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研究
浅谈山西经济发展区域间差异
浅谈山西经济发展区域间差异摘要通过对山西经济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山西产业结构趋同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此外,通过对山西区域经济格局——核心、外围和网络的简单分析,能够看出区域间经济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统筹省内区域发展,优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才能使山西经济有显著的提升。
关键词山西区域经济格局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极辐射功能中心城市山西经济最近两年经过金融危机的低谷后有所恢复和发展,但从总体来说,山西无论是整体经济实力还是城乡收入,较先进地区,差距仍然显著。
从省内来说,省内各地区经济也有较大差距。
因此,统筹省内区域发展,优化经济布局,建立省内协调发展机制是提升山西省综合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一、山西区域经济现状1、山西行政区域简介山西省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六个地级市和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五个地区。
共计86个县、14个县级市和18个市辖区。
其中太原市包括8区2县,人口401万;长治市包括5区3县,人口325万;临汾市包括5区3县,人口326万;运城市包括4区4县,人口297万;大同市包括4区3县,人口270万;侯马市包括4区3县,人口281万;晋城市包括4区2县,人口211万;朔州市包括3区3县,人口 234万;阳泉市包括3区2县,人口 198万;忻州市包括3区2县,人口 208万;吕梁市 3区2县人口 201万2、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大省。
全省土地中含煤面积占到40.4%。
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中部盆地和西部山区。
全省119个县(市、区)中97个县(市、区)有煤炭资源,建成了大同、平朔、阳泉、西山、晋城、潞安、汾西、霍州、华晋等大型矿区和一大批地方煤矿。
从山西各地区的支柱产业情况来看,最主要就是煤炭等资源性产业在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的地位,山西煤炭工业产值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太原为11.2,大同为36.7,阳泉为29.68,长治为38.17,朔州为54.35,忻州为21.7,吕梁为14.42,晋中为13.58,临汾为17.17,这些地区都是以煤炭产业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的,只有运城市不以煤炭工业为重点。
山西区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山西区域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及中部崛起战略,对全国的区域经济布局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
近年来,国家相继推出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10 12月1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于山西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山西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统筹区域发展、优化经济布局、建立和完善省际之间以及省内各区域之间协调互动发展机制,是当前提升山西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面对全国经济格局和区域发展的新变化,以及当前国内促进区域协调、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特别是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的兴起,山西如何才能依托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创新区域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全省转型发展,是山西社会经济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1 山西区域经济的发展轨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山西经济在调整中前进,在完善中发展。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区域发展战略思路不断成熟,方法不断创新,区域经济发展跟随国家区域政策的脚步在曲折中前行。
20世纪80年代,国家确定把山西建设成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制定了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规划和发展战略。
随后,为缓解国家能源需求瓶颈,更好地发挥资源比较优势,山西省制定了有水快流的政策,放手让有煤地区发展小煤矿、小煤窑。
当时,国家通过大量投资,以煤炭的高强度开发为主要途径建设山西特大型煤矿。
有资料显示,1981~1990年,中央在山西的投资约达330亿元,占同期山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1%。
国家的大量投资,也使山西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81年的25.5 亿元增加到1990 年的123.4 亿元,增长了近 4 倍,占全国的比重由1980 年的 3.1% 上升到1985 年的3.7 %,排位也上升到第13 位,虽然到1990年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在全国的排位仍保持在第14位。
山西省转型期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西地带之间或省际之间的收人差距 ,而对省 内农村居民
收入 区域 差异 问题研 究较 少 。因此 作为 资 源丰 厚 而经 济欠 发 达的 山西省来 说 ,要 实 现转 型跨 越 发展 ,必 须客 观 全面
差 距 问 题 作 过 深 入 的研 究 ,包 括 张 平 ( 1 9 9 2 ) 、万 广 华
由于各个 指 标 原 始 数 据 的 量 纲 不 同 ,本 文 采 用 z—
S标准差)对各个指
标 的原始 数据 进行 了标 准化处 理 。
表 1 各指标 的标准化值及 经济发展 水平值 E D
年 份 G D P P C G D P R G D P P C R T I P G D P G E D
( 1 9 9 8 ) 、李 实 ( 1 9 9 9 ) 等 ,其 中大 多数 研究 集 中在 我 国东
1 9 9 9 —1 . 2 1 3 0 —1 . 2 0 7 8 —1 . 5 4 5 3 一1 . 0 0 ∞ 0 . 9 3 O 7 1 . 4 : 3 7 —1 . 1 9 0 2 2 0 o 0 一1 . 0 6 4 9 一1 . o 7 o 8 —0 . 7 9 81 —0 . 9 91 8 1 . O 3 3 5 n 3 4 0 4 0 —0 . 9 7 o 9 2 0 o 1 一O . 8 9 o 9 一n 8 9 7 3 ~0 . 5 5 3 3 —0 . 8 6 2 4 1 . 2 3 9 2 2 . o 2 5 7 4 —0 . 8 61 3
