,刘 斌
( . 京林 业大 学 , 京 10 8 ; . 土保持 与荒漠 化 防治教 育部 重点 实验 室 , 1北 北 00 3 2 水 北京 10 8 ; 0 0 3 3 黄河水 利 委员会 ,河南 郑州 4 0 0 ; . 河水利 委 员会 西峰 水土保 持试 验 站 ,甘肃 西 峰 7 50 ) . 50 3 4 黄 4 0 0
[ 中图分类号 ]S 5 . 17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0 04 (0 8 0 0 1 0 00— 9 1 20 )5— 0 4— 3 治理模式也就不是 唯一模式 。但从 宏观 角度来分 析 , 黄土高 如
原 , 区 拥 有 相 同的 黄 土 下 垫 面 , 属 同 一 生 态 类 型 区 , 面 对 该 又 所
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 了可模仿 的成功 的先例 。可 以看 出 , 范式 归根到底是一种理 论体 系 , 式 的突破 导致科 学革 命 , 范 从而使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若干思考
1 :- ( )14
中 国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S i c f ol n a rC n e v t n ce e o i a d W t o sr ai n S e o
Vo . No. 14 1 F b. O e 2O 6
wok mu tb are u i d a o d we c n’ a e o u c U C S d i sa tb n ft e o d y, r s e c rid o tame ta g a a a te g rf rq ik S C E S a n t e e .S c n l ln n n i
r so ain i h e sPlta e t r to n t eLo s ae u
S a g u n Z o pn h n g a h u ig
(ntueo Si a dWa r os ̄a o 。 hns cd m f cec s dMi s y o Wa r eD r e Sa e a o t y o Si E oi Is tt f o n t ne f n C i eA a e yo S i e a n t t B c , t eK yL b r o f o r o i l eC i e n n ir f eR u e t a r l sn a dD l d F r igo eL es lt u 7 2 0 Y g n , h ax , hn ) n c a am n lt os Pae , 1 10, a l g S a n i C i n lh a n i a
f ma d os ut ni oeo te e esrsnt r et f eui dm n i e o i r ans d a ln nt c o n fh ym aue epo c o d c gs i etnY lw Rv res r c r i s k i h j r n e l eh e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黄土高原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及其规律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朱士光一、黄土高原概况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我国西北的东部、黄河的上中游,跨有陕、甘、宁、青、晋与内蒙古等省区,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黄土堆积集中深厚,地貌类型多样,自然资源丰富。

当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与干旱、洪涝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而剧烈。

不仅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威胁到黄河、海河下游平原地区及京、津等大都会的安危。

历史上其生态环境却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颇为优越,东南部的关中等河谷平原区曾长期是我国之政治中心与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其余部分农、牧业生产也获得一定发展。

研究探明这一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历程,结合历史上各时期之人类活动深入提示其原因与规律,不仅可丰富历史学与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为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提供实例并取得具体成果,在推动历史地理学获得新的进展方面具有理论与学术意义;还可在当前开发大西北,治理与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这一重大工作中发挥一定的实用功能。

这方面的功能,二、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自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以来,即近800O年来,特别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2200年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变迁及变迁规律。

具体包括下列内容l、气候冷暖干湿变迁2、植被类型与分布区域变迁3、河流径流量、泥沙含量与湖泊存湮变迁4、地貌与土壤侵蚀状况变迁5、人地关系时空演进与生态环境变迁规律(二)研究方法为充分而又尽可能完善的完成本课题之研究任务,决定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时空交织与逐步集成法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类型多样,各地貌类型区生态环境特点又不尽相同以及历史上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经济社会举措与政策影响下,生态环境变迁的方向、程度、后果互有差异的状况,拟将这一地区划分为(1)关中、晋西南、豫西北河谷平原区;(2)晋西、渭北、陇东黄土高源沟壑区;(3)晋中、晋北、陕北、陇西、宁南、青东黄土丘陵沟壑区;(4)鄂尔多斯高原区;(5)内蒙古与宁夏河套平原区等5个区域;同时又划分出(1)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时期;(2)夏、商时期;(3)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4)秦、西汉时期;(5)东汉与曹魏、西晋、北朝时期;(6)隋、唐时期;(7)北宋、金、元时期;(8)明、清时期;(9)民国时期;(10)建国后。

