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回顾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自从长江三峡大坝建成以来,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备受关注。
这个巨大的水利工程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水质、生物多样性和泥沙沉积等方面入手。
首先,长江三峡大坝建成后,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由于大坝截断了水流的自由流动,水库中的水流速度减慢,水体与岸边的交换也减少,导致大量的有机废料在水体中积聚。
这些有机废料分解产生氨氮和硝酸盐等化学物质,对水生生物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大坝水库的堆积沉积物也被废料覆盖,导致富营养化现象的加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水质,还可能污染下游的农田和饮用水源,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风险。
其次,长江三峡大坝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由于大坝阻隔了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迁徙路径,很多鱼类无法完成其生存繁殖的周期。
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鱼类繁殖基地之一,但大坝的建成导致了鱼类的数量急剧下降。
一些特有的鱼类物种甚至濒临灭绝。
这对于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另外,长江三峡大坝的建设也对泥沙沉积产生了显著影响。
在大坝建成前,长江一年四季都会带来大量的泥沙沉积到下游的农田和河道中,为农业生产和河岸生态环境提供了养分。
然而,大坝阻断了泥沙的顺流运动,在上游堆积了大量的沉积物。
这不仅导致下游的土壤贫瘠化,还加速了海洋侵蚀,造成河道淤积。
这些问题不仅给农田带来了严重的困扰,还加剧了下游城市的洪水风险。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
例如,在大坝下游建设了一系列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废水的排放。
同时,也积极推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和植树造林等生态恢复项目,以保护受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
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坝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长江三峡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
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
自然 杂 志 2 卷 4 u 期
科 学 人 文
文 情 势 变 化 显 著 的 区域 。
2 )中 、 游 河 段 及 附 近 地 下
三 峡 工 程 的 生 态 与 环 境 保 护 工 作
孙志 禹
教授 级 高 工 , 国 长江 三 峡 工 程 开 发 总 公 司 , 昌 4 3 0 中 宜 402
体 系建 设 与 工 程 的关 系 , 以及 河 口以 下
冲 淡 水 对 海 域 的影 响 , 价 范 围 适 当 扩 评 展 到 水库 上 游 区 和 近 海 区 。 ( )评 价 的层 次 系 统 2 根 据 三 峡 工 程 对 环 境 影 响 的 特 点 和 预测 评 价工 作 的需 要 , 评 价 范 围 的 将
配合下 , 拿大 扬 子 江联 合 咨 询公 司 加
效 地 控 制 上 游 洪 水 , 高 长 江 中 下 游特 提
别 是 荆 江 河 段 的 防洪 能 力 , 效地 减免 有
经 过 长 期 论 证 和 研 究 , 别 是 特
( Y V) 环 境 专 家 来 华 , 照 国 际 通 C J 派 按 行 的 惯 例 与 要 求 , 三 峡 工 程 环 境 影 响 对
正 式 批 准 了三 峡 工 程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 报 告 书 对 工 程 的 环 境 与 资 源 的影 响 进
1 3评 价 结 论 .
三 峡工 程综 合 效 益 巨 大 , 生 态 与 对
经过 5 0余 年 的研 究 论 证 ,9 2年 经 全 19
国人 大 批 准 兴 建 。三 峡 工 程 建 设 的 主
影 响 进 行 了专 题 审 查 。 19 9 1年 3月 ,
国务 院 三 峡 工 程 审 查 委 员 会 生 态 与 环 境 专 题 预 审 专 家 组 提 出 了 生 态 与 环 境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
2008年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2007年,三峡枢纽主体工程进入收尾阶段,综合效益进一步显现。
三峡工程已开始承担初期运行期的防洪任务,为减轻长江中游防洪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航能力持续增长;发电量较上年增长显著,环境效益明显,2007年发电量与燃煤火电相比减排二氧化碳0.66亿吨;枯水期向下游补水,生态效益逐渐显现。
2007年,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机制,探索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治理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建设模式,以及研究水库资源配置等问题,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启动了“7+1”专项计划,共8个专项项目,包括7个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试点示范项目(消落区治理、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支流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库岸带生态屏障建设、农村截污、城镇截污、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和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效能评估项目。
2007年,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按可比价格计算,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5%。
库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各行业生产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人群健康状况基本正常。
2007年,三峡库区平均气温较常年明显偏高,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多。
气象灾害频发,其中暴雨洪涝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比较突出,地震活动仍维持在低强度水平。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取得成效,应急防治工程进展顺利。
2007年,三峡库区耕地面积和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耕地复种指数上升,农业生产仍以粮食作物为主。
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规划顺利实施;测土施肥技术得到广泛运用,面源污染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移土培肥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涉及库区面积2142公顷,覆土培肥区面积4616公顷。
三峡水库周边绿化工作全面展开,造林7.28万公顷,建设基本农田5.1万公顷。
2007年,长江“四大家鱼”鱼苗径流量有所下降;河口区鳗苗和凤鲚资源量均不同程度下降,亲蟹资源量有所上升。
长江重要渔业水域水质总体良好,基本能够满足鱼类生长繁殖要求。
三峡工程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三峡工程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三峡工程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三峡工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贡献。
一、环境保护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水域的水质得到了改善。
在工程建设之前,长江上游地区的水质一直存在问题,水污染严重。
而三峡工程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水质,还减少了水污染的发生。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有助于保护珍稀物种。
