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房颤抗凝的新时代口服抗凝药物的选择

合集下载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抗凝血药是一类可以延长凝血时间的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一、抗凝血药物的治疗范围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部血栓栓塞(PE)。

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进一步生长和蔓延,预防病情恶化,并降低再发风险。

2. 心房颤动(AF):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易形成心脏内的血栓,增加中风风险。

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中风的风险,并帮助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律。

3.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瓣膜相关的血栓形成。

4. 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某些具有高血栓形成风险的人群,如长时间卧床不动的患者、癌症患者等,可能需要接受抗凝治疗来预防血栓的发生。

二、常见的抗凝药物类型及用法常见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肝素类药物、华法林类药物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它们的用途和用法略有不同:1. 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这类药物常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用于急性血栓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以调整剂量和疗程。

2. 华法林类药物: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需要经常检查凝血时间(INR值)来调整剂量。

它广泛用于治疗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华法林与某些食物和药物有相互作用,应按医生建议进行饮食和其他药物的管理。

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属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十达网设置物因子抑制剂。

与华法林相比,这些药物作用更为直接,疗效稳定,并且无需经常监测凝血时间。

三、抗凝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抗凝药物需注意以下事项:1. 准确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建议,按时按量服药。

2. 定期检查凝血指标或INR值,以确保抗凝效果在安全范围内。

3. 避免突然停药或改变剂量,以免引起血栓或出血等不良反应。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策略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策略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药物的策略第一部分:房颤患者管理的指南更新CHA2DS2-VASc评分系统从2012年开始,国内外关于房颤的指南不断更新。

对于房颤的卒中风险的评估存在着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最初使用的CHADS2评分系统将心衰,高血压,高龄,糖尿病,既往卒中或者TIA病史都纳入了这个评分系统。

分数越高,发生卒中的风险越大。

当时,很多指南都推荐使用CHADS2评分系统来评估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包括2016年ACC房颤管理指南、2010年ESC房颤管理指南、2012年房颤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加拿大房颤管理指南、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房颤管理指南等。

此后,有更多的研究发现,血管疾病、女性、高龄(65-74岁)也都是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高危因素。

于是,就诞生了CHA2DS2-VASc评分系统。

在CHA2DS2-VASc 评分系统中,心衰,高血压,糖尿病各计1分。

高龄(≧75岁)、有既往卒中、血栓栓塞史或者TIA史计2分。

此外,新增的指标包括血管疾病、女性、高龄(65-74岁)各计1分。

因此,CHA2DS2-VASc 评分系统的最高得分为9分。

CHA2DS2-VASc评分系统的优点在于将原来CHADS2评分系统中低风险的患者进行了更精确的识别。

CHA2DS2-VASc评分系统提高了对于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能力,显著改善了中低危卒中的分类,重新划分了患者尤其是老年女性患者的卒中风险。

CHA2DS2-VASc评分系统已经为临床广泛采用。

因此,近年的房颤管理指南,例如2012年ESC的房颤管理指南,欧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剂指南,2014年NICE房颤管理指南,2014年ACC/AHA房颤管理指南等,一致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系统。

当然,临床评分系统是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而开发出来的,本身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的。

房颤尤其是无症状的房颤,有时候很难发现。

这就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监测,例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2-4周长程Holter,植入式芯片等手段。

2020房颤抗凝药物选择及出血并发症处理指南推荐

2020房颤抗凝药物选择及出血并发症处理指南推荐

2020房颤抗凝药物选择及出血并发症处理指南推荐预防房颤引起的血栓栓塞事件,是房颤治疗策略中重要环节。

在血栓栓塞危险较高的房颤患者中,应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抗凝可明显减少血栓栓塞事件,并改善患者的预后。

华法林使用要点华法林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a、Ⅶa、Ⅸa、Ⅹa的合成。

华法林可降低30%~50%相关凝血因子的合成率,抑制凝血因子活性,通过多个作用位点拮抗凝血过程。

完成临床评估后,应尽快启动华法林治疗。

不推荐给起始负荷量,建议初始剂量为1~3 mg/d、1次/d。

华法林的抗凝效果肯定,但治疗窗狭窄,不同个体的有效剂量差异较大,并易受多种食物和药物的影响,需常规监测抗凝,力求INR达到2.0~3.0。

INR在治疗目标范围内的时间越长,华法林疗效越明显。

稳定前应数天至每周监测1次,个体化调整剂量,可在2~4周达到抗凝目标范围。

此后,根据INR结果的稳定性可延长监测INR时间,每4周监测1次。

1次轻度升高或降低可不急于改变剂量,但应近期复查。

INR 如确实不在目标范围,可升高或降低原剂量的10%~15%,建议根据每周剂量进行调整。

调整剂量后应重复前面所述的监测频率,直到剂量再次稳定。

老年患者的华法林清除减少,合并其他疾病或合并用药较多,出血风险高,可适当增加监测频率。

表1 华法林剂量调整方案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使用要点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NOAC)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艾多沙班。

达比加群酯:2次/d,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1次150或110 mg。

如漏服达比加群酯,时间<6>6 h,则跳过该次服药,在下次服药的时间服用下次的剂量。

我国目前没有适用于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75 mg剂量的达比加群(美国FDA批准使用)。

