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1-1-1物质的分类与转化通案 (2)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最新整理】

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最新整理】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 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 (O H )2=Z n O +H2O〔基础训练〕1.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A.NH 3 B.CH 4 C.NaHCO 3 D.HClO 32. 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高一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一、物质的分类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

1.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将物质分为____物质、_____物质和_____物质。

2.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分为_________物质、______物质和_______物质。

4.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5.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例如,对于能与酸或碱反应的氧化物来说,可将其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通常把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____________,如CaO、Na2O,把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__________,如CO2、SO2。

思考感悟二、物质的转化1.按照物质的类别研究物质的转化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及性能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定条件下,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研究物质的转化,不仅可以揭示物质转化所遵循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利用物质的转化可以进一步制造人类需要的新物质。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物质转化的知识,现将部分物质的转化类型举例总结物质的转化类型实例(化学方程式)单质化合物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酸盐碱 盐 单质 单质 化合物 单质2.按照反应类型研究物质的转化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间的相互转化,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表格: 表达形式 反应类型 实例(化学方程式) A+B=== AB CaO+H 2O=== Ca(OH)2 AB === A+B 分解反应AB+C === A+BC 置换反应 Fe+2HCl=== FeCl 2+H 2 AB+CD === AD+CB(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多是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发生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生成难溶性物质(包括微溶物),如生成BaSO 4等。

(新教材人教版第一册)化学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第一册)化学第一章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 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1节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主要包括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和分散系及其分类两个内容。

新课标中要求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类。

在整个高中化学中,本节课起到很好的承先启后、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法的学习能够对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并且为今后将要学习的更为庞大的化学知识体系奠定重要的基础。

同时学生学习了这种分类方法,打破了以往化学中以“族”的概念来学习化学知识,而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的视角去研究化学,从而使得化学知识更具有生活性。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理解分类的多样性,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胶体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运用观察、比较、实验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推理、分析、归纳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自己所熟悉的知识进行分类,感受到分类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性,能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中进行实际应用。

【重难点】1.知道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比较,胶体性质【课前准备】学生自主预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

新课讲授:一、分类的方法1、单一分类法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 2、O 3的混合物、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等,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2、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应用多种不同的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被分类的物质物质类型分类标准3、树状分类法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分类。

被分类的对象的整体与分出类型间的关系以树状陈列式表示。

二、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依据(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2)物质分类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及转化1、本节教材分析:(1)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两种分类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化学家研究物质的方法和重要内容;2.体会化学研究的方法和学习化学的密切联系。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按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3)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物质的宏观性质的学习和研究转入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

(4)教学建议分类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认识其差异性,能很好地培养其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研究物质的转化规律,合成制造新的物质是化学家的一个根本任务。

物质分类及转化思想贯穿整个化学科学习的始终。

所以,本课题在化学科中的地位甚为重要。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对物质的分类的各种类别如酸、碱、盐、氧化物等已有初步认识,对物质转化的规律也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理性认识上进行升华。

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和创新,在能力上提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中这一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归纳总结的文字精辟简明。

学生活动内容翔实而丰富。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按教材编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即可。

基本上按教材编排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应用苏教版新教材,认识苏教版新教材的特点。

当然,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深化拓展创新也必不可少。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分析讲解【教学过程】2.新课导入设计(1)导入一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物质形态多样而丰富(教材P2图1-1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高一化学精品课件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高一化学精品课件

情境引入
举出生活中一 些应用分类法的 例子,并指出对 它们分类的目的
和意义。
图 书 馆
超 市




教学过程
图书馆中数不胜数的图书要分类陈列以便于人们查找, 快递企 业对数以千万计的物品要分类处理以提高工作效率。 同样,为了认 识和研究的方便,对于数以千万计的物质, 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或用途等进行分类。
非金属氧化物 CO2、SO2、NO

