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电图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电图讲课PPT课件
治疗
根据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可采用药物治疗、起 搏器植入或手术治疗。
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 T波倒置,运动负荷试验可诱发心肌 缺血。
治疗
心肌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 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以改善 心肌供血。
05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 事项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
QT间期
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 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 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P波
代表心房的电活动,正常形态 较小,时限不超过0.12秒。
T波
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正常 形态两肢不对称,前半部斜度 较平缓,而后半部斜度较陡。
U波
位于T波之后的一个小波,代 表心室的后继电位。
02 心电图的导联与记录
寻找异常波形
观察是否存在ST段抬高或压低、T波 倒置等异常波形,以判断是否存在心 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法
将患者的心电图与正常 心电图进行对比,以发
现异常表现。
时间分段分析法
波形特征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
将心电图分成不同的时 间段,分别观察各个时
心电图的导联方式
常规导联
包括Ⅰ、Ⅱ、Ⅲ、aVR、 aVL、V₁至V₆等导联,用 于监测心脏的电活动。
胸导联
包括V₁至V₆导联,用于监 测心脏的胸壁电活动。
肢体导联
包括Ⅰ、Ⅱ、Ⅲ、aVR、 aVL等导联,用于监测两 上肢和两下肢的电活动。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
静态心电图
心电监护
在安静状态下记录心电图,用于常规 体检和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心脏肥厚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脏肥厚的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出现肢体导联电压增高,ST段压 低,T波低平或倒置。
根据心脏传导阻滞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可采用药物治疗、起 搏器植入或手术治疗。
心肌缺血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 T波倒置,运动负荷试验可诱发心肌 缺血。
治疗
心肌缺血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 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以改善 心肌供血。
05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与注意 事项
心电图的日常应用
QT间期
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 间距,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 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P波
代表心房的电活动,正常形态 较小,时限不超过0.12秒。
T波
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正常 形态两肢不对称,前半部斜度 较平缓,而后半部斜度较陡。
U波
位于T波之后的一个小波,代 表心室的后继电位。
02 心电图的导联与记录
寻找异常波形
观察是否存在ST段抬高或压低、T波 倒置等异常波形,以判断是否存在心 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对比分析法
将患者的心电图与正常 心电图进行对比,以发
现异常表现。
时间分段分析法
波形特征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
将心电图分成不同的时 间段,分别观察各个时
心电图的导联方式
常规导联
包括Ⅰ、Ⅱ、Ⅲ、aVR、 aVL、V₁至V₆等导联,用 于监测心脏的电活动。
胸导联
包括V₁至V₆导联,用于监 测心脏的胸壁电活动。
肢体导联
包括Ⅰ、Ⅱ、Ⅲ、aVR、 aVL等导联,用于监测两 上肢和两下肢的电活动。
心电图的记录方法
静态心电图
心电监护
在安静状态下记录心电图,用于常规 体检和诊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心脏肥厚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心脏肥厚的心电图表现为左心室或右心室肥厚,出现肢体导联电压增高,ST段压 低,T波低平或倒置。
心电图大全ppt课件
42
双侧心房肥大示意图-(图)
心电图大全
43
二、心室肥大
心电图大全
44
(一)左心室肥大
1、QRS电压增高,R V5、V6 >2.5mV; R V5 + S V1>4.0 mV(男性) >3.5 mV(女
振幅:除III、aVL、aVF、V1~V3导联 外,> 1/10 R波。
7、Q-T间期:心室肌除极和复极的全过程 所需的时间。
在心率60~100次/分时应0.32~0.44s *
心电图大全
32
三、小儿心电图
特点:心率快,P-R短,表现为以右室为 主的特征。
心电图大全
33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心脏肥大在ECG上的改变: 电压增高 时间延长 心肌复极顺序改变(ST段、T波改变)
心电图大全
8
综合向量形成原理 QRS向量环
心电图大全
9
二、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和命名
心电图大全
10
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图各波 段的关系
