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3

合集下载

理论力学-3平面任意力系

理论力学-3平面任意力系

桥梁设计中的力学分析
三维空间平面任意力系的分析在 桥梁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 要考虑桥梁所受的力、力的大小 和重量,以及力的分布。
汽车撞击测试中的应用
建筑维护中的力学剖析
三维空间平面任意力系的分析在 汽车撞击测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需要考虑撞击的力、撞击的位置 和角度,以及汽车的强度。
三维空间平面任意力系的分析在 建筑维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 要考虑建筑的支撑,风力和建筑 物本身的结构效应。
分力
一般指一个力按照某个方向的分量。可以利用向量 的减法,将力向量分解成两个方向的分力向量。
勾股定理和正弦定理在三维力系中的应用
勾股定理(余弦定理)
可以用于计算平面任意力系中的力向量大小。使用 两个已知力向量和这两个向量之间的角度确定未知 的向量。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
可以用于计算平面任意力系中三边不等的三角形中 的角度。使用三个已知边长和它们之间的角度来确 定未知角度。
理论力学-3平面任意力系
本讲题旨在探讨三维空间平面任意力系的概念,以及对其进一步简化、力的 合成分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平衡条件以及应用力系计算方法于实际问题 的案例分析。
三维空间平面任意力系的定义
三维空间坐标系
三维空间平面任意力系中,各力 作用于任意一点,并与三维空间 坐标系中的三个坐标轴有关。
力的向量表示
矢量可以用向量表示法表示为一 个带有大小和方向的箭头,用于 描述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在坐标系中的分解
力可以表示为沿坐标轴的分量的 和。这种分解对问题的求解非常 有用。
三维力系的平面简化
1 平面任意力系
当三维力系中所有力作用 平面内时,成为平面任意 力系。在平面力系中只考 虑平面内的效应可以简化 问题的求解。

第3章理论力学

第3章理论力学
B FB 196.6 1.3 FB 2.5 240 cos551.1
a b
A
q
FA
240 sin 55 0.9 0 FB 92.03 kN Fy 0 FA FB W cos q 0
FA 92.03 240 cos 55 0
FA 45.63 kN
3.1 平面力系平衡方程
3个未知量,3个独立方程
3.2 平面物体系平衡问题
q
C
B
30
FC FBy
l
l
【解】 杆CB
FBx
MB 0
FC cos 30 l ql l / 2 0
FC
3 ql 3
3 0.5 kN/m 2 m 3
0.577 kN
3.2 平面物体系平衡问题
【解】整体
FAy
l
l
l
Fx 0
MA
A
FAx
3.1.3 平面平行力系平衡方程
假设作用在平面oxy内的所有的力平行于轴y,则力的投 影方程∑Fx= 0 自然满足。因此平面平行力系也只有两个独 立的平衡方程,最多解两个未知量。
y
F1 F2 Fn
O
x
MO 0 , Fy 0
3.1 平面力系平衡方程
【例3-4】如图所示为行动式起重机,已知轨距b = 3 m,机身 重W1 = 500 kN,其作用线至右轨的距离e = 1.5 m ,起重机 的最大载荷W = 250 kN ,其作用线至右轨的最大距离 l = 10m 。欲使起重机满载时不向右倾倒,空载时不向左倾 倒,求平衡重W2之值,设其作用线至左轨的距离 a = 6 m。
361kN ≤ W2 ≤ 375kN
注:平衡稳定问题除满足平衡条件外,还要满足限制条件。所得关系式中等 号是临界状态。工程上为了安全起见,一般取上、下临界值的中值,本例可取:

理论力学第3章 力系的平衡

理论力学第3章 力系的平衡

基础部分——静力学第3 章力系的平衡主要内容:§3-7 重心即: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力系的主矢和对任一点3-2-1 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iF F R ∑=)(i O O F M M 已知∑=iF F R ∑=)(i O O F M M 投影式:平衡方程i即:力系中所有力在各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所有力对各坐标轴之矩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说明:¾一般¾6个3个投影式,3个力矩式;¾一般形式基本形式3-2-2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xy zOF1F2Fn平面内,¾一般形式¾3个2个投影式,1个力矩式;¾ABAzzCC附加条件:不垂直附加条件:不共线Bx二矩式的证明必要性充分性合力平衡AA 点。

