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黄帝内经_英译得失谈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摘要】本文旨在对《黄帝内经》的篇名英译进行对比研究。
在通过背景介绍、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引出研究主题。
在首先介绍《黄帝内经》的历史背景和地位,然后探究不同版本的篇名英译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不同版本的篇名进行对照。
结论部分强调对《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研究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总结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对《黄帝内经》的英译版本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黄帝内经》、篇名英译、对比研究、历史背景、地位、翻译方法、不同版本、对照、研究意义、未来方向、总结、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起源之书,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基础。
《黄帝内经》共分为《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其中《素问》又被称为《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这部经典以问答的形式,记录了古代医家对人体生理、病因、病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中医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帝内经》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其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也深远影响了世界各地的医学理论和实践。
由于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这部经典的英译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不同的翻译版本对于《黄帝内经》的篇名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也给研究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对《黄帝内经》篇名的英译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传播和理解这部经典,也对中医跨文化交流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黄帝内经》作为我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其篇名英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学术研究而言,正确的篇名英译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献内容,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篇名英译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文献的传播和影响力,影响后人对该经典的理解和研究。
不同版本的《黄帝内经》篇名英译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了解不同翻译版本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深入探讨文献内涵及医学思想。
对《黄帝内经》篇名英译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这一古典医学经典的理解,还能够为古代医学文献翻译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黄帝内经》英译评析
[ 晶 j肖4 3男 南 抄 , 中学 外 教 室 要 事 药语 中专 英 教 2 (4 , 长^潜 医院 语 研 . 从 公 英 和医 业 语 学 薯 0译研 究) 湖 0l一 平9 2- 。 ) 3 0 6 南 主 与翻
3 3
维普资讯
南ri i in s n atf n ot e s uc a g a e fr a d m es g . t vvd e s a d fihul ̄s t h o re ln u g om n sa e s Ke r s Hu n ’ ne a a sc; ta sain; rv e y wo d : a g Di s I tr lCls i n rn l t o e iw
语, 笔者 以为 , 这部译 作有 如下几 个特 点 :
一
、
贴近原 作 . 持风 格 保
《 黄帝内经》 大多为三字 、 四字结构的短句 , 语言质朴, 词简义深 , 译者紧紧把握住这一
语 言风格 , 避开英 语 中惯 用 的长句 , 巧妙 灵活地 用 简短 的平 行 结构 , 持 了原 作 简洁 古 保
Ab ta t sr c :Th a e us fr.r he ve h t I a v ; ’ gih Veso fHu n e p p r p t o  ̄ d t ;w ta I et S En ls rin o a g a z h
D ’ It nl l s h e o m e r sCas ne a e i n 1 fhdb n— isne a a i T eYl wE pr ’ ls c fIt n l d i r C sc l o io r m c e.mb se vU i
学 习翻译 , 最好 莫过 于研 读名家译 著 。 中医 翻译 也是 如此 。尽 管 中医 翻译 尚处 于初
《黄帝内经》书名英译研究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LANZHOUINSTITUTEOFEDUCATION
2018年 10月 Oct.2018
《黄帝内经》书名英译研究
罗小华
(丽水学院 民族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摘 要]《黄帝内经》名简意丰,英译版本繁多。本文剖古论今,自中医本源的意义和现代传播的角度,全面剖析了 《黄帝内经》书名的文化内涵和研究方法。本文以传神达意、忠于文化本身为原则,对现有的《内经》英译书名进行比较 分析,以探讨合适的《黄帝内经》英译名,为中医文化走向世界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帝内经》;中医文化;书名英译;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8)10015502 [收稿日期]2018-07-08
一、《黄帝内经》标题的咬文嚼字 中国传统医学既是优秀的文化瑰宝,也是救死扶 伤、悬壶济世的法宝,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 思想。中医文化以阴阳和金木水火土“五行”为理论 基础,解释手段和治疗依据。中医理论一直重视人与 自然的关系,强 调 天 人 合 一,法 则 天 地,把 握 阴 阳,调 于四时。道家的崇尚自然、易学的象数和义理和儒家 的中庸思想都通过杜撰的黄帝和岐伯的对话,而科学 有序地体现在《黄帝内经》相关的篇目中。他们相互 融合形成了中国医学的知识框架和理论系统。《黄帝 内经》书名正是古代先贤在历史发展和实践检验中, 披沙拣金,充分运用中国文化词语及古汉语表达方式 的结果,浸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洋溢着浓郁的传统 文化气息。当今学界对其的共识是:“黄帝”之名,是 受古人贵古贱今和名正言顺文化传统的影响,希冀其 渊源远古、弥足珍贵,以达完美的非其人勿教、非其真 勿授的得道境界,强 调 该 典 籍 在 中 国 医 学 领 域 “医 术 之源,医经之宗”的重要地位。“内”字充分说明了中 国传统医学的精髓之所在。《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英译探讨——以李氏译本为例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英译探讨——以李氏译本为例《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奠基之作,其英译对中医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自1925年德国人Dawson.PM节译《素问》以来,如今已经产生了13个英译本。