加强黄土高原基层水土保持研究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加强黄土高原基层水土保持研究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加强黄土高原基层水土保持研究工作的建议与思考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域之一,长期以来受到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困扰。

为了加强黄土高原的基层水土保持工作,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与思考。

首先,加强基层水土保持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地区地貌特点复杂,特殊的土质要求我们对水土保持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应该加强对于不同地理特点下的水土流失机制研究,分析不同治理技术的适用性,并开展针对性的技术创新研究,提高治理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于基层水土保持措施的监测和评估,为实施有效的水土保持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加强基层水土保持意识的培养和宣传。

基层水土保持工作离不开广大农民和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因此,应该加强对农民和当地居民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能。

同时,要加大对水土保持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和支持水土保持工作。

第三,加强基层水土保持的机制建设。

水土保持工作牵涉面广,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

因此,应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水土保持工作的合力。

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层水土保持的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职责,激发各方积极性,形成水土保持工作的合力。

第四,加强基层水土保持经验的总结和传播。

黄土高原地区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水土保持案例,这些经验值得总结和传播。

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编写水土保持手册等方式,将这些成功的案例和经验分享给其他地区,推广水土保持工作的好做法。

第五,加强基层水土保持资金的保障。

基层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大量的投入,但目前的财政投入还不足。

因此,应该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基层水土保持项目的资金支持。

同时,还可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机制,吸引社会各界的资金参与。

综上所述,加强黄土高原基层水土保持研究工作需要从技术研究、意识培养、机制建设、经验总结和资金保障等方面着手。

只有全方位地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有效地改善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

浅谈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位于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是典型的水资源贫乏地区。

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特殊的沟壑纵横的地貌,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刻不容缓。

标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黄土高原开展了大面积、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这些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流域的下垫面条件。

然而随着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

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实施情况华池县地处甘肃省庆阳市东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也是全省、全市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全县共辖4镇11乡,111个行政村,646个村民小组,农业户2.62万户,农业人口11.53万人。

境内梁峁相间,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植被稀少,环境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总土地面积3791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441km2,占总面积的90.8%。

年均土壤侵蚀模数8000T/km2·a。

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水保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县以建设陇上草畜大县和生态强县为目标,以实施农村小康家园建设为重点,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科学规划,严格标准,规模整治,强化措施,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442.4km2,其中:梯田34880hm2,造林38930hm2,种草63460hm2,封禁6970hm2,谷坊1836道,涝池182个,水窖1898眼,配套道路242.26km,生物护埂19km,建淤地坝89座。

监督管护治理成果面积143.63km2,征收水保“两费”126万元。

全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累计达到41.92%,林草覆盖率累计达到27.01%。

二、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通过对本地区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总结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一)自然因素1.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参与式监测评估实践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参与式监测评估实践

=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参与式监测评估实践高峰,董晓峰,李丁,李小英(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参与式监测评估和传统的监测评估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国内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二期项目静宁县分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参与式监测评估,得出相应的监评结果;并针对该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讨论,认为参与式监测评估获取的信息更加真实,突出了对当地农户能力的培养,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当地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

关键词:参与式监测评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黄土高原中图分类号:S1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379(2006)01006904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利用外资数额最大的一项水土保持贷款项目。

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当地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和减少入黄泥沙。

项目第一期工程从1994年开始实施,取得了很明显的成绩,各项治理措施进度与质量达到了历史上最好水平,同时取得了相应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保水保土效益[1]。

第二期项目工程于1999年启动,随着项目工程在各地的实施,二期项目工程也已经给各个项目区带来一些明显的保水保土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何科学地对项目工程带来的效益进行评价,成为项目工程之外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采用近年来国际流行的参与式监测评估方法(P M&E)对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二期项目静宁县分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了监测评估。

