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质课教案第一课时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质课教案第一课时

《短文两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贪婪、堕落、冉冉、红灯酒绿、繁弦急管”等词语;体悟文章的深刻内容。

2.整体把握课文,反复朗读,读中领悟文章中心,感知内容。

培养合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正确看待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4.抓住重点词、句、段,联系上下文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词句积累。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行道树默默奉献的牺牲精神。

教学难点:对文中的哲理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配乐展示行道树图片。

教师语:我们每天漫步在街头,会看到街道两旁种着许多树,我们叫它“行道树”,刚才大家看到的树,就是行道树,它是我们熟悉的朋友。

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行道树?(简评学生的发言)从同学的介绍中,我们对行道树有所了解。

但行道树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呢?大家想不想听听它的心理话呢?好,下面让我们跟着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一起走进行道树的内心世界,倾听它的诉说。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行道树。

什么是行道树?(指种在道路两旁的树木。

)行道树又有哪些功用呢?(防止空气污染、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能防止噪音、美化环境)4.作者简介。

张晓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1949年抵台北,毕业于东吴大学中文系。

她是台湾著名散文家之一。

著有戏剧、小说、杂文多种。

她的创作贯穿着基督教信仰的精神,散文充满自我的真情至性,剧作蕴含着中国故土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读字词: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雏形丰硕稀疏珍重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具体而微多姿多彩不可磨灭回味无穷行道树2.解释词语:红灯绿酒: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乐的音乐声。

弦,指弦乐器。

管,指管乐器。

3.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散文4.由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师: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说说行道树是什么样的一棵树。

鲁教五四版语文六年级2 短文两篇 学案(1)

鲁教五四版语文六年级2 短文两篇 学案(1)

《短文两篇》教案行道树【学习指导】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它丰富、准确、鲜明、生动。

在汉语的宝典里,有许多“言此而意彼”的妙词佳句,譬如,“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奶”“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

这些话表面好像在写动植物,其实是有其象征意义的。

学习张晓风的短文《行道树》,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和理解《行道树》中的形象,看看马路两旁的行道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学习目标】1.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基础知识精讲】一、作者介绍张晓风散文创作历程(楼肇明)早在1977年,时年36岁的张晓风,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评论赞辞说她“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

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可以说是对她诗意散文的第一次感性素描。

1981年,当她的第四本散文集《你还没有爱过》出版时,余光中先生为该书作序,称她为“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在这里,亦秀亦豪、腕挟风雷是一个高度凝练传神的概括,“腕挟风雷”是对“亦秀亦豪”之“豪”所作的补充和说明。

英国女作家伍尔芙指出:“一个人,如果是个纯粹的男人或是个纯粹的女人,那将是天大的不幸。

无论任何人,都应该是个具有女人味的男人或具有男人味的女人。

”这一男女双性气质的组合理论极富启示意义,特别是对于中国作家来说,中国民族历来就偏向于柔弱的阴性思维,一部中国古典散文史,韩海苏潮以外,满眼芳草萋萋的阴柔之美。

在回溯张晓风的散文创作历程之前,为了使读者对她的全部散文艺术创作有一个横向平面的概括性了解,我将张晓风散文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内涵概括为三个渐次展开,互有渗透交叉,不断扩大其涟漪和波浪的“反馈圈”:一是,她对大自然,大地上山川草木只有宗教性的虔诚才可以相比拟的感恩情感;二是,她对故国明月镂心刻骨般的相思情愫;三是,这位女作家那涵天负地般的广阔胸襟,以寥廓思维空间为背景的对生命价值的沉思。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篇短文的基本内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短文的理解和分析。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对短文的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提高对短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短文,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短文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情感素养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短文一:《xxx》学生能够理解短文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短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背景。

2.2 短文二:《xxx》学生能够理解短文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短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的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类似短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篇短文,理解基本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词典、注释等资料,解决生词和难点问题。

3.3 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享对短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4 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对短文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短文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两篇短文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5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短文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或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短文的理解、分析和解读等。

4.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教师使用的教材,包括短文文本和相关知识点。

5.2 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质课学案第二课时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质课学案第二课时

《短文两篇》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并通过工具书,疏通文章重点字词,做到熟记并掌握。