随着翻译实践的丰富,《内经》翻译研究近年来也蓬勃发展起来。
从目前《内经》翻译研究来看,多是从《内经》语言特征和文化背景等层面探讨其翻译问题。
然而,《内经》作为医学经典,它不同于其他古典著作。
其主要内容为医药学、天文历法、气候物候等知识,拥有丰富的古代自然科学知识内涵。
因此,在《内经》翻译研究中,除了从语言和文化层面把握其翻译规律外,还应当对《内经》的各门自然科学知识(如经络学、天文历法学、气候物候学等)的翻译作专题研究,从而更加深入地揭示《内经》的翻译规律。
本文以李照国的《黄帝内经》英译本为例,尝试从专业知识角度(宇宙天文学、气候物候知识及运气学运算方法)探讨运气学的英译问题,以期对运气学以及《内经》中的其他知识体系的英译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运气学简介五运六气,又称运气学说,主要阐述于《内经》运气七篇。
它以古代天文历法为背景,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物候和人体生理健康的影响。
运气学综合了我国古代天文历法、气候物候等自然科学知识,具有理论深奥,知识宏丰的特点,加之其复杂的运算方法,向来被认为是《内经》的难点,被称之为医门玄机[1]。
作为《内经》的重难点之一,运气学说的英译也是一大挑战。
译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要对运气学的天文历法和气候物候知识及其运算规则和方法等作全面深入的了解,否则很容易引起对相关术语的误解,从而不能准确传达出《内经》的古代自然科学信息,甚至会因为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而曲解《内经》原旨,这是译者应当尽量避免的。
运气学专业知识及其英译我国古天文对宇宙结构、天地关系,以及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等天体运动位置和运动规律有深刻的认识,这是运气学产生和发展的自然科学基础。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文献。
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81篇。
在《黄帝内经》中,有许多篇名,这些篇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对《黄帝内经》中的篇名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中英文对照的翻译特点和规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黄帝内经》中的一些篇名,比如《素问》中的《病机》、《气交》、《异法方宜》、《经筋》等,《灵枢》中的《五音》、《寿夭》、《金匮》、《诊要》等。
这些篇名在形式上多为两个字或三个字的名词或动词短语,通常是通过两个或多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组或词语的组合而成。
在内容上,这些篇名涉及到了中医学的理论、临床实践、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是《黄帝内经》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
我们来比较一下《黄帝内经》篇名的中英文对照翻译。
在进行比对时,我们发现大多数情况下,篇名的中文和英文对照翻译都是相对应的,即按照中文原文的意思进行翻译,比如《病机》对应的英文翻译是“Pathogenesis”、《气交》对应的英文翻译是“Exchange of Qi”等。
但是也有一些情况下,篇名的翻译略有不同,这通常是因为中英文之间的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比如《异法方宜》对应的英文翻译是“Differentiation of Syndromes According to the Six Conformations”、《五音》对应的英文翻译是“The Five Tones”等。
在这些情况下,翻译的选择和表达方式都需要根据中英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进行调整。
我们来总结一下《黄帝内经》篇名中的翻译规律和特点。
篇名的翻译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并且要符合中医学的专业术语和表达习惯。
翻译要兼顾中英文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翻译要简洁明了,避免出现繁琐和复杂的表达方式,以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黄帝内经》篇名的中英文对照翻译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考虑到中英文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以及中医学的专业术语和表达习惯。
《黄帝内经》四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四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摘要目的:通过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短期留学生《黄帝内经》阅读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为判定最受留学生满意的莫译本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来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的短期留学生进行随机调查。
结果:综合整理10个例句30份问卷的1200个答案,统计得出外国读者最为满意Maoshing Ni版的英译本。
结论:以翻译目的论为导向,针对目标语文化和目标读者。
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能够达到很好的对外交流目的。
关键词《黄帝内经》;英译本;调查问卷;目的论中医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典籍,被誉为中医之“圣经”。
这部典籍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及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也是海内外中医药学者学习中国医学史的重要著作。
随着中医学习在海外的人数的增多,包括《黄帝内经》在内的许多中医典籍也受到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黄帝内经》是中医药理论和文化的载体,它的英译本在传播医学和文化的同时,也在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
本文借助调查问卷,对四个《黄帝内经》英译本的满意度进行量化分析和译例分析,探讨四个译本的不同翻译风格,为中医典籍英译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黄帝内经》及英译现状《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9卷81篇,共由162篇文章组成。
它并非出自一人一时之手,书名冠以黄帝,以显崇古,以增权威。