发展进行 了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分析 ,得 出农村居民收入 区域差异是经济发展 的格兰杰原因,在 中长期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山西省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近年来,山西省的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提升。
针对山西省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对策措施,推动山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文将结合山西省的实际情况,就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一、加大战略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山西省要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战略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山西省在煤炭、煤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方面相对薄弱。
山西省应当把握机遇,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协调性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为了提高山西省的区域协调性,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能源供应体系和水利设施,推动各地区之间的加强联系和互相支持,提升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三、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山西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在山西省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为了促进山西省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还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实现更加均衡的区域发展。
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山西省是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长期以来,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比较严重。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
山西省应当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企业提升环保设施和技术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排放,以实际行动保护好宝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太原市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太原市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是全省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其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太原市区域经济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对太原市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
一、太原市三大区域经济概况目前,太原市区划分为三个区域:1. 中心城区:包括小店、迎泽、杏花岭、万柏林、晋源五个区。
2. 卫东商圈:东跨云路、南跨滨河路,西界康家村街,北过卫东城门口大街的区域。
3. 高新区:位于太原市北部,作为太原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包括长治路以东、清徐路以北、登封路以西以及三墩山片区。
三大区域的GDP总量:“中心城区”为295.5亿元,“卫东商圈”为153亿元,“高新区”为143.9亿元。
1. 空间位置因素中心城区的地理位置优势较为明显,它位于太原市中心,拥有较完善的市政设施和交通网络。
而卫东商圈和高新区都位于太原市的边缘,交通和市政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2. 产业结构因素中心城区的产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其中金融、商贸、餐饮等行业占据主导地位。
而卫东商圈和高新区则以制造业为主,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能源与环保技术等。
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三大区域经济的发展特色和优劣势。
3. 城市化水平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太原市的各个区域城市化水平不同。
中心城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而卫东商圈和高新区则相对落后。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区域人口数量、收入水平、社会福利等因素,从而影响了其经济发展水平。
太原市三大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该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
如果不能有效化解这些差异,会造成以下影响:1. 资源浪费: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各区域的资源,而是重复建设,将浪费有限的资源。
2. 人才流失:由于各大区域的经济差异过大,这也会引起人才的流失,无法满足各个区域的经济建设要求。
3. 区域间竞争:由于经济差异的存在,各个区域也开展不同的经济竞争,可能会使得太原市整体的经济协调发展受到影响。
1. 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个区域的城市化水平,为各个区域的经济建设提供先决条件。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山西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传统的冶金、化工等产业基础,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必须加强对山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和对策研究。
一、山西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山西省地处华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煤炭、铁、煤化工等产业发达,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
由于长期过度依赖资源型产业,山西经济发展一直存在着单一性、低效性等问题。
特别是随着国家淘汰落后产能、治理环境污染等政策的实施,山西产业结构面临着深刻的调整和转型,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发展空间受限。
二、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挑战1.资源枯竭和转型困难。