工程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了长江中的珍稀鱼类和其他生物资源。
此外,三峡工程还有助于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保护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二、经济发展三峡工程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每年可发电量达到1000亿千瓦时,为中国的电力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工程建设期间,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促进了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此外,三峡工程还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为当地经济增加了不少收入。
三、社会效益三峡工程的建设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三峡工程的建设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工程建设期间,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此外,工程建设还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其次,三峡工程的建设有助于加强国家的能源安全。
三峡水电站的建成,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了国家的能源供应能力。
此外,三峡工程还有助于加强国家的水资源管理能力,提高了国家的抗旱能力。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生态环境破坏和移民问题。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长江是亚洲第一大河,历经数千年,形成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同时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基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对于长江流域的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也面临着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一.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问题1. 生态系统被破坏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不良影响,尤其是对长江下游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大量的土地、森林和湿地被淹没,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2. 水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建成,使得水位产生明显变化。
长江水位升高,影响了附近的村庄、城市和湖泊,导致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
水位变化也会导致水生物种群的变化,对长江的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 水质受影响长江三峡水利工程带来的大规模水利建设对水质造成了不利影响。
建设期间,各种污染物被排放入长江,导致了长江水质恶化。
同时,人类活动和建设施工也会对长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二. 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问题解决方案1. 改善生态环境为了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必须开展绿色生态建设,推行生态修复工程。
茂密的植被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调节气候,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2. 构筑生态走廊采取创建生态走廊的方式,可以将绿色通道延伸出去,形成生态连通通道,有效地解决了生态问题,实现了不同生态系统间的协调与互补。
3. 控制发展规模为了减少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必须对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建设规模,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限制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规模,以达到生态和经济的协调。
4. 促进科研创新为保护和改善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促进科研创新是必要的。
应成立科研机构,进行生态环保技术研究,提高技术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态城市。
结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是中国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必须得到严格保护。
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三峡工程是中国重要的水利工程,自开工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环境保护成为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三峡工程的建设方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积极参与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首先,三峡工程建设方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和分析,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
在进行工程施工前,对可能受到影响的生态环境和水文地质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以科学的方式规划和安排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干扰。
此外,建设方还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进行了保护,并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环境修复和保护。
其次,三峡工程建设方还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措施,包括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合理利用和处理施工废水和废料、减少生态破坏等。
建设方还加强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施工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并对违反环保要求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此外,三峡工程建设方还积极参与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积极开展了植树造林等生态补偿工作,以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时,建设方还积极开展了保护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的工作,以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此外,建设方还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治理河道污染和水质保护等工作,以保护三峡水库和周边水域的水质。
综上所述,三峡工程建设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同时,建设方还积极参与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信随着三峡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不断减少,为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已胜利完成了第二期工程任务,三峡水库已蓄水至135米水位,双线五级船闸已于2003年6月16日试通航成功,左岸4台发电机组已于8月底全部投入商业运行。
在这一历史性时刻,令人情不自禁地会回忆起当年三峡工程论证的情况。
三峡工程是一项宏伟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将对防洪、发电和航运等产生巨大效益。
显然,如此大型工程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带来影响。