1关于参与式监测评估1.1参与式监测评估的概念参与式监测评估(P arti c i patory M onitor i ng and Eva l uati on, P M&E)是一种从国外引进的新型的监测评估方法,它是在传统监测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监测评估相关团体的参与性、内容的有效性、过程的效率、基层的权力等各方面,融合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 c i pat o ry R ural A ppra i sa,l PRA)[2]、矩阵分析法、流程图、问题树、专题定点小组访谈、半结构式访谈等众多的先进手段和方法形成的一种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监测评估方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指标体系。黄土高原具有水土流失面积分布广、类型复杂等 特点, 更需要一个公认的水土流失监测指标 体系进行水土流 失监测, 以获得长期连续的、可靠的、标准水土 流失和水土保 持监测数据。可以看出黄土高原长期以来水土流失监测仍存 在着一些急 需解决的 问题: 监 测指标体 系不完整; 监 测方法 缺乏统一 的规范。本文 目的是根据 黄土高原 的水土 流失特 点, 研究水土流失监测指标体系, 及各指标的测量规范, 为科 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植被是抑制侵蚀的主要自然因子。植被的 防蚀效能包括 植物 枝叶对降雨 侵蚀力的 削弱和调节 径流、缓和洪 水过程, 降低 径流冲刷力, 以及 植物根系固 结土壤, 改良土 壤理化 性
质, 提高土壤抗蚀力等综合作用。植被的截留 作用可以拦截 雨滴, 截留能力受植被种类、郁闭度等因素影响, 除此之外还 有降雨量、降雨强 度、气 温、风、降雨雨 滴直径 以及植 被本身 干燥程度有关。植被还对径流冲刷力有重要影响, 同时植被 通过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善, 改变了土 壤抗蚀力和渗透 性, 从而间接的改变了侵蚀作用。 2. 2 人为因素
1 引 言
水土流失是一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 问题。我国是水土流
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 原地 区, 侵蚀十分严重, 多年平均输沙量达 16 亿t [1] 。为了控制日 益严 重的水土流 失, 必 须弄清黄土 高原的水 土流失 规律, 这 就需要对水土流失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 , 而建立水土流 失指 标体系是进行科学监测的基础。
第 12 卷第 4 期 2005 年 8 月
水土保持研究 Resear ch o f Soil and Water Conserv ation
Vo l. 12 N o. 4 A ug. , 200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探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探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分析及优化措施探讨康姣姣(山西恒通隆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摘要: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不仅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黄河泥沙的重要源头。

水土流失在制约黄土高原地区、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生态安全。

针对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现状,剖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进精准治理、引入节水技术提升用水效率、结合水土保持工程开展精准养护等优化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黄土高原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0120(2020)04-0036-02第4期2020年12月山西水土保持科技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Shanxi No.4Dec.2020囗生态建设收稿日期:2020-11-15众所周知,黄土高原不仅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黄河泥沙的重要源头。

水土流失在制约黄土高原地区、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生态安全[1]。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在数十年的综合治理中取得了可喜成绩。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意识到,当前黄土高原存在的生态脆弱本质并未得到彻底改变,再加上生态环境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不断发生变化,也暴露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优化调整治理势在必行。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1.1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但区域治理不够均衡从多年来的治理经验来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主要是基于小流域而开展的综合治理模式。

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可知,该地区植被覆盖率30a 间增长了一倍有余,2018年已经达到了63%;且入黄泥沙量也在不断减少,已经降低至3亿t/a [2]。

从总体情况来看,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整体水沙关系得以全面改善。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研究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研究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研究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塬沟壑区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破坏。

为了有效保护和恢复黄土高塬沟壑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黄土高塬沟壑区的生态环境现状黄土高塬沟壑区地势起伏较大,土质松软,降水不均,易造成水土流失。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大量的土地被开垦用于农业生产,加剧了土地的裸露和侵蚀,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1. 减少土壤侵蚀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梯田、植草护坡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地的裸露,降低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侵蚀的程度。

2. 保护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为植物和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条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

3. 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通过治理沟壑,修建水库和灌溉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持和利用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提供更加稳定的水源供应。

4. 改善空气质量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减少土地的风蚀,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沙尘暴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的影响。

5. 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改善土地的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当地的生态经济发展。

三、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关键技术1. 梯田建设梯田是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可以有效地减缓坡耕地的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2.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改善地表的风速,抵抗风蚀,减少土壤流失,提高土地的植被覆盖率。

3. 沟道整治沟道整治是解决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修建护坡、排水沟等工程,可以有效地减小沟壑的流速,减缓水流,降低侵蚀。