利伐沙班:20 mg/次、1次/d,与餐食同用。

若肌酐清除率在15~49 ml/min间,或高龄、低体重,可用15 mg/次、1次/d[8]。

抗凝药西药抗凝药物的使用说明及适应症一览

抗凝药西药抗凝药物的使用说明及适应症一览

抗凝药西药抗凝药物的使用说明及适应症一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与心脑血管系统相关的疾病。

而抗凝药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病、心脑血管病等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凝药物的使用说明及其适应症。

一、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能够抑制人体内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华法林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特别适用于房颤、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深静脉血栓形成等高风险患者。

使用说明:1. 用法用量:一般情况下,华法林的初始剂量为10mg/天,分2次服用。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凝血指标,剂量可能需要调整。

2. 监测指标:患者使用华法林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以评估抗凝效果。

一般情况下,INR维持在2.0-3.0之间为理想范围。

3. 注意事项:在使用华法林期间,患者需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如非甾体类消炎药、抗生素等。

此外,饮食中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也可能影响华法林的疗效。

二、肝素(Heparin)肝素是一种通过促进抗凝酶活性,以及抑制凝血蛋白酶的形成从而达到抗凝效果的药物。

它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血栓病等。

使用说明:1. 给药途径:肝素可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

2. 剂量调整:肝素的剂量需根据患者的体重、凝血指标和病情进行个体化调整。

3. 注意事项:肝素的使用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并且要注意避免药物的过量使用,以免引起出血等不良反应。

三、替格瑞洛(Dabigatran)替格瑞洛是一种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具有快速吸收和排除的特点,能够选择性地抑制凝血酶活性。

它广泛用于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是华法林的一种优秀替代品。

使用说明:1. 初始剂量:替格瑞洛的初始剂量为150mg/天,分2次服用。

根据患者的年龄、肾功能等因素,剂量可能需要调整。

2. 注意事项:替格瑞洛的使用需要注意患者的肾功能,避免出现药物在体内过高积累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房颤患者常用抗凝药物选择

房颤患者常用抗凝药物选择

房颤患者常用抗凝药物选择对于房颤患者,我们常会给病人交代存在血栓栓塞的风险,建议病人行抗凝治疗。

那么,所有的房颤患者都需要抗凝么?什么情况下用华法林,什么情况下需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不同合并症的患者的抗凝选择又是如何呢?下面这张表大家一定很熟悉,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CHA2DS2-VASc 评分对房颤患者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其中≥2分为高危,1分为中危,0分为低危。

无论心房颤动类型如何,都应根据血栓栓塞的评估风险决定是否抗栓或选择适当的抗栓策略。

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或永久性房颤具有同样的危险性。

高危患者应选择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抗凝治疗。

对有明确抗凝禁忌的患者,可考虑左心耳封堵;对中危患者,建议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对低危患者,不予抗栓治疗。

一、预防血栓栓塞一般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1、对所有心房颤动患者应用CHA2DS2-VASc评分进行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评估;CHA2DS2-VASc评分≥2的男性或≥3的女性心房颤动患者应长期接受抗凝治疗。

抗栓治疗的选择应依据血栓栓塞的风险,不论心房颤动的类型。

2、对心房颤动转复者,应在转复前有效抗凝至少3周(如食管超声除外心房血栓,可静脉注射肝素后复律),转复后还应抗凝至少4周。

4周之后是否需要长期抗凝治疗需要根据CHA2DS2-VASc评分风险评分决定。

3、在抗凝药物选择中,如无NOACs的禁忌,可首选NOACs,也可选用华法林抗凝。

应用华法林抗凝时,应密切监测INR,维持INR在2.0-3.0之间。

4、使用NOACs之前应进行肾功能评价,每当临床需要和每年均应进行一次肾功能的再评价。

中重度CKD可以考虑减低剂量的NOACs 治疗,如患终末期慢性肾病(CKD)(肌酐清除率<15mL/min)或正在进行透析,用华法林(INR2.0~3.0)进行治疗是合理的。

根据肾功能分期推荐的口服抗凝药物剂量调整5、在启动NOACs治疗之前检测基线肝功能也很重要。

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就是血栓形成,导致卒中的风险增加。

抗凝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房颤患者,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在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管理中,选择合适的药物,控制剂量以及监测疗效和安全性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总结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以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

药物选择:目前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包括维生素K拮抗剂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维生素K拮抗剂包括华法林和国际规范化比对比药物(INR),是传统的抗凝药物。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西咪替丁和达比加群酯,与维生素K拮抗剂相比,具有更便捷、更安全的特点。

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已被证实在预防卒中和系统性动脉栓塞的有效性与华法林相当。

相比于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更低的出血风险和更简便的用法。

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口服抗凝药物对于长期管理至关重要。

剂量控制:对于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剂量的调整需要根据INR来进行监测。

维生素K拮抗剂的起始剂量和维持剂量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个体化调整。

应该特别注意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剂量,以避免血栓和出血的风险。

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剂量控制相对简单,一般没有监测的要求。

剂量的个体化选择主要基于患者的特定情况,如年龄、体重、肾功能等。

尽管这些新型药物不需要定期的实验室监测,但医生仍需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关注患者的用药效果和安全性。