例如,会不会使长江流域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环境恶化?在库区安置大量移民,环境容量能否承受?以及水库泥沙问题等。
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和库区,其中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但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
一、有利影响主要有两大方面首先,三峡水库可以有效地减轻长江洪水灾害给广大中下游平原地区所带来的生态与环境的严重破坏,避免灾区环境卫生恶化与疾病流行等。
其次,水电清洁无污染。
三峡电站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847亿千瓦小时,如用火电,年需要5000万吨原煤,势必造成燃煤对大气和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
二、不利影响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水库蓄水后将淹没部分耕地和一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这些都是不可逆转的影响。
但实际上三峡两岸壁高崖陡,随着三峡水位的抬高,还会出现新的景观,何况有些文物可以搬迁。
水库形成的人工湖还可以为建立旅游点,发展旅游业提供有利条件。
其它影响如对人民健康的影响,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沿江低洼地区枯水季因水位抬高而引起盐碱化问题,以及对河口盐水入侵问题也都经过研究,认为这些影响并不明显,有的在采取适当措施后能得到控制。
三、泥沙淤积问题,是三峡工程是否可行的一个关键问题泥沙淤积是否会影响水库寿命?对航运会形成障碍吗?因泥沙淤积而引起的水位上升是否会威胁两岸,特别是重庆市的防洪安全?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有关专家曾进行了大量的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水库采取“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100年后水库仍可保留86%的防洪库容和92%的调节库容,回水区淤积导致的对航运影响,可以通过航道整治、疏浚和水库调度得到改善。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石宝寨 位于重庆市忠县石宝镇,其 35米高的寨楼,是
中国唯一一座穿斗式构架的高层木建筑,被誉为“世界 八大奇异建筑”之一。寨后有山,拔地而起,四面陡峭 如印,名“玉印山”,山与寨浑然一体。由于地势较高 ,石宝寨在三峡蓄水后将会成为一座孤岛,四面被水环 绕。但是由于水位的抬高,使其下的山石有可能软化、 崩解,因此文物部门在其周围建造了一道巨型围堤,包 围住整个山寨。
张桓侯祠位于重庆云阳县县城的对岸,依山傍
水,是纪念三国名将张飞的巨大祠庙建筑群 ,古建、碑刻等颇多。庙前有“江上风清” 四个大字,从长江上抬眼望去,极其宏伟。 2002年至2003年,文物部门按照“整旧如旧 ”原则对张桓侯祠实施了整体搬迁,新址在 新云阳县城的对岸,东距原址32公里。
丁房阙—无铭阙均为位于重庆忠县境内的汉
三峡工程的总体建设方案
一 级 开 发
分 期 蓄 水
连 续 移 民
工程共分三期进行,总计约需17年,目前已完成一期、二期和三期工程 已经全部建成。
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 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三峡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175 总库容393亿立方米;水库全长600余公里,平均宽度1.1公里; 水库面积1084平方公里。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白鹤梁题刻 位于重庆涪陵区城北长江江面上,是
一组天然石梁,长度约1600米,有题刻165段,石鱼 18尾,揭示当地自唐代至清代间的72个年份的枯水资 料,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 量最多的水文题刻。三峡蓄水完成后,白鹤梁将永远 淹没水中,文物部门已经在其周围建设了巨大的水下 无压透明容器以方便游客观赏和学者研究,使之成为 世界上第一座水下的博物馆。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万里长江。
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的文明,也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改善河道的航运状况和防洪能力,我国在1994年启动了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
然而,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除了对河道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担忧。
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原有的河道形态,使得久经沧桑的长江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峡大坝的高度为185米,坝面宽度为185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建筑之一。
它可以调节长江的水位,提供可靠的水管理和抗洪能力。
此外,三峡枢纽的建设还有助于改善长江的航运状况,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些改变为中国提供了战略支持,也进一步强化了长江作为交通大动脉的地位。
然而,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也给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
首当其冲的是水下捕鱼行业。
由于长江水位的改变,许多渔民失去了捕鱼的机会,使得他们的生计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此外,由于水下捕鱼是长江流域地区的重要经济活动,这也导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不平衡。
河道水位的变化会影响鱼类繁殖和迁徙,可能导致某些鱼种濒临灭绝。
这对于维持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除了水下捕鱼行业,长江三峡工程建设还对河段地质环境产生了潜在的影响。
巨大的水库压力和水位变化可能导致土壤和岩石的溶解和滑坡,增加了地质灾害的风险。
此外,水库蓄水会改变水质和温度,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都需要长期的监测和管理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
然而,尽管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首先,为了减轻长江三峡工程对水下捕鱼行业的影响,政府投资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培训和转业。
通过培训渔民新的技能,帮助他们从事其他职业,保障了他们的生计。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渔业资源保护政策,限制了捕捞量和鱼种的保护期。
这些措施有助于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相关资料一、背景资料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市区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
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俯瞰三峡水电站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
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三峡水电站的功能有十多种,航运、发电、种植等等。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举行七届五次会议,审议三峡工程立项。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雷亨顺仍清楚地记得,相关部门出具的几个专题研究报告中,防洪发电等方面得出的结论均为“利大于弊”,唯独环境报告是“弊大于利”。
最后,全国人大代表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弃权者之众,为全国人大历次会议之首。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国务院三峡工程验收组在大坝表面发现了80多条裂缝,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上对三峡工程质量的纷纷议论。
2005年1月,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三十个未办理环保手续就违规开工的工程项目名单,其中包括三峡电源电站和三峡地下电站。
三峡总公司一开始对此极力争辩,并不顾环保总局的停工命令,继续施工,双方形成顶牛之势。
后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调解下,三峡总公司被迫认错停工,缴纳罚款。