4. 秸秆还田黄土高塬沟壑区农业生产中产生了大量的秸秆,如果将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加强黄土高原基层水土保持研究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加强黄土高原基层水土保持研究工作的建议与思考

水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9.212019年8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河南等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调研,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对黄河治理尤其是水土保持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为新时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指明了方向。

黄河长治久安的“牛鼻子”是水沙关系的协调,也就是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因此,水土流失防治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主要内容和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也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和两次考察中对于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作了内涵非常丰富、外延非常广泛的指示,提出“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解这个‘牛鼻子’”“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等,这些指示精神对基层水土保持科研单位开展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抓住水沙关系‘牛鼻子’”,深入研究当前水土流失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

”黄河泥沙主要来自黄土高原地区粗泥沙集中区,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就居于这一区域腹地。

试验站从1952年就开展区域水沙来源和来沙多少的研究工作,即水土流失规律的收稿日期:2019-10-18作者简介:党维勤,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试验研究和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731289);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9285);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2018-Z02-A-008)。

加强黄土高原基层水土保持研究工作的建议与思考党维勤1,2(1.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绥德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719000,榆林;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719000,榆林)摘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认识到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研工作与总书记提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差距。

黄土高原地下水动态监测与调控研究

黄土高原地下水动态监测与调控研究

黄土高原地下水动态监测与调控研究黄土高原地下水动态监测与调控研究摘要: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对其生态与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和地表环境的恶化。

因此,进行黄土高原地下水动态监测与调控研究,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从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的特点、监测技术以及调控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下水;监测;调控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代表。

该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对于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导致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亏损和环境问题的恶化。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的目的是通过对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动态监测与调控研究,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可以为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保护地下水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第二章黄土高原地下水资源特点2.1 地下水分布特点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分布呈现典型的层状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次表生活水源层和深部含水层。

2.2 地下水补给特点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主要由降水和河流补给,其中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第三章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3.1 地下水位监测技术地下水位监测是地下水动态监测的关键环节,一般采用井位法、深部井位法等方法进行监测。

3.2 地下水量监测技术地下水量监测常用的方法有水位定量法和水质定量法。

第四章地下水调控方法4.1 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通过加强管理措施和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等方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

4.2 调整农田灌溉结构通过科学合理的农田灌溉结构调整,减少地下水的开采。

第五章案例分析本章将通过对某黄土高原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监测与调控研究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其监测结果和调控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试验发展探索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试验发展探索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试验发展探索摘要黄河水利委员会于天水、西峰、绥德三地所建设的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的先行者、坚守者,70余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对“三站”水土保持科学试验发展历程、取得成效总结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优势与短板,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的对策建议。

正文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其水土流失防治一直被视为重大科学问题。

为探索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模式,黄河水利委员会于天水、西峰、绥德三地相继建立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以下简称“三站”),开启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科学试验发展之路,历经70余年坚守至今。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三站”水土保持科学试验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适应形势、发挥优势、守正创新,为新时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1 “三站”发展历程“三站”是国内建立最早的一批水土保持科研机构。

天水站创建于1942年,是我国建立最早的水土保持科研单位,开创了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工作的先河,首次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概念,创建了全国最早的水土保持示范区。

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竺可桢、钱宁、张含英、王化云等曾到天水站进行考察或从事研究工作,国外著名学者美国水保局副局长罗德民教授、苏联扎斯拉夫斯基教授等曾多次协助进行科学试验研究。

西峰站创建于1951年,在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流失规律和治理技术方面开展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提出了“固沟保塬”的治理方针和“三道防线”的治理模式。

西峰站南小河沟1957年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先进典型”,1982年3月被《人民日报》誉为“黄河中游上的一块翡翠”。