心电图大全
11
临床心电学对波段规定统一名 称
1、P波 2、P-R间期 3、QRS波群 4、ST段、T波 5、Q-T间期
心电图大全
12
QRS波群命名
心电图大全
13
心电图大全
4
心电图大全
5
心电图大全
6
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 系。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 呈反比关系。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构 成的角度有关。角度大,投影小,电位 弱;反之,电位强。
心电图大全
7
心电向量
心电图全 ppt课件
心电图全
心电图全
心肌细胞受刺激时钠通道开放,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急骤升高,使细胞外液中的大 量Na+ 渗入细胞内,膜内电位从静息状态的 -90mV迅速上升到+30mV,形成动作电位 的上升支即0相,0相非常短暂,仅点12ms。这种极化状态的消除称为除极 (depolarization)。相当于心电图QRS波群的 前半。
心电图全
心一.电内图容:全
1、简述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 2、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二、要求: 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及导联体系 掌握心电图各波、段正常值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 电心脏图传全导系统是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房室束、左右房室束支和Purkingje纤维构 成, ➢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冲动的起源,位于上腔静 脉入口与右心室交界处。结间束是窦房结与 房室结之间的传导径路,分为前、中、后三 个传导束
心电图全
心电图全
心肌细胞经过除极后,又逐渐恢复负电位称为复 极,动作电位到达顶峰后,立即开始复极,在复 极开始到达零电位形成1相。因为此时Na+的内 流已锐减,细胞膜对K+和Cl-的通透性增大,引 起K+的外流和Cl-的内流,其中K+外流是主要 的,使膜内电位快速自+20mV下降至0线形成 1相。约占10ms。相当心电图QRS波群的后半 部。
极化水平,其膜外聚集正电荷,未复极的乙端膜外 仍聚集负电荷, 复极端为电源,未复极端为电穴,二者再次形成电 偶,产生电流,
心电电流图方全向仍为电源流向电穴,与除极时方向
相反,甲端电极描记为正波,乙端描记为负 波 整个心肌细胞恢复极化状态后,电偶消失, 无电流产生,再次描记为一平线。 方向是由电穴指向电源,
《解读心电图》PPT课件
分为左心室肥大、右心室肥大和双心室肥大。
3
心脏肥大的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血压、改善心衰等。
心肌缺血的解读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ST段压低,T波倒置或低平。
心肌缺血的分类
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缺血的治疗
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心律失常的解读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01
心电图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结合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结合心电图和核磁共振成像,更准确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超声心动图技术
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提供更全面的心脏结构和血流信息。
CT和X光技术
结合心电图和CT或X光,用于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
心电图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远程心电监测
利用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应用程序,实现患者心电数据的实时监测和 传输。
时间。
观察心电图中的P波、 QRS波群、T波和U波的 形态,判断是否正常。
测量P波、QRS波群、T 波和U波的时间,判断 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测量P波、QRS波群、T 波和U波的振幅,判断 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心电图的异常表现
01
02
03
04
波形异常
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的 形态、时间和振幅出现异常。
历史发展
心电图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包括弦线式电流计、木制弦线式 心电图机、电子管式心电图机等 。
心电图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心电图纸
心电图纸是记录心电图的 载体,上面有等量的红色 和蓝色格子。
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导联是指将电极放 置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以 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3
心脏肥大的治疗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血压、改善心衰等。
心肌缺血的解读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表现
ST段压低,T波倒置或低平。
心肌缺血的分类
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缺血的治疗
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心律失常的解读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01