B 点。

过ABBx故必有合力为零,力系平衡证毕平面问题3个3个 解题思路BAMFo45l l[例3-1] 悬臂梁,2解:M A 校核:0)(=∑F MB满足!解题思路?AyF AxF[例3-2] 伸臂梁F AxF AyF BF q 解:0=∑x F 0)(=∑F AM3(F −+0=∑yF3(F −+(F −+0)(=∑F AM=∑yF0=∑x F F AxF AyF BF q 思考:如何用其他形式的平衡方程来求解?0=∑x F 3(F −+0)(=∑F AMF AxF F BF q 0)(=∑F BM(F −+二矩式思考练习][练习FFlll F ACB DlllACB DM=F l[思考][思考]lll F ACB DlllACB DF见书P54例3-1—约束lllACB DF—约束CBADEFM—约束—约束—整体平衡局部平衡CB ADEFM研究对象的选取原则¾仅取整体或某个局部,无法求解;¾一般先分析整体,后考虑局部;¾尽量做到一个方程解一个未知力。

qCBAm2m2m2m2MBCM[例3-3] 多跨梁,求:如何选取研究对象?F CqF CFAxF AyM ABAqF'BxF'ByM A F Ax F AyF Bx F By解:先将分布力用合力来代替。

理论力学第三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理论(H)

理论力学第三章力矩与平面力偶理论(H)

理论⼒学第三章⼒矩与平⾯⼒偶理论(H)第3章⼒矩与平⾯⼒偶理论※平⾯⼒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偶及其性质※平⾯⼒偶系的合成与平衡※结论与讨论§3-1 平⾯⼒对点之矩的概念及计算1.⼒对点之矩AFBhhF M O ?±=)(F h ——⼒臂O ——矩⼼OABM O Δ±=2)(F M O (F ) ——代数量(标量)“+”——使物体逆时针转时⼒矩为正;“-”——使物体顺时针转时⼒矩为负。

2. 合⼒之矩定理平⾯汇交⼒系合⼒对于平⾯内⼀点之矩等于所有各分⼒对于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3. ⼒矩与合⼒矩的解析表达式xA FF xF yOαyx yx y y O x O O yF xF M M M ?=+=)()()(F F F )()()()()(21i O n O O O R O M M M M M F F F F F ∑=+++=")()(ix i iy i R O F y F x M ?∑=FF nαOrF rF 已知:F n ,α,r求:⼒F n 块对轮⼼O 的⼒矩。

h解:(1)直接计算αcos )(r F h F M n n n O ==F (2)利⽤合⼒之矩定理计算αcos )()()()(r F M M M M n O O r O n O ==+=F F F F 例题1§3-2 ⼒偶及其性质1.⼒偶与⼒偶矩⼒偶——两个⼤⼩相等、⽅向相反且不共线的平⾏⼒组成的⼒系。

⼒偶臂——⼒偶的两⼒之间的垂直⼒偶的作⽤⾯——⼒偶所在的平⾯。

(1)⼒偶不能合成为⼀个⼒,也不能⽤⼀个⼒来平衡。

⼒和⼒偶是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

(2)⼒偶矩是度量⼒偶对刚体的转动效果;它有两个要素:⼒偶矩的⼤⼩和⼒偶矩的转向。

F′FABOdx FdFxxdFMMMOOO=+′=′+=′)()()(),(FFFF⼒偶矩±=FdM2.平⾯⼒偶的等效定理1F ′F ′2F ′0F ′F 00F ′F 0ABDCdF F 1F 2★在同平⾯内的两个⼒偶,如果⼒偶矩相等,则两⼒偶彼此等效。

理论力学3

理论力学3

第3章 力系的平衡
3.4 例 题 分 析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第3章 力系的平衡
3.4 例 题 分 析
例3-1 外伸梁ABC上作用有均布载荷q=10 kN/m,集中力 F=20 kN,力偶矩m=10 kNm,求A、B支座的约束力。
解:画受力图
m A F 0 FNB 4 q 4 2 m F sin 6 0
m = 0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刚体受不平行的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此三力的作用线 必共面,且汇交于一点。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第3章 力系的平衡
3.1.5 静定问题与超静定问题
3.1 主要内容
•物体系统:由若干个物体通过适当的约束相互连 接而成的系统 。 •静定问题:单个物体或物体系未知量的数目正好 等于它的独立的平衡方程的数目。
M y F 0
Fx 0, Fy 0, Fz 0
结论: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以及 各力对此三轴之矩的代数和都必须同时等于零。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第3章 力系的平衡
1. 空间汇交力系 如果使坐标轴的原点与各力的汇交点重合,则有 Mx≡My≡Mz≡0,即空间汇交力系平衡方程为
F
F
选刚架为研究对象 画受力图
FA FD
Theoretical Mechanics
返回首页
第3章 力系的平衡
解:几何法
F
3.4 例 题 分 析
选刚架为研究对象 画受力图
FA FD FA
作力多边形,求未知量
选力比例尺F=5 kN/cm作封