绥德站创建于1952年,提出了“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大小结合、配合骨干、蓄种相间、轮蓄轮种、计划排淤”的淤地坝布设及利用方式,建设了全国第一个未治理流域的大型坡面径流场和陕北第一座大型淤地坝、第一块水平梯田、第一个山地果园等,研究提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至今仍指导着水土保持实践,治理后的韭园沟成为全国发展农业的十大样板之一。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研究进展汇报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试验示范研究进展汇报
目的:采用植被过滤带措施, 并配以合理施肥技术,达到 保持水土、提高产量和防止 养分径流流失的目的 。 设计:小区60个,面积 4m×10m。坡度,5个。 监测: 径流量、土壤含水 量、生物量与经济产量、养 分。
主要水土流失监测设施
人工降雨径流小区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乡土灌木和草本植被在生长过程中的 水土保持机理和水土保持效益。 设计:灌木和草本各10个。灌木小区2.5 m × 8.5 m,坡度 15°;草本为2.0 m × 5.5 m,坡度15° 。灌木为狼牙刺、
小流域降雨与产沙方程
Ms=155.1PI30-339.4
USDA-ARS专家在美国水 土保持杂志撰文介绍安塞站
工作设想
1、改造定位试验场,更新仪器设备,安装径流泥沙自动 监测系统,实现监测自动化。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野外研究中心的地位和 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与试验研究平台。
杠柳、柠条和沙棘;草本为 白羊草、茭蒿、紫花苜蓿和 柳枝稷,并设重复和对照小 区。人工降雨最小雨强为5 mm/h;最大雨强为150 mm/h。
主要水土流失监测设施
纸坊沟流域径流泥沙观测
目的:动态监测和评价流域土壤侵蚀产沙的变化规律及减沙 效益。 设计:径流观测站控制面积为8.05 km2。站口采用浆砌石宽 顶堰测流,设计最大洪峰流量为100 m3/s。测流断面为梯形, 堰长13 m,底宽12 m,设有横比降,侧墙高2.2 m,堰下设 有矩形消力坎。 监测: 径流量、输沙量。
主要成果介绍
结果:22年的资料表明,在四个阶段的治理度分别为37.2 %、 52.4 %、65.1 %和76.0 %时,四个五年治理期间的土壤侵蚀 模数分别减少了10.71 %、54.61 %、81.48 % 和84.27 %。降雨对径 流泥沙减少的影响作 用占1/3,综合治理的 影响作用占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软化结论 。由于边坡体 内不 同位置的孔隙率 、 颗粒直径 、 排
的水位计有投入式静力水位计 、 超声波水位计和雷达水 位计 , 以 上3 种传感器监测水位 的精度都 比较 高 , 都能够满 足研究需要 , 而后两种价格较高 , 此处采用投入式水 位传感器 。 对于温度 、 湿 度 的无线传感器 , 市面上现在 比较普遍 , 量程一般都在- 2 0℃~ 6 0
极 限平衡 法是 由 F r e d l u n d于 1 9 8 1年基于 非饱 和土理论 提
2 水土保 持 测试 与监测 的主 要 内容及 其应 用
2 . 1 工 程 监 测 所 需传 感器 的确 定
出的 , 是 目前对边坡 瞬态情况下计算运用最广泛 的方法之一 。李 兆平( 2 0 0 1 年) 首先利用渗流求解软件 , 求得边坡瞬态渗流场 , 再
簧 土高原 化 臣县豉水 土 掳
李 晶
( 孝义市水 务局 , 山西孝义 , 0 3 2 3 0 0 )
初 探

