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公民》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②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树立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能维护中国公民的形象。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课件展示不同身份人群的图片。

(2)谈一谈你是怎么理解中国人,美国人等不同身份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公民意味着什么》。

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至少要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知道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以及什么是国籍。

2、认识居民身份证并懂得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第23页的知识窗。

交流:你知道国籍是什么?它是怎么获得的?2、认识身份证。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小卡片,它能代表我们的身份,那就是身份证。

一:先说一说身份证是什么样子的?居民身份证的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哪些信息?居民身份证上独一无二的信息是什么。

---公民身份证号码二: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

公民身份证号码由18位数字组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1--6位是地址码,7---14位为出生日期码,15---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如果校验码为10,则用x代替。

3、三:公民身份证的有效期。

(课件出示课本25页相关链接)4.身份证用处知多少?住酒店办理住宿登记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5.小结小小卡片不仅作用大,而且就号码一项也很有意思!同学们,你们一定要牢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哦。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国籍取得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二是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我们是公民》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我们是公民》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我们是公民》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我们是公民》这一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并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公民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公民意识,但他们对公民的定义和权利义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这一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公民的概念,以及作为公民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公民的概念,知道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并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身为公民而自豪的情感,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知道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并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我国国旗升起的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出公民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公民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国家的公民。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5.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实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6.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为身为公民而自豪。

7.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公民的定义•权利与义务:列举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责任感: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八年级政治下册《我们都是公民》导学案

八年级政治下册《我们都是公民》导学案

八年级政治下册《我们都是公民》导学案
第一节我们都是公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了解自己所具有的中国公民身份,并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

2、使学生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是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教学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课时:2
教学过程
依次呈现的活动
活动目的
法律导航
认知过程
总体设计思路
情境研讨
判断和研讨有关公民身份认知的各种情境,澄清对公民身份的认识
公民身份的确认
公民身份的内涵
感性体验
理性认知
通过直观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公民知识的学习兴趣,由感性体验过渡到从法理和道德上对公民身份进行理性思考,运用思考的成果设计“做合格公民”的行动方案并实行之。

再通过悟读文章开阔视野、提高境界
体验和认识国家对自己公民的保护,强化爱国情感和认识
公民是国家的成员,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
感性体验
理性升华
将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树立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做合格的中国公民
设计、
实践
悟读《公民责任就在眼前》、《国家希望你们回家去……》
感悟公民责任感的意义,感受国外公民的责任感,拓宽视野
培养公民意识
提高公民素质
体验感悟认识拓展。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品德品德《我们都是公民》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品德品德《我们都是公民》
利和义务,再结合本册教材的主旨是公民意识教育,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
有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地位。
学情分析:识结构方面:八年级学生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对法律法规的一些基本常识已有一定
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法律的了解还是很零散、很表面化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懂得作为新一代公民,应该如何提高自类的名言警句。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直观演示法、小组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
(一)课前准备阶段
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途径去搜查有关热爱祖国之类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搜查资料的能力,同时为教授新课做好铺垫。
师:这些图片体现了什么呢?
生:体现了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我国是个民主的国家。
师:那我们要培养什么意识?
生:坚定的民主意识,做一名良好的公民……
师:时政热点讨论结合课本P7“个案研讨”和佛山创建文明城市,分小组讨论,作为佛山一员的我们,
该如何为创建文明城市付出一份力呢?
/i?ct=5033=%B4%B4%CE%C4&in=10163&cl=2&lm=-1&st=-1&pn=3&rn=1&di=85442067090&ln=1855&fr=&fm=result&fmq=1331384391078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di85442067090&objURLhttp%3A%2F%%2F7LGlY_iDgOAUuicNWPtJeQ%3D%3D%2F848928529761426217.jpg&fromURLhttp%3A%2F%%2Fclass%2Fdiary%2Fdetail.html%3Fdiaryid%3D3066398%26id%3D513330%26category%3D0&W600&H475&T8143&S62&TPjpg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我们是公民》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我们是公民》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2单元《我们是公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们是公民》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公民,并且要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的责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民意识,但是对公民的概念和权利义务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公民的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培养履行公民责任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公民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公民。