3.通过相关资料,收集并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二、预习过程收集有关作者周素珊的资料,与全班同学分享。

(一)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柚.子树()硕.大()shà时间()zǐ妹()玲珑剔.透()fū小鸟()雏.形()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低回:具体而微:3.《第一次真好》的作者是,选自。

(二)学习引导。

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第一次”,请简要概括。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3.请试着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4.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5.作者既然说“第一次真好”,为什么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不矛盾吗?6.既然第一次真好,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去尝试?试举例说明。

(三)知识梳理:1.请讲述你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

2.学完了本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思考一下:此刻,你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四)自我检测熟读短文两篇,仿照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的句子。

1.当夜幕降临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______硕大的_________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3.__________________只是一种点缀。

4.__________________值得低回品味。

5.第一次看到_______________,但觉__________________。

6.愿你珍重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给_________留下了不可磨灭的。

(五)学后收获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行道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选择最有价值的习题进行探究,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3、以“我是一棵树”为题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1、对比衬托,突出行道树勇担命运、甘愿牺牲的精神;2、拟人手法,描绘奉献者心灵轨迹。

教学难点:解读精彩语言中反映的无私奉献者的可敬之处。

学时:1课时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投影显示两幅画建筑工人→昼夜劳作,才有广厦千万家,他是无私的奉献者叶欣→为抢救非典病人,以身殉职,他也是一位无私奉献者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位特殊的奉献者,(投影显示第三幅画)导入课题,板书:行道树2、作者简介(先学生发言收集来的资料,后投影补充)张晓风,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她的散文创作分为三个段落,第一阶段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第二阶段以《你还没有爱过》为标志;第三阶段以《我在》为标志。

那么,张晓风在文中是怎样评价行道树的呢?听录音:思考:(投影显示)A、请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回答“行道树是一列的树”。

B、用“忧愁”与“快乐”来形容行道树矛盾吗?为什么?明确:A、行道树是一列快乐而忧愁的树。

B、不矛盾。

忧愁:为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而担忧。

快乐:为自己能为城市净化环境而欣喜。

3、学生配乐朗读,后小组讨论,选择最有阶值的总是进行探究,每组派代表提问,其他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有:⑴为什么行道树之事是神圣的?⑵行道树受了哪些痛苦?⑶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这种命运?明确:⑴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行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

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附烟尘,献出绿色和浓阴,迎接太阳制造清新,所以说其事业是神圣的。

⑵惟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隆化县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

隆化县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行道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选择最有价值的习题进行探究,结合生活体验感受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3、以“我是一棵树”为题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1、对比衬托,突出行道树勇担命运、甘愿牺牲的精神;2、拟人手法,描绘奉献者心灵轨迹。

教学难点:解读精彩语言中反映的无私奉献者的可敬之处。

学时:1课时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导入:投影显示两幅画建筑工人→昼夜劳作,才有广厦千万家,他是无私的奉献者叶欣→为抢救非典病人,以身殉职,他也是一位无私奉献者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位特殊的奉献者,(投影显示第三幅画)导入课题,板书:行道树2、作者简介(先学生发言收集来的资料,后投影补充)张晓风,早在1977年就被台湾地区的批评界推为“中国当代十大散文家”之一,她的散文创作分为三个段落,第一阶段以她于1966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为标志;第二阶段以《你还没有爱过》为标志;第三阶段以《我在》为标志。

那么,张晓风在文中是怎样评价行道树的呢?听录音:思考:(投影显示)A、请学生用文中的词语回答“行道树是一列的树".B、用“忧愁”与“快乐”来形容行道树矛盾吗?为什么?明确:A、行道树是一列快乐而忧愁的树。

B、不矛盾。

忧愁:为城市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健康而担忧。

快乐:为自己能为城市净化环境而欣喜。

3、学生配乐朗读,后小组讨论,选择最有阶值的总是进行探究,每组派代表提问,其他学生思考后回答,可能出现的问题有:⑴为什么行道树之事是神圣的?⑵行道树受了哪些痛苦?⑶既然痛苦为什么还要选择这种命运?明确:⑴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行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

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附烟尘,献出绿色和浓阴,迎接太阳制造清新,所以说其事业是神圣的。

⑵惟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晚上处于寂静黑暗,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