心电图与其他医学影像技术的结合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结合心电图和核磁共振成像,更准确地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超声心动图技术
结合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提供更全面的心脏结构和血流信息。
CT和X光技术
结合心电图和CT或X光,用于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
心电图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远程心电监测
利用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应用程序,实现患者心电数据的实时监测和 传输。
时间。
观察心电图中的P波、 QRS波群、T波和U波的 形态,判断是否正常。
测量P波、QRS波群、T 波和U波的时间,判断 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测量P波、QRS波群、T 波和U波的振幅,判断 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心电图的异常表现
01
02
03
04
波形异常
P波、QRS波群、T波和U波的 形态、时间和振幅出现异常。
历史发展
心电图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包括弦线式电流计、木制弦线式 心电图机、电子管式心电图机等 。
心电图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心电图纸
心电图纸是记录心电图的 载体,上面有等量的红色 和蓝色格子。
心电图导联
心电图导联是指将电极放 置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以 记录心脏的电活动。
常见心电图的识别 ppt课件
• PR间期: 0.12—0.20秒(选择P波最明显的导联测量)
2020/10/28
8
正常心电图
• QRS波群:时间(0.06—0.10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幅、
病理性Q波
• ST段:一般在等电线上或稍有偏移,但在任
何导联不应压低≥0.05mv;在肢体导联及V4— V6抬高不应≥0.1mv;V1—V3不应≥ 0.3mv
• 无病理性Q波,也无 ST段 变化,仅有T波倒置
• 诊断必须借助实验室检查血
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或影象
学(冠状动脉造影)才可以
确诊
25
急 性 非
ST
抬
高
型
心
肌
梗
死
心
电
图
演
变
2020/10/28
26
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 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的异常
• 慢性稳定期(陈旧期):病理性Q波(有的 能消失);ST正常;T波正常或倒置
2020/10/28
23
2020/10/28
24
急性心肌梗死(非ST抬高型)
2020/10/28
• 无病理性Q波, 有普遍性 ST段压低≥0.1mV,但aVR 导ST联段(抬有高时,还或有有V对1导称联性)T波
倒置(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所 致)
• 标准导联与胸前导联明显,尤以V3导联为甚
2020/10/28
18
高血钾
• T波高尖成“帐幕状”(Ⅱ、Ⅲ、avF、V3、 V5显著)
• 血钾高于6.5mmol/L时,QRS波出现改变(增 宽)
• 血钾高于7.0mmol/L时,P波振幅减小,P波增 宽,PR间期延长(心房传导减慢)
2020/10/28
8
正常心电图
• QRS波群:时间(0.06—0.10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幅、
病理性Q波
• ST段:一般在等电线上或稍有偏移,但在任
何导联不应压低≥0.05mv;在肢体导联及V4— V6抬高不应≥0.1mv;V1—V3不应≥ 0.3mv
• 无病理性Q波,也无 ST段 变化,仅有T波倒置
• 诊断必须借助实验室检查血
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或影象
学(冠状动脉造影)才可以
确诊
25
急 性 非
ST
抬
高
型
心
肌
梗
死
心
电
图
演
变
2020/10/28
26
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 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的异常
• 慢性稳定期(陈旧期):病理性Q波(有的 能消失);ST正常;T波正常或倒置
2020/10/28
23
2020/10/28
24
急性心肌梗死(非ST抬高型)
2020/10/28
• 无病理性Q波, 有普遍性 ST段压低≥0.1mV,但aVR 导ST联段(抬有高时,还或有有V对1导称联性)T波
倒置(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所 致)
• 标准导联与胸前导联明显,尤以V3导联为甚
2020/10/28
18
高血钾
• T波高尖成“帐幕状”(Ⅱ、Ⅲ、avF、V3、 V5显著)
• 血钾高于6.5mmol/L时,QRS波出现改变(增 宽)
• 血钾高于7.0mmol/L时,P波振幅减小,P波增 宽,PR间期延长(心房传导减慢)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检查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平静呼吸
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平 静呼吸,避免深呼吸或
憋气。
配合医生操作
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检 查,如需要改变体位或 进行某些动作时,应积
波形分析
详细解析心电图中各个波形的意义,如P波、QRS波群、T 波等,以及它们在心肌缺血/梗死时的变化。
诊断要点
总结心肌缺血/梗死的心电图诊断要点,如ST段抬高或压 低、T波倒置等。
心律失常案例剖析
案例介绍
展示一份典型的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包括心率、节律等方面 的异常。
波形分析