2.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的责任。

3.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的概念和权利义务的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履行公民责任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概念和权利义务。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公民的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3.实践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履行公民的责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中的分析和讨论。

2.准备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的责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的案例,引出公民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视频,展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了解并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身份。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并总结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履行公民的责任的。

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公民的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公民概念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的责任,可以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培养履行公民责任的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教案
学生汇报结果。
我们小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8.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到了公民不仅享有权利,还应该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现在我们来做课堂练习:
出示两个课件。
9.课堂达标练习
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作业单,教师巡查,抽查。
10.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掌握的非常好,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要合法地享受权利,同时还要更好的履行自己义务。
师:你想知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吗?
你想知道如何行使和保障自己的权利吗?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
3、同学们: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
(1)请同学们看课件,宪法保障公民的权利有哪些?
(2)哪些权利是我们已经熟悉的,已经享受到了的?
哪些权利我们还没有涉及到?
汇报讨论结果。
师: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马克思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做出了重要论断:(出示课件)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师: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出示课件)读一读课件内容,再读一读课件中加横线的句子。(教师板书)
7.现在请同学们默读教材第35页至38页的内容,找出我国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有哪些?在书上标注出来。
(讲法律道理;协商;法律起诉)
5、小结: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因此,我们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能滥用权力。
6、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可以吗?为什么?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可以吗?为什么?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随记)
教பைடு நூலகம்流程

部编版-政治-一年级下册--17我们都是公民 教案

部编版-政治-一年级下册--17我们都是公民 教案

部编版-政治-一年级下册--17我们都是公
民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到什么是公民以及作为公民应具备的责任和义务。

-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
- 课文:《我们都是公民》
- 照片或图片展示公民的形象
- PPT或教学演示工具,用于展示课文和例子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 通过展示照片或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人是谁,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新课讲解(10分钟)
- 向学生介绍公民的概念:公民是指生活在一个国家或社会中的人们,他们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 使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 分享一些简单的例子,如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等。

活动实践(20分钟)
- 分发课文《我们都是公民》给学生,并进行阅读训练。

-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是公民吗?你的角色是什么?你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 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

拓展活动(15分钟)
- 分组讨论,让每个小组分享一种公民的角色和他们的责任。

- 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行使公民责任,如如何保护环境、如何尊重和帮助他人。

总结归纳(5分钟)
- 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让学生总结所学到的知识。

- 强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对社会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
- 邀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说明自己应该具备的公民责任和义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主要围绕“公民”这一主题展开,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定义、权利和义务,以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公民的地位。

本单元共两课,分别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和《公民的责任和担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公民的概念,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公民意识,但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责任和担当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公民的相关概念,提高自己的公民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定义、权利和义务,掌握公民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作为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公民观。

四. 教学重难点1.公民的定义及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公民的责任和担当。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公民的相关概念。

2.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公民意识。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2.课件: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

3.学习材料:相关文章、报道等。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版图,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大致情况。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公民吗?”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小明的故事”。

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小明的经历,然后提问:“小明为什么不能进入这家公司工作?他是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们是公民》教案

《我们是公民》教案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六课《公民的权利》教案设计加田中学林萍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的教学主题是“公民的权利”,主要阐述了公民资格的取得条件,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关于公民资格取得的相关规定一以及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力图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以及相应的权利意识。