性质
酸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2、SO2、Mn2O7

碱性氧化物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uO MgO CaO

成盐
两性氧化物 既能与酸又能与碱起反应,且均生成 Al2O3
盐和水的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教学过程
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理解
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有的单质有多种形态,如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有 金刚石、石墨和C60;氧元素形成的单质有氧气和臭氧;磷元素形成的单质有白磷和 红磷等。像这样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
教学过程
同素异形体
(1)定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同种元素可能会组成不同的单质)
课堂练习
典例4. 按照物质的交叉分类方法判断,HNO3属于(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挥发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②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
C.①③⑤⑨
D.①④⑤⑦⑧
【答案】B 【解析】HNO3属于酸、含氧酸、挥发性酸、 一元酸、化合物。
课堂练习
典例5.我国科学家预言的T碳(四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分别取代金刚石结构 中所有碳原子,如图)已在实验室成功合成。T碳属于( )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2)

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一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案(2)

主备:上课时间:月日执教: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2.熟悉化学反应的常见的分类方法和化学反应类型。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1.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难点2.四种化学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自学质疑】二、物质的转化讨论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页,交流讨论,完成表1—1。

物质的转化类型化学方程式单质→化合物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酸→盐碱→盐金属氧化物→盐非金属氧化物→盐讨论2: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自己完成教材第5页钙及其化合物间的相互转化,1、CaO + H2O 2、 CaO + HCl3、 CaCO3 + HCl 4、CaCO35、 Ca + O26、Ca + HCl7、Ca(OH)2 + H Cl 8、Ca(OH)2+ Na2CO39、Ca Cl2(电解)【交流展示】(请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展示,并补充,质疑,矫正)【互动探究】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的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按照化学反应类型进行分类,填充下面的表格。

\ 反应类型实A+B+…==ABAB==A+B+……AB+C==A+CBAB+CD==AD+CB【精讲点拨】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反应:CuO + CO Cu + CO2,这个反应属于上面四类反应中的哪一类?三、氧化还原反应:【矫正反馈】1.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中的营养成分。

肉、鱼和红枣等食物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A.单质B.分子C.元素D.同位素2.某加碘食盐包装袋上标有“忌高温蒸炒”,由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此食盐是纯净物B.食盐中加入了碘单质C.所加含碘物质受热易分解D.加碘食盐难溶与水3.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NaOH + HCl == NaCl + H2O B. CaO + H2O == Ca(OH)2加热点燃C.H2+CuO == Cu + H2O D.2CO + O2== 2CO2【迁移运用】(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知识点来做学案上的练习,根据反馈自己总结自己的疑问地方)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一全套教案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课时1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学习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1.世界上的物质极其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某些性质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性。

2.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

3.下图是根据物质的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4.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反应关系,可以相互转化,请将下列各类物质按其之间的反应关系连线:[例题解析]例1.现有下列五种物质:锌粒、硫酸锌、氢氧化锌、氧化锌、硫酸,试关于它们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它们组成或性质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大类。

(2)写出它们之间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1)对所给物质进行分类,首先应根据它们在组成、性质、状态等方面的不同,明确分类的依据,然后再针对不同的依据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从组成上看,镁条是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为单质;另四种物质都是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从状态上看,硫酸为液体,另四种物质为固体。

从性质上看,硫酸镁和硫酸都是易溶物,另三种物质为难溶物,等等(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有一定的转化规律,可先明确上述物质所属物质类型,再根据此类型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如:锌属于活泼金属,可与酸(或盐)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据此可写出反应式: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依此类推,有:2 Zn + O 2 == 2 ZnO ,Zn(OH)2 + H 2SO 4 == ZnSO 4 + 2H 2O , ZnO + H 2SO 4 == ZnSO 4 + H 2O Zn(OH)2 △= ZnO + H 2O , ZnO + H 2 △= Zn + H 2O 〔基础训练〕1.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A.NH 3B.CH 4C.NaHCO 3D.HClO 32. 同种类型的物质往往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