要: 水土保持监 测方法有极 限平衡 法、 极 限分析 法与有 限元 法 3种 , 从环境 变量 、
工程 形变、 渗流 、 压力( 应 力) 4个方面对 工程进行监测 。 在环境变量监测过程 中, 监 测的
究, 阐述了土体塑性分析 中固结理论应用 的必要性 , 同时提 出要 把精确模拟边坡孔隙水压力大小作为之后重点解决 的问题 。
1 . 3 有 限元 法
中主要有光纤光栅位移传感器 和静力水 准仪 ,还有传统测量仪 器全站仪等 。光纤光栅 位移传感器精度高 , 可 以监测到纳米级的 位移, 但 是 由于价格 昂贵 , 且对仪器 的安装 、 保护工作 有较高 的 环境要求 , 在此不宜选用 , 可 以选用水管式沉降仪。
2 . 3 渗 流 监 测
Z i e n k i e w i c z ( 1 9 7 5年 ) 首 次提 出有 限元 强度折减法并 将该方
法成功运用于非饱和边坡稳定性分析 中。赵 尚毅( 2 o o 2 年) 采用
有 限元强度 折减法对 大暴雨 条件下 边坡安全 系数进 行计算 , 所 得结果与传统计算结果 比较接近 。刘金龙 ( 2 0 0 6年 ) 利用有 限元
关键词 : 水 土保 持 ; 测试技术 ; 监 测技 术 ; 黄 土 高原 地 区 中图 分 类 号 : S 1 5 7 文献 标 识 码 ; A
1 水 土保 持 监测 方 法简 述
1 . 1 极 限 平 衡 法
下水 共同作用情况下边坡的稳定性进行 了研究 ,并将 结果 与极 限平衡法计算 的结果进行了 比较。
利用 极 限平衡 法结 合 已求 的渗流 场分 析边 坡稳 定性 。刘 建华
环境变量主要是监测工程周 围的环境参数 , 包括工程 水位 、 气温 、 降雨量等 。通常用水位计来测量工程雨过程 中边坡 土体 内部 的渗 流情 况进行 了详细分 析, 得出边坡土体 的内聚力 c和内摩擦角减小 , 边坡 体 内部局部
指标有 工程 水位 、 气温 、 降水量 ; 在 工程 形 变的监测 中, 监测 指标 有工程表 面的垂 直位
移、 水平位移 , 工程 内部的水平位移 、 竖直沉 降; 在渗流监测过程 中, 主要监 测指标 为土 体 内部的渗流量 ; 在压 力监 测过程 中, 主要 监测指标为工程 的土体压力 。
法首先进 行降雨条件下边坡体 内的渗流计算 ,对计算 后 的边坡
分析稳定 性 ,得到在降雨条件下 边坡安全系数主要受 边坡上游
由于工程长 时期 的蓄有较 高的水位 ,因此土体会长 时间受 到单侧 的高强度水压 。工 程的渗流直接会影响到土体 的结 构安
全是否存在 安全 隐患 , 土石坝 由于渗水性较强 , 因此在监测 过程
1 . 2 极 限 分 析 法
区, 考虑到冬天气温 因素 , 量程可 能要更大一些 。
2 . 2 形 变 监 测
形 变是 工程 安全 监测 的一个重要观测指标 ,通过 在确定观
极 限分析 法的依据 是 D r u c k e r 建 立 的塑性力学 极限分 析中 的上 下限理论 。陈祖煜( 1 9 9 4年 ) 将该理论运用到边坡 土体 稳定
山西科 技
文章编号 : 1 0 0 4 — 6 4 2 9 ( 2 0 1 5 ) 0 5 — 0 1 4 3 — 0 2
S H A N X I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5 年
第3 0 卷
第5 期
收稿 日期: 2 0 1 5 — 0 7 — 2 4
有分层式差 阻式位移计 , 弦式水平位移计 。差阻式水平位移计利 用位移变化时拉动仪器 内部 的硅半导体 电阻 ,通过电阻值 的变 化, 计 算出位移大小 。在竖直位移监测中 , 有 差阻式沉降仪 和水 管式沉降仪 , 原理与水平位移相同。对 于工程外部位移监测 过程
年 )同样采取极 限分析法 ,对降雨条件 下的边坡稳定性进 行研
性 的分析 中。殷建华( 2 0 0 3 年) 在此基础上 , 考虑孔隙水 的影 响 , 采用极限分析法对边坡稳定状态进行 了分析说明。王均星( 2 0 0 7
测点 , 观察其随时间变化位移 的变化和移动方向。工程 的形变监 测分为 内部形变监测和外部形变监测 ,每一种监 测由水平位移 监测和竖直位移监测组成 。在监测内部水平位移时 , 采用 的仪器
℃, 完全满足大部分工程 监测 的需要 , 如果工程位 于我 国北 方地
列方式 、 级配情况 差异很大 , 所以对边坡体 内的渗 流场计算 的结 果离散性较大 。尽管如此 , 极限平衡 法为边坡 在暂 态情况下 的计 算提供 了依据 , 实现了计算 的可能性 , 极 限平衡 法一般在对边坡
做定量评 价时运用 。
1 43
裂隙影响 。陈书生 ( 2 0 0 9年 ) 利 用有 限元强度折减法对 降雨一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