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流程
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
物理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1.物理概念的引入引入概念时,要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有待研究的事物有一个明晰的印象。
物理概念引入的方法有多种。
要结合不同的概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最恰当的引入方法,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⑴从生活中的典型实例引入概念如:“压强”概念的引入。
列举学生在生活中的熟悉事例,用手往墙上按图钉,图钉就被钉进墙里;用锋利的刀切肉省力,而用钝刀切肉十分费力;当人们走在沙滩上时,沙滩便留下一窜脚印;骆驼靠又阔又扁并且富有弹性的掌蹄,行走时不会被陷进沙里,故称为“沙漠之舟”,而牛马行走在沙漠中时,蹄子就会深陷在沙中。
可见压力的作用效果既跟压力的大小有关,也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⑵演示实验引入概念如:“浮力”概念的引入。
先做演示实验,在弹簧测力计下挂重物,用手向上托重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感受重物由于受到手向上的托力,才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再把重物放入水中,可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变小,分析出重物受到水向上的托力,才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从而引入“浮力”概念。
⑶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概念如:“力”概念的引入。
学生对力已经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通过对各种现象的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进而引入力的概念。
这样,学生对力的概念体会深刻,便于理解。
⑷用类比方法引入概念如:“电压”概念的引入。
先感受水流与水压的关系,再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
⑸从物理现象引入概念如:“惯性”概念的引入。
引导学生观察乘坐汽车的过程中,汽车突然起动,刹车,加速和拐弯时所发生的物理现象,通过分析引入“惯性”概念。
⑹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如:“大气压强”概念的引入,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又如引入“磁场”概念时,可讲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故事,通过物理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概念的认识。
2.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概念的形成是由物理现象、实验和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概括、科学抽象的过程。
中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流程
中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流程
中学数学概念课教学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引入概念:教师需要用恰当的方法引入数学概念,帮助学生建立对新知识的认知。
可以通过实例、问题、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从而引出概念。
2. 明确概念:在引入概念后,教师需要清晰明确地阐述概念的定义和内涵,确保学生对概念有准确的理解。
同时,可以通过正反例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实质。
3. 概念的深化:在学生对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概念的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概念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概念去解决,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5. 总结与反思:最后,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教师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
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如下:
1. 导入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实际问题或事件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知识:教师需要讲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如生物的定义、组成结构、功能特点等,以及相关的基本原理,如细胞学说、遗传学等。
3. 探究生物体结构与功能: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4.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生物的特点和功能,比如观察细胞的结构,了解细胞的基本功能;进行植物观察实验,了解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等。
5.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概念。
6. 知识检测:教师可以通过检测题或考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概念的掌握情况。
以上是一般的教学流程,具体的教学方式可能因教师、学生、教材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
教育学原理第八讲
3.知识传递、智力发展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关 系
知识与能力不是对立的,也不是自然统一的。知识的掌 握是能力(智力)培养的基础,能力的培养是知识学习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知即无能”。 知识学习本身具有教育性,态度的养成是建立在知识学 习的基础上,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渗透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从这个意义上说,“无知即无德”。
5.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过程 认识过程只重视知识的传递,只看到线性的教学 过程,看不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因此这种 观点试图突破认识过程,将认识过程纳入交往过程, 把知识的获得看作交往的一个内容来看待,交往又不 止于知识。
(三)教学过程的类型
1.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明了”:明确观念。 “联想”:将某个观念与其它观念结合起来。 “系统”:知识的系统化。 “方法”:知识的应用。
由此看来,中国古代的教学原则相当重视学生自己的 自觉努力,相当重视师生之间有差异的平等关系,相当重视 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与中国古代的教学方式有密切关系。这 些原则至今还闪烁着奕奕光辉,对于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有 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虚心地向我们的古人学习,应该 用心地体会和大胆地实践这些教学原则。
第八讲 教学
一、 教学的概念
1.中文“教学”的词源 从中文“教”、“学”二字的构成上看,“教”是 源于“学”,“教”、“学”始终是相互伴随的活动, 所谓“教学半”、“教学相长”。而“学”,“学者, 觉也,以反其质。”从词源上说,中国古代“教学”就 是“教育”,重点在于人格的养成和人性的提升,而不 仅仅是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的规定性定义
1.定义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其中,教师 教的行为应该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 又反过来作为教师调节自身教的行为的依据。 2.定义特征 (1)双边性 (2)交互性 (3)意向性:教师教的行为应该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 学的行为。“教”与“学”二者互为条件。 (4)成就性:其一指教师教学生学;其二指学生学到了 什么。
使用概念教学的流程
使用概念教学的流程什么是概念教学?概念教学是一种以概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概念教学强调概念的构建和联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来建立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教学的流程概念教学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引入概念:利用问题、故事、图表等方式引发学生对概念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实际情境来建立概念的意义和重要性。
2.建立概念:帮助学生构建概念的基本定义和特征。
可以使用示例、模型、实验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认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探索概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来探索和应用概念。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源和指导,但学生应该是主导者和探索者。