第一站:我们是公民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民”身份的含义,了解公民资格与国籍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资格取得的具体规定(二)、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去分析一些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情境问题和简单材料,能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具有自觉提升自身公民意识的动力和行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明白公民身份的内涵,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唤醒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珍视自己作为中国公民的身份,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设计第一环节:正确理解公民观念导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公民?”读教材P54页课题导语概括理解,(公民是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接受法律的约束的人)引入P55页“思想驿站”中思考“想一想”的问题,从而导入公民概念深层内涵的学习一、公民的含义和中国公民的含义1、学生讨论“想一想”的问题并阅读课文第一框目2、教师指出公民概念的内涵——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受该国法律保护的人3、学生说出:中国公民的含义,得到“想一想”问题的答案4、从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国籍”的概念: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教师设问:那么个人如何取得一个国家的国籍呢?(过渡到第二框目)第二环节:公民国籍的取得与丧失二、国籍的含义以及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1、阅读课文了解取得国籍的两种方式:原始国籍:以出生的方式取得继有国籍: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1)、说一说:我们都是以哪一种方式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2)、看一看:阅读“社会观察”了解国籍的继有取得和丧失,了解爱因斯坦多重国籍的身分,认识“失去祖国,就像是一个孩子失去了母亲的庇护一样的孤独”的深层含义2、公民国籍的丧失:(1)、自愿丧失:自动放弃申请解除(2)、非自愿丧失:法律规定(得外失内)法律剥夺(对于一些犯叛国、卖国、危害国家安全重罪的人)(3)、想一想:根据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我国公民还包括那些人?(引出下一框目)第三环节:我国法律关于公民资格及国籍的规定三、中国公民的范围——我国社会的全体成员1、分析理解:公民包括我过社会的一切成员2、阅读“知识链接”了解我国法律关于公民资格及国籍的规定、原则:不承认双重国籍3、活动:完成P58页“活动平台”学生交流完成后个别提问。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公民意味着什么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公民意味着什么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本城邦未成年男性。

师:看了这段介绍,你们觉得在古希腊,所有人都有公民资格吗?哪
些人没有?
2.公民
定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3.中国公民: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条件限制吗?
注意: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

4. 国籍及其取得方式
(1) 定义: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2) 国籍的取得方式:
依据出生取得,这是取得国籍最普遍的方式,也称为出生国籍,对于出生国籍,我国国籍法的相关规定:
①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比如我们)。

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国外,具有中国国籍(旅游、度假、留学、外出务工等);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不具有中国国籍。

③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
根据情境研讨老师提供的资
料,进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通过知识介
绍,让学生对公
民身份的确认有
初步的认识,为
之后的内容做铺
垫。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认识居民身份证》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认识居民身份证》
归纳——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我们要认识身份证上的信息,了解身份证的用处,学会正确使用身份证,认识身份证的重要性,学习妥善保管身份证。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交流,说收获。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完整的框架。促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习惯,学会反思与总结。
教师活动
1.情景引入:国庆节即将到来,我准备乘坐高铁去北京游玩几天,看看我们的天安门广场、故宫,登上我们的万里长城,吃遍北京的美味小吃,可是由于粗心大意,我把身份证忘记在了老家,不带身份证我能去到北京玩耍吗?为什么?
2.小组讨论:那有的人又有疑惑,身份证只有出去旅游的时候才有用,其余在家学习工作生活的时候,用不到它,你们觉得对吗?为什么?
2.背诵自己和父母的身份证号码:你们相信我能流利地背出我的身份证号码吗?
3.追问:为什么我能这么流利地背出我和我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呢?
4.小结:每个人的身份证号码独一无二,且有着独特的秘密,今天就让我们来揭开身份证神秘的面纱吧。(板书:认识居民身份证)
学生活动
观察手中身份证,说出“身份证”。
聆听老师背诵。
3.秘密三:期限秘密
(1)出示四张不同的身份证正面,判断图片中所显示出的信息有何不同?
(2)思考:为什么未满16周岁的有效期限是5年?
(3)小检测:任务学习单中的主人公在今年去办理身份证,他的有效期会是多久?
学生活动
仔细观察图片,进行猜测,明确“有国徽的即是正面”。
观察图片,说出身份证上所含有的信息。
(1)身份证丢失;
(2)身份证借给不熟悉的人使用;
(3)把快递单随意丢弃;
(4)身份证复印件上没有标明用途。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01.【单元教材解读】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我们是公民”,共2课内容,由“公民身份”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构成逻辑主线。

