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4分)
1. (4分) (2019高二上·宾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深入浅出,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
《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
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谈美》讨论了许多美学问题。
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 。
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
宇宙本来是无所谓情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
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补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
(1)依次填人横线里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举重若轻娓娓道来暴殄天物多姿多彩
B . 登堂人室侃侃而谈暴殄天物有声有色
C . 举重若轻侃侃而谈玉石俱焚多姿多彩
D . 登堂人室娓娓道来玉石俱焚有声有色
(2)文中划线句子修改后恰当的一项是()
A . 如果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钟,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B . 只要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就能真正沉没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C . 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漫在艺术的美感当中
D . 只有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能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
(3)填人文中括号处的语句,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由人生走入艺术,又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
B . 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C . 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又由艺术走入人生
D . 将艺术纳入人生之中,又由人生走入艺术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3分)
2. (3分) (2017高三上·大庆月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曹操在《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宏伟意境、抒发壮志豪情的诗句是“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
”
②旬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没有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使:________,________。
③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出兵,虽有“________”之雄心,也怕会是“________”的结局。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3. (15分) (2017高三上·丹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字和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自源文字体系,但唯有汉字沿用至今。
这不应该是侥幸,而是源自于汉字的特质。
早期文字大都是象形、表意的,其表音符号很多都是衍生自象形表意符号。
即便是汉字,占绝大比例的形声字的声符,也大多来自表意成分。
在长期发展中,汉字表音的因素在汉字体系中大大增强,表现出明显的表音化倾向。
但为什么汉字的表音化倾向停滞了?为什么表音的声符没有进一步简化、抽象化,像很多拼音文字那样发展成为纯粹表音的字母?汉字的生命力何在?
若在汉字和汉语的关联中寻找原因,这首先是因为汉字的适用性。
汉字能够很好地记录汉语,这是汉字不废的
重要原因之一。
汉语是词根语,不用改变词首、词尾或词中间的语音来表示语法关系。
印欧语言很多“性”“数”“格”都要求有小而频繁的词形变化,这是方块汉字难以如实记录的。
汉字作为语素文字,一个字表示一个意思,在语音上也没有什么变动,和汉语匹配十分得当。