4.应用概念:将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设计案例、实验、项目等任务,让学生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评估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以检查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评估可以包括笔试、口试、项目报告等形式,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
概念教学的优势概念教学方法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问题和实际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提高概念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全面、深入的概念知识。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概念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概念教学通过将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提高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5.促进合作学习和交流:概念教学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和交流来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
如何设计概念教学课程?设计概念教学课程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概念目标:确定教学的目标,明确要教授的概念和学生应达到的理解水平。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样例十一篇
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样例十一篇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指在课堂上开展教学活动时所遵循的一套步骤和方式。
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流程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顺利进行知识传授和学生互动,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个关于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的样例。
1.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一个有趣的图片或一个小故事等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2.目标和知识点介绍(5分钟)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应当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与学生共同确定。
同时,教师还可以简要介绍本节课将要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为学生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3.知识点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等方式,详细地介绍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讲解时要注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结合生动的例子和实际应用场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实例演练(20分钟)在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实例演练。
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5.学生练习与巩固(15分钟)在实例演练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或作业,让学生在课堂结束之前进行个人或小组的练习与巩固。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和复习(10分钟)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回顾。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梳理重要知识点和思路,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7.家庭作业布置(5分钟)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可以布置适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8.课堂结束(5分钟)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和评价。
同时,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反馈和建议,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提升。
以上仅是一个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的样例,实际的教学流程可能因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风格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概念教学模式流程
概念教学模式流程
概念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自主探索、初识概念、合作交流、形成概念、巩固练习,内化概念。
模式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学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撷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寓数于物的生活情境中。
学生通过观察、情境感知,发现隐含的数的信息,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索、初识概念
教师为学生提供足量的感性材料,自学提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学生通过阅读、独立思考、观察、操作、比较等方法初识概念。
三、合作交流、形成概念
初识概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概括出概念。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概念,形成概念。
四、巩固练习,内化概念
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并提供创新素材,设计有针对性,代表性的基本题(填空题、判断题、对比练习、举例)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概念,同时设计变式题、拓展题、开放题,进一步使概念延伸,加深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使学生内化概念。
章建跃关于概念教学的流程
章建跃关于概念教学的流程
1. 概念引入,教师首先需要引入要讲解的概念,可以通过引用
实际例子、提出问题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该概念的
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在引入概念后,教师需要对概念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概念的定义、特征、分类、相关知识点等内容,以便学生能够
全面地理解该概念。
3. 概念实例,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教师可以通过举
例说明的方式,展示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具体案例,让学生
通过实例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概念梳理,在讲解和实例展示后,教师需要对概念进行梳理
总结,强调概念的核心要点和重点,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的逻辑结构
和内在联系。
5. 概念拓展,最后,教师可以对概念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概
念的延伸应用和相关领域的知识,增强学生对概念的全面理解和应
用能力。
除了以上流程,章建跃还强调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
导学生逐步建立起对概念的深入理解。
同时,概念教学还应该注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章建跃关于概念教学的流程包括概念引入、概念讲解、概念实例、概念梳理和概念拓展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的有机
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流程培训
03
课堂互动策略与实施方法
提问技巧及注意事项
提问要明确、具体
确保问题清晰明了,让学生明确知道需要回答的 内容。
鼓励开放性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
给予思考时间
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避免立 即点名回答。