疗效和安全性的监测:对于房颤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管理,疗效和安全性是需要不断监测的关键指标。

定期评估患者的INR值可以反映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的疗效和安全性,对其进行必要的剂量调整。

对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管理,患者需告知医生任何可能的出血或血栓事件,特别是在用药初期或剂量调整后。

此外,定期复查肾功能和其他相关指标,以评估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和药物安全性。

抗凝血药治疗血栓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凝血药治疗血栓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凝血药治疗血栓的西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会导致血流受阻,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抗凝血药是一类能够延缓或阻止血液凝结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疾病。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常见的西药抗凝血药及其适应症和使用说明。

一、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可用于治疗以下适应症:1. 静脉血栓栓塞症:华法林可用于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等。

2. 心房颤动:对于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华法林可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

3.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对于接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华法林可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华法林使用说明:1. 用药剂量: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进行调整。

通常起始剂量为每日10mg,然后根据INR值调整剂量。

2.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皮肤坏死和皮肤瘙痒等。

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期间需密切注意自身情况,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二、肝素(Heparin)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可用于治疗以下适应症:1. 急性冠脉综合征:肝素可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

2. 血栓性静脉炎:对于患有血栓性静脉炎的患者,肝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

3. 血液透析和血细胞分离:肝素可用于血液透析和血细胞分离等过程中的抗凝。

肝素使用说明:1. 给药途径:肝素可通过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等途径给药。

具体给药途径和剂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2. 不良反应:可能的不良反应包括出血、过敏反应和骨髓抑制等。

使用肝素期间,医生会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是一种非处方药,可用于治疗以下适应症:1. 冠心病:阿司匹林可用于治疗冠心病,预防心脏血栓的形成。

2. 脑血栓:阿司匹林也可用于预防或治疗脑血栓。

3. 心肌梗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

关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5个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

关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5个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

关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5个问题,你都知道答案吗?医脉通2014-09-30发表评论分享四年来,3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相继问世。

第四种NOAC类药物依度沙班也已向FDA递交了审批文件。

虽说我们现在有了那么多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替代华法林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的合理使用仍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这些药物还没有头对头的比较数据,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几项重要的NOAC试验中做出一些推断的。

Q:下列描述的哪类患者是最适合接受NOAC类药物的?A 既往有卒中病史、房颤和机械性心脏瓣膜患者,伴不稳定INR值B 阵发性房颤和心脏结构正常的患者,伴不稳定INR值C 持续性房颤患者,因需频繁肺活检不得不中止抗凝治疗的患者D 既往卒中和房颤病史,接受腰麻手术的患者答案:B虽然NOAC类药物有很多吸引人的特性,比如说和药物食物的相互作用较小,无需进行血液检测等等。

但是它们也有几个重要的局限之处。

比如说,没有一个NOAC类药物获得FDA批准用于瓣膜性疾病。

一项在机械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中比较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接受达比加群酯的患者出血性和缺血性事件的发生率都升高了[1]。

目前唯一获批用于机械性心脏瓣膜病治疗的口服抗凝药物只有华法林。

FDA批准上市的3个NOAC类药物都带有黑框警告,以警示人们避免在没有足量替代抗凝药物的情况下中止目前的抗凝治疗,以免引起高凝状态和卒中反弹。

此外,这些药物不应用于接受腰麻的患者。

Q:下列哪种NOAC类药物是FDA批准用于非瓣膜性房颤且只需一天口服一次的?A 阿哌沙班B 达比加群C| 伐沙班答案:CFDA批准用于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3个NOAC类药物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只有利伐沙班是一天一次给药的。

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都是一天两次给药的。

Q:以下FDA批准的NOAC类药物中,哪一个和华法林相比降低了颅内出血风险?A 阿哌沙班B 达比加群C 伐沙班D 以上全部答案:D所有FDA批准用于房颤治疗的NOAC类药物和华法林相比都能降低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治疗及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摘要】华法林是防治房颤卒中最有效抗凝药物。

出血、频繁监测INR 值等缺点限制了华法林临床使用率。

新近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研究不断涌现,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预防卒中的作用中不劣于华法林,且出血风险可能较华法林低,故有望取代华法林这一传统抗凝药。

本文系统回顾近年有关口服抗凝药的相关研究,并将这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心房颤动;口服抗凝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且房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增加脑卒中的风险[1]。

维生素K拮抗剂之一华法林较阿司匹林在预防房颤脑卒中方面有更好的疗效,但它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①抗凝治疗窗口窄,较小剂量也可能会导致血栓或出血。

②频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并使其维持在一定的治疗窗内(通常为2.0~3.0)。

因此,至少有1/3的房颤患者未行华法林治疗,或治疗刚开始就因其副作用而提前终止[2]。

因此,我们应该寻求更好的抗血栓形成药物。

1新型抗凝药物1.1达比加群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5%,约80%以原型通过肾脏排除,血清的清除半衰期为12~17h。

RELY研究是达比加群在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3],该实验选取了18113位心房颤动患者,选用两种剂量的达比加群(110mg,2次/d和150 mg,2次/d)和华法林(严格将INR控制在2.0~3.0间)对房颤患者的疗效作比较,并同时评估安全性。