物质的转化(课件精讲)-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课件精讲+习题精练

物质的转化(课件精讲)-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课件精讲+习题精练

⑤ Ca(OH)2+2HCl===CaCl2+2H2O ,复分解反应 ;
⑥ CaCO3+2HCl===CaCl2+CO2↑+H2O ,复分解反应

4、下列变化不能 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的是( BE )
A. BaCl2→BaSO4 C. NaOH→Na2SO3 E. Fe→FeCl3
B. CuO→Cu(OH)2 D. MgSO4→Mg(OH)2 F. Na2O→Na2CO3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节 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 (2)物质的转化
高中人教版新教材 化学必修一
温故知新
如何判断酸性氧化物?
1. 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二氧化硅除外,不与水反应) 2. 与碱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 3.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如何判断碱性氧化物?
1. 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2. 与酸反应只生成一种盐和水 3.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举例 CO2+H2O CO2+NaOH CO2+SO2
CaO+H2O CaO+HCl CaO+CO2
1、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1)能与水反应:H2O+CO2
H2CO3
(2)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aO+CO2=CaCO3
(3)能与碱反应:CO2+Ca(OH)2=CaCO3↓+H2O
(4)能与某些盐反应:CO2+CaCO3+H2O=Ca(HCO3)2
例:工业制取NaOH,采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过去也曾用盐 (Na2CO3)和碱(Ca(OH)2)反应制取
知识拓展
同类物质常常具有许多共性。因此可以通过物质所属类别,推测其具有 的性质。 例如: SO2和CO2同为酸性氧化物,试根据酸性氧化物具有的通性(或CO2 的性质),推测二氧化硫具有的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①SO2+H2O=== H2SO3 ; ②SO2+CaO=== CaSO3 ; ③SO2+Ca(OH)2=== CaSO3↓+H2O 。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案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1课时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并了解比较和分类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 能力方法目标: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能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初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3.情感态度目标:并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转化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探索、善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标准对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解]阅读P2图片,思考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强调]人类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且新分子和新材料还在飞速增长。

[展示]新分子和新材料的飞速增长[过渡]世界上的物质如此繁多,为了简明有序地掌握其性质及变化规律,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进行分类研究。

那么,我们是如何来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类的呢?[板书] 物质的分类与转化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物质的分类[板书]一、物质的分类[交流与讨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接触到下列物质:空气、乙醇、水、硫酸铵、铜、碘酒、碘、氧气、石墨、食盐水请你将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依据。

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讨论。

[归纳]分类标准:(1)混合物和纯净物;(2)单质和化合物;(3)导体和非导体;(4)气体、液体和固体;(5)易溶物、微溶物和难溶物。

[板书]1. 研究物质常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分类研究。

2. 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不同。

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见依据有组成、状态、性能等。

化学上,根据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最常用的方法。

[思考]下图是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结果,试填写其中空格:\[提问]请说出上述概念“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的含义。

[问题解决]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它们进行分类。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1人教版学案配套课件1-1-1

高2022届高2019级高一化学新教材必修1人教版学案配套课件1-1-1

课基堂础练训练习
1.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Cl的分类正确
的是( C )
①酸 ②强酸 ③一元酸 ④多元酸 ⑤含氧酸 ⑥无氧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全部
B.①②④⑤⑧
C.①②③⑥⑦ D.①③④⑤⑥
解析:HCl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是氢离子,从组成上分类属于 酸,故①正确;HCl完全电离,是强酸,故②正确;HCl属于一元 酸,故③正确;④错误;HCl不含氧,不属于含氧酸,故⑤错误; HCl属于无氧酸,故⑥正确;HCl由两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故 ⑦正确;HCl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故⑧错误;①②③⑥⑦正确,故选C。