据考证,《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大致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之间,也就是公元前531年后的200~300年间,其中某些篇章有可能上溯到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它与《难经》《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并称为中医四大经典,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现代中医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黄帝内经》早在汉代(前202年-公元220年)就已传入日本、越南等邻国,为其医药与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珍品。
篇名作为文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读者提供指导和帮助,因此篇名的翻译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翻译的角度出发,对《黄帝内经》的篇名进行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是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素问》分为81篇,而《灵枢》分为81篇。
由于篇名对于读者来说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需要研究《素问》和《灵枢》的篇名,用以更好地掌握这些经典著作。
二、篇名的翻译方式汉语中的篇名多数由三个字及以上的词组构成。
翻译时,需要保留篇名中所包含的信息,尽可能地传达出原作的内涵。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原作和原著者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以免出现误解和偏差。
篇名的翻译方式有以下几种:直译、意译、传神译。
直译是对原文字面的翻译,意译是依据原文的内涵和上下文推导的翻译,传神译是结合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所进行的翻译。
在翻译时,应根据篇名的文字特征和语境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同时,还要尽量避免语言差异和理解偏差的问题,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清晰。
1、《素问》篇名的翻译《素问》是《黄帝内经》中的一部分。
它是一部古代医学经典,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按摩、饮食、气功、病理等方面的内容。
《素问》的篇名包括《上古天真论》、《阴阳别论》、《五脏别论》等,这些篇名依据原文文本特点和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例如,对于《上古天真论》,直译为“The Theory of the Pristine Stage in Antiquity”,意译为“The Theory of the Natural and Innocent Period in Ancient Times” 传神译为“The Theory of the Innocent Age in the Ancient Times”。
以上三种翻译方式都传达了篇章的基本内涵,但翻译方式的选择不同,所表达的文化和语言的含义也不同。
浅析《黄帝内经》翻译难点
浅析《黄帝内经》翻译难点高汝欣,刘建飞,邵醒,王克林,严丽燕(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550000)摘要:中医翻译在文化传播发展的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对于中医走向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医基础“鼻祖”的《黄帝内经》,做好其译本,有利于中医文化更好地传播。
《黄帝内经》现已有多个译本,现就《内经》英译简况进行讨论,浅析《内经》翻译的难点。
关键词:黄帝内经;译本;翻译难点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3-0152-021《黄帝内经》基本介绍及英译简况《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被历代医家尊称为“医家之宗”。
其吸取了古代哲学思想精华,总结了我国古代医学成就;它对中医理论提纲挈领地阐释使其成为后世医学发展的理论渊源,千百年来,尽管各家学说百家争鸣,但几乎无不求于《内经》而为立论之准绳。
因此,对《内经》的翻译成为对中医理论解读至关重要的一环。
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黄帝内经》英译本已有15部。
这些译本记录着《内经》翻译的发展。
早期《内经》翻译者多为国外学者,如德国人Dawson、美国历史学家IIza Veith 等。
他们的译本只选取了《内经》的部分章节,加之译者自身文化背景不同及对文本理解上的差异,译本与原著偏差较大,存在着许多不足。
尽管翻译者热衷于中国文化,但他们对中医缺乏深层次的理解,这被认为是导致译本诸多不足的原因之一。
中后期,《内经》翻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翻译者多为外籍华人或有临床经验的医者,具备多元文化背景,对中医文化有着更为深度的理解。
如:出生于中医世家,同时接受中西方两种医学教育熏陶的Maoshing Ni、有着深厚中医学基础的吴氏父子及拥有英语硕士学位、中医学博士学位的李照国先生等。
多年来,他们一直从事中医临床、中医英语翻译、教学和研究工作,可谓倾尽毕生心血。
对于各家译本,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黄帝内经》教材英译技巧探析
・ 1 2 1・
《 黄 帝 内经 》 教 材 英 译 技 巧 探 析
王 文欣 韩如 冰 王玉 兴
3 0 0 1 9 3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 摘
要】
《 黄帝 内经 》作 为中医经典 医籍 , 含有 大量 中医特 色文化负载词 、经典语句 。学 习者在正 确理解词 句基
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学 习 《 黄帝 内经》,所以尊重经典 、忠于原著 、恰 当翻译 方能体 现其文学 医学 价值 ,利 于学习研究 及传
中国民族 民间医药
2 0 1 7年 1 1 月第2 6卷第 2 2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 2 0 1 7 , V o 1 . 2 6 , N o . 2 2
m a n y v e si r o n s a n d c o n t e n t g o e s w r o n g o r m i s r e a d i n if d e r e n t c u l t u r l a 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 he t m a s t e r y d e g r e e f o t e h T C M —r e l a t e d k n o w l e d g e . T h e f o u r E n g l i s h v e si r o n s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s a t h e c o r p u s f o r g e n e r a l i z i n g nd a s u mma r i z i n g ,b u t a l s o p r o v i d e i mp r o v e me n t p r o ra g m. Ke y wo r d s : Hu a n g d i Ⅳe ;T e a c h i n g Ma t e ia r l s ;T r a n s l a t i o n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Cu lt u r e—l o a d e d Wo ds r
《黄帝内经》英译本比较