该实验主要终点为脑卒中或全身性栓塞事件。

该研究历时2年,达比加群(110mg,2次/d)组在防止脑卒中或全身性栓塞事件与华法林组相当,但其大出血的发生率更低。

达比加群(150mg,2次/d)组在防止脑卒中或全身性栓塞事件上较华法林发病率显著降低,且不增加大出血事件的风险率。

1 房颤抗凝的新时代--口服抗凝药物的选择

1 房颤抗凝的新时代--口服抗凝药物的选择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并发症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

房颤引发的卒中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约50%,因此有效的防止血栓栓塞尤为重要,但在临床治疗中,仍存在对抗凝治疗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接受抗凝治疗、或治疗达标的比例较低等问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接受抗凝治疗的比率仅为1.7%。

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公布的心房颤动全球登记调查结果显示,危险评分CHADS2≥2分的中国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率不到10%。

目前口服抗凝药是预防血栓栓塞最有效方法,现华法林是应用最多的药物,但其存在出血并发症、频繁监测INR值等弊端,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主要基于一些指南及目前新的研究成果,介绍房颤新型口服抗凝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及问题。

1血栓栓塞与出血评估目前对于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主要有CHA2DS2VASc评分与CHADS2评分(表1),CHA2DS2VASc评分与CHADS2评分相比,评分内容更加全面、针对年龄区别对待、抗凝适应症更广泛,要求更严格。

但是CHA2DS2VASc评分是基于欧洲人资料,亚洲与欧洲人存在差异,CHA2DS2VASc能否用于我国房颤的临床实践尚需研究明确。

因此,一般情况仍推荐CHADS2 评分,但应进一步了解CHA2DS2VASC 评分。

表1对于出血风险主要应用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表2)进行评估,当评分≥3分时提示出血“高危”,出血高危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等药物的治疗,均应谨慎,并应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加强监测。

表22房颤口服抗凝药物房颤抗栓药物主要分为:抗血小板类(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口服抗凝药(传统的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

NOACs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

2.1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从上个世纪起,使用法华林进行房颤栓塞的预防,取得了一定疗效,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

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华法林治疗,一组为实验组采取利伐沙班治疗。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以利伐沙班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降低患者的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伐沙班在临床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有数据表明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4%[1]。

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病率也在逐渐递增,在80岁以上人群中心房颤动的发病率已经接近10%,心房颤动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常见疾病[2]。

患者的数据分析表明,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一旦出现心房颤动,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将遭受严重威胁。

对心房颤动的治疗一般采用抗凝药物,如常用的华法林法治疗,但取得的治疗效果有限,临床近年来有新的药物得到应用,利伐沙班作为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在临床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3]。

本文选取到我院治疗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分析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患者年龄在48岁-72岁,男性38例,女性2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华法林治疗,一组为实验组采取利伐沙班治疗。

两组患者的数据P>0.05没有明显差异。

纳入标准:①患者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愿意参与研究。

心房颤动患者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治疗选择

心房颤动患者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治疗选择

心房颤动患者联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治疗选择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亦明显增加,年龄≥80岁的人群中患病率超过8%。

中度以上栓塞风险房颤患者需要长期口服抗凝剂治疗,而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常需抗血小板治疗,特别是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 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增加了抗凝、抗栓治疗的复杂性。

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 SC)房颤指南、2012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对房颤合并冠心病及行PCI术患者如何选择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有具体描述,2011年ACCF/AHA/HRS房颤指南有部分涉及,但2013年ACCF/AHA/HRS房颤指南汇编未对此进行阐述。

2010年ESC指南根据房颤患者出血及栓塞风险评估,对合并冠心病、心肌梗死及PCI等不同临床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说明:1.心房颤动患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和(或)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目前ACS和(或)PCI指南推荐ACS 或支架植入后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金属裸支架应用4周,药物洗脱支架应用6至12个月。

未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心房颤动的ACS患者死亡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增加,应用和未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患者间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维生素K拮抗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30天时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6-4.6%,但12个月时增加到7.4-10.3%。

因而,短期应用三联抗血小板制剂(如4周)出血风险较低,其风险/收益比可以接受。

ESC工作组出版的一份关于血栓形成的系统文献回顾及专家共识文件,得到了欧洲心律协会(EHRA)和欧洲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协会(EAPCI)批准。

建议避免应用药物洗脱支架,中至重度血栓栓塞风险的房颤患者短期选择三联抗血小板,其后更长时间的治疗选择维生素K拮抗剂和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

达比加群酯——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新选择

达比加群酯——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新选择

达比加群酯——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新选择本人临床药师,非药品推销员,只是为大家推荐好药,让治疗多一些选择。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30%以上。

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

作为继经典抗凝血药物华法林之后50年来上市的首个新型口服抗凝血药,达比加群酯被视为全球抗凝血药物领域里程碑式的进步。

迄今为止,达比加群酯已在全球81个国家获批,已成为具有最丰富临床应用经验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且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为近千万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在预防卒中和全身性栓塞,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新选择。