直到2005年4月,在补办完所有手续后,方又重新开工。
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就一直有媒体报道其中存在部分贪污腐败现象。
到2004年末,查处的贪污资金已有4000多万,大部分都是挪用或者侵占移民款。
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研究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研究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92年4月3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正式开工。
-工期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
一期工程5年(1993――1997年),除准备工程外,主要进行一期围堰填筑,导流明渠开挖等。
二期工程6年(1997―――2003年),工程主要任务是修筑二期围堰,左岸大坝的电站设施建设及机组安装等。
导流明渠截流是二期工程转向三期工程建设的重要标志。
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本期进行的右岸大坝和电站的施工,并继续完成全部机组安装。
届时,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00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巨大效益三峡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防洪兴建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防洪,可有效地控制长江上游洪水。
经三峡水库调蓄,可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约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发电三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千瓦时。
它将对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减少环境污染起到重大的作用。
航运三峡水库将显著改善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长江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
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可由现在的约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运输成本可降低35-37%。
-枢纽布置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
大坝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和非溢流坝段。
水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之后。
永久通航建筑物均布置于左岸。
大坝大坝即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轴线全长2309.47米,坝顶高程185米,最大坝高181米。
设有23个泄洪深孔,底高程90米,深孔尺寸为7×9米,其主要作用是泄洪。
电站坝段位于大坝两侧,设有电站进水口。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学部:专业:班级:学生:指导教师:论文编号:目录中文摘要、关键词 (1)引言 (2)1.三峡库区概况 (3)1.1自然地理概况 (3)1.1.1地形 (3)1.1.2水文状况 (3)1.1.3气候状况 (3)1.1.4土壤 (3)1.2三峡建设现状 (4)2.三峡大坝建成后对库区生太环境的影响 (4)2.1三峡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4)2.2三峡对地貌环境的影响 (5)2.3三峡对水环境的影响 (5)2.4三峡对气候环境的影响 (6)2.5三峡对生物的影响 (7)2.5.1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7)2.5.2对库区周围陆地生物的影响 (7)2.6对库区人文环境的影响 (8)2.6.1环境污染 (8)2.6.2三峡移民及库区贫困问题 (9)2.6.3小水库问题 (9)2.6.4文物古迹问题 (9)3.预防及治理措施 (10)3.1工程措施方面 (10)3.1.1 采用“3S”(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 (10)3.1.2 建立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库区动植物资源 (10)3.1.3 国家应投资发展培育新型库区水生生物 (11)3.2生物措施方面 (11)3.2.1生态经济林建设 (11)3.2.2实施“生物工程”、“天保”和“退耕还林还草”三结合的措施 (11)3.2.3小流域综合治理 (11)3.3管理措施方面 (12)3.3.1进一步提高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 (12)3.3.2尽快出台库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及配套规划 (12)3.3.3加快三峡水库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步伐 (12)3.3.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12)3.3.5推进有关理论、科技、政策和管理创新 (12)结论 (13)参考文献 (14)英文摘要、关键字 (15)长江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摘要: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屏障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在促进长江地区经济发展、东西部地区经济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自然生态条件及人为干扰综合作用的结果,库区沿江各区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态敏感单元。
3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3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解决能源和水资源的紧缺问题,中国政府于1994年启动三峡工程的建设。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涵盖了水电、航运、灌溉和防洪等多个领域。
然而,三峡工程的建设也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和对策两个方面探讨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及对策。
一、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水位上涨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三峡工程的建设使得长江水位上涨,从而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失衡。
这主要因为在过去的自然环境中,长江的水位受到了季节变化、降雨和蒸发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现在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水位变得更加稳定,从而影响标志性物种的繁殖和繁衍。
2. 水文变化导致栖息地流失三峡工程的建设也导致了沿岸栖息地的流失。
由于三峡工程的调节影响,植物、鱼类和其他生物失去了它们所需的栖息地和保护地。
这种栖息地的流失以及水生植物的大量消失彻底破坏了长江的生态平衡。
3. 水土流失加剧由于建设三峡工程需要大量开采和运输土石方,导致了环境大量破坏。
长时间的土石方的开采和运输,使得水土流失愈加严重,如雨后春笋般的恶性循环使得生态环境彻底崩溃。
二、三峡工程对名胜古迹的影响1. 大幅度的水位上涨导致文物损毁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的水位大幅上涨,这直接导致了岸上多个古代文物受到极大的损毁。
其中,以直接受灾和降雨侵蚀为主的石窟和茅草屋等建筑物及沿江摩岩、画像、石刻、碑刻、墓葬及文化遗址等文物在水位上升时大面积淹没,水文条件变化频繁使得修缮多次后文物仍然颓败不堪。
2. 工程施工导致文物迁移或摧毁建设三峡工程时,相关单位在移一些文物后,在水库建好后,则又把文物迁回原地。
这种多次迁移摆动,容易导致文物结构严重损坏,甚至漏掉录入信息。
3. 岸线、景点和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由于工程盖面的巨大断块、洞穴和大对流器对河流体系和自然风景产生的改造,三峡地区的自然中最有名的景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三峡工程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李娜生科11级1班222011317011087摘要: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三峡大坝是一项影响深远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建设及后期蓄水给库区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不可避免的影响,为世人所关注。