六年级语文下册 2 短文两篇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下册 2 短文两篇学案 鲁教版五四制

第二课短文两篇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贪婪、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等词语。

2. 理解行道树的无私奉献精神;认识人生第一次的重大意义,珍视第一次经验。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4.学习以小见大和夹叙夹议的写法。

学习重点抓住关键句,探究把握文章主旨,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和写作意图。

学习难点联系生活,辩析、理解关键词的含义。

一、课前预习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姊.妹(jiě)孵.出(fū)苦熬(áo)装饰(shì)B.冉冉.(rǎn)雏.形(chú)柚子(yòu)烟囱(chōng)C.污浊.(zhuó)丰硕(shuò)点缀.(zhuì)剔.透(tī)D.贪婪.(lán)牙龈.(yín)堕.落(zhuì)稀疏(sū)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低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具体而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当母鸟第一次生下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玲珑剔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B.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

C.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春天就像一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D.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小明指着远处身穿灰色制服的老人对小伙伴说:“那就是我的________。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 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首页语文教案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行道树、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行道树》采用拟人手法借行道树的自白,描绘了以制造清新,献出浓阴和迎接光明而自豪的行道树形象。

表达无私奉献的人生理念和“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的人生哲理。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清新,凝炼。

精辟的议论更是点睛之笔。

教学时应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联系学生自己的人生体验,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和阅读方法的指导,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第一次真好》是《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略读课文。

教材通过两个事例抒写了人生的一种体验:第一次真好!告诉人们第一次的感觉是生命中难得的宝贵经验,并提醒人们思考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第一次真好》虽是略读课文,但文章却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第一次”不仅带给我们新鲜刺激,更带给我们生活的新领域和人生阅历。

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

本文叙议结合的写法也很典型,可以作为写作的典范。

[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六至九年级这一学段的起始阶段。

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人生体验,对一切都有一种新鲜感和期盼,但又住住仅停留在表层,难以深入。

表现在语文学科,就是只满足于对字词句的理解,而对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认识不足。

因此要借助学生的阅读期待,引导组织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从事学习,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贪婪、堕落、点缀、冉冉、雏形、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玲珑剔透、具体而微”等词语。

2、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体会“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的含义。

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学案第二课时

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学案第二课时

《短文两篇》学案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熟读课文,并通过工具书,疏通文章重点字词,做到熟记并掌握。

3.通过相关资料,收集并掌握作者的相关情况。

二、预习过程收集有关作者周素珊的资料,使用“学乐师生”APP与全班同学分享。

(一)知识梳理,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柚.子树()硕.大()shà时间()zǐ妹()玲珑剔.透()fū小鸟()雏.形()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低回:具体而微:3.《第一次真好》的作者是,选自。

(二)学习引导。

1.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第一次”,请简要概括。

2.“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3.请试着找出全文的主旨句并谈谈你对它的理解。

4.作者为什么选取这两个“第一次”详写?5.作者既然说“第一次真好”,为什么又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这不矛盾吗?6.既然第一次真好,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去尝试?试举例说明。

(三)知识梳理:1.请讲述你生命中印象最深刻的“第一次”。

2.学完了本文,你一定有很多感触,思考一下:此刻,你最想尝试的“第一次”是什么?(四)自我检测熟读短文两篇,仿照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的句子。

1.当夜幕降临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______硕大的_________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3.__________________只是一种点缀。

4.__________________值得低回品味。

5.第一次看到_______________,但觉__________________。

6.愿你珍重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给_________留下了不可磨灭的。

(五)学后收获我学会了什么?选择自己重要的收获简要的写在下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鲁教版五四制【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行道树的形象。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3、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行道树的形象。

2、学会自读自悟的方法。

3、学习本文借物喻人、对比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1、自读自悟: 理解法; 拓展法;感悟法;质疑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20分钟)1、独立自学(课余时间预习)(1)查资料或利用手中资源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2)请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写在下面(3)整体感知:通过朗读,同学们都应该走进了行道树的内心深处,那么,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检查预习(10分钟)3、合作探究(10分钟)(1)自读自悟①理解法:读了,我知道(懂得)了。