详细解析心电图中各个波形的变化,如P波消失、QRS波群增宽 等,以及它们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心电图讲解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表现与解读 • 异常心电图识别与诊断意义 •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 心电图检查注意事项及误区提示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脏电生理基础
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包括自律性、传导性和兴奋性,这些 特性共同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和收缩 功能。
检查前准备工作建议
保持安静状态
避免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饮食刺激,以确 保心电图结果的准确性。
去除金属物品
取下身上的金属饰品、手表等物品,避免对 心电图结果产生干扰。
穿着宽松舒适
选择棉质、宽松的衣物,避免穿着紧身或化 纤衣物,以减少静电干扰。
提前预约并了解检查流程
提前与医院或检查中心预约,了解检查流程 和相关注意事项。
房室传导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 阻滞,表现为PR间期延长或P波后无QRS波群。
常见心电图的识别ppt课件
确诊
24
急 性 非
ST 抬 高 型 心 肌 梗 死 心 电 图 演 变
25
心律失常
•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 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的异常
• 按其发生原理,区分为冲动形成异 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26
心脏冲动形成与传导系统解 剖及动作电位特征
27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
一.冲动形成异常 异常自律性、触发活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传导阻滞 、折返
折返是所有快速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发生机制。
28
房性早搏(期前收缩)
• 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不 完全性代偿间歇居多;QRS波群形态通 常正常,有时也可出现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早二联律
29
描述早搏的几个概念
• 偶发:每分钟少于3—5次 • 频发:每分钟5次以上 • 二联律:一个窦性搏动继一个早搏 • 三联律:真性(一个窦性继两个早搏)、假
• 室颤的波形、振幅、频率均极不规则, 无法识别QRS波群、ST段、T波
45
人工起搏心电图
• 脉冲信号波:垂直型、占时短(2 毫秒)的所谓钉样标记
46
窦性心动过缓
•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 窦性节律频率减慢:成人<60次/分
47
窦性停搏
• 窦房结在某个时期内兴奋性降低,不能 产生冲动,而使心房暂时停止活动,称 为停搏或窦性静止
与某些内分泌疾病对心肌的影响 • 在心脏介入治疗及心脏手术中心电监护
3
心电图的组成及命名
4
ST段的判断
近似缺血型
水平型
下垂型
下斜型
5
快速目测法
• 口对口向左走,尖对尖朝右偏
6
正常心电图
《心电图》ppt课件
心肌缺血
心电图可出现ST段压低、T波倒置等 心肌缺血表现。
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易发室性心动过速、房颤 等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病 理性Q波等。
瓣膜性心脏病对心电图影响分析
1 2
二尖瓣狭窄
心电图可出现“二尖瓣型P波”,提示左心房扩 大。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电图改变不明显,但长期关闭不全可导致左心 室肥大。
《心电图》ppt课件
目录
•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征分析 • 异常心电图诊断与鉴别诊断 • 常见心脏疾病心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录
• 药物对心电图影响及注意事项 • 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01
心电图基本概念与原理
心电图定义及作用
心电图定义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 术。
心电图作用
心电图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应用广泛。用于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帮 助诊断心律失常,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诊断心脏 扩大、肥厚,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等。
心脏电生理基础
01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02
心脏传导系统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存在稳定的静息电位,当受到刺激时,会发生 一系列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结合患者病史、症状等综合分析,给出 诊断意见。
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建议及时与上级 医师或心电图专家会诊。
THANKS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形 态和振幅因导联不同而异。正常 成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
秒,最宽不超过0.11秒。
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T波形态钝圆,占时较长,从基 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 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
临床常见心电图判读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47精选ppt课件48