《黄帝内经》英译本比较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医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也随着出现了许多的中医典籍的译本.作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已有13个不同的译本,故从翻译策略、译文的语法和词汇选用方面,探索比较《黄帝内经》的3个不同译本,目的是拓宽中医文学典籍译本比较研究的领域,为《黄帝内经》及其他中医典籍的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黄帝内经;英译;翻译策略《黄帝内经》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被誉为“医之始祖”,是我国中医学典中影响力最大的医学著作。
在中医对外传播的过程中,《黄帝内经》的英译本也相继而世。
本文试图通过比较3个不同英译本的翻译策略,探讨中西方原语译者与译入语译者的翻译习惯差异。
1.《黄帝内经》英译本的选择本文对《黄帝内经》以下3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包括Paul U.Unschould 的编译本 HUANG DI NEI JING SU WEN,著名翻译家罗希文的Introductory Study of Huang Di Nei Jing,李照国编译的Huangdi Neijing Yellow Emperor’s Canon of Medicine ,其中,Paul U.Unschould 的译本为国外翻译本,其余2本均为国内译本。
2.《黄帝内经》三英译本的比较2.1通过中医概念比较翻译方法的不同例1: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素问·上古天真论》李照国译本: At the age of fourteen,Tiangui begins to appear, Renmai and Chongmai are vigorous in function. Then she begins to have menstruation and is ableto conceive a baby. Tiangui refers to the substa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genital function. Renmai refers to Conception Vessel. Chongmai refers to Thoroughfare Vessel .罗希文译本:At the age of fourteen, her Tiangui arrive,and Ren Channel begins to function, Chong Channel becomes excessive. And this brings the periodic menstruation and thus she is able to conceive a child.Paul U.Unschuld译本:With two times seven,the heaven gui arrives,the controlling vessel is passable and the great thoroughfare vessel abounds (with qi). The monthly affair moves down in due time and, hence,(a woman) may have children.【分析】该句意思是女子 14 岁,天癸产生,任脉通畅,冲脉旺盛,月经按月来潮,可以开始生育。
《黄帝内经》英译中的多维适应
《黄帝内经》英译中的多维适应在生态翻译学体系内,翻译生态环境由原文、原语及目标语构成,包括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强调通过选择译文得到生存。
《内经》内容丰富庞杂,理论深奥玄秘,晦涩幽深,语言雅致讲究,所以其英译是一大挑战。
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些相关因素做出适应,而这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因素都属于翻译生态环境的一部分。
本文重点从原文本,社会环境,翻译活动委托者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对原文本的适应尤金·奈达认为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原作的含义和风格。
原文本是翻译活动的起点和基础,为译者进行翻译工作提供了几乎所有的信息,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译者必须要对原文进行适应。
《黄帝内经》是一部流传千古的经典著作,它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为祖国医学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李照国认为《内经》对中国医药学的意义恰如《圣经》之对于西方文化一样,所以在翻译时,不管出于什么考虑,都不得对其内容和风格肆意损益。
为了最大限度地在译文中保持中医经典原文的实际内涵,他在翻译《内经》时确定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译古如古,文不加饰”。
其次,《内经》既然属于中医典籍,必然具备中医语言的特点。
这些特有的语言现象也需要译者在翻译时进行相应的适应。
首先是文学性及人文性,其次是中医语言的抽象性及模糊性,再次是中医语言的历史性及委婉性。
对于这些语言特点,译者李照国进行了适应,他曾在《黄帝内经》英译得失谈一文中提到:“《内经》语言是它赖以产生的那个时代的文学用语、哲学用语和生活用语的综合产物。
许多概念表面看来简单明了,仔细推究却又玄之又玄。
……要正确翻译《内经》中这些独特的概念,就必须按照古人的思维观念对其进行解读阐释”。
所以,他在翻译《内经》时所遵循的另一个原则就是“与时俱退,立足实际”,即在思想观念和认识方式上回归到《内经》产生的那个时代,以避免以今释古。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主要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组成,共计81篇。
随着中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于《黄帝内经》篇名的英译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在过去的翻译版本中,不同翻译者对于篇名的翻译方式有所不同,这为后人的阅读和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于《黄帝内经》篇名的不同英译进行对比研究,希望能够为后人的学习和探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素问》部分的篇名。
传统翻译中常常将篇名翻译为对应的病症名称,例如“厥阴之病机”,“阳明之易”,“少阳之逆”等等。
这种翻译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素问》篇名所涉及到的病理学知识和理论,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误导性。
因为《素问》的篇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病名,而是对于人体生理、病理以及医学治疗等方面的论述和阐述,因此直接将其翻译为病名不能完全贴合原意。
较为恰当的翻译方式应该是将篇名翻译为与其内容相关的术语或词语,例如“气交变大论”,“决气行血论”,“阴阳应象大论”等等。
这些翻译方式更能够准确地表达篇名所涉及到的论题和主旨,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
接下来我们看《灵枢》部分的篇名。
与《素问》不同,《灵枢》的篇名比较明确地表达了其所涉及到的主题和内容,并且翻译也相对简单明了。
例如“十二经脉别论”,“藏气法时论”,“经络发泄论”等等,这些篇名几乎都是将内容中的关键词提炼出来进行翻译,这样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篇名所阐述的主题,还能够使读者更好地串联起整篇文章的内涵。
综上所述,对于《黄帝内经》篇名的翻译应该是以准确表达所涉及到的论题和主旨为前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翻译为对应的病名或症状名称。
同时,应该尽量保持简明清晰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承载的知识和思想。