理论力学(3)

理论力学(3)

《理论力学》作业1理论力学第一题选择题(基本概念和公理)1 理论力学包括()A、静力学、运动力学和动力学。

B、运动学和材料力学。

C、静动力学和流体力学。

D、结构力学和断裂力学。

2 静力学是研究()A、物体破坏的规律B、物体平衡的一般规律。

C、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

D、物体振动的规律。

3 关于刚体的说法是()A、很硬的物体。

B、刚体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可以微小改变。

C、刚体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保存不变。

D、刚体内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可以改变。

4 关于平衡的概念是()A、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静止。

B、物体做加速运动。

C、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运动。

D、物体做减速运动5 力是物体间的()A、相互化学作用。

B、相互机械作用。

C、相互遗传作用。

D、相互联接作用。

6 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三要素,三要素是指()A、力的大小、方向和坐标B、力的大小、量纲和作用点。

C、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D、产生力的原因、方向和作用点。

7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A、米(m)。

B、牛顿。

米(N。

m)。

C、牛顿。

秒(m)。

D、牛顿(N)。

8 关于约束的说法是()A、限制物体运动的装置B、物体和物体的链接。

C、物体运动的装置。

D、使物体破坏的装置。

参考答案:1A 2B 3C 4A 5D 6C 7D 8A作业2理论力学(专)第二题单选题(公理和受力分析)1 三力平衡定理是。

A.共面不平行的三个力相互平衡必汇交于一点;B.共面三力若平衡,必汇交于一点;C.三力汇交于一点,则这三个力必互相平衡。

2 关于柔体约束的说法是()A、沿柔体轴线背离物体。

B、约束反力沿接触面公法线,指向物体。

C、反力可以正交分解为两个力方向假设。

D、反力沿链杆方向。

3 考虑力对物体作用的两种效应,力是()。

A.滑动矢量;B.自由矢量;C.定位矢量。

4.在下述原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A.三力平衡定理;B.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C.加减平衡力系原理;D.力的可传性原理;E.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理论力学3—空间力系

理论力学3—空间力系

r r ur
uur uur r
i jk
M O (F ) r Fuur = x y z
z MO(F)
kr Oj
ih x
Fx Fy Fz
r
r
ur
( yFz zFy )i (zFx xFz ) j (xFy yFx )k
B F
A(x,y,z) y
3.2.1 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力矩矢
力矩矢MO(F)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
偶系,如图。
z F1
z M2
z
Fn O
x F2
= M1
y
O
x F'n
F'1
= MO
Mn y
O
F'2
x
F'R y
uur uur
uFuri Fuiur uur
M i M O (Fi ) (i 1, 2,L , n)
3.4.1 空间力系向一点的简化
空间汇交力系可合成一合力F'R:
uur uur uur FR Fi Fi
如图所示,长方体棱长为a、b、c,力F沿BD,求力F对AC之矩。
解:
uur uur uur M AC (F ) M C (F ) AC
uur uur
M C (F ) F cos a
Fba
a2 b2
B
C
F
D
c
A
a
b
uur uur uur
M AC (F ) M C (F ) cos
Fabc a2 b2 a2 b2 c2
(F ) uur
[M O (F )]y M y (F )
uur uur
uur
[M O (F )]z M z (F )