其次是汉字具有时空包容性。
汉字的“包容性”是一种巨大的弹性,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
一是时间包容性。
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我们一看就懂,但如果当年有录音机录下老夫子的话,我们可能难以听懂。
因为语音是不断变化的,春秋时代的语音系统和现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大不一样。
然而,不管语音发生了何种变化,字仍然是这些字,意思始终不会改变,这就是时间的包容性。
对于英语、法语或其他拼音文字,几百年前的作品现代人可能就看不懂了,因为语音的变化直接反映到了文字的拼写上。
汉字承载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且比较容易解读的文献,这也成为汉字不废的重要原因。
二是空间包容性。
同样一张《人民日报》,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都能毫无障碍地阅读,他们使用同一个汉字系统,字形和字义是一样的,但读音却各行其是。
中国疆域辽阔,方言繁杂,汉字可以起到统一沟通的作用。
汉字及汉字文化的联系使中华民族成为统一的文化共同体。
试想,如果历史上使用的就是拼音文字,拼音文字要反映实际语音,那么各地的拼音文字就会各不相同,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字的差异会越来越大,就像今天欧洲或印度,语言纷繁复杂。
据统计,印度有1600多种语言,宪法规定的联邦官方语言就有18种。
可以想见汉字的包容性,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汉字起着何等重要的文化认同作用,产生了何等强大的凝聚力。
最后是汉字具有文化积聚性。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汉字沉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成为历史的活化石,它反映了中国早期的生产、商业、政治、战争、家庭、饮食等社会生活及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的情况,隐藏着一部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可以作为历史考古的线索。
例如买、卖、贵、贱、资、费、财、货、赚、赔等字,都有“贝”字,这反映了早期社会“贝”曾被作为原始货币的历史。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汉字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成为不可抛弃的文化遗产。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汉字展现出其科学性、艺术性,闪烁着独特的智慧光芒,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选自黄国营《中国汉字的开放性与生命力》,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自源文字体系之一,汉字是唯一至今仍在使用的文字,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象征。
B . 汉字在发展中曾呈现出明显的表音化的倾向,表音的声符来自于表意成分,但没有进一步抽象化为纯粹表音的字母。
C . 汉语是词根语,没有“性”“数”“格”等词形变化;汉字是语素文字,与不通过改变语音来表示语法关系的汉语十分匹配。
D . 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中国,汉字发挥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和认同作用,具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指出汉字能够沿用至今,源于汉字的特质,汉字虽然也有表音化倾向,但这并不是汉字的生命力所在。
B . 文章在汉字和汉语的关联中寻找汉字不废的原因,那就是汉字具有适用性、时空包容性和文化积聚性特点。
C . 文章第5、6段分别从时间和空间角度阐述汉字的包容性,将汉字与拼音文字进行比较,是为了证明语音变化不会影响汉文化的传承。
D . 文章论证上采用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问题,从三方面分析汉字特质,最终得出汉字是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如果汉字发展的表音化倾向没有停滞,发展成纯粹表音的字母,它也有可能像楔形文字、圣书字等一样失去沟通交流的作用。
B . 虽然汉字的读音可能受时间和地域影响而产生很大的变化,但因字形和字义是确定的,所以不会影响人们的理解。
C . 如果汉民族历史上使用的是拼音文字,那么各地的拼音文字就会受实际语音影响而各不相同,甚至可能会导致汉语演化成多种语言,而不是方言。
D . 汉字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早期社会生活历史考古非常重要的依据。