②感悟法:读了,我感受(体会)了。

③拓展法:读了,我想到(仿佛看到)。

④“我要质疑”:读了,我不理解。

(在文中打上问号)示例:是的,我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里道出了行道树内心的痛苦,“悲凉”一词最能体现这种痛苦!)(2)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3)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写树吗?你认为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什么?(4)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什么? 想想这是什么写作方法?二、展示交流(10分钟)4、分组展示抽签展示“合作探究”部分。

5、质疑解析三、检测反馈(15分钟)6、拓展延伸:(运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对比练笔)假设你是自然中的某一处景物:古桥、山泉、小溪……,你与游人互诉心声,你将会说什么呢?试试看,相信你能说得很好。

7、对标巩固1、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1)沦落、流落,本文指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

()(2)本义指贪得无厌,本文表现小孩子呼吸新鲜空气时不知满足的样子。

()(3)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短文两篇》课文教案及反思

《短文两篇》课文教案及反思

《短文两篇》课文教案:【教学目的】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难点】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行道树》一、看导语,默读《行道树》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贪婪堕落点缀自豪冉冉苦熬繁弦急管红灯绿酒多姿多彩三、朗读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方法:《行道树》这样的文章中有精辟的议论,是点睛之笔。

初读要抓住这种文眼,再读,要从文眼入手,回味思考,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且引出应有的结论,从而获得教益。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⑴ 为什么行道树认定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事业?⑵ 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既然痛苦,为什么“自己选择”这种命运?⑶ 怎样理解“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为什么说是“深沉”?⑷ 语句上几处疑难:“堕落”“悲凉的点缀”“忧愁”的含义。

⑸ 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哲理性语句,三个关键词。

老师点拨:⑴ 社会需要、人们需要的事业就是神圣的事业。

居民需要新鲜空气,行人需要绿阴,城市需要迎接太阳,行道树甘愿立在城市的飞尘里,从事神圣的事业。

⑵ 为神圣的事业而承受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他们为自己的奉献而自豪快乐。

⑶ 一切神圣的事业都是这样,需要你为此承受牺牲,但是为人们的幸福而牺牲个人幸福的人,他们是神圣的,他们也是幸福的,这种幸福是更深沉的幸福。

⑷ 堕落是沦落、流落的意思。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

在行道树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原创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短文两篇》原创教学设计

2短文两篇行道树(张晓风)第一次真好(周素珊)《行道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懂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理解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能够达到现身说法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围绕关键问题阅读文本、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的学习方法。

3、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懂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理解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能够达到现身说法的好处。

2、培养学生树立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流程导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

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最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的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见到成群结队的大雁,你只要想做最奋力飞翔的那一只。

虽是一棵树,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只雁,却能带来整个温暖的春季;虽是一朵花,却能装扮春天;这样的人生就无悔了。

今天,我们就伴随作者一起以“行道树”的现身说法来感受这样的一种无悔吧!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画出描写行道树心理活动的语句,感受行道树具有怎样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后明确:行道树极其痛苦,因远离家乡而痛苦,它们因环境污染的痛苦,因人们忽视环境而痛苦;行道树又相当快乐,它们因城市与人们的需要的快乐,因制造清新空气而快乐,因送去阴凉迎接朝阳而快乐,因能承担责任的快乐;行道树内心无怨无悔,它们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无论承受什么,都无怨无悔。

】教师:由此可见,作者笔下的行道树不再是纯粹的一种树了,而是在它们的身上赋予了某些精神品质。

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来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树呢?【指导学生明确:伟大、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等,示例:我是一种痛苦并快乐着的行道树;我是一种不被人们所理解但无怨无悔的行道树;我是一种既能承受痛苦又能品味快乐的行道树……】教师:请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社会生活,说一说我们的生活里有哪些具有行道树这种精神品质的人呢?【教师启发引导:例如,城市里不辞劳苦的环卫工人、讲台上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等。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质课教案第二课时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六年级下册《短文两篇》优质课教案第二课时

《短文两篇》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理解课文,深入挖掘文章主旨。

2.充分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正确对待生命中的每一个第一次,唤起不断开拓新的生活领域的热情。