理论力学3

理论力学3
o i i
设合力与 x轴交点为(x, 0),合力与 y轴交点为(0, y),则
− 300 =1.5mm y =− 200
§3 - 4
由于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0 为力平衡 MO=0 为力偶也平衡
所以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力系的主矢 都等于零,即: 和主矩 MO 都等于零
④ R ≠0,MO ≠0,为最一般的情况。此种情况还可以继续简 可以继续简 ′ 化为一个合力 R 。
MO O R’ O’ R” Od R’ O’ R O d O’ R
合力R的大小等于原力系的主矢 合力R的作用线位置
MO d= R
结论: 结论: 合力偶M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 :①合力偶 O ; ②合力R ;③平衡 ③ 合力矩定理:由于主矩 合力矩定理 而合力对O点的矩
∑ m i =0
三个独立方程,只能求三个独立未知数。 ∑mO ( Fi ) = 0 当:独立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定问题(可求解) 独立方程数目= 独立方程数目 未知数数目时,是静定问题(可求解) 独立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不定问题(超静定问题) 独立方程数目<未知数数目时,是静不定问题(超静定问题)
平衡的充要条件为 主矢 =0 主矩MO =0
所以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为:
y x1 x2 O xn An Fn F1 A1 F2 A2 x
RO MO
∑Y = 0
∑mO ( Fi ) = 0
∑ m A ( Fi ) = 0
∑ mB ( Fi ) = 0
一矩式
二矩式
实质上是各力在x 轴上的投影 恒等于零,即
≥0

理论力学 第三章

理论力学 第三章

于静止状态,已知作用在滑块B的水平力F,角度θ、β和曲
柄长r,不计机构重量、摩擦和滑块尺寸,求作用在曲柄OA上
的力偶M。
MA
r

β
B
F
(a)
解:连杆AB为二力体。
MA
取曲杆OA为研究对象,由
于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受
r

B F
β
力如图b所示。
M A θ+β
由 Mi 0
r
θ
FAB
得 r ·FAB sin(θ+β) M = 0
z
F2 F2
O
F3 y
F3
F1
x
F1
z
M1
M3
45°
M2
45° y
O
x
3.合力偶矩矢MR 的大小和方向余弦。
MR
M
2 Rx
M
2 Ry
M
2 Rz
42.7
N m
cosMR , i
M Rx MR
0
cosMR ,
j
M Ry MR
0.262
cosMR , k
M Rz MR
0.965
4. 为使这个刚体平衡,需加一力
M = F1 ·d=F' 1·d'
F2
d
F1
F2
=
d
F1
F
=
M
F
因此,可用圆箭头来表示力偶。
三.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已知:M1, M2 , Mn;
任选一段距离d
M1 d
F1
M1 F1d
M2 d
F2
M2 F2d
Mn d

理论力学 第3章

理论力学 第3章

• 作业: • 习题 3-6,3-12
§ 3-5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1. 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任意力系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
该力系的主矢r 和对于r 任一点的主矩都为零 FR 0, MO 0
Fx 0 Fy 0 Fz 0
Mx 0 My 0 Mz 0
所有各力在三个坐标轴中每一个轴上的投影的 代数和等于零,以及这些力对于每一个坐标轴的 矩的代数和也等于零。
解析法表示:
M M xi M y j M zk
Mx 0 My 0 Mz 0
——空间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例3-5 已知:在工件四个面上同时钻5个孔,每个 孔所受切削力偶矩均为80N·m.
求:工件所受合力偶矩在 x, y轴, z上的投影.
解:
把力偶用力偶矩 矢表示,平行移到 点A .
Mx Mix M3 M4 cos45 M5 cos45 193.1N m
力螺旋 由一力和一力偶组成的力系,其中
的力垂直于力偶的作用面
(1)FR 0, M O 0, FR // M O
中心轴过简化中心的力螺旋
钻头钻孔时施加的力螺旋
r r rr (2)FR 0, MO 0,既FR不, M平O行也不垂直,成任意夹

力螺旋中心轴距简化中心为 d M O sin
FR
F1 F2 3.54kN FA 8.66kN
§ 3-2 力对点的矩和力对轴的矩
1. 力对点的矩以矢量表示——力矩矢
力对点之矩 在平面力系中——代数量 在空间力系中——矢量
MO (F) Fh 2ΔOAB
r MO
r (F
)
rr
r F
三要素:
(1)大小:力 F与力臂的乘积

理论力学 (3)

理论力学  (3)

·47·第5章 摩擦一、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静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滑动摩擦力是相等的。

( × ) 2.最大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 √ ) 3.摩擦定律中的正压力(即法向约束反力)是指接触面处物体的重力。