(6)铜、金、汞、钠 钠(或汞) 。
解析:(1)NaClO属于含氧酸盐,其他为无氧酸盐。 (2)Cl2属于单质,其他为化合物。 (3)HCl为无氧酸,其他为含氧酸;或H4SiO4不溶于水,其他可 溶。 (4)水为纯净物。 (5)空气为混合物,其他为纯净物;或CuSO4·5H2O为固体,其他 为气体。 (6)钠为活泼金属,其他为不活泼金属;或汞为液体,其他为固 体。
解析:溶液显电中性,胶体的胶粒由于吸附作用而带有电荷, 但胶体整体是不带电的,A项错误;通电时,溶液中溶质产生的阴、 阳离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B项错 误;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及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都无规律, 即作布朗运动,C项错误;胶体会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不会,故 当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前者则没有,D项正确。
所属类别 盐
钠盐 碳酸 盐
b.在不同的物质和它所属的类别之间连线:
(2)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 ①酸性氧化物:能与 碱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2、熟悉酸、碱、盐的性质,熟悉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知识梳理】 一、同素异形体1、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如:金刚石、石墨和C 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 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2、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1)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 2)和臭氧(O 3) (2)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研究对象(1)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4、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 (1)“同”——指元素相同;(1)“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5、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 (1)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2)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6、相互转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既有单质参加,又有单质生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在转化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合价的变化 【即学即练1】1、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 2=====电火花2O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是一个化合反应B .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C .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D .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2、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一种新分子,具有空心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其化学式为C 7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 70是一种化合物B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C .它的化学性质和金刚石相似D .C 70和金刚石、石墨一样,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物质的分类方法1、物质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对同一物质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Na 2CO 3从其组成的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其组成的阴离子来看,则属于碳酸盐3、树状分类法:按照一定标准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如:物质的分类 (依据组成和性质)【微点拨】①单质一定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②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③纯净物是由一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有化学式,有固定熔、沸点 ④混合物是由多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无化学式,无固定熔、沸点 【即学即练2】1、分类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1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1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最新整理)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1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1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1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物质的转化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

了解酸、碱、盐的性质。

2.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1.科学探究: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转化。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认识到物质是运动和相互转化的.1.酸的化学通性酸错误!2.碱的化学通性碱错误!3.盐的化学通性盐错误!1.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转化关系2.正确认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1)活泼金属(如钠等)与水剧烈反应,与水溶液反应时会置换出氢气而不是金属单质;置换其他金属时必须是与其熔融的盐反应。

(2)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CuO等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3)盐和盐、碱和盐反应的条件,除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之外,反应物必须是可溶性的.1.(2019·扬州高一检测)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错误!错误!K物质甲乙丙选项A CuO CO2H2OB C CO CO2C CaCO3CaO Ca(OH)2D H2SO4H2O H2解析:选C。

CuO与CO反应生成Cu和CO2,CO2与碱反应能生成水,氧化铜与氢气反应能生成水,图示为,A正确;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继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图示为,B正确;CaCO3难溶于水,不与碱溶液发生反应,不能生成氢氧化钙,C错误;硫酸与碱反应生成水,电解水产生氢气,稀硫酸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图示为,D正确。

第1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类地进行深入研究
分类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研究对象进行不同的
分类。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标准将从物质的组成和
性质等宏观视角,拓展到物质的构成、结构和参加化学反应的粒子等微观视
角。
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
及可能发生的变化。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的目的: 方便查找应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分类的标准: 根据组成或性质
3、分类的意义: 方便学习和研究
对于工作和生活而言,对物质进行合理分类可以为工作和生活提供 便利,实现高效。
对于化学研究而言,对物质进行合理分类便于了解各类物质的共性 和各类反应的本质。
4、常用分类的方法:
(1)交叉分类法
从碱性强弱
强碱 弱碱
NaOH KOH Ba(OH)2 Ca(OH)2 Cu(OH)2 Fe(OH)3 NH3·H2O
碱 从电离产生的OH-数目
从溶解性
一元碱 二元碱 三元碱
NaOH KOH NH3·H2O Ba(OH)2 Fe(OH) 2 Fe(OH)3
易溶碱 NaOH KOH Ba(OH)2 NH3·H2O 难溶碱 Cu(OH)2 Fe(OH)3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2SO4、KNO3都是含氧酸盐。( √ )
(2)HNO3既属于一元酸又属于含氧酸,这种分类方法是树状分
类法。( × ) (3)Na2CO3含有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 ) (4)CuSO4·5H2O属于混合物。( × )
2.某气体经过检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 D ) A.一种单质 B.一种化合物 C.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