对此,本研究依据影响库区生态环境因子的实际特点,在收集研究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分析与现状评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三峡工程兴建及蓄水前后,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分析研究。
对选取局地气候、库区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水文泥沙及水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库区生态环境现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独立评价,并就评价结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影响。
(一)、三峡大坝及库区生态环境概况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改善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实现了大江截流;2003年6月11日,蓄水至135m,由此开始通航、发电,枢纽初步产生效益,进入围堰挡水发电期;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m设计高程;2006年9月开始,蓄水至156m,三峡枢纽进入初期运行期,防洪、发电、通航效益开始全面发挥。
三峡库区(东经106°50'~110°51',北纬29°16'~31°25 ',海拔33.6~3105m)东起湖北宜昌市,西迄重庆市江津区。
库区地处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结合部,跨越鄂中山区峡谷及川东岭谷地带,北屏大巴山、南依川鄂高原。
库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水热资源丰富。
库区雾层多,光照少。
库区属中亚热带生物气候带,库区在植物地理区划中属于泛北极区,中国一日本亚区,华中植物地区。
植物群落主要有:山地灌草丛、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等(二)、三峡大坝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一、对水文、水质、地下水的影响大坝拦蓄,水库调度改变了库区河段的水文情势。
三峡工程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
三峡工程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三峡工程是我国重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河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三峡工程不仅在解决长江流域水能资源和防洪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
从建设之初,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就备受关注。
面对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进行治理和保护。
首先,在三峡工程建设中,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规划,确保了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建设过程中,采取了水土保持、水污染控制等一系列措施,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对于三峡工程的后期管理,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监测手段。
建立了长江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对三峡工程运行期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确保水质不受污染。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对周边土地资源的管理,采取了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措施,保护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
除了在工程建设和后期管理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三峡工程还促进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周边地区的经济收入。
人们通过观光、旅游等方式,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三峡壮丽的风景,同时也能够增进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然而,尽管有这些措施和成就,三峡工程仍然面临一些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例如,水库大坝的建设导致了河流生态系统的改变,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水库蓄水和放水导致了水流的剧烈变化,对下游水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此,政府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和实施更加科学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努力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的来说,三峡工程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尽管面临挑战,但政府和相关部门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加强对三峡工程的环境保护和管理,确保了长江流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三峡工程也带来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报告2023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报告20231. 引言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湖南省岳阳市和重庆市奉节县之间,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一个重要节点。
该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状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特进行了本次报告。
2. 监测方法与数据收集2.1 监测方法本次监测报告采用了综合的监测方法,包括遥感观测、现场调查、数据采集等多种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和环境状况。
2.2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遥感图像获取: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获取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红外图像、植被指数等数据。
•现场调查:派出专业的调查团队,对长江三峡工程的下游河道、植被、水质等进行实地调查和采样。
•实验室分析:将在实验室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分析,包括水质分析、土壤质量分析等。
3. 生态监测结果与分析3.1 水环境质量监测根据我们的监测数据分析,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水质监测显示,大部分监测点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未发现明显的污染物存在。
然而,部分区域存在水质轻微下降的情况,这可能与周围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有关。
建议加强对周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预防水环境的污染。
3.2 生物多样性监测通过遥感图像和现场调查数据,我们观察到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
调查发现,该地区栖息着多种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包括国家保护级物种。
3.3 植被监测植被覆盖是生态系统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通过遥感图像分析得出长江三峡工程周边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植被的恢复能力较强。