4.抓住重点词、句、段,联系上下文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

2.领悟作者为什么要我们珍重第一次。

教学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通过阅读理解并体验“第一次真好”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导语:“第一次”是多么另人难忘的经历啊!你知道第一次吃西红柿的那个人吗?你知道“第一个吃螃蟹”的重大意义吗?第一次远行、第一次脱险、第一次施舍、第一次求助……自从我们有意识以来,数不清的第一次,无一例外地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新奇和刺激。

但又有谁真正懂得“第一次”的奥妙呢?3.请你以“我第一次……”为开头,选择最精彩的一件事告诉我们!4.周素姗的《第一次真好》可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板书课题。

5.作者介绍:毕璞,是周素珊女士使用了四十年的笔名。

毕璞的笔龄将届五十年,在漫长的写作生涯中,其笔路甚广,她写散文、小说、儿童故事、杂文、评论、传记,也翻译过英美的文学作品。

毕璞作品产量虽多,但是她一向只为兴趣以及有所感而写,“以我笔写我心”是她的写作信条。

她的文章清新雅丽,在平淡中蕴含着哲理,言之有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雏形丰硕稀疏霎时孵鸟姊妹柚子沉甸甸结实累累玲珑剔透2.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

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具备了,只是比较微小而已。

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多姿多彩:本文指生活丰富而充实。

3.生自读课文,思考: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明确:这篇短文,详写第一次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详写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又说到许多个“第一次”,作者总结自己的感受,说“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标题就命作“第一次真好”。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

《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

《短文》优秀教案《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短文两篇》优秀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短文》优秀教案1从容说课《谈读书》是培根的一篇著名的随笔,围绕读书,论述了知识的价值、求知的目的、读书的态度、方法等内容,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

《不求甚解》是邓拓先生的一篇杂文,文章采用驳论,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

教学两篇短文,要从内容、写法两方面进行突破。

内容上,要引导学生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激发学生热爱读书,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写法上,应引导学生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教学本文,宜采用“批注式阅读法”和“比较阅读法”。

批注式阅读法注重学思结合,注重自我评价;比较阅读法注重求同存异,注重比较辨析。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点拨,答疑解惑,组织学生互动合作,讨论探究,在思维的碰撞交流中,自主评价、独立判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藻饰、狡黠、诘难、伦理、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豁然贯通、不求甚解”等词的读音和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两文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背诵两文中的名言警句,加强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1.理清两文的论证思路,把握其思想内容。

2.分析理解两文的论证方式及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

3.引导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自我评价和主观阐发。

德育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行道树》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行道树的形象。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3.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行道树的形象。

2、学会自读自悟的方法。

3、学习本文借物喻人、对比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1、自读自悟: 理解法; 拓展法;感悟法;质疑法.【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20分钟)1、独立自学(课余时间预习)(1)查资料或利用手中资源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2)请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写在下面(3)整体感知:通过朗读,同学们都应该走进了行道树的内心深处,那么,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检查预习(10分钟)3、合作探究(10分钟)(1)自读自悟“我要质疑”:读了示例:是的,我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里道出了行道树内心的痛苦,“悲凉”一词最能体现这种痛苦!)(2)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3)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写树吗?你认为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什么?(4)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什么?想想这是什么写作方法?二、展示交流(10分钟)4、分组展示抽签展示“合作探究”部分。

5、质疑解析三、检测反馈(15分钟)6、拓展延伸:(运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对比练笔)假设你是自然中的某一处景物:古桥、山泉、小溪……,你与游人互诉心声,你将会说什么呢?试试看,相信你能说得很好。

7、对标巩固1、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1)沦落、流落,本文指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

()(2)本义指贪得无厌,本文表现小孩子呼吸新鲜空气时不知满足的样子。

()(3)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2、回味课文,对号入座8、强化整理:整理导学案或笔记强化记忆知识【教学反思】《第一次真好》导学案.... 【学习目标】1、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2、学习详略得当、以小见大的写法。

部编版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行道树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部编版2020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行道树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五四制

<< 行道树>>导学案【教学目标】1、抓住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行道树的形象。

2、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合作探究中品读语言,走进行道树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把握主旨,学习在困境中展现生命价值。

【教学准备】白板【教学过程及方法】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

1、导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存在,他们在不求回报的为社会、为人民做着自己的贡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具备这种精神的植物----行道树!2、查阅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知识。