心房扑动:心房波动规则,P波消 失,代之以"F"波,"F"波在II、 III、avF导联清晰,波间匀齐相差 不超过0.02s,"F"波频率在240430bpm,房室传导比例不定,常合 并有不同程度的房室阻滞。
精选ppt课件
49
心房扑动
P波被大锯齿波所替 代,一般心律是整齐 的。除非存在……箭 头所示为心房扑动波。
(二)心肌梗塞图形演变及分期
正常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陈旧期
精选ppt课件
5
超急性心肌梗死
精选ppt课件
6
精选ppt课件
7
精选ppt课件
8
前间壁心肌梗塞
精选ppt课件
9
超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精选ppt课件
10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
精选ppt课件
11
早期复极定义
早期复极综合征为一种临床常见的心
精选ppt课件
60
精选ppt课件
61
精选ppt课件
6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S
A
A-N = = = = = = = = = = = =
N-V
精选ppt课件
22
精选ppt课件
23
➢ III º AVB P波与QRS波各有自己的固有节律, 心室率慢于
心房率 ,QRS波形态及心率取决于心室起搏点的位置:
若起搏点在希氏束分支以上, 则QRS波正常,心室率> 40 次/ 分;
《正常心电图解读》课件
总结词
电极接触不良可能导致心电图出现不规则的波形,影响诊断准确性。
详细描述
当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时,如皮肤干燥、毛发过多或电极松动,会产生不规则的电信号,表现为心电图上的不规 则波形。这些波形可能会与心脏本身的电信号混淆,导致医生难以准确解读。
电磁干扰的伪差
总结词
电磁干扰可能使心电图波形失真,导致误诊。
从QRS波群的起点到T波终点 的间期,正常范围是0.320.44秒。
正常心电图的参数解读
心率
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 常范围是60-100次/分。
心律
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心电 图的节律应该是规则的。
电压
指心电图中各波形的幅度,正 常电压因导联不同而有所差异 。
电轴
指心电图中各波形在垂直方向 上的综合向量,正常电轴的范
心电图的波形和参数
心电图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 群、T波和U波等。
P波代表心房的兴奋过程,QRS 波群代表心室的兴奋过程,T波
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
心电图的参数包括心率、PR间 期、QT间期等,这些参数对于 判断心脏的功能和状态具有重要
意义。
02
正常心电图的特征与解读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征
QRS波群
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由一个 或多个QRS波组成,时限一般 小于0.12秒。
PR间期
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 时间,正常范围是0.12-0.20 秒。
P波
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呈钝圆 形,时限一般小于0.12秒。
T波
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形态两 肢不对称,前半部斜度较平缓 ,而后半部斜度较陡。
QT间期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兴奋过程 中产生的电位变化,通过分析 这些变化可以了解心脏的功能 和状态。
电极接触不良可能导致心电图出现不规则的波形,影响诊断准确性。
详细描述
当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时,如皮肤干燥、毛发过多或电极松动,会产生不规则的电信号,表现为心电图上的不规 则波形。这些波形可能会与心脏本身的电信号混淆,导致医生难以准确解读。
电磁干扰的伪差
总结词
电磁干扰可能使心电图波形失真,导致误诊。
从QRS波群的起点到T波终点 的间期,正常范围是0.320.44秒。
正常心电图的参数解读
心率
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 常范围是60-100次/分。
心律
指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心电 图的节律应该是规则的。
电压
指心电图中各波形的幅度,正 常电压因导联不同而有所差异 。
电轴
指心电图中各波形在垂直方向 上的综合向量,正常电轴的范
心电图的波形和参数
心电图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 群、T波和U波等。
P波代表心房的兴奋过程,QRS 波群代表心室的兴奋过程,T波
代表心室的复极化过程。
心电图的参数包括心率、PR间 期、QT间期等,这些参数对于 判断心脏的功能和状态具有重要
意义。
02
正常心电图的特征与解读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征
QRS波群
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由一个 或多个QRS波组成,时限一般 小于0.12秒。
PR间期
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的 时间,正常范围是0.12-0.20 秒。
P波
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呈钝圆 形,时限一般小于0.12秒。
T波
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形态两 肢不对称,前半部斜度较平缓 ,而后半部斜度较陡。
QT间期
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兴奋过程 中产生的电位变化,通过分析 这些变化可以了解心脏的功能 和状态。
心电图(全套218页PPT课件)
59
心電圖 (Electrocardiography)
心房、心室肥大
一、右房肥大
• 心電圖表現為P波尖而高聳,其振幅≥0.25mV,P 波的寬度並不增加
• 在II、III、aVF導聯表現最突出,稱為“肺型P 波”
• 常見於慢性肺原性心臟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臟病