这得益于长江三峡工程的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和生态补偿的有效性。
4. 环境问题与建议4.1 水污染控制针对部分水质轻微下降的情况,建议加强对周边水质的监测与管理,建立更加严格的监测体系,控制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保护长江三峡工程周边水环境。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200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OO七年五月目 录综 述 (1)第1章 三峡工程进展 (7)第2章 经济和社会发展 (8)2.1 库区人口、社会、经济 (8)2.2 移民安置 (9)第3章 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11)3.1 库区气候 (11)3.2 库区陆生植物 (15)3.3 库区陆生动物 (16)3.4 渔业资源与环境 (17)3.5 特有鱼类及珍稀水生动物 (20)3.6 库区农业生态 (21)3.7 库区地质灾害 (23)第4章 污染源排污状况 (26)4.1 工业污染源废水排放统计 (26)4.2 城镇生活污水排放统计 (26)4.3 库区农药和化肥 (27)4.4 库区流动污染源监测 (28)第5章 水环境质量状况 (31)5.1 库区水质监测 (31)5.2 库区“水华”监测 (33)第6章 施工区环境质量状况 (35)6.1 水文气象 (35)6.2 空气质量 (36)6.3 水质 (37)6.4 噪声 (37)第7章 人群健康状况 (39)7.1 基本情况 (39)7.2 生命统计 (39)7.3 疾病监测 (40)7.4 生物媒介监测 (42)第8章 移民安置区环境质量状况 (44)8.1 水质监测 (44)8.2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 (46)8.3 声环境质量监测 (47)第9章 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49)9.1 万州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 (49)9.2 秭归典型区生态环境监测 (50)9.3 地下水和土壤潜育化监测 (52)9.4 陆生植物群落监测 (54)9.5 河口水盐动态监测 (55)9.6 特有鱼类实验研究 (56)综 述2006年,三峡工程稳步推进,主要控制目标均如期实现,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开始全面显现。
2006年,三峡库区社会、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按可比价格计算,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1%。
库区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各行业生产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人群健康状况基本正常。
长江三峡水库水文生态效应分析
长江三峡水库水文生态效应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增加,长江三峡水库的水文生态效应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长江三峡水库是全球最大的水库,于1994年开始兴建,旨在进行洪水控制和发电。
但是,水库的建设以及运营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长江三峡水库的水文生态效应,并分析其中的优缺点。
一、绿化水库周边环境长江三峡水库建成后,由于水库蓄水减轻了周围的旱灾、洪水灾害等影响,因此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在水库周边,由于大面积的水域对周围的气候和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发生了环境的改善。
例如,水库周边陆地的植被得到了保护和恢复,涨水期可以改善下游土地的土壤、水分和养分,也可以增加下游和水生物的物种多样性。
此外,水库周边适宜的植被覆盖和绿化工程可以有效控制水库蒸发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因此,绿化水库周边环境是长江三峡水库的一个重要水文生态效应。
二、洪水控制和配水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和运营可以有效地控制长江的洪水,减轻了下游地区的洪水灾害。
同时,长江三峡水库也成为了我国第一个大型水库的“上游”,为下游区域的农业、养殖和市政用水提供了很好的水源保障。
长江三峡水库的配水带动了下游地区农业、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环境影响长江三峡水库的建成和运营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方面,蓄水后有可能会扰乱上下游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持性。
例如大幅度的流量调节可能影响了鱼类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根据当地环境的特点和生态系统的情况,需要对水库的使用进行适当的量化控制。
另一方面,水库的建设也可能改变下游区域的自然河道,影响原有的地形地貌,从而产生地质环境效应,引入一些植物物种和动物物种,以及瘤块、缺陷等我们还不了解的问题。
通过对环境影响的量化评价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利工程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四、废弃物处理长江三峡水库的运营也存在一些废弃物,例如蓄水时所淹没的山体和房屋,以及河道中的垃圾等等,这些废弃物处理的恰当性和有效性将对水系和周边环境的安全、稳定产生影响。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回顾
收稿日期:2003-06-15作者简介:翁立达,男,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3)08-0040-03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回顾翁立达 敖良桂(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湖北武汉430000)摘要:简要回顾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以往在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的规划、监测、科研等工作,以及已经做出的巨大努力。
介绍了三峡工程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同时指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广泛而深远,特别是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流、泥沙等情况的变化,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目前距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要求有相当差距,任重而道远。
关 键 词: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库区移民;水资源保护;三峡水利枢纽中图分类号:X 24 文献标识码:A 2003年8月,三峡水库蓄水发电,这是三峡工程建设进程由二期转入三期的标志。
为了进一步做好三峡水库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对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简要的回顾十分必要。
1 三峡工程前期环保工作简要回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举世瞩目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工程的兴建将产生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等方面的效益,但是也将对库区和全流域的生态与环境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三峡工程的论证过程中,生态与环境问题(含移民)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之一。
由于我国的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刚刚起步,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自1979年起,组织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围绕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一边收集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资料,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一边对已建的丹江口水库进行了环境影响回顾评价,提出了《丹江口水利枢纽环境影响初步研究》。