2019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案:《物质的分类》教案1 Word版

2019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案:《物质的分类》教案1 Word版

高中化学(人教版)化学①(必修)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制取方法。

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

2、能力培养:通过丁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3、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

4、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

5、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有关概念;胶体的性质;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难点:制备胶体实验
教具准备:氯化钠溶液、植物油、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淀粉、硝酸银溶液、碘水、半透膜;直流电源、U形管、烧杯、试管、过滤装置;电教平台。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 第一单元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 第一单元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单元课时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争辩对象,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生疏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初步生疏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尤其是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角度)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生疏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争辩的作用,能尝试运用比较、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把握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能依据化合价的变化推断是否氧化还原反应。

生疏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

4.了解化学家争辩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和内容,体会化学的学科价值。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三、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以“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为切入口,通过故事激发同学从化学的角度去生疏物质世界的爱好,探讨物质的分类方法及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并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眼中,什么是化学?化学家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在化学家眼中,物质世界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巧克力是情人节的首选礼物,然而化学家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呢?经争辩,他们发觉在巧克力中含有一些物质,食用后能令人产生愉悦的感觉,这样的氛围中,爱人更加可爱。

这就是为什么要送巧克力了。

再如臭脚丫,那种气味可不敢恭维,是什么物质如此难闻呢?化学家们争辩发觉,原来是一种叫做“硫醇”的物质作怪,硫醇的结构与我们学过的乙醇相像,只是其中的氧换成了硫。

化学家争辩了硫醇,又利用其特殊的气味,将其少量添加到无色无味的煤气中去。

这样万一煤气泄漏,我们就能闻到其气味了。

这就是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他们绝不只是穿着白大褂,在一堆试管和烧杯中摆布各种药品的人。

对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物质世界,化学家们总是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猛烈的探究欲望,他们在分子、原子水平上争辩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高一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_《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名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高一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_《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名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第1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二课时)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的第二课时。

该部分的教学内容是该节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的进一步延续,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掌握了物质分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能够利用基本分类法对化学物质进行科学分类。

第二课时将在学生掌握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从分类的角度出发,研究物质转化之间的关系和内在规律,梳理初中化学知识,将初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规律化系统化,为高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复习物质的分类,理解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从微观上体会同一类别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是由其含有相同微观粒子决定的。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先对物质进行分类,再统一研究同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相似性,体会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理解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与转化的理解,体会在化学学习中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掌握酸碱盐等物质的基本转化规律,建立物质转化的基本思想。