正常P波:方向:I、II 、aVF、V4 -V6 向上;aVR 向下 寬度:<0.12s; 振幅:肢體導聯<0.25mv;胸導聯<0.2mv
上
右
左
P
下
環
27
2、心室激動——QRS環 心室除極時,把各瞬間向量連接起
來形成的環,稱QRS環
後
右
前
左
前
QRS環
28
3、心室複極——T環 心室電激動恢復期(複極)各瞬間向
量連接起來形成的環,稱T環 運行方向與方位與QRS環一致
後或上
右
左
前或下
T環
29
標準12導聯
肢體導聯
I II III
加壓肢體導聯
心電圖
(Electrocardiography)
心電圖示例
2
內容
臨床心電學的基本知識 心電圖的測量和正常數據 臨床常見心電圖的異常改變
➢心房、心室肥大 ➢心肌缺血與ST-T改變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電解質紊亂和藥物影響
心電圖的分析方法和臨床應用
3
歷史溯源
Einthoven.Willem
1903年荷蘭科學家 研製了心電圖檢測儀 命名了心電圖的波名 提出了“愛因托芬”三角
電偶方向
--++ ++-- ++-- --++ 除極過程
---- ++++
++++ ----
心電圖 (Electrocardiography)
心房、心室肥大
一、右房肥大
• 心電圖表現為P波尖而高聳,其振幅≥0.25mV,P 波的寬度並不增加
• 在II、III、aVF導聯表現最突出,稱為“肺型P 波”
• 常見於慢性肺原性心臟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臟病
正常P波:方向:I、II 、aVF、V4 -V6 向上;aVR 向下 寬度:<0.12s; 振幅:肢體導聯<0.25mv;胸導聯<0.2mv
上
右
左
P
下
環
27
2、心室激動——QRS環 心室除極時,把各瞬間向量連接起
來形成的環,稱QRS環
後
右
前
左
前
QRS環
28
3、心室複極——T環 心室電激動恢復期(複極)各瞬間向
量連接起來形成的環,稱T環 運行方向與方位與QRS環一致
後或上
右
左
前或下
T環
29
標準12導聯
肢體導聯
I II III
加壓肢體導聯
心電圖
(Electrocardiography)
心電圖示例
2
內容
臨床心電學的基本知識 心電圖的測量和正常數據 臨床常見心電圖的異常改變
➢心房、心室肥大 ➢心肌缺血與ST-T改變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電解質紊亂和藥物影響
心電圖的分析方法和臨床應用
3
歷史溯源
Einthoven.Willem
1903年荷蘭科學家 研製了心電圖檢測儀 命名了心電圖的波名 提出了“愛因托芬”三角
電偶方向
--++ ++-- ++-- --++ 除極過程
---- ++++
++++ ----
心电图ppt课件完整版
心房颤动
心房活动呈现快速、无序的颤 动波,心房率通常在350-600
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于100次/分的室性搏动,心室率通常 在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时心室活动呈现相对规律的扑动波,心室颤动时心室活动 呈现极不规则的颤动波,两者均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
关注患者病史和症状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和处理心律失常。
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分享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多练多看多思考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 理解和分析心电图。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观察,培养对心电图的 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同时不断思考和总结 经验教训。
学会与患者沟通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利用辅助工具
使用心电图测量尺、计算器等辅助工具,提 高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
复杂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理策略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和临 床意义。
掌握心律失常的识别技巧
通过观察P波、QRS波群、R-R间期 等关键信息,识别心律失常的类型。
学习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低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降低, 静息电位增大,与阈电位的距离增大 ,心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同时,低钾 血症还可导致心肌细胞传导性升高和 自律性降低,从而引起心律失常。临 床上常见的低钾血症导致的心律失常 有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等。
钙离子在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 程中起重要作用。高钙血症时,细胞 内Ca2+浓度升高,可导致心肌细胞 收缩力增强和传导性降低;低钙血症 时,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可导致 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弱和传导性升高。 这两种情况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心房活动呈现快速、无序的颤 动波,心房率通常在350-600
次/分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起源于希氏束分叉以下部位、无保护机制的期前收缩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3个或3个以上、频率大于100次/分的室性搏动,心室率通常 在100-250次/分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心室扑动时心室活动呈现相对规律的扑动波,心室颤动时心室活动 呈现极不规则的颤动波,两者均属于致命性心律失常
关注患者病史和症状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和处理心律失常。