达比加群酯•达比加群酯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药物。

•是一种新型、非肽类、竞争性、可逆的凝血酶抑制剂。

•用法用量:成人的推荐剂量为每日口服300mg,即每次1粒150mg的胶囊,每日两次,应维持终生治疗。

用水送服,餐食或餐后服用均可。

请勿打开胶囊。

•适应症:用于预防心节律异常(心房颤动)患者中风和血栓的发生。

作用机制1.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达比加群的前体药物,属非肽类的凝血酶抑制剂。

2.口服经胃肠吸收后,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达比加群。

3.达比加群结合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了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及血栓形成。

达比加群可以从纤维蛋白一凝血酶结合体上解离,发挥可逆的抗凝作用。

作用特点1.血浆达峰时间为2h,半衰期长12-17h。

2.主要由肾脏清除。

3.对游离和结合的凝血酶都有抑制作用。

4.还可以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5.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安全性高,无需调整剂量和用药监控。

6.每日2次口服,若漏服时间≤6小时以内,应该立即补服;若漏服时间>6小时,无需补服,按原计划、且原剂量服下一次药。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策略选择及风险权衡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策略选择及风险权衡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策略选择及风险权衡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患者在此病情下容易产生血栓形成的风险。

因此,抗凝治疗成为了心房颤动患者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策略选择以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权衡。

一、抗凝治疗策略选择1. 抗凝药物选择: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如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利培酮等。

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非常重要。

2. 适应症评估:在决定是否进行抗凝治疗之前,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应症评估。

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心房颤动类型、伴发疾病、出血倾向等。

3. 疗程和剂量:抗凝治疗的疗程和剂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对于短期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疗程可以较短;而对于长期心房颤动的患者,则需要维持较长的抗凝疗程。

二、风险权衡1. 出血风险:抗凝治疗是有一定出血风险的,这也是让患者和医生在治疗选择时需要权衡的因素之一。

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伴有其他出血风险因素的患者,需要更加谨慎地权衡抗凝治疗的利弊。

2. 血栓栓塞风险:心房颤动患者不进行抗凝治疗,血栓栓塞风险将大大增加。

因此,在选择不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时,需要充分评估其血栓栓塞风险,以避免患者因此产生不必要的并发症。

3.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权衡风险时,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的考虑。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生活习惯、伴发疾病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治疗风险。

三、抗凝治疗的监测与评估1. 定期复查: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时,需要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PT)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监测抗凝药物的疗效和剂量调整。

2. 出血风险评估:定期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包括询问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鼻衄、牙龈出血等情况。

若出血风险增加,需要及时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3. 医患沟通:医生需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房颤患者抗凝方法与注意

房颤患者抗凝方法与注意

02
观察出血情况:根据出血情况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01
监测INR值:根据INR值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04
定期复查: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药物
01
定期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变化
03
观察药物效果,及时反馈给医生
02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抗凝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04
遵循医嘱,不要擅自调整药物
食物相互作用
其他因素相互作用
食物:某些食物可能影响抗凝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如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
1
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影响抗凝药物的疗效,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酶药物等
2
疾病:某些疾病可能影响抗凝药物的疗效,如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等
3
生活习惯:某些生活习惯可能影响抗凝药物的疗效,如吸烟、饮酒、运动等
4
避免出血风险
01
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02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进行侵入性操作,如拔牙、注射等
03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游泳等
04
避免使用抗凝药物期间进行高风险活动,如高空作业、潜水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房颤的风险
01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
07
磺达肝癸钠:2
08
比伐卢定:50mg,每日一次
09
依诺肝素:1mg/kg,每日一次
10
抗凝药物副作用
出血风险:抗凝药物可能导致出血,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01
胃肠道反应:部分抗凝药物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
02
肝肾功能损害: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房颤药物治疗方案

房颤药物治疗方案

房颤药物治疗方案引言房颤是一种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特征为心房的不规则快速收缩。

它会导致血液在心脏中积聚,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

药物治疗是房颤管理的关键方面之一,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房颤药物治疗方案。

抗凝药物抗凝药物是预防房颤患者形成血栓的关键治疗措施之一。

以下是常用的抗凝药物:1.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来防止血栓形成。

然而,华法林的用药需要密切监测和调整剂量,因为它具有很多与食物和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

2.新型口服抗凝剂(NOACs):NOACs是近年来引入的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和依诺沙班(Edoxaban)。

NOACs与华法林相比减少了与食物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同时也不需要经常的监测。

对于房颤患者的抗凝药物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肾功能、基础疾病等因素。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最佳的治疗选择。

心率控制药物心率控制药物用于控制房颤患者心室率过快的症状。

以下是常用的心率控制药物:1.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是最常用的心率控制药物,如美托洛尔(Metoprolol)和阿替洛尔(Atenolol)。

它们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对心脏β受体的刺激来减慢心率,从而帮助恢复正常的心律。

2.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Verapamil)和地尔硫䓬(Diltiazem)也可以用于心率控制。

它们通过阻断心肌细胞内的钙通道,降低心室率。

注意,对于房颤伴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

恢复心律药物恢复心律药物是用于将房颤患者的心律恢复到窦性心律的药物。

以下是常用的恢复心律药物:1.胺碘酮(Amiodarone):胺碘酮是一种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通过抑制多种离子通道的活性来恢复窦性心律。

然而,胺碘酮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副作用,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肺部纤维化。

10mg,15mg还是20mg,房颤患者抗凝利伐沙班该如何选用?