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预习本课内容;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引入】在上一节课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分类,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如何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这节课我们要来体会一下,分类的优点到底是什么,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如何应用分类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板书】物质的转化【讲解】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学习了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尤其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时,同一类的化学物质在性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例如,按照氧化物的性质我们可以分出的类别是: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设疑】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各自应该具有什么性质呢?【学生回答】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讲解】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只要是酸性氧化物或者碱性氧化物就可以与碱或者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结论,对于我们不熟悉的酸性或者碱性氧化物,我们也可以判断其与碱或者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现象
结论
滴加CCl4的试管出现分层,上层无色,下层呈橙红色。
CCl4不溶于水,比水重,溴在CCl4中溶解性更好。
[讲解]该实验是根据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将物质从溶解性差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性好的溶剂中。这样的实验方法在化学上叫做“萃取”。
[设问]萃取之后如何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呢?
[观察与思考](2)①用量筒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加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②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③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④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打开,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
教学重点
分离与提纯的概念、原理及注意事项;分离与提纯的物理及化学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离与提纯的物理及化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引入]自然界的物质大多数属于混合物,而我们需要的往往是纯净物,所以在化学研究、工业生产中经常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如石油的分馏。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讨论]1、现有混有少量氯化钾的硝酸钾粉末,请参照图1-11的溶解度曲线,设计实验方案提纯硝酸钾。
课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
学科
化学
授课人
主备人
王世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过滤、结晶、分液、蒸馏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3情感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价值观:
结合实际事例讨论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提问]根据上述实验方案,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一种物质中混入了一种或几种杂质,应该如何处理?
[归纳]可采用杂质转化法,如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等。
[追问]在这些转化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归纳]注意:(1)不引入新的杂质;(2)不能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3)操作简洁,在多步分离中,试剂应过量,后加试剂应能把前面所加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把物质分开的方法。
4、分液: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
仪器:分液漏斗、铁架台(铁圈)、烧杯。
[强调](1)使用分液漏斗前要检漏;
(2)下层液体由下端管口流出,上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观察与思考]某些地区的自来水中含有Fe3+,实验室可通过蒸馏自来水的方法获得少量纯净的水(蒸馏水)。
[板书设计]
一、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1)仪器: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2)操作要领:三靠、两低、一贴。
2、结晶(使固体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状态析出的过程)
(1)冷却结晶: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可溶性混合物分离。
(2)蒸发结晶:可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1)冷却结晶: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可溶性混合物分离。
(2)蒸发结晶:可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观察与思考]已知四氯化碳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常用作溶剂。请完成下列实验:
(1)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3mL溴水,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mL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并比较两支试管中的实验现象。
二、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1、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2、方法:(1)沉淀法;(2)气体法。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差异,采取适当的方法将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分离开来。例如: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性差异,通过溶解、结晶、过滤的方法将混合物分离;根据液体沸点的不同,通过蒸馏将液体混合物分离;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性质差异,通过加入适当的试剂,除去物质中的杂质等。
(3)过滤:过滤(2)所得混合物,得到晶体;
(4)重结晶:若需要更纯净的KNO3晶体,可将(3)所得晶体再结晶操作一次。
[总结]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中,要根据被分离的混合物性质来确定应该采用的方法。
2、现有含少量氯化镁和泥沙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提纯氯化钠(提示:氢氧化镁难溶于水)。
[方案]含氯化镁和泥沙的粗盐的提纯,根据所含的杂质有:泥沙、镁离子,可用沉淀过滤法进行处理。设计出实验方案,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在蒸馏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再加入少量含有Fe3+的水,按所示组装实验仪器,加热烧瓶,观察实验现象。
5、蒸馏:将液态物质加热至沸点,使之气化,然后将蒸气重新冷凝为液体的操作。
(1)使用范围: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也可以除去水等液体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
(2)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锥形瓶、牛角管、温度计。
二、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1、原则: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2、方法:(1)沉淀法;(2)气体法。
课堂练习:
1:
2:
(每个子目一道具有针对性的题,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
教学反思:
(1)溶解:将粗盐溶于适量水中,并加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
(2)过滤:过滤除去沉淀物,在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
(3)蒸发结晶:回执蒸发溶液,得到精制的氯化钠晶体。
1、过滤: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1)仪器: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2)操作要领:三靠、两低、一贴。
2、结晶(使固体物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状态析出的过程)
[方案]观察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可得出,硝酸钾在温度高时溶解度很大,在温度低时溶解度较小,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不大。可以利用这个特征来提纯硝酸钾。实验方案如下:
(1)溶解:取适量水加热到90℃左右,加入固体混合物,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
(2)冷却结晶:将所得溶液静置、冷却,降低温度到30℃左右,析出晶体;
仪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
3、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把物质分开的方法。
4、分液: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不同)分开的操作。
仪器:分液漏斗、铁架台(铁圈)、烧杯。
5、蒸馏:将液态物质加热至沸点,使之气化,然后将蒸气重新冷凝为液体的操作。
(1)使用范围: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也可以除去水等液体中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