经验总结和心得体会分享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多练多看多思考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 理解和分析心电图。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观察,培养对心电图的 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同时不断思考和总结 经验教训。
学会与患者沟通
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利用辅助工具
使用心电图测量尺、计算器等辅助工具,提 高测量和计算的准确性。
复杂心律失常识别和处理策略
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类和特点
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和临 床意义。
掌握心律失常的识别技巧
通过观察P波、QRS波群、R-R间期 等关键信息,识别心律失常的类型。
学习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
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 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低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降低, 静息电位增大,与阈电位的距离增大 ,心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同时,低钾 血症还可导致心肌细胞传导性升高和 自律性降低,从而引起心律失常。临 床上常见的低钾血症导致的心律失常 有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等。
钙离子在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 程中起重要作用。高钙血症时,细胞 内Ca2+浓度升高,可导致心肌细胞 收缩力增强和传导性降低;低钙血症 时,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可导致 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弱和传导性升高。 这两种情况均可引起心律失常。
心电图典型图谱ppt课件
• 常见于高心病、冠心病等
可编辑课件PPT
9
4右室大
可编辑课件PPT
10
心电图特征
① Rv1+Sv5>1.05 mV(重症>1.2 mV) RavR >0.5 mV
• ②QRS波群形态改变,V1的R/S>1,V5
的R/S<l、aVR的R/Q>l或R/S>1
• ③心电轴右偏>+90度,重症>+110度者
。
• ④ST一T改变,右侧胸导联S-T段压低,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可编辑课件PPT
11
临床意义
• 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 病、肺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等
可编辑课件PPT
12
※ST—T改变
• 心内膜下缺血T波高尖对称 • 心外膜下缺血T波低平或倒置 • 心内膜下损伤ST下移 • 心外膜下损伤ST抬高 • 临床上主要看Ⅰ、Ⅱ、V4、V5、V6
• ①期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 • ②期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
波群时间>0.12s。 • ③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 ④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可编辑课件PPT
29
11交界性性早搏
可编辑课件PPT
30
心电图特征
• 期前出现的QRS波群与窦性者相同。 • 期前出现的QRS波群之前或之后可有逆行
型P’波,也可见不到逆行型 P’ 波,P’一R 间期<0.12s或R- P’ 间期< 0.20s • 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可编辑课件PPT
31
早搏临床意义
• 正常人可偶见单形性早搏,如出现频发、 成对、或多源性早搏,则多为病理性的
可编辑课件PPT
32
12室上性心动过速
可编辑课件PPT
9
4右室大
可编辑课件PPT
10
心电图特征
① Rv1+Sv5>1.05 mV(重症>1.2 mV) RavR >0.5 mV
• ②QRS波群形态改变,V1的R/S>1,V5
的R/S<l、aVR的R/Q>l或R/S>1
• ③心电轴右偏>+90度,重症>+110度者
。
• ④ST一T改变,右侧胸导联S-T段压低,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可编辑课件PPT
11
临床意义
• 常见于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 病、肺动脉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等
可编辑课件PPT
12
※ST—T改变
• 心内膜下缺血T波高尖对称 • 心外膜下缺血T波低平或倒置 • 心内膜下损伤ST下移 • 心外膜下损伤ST抬高 • 临床上主要看Ⅰ、Ⅱ、V4、V5、V6
• ①期前出现的QRS-T波群其前无相关P波 • ②期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QRS
波群时间>0.12s。 • ③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 ④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可编辑课件PPT
29
11交界性性早搏
可编辑课件PPT
30
心电图特征
• 期前出现的QRS波群与窦性者相同。 • 期前出现的QRS波群之前或之后可有逆行
型P’波,也可见不到逆行型 P’ 波,P’一R 间期<0.12s或R- P’ 间期< 0.20s • 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
可编辑课件PPT
31
早搏临床意义
• 正常人可偶见单形性早搏,如出现频发、 成对、或多源性早搏,则多为病理性的
可编辑课件PPT
32
12室上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