山西省长期依赖煤炭和重化工等传统产业,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传统产业转型面临巨大挑战。
2.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长期依赖高污染产业,山西省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3.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传统产业发展受到限制,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不够快,经济增长动能不足。
4.区域发展不平衡。
山西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明显,城乡发展、沿海内陆发展、区域间发展差距悬殊。
1.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发挥山西煤炭、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优势,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对山西省不同地区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推动区域间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4.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加大对企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5.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为山西经济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支撑。
结语:山西作为中国重要的资源型省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山西省区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研究
国 土 与 自 然 资 源 研 究
2 0 o2 0 8 N . T ERRI TOR & NAT AL RE OU Y UR S RCE T S S UDY ・1 ・ 3
文章编号:03 7 5 (0 80 - 03 0 10— 8 32 0)2 0 1 - 2 基金项 目: 运城学院科研启动基金资助 项 目 ( 06 3 4 200 1)
会零售商品总额等 8项具有代表性 的评价指标 , 对全省 1 1个地级市经济实力进行 了综合评价 , 并揭示 了其空间差异变化特征。
关键 词 :区域 经济 ; 济 实 力 ;空 间差 异 ;山西 省 经
E o o i ses e ta d t es a i l i e e c fr g o h n iP o i c c n m ca s sm n n h p ta f r n eo e in i S a x r vn e d n
Ke r  ̄6oa eoo y eoo cpw rsa a df rne S ax Poic ywo ̄: n cn m ; cnmi o e;p t ieec; h ni rv e l i l n
区域经济差异 为区域发 展理 论研 究 的核心内容之一, 也是各国经济发展过程 中一个普 遍问题 Ⅲ, 因此 , 区域经 济 差 对 异 的研究成为制 定区域经济 发展 政策 的 重要依据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吸引了不少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 。随着研究 的深入, 对 区域经济差异 的研究从地带之 间, 省级 之 间过渡 到县域经济差异 。 山西 省位 于我
Ab t a t T er g o a c n mi i aiiso h n i r v n e s ro sy af c ep vn e S c mp e e sv u l i g o l o cey s r c : h e in l o o c d s r e f a x o i c , e u l f t t r i c o r h n ie b i n fawel f s it e p t S P i e sh o d — o
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比较
尧都区和离石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摘要县域经济逐渐成为党和国家经济战略的重点,并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本文针对具有相似经济发展条件和地理位置的两个县的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运用折线图充分表现两县之间的差距以及2011年至2013年两县经济发展的状况,进而通过对比得到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县域经济人口产业经济差异一、引言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含市辖区、县、自治县、旗和自治旗等)的经济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尺度依据是行政区划。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县域经济既是统筹安排的客体,又是统筹发展的主体,是主客体的统一。
县域经济也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所以对县域经济分析是一省经济中重要的区域经济层次。
我国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各个省、自治区的县域经济,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就提升各地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政策建议。
如张丽,孙文生对河北省的县域经济进行分析研究并建立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张胜军从解决对策出发对四川省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我国学者对县域经济的研究分析以及建立评价体系和解决对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采用定量的分析方法针对两个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的县的分析还很少。
在本文中,将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和吕梁市离石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2011年至2013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粮食作物总产量,固定资产投资,常驻人口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数据的来源为2011年至2013年的《山西省统计年鉴》,揭示出现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山西区域经济差异变动及分解分析
加 权 变 异 系 数 对 山西 区 域 经 济 差 异 构 成 进 行 了空 间 分 解 和 产 业 分 解 , 出 了 相 关 结 论 , 提 出一 些 促 进 得 并
山西和谐发展 的政 策建议 .
关 键 词 :山 西 ; 区域 经 济差 异 ; 解 分 析 分
中 图分 类 号 :10 4 K 0 F2. ;91 文 献 标 识 码 :A
山西师 范大学学报 (0年 1 2月
J u n l fS a x r l U ie st o r a h n iNoma n v ri o y
Naur lSce c iin t a in e Ed t o
V0 . 4 No 4 12 .