4. (20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歪毛儿
老舍
小的时候,我和白仁禄一下了学总到小茶馆去听评书。
我俩每天的点心钱不完全花在点心上,留下一部分给书
钱。
其实,我俩真不够听书的派儿:我那时脑后梳着个小坠根,结着红绳儿;仁禄梳俩大歪毛。
孙二大爷用小笸箩打钱的时候,一到我俩面前便低声地说,“歪毛子!”把钱接过去,他马上笑着给我们抓一大把煮毛豆角,或是花生米来。
“吃吧,歪毛子!”他不大爱叫我小坠根,我未免有点不高兴。
可是说真的,仁禄是比我体面的多。
他的脸正像年画上的白娃娃的,虽然没有那么胖。
单眼皮,小圆鼻子,清秀好看。
他不淘气,可是也有背不上书来的时候。
歪毛仁禄背不过书来本可以不挨打,师娘不准老师打他。
他是师娘的歪毛宝贝:上街给她买一缕白棉花线,或是打俩小钱的醋,都是仁禄的事儿。
可是他自己找打。
每逢背不上书来,他比老师的脾气还大。
他把小脸憋红,鼻子皱起一块儿,对先生说:“不背!不背!”不等老师发作,他又添上:“就是不背,看你怎样!”老师磨不开脸了,只好拿板子打他。
奇怪,这么清秀的小孩,脾气这么硬。
一直有十几年的工夫,我们俩没见面。
听说,他大学毕了业,到外边去做事。
去年旧历年前的末一次集,天很冷。
我转了一圈,没看见什么对我的路子的东西,本想不再绕,可是集南边有个地摊,摆着几本书,看书的时候,我看见卖书人的脚,一双极旧的棉鞋,袜子还是夏季的单线袜。
别人都跺着脚,天是真冷;这双脚好像冻在地上,不动。
把书合上我便走开了。
走了几步,我不由地回了头。
他穿着件旧灰色棉袍,很单薄,头上戴着顶没人要的老式帽头。
我好似被他吸引住了,决定回去。
他身上有那么一股高傲劲儿,像破庙似的,虽然破烂而仍令人心中起敬。
无论怎说吧,我又立在他面前。
“是不是仁禄哥?”我大着胆问。
他又扫了我一眼,又去看山,可是极快的又转回来。
他的瘦脸上没有任何表示,只是腮上微微的动了动,傲气使他不愿与我过话,可是“仁禄哥”三个字打动了他的心。
他没说一个字,拉住我的手。
“走吧,我住的离这儿不远。
”我一手拉着他,一手拾起那几本书。
没有五分钟便到了家。
他坐在屋中了,我才放心,仿佛一件宝贝确实落在手中。
可是我没法说话了。
问他什么呢?我改变了战略,开始告诉他我这些年的经过,费了许多周折,我才用上了这个公式———“我说完了,该听你的了。
”“还不都在乎脾气,”他微微摇着头。
“那时候咱俩还都是小孩子,所以我没对你说过;说真的那时节我自己也还没觉出来是怎回事。
后来我才明白了,是我这两只眼睛作怪。
”
“不是一双好好的眼睛吗?”我说。
“平日是好好的一对眼;不过,有时候犯病。
”
你不用看人脸的全部,而单看他的眼,鼻子,或是嘴,你就看出点可恶来。
特别是眼与嘴,有时一个人正和你讲道德说仁义,你能看见他的眼中有张活的春画正在动。
那嘴,露着牙喷粪的时节单要笑一笑!越是上等人越可恶,上等人会遮掩。
假如我没有这么一对眼,生命岂不是个大骗局?还举个例说吧,有一回我去看戏,旁边来了个三十多岁的人,很体面,穿得也讲究。
我的眼一斜,看出来,他可恶。
正在这么个当儿,查票了。
这位先生没有票,瞪圆了眼向查票员说:“我姓王,没买过票,就是日本人查票,我姓王的还是不买!”我没法管束自己了。
我并不是要惩罚他,是要把他的原形真面目打出来。
我给了他一个顶有力的嘴巴。
你猜他怎样?他嘴里嚷着,走了。
要不怎说他可恶呢。
这不是弱点,是故意的找打———只可惜没人常打他。
“那么你很愿意犯病!”我故意的问。
他似乎没听见,我又重了一句,他又微笑了笑。
“我不能说我以这个为一种享受;不过,不犯病的时候更难堪———明知人们可恶而看不出,明知是梦而醒不了。
”
“以前,我见着可恶的便打,至少是瞪他那么一眼,使他哆嗦半天。
我虽不因此得意,可是非常的自信,自信我比别人强。
及至一想结婚,与世界共同敷衍,坏了;我原来不比别人强,不过只多着双病眼罢了。
很希望别人指着脸子说我可恶,可是没人肯那么办。
”他又愣了一会儿。
“生命的真文章比人作的文章更周到?耶稣为仇人、为土匪祷告:他是个人物。
他的眼或者就和我这对一样,能始终是硬的,因为他始终是软的。
普通人只能软,不能硬,所以世界没有骨气。
我只能硬,不能软,现在没法安置我自己。
人生真不是个好玩艺。
”
他把酒喝净,立起来。
空中飞着些雪片,天已遮满了黑云。
我送他出去,谁也没说什么,一个阴惨的世界,好像只有我们俩的脚步声儿。
到了门口,他连头也没回,探着点身在雪花中走去。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开篇写小时候仁禄梳俩大“歪毛”和我梳着个“小坠根”,既符合人物的身份,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 . 文章通过典型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以及细节描写揭示主人公的特立独行的性格特点。
C . 歪毛仁禄发出“人生真不是个好玩艺”的感叹,可见,他已意识到现实的残酷,正努力地改变自己。
D . 结尾处的环境描写隐喻着当时的社会现实,主人公将何去何从,命运将会有怎样的变化,引人深思。
(2)结合文章内容,你怎样理解歪毛儿白仁禄的那双“病眼”?
(3)文章直接以“歪毛儿”为话题的内容并不多,却以“歪毛儿”为题。
试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5. (9分) (2019高二上·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中吕)朝天子·卞和①
薛昂夫
卞和,抱璞,只合荆山坐。
三朝不遇待如何?两足先遭祸。
传国争符,伤身行货,谁教献与他!切磋,琢磨,何似偷敲破?