与此同时,还对当时正在建设中的葛洲坝水利枢纽进行了现状和预测环境影响评价。
这些工作成果为三峡工程环境预测及评价提供了客观、可靠的基础资料。
1991年12月,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与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在多年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以下简称报告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3-06-15作者简介:翁立达,男,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3)08-0040-03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回顾翁立达 敖良桂(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湖北武汉430000)摘要:简要回顾了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以往在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开展的规划、监测、科研等工作,以及已经做出的巨大努力。
介绍了三峡工程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同时指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广泛而深远,特别是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流、泥沙等情况的变化,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目前距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要求有相当差距,任重而道远。
关 键 词: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库区移民;水资源保护;三峡水利枢纽中图分类号:X 24 文献标识码:A 2003年8月,三峡水库蓄水发电,这是三峡工程建设进程由二期转入三期的标志。
为了进一步做好三峡水库的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对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简要的回顾十分必要。
1 三峡工程前期环保工作简要回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举世瞩目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工程的兴建将产生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和供水等方面的效益,但是也将对库区和全流域的生态与环境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三峡工程的论证过程中,生态与环境问题(含移民)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之一。
由于我国的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刚刚起步,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自1979年起,组织国内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围绕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影响,一边收集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的资料,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一边对已建的丹江口水库进行了环境影响回顾评价,提出了《丹江口水利枢纽环境影响初步研究》。
与此同时,还对当时正在建设中的葛洲坝水利枢纽进行了现状和预测环境影响评价。
这些工作成果为三峡工程环境预测及评价提供了客观、可靠的基础资料。
1991年12月,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与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在多年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完成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以下简称报告书)。
报告书针对三峡工程规模巨大,对生态与环境影响深远的特点,采取全流域、多层次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方法,按23个环境子系统和68个环境因子进行了评价,就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措施与建议。
1992年1月水利部召开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预审会。
同年2月中旬,国家环保局进行了终审,并以《关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的复函》进行了批复。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决议》。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第十一篇(枢纽工程环境保护)》对报告书中所提出的因修建长江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态与环境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公众所关注的问题提出了措施与对策。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组于1993年5月对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进行了审查,并予通过。
经审查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环境保护初步设计成为三峡工程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为开展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依据。
2 三峡工程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1)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在中游,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主要由水库淹没与移民安置活动所引起,为此必须制定包括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内容的库区移民安置整体规划,并认真落实。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务院1996年“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对原移民规划中的“三原”原则做了重大改动,明确对那些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治理无望的“十五小”企业不再复建,而应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进行结构调整,或者进行“关、停、并、转”。
防止新的污染源的发生。
这一决策对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鉴于三峡库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土地容量相对有限,为了减轻库区土地及环境的压力,国务院对三峡工程移民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决定增大外迁移民的比例,这一措施不仅有利于库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三峡水库水质保护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十分敏感而重要。
由于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集中在库区,由水库淹没、水文条件改变以及移民活动所引起。
在库区移民活动中发生的水土流失和污染问题最终将反映到库区的水质上来。
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目前在葛洲坝前堆积的白色垃圾将会转移到未来的三峡大坝前。
由于水库蓄水后水位抬高,水流趋第34卷第8期人 民 长 江V ol.34,N o.82003年8月Y angtze River Aug., 2003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岸边污染带范围会有所扩大,在一些库湾地区更为突出。
近年来,库区年废水排放总量已超过10亿t,由于绝大部分未进行处理,局部江段水质污染严重,重庆、涪陵等城市附近已形成岸边污染带。
建库后库区流速降低,水流的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岸边污染带的问题将有所加重。
为此,需抓紧制定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并尽早实施。