《黄帝内经》教材英译技巧探析
《黄帝内经》教材英译技巧探析首先,理解原著的内涵和背景是进行英译的基础。
《黄帝内经》是一部包含医学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经典著作,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对其中的医学术语、理论概念以及整体框架有清晰的理解,确保准确传递原著的意思。
其次,注意原著的语言特点。
《黄帝内经》是古代文献,其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英语存在差异。
在翻译时,需要综合考虑原文的句式、词汇、修辞手法等,以确保译文在语言风格上与原著保持一致。
在进行实际的翻译工作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技巧:1.合理运用同义词和类比。
在翻译中,遇到原文中的特定词汇时,可以根据相关的上下文和语境,选择与之相近的英语单词或短语。
而对于特殊的概念和术语,可以利用类比的方式,通过类似概念的英语词汇来表达,从而更好地传达原著的意义。
2.注意翻译的平衡性。
《黄帝内经》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自然观察、人体结构、疾病诊断与治疗等多个方面。
在翻译时,需要注意各种内容的平衡,避免过于倾向于其中一方面,以使译文更加全面准确。
3.善用注释和解释。
在翻译中,可以通过添加注释和解释来帮助读者理解原著的背景和具体含义。
这可以是对特定术语的解释,对一些观点的补充说明等,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理解。
4.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
《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国医学的总结与积累,其中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可能需要通过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来进行更好的理解。
在翻译时,可以适量添加相关的背景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的内容和思想。
总之,《黄帝内经》的英译需要综合考虑原著的内涵、语言特点和背景知识等因素,以确保译文准确传达原著的意义。
运用合理的技巧和方法,在平衡各方面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可以使译文更接近原著,同时也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中医学的基础和宝典。
由于它的重要性及广泛影响,许多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包括翻译和研究篇名的对比研究。
本文将对《黄帝内经》的篇名进行中英文对照研究,并探讨其翻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素问》和《灵枢》。
《素问》包括81篇,主要讨论了人体的基本构造和各种疾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灵枢》包括81篇,涵盖了人体的脏腑功能、经络运行和病理机制等内容。
下面是一些常见篇名的中英文对照研究:1. 《素问·上古天真论》— "Discussion on the Universal Truths of the Ancient Times"4. 《灵枢·邪客》— "Evil Spirits and Their Influence"也有一些篇名的英译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
《灵枢·邪客》中的"邪"指的是一种病因,"客"指的是客害,因此将其翻译为"Evil Spirits and Their Influence"可能不够准确。
因为"邪"并不单指恶灵或恶鬼,更多地指的是一种病邪或病因。
更准确的翻译可能是"Pathogenic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
由于《黄帝内经》的篇名涉及到一些医学概念和理论,一些翻译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对译方法。
这需要翻译者在深入理解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结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读者的理解,进行合理的翻译。
《黄帝内经》篇名的中英文对照研究对于理解和传播《黄帝内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准确地翻译篇名,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著的意义,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中医学的精髓。
在研究中,我们应该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使其更符合读者的需求和传播的目的。
《黄帝内经》英译得失谈
《黄帝内经》英译得失谈
李照国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翻译》
【年(卷),期】2009()4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20余年来学习、研究和翻译《黄帝内经》的体会,并结合国内外译界同道的实践,分析介绍《黄帝内经》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应该注意的语言、文化和医理等问题。
【总页数】5页(P3-7)
【关键词】中医药学;古籍研究;翻译研究
【作者】李照国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G12
【相关文献】
1.中医“脉象”名称英译探讨——基于两个《黄帝内经》英译本中的脉象英译比较[J], 叶晓;董敏华
2.典籍的翻译与研究--《楚辞》几种英译本得失谈 [J], 杨成虎
3.外文社《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得失谈 [J], 吴欣
4.中医典籍英译中的"文化自信"研究——以李照国《黄帝内经》英译本为例 [J], 任希
5.论《黄帝内经素问》篇名的英译——兼评两个英译本的英译篇名 [J], 兰凤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药典籍英译文与原文多元互文关_省略_黄帝内经_两种英译本翻译现象谈起_王继慧
167第13卷 第10期 2011 年 10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10 Oct . ,2011粘连程度严重者盆腔脏器受累广泛,盆腔结构破坏严重,手术恢复较困难;另一方面,女性盆腔炎多由生殖道上行感染而来,盆腔粘连严重者可能同时伴有较严重的输卵管内膜炎,但腹腔镜下无法诊断,使输卵管功能恢复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术后妊娠率,这些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于不孕时间对术后效果的影响,我们发现不孕时间在≤2年的患者治疗后妊娠率可达59.15%,明显高于其他不孕时间患者。
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时间的延长,病变程度可进行性发展并随之加重。
这提示对于那些不孕时间较长的患者,腹腔镜的治疗效果有限,应积极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试管婴儿。