10mg,15mg还是20mg,房颤患者抗凝利伐沙班该如何选用?

10mg,15mg还是20mg,房颤患者抗凝利伐沙班该如何选用?
提起来利伐沙班,想必大家并不陌生。

利伐沙班是一种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能够选择性地抑制Xa因子的活性位点,常用于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如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肺栓塞,房颤等。

然而,临床上常用的利伐沙班有10mg,15mg 和20mg三种,今天咱们就来系统学习该如何选用,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10mg,15mg还是20mg?
该药物说明书中明确规定,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常规推荐剂量为每天使用一次,一次20mg。

而对于体重偏轻,年龄大于75岁,且肌酐清除率低于
49mL/min的患者,可以使用15mg。

而在2021年的NOACs实践指南中指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者是进行PCI 术后1年发生房颤且具有抗凝指征的患者,推荐使用15mg。

如果患者肌酐清除率低于49mL/min时,剂量可以减为10mg。

二、该如何服用?
对于10mg规格的利伐沙班,生物利用度不受食物的影响。

因此,可以在餐前或者餐后服用都可以。

而对于15mg和20mg规格的利伐沙班,食物可以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因此,服用时最好是与食物同时服用。

三、注意事项有哪些?
(1)坚持规律用药,固定服药时间;(2)用药期间应戒烟限酒;(3)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但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外伤;(4)如果打算进行择期手术时,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该药物。

房颤治疗药物利伐沙班,使用时牢记三要三不要

房颤治疗药物利伐沙班,使用时牢记三要三不要

房颤治疗药物利伐沙班,使用时牢记三要三不要提起来抗凝药物,很多人脑海里首先想到的是华法林。

确实,华法林是一种经典的抗凝药物。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华法林个体差异大,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还需要定期监测INR值。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应运而生。

因其起效快、半衰期短、相互作用少并且不需要定期监测INR等优势,备受医生和患者的推崇。

然而,即使是这样,使用过程中仍然需牢记这三要三不要。

一、要认清规格目前市面上的利伐沙班有三种规格,10mg、15mg和20mg。

三种规格所含药物的剂量不同,但是有效成分时一样的。

不同的规格有不同的颜色,分别为浅红色、红色和棕红色。

二、要用对时机10mg规格的利伐沙班胃肠道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餐前或餐后服用,都不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此与或不与食物同服均可。

而15mg和20mg的利伐沙班,餐前生物利用度只有66%,餐后服用药物,可显著增加生物利用度,因此,应与食物同服。

三、要用对剂量利伐沙班用于不同疾病时使用剂量不同。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所使用剂量为每日10mg。

用于房颤预防脑梗塞时,使用剂量为每日20mg。

而对于年龄大于75岁或者肾功能不全,即肌酐清除率30-49时,每日可用15mg。

四、不要擅自补服对于每天服用一次20mg、15mg和10mg的患者,在想起来时应立即服用。

不应再同一天内加倍服用。

五、不要用于特殊人群利伐沙班可通过胎盘屏障,增加胎儿或者胎盘初学的风险,进而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因此,已怀孕的妇女不建议使用该药物。

此外,该药物也可分泌到乳汁中,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六、不要驾车研究表明,利伐沙班对驾车和机械操作能力的影响很小,但如果服药后,出现头晕时则不宜驾车或操作机械。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之一,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房颤患者由于心房的收缩无规律,使得心房内形成血栓并容易导致栓塞事件的发生。

抗凝治疗可以减少心房内血栓的形成,从而降低栓塞风险,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而传统的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存在着许多局限性,如药物代谢变异性大,剂量控制困难,导致药物疗效和安全性难以平衡,因此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已经成为崭新治疗策略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房颤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一、药物分类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主要分为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和抗血小板药物。

DOACs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和口服抗凝药因素Xa抑制剂(FXaI)两类药物。

DTIs包括达比加群、艾司洛韦以及甘露醇硫酸酯;FXaI包括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妥拉韦隆等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罗巴莫等。

二、药理特点1. DOACsDOACs在血液凝固相关酶或因子活化的位置直接作用,对患者的限制性较小,无需常规的监测和调整剂量。

具有作用迅速、抗凝效果显著、副作用清淡等特点。

(1)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DTIs作用于血液凝固级联作用的终端酶凝血酶,抑制凝血酶的形成和贯通性纤维蛋白的形成,从而防止栓子的形成。

达比加群、艾司洛韦以及甘露醇硫酸酯均为DTIs类药物。

(2)因子Xa抑制剂(FXaI)FXaI主要通过抑制因子Xa的活性而达到抗凝目的,此类药物具有一个标准吸收性过程,在肝脏中代谢,通过肾脏排泄。

主要药物包括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妥拉韦隆等。

2.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粘附代谢及血栓素A2的合成达到抑制血小板凝集从而防止血栓发生。

较常见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罗巴莫等。

1. DOACs相比于华法林的治疗优势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显示,DOACs与华法林治疗房颤患者相关的脑卒中风险均显著降低,但DOACs相比于华法林具有更低的出血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血栓栓塞并发症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