国务院十分重视三峡水库水质保护问题,2001年7月决定成立三峡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着手组织编制了“三峡水库及其上游地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并于同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实施。
该规划共安排了384.5亿元资金,用于兴建三峡库区及上游地区的污水处理厂及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同时加大了植树造林等生态保护的力度,为三峡水库水质保护提供了保障。
(3)生物多样性是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另一主要不利影响方面。
三峡大坝兴建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河流的水文情势,将影响库区及中下游的生物多样性和水生态系统,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生境有所恶化。
为此,需制定水生生物的保护规划,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繁殖基地,同时在工程的设计和管理运行中考虑生态与环境条件的需要。
对珍稀植物和水生生物、上游特有鱼类等重点保护对象,在“初步设计”中提出了建立保护区、保护点和采用人工繁殖放流等多种保护措施,并要求与工程进度相结合。
例如,为保护陆生植物,兴建宜昌大老岭森林公园、兴山龙门河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巫山小三峡景观生态自然保护区,以及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和川明参等自然保护点;为保护水生生物,规划了“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长江葛洲坝下游江段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长江口中华鲟和白鲟幼鱼自然保护区”等。
与此同时,实施了中华鲟人工繁殖放流计划,在宜昌和长江口已进行了多次中华鲟放流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
(4)三峡水库形成后,水位抬高,江面变宽,三峡“雄、奇、险、秀”的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库区部分文物、古迹将被淹没,为此要求制定旅游规划和文物迁移和保护规划并予实施。
由于三峡地区历史悠久,特别要求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与库区移民过程中应注意文物保护,这些措施与建议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5)在三峡工程的建设与移民活动中,由于较好地执行了“报告书”提出的要求,迄今未发生库区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蔓延。
(6)三峡工程建成后,进入河口的水沙过程将发生改变,河口的盐水入侵及冲淤情势将发生变化,对敏感的河口及近海的生态系统状况产生影响。
三峡水库蓄水后,这一影响将会逐步显现,因此在枯水期三峡水库的调度应当考虑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3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后续工作1993年三峡工程开工后,为落实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初步设计中所提出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围绕着三峡工程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和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继续不断地进行着规划管理、监测和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同时也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研究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3.1 规划工作(1)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规划。
根据环保“初步设计”的要求,受三建委办公室的委托,在气象、环保、交通、农业、林业、卫生、移民等部门的配合下,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负责起草编制了《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实施规划》。
该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
依据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以人类生态系统为中心,以库区为重点,涵盖库区上游、长江中下游与河口相关地区,组成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监测网络,监测因兴建三峡工程而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与发展趋势。
针对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某些主要不利影响,规划中将监测与减免对策结合,开展实验示范研究,以达到监测为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目的。
对某些尚认识不清的问题,则开展科学实验与应用研究。
该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三峡工程兴建前后库区及大坝下游相关地区的生态与环境实行全过程系统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保护库区和流域相关地区的环境质量、保证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为国家有关部门决策服务。
监测系统由12个子系统和4个生态环境实验站组成,分3个层次,即生态与环境监测中心、重点站与实验站、基层站。
监测的重点区域以库区为主,兼顾水库上下游,充分注意发挥各部门、各专业现有监测技术、人员和装备的作用。
该规划于1995年编制完成,次年2月经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审查通过,同年实施。
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专为一个水利水电工程所建立的监测系统。
(2)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规划。
受三峡总公司的委托,1994年8月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编制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实施规划》(以下简称实施规划)。
针对三峡工程工程量巨大、施工强度高、工期长、设备多、机械化程度高等特点,为使三峡工程施工区的环境保护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实施规划对工区水质、大气、噪声、施工弃渣、垃圾、绿化、人体健康以及石料场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坝下虎牙滩骨料场对中华鲟产卵地的影响和工区对外交通的环境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1994年12月,实施规划经三建委办公室和国家环保局联合审查通过。
实施规划紧密结合施工实际,对环境影响报告中施工区各项环境保护对策提出具体措施,以减缓工程施工的不利影响,为施工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库区移民环境保护规划与实施计划。
库区移民环保规划的编制是“初步设计”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三峡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受移民部门的委托,1994年长江水资源保护科研所编制完成了湖北省4县(宜昌、秭归、兴山、巴东)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规划报告。
随后,又与四川省环境评估中心和重庆市环科所合作,承担了湖北省、重庆市各县(区)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规划报告,分别于1995、1997年通过国家移民局评估中心组织的审查,并得到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的批准。
1998年,受秭归县委托,水资源保护科研所承担编制完成了《秭归县新县城环境保护规划》,对新县城环境功能区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新县城污废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设方案,以及大气、噪声控制、生态建设等具体的环保措施,成为秭归县新县城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