总之,中药联合腹腔镜手术既可发挥腹腔镜直观、损伤小、术后粘连少、恢复快等优点,有可发挥中药减少及预防盆腔粘连的优势,是治疗慢性盆腔炎所致不孕的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 赖文瑶.腹腔镜诊治妇科不孕症120例临床分析[ J ]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20 ( 4 ):294.[ 2 ] AlexanderMD,MichaelSM,Sujatha R,et al.Pregnancy ratesafteroperative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totle(neosalpingostomy)or near totle(salpingostomy)distal tubal occlusion[ J ] .Fertil Steri,l 1994,62 ( 5 ):913.[ 3 ] MichelC,HubertM,GerardM,et paroscopic distal tuboplasty:reportof87 csaes and a 4-yearexperiencer[ J ] .FertilSter,1991, 56 ( 4 ):616.[ 4 ] 张四友,郑敏,黄淑瑜.腹腔镜治疗输卵管远端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分析[ J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 ( 3 ):158.[ 5 ] Rebecca CT,Jonathan B,PeterFM.Role of laparoscopicsalpingostomy in the treatmentofhydrosalpinx[ J ] .Fertii Steri,2001,75 ( 3 ):594.[ 6 ] 杨乃明.腹腔镜下105例不孕症的诊断[ J ] .江苏医药,1996,22 ( 5 ):337.[ 7 ] The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The 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classification of adnexal adhesions,distal tubal occlusion,tubal occlusion secondary to tubal ligation,tubalpregnancies,Mullerian anomalies and intrauterine adhesions[ J ] .FertilSteri,1988,49:944.摘 要:中医药典籍的英译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所开展。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1. 引言1.1 引言《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中医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医之源。
它包含了中医学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内容,对中医学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其篇名的英译一直是一个争议的焦点。
本文将对《黄帝内经》的篇名英译进行对比研究,探讨现行的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对不同版本的译名进行梳理和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黄帝内经》的内涵和精髓,为后人的研究和理解提供更多的便利。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正确翻译经典著作的篇名至关重要。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经典之一,其篇名的英译不仅关乎学术界的认可,也涉及到中医学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
对《黄帝内经》的篇名英译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希望能为今后的研究和翻译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对比研究的重要性对比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深入理解《黄帝内经》这部经典著作的篇名英译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医学理论和思想,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对比研究可以揭示不同翻译版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有助于读者选择更加准确、贴近原意的翻译版本。
对比研究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激发学者对《黄帝内经》的兴趣和研究热情,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对比研究对于加深我们对《黄帝内经》的理解,促进学术研究的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探讨和比较不同版本的英译,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黄帝内经》的精髓,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
对比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我们对《黄帝内经》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利于促进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和传承。
2.2 《黄帝内经》的篇名英译《黄帝内经》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医经典著作,其篇名英译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当前主流的英译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
《黄帝内经》篇名英译的对比研究《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被视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对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在《黄帝内经》中,包含了大量关于医学、养生、病因病机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堪称是中国古代医学文化的瑰宝。
由于《黄帝内经》的古文难以理解,很多人对其篇名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本文将通过对比研究《黄帝内经》篇名的中文原文与英译对照,探讨其背后蕴含的医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我们来看《黄帝内经》的篇名中所涉及的内容。
《黄帝内经》共分为两部分:《素问》和《灵枢》。
《素问》是《内经》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关于医学理论的阐述;《灵枢》是《内经》的后半部分,主要是关于临床实践和养生保健的内容。
在《素问》和《灵枢》中,都包括了众多篇目,每个篇目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医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然后,我们来对比分析《黄帝内经》篇名的中文原文与英译对照。
《黄帝内经》的篇名往往含糊其辞,使用了很多古代汉字表达,有时候难以直接理解。
由于《黄帝内经》的英译版本众多,不同的翻译者对于篇名的翻译也存在一定差异。
下面就以《素问》第一篇《调经论》为例,对中文原文和英译进行对比研究:中文原文:《内经》素问之《调经论》英文翻译1:The Treatise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Channels in the 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翻译版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第一种英文翻译将“内经”翻译为“Canon of Internal Medicine”,将“调经论”翻译为“The Treatise on the Regulation of the Channels”,较为直译。