房颤引发的卒中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约50%,因此有效的防止血栓栓塞尤为重要,但在临床治疗中,仍存在对抗凝治疗重要性认识不充分,接受抗凝治疗、或治疗达标的比例较低等问题,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接受抗凝治疗的比率仅为1.7%。

2012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公布的心房颤动全球登记调查结果显示,危险评分CHADS2≥2分的中国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率不到10%。

目前口服抗凝药是预防血栓栓塞最有效方法,现华法林是应用最多的药物,但其存在出血并发症、频繁监测INR值等弊端,新型抗凝药物的研发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文主要基于一些指南及目前新的研究成果,介绍房颤新型口服抗凝药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及问题。

1血栓栓塞与出血评估目前对于血栓栓塞风险的评估主要有CHA2DS2VASc评分与CHADS2评分(表1),CHA2DS2VASc评分与CHADS2评分相比,评分内容更加全面、针对年龄区别对待、抗凝适应症更广泛,要求更严格。

但是CHA2DS2VASc评分是基于欧洲人资料,亚洲与欧洲人存在差异,CHA2DS2VASc能否用于我国房颤的临床实践尚需研究明确。

因此,一般情况仍推荐CHADS2 评分,但应进一步了解CHA2DS2VASC 评分。

表1对于出血风险主要应用HAS-BLED出血风险积分(表2)进行评估,当评分≥3分时提示出血“高危”,出血高危患者无论接受华法林还是阿司匹林等药物的治疗,均应谨慎,并应在开始抗栓治疗之后,加强监测。

表22房颤口服抗凝药物房颤抗栓药物主要分为:抗血小板类(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口服抗凝药(传统的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

NOACs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

2.1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从上个世纪起,使用法华林进行房颤栓塞的预防,取得了一定疗效,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

口服华法林时,老年患者应与一般成年人采用相同INR(2-3)目标值。

应用初期,至少每3-5天检测一次INR,当INR 达到目标值,并且法华林使用剂量相对固定后,可每4周检测一次,INR值稳定者最长3个月检测一次。

我国INR达标的剂量低于欧美(一般从低剂量2.5-3开始),华法林存在拮抗剂(维生素K)可以对药物相关并发症进行干预。

但华法林代谢受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影响,并且存在治疗窗窄、出血风险较高、需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并调整药物剂量、与多种食物药物有相互作用等问题。

2.2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2.2.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达比加群酯是最前沿的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 ,通过特异性阻滞凝血酶活性而发挥强大抗凝疗效,维生素K拮抗剂不同,达比加群酯可提供有效、可预测、稳定的抗凝效果,同时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或调整剂量。

RE-LY®(长期抗凝治疗随机评估)研究结果显示,与华法林标准治疗方案相比,达比加群酯150mg每日2次口服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和全身性栓塞达35%以上,而且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24%,同时血管性死亡、颅内出血、致死性出血风险也显著降低;而达比加群酯110mg每日2次口服在预防卒中和全身性栓塞方面与华法林同样有效,大出血、致命性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则显著低于华法林泰毕全®(达比加群酯)通过超过四年的对照随访获得了长期安全性和疗效数据的口服抗凝药物。

FDA在2010年10月批准上市,2011年AHA/ACCF/HRS联合推荐达比加群作为华法林的替代手段,可有效用于房颤卒中预防。

2012年的《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也肯定了泰毕全®的两种剂量的疗效及安全性。

迄今为止,达比加群酯已在全球81个国家获批,累积超过一百三十万患者的使用经验,已成为具有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2.2.2 Xa因子抑制剂2.2.2.1 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利伐沙班(20mg,qd)和华法林治疗相比较。

ROCKET AF研究表明:以卒中和体循环血栓为主要终点,利伐沙班疗效优于华法林,相对风险降低21%。

与此同时,利伐沙班组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0.26%,显著低于华法林组0.44%,大出血和临床相关的非大出血的复合终点发生率利伐沙班为14.9%,与华法林的14.5%相当,关键部位出血、致死性出血及颅内出血则显著降低。

Kubitza等研究表明:食物摄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利伐沙班的吸收,不影响排泄,因此建议餐后服药。

此外,有研究发现利伐沙班的抗凝作用可被凝血酶原复合物迅速、完全逆转,而相同剂量的凝血酶原复合物无法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作用。

拜瑞妥(利伐沙班)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2011年11月份批准其上市用于房颤卒中预防。

2.2.2.2 Xa因子抑制剂-阿哌沙班对于阿哌沙班有一些相关研究,ARISTOTLE研究结果显示阿哌沙班与卒中或全身性栓塞风险减少21%、出血减少31%、所有病因死亡率下降11%。

AVERROES研究共纳入5599例房颤患者,因各种原因不愿意或不适合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

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阿哌沙班5 mg bid,或阿司匹林每日81~324 mg。

主要疗效终点是出现缺血性、出血性卒中或体循环栓塞。

中期疗效分析时,观察到阿哌沙班组获益明显,研究提前终止。

Eliquis(阿哌沙班)美国2012年12月28日批准用于减少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栓塞发生风险。