( × ) 4.当物体静止在支撑面上时,支撑面全约束反力与法线间的偏角不小于摩擦角。

( × ) 5.斜面自锁的条件是:斜面的倾角小于斜面间的摩擦角。

( √ ) 二、填空题1.当物体处于平衡时,静滑动摩擦力增大是有一定限度的,它只能在0≤F s ≤F smax 范围内变化,而动摩擦力应该是不改变的。

2.静滑动摩擦力等于最大静滑动摩擦力时物体的平衡状态,称为临界平衡状态。

3.对于作用于物体上的主动力,若其合力的作用线在摩擦角以内,则不论这个力有多大,物体一定保持平衡,这种现象称为自锁现象。

4.当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支撑面全约束反力与法线间的夹角为摩擦角。

5.重量为G 的均质细杆AB ,与墙面的摩擦系数为0.6f =,如图5.12所示,则摩擦力为0。

6.物块B 重2kN P =,物块A 重5kN Q=,在B 上作用一水平力F ,如图5.13所示。

当系A 之绳与水平成30θ︒=角,B 与水平面间的静滑动摩擦系数s102f .=,物块A 与B之间的静滑动摩擦系数s2025f .=,要将物块B 拉出时所需水平力F 的最小值为2.37kN 。

图5.12 图5.13·48· 三、选择题1.如图5.14所示,重量为P 的物块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已知摩擦系数为s f ,s F 为摩擦力,则s F 的表达式为( B );临界时,s F 的表达式为( A )。

(A) s s cos F f P α= (B) s sin F P α= (C) s s cos F f P α>(D) s sin F P α>N图5.142.重量为G 的物块放置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块与水平面间的静摩擦系数为s f ,今在物块上作用水平推力P 后物块仍处于静止状态,如图5.15所示,那么水平面的全约束反力大小为( C )。

理论力学第三章 空间力系汇总

理论力学第三章  空间力系汇总

Pxy Pcos45
Px Pcos45sin60 Py Pcos45cos60
P 6 Pi 2 P j 2 Pk
4
4
2
r 0.05 i 0.06 j 0 k
MO(F) r F
i
j
k
0.05 0.06 0
6P 2P 2P
4
4
2
84.8 i 70.7 j 38.2 k
称为空间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空间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该力系中所有各力在三个坐 标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为零.
[例]三角支架由三杆AB、AC、AD用球铰A连接而成,并用球铰支座B、C、
D固定在地面上,如图所示。设A铰上悬挂一重物,已知其重量W=500N。
结构尺寸为a=2m,b=3m,c=1.5m,h=2.5m。若杆的自重均忽略不计,求
(2)何时MZ (F) 0
Mz (F) Mo(Fxy ) Fxy h
z
F
Fz
Fxy o
h
P
力与轴相交或与轴平行(力与轴在同一平面内),力对该轴 的矩为零.
(3) 解析表达式
M Z (F) MO (F xy ) MO (F x ) MO (F y )
xFy yFx
M x (F) yFz zFy
空间力偶的三要素
(1) 力偶矩大小:力与力偶臂的乘积; (2) 力偶矩方向:右手螺旋; (3) 作用面:力偶作用面。
转向:右手螺旋;
2、力偶的性质
(1)力偶中两力在任意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为零 . (2)力偶对任意点的矩都等于力偶矩矢,不因矩心的改变而 改变。
M x (P) 84.8(N.m) M y (P) 70.7(N.m) M x (P) 38.2(N.m)

理论力学第3章刚体力学

理论力学第3章刚体力学

§3.2 角速度矢量
1 有限转动与无限小转动
▪在普通物理学中处理定轴转动时,曾直接把 角速度 作为一个矢量,这样处理在逻辑上 其实是不够严谨的。 ▪但在定轴转动中角速度方向始终不变,所以 它是不是矢量关系不大。
▪ 但在刚体绕固定点转动时,转动轴方向随 时改变,因而角速度的方向也随时改变, 所以必须首先证明角速度是一个矢量。 ▪ 并不是有量值有方向的量就一定是矢量。 它还必须遵守平行四边形加法所应遵守的 对易律,即:
§3.1 刚体运动的分析
1 什么是刚体?
▪刚体是一种理想化的特殊的质点组,质点组 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 变化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把它当作刚体看 待。
2 确定刚体的空间位置需要几个独立变量?
▪在空间确定一个质点的位置需要三个独立变 量。那么由 n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组需要 3n 个
亦即矢量
r
经 n 微小转动后的线位移为
r
现在来看两个微小转动n 和n 的合成是不是遵
守对易律?
▪ 转动前,P 的位矢:r ▪ 转动 n后: r n r ▪ 再转动 n 后:r n r n (r n r )
有限转动角位移不是矢量,因它不遵守 对易律
考查无限小转动时角位移是否是矢量?
▪ 如图可见,若r 为无限小量 则 r 必与包含 r 及n 的平面
垂直,且 r PM
▪ 但 PM r sin
▪ 因此 r r sin r n sin ▪ 即 r n r
▪ 定轴转动。 如果刚体运动时,其中有两个点始终不动, 因为两点可以决定一条直线,整个刚体就绕 着这条直线转动,叫定轴转动。只要知道刚 体绕这条轴线转了多少角度,就能确定刚体 的位置。因此刚体作定轴转动时只有一个独 立变量。