区域 经 济差异 的构 成进 行 分解 ¨ . J 目前 , 已有 的关 于 区域 经 济 差 异 的研 究 大 多 集 中在 我 国地 带 之 间 和 省
际 的差 异变化 , 对 而言 , 相 针对 我 国省 区 内部 经 济差 异 的研 究较 少 . 国地 域 辽 阔 , L众 多 , 多 省 我 人 I 许
进行 : 是采 用 T e 系数 对 区域 经济差 异 的空 间构 成进 行 分解 , 一 hi l 二是 采用 加 权 变异 系 数 方 法对 区 域 经济
收 稿 日期 : 0 0 —1 2 1 ̄33 基 金 项 目 : 西 省 软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山 主体 功 能 区建 设 与 山西 区域 经济 发展 研 究 ” 2 00 13 -3 . (0 84 0 90 ) 作者简 介 : 常瑞 敏 (9 7 ) 女 , 西 襄垣 人 , 大 学 资 源 环 境 学 院 20 硕 士 研 究 生 , 要从 事 人 文 地 理学 方 面 的 研究 18 一 , 山 宁夏 09级 主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山西省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地处“华夏之腹地”,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资源基地。
作为中国优势资源区域,山西省在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受制约于资源结构、区域布局、生态环境等因素,山西省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
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推动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协调发展能力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山西省而言,应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具体而言,可以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链水平,增强山西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还应当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及相关产业,充分发挥山西省的农业优势,推动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
二、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山西省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城乡区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和资源利用不均衡现象。
为了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需要着力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
在这方面,可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缩小城乡差距;还应当积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和产业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是山西省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必须要着力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具体而言,应当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快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土地生态恢复等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与此还应当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发展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经济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四、加强政府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效能政府是推动协调发展的主体和引领者,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必须要加强政府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形成原因的实证检验
(1 JIb ma in o lg . [ r to C le e. S a xi 7 h n Agrc lue iut r Un v ri iest y, T i u h n 0 0 0 , C ia; a g S a xi 3 8 1 hn
任伟 ,刘 艳 泽
( .山西 农 业 大学 信 息 学 院 ,山西 太 谷 0 0 0 ;2 1 3 8 1 .山 西农 业 大 学 经 贸 学 院 , 山西 太 谷 0 0 0 ) 3 8 1
摘 要 :采 用定 量 分 析 的 方 法 ,运 用 山 西 省统 计 年 鉴 和 中国统 计 年 鉴 的 官 方数 据 ,对 l 1市 经 济
中 图分 类 号 :F 6 . o 15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编 号 :l 7 - 1 X ( 0 0 60 3 一 4 6 18 6 2 1 )0 — 7 Z0
Te tt eCa s so g o a o o i s r pa c n Sh n iPr v n e s h u e fRe i n lEc n m c Dic e n y i a x o i c
Ab ta t Usn h t o s o u n i tv n l ss a d o f ild t fS a x S a it a a — sr c : ig t e me h d f q a tt i e a ay i n fi a a a o h n i tts i lYe r a c c
b ok a o nd Chia St ts ia e r o n a itc lY a b ok,Thi a re a i st a e fe on m i o t s r p s p pe x m ne hec us s o c o cgr w h dic e — an y o iis i c f11 te n Sha xiPr vic . I o ds t a or i r d nd go r m e x n t e wil c n o n e tf un h tf egn ta e a ve n nte pe diur l
山西省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研究
作者: 郝连鑫[1];米娟[1]
作者机构: [1]沈阳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41
出版物刊名: 中国市场
页码: 18-21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山西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基尼系数;泰尔指数
摘要: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由此,山西省经济发展不仅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更要注重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平衡.文章利用山西省2009—2018年的县域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基尼系数等多个指标对区域发展情况进行计算与分析,按照晋中、晋北、晋南、晋东南四大经济协作区探讨区内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主要是由晋中经济协作区内部情况所引起.在2009—2014年间,第二产业是导致经济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2014年之后,第三产业是导致经济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在产业结构方面,产业集中效应是基尼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山西省调研报告
山西省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山西省的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山西省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位于中国北方,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能源资源基地。
然而,长期以来,山西省在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和数据收集等方式,全面了解山西省的现状,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经济发展1.1 经济总体情况山西省经济以能源和重工业为支撑。
煤炭、煤焦化产品、化工产品等是山西省的重点产业。
然而,由于国内环保政策的调整和能源行业的结构调整,山西省的经济增长面临巨大压力。
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山西省的GDP增速逐年放缓,经济结构亟待调整。
1.2 产业升级与创新为了实现经济转型,山西省需要加快产业升级和创新。