3、展标:见上。

二、自主学习,适时点拨。

1、自读课文后,注音。

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烟囱( ) 点缀( ) 冉冉升起()给予()贪lán( )牙yín( ) duó落()苦áo()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繁弦急管:红灯绿酒:点缀:3、学生集体诵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

4、个别学生示范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并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作者主要想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三、发现研讨,合作探究。

1、学生集体诵读,要求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语调抑扬、读出感情。

2、个别学生示范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思考并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作者主要想表达一种什么思想感情。

四、小组合作探究本文的文字富有哲理,很多话语值得我们思考,请就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与探讨:(1)“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句中的“堕落”是什么意思?行道树说自己“堕落” ,这“堕落”表现在哪里?(2)为什么说“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3) 语段最后一句“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为什么忧愁?快乐表现在哪里?(4)“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怎么理解这句话?(5)、本文首尾两段前后照应,但在语序和用词上又稍有不同,为什么?(6)、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什么?四、小组展示,体验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道树》导学案
【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行道树的形象。

2、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章的重点词语,体会形象化的语言。

3.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

【重点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行道树的形象。

2、学会自读自悟的方法。

3、学习本文借物喻人、对比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1、自读自悟: 理解法; 拓展法;感悟法;质疑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20分钟)
1、独立自学(课余时间预习)
(1)查资料或利用手中资源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2)请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写在下面
(3)整体感知:通过朗读,同学们都应该走进了行道树的内心深处,那么,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2、检查预习(10分钟)
3、合作探究(10分钟)
(1)自读自悟
①理解法:读了,我知道(懂得)了。

②感悟法:读了,我感受(体会)了。

③拓展法:读了,我想到(仿佛看到)。

④“我要质疑”:读了,我不理解。

(在文中打上问号)
示例:是的,我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这里道出了行道树内心的痛苦,“悲凉”一词最能体现这种痛苦!)
(2)作者从哪些方面刻画了行道树的形象?
(3)你觉得作者仅仅是在写树吗?你认为文中的行道树象征着什么?
(4)作者借行道树的自白,赞美了什么?想想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二、展示交流(10分钟)
4、分组展示
抽签展示“合作探究”部分。

5、质疑解析
三、检测反馈(15分钟)
6、拓展延伸:(运用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或对比练笔)
假设你是自然中的某一处景物:古桥、山泉、小溪……,你与游人互诉心声,你将会说什么呢?试试看,相信你能说得很好。

7、对标巩固
1、根据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1)沦落、流落,本文指流落到恶劣的环境里。

()
(2)本义指贪得无厌,本文表现小孩子呼吸新鲜空气时不知满足的样子。

()
(3)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
2、回味课文,对号入座
写作对象
标题特点
行道树形象
写作特点
8、强化整理:整理导学案或笔记强化记忆知识
【教学反思】
《第一次真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2、学习详略得当、以小见大的写法。

3、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第一次”的含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感悟并珍视人生“第一次”的经验。

2、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3、辩证地理解文中所讲的“第一次”的含义,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25分钟)
1、独立自学(课余时间预习)
(1)查查字典,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雏形()丰硕()稀疏()结实累累()
霎时()孵鸟()姊妹()玲珑剔透()
柚子()沉甸甸()
(2)弄懂下面词语的意思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不可磨灭:
回味无穷:
(3)整体感知:
作者给我们讲了她的哪些第一次经历?
2、检查预习(10分钟)
3、合作探究:(15分钟)
(1)人生中仅有第一次会不会成功,会不会精彩呢?文中哪句话给了我们答案?
(2)为什么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
(3)这样大的关于人生的主题,作者却用平常的生活小事来表现,这种写法叫做什么?
(4)你了解到作者的那些第一次经历,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揣摩形象化的语言:
(1)你能感觉到作者说的“第一次真好”,究竟“好”在哪里吗?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解说哦。

(2)作者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想想为什么“不一定都愉快”还感到“新鲜而刺激”,“回味无穷”?
二、展示交流(10分钟)
4、分组展示
抽签展示“合作探究”部分。

5、质疑解析
三、检测反馈(10分钟)
6、拓展延伸:
为什么有的“第一次”不能尝试?
7、课堂检测:
填写表格: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