理论力学 (3)

理论力学 (3)

解:⑴ 以电机整体为研究对象, 受力分析 ⑵ 分析运动,加惯性力 转子绕O轴匀速转动
t FI m2aCn m2 e 2
⑶ 由达朗贝尔原理列平衡方程
O
e
m1g
C
m2 g
FI
h
A
FAy
M AFAx
§14-2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例14-4 转轴O与水平面相距h,转子以匀角速度ω转动。已知
较薄,质量均匀分布,轮辐质量不计。若不考虑重力的影响,
求轮缘横截面的张力。
y
FIi
FA
FB ; FIi
Rm 2 2
d
⑶ 取坐标系,由达朗贝尔原 理列平衡方程
A FA
d ain
O
Bx
FB
Fy 0,
0 FIi sin 2FA 0
FA
1 2
Rm 2 sind 0 2
mR 2
2
Rm2
r FT
marn
FI ma
O
an
FT' A A FT
惯性力大小 ma
方向 与 a方向相反,作用在施力物体上
§14-1 惯性力●达朗贝尔原理
二、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
FI
ma F FN
F
FN
ma
0
FI ma
F FN FI 0
m
FN
F
ma
(14-1)
(14-2)
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 作用在质点上的主动力、约束力和虚加的惯性力
s in d
4 0
FB
第十四章 达朗贝尔原理
§14-2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14-2 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一、质点系惯性力的主矢和主矩

理论力学第3章力系平衡方程及应用

理论力学第3章力系平衡方程及应用

a
分布力(均布载荷) 合力作用线位于AB
中点。
3.1 平面力系平衡方程
a
【解】
y M=qa2 a
2qa
F3
C
FAx
A
aFAy
45
B
D
x
2a FB a
F3 2qa
MA 0
q 2 2 a q a a F B 2 a 2 q sa 4 i 3 n a 5 0
FB 2qa
Fx 0 FAx2qcao4s50 FAx qa
C
【解】 F2
构件CGB( 图b)
F2
构件AED
(图c)
C
R
D
45
FC
FD
D
G
45
F1
E
a
F1
E
a
A
B
G 图b
FBy
图c A FAx
MA
FAy
构件CD(图a )
3个未知量 B FBx
4个未知量
F'C
3个独立方程
3个独立方程
【基本思路】
C R
杆CGB受力图计算FCAED受力图
计算A处的反力(偶);CGB受力图计算
3.2 平面物体系平衡问题
q
C
B
30
FC FBy
l
l
【解】 杆CB
FBx
MB 0
FCco3s0l qll/2 0
FC
3 ql 30.5kN/m 2m 0.577kN
3
3
3.2 平面物体系平衡问题
【解】整体
FAy
l
l
l
Fx 0
MA
A
FAx

理论力学第三章 刚体力学-3

理论力学第三章 刚体力学-3

3、求 a1 (转动加速度 ) d总 a1 r dt d总 d di 其中, (ctgi ) ctg
dt
h h 2 ctg cos 2k ctg sin 2i cos cos 2h (cos2k sin 2i ) sin
1
1 I mR 2 2
平行轴定理
I I c md
2
叙述:刚体对某一轴线的转动惯量,等于对通过质 心的平行轴的转动惯量加上刚体的质量与两 轴间垂直距离平方的乘积。
2、对定点转动惯性的大小,由于转轴的方向不断变 化,要用一个张量才能描述。 z
I xx 1 惯量张量: I yx I zx I xy I yy I zy I xz I yz I zz