加大对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3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存在区域间差异较大的问题。
大部分经济活动集中在太原市和部分发达地区,而农村地区发展滞后。
因此,山西省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2.1 能源环境问题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省在能源开发和利用中存在一系列环境问题。
煤炭开采和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和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因此,山西省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2 生态保护与修复山西省还面临着生态环境破坏的挑战。
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亟待解决。
山西省应加大对生态保护的投入,推进草原恢复和植被修复工作,并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2.3 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是山西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
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山西省是我国的重要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长期以来,山西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资源依赖过强、经济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山西需要寻求一种新的发展策略,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山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
山西要减少资源依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山西拥有丰富的煤炭、煤层气等矿产资源,长期依赖煤炭产业发展。
为了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山西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开发和利用清洁能源。
推动煤炭企业向清洁、高效、低碳方向发展,加快煤炭深加工和煤电联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山西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对资源的依赖。
山西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长期面临着严重的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问题。
为了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山西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土地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推广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山西要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氛围。
山西要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山西地处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与陕西、河南等省份接壤,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为了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山西要与周边省份加强战略合作,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加强产业互补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
建立跨省域市场监管机制,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和优化区域资源配置。
实现山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减少资源依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措施。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改革创新,山西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协调发展。
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 区域 金 融研 究) 0 0第 1 期 21 1
中 、忻 州 、临汾 、 吕梁 。在此 ,本 文 定义 M= 第一 类
地 区人 均 煤 炭 销 售 量/ 二 类 地 区人 均 煤 炭 销 售 量 。 第 通过 做 M 和 变异 系 数 的 回归 分析 ,得 出 山西 省 区域
差 异 的主要 原 因。
2 1 年第 1 期 00 1
( 总第 4 5期 ) 5
区 域 金 融 研 究
J u n l f go a F n n i sa c o r a o in l ia c l Re a Re e r h
N O . , 10 1120 G e r lN O . 5 ne a 45
点 。公式 如下 :
厂 —■= _ 『
一
、
引 言
区域经 济差 异 指 在 一定 时期 特定 区域 之 间 ,经
济 发展 上 存在 的不均 衡 现象 ,是 任何 一 个 国 家或 地 区一定 时期都 会 出现 的一 种经 济 现象 。 山西是 以煤
炭 为基础 的能 源大省 在全 国具有 重要 的 战略地位 。
售 量 前 五位 的 地 区归 为第 一类 地 区 ,第 一类 地 区包 括 :太 原 、大 同 、 阳 泉 、晋 城 、朔 州 。 其 余 地 区
( 不含运 城 ,因运 城煤 炭产 量很 低 与其他 地 区没有 可
比性 )为第 二类 地 区 ,第 二类 地 区包 括 :长 治 、晋
收稿 日期 :2 1 — 9 0 00 0 — 2
、
作 者简 介 :许 海涛 ,女 ,山西 临汾人 ,云 南财经 大学 区域发展研 究所 硕士研 究 生 ,研 究方 向为 区域 经济 学。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作者:马天宇田锐青王要要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4年第11期摘要:县域作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桥梁,不仅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
文章以山西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选取山西省县域2009-2021年的经济数据,运用泰尔指数等方法分析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仍在不断扩大,而相对差距则呈下降趋势,且在相对差距中区域内部差距是主要贡献者;从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因素来看,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及活跃程度、人口规模及适龄劳动力占比对于缩小县域间经济差距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山西省县域应主要从优化营商环境与改善就业环境两方面着手,以期推动全省县域经济在协调之中稳步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区域经济差距;山西省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全国县域经济振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要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由此可见,县域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愈发显著。
作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桥梁,县域不仅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节点。
因此,研究县域经济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在2022年全国百强县榜单中,百强县集中分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县域入选个数相对较少,更有省、自治区没有县域入选该榜单。
对于我国而言,那些没有县域入选的省、自治区才是县域经济未来的发展重点。
作为我国的煤炭基地和北方枢纽,山西省正是没有百强县的省级单元之一。
因此,本文选取山西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山西省县域经济增长、促进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还可以为其余县域经济薄弱的省、自治区提供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考虑到市区之间有较强的经济联动性,因此本文仅以山西省现有的91个县及县级市作研究对象。