【注释】①楚人卞和在荆山发现了一块玉石,献给楚厉王,厉王以为是石头,砍掉了他的左足;武王即位,他又去献,结果又被砍掉右足;文王时,他抱着这块玉石在荆山下痛哭,文王知道后,叫人剖开石头,果然得到宝玉,就命名为和氏璧。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支曲子前三句运用了和氏璧的典故,点明卞和因献璞玉而身遭不幸,在荆山下痛哭。
B . “传国争符”是说秦王将和氏璧刻为传国玉玺,导致后来许多野心家为此争战不休。
C . 结句是作者的愤激之词:与其让他们拿着璞玉去切磋琢磨,还不如偷偷地将它敲碎。
D . 这首元曲先是介绍事件,然后揭示事件的惨痛教训,最后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看法。
(2)卞和献璞的故事一向被看作才士不遇的悲剧,卞和一向为人们深切同情,这支曲子却有不同的看法,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6.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
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
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
远识。
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
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及文帝辅政,籍尝从容言于帝曰:“籍平生曾游东平,乐其风土。
”帝大悦,即拜东平相。
籍乘驴到郡,坏府舍屏鄣,使内外相望,法令清简,旬日而还。
帝引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
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
杀母,禽兽之不若。
”众乃悦服。
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
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
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辞甚清壮,为时所重。
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
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
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
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
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
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
文多不录。
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
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
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少称乡党,长闻邻国。
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
独不见虱群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
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
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
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选自《晋书》,有删节)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 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得意:称心如意
B . 籍由是不与世事由是:从此
C . 籍尝从容言于帝曰从容:漫不经心
D . 籍能属文,初不留思属文:写文章
(2)对文中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B .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C .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D . 其略曰:“世人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因为他任性不羁,人们大多认为他痴。
只有族兄阮文业经常叹服他,认为胜过自己。
因此,大家都说阮籍与众不同。
B . 籍文思敏捷。
一次,公卿大臣派阮籍写一篇文书劝晋文帝当仁不让。
阮籍酒醉忘记写了。
拿文书的人到他府上,见他正趴在几案上醉眠,告知来意。
阮籍就在几案上用手指画字,来者写下来。
没有任何改动,文辞非常有气势。
C . 阮籍见到世俗遵循礼法的人,翻白眼看他。
嵇喜来吊唁,阮籍翻白眼。
嵇喜的弟弟嵇康,带上酒,拿着琴,来拜访。
阮籍很高兴,以青眼对之。
D . 也有名士不尊重阮籍。
他曾经在苏门山遇到孙登,和孙登探讨长生、神仙、道气的法术。
孙登都不答话。
阮籍于是长啸而叹,悻悻而归。
到了半山腰,听到孙登以啸声讥笑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
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
②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③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
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
7. (16分) (2017高二下·湖北期中) 阅读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杨时乔,字宜迁,上饶人。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除工部主事。
榷税杭州,令商人自署所入,输之有司,无所预。
隆庆元年冬,上时政要务,言:“几之当慎者三,以日勤朝讲①为修德之几,亲裁奏章为出令之几,听言能断为图
事之几。
”疏入,帝褒纳,中外传诵焉。
迁南京尚宝丞。
万历初,以养亲去。
服除,复迁尚宝。
移疾归。
时乔雅无意荣进,再起再告。
阅十七年始荐起尚宝卿,四迁南京太常卿。
就迁通政使。
秩满,连章乞休,不允。
三十一年冬,召拜吏部左侍郎。
时李戴已致仕,时乔至即署部事。
绝请谒,谢交游,止宿公署,苞苴②不及门。
及大计京朝官,首辅沈一贯欲庇其所私,惮时乔方正,将令兵部尚书萧大亨主之,次辅沈鲤不可而止。
时乔乃力锄政府私人。
帝因责诸臣朋比,令时乔策励供职。
时乔九疏引疾,竟不得请。
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遣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
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帝卒不省。
明年大计外吏。
时乔已受事,居数日,帝忽命户部尚书赵世卿代时乔,遂中辍;盖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误发之也。
辅臣朱赓谓非体,立言于帝。
帝亦觉其误,即日收还。
时乔坚辞不肯任。
吏科陈治则劾其怨怼无人臣礼。
有旨诘责,时乔乃再受事。
当是时,帝委时乔铨柄,又不置右侍郎,一人独理部事,铨叙平允。
然堂陛捍格,旷官废事,日甚一日,而中朝议论方嚣,动见掣肘。
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秉铨凡五年。
最后起故尚书臣孙丕扬。
未至,而时乔已卒。
箧余一敝裘,同列赙襚③以殓。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朝讲:早晨对皇帝讲读经史典籍。
②苞苴:贿赂。
③赙襚:送给丧家钱财衣物。
(1)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B . 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C . 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D . 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