N
O
y

x
§3.7 转动惯量
一、定点转动刚体的动量矩 动坐标系oxyz
z
i
设 Pi 为刚体上任一质点,该质点对定点 o的动量矩为

i
ri mii
整个刚体对同一点o的动量矩为
n J ri mii
i 1 n
o
x
ri
y
mi ri ri
2
h 2 h 2 2 大小: a1 ( ) [cos 2 sin 2 ] sin sin
2 2
2h 所以: a1 sin
3、求 a2(向轴加速度 )
a2 总 (总 r )
h h 其中,总 r ctgi ( cos 2i sin 2k ) cos cos h ctg sin 2j cos cos h 2 sin cosj sin cos 2h cosj a2 总 (总 r ) (ctgi ) (2h cosj ) 2 2 cos 2 h k sin 2 cos 2 所以: a2 a2 2 h s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T = P = 1 800 N ∑ M A = 0, FT r − P( AD + r ) + FBC sin ϕ ⋅ ( AD + DB) = 0 P ⋅ AD = 600 2 N = 848.5 N (拉) FBC = ( AD + BD) sin ϕ
22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题答案 哈工大.高等教育出版社
均布载荷 q2 的合力
1 (q1 − q 2 ) × 9 m = 90 000 N 2
F2 = q 2 × 9 m = 360 000 N F2 位于离 O 4.5 m 处。 ∑ Fy = 0, FO + F1 + F2 − P1 − P2 = 0
FO = P1 + P2 + F1 − F2 = −385 000 N = −385 kN ∑ M O = 0 , M O + F1 × 3 m + F2 × 4 ⋅ 5 m − P1 × 3.6 m − P2 × 4.2 m − M = 0 M O = 1 626 kN ⋅ m (逆)
− P1 (l1 − a ) − P2 (l1 + b) − P (l + l1 ) − FB (l1 + l 2 ) = 0 1 FB = [ P1 (l1 − a) + P2 (l1 + b) + P(l + l1 )] = 96.8 kN l1 + l 2 ∑ Fy = 0, FA + FB − P1 − P2 − P = 0 FA = P1 + P2 + P − FB = 33.2 kN (2)求当 l = 5 m 时,保证起重机不翻倒的 P。 起重机不翻倒的临界状态时, FA = 0 。 ∑ M B = 0 , P1 (a + l 2 ) + P2 (l 2 − b) − P (l − l 2 ) = 0 1 P= [ P1 (a + l 2 ) + P2 (l 2 − b)] = 52.2 kN l − l2 即 Pmax = 52.2 kN 3-8 如图 3-8a 所示,行动式起重机不计平衡锤的重为 P = 500 kN ,其重心在离右轨 1.5 m 处。 起重机的起重力为 P1 = 250 kN , 突臂伸出离右轨 10 m。 跑车本身重力略去不计, 欲使跑车满载时起重机均不致翻倒,求平衡锤的最小重力 P2 以及平衡锤到左轨的最大距离
19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题答案 哈工大.高等教育出版社
动机螺旋桨的作用力偶矩 M = 18 kN ⋅ m 。求机翼处于平衡状态时,机翼根部固定端 O 的 受力。
y
3-5 如图 3-5a 所示,飞机机翼上安装 1 台发动机, 作用在机翼 OA 上的气动力按梯形分 布: q1 = 60 kN/m, q 2 = 40 kN/m ,机翼重为 P1 = 45 kN ,发动机重为 P2 = 20 kN ,发
=
21.44 N ⋅ m = 0.045 9 m = 4.59 cm (图 3-1b) 466.5 N
图 3-2a 所 示 平 面 任 意 力 系 中 F1 = 40 2 N , F2 = 80 N , F3 = 40 N ,
F4 = 110 N , M = 2 000 N ⋅ mm 。各力作用位置如图 3-2b 所示,图中尺寸的单位为 mm。 求: (1)力系向点 O 简化的结果; (2)力系的合力的大小、方向及合力作用线方程。
1
− F2 ×
− F3 × 3 10
− 200 N ×
+ 300 N ×
2
1 5
= −161.62 N
FR' = (∑ Fx ) 2 + (∑ Fy ) 2 = M O = F1 × 0.10 2 m + F3 × 2
( (−437.62)
5 0.20 5
+ (−161.62) 2 N = 466.5 N
M F B 45°
3m
q
(a) 图 3-4
A FAx MA
(b)

受力如图 3-4b 所示
∑ Fy = 0, FAy = Fsin 45° = 6 kN ∑ Fx = 0, FAx + 1 q × 4 m − F cos 45° = 0 , FAx = 0 2 1 4 ∑ M A = 0, M A − q × 4 m × m − M − F sin 45° × 3 m + F cos 45° × 4 m = 0 2 3 M A = 12 kN ⋅ m (逆)
(a) 图 3-1 (b)
MO