当前山西经济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前山西经济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也发生了变化,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但是,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本文提出了当前山西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严峻问题,运用各种数据进行了比较,给出了造成这些问题的诸多方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政策建议,这些建议为山西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山西省;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煤炭产业一、山西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一)经济增速下滑明显GDP增速近些年来均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现阶段,山西省正处于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经济增速下滑明显。
自2014年起,山西省的GDP就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3%,山西省的GDP增速为4.9%,位于全国倒数第一;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9%,山西省的GDP增速为3.1%,位于全国倒数第二;2016年我国GDP增速为6.7%,山西省的GDP增速为4.5%,位于全国倒数第二。
以上数据均可以表明山西经济正在衰退,不仅每年GDP的实际增速低于预期增速,也远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
(二)近年来煤炭市场的低迷对山西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煤炭产业在2005年和2009年经历了两次整合重组。
整合重组虽然规范了煤炭产业发展,但也造成了企业负担过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许多企业债务债务负担加重,截止2015年末,山西七大国有煤企负债已达1.1万亿,资产负债率高达82.3%,远高于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70%;另一方面,民办企业虽然在数量上占煤炭企业的40.5%,但产煤比重小,影响力小,这使得煤炭产业发展重担落在了国有企业上,让国有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发展包袱。
(三)产业结构难以实现快速转型调整1.迅速减少第二产业占比和增加第三产业占比不现实据最新资料显示,2016年山西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1%,38.1%和55.8%,仅凭数字来看,第三产业占比大大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但是数字仅能衡量第三产业作用的一部分,无法具体体现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以山西省为例
经济论坛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以山西省为例李园园(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学院,山西太原030000)摘要: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复杂,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本文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知识的阐述以及对山西省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分析,建立了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指标体系,并以此分析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指标体系;山西省1问题的提出区域经济差异是指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增长速度、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或不同的经济实力,导致空间上呈现出经济发达区域和不发达区域同时存在。
山西省内各地区经济发展出现明显差异,如何缩小各地区的差距来达到促进山西省整体和谐健康发展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2山西省区域经济指标评价本文建立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指标体系,对本省的11个省辖市的经济情况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分析。
2.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知识及山西省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情况,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对比性等原则,采用特尔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确定了9项指标,最后采用特尔斐法,结合各项指标对山西省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程度,以100分为标准确定9项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指标体系。
具体9项指标权重分配如下: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占16分、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占14分、人均GDP (元)占22分、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占12分、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亿元)占6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亿元)占10分、第三产业比重(%)占8分、农民纯收入(元)占6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占6分。
2.2搜集与整理原始数据为了准确地分析山西省各地区横向和纵向的经济发展差异,搜集并整理了山西省11个市辖区2011年、2013年、2015年的各项指标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计算,经分析,所确定的9项指标都属于正向指标。
因此,对山西省11个市辖区自2011年到2015年(间隔一年)的社会经济指标的9项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了标准化计算。
基于人均GDP的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1 改革 开放 以来 山西省 区域 经济 差异 总体 变化 特征
人均 G P 一个地 区经济发展 水平的最直观有 力的反映 ,本文以 D 是 山西 省 l 个地 市 1 8- 2 0 年 的人均 G P为基础数 据来分析各地 市 1 95 0 4 D 经济发展 的空 间差异 。
11 测量指标 .
20 年 06
第 1卷 6
第 2 期 4
收稿 日期:0 6 0 — 4 2 0 — 7 0
基 于人均 G P的 山西省 区域 经济差异分析 D
王 华 芳
( 山西大学黄 土高原研究所 , 山西 太原 ,3 0 6 000 ) 摘 要: 区域经济发展 不平衡是 改革开放以来 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 一。通过分
是最小的忻州市 的 4 3 , . 倍 经济较发 达的太原 (. 9 )大 同(. 5 ) 1 119、 9 1 0 、 0 8
阳泉( . 9 )长治 (. 2 )晋城 ( . 8 ) 朔州 (. 8 ) 1 4 、 2 0 1 2 、 0 8 1 9 、 1 5 1 3 相对 发展速 0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析 18 - 2 0 年 山西省 区域人均 G P差异 的变动特征 ,探讨 了差异产 生的原 因, 95 0 3 D 提
出我 省在今后注重发展效率的同时 , 注意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应
关键词 : 区域 经济差异; 均 G P; 人 D 山西 省 中图分类号 :0 1 F 6. 5 文献标识码: A
y 和 y 分别代表全省在时间 2 . 和时间 1 的人 均 G P D。
造成地 区经济差异扩 大的原冈是 多方 面的 , 但最根本 的是经济结构
方面 的差异 。 从各个 地市分析 来看( 见表 2 , )经济较发达的太原 、 、 大同 阳 泉、 晋城第三产业 比重高于全 省平均水 平 , 第一 产业 比重 则低 于全 省平 均水平 . 产业层次较高 ; 中 、 晋 临汾 、 运城 、 吕粱等经济发展 落后区域则产 业结构层 次较低 , 兰产 所 占比重小 , 一产业 所 占比重 大 。总体 来 第 k 第 看 , 省经济 发展 以第 二产业 占主导地 位 , G P增长 贡献最 大 ,o3 我 对 D 2o 年全省第二产 所 比重平均为 5. 6 %,各地市除忻州外第二产业 比重 6 均高于 5%。从第 二产业 内部分析 。 0 煤炭 产业 是带动地 区经济增长的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