2011年5月20日,欧盟已批准其用于接受过臀部或膝部置换手术患者的血栓预防。

在欧洲药品管理局委员会(EMA)积极的评估后,可能很快其就能够用于欧洲的患者,以减少非瓣膜房颤(AF)患者卒中或全身性栓塞的风险。

2.2.2.3 Xa因子抑制剂-依度沙班ENGAGE AF-TIMI48在房颤卒中预防领域正在进行III期研究,随机分为依度沙班30mg、60mg组及华法林组,比较依度沙班与华法林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尚未批准应用。

日本一项研究报告,新型Ⅹa因子抑制剂依度沙班的抗凝作用可被几种止血剂逆转,可能被用于控制某些状况下的出血。

体外试验,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PPSB-HT)、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剂(Feiba)和重组Ⅶa因子(rFⅦa)可以呈浓度依赖性地逆转依度沙班诱导的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另外,在大鼠试验中,rFⅦa和Feiba也可以显著逆转依度沙班所致出血时间延长。

3 NOACs的临床应用建议(相关指南)2012年CCS房颤指南制定了目前广泛认可的抗栓方案(图1)图1既往指南,如2010 ESC 指南(和2012年更新版) 主要讨论抗凝治疗中,新型抗凝药物的一般的指征和特殊情况,指导在具体的临床情况下如何处理新型抗凝药物的介绍较少。

尽管存在不同的房颤抗凝试验,但新型抗凝药物仍然在许多方面的尚未研究。

每个新型抗凝药物都需有在许多临床下合理应用的方案,但是疾病存在多重风险,并且常常略有不同,可能导致医师的困惑。

基于上述前提,欧洲的心律协会(EHRA) 制定一个统一的方式指导医师如何使用新型抗凝药物《2013EHRA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NOACs临床实践指南》。

指南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临床启动和随访计划;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效果评估;药物间相互作用和药代动力学;抗凝疗法之间的转化;药物摄入的依从性;如何处理剂量错误;慢性肾脏病患者用药;没有出血的可疑药物过量或凝血试验提示出血风险的处理;出血并发症的处理;要进行外科手术或消融术用药;紧急外科手术时用药;房颤合并冠状动脉疾病用药;应用NOAC 治疗者的复律;NOACs 治疗中仍出现急性脑卒中;房颤并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NOAC与Vka的比较本文将主要介绍其实用性较强的一些部分。

3.1NOACs抗凝效果的评估NOACs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功能:对于目前已批准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都不应改变实验室凝血功能指标。

不可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去评估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

定量测试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 和Xa因子抑制剂的方法是确实存在的,但他们在大多数医院并不可以常规获得。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提供达比加群的水平及活性的定性评估。

图2、达比加群与aPTT关系曲线蛇静脉酶凝结时间(ECT)可直接测定DTIs活性,但不易随时监测。

使用达比加群时,一日两次的常规剂量,如在低浓度期,ECT升高仍大于3倍,则出血高风险。

不同Xa 因子抑制剂对PT 和APTT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图3),Xa 因子抑制剂存在浓度依赖性的PT 延长。

虽然不同PT 试剂的灵敏度差别很大,但对于利伐沙班,PT 仍可提供一些定量的信息。

而目前依度沙班和阿哌沙班没有这种数据。

图3NOACs 不但干预常规凝血试验,还影响血栓形成测试或凝血因子的测量,目前没有凝血参数或药物水平,与出血风险或血栓栓塞的风险相关联的数据。

凝血试验的最大效果将在最大血浆浓度时,大约在摄入后3小时,如果血液取样和NOAC 摄入的时间窗是未知的,应谨慎对待凝血试验的异常。

因此,摄入NOAC 和血液采样的时间窗至少24 h ,也可能比狼疮抗凝的测量(≥ 48 h)更长。

表3、不同NOACs的凝血实验3.2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图4、药代动力学表4、药物相互作用(图注:红色为应用禁忌、橙色应减量、黄色如同时有其他黄因素考虑减量、斜线目前无数据或实验处于研究阶段)4抗凝疗法之间的转化4.1 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NOACsINR<2.0即刻应用NOACsINR 2.0-2.5可即可应用,但最好次日应用INR>2.5在VKA半衰期时再次测量INR值4.2 NOACs-VKAVKA达到稳定INR值一般需5-10天,NOAC与VKA合用直到INR达到理想值NOACs可能影响INR(尤其是FXa抑制剂),从而影响了联合治疗重叠阶段的数值:重叠阶段,服用NOAC前即刻测INR;末次NOAC24小时后(即单独VKA治疗)测INR,确保足够的抗凝作用;第一个月密切监测INR在直到达到稳定值。

4.3 UFH、LMWH—NOACs在UFH半衰期±2h时NOACs可应用,但肾功不全,代谢慢者需要注意。

预计下次LMWH应用的时间,NOACs可开始应用4.4 NOACs--UFH、LMWH预计下次NOACs应用的时间,UFH、LMWH可开始应用4.5NOAC—NOAC预计下次应用NOAC时,可开始改用NOAC,但浓度高于治疗血浆浓度时,则应延长改用NOAC的起始时间4.6阿司匹林-NOACsNOAC可在阿司匹林停用的即刻应用,但是在出血风险高时需再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