(1) 求合力 FR 的大小
∑ Fx = − F1 ×
1
= −150 N × ∑ Fy = − F1 × = −150 N ×
主矢 主矩
2 1
− F2 ×
1 10
− F3 × 1 10
2 5 2 5 = −437.62 N
2 2 1 2
− 200 N × 3 10
− 300 N × 1 5
FT FAx A FAy P
(a) (b) 图 3-10
FBC r
ϕ
B
D
∑ Fx = 0, FAx − FT − FBC cos ϕ = 0 FAx = FT + FBC cos ϕ = 2 400 N ∑ Fy = 0, FAy + FBC sin α − P = 0 FAy = P − FBC sin ϕ = 1 200 N
∑ M A = 0 , Fy 2 (a + l ) − Pa − F (b + c) = 0
Pa + F (b + c) = 1.27 kN a+l ∑ F y = 0 , F y1 + F y 2 − P = 0 Fy 2 = Fy1 = P − Fy 2 = 28.7 kN
图 3-3
3-4 在图 3-4a 所示刚架中, q = 3 kN/m , F = 6 2 kN , M = 10 kN ⋅ m ,不计刚架 的自重。求固定端 A 的约束力。
20
(2) 梁 AB,坐标及受力如图 3-6b1 所示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题答案 哈工大.高等教育出版社
1 M 1 (3F + − qa ) 2 a 2 ∑ Fy = 0, FA + FB − F − qa = 0 FB = 1 M 5 FA = − ( F + − qa ) 2 a 2
3-7 如图 3-7a 所示,液压式汽车起重机全部固定部分(包括汽车自重)总重为 P1 = 60 kN , 旋 转 部 分 总 重 为 P2 = 20 kN , a = 1.4 m , b = 0.4 m , l1 = 1.85 m ,
l 2 = 1.4 m 。求: (1)当 l = 3 m ,起吊重为 P = 50 kN 时,支撑腿 A,B 所受地面的约束 力; (2)当 l = 5 m 时,为了保证起重机不致翻倒,问最大起重为多大?
a b
P2 P1 A l1 FA
(a) 图 3-7
P l2 B FB l
(b)
解 整体,坐标及受力如图 3-7b 所示。 (1) 求当 l = 3 m , P = 50 kN 时的 FA , FB
3-6 无重水平梁的支承和载荷如图 3-6a、图 3-6b 所示。已知力 F,力偶矩为 M 的力偶 和强度为 q 的均匀载荷。求支座 A 和 B 处的约束力。
M A FB B a F
(a)
FA
q D
2a
(a1)
A FA a
(b1)
M
F B FB a
2a
(b) 图 3-6

(1) 梁 AB,坐标及受力如图 3-6a1 所示
(2) 合力 大小: FR = 150 N ,方向900 N ⋅ mm = 6 mm 150 N
由 M O 转向知合力作用线方程为
y = −6 mm
3-3 如图 3-3 所示,当飞机作稳定航行时,所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力必须相互平衡。已 a = 0 .2 m , b = 0 .1 m , 知飞机的重力 P = 30 kN , 螺旋桨的牵引力 F = 4 kN 。 飞机的尺寸: c = 0.05 m , l = 5 m 。求阻力 F x ,机翼升力 F y1 和尾部的升力 F y 2 。 解 选择坐标系如图。 ∑ Fx = 0 , Fx − F = 0 , Fx = F = 4 kN
)
0.20
m − F × 0.08 m m − 200 N × 0.08 m = 21.44 N ⋅ m (逆)
'
= 150 N ×
0.10
m + 300 N ×
合力 FR 在原点 O 的左侧上方,如图 3-1b 所示,且 FR = FR = 466.5 N (2) 求距离 d
d=
3-2
MO F
' R
式(1) 、 (2)联立,解得
P2 = P2 min = 333 kN P x = x max = 4.5 = 6.75 m P2
3-9 飞机起落架,尺寸如图 3-9a 所示,A,B,C 均为铰链,杆 OA 垂直于 AB 连线。当 飞机等速直线滑行时,地面作用于轮上的铅直正压力 FN = 30 kN ,水平摩擦力和各杆自重 都比较小,可略去不计。求 A、B 两处的约束力。
x。
P2 10 m 1 .5 m P P1
∑ M A = 0,
x
FA
(a) 图 3-8
3m
FB
(b)

起重机,受力如图 3-8b 所示。
21
理论力学(第七版)课后题答案 哈工大.高等教育出版社
(1)
起重机满载时不向右倾倒临界状态下, FA = 0 。 (1)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