以公民这一基本法律身份作为线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治意识,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学会运用法律为生活保驾护航。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共两课:第3课《公民意味着什么》和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3课的第一个话题是“公民身份从何而来”,引出国籍和公民身份的联系;第二个话题是“认识居民身份证”,引导学生关注身份证所记载的信息,介绍身份证的用处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第三个话题是“我是中国公民”,介绍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学生作为中国公民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维护中国公民的声誉和形象。

第4课第一个话题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提高自身的权利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不能滥用权利;第二个话题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宪法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各项基本义务;第三个话题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引导学生知晓人权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法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在人权保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和人权理念。

两课共同完成公民意识的构建,增强作为中国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爱国守法热情。

本单元知识结构图: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于公民的内涵和来源认识不够,因此,在教学时要从公民身份的确认和基本内涵这些基本的知识开始,让学生了解公民身份与国籍双向连接关系,拥有一国国籍的人即为该国的公民,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是法治专册,学生刚刚接触,对法治内容、法律条文,仅有少许了解,一些专有名词,如“公民”“人权”“基本权利义务”等概念模糊,对其内涵缺乏认识。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公民意味着什么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公民意味着什么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定义: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3 .中国公民:我国法律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条件限制吗? 注意:每个社会成员,除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外,没有任何限制条件,即不管男女老幼,是否享有政治权利,都是中国公民。

4 .国籍及其取得方式
(1) 定义: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

(2) 国籍的取得方式:
依据出生取得,这是取得国籍最普遍的方式,也称为出生国籍,对于出生国籍,我国国籍法的相关规定:
①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比如我们)。

②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国外,具有中国国籍(旅游、度假、留学、外出务工等);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不具有中国国籍。

③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定居”是指中国公民已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两年,两年内累
本城邦未成年男性。

师:看了这段介绍,你们觉得在古希
腊,所有人都有公民资格吗?哪
些人没有? 根据情境研讨老师提供的资
2.公民 料,进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通过知识介 绍,让学生对公民身份的确认有
初步的认识,为之后的内容做铺
垫。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教案本课讲解了“公民意味着什么”,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自豪感,维护中国公民形象。

学生需要掌握公民身份的来源和国籍的概念,认识居民身份证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老师进行点拨和讲解。

其中,身份证是代表身份的小卡片,正面和背面分别印有不同的信息,其中公民身份证号码是独一无二的信息,由18位数字组成,包含地址码、出生日期码、顺序码和校验码等信息。

学生需要了解身份证号码的不同含义,以及身份证的有效期和用处。

最后,学生需要牢记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掌握国籍取得的方式和公民一词的起源。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更加了解公民身份的重要性和意义。

身份证的用途包括在酒店办理住宿登记、在机场办理登机手续、在邮局邮寄物品、在自助取票机上打印火车票以及在手机营业厅办理业务等等。

利用《课堂训练案》进行当堂达标,巩固所学知识。

填空题:国籍的取得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出生在该国并且父母具有该国籍,二是通过入籍申请。

公民一词最早出现于古罗马,被现代国家所沿用。

身份证上的唯一信息是身份证号码,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号码。

判断题:1.正确,2.正确,3.错误。

小组讨论:机场的边检设置“中国公民”通道和“外国人”通道的原因是为了方便边检工作和管理。

通过研究,学生应该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并知道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什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反馈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研究目标:通过展示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并了解自己身为中国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解读目标:本节课程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并知道自己应该为祖国做什么。

2、检查《课前预案》的“预自测”部分,让学生进行反馈。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疑难问题,老师进行点拨。

利用课件教学:1、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错误,出国的人仍然是中国公民。

《我们都是公民》教学设计-01

《我们都是公民》教学设计-01

《我们都是公民》教学设计板书:一、公民身份的确认1、什么是公民2、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1)什么是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分析,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个人具有某国国籍就是该国公民;二是公民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