而第二种英文翻译则将“调经论”直接翻译为“Regulation of the Channels”,略显简洁。
虽然在不同的翻译版本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黄帝内经》篇名中所蕴含的医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中医典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中医典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主要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四大医书》和《名医别录》这些中医典籍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各个英译本的内容、翻译质量以及对原文的准确性,发现存在一些共同问题,如术语翻译不一致、理解偏差等。
结合研究成果,本文展望了中医典籍英译本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性的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医典籍在国际上的传播和理解,为中医药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医典籍、英译本、对比研究、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四大医书、名医别录、共同问题、未来发展、研究结论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医典籍作为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中医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际间交流的不断加深,中医文化也逐渐受到了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和认可。
将中医典籍进行英译,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对外交流,也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的精髓。
目前市场上的中医典籍英译本质量良莠不齐,存在着译文不准确、术语不规范、内容缺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医文化的传播和中医理论的传承。
对中医典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评估不同版本的译文质量,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为进一步提升中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奠定基础。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中医典籍英译本的译文质量和特点,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为中医典籍的国际传播和翻译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中医典籍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精华,积淀着千百年来中医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中医的关注逐渐增加,中医典籍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对中医典籍的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可能性。
具体地说,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英译本,可以深入了解译者对原著的理解和表达方式,有助于澄清中医典籍中的模糊点和疑难理解之处。
对中医典籍的英译本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也有助于促进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提高中医的国际影响力和认知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翻译研究# 5黄帝内经6英译得失谈*李照国(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z hooush@i163.co m上海市200235)摘要本文根据作者20余年来学习、研究和翻译5黄帝内经6的体会,并结合国内外译界同道的实践,分析介绍5黄帝内经6英语翻译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应该注意的语言、文化和医理等问题。
关键词中医药学古籍研究翻译研究Abstrac t T his arti c le,based on t he author.s m any years o f experience in studying and translati ng H uangd iN e-iji ng(Y e ll ow Emperor.s Canon ofM edic i ne),presen ts the basic pr i nciples and m ethods a l ongs i de w ith som e o f the li ngu i stic,cultural and m edical issues i n translati ng th i s m edical wo rk.K ey W ords trad iti onal Ch i nese m edic i ne class i c study transl a tion study5黄帝内经6(以下简称5内经6)是我国的医学之祖、医典之宗,其思想发乎于远古,体系形成于先秦,编撰成书于两汉,其语言之精美、理论之精深、思想之精湛、论述之精练,堪与三坟五典相媲美。
斯书之问世,奠定了华夏医药千古一脉之炜炜大系。
5内经6,即5素问6与5灵枢6之合称,其名始见于西汉末年刘歆所著的5七略6,后载于东汉班固所著的5汉书#艺文志6,其内容极为丰富,广涉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方面。
早在汉唐之际,5内经6已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为这些国家医药、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18世纪之后,5内经6的思想体系逐步传入西方,部分章节于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翻译出版;2<。
20世纪80年代后,5内经6全译本在西方陆续出现;3<。
由于5内经6遍涉天地人事,旁及文史哲学,融合诸子百家,文理晦涩,常不易解。
所以西方出版的5内经6译本多有鱼鲁之讹、亥豕之误。
笔者20余年来一直学习、研究和翻译5内经6。
5素问6译本前年出版,5灵枢6译本近日问世。
现根据笔者多年来学习、翻译和研究的体会并结合国内外译界同道的实践,谈谈5内经6英译的得与失,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1医哲交融文理深以外揣内达其旨翻译5内经6时,译者遇到的首要问题是难解古文之意。
仅5内经6书名的理解和翻译,就足以使译者/白发三千丈0。
表面看来,/黄0、/帝0、/内0、/经0四字并不难解,似乎也不难译。
但深加探究,却大有文章。
国内外不少译者都将5黄帝内经6译为Ye ll o w Emperor.s Interna lM ed i c i n e或类似的形式。
/黄帝0之/帝0真的是e m peror吗?似乎还不能如此简单释义。
在中国,作为王权象征的e m peror,其实始于秦王赢政。
秦之前的国君,皆称作/王0。
/三皇五帝0属上古传说中的华夏民族首领,与大一统帝国时期的统治者还有着本质的不同。
所以5汉英词典6将/五帝0译为five lords,而不是five e m per o rs;将/黄帝0音译为H uangd,i而不是直译为Ye ll o w E m per o r;4<。
海外译者常常不解,轩辕帝何以被称为/黄帝0。
在汉语中,/黄0与/帝0的结合有着深刻的文化与哲学基础。
要理解/黄帝0这一称谓的文化内涵,就必须了解中国古典哲学。
根据中五行学说的理论,/五方0之/中0属/土0, /五色0之/黄0亦属/土0。
传说帝轩辕居于中原,而中原之土恰为黄色,帝轩辕又有土瑞之德,故称其为/黄帝0。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 /黄0与/帝0的形式与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历经千秋万代的磨合,达到了完满的统一。
而在第22卷4期2009年11月中国科技翻译CH I NESE SC IENCE&TECHNOLOGY TRANSLATORS J OURNALVo.l22.No.4Nov.2009*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08BYY00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080430675)收稿日期:2009)07)05/03西方文化背景下,ye llo w与e mperor的形式和内涵之间尚未实现统一,尚不足以表现其在中国文化中所承载的深刻内涵;5<。
所以将/黄帝0直译为Y ello w E m peror,便显突兀。
/内经0之/内0究竟所指为何,至今尚存争议。
据笔者研究,/内经0之/内0可能是中国古代书籍卷次的表示方法,类似于今天所说的/上卷0或/上册0,并不实指i n ternal。
在中国古籍中,不少分为上下两部的书都是以/内0、/外0命名的,如5白氏内经6、5白氏外经6等。
其实除5黄帝内经6外,还有5黄帝外经6,只是后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幸亡佚了。
近世以来,也有注家将/内经0之/内0与/内脏0之/内0联系在一起,以为5内经6是研究人体内部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经典。
这种解释似乎合情合理,但恐非/内0之原始所指。
但无论如何,/内经0不能理解为i n ter nalm edic i n e (内科学)。
因为interna l m ed i c i n e是相对于surgery而言的,是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内经0之/经0当然可以按照/经典0(can-on或classic)之意来理解。
但在古代,/经0的哲学意义和文化意义是由纺织物的纵向之线引申而来的,指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则和法则。
/经0还有历久不变之意。
如在/不经之谈0和/经常0等词语中,/经0就是/历经不变0之意。
所以5内经6之/经0的内涵,实际上要比canon 和c l a ssic深邃得多。
5内经6中类似/黄0、/帝0、/内0、/经0这样的字词概念,可谓俯拾即是,要正确把握,实属不易。
目前,人们逐渐将5内经6之名浅化性地译作Y ell o w E m per o r.s C anon of M ed ici n e或H uangd i.s Canon ofM edic i n e,但这很可能是过渡性译法,因为近年来Ne iji n g这一音译之名在国际交流中的使用已越来越普遍。
这一发展令人振奋,它很可能是未来中医经典著作名称及其核心概念英译国际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2思想精深寓意微与时俱退明其意5内经6语言是它赖以产生的那个时代的文学用语、哲学用语和生活用语的综合产物。
许多概念表面看来简单明了,仔细推究却又玄之又玄。
如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6说:/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0;6<。
这里的/男女0指的是/阴阳0的属性,不可简单地译作m an and w o m an。
所以,这句话可译为Y i n and Y ang sy m bo lize the attri b utes of b l o od and Q i。
在同一章中,还有/阴阳者,,变化之父母0之说。
这里的/父母0是原因的意思,也不宜直接译作parents。
所以这句话可译为Y i n and Y ang are the causes o f all changes。
在5内经6中,一个看似简单明了的概念,其内涵往往复杂多样,翻译时须仔细辨析,切忌对号入座。
如/血海0一词在5内经6中即有三义:一指冲脉(thoroughfare vesse l),如5素问#上古天真论6说:/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0,王冰注:/冲为血海0;二指肝脏,如5素问#五脏生成篇6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何者?肝主血海故也0;三指一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穴位;7<。
在5内经6中,概念的内涵多非单一,翻译时若不随机应变,便很难揭示其实际所指。
如5灵枢#本神6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形成和智慧的产生,作了这样精辟的论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0;18<。
在这个简明而精深的论断中,作者提出了智慧发展的六个阶段,即任、意、志、思、虑、智。
/任0即cogn ition或understand i n g,/智0即w i s-do m或i n telli g ence,比较好理解,也比较好翻译。
但/意、志、思、虑0四个概念的理解和翻译,却需审慎考虑。
在现代汉语中,/意志0是一个概念,/思虑0也是一个概念。
但在古汉语中,精神意识活动的划分是非常细腻的,/意0、/志0、/思0、/虑0都是独立的单一概念,翻译时不可将其合二为一。
要正确翻译5内经6中这些独特的概念,就必须按照古人的思维观念对其进行解读阐释。
所以笔者翻译5内经6时所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与时俱退,立足实际0,即在思想观念和认识方式上回归到5内经6产生的那个时代,以避免以今释古。
但由于古今思维方式、语言结构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与时俱退0的理念有时也很难落实。
/魂0和/魄0的翻译就是典型之例。
在现代汉语中,/魂魄0是一个单一概念,即英语中的soul。
但在5内经6中,/魂0(指人的意识,包括感性、觉性、知性和悟性)和/魄0 (指生理本能,包括耳之能听、目之能视、心之神4中国科技翻译22卷明、肺之呼吸等固有本能)却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前者受肝脏支配,后者受肺脏支配;9<。
要将/魂0和/魄0的实际内涵再现于译文,译者所面临的不仅是如何理解,而且是如何表达。
因为英语中表示/魂0与/魄0这一意念的只有soul 这一个单词。
为了对其加以区分,人们只好将/魂0意译为corporea l sou,l将/魄0意译为et h e-real soul。
这样的翻译,实属无奈之举。
而这样的无奈,也正是笔者翻译5内经6时所感受的最大遗憾。
3概念玄秘立意精音译加注正其名由于成书年代久远,再加上内容广涉百家之学、诸子之论,5内经6不但文字古奥,而且理论玄秘。
很多概念和用语不但在英语中没有对应之语,就是在现代汉语中也缺乏相应的说法。
如5素问#生气通天论篇6说:/阴阳离绝,精气乃绝0;10<。
/精气0一词常意译为essence。
但essence其实很难完整地表达/精气0的实际内涵。
按照5内经6的理论,/精气0泛指生命的精华物质及其功能,包括生殖之精(substance responsi b le for repr oducti o n)和饮食物所化生之精微物质(food nutrien ts)。
/营气0(qi respons-i b le for nutrition and transportati o n)和/卫气0 (de fensive qi)即属饮食所化生的最重要的精微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