(2)国籍的取得,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

取得国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出生在某国而取得某国国籍,这是取得国籍最普遍的方式,也称为出生国籍;另一种是加入某国国籍,即通过婚姻关系、收养关系、自愿申请等方式而取得某国国籍,也称为继有国籍。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只有一个国籍,但也有双重国籍或无国籍的人。

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3)我们一出生就具有公民资格;我国法律不承认中国人民具有双重国籍。

(4)回到探究园让学生判断(5)第5页“法律法规”(板书:3、我国法律对国籍的有关规定)(公民与国籍补充材料:对于出生国籍,我国国籍法的相关规定:1、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国外,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

3、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对于继有国籍,我国国籍法是这样规定的:必须具备两个前提,而且还要符合法律的规定两个前提是:申请人必须愿意遵守中国的宪法和法律;申请是出于本人的自愿。

法律规定的条件是:申请人为中国公民的近亲属;定居在中国;有其他正当理由。

只要具备上述两个前提,同时又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条件之一的申请人,就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国籍。

)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6)辩一辩:他们属于中国公民吗?A归国华侨李先生 B回国探亲的美籍华人张女士C现定居在我国并已加入我国国籍的美国人杰克 D在石家庄经商的台胞王小姐E因贪污受贿被依法判刑的某省长刘某(华侨是指那些久居国外的中国公民ACDE)3、公民与人民的区别:人民与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都是公民》教案
第一课时
公民身份的确认和公民身份的内涵◆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含义;明白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体会树立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唤起和强化学生对自己中国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感悟公民与祖国的联系,从感情上热爱自己的国家,从理性上理解作为公民,个人与祖国的法律关系。

【教学重点】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教学情景导入在国际交往中,人们通常会问,你是哪个国家的人?这实际是在问:你是哪国公民?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公民。

那什么是公民,什么又是中国公民;公民与国籍有什么关系,公民身份又有哪些内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

◆教学过程设计1.教师总结分析:(1)什么是公民?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分析:一是个人具有某国国籍就是该国公民;二是公民是按照国家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人。

(2)公民与国籍补充材料:国籍的取得,不同的国
家有不同的规定。

取得国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因出生在某国而取得某国国籍,这是取得国籍最普遍的方式;另一种是加入某国国籍,即通过婚姻关系、收养关系、自愿申请等方式而取得某果国籍。

一般情况狭隘,一个人只有一个国籍,但也有双重国籍或无国籍的人。

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就是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3)辩一辩:他们属于中国公民吗?A我国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B我国未满18周岁的在校学生c美籍华人D海外华侨E在中国定居的人2、活动:新闻回放——当中国游客被困国外机场(1)指导学生阅读背景材料:当中国游客被困国外机场(2)分组研讨:中国游客为什么能顺利摆脱困境?你对此事件有什么感受?(3)小组代表发言:(4)结论: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些权利的享受没有地域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

3、教师分析:公民身份的内涵(1)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2)作为公民,我们享有平等的权利。

结合具体事例说明:(1)1998年7月31日,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腐化堕落、贪污、渎职,被判处有期徒刑16年。

(2)湖北原省长张国光因受贿罪一审被判11年。

(3)云南原省长李嘉廷审判死缓没收个人全部财产4、知识点拓
展:如何区分公民与人民?比较点公民人民内涵,公民是法律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外国人人民是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范围上公民的范围比人民广泛,除包括人民外,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指全体社会成员凡是人民都是公民,而公民不一定都是人民5、课堂小结:我们是中国公民,祖国是保护公民权利的强大后盾,所以我们要有“国家观念”。

公民身份的内涵:⑴公民是受国家宪法和法律管辖和保护的个人;⑵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些权利的享受没有地域的限制,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条件下,只要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国家都要义不容辞地提供保护和帮助;⑶公民要自觉履行义务。


课堂板书设计一、我们都是公民一)公民身份的确认1、公民的定义2、公民与国籍3、我国法律对国籍的有关规定二)公民身份的内涵1、公民身份表示着个人与国家的法律关系2、公民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3、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作业(1)
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公民身份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