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内容,合理设置问题 难度。
03
选择优质教材
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 ,选择内容全面、结构清 晰、难度适宜的教材。
搜集教学资源
积极搜集与课程相关的图 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 教学资源,以及实物、模 型等辅助教学工具。
整合教学资源
将搜集到的教学资源进行 整合和分类,以便在教学 过程中随时调用。
制定详细授课计划
01
02
03
04
安排教学进度
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合 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按时完 成教学任务。
设计教学环节
针对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设 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包括导入 、讲解、示范、练习等。
制定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如启发 式教学、案例教学等。
预留调整空间
在制定授课计划时,预留一定 的调整空间,以便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灵活调整。
教学流程作用
教学流程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 生的学习效果。
优秀教学流程特点
系统性
优秀的教学流程应该具备系统性,各个环节之间相 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科学性
教学流程的设计应该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 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灵活性
教学流程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不同的 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
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概念形成模式教学一般步骤:1.概念背景与引入(正例);2.同学分析、比较、综合不同典型例证(让同学多举例);3.从例证中概括共同本质特征得到概念本质属性;4.下定义(用多种数学语言准确表示);5.概念的辨析(举正反例,分析关键词,考查特例);6.概念的应用(代表性、形成用概念作推断的操作步骤);7.形成概念系统(建立概念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概念同化模式的教学过程:1.概念的同化新的数学概念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添加其他新的特征性质而形成,这时同学利用自己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对新概念进行加工、改造,从而理解新概念的意义,这种获得概念的方式就叫做概念的同化。
2.类型: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具有下位关系和不具有下位关系两种状况。
(1)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不具有下位关系用定义直接陈述概念举例说明或解释熟悉新概念的意义领会新概念的本质属性。
(2)新概念与旧概念之间具有下位关系概念教学一般流程:①浮现先行组织者;②下定义(属+种差);③概念的辨析(举正、反例,分析关键词,考查特例);④概念的应用(代表性、形成用概念作推断的操作步骤);⑤形成概念系统(建立概念体系,完善认知结构)。
2教学方法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同学学习动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教师〕要展现自身的道德风范,多与同学〔沟通〕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增进师生感情的方式有很多,如一个娴熟而简单的动作、一句关怀的话语、一个充满深情的眼神都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唤醒同学求知的欲望和动力,激发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学的自尊心强,都希望证实自己,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教师的激励会大大加强同学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同学产生愉悦感,减轻学习带来的压力和负担,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反之,如果教师一味指责同学会使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僵硬,影响同学的学习心态,从而对教学活动的开展造成消极的影响。
概念教学流程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基本流程即墨市长江路小学朱美英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孙老师为我提供这个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说实话,从接到任务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半个小时,围绕概念教学我能够讲些什么,理论方面,要讲而且必须到位,但不能啰嗦,实践方面也必不可少,便于大家借鉴、操作。
想来想去,开门见山,今天就讲教学流程,不讲什么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的意义等等,因为大家基本都清楚,但我会尽可能的在各个环节中将一些具体的做法或注意的问题说清楚,使大家感觉平时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其实也不难,咱们就朝这个目标努力,下面咱们就开始。
一、基本流程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概述如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
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为下面学生感知、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其实这个环节简单说就是概念的引入问题。
引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也就是说素材要典型。
如角的认识,小学里讲的角是平面角,可以让学生观察黑板、书皮等平面上的角。
有的教师上来就让学生观察教室相邻两堵墙所夹的角,那是两面角,对于小学阶段教学要求来说,就不合适了,学生不容易理解。
再如有位老师为了引出“倒数”的概念,从孙悟空腾云驾雾翻跟斗讲起,弄得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真令人啼笑皆非。
虽然学生对此故事情境很感兴趣,但由于故事内容不能反映“倒数”的本质特征,因而也只能是无效的教学。
所以说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
数学三步四环节五课型
数学三步四环节五课型A.概念课教学教学流程图:三段:1. 课前准备(预习)2. 课上探究3. 课后延伸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分为三部分:•一是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围绕本节课的有关概念,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二是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根据本节课的需求所做的课前准备;•三是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预习)活动。
2. 课上探究环节1:自主学习环节2:合作交流环节3:精讲点拨环节4:有效训练环节1:自主学习学生预习前要给学生明确的要求,即预习的目标、时间、内容要求、预习方式等。
(一)预习探究概念与性质1.学生先独立预习课本(或学案),遇到问题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可到其他组讨论解决。
2.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通过预习发现或探究问题的所在,可以借助图形或实际例子,归纳总结出概念以及性质等。
(二)巩固与运用概念,以夯实双基教师根据本节课内容设置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选择、填空或叙述等方式来运用概念解决问题。
具体做法: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组内两两相互检查,错的组内同学帮助解决。
环节2:合作交流(一)小组交流1-2-4-8-N”秩序.组内每个成员把总结出的概念或结论写出来,两两对照各自所列,仅保留相同的,或两人认为最恰当的,然后组内两对同学再同上进行,把所得结论进一步归纳。
(二)组际交流(班内展示)1.各组把归纳总结出来的概念或特征,派中心发言人在班内交流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完善。
2.教师根据本节内容实际选出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巩固运用,并且拓宽拔高。
环节3:精讲点拨•对于重要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引导、点拨,进行拓展与变化,要在课堂中引起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本质上解决问题。
精讲点拨可以由教师讲,也可以由学生讲,是一个归纳、发展与提升的过程。
•对于课堂中的重点习题,要研讨解法与思维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对题目进行变式训练与归类比较。
环节4:有效训练有效训练的目的是夯实双基,及时巩固运用所学概念或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确保目标达成。
新概念英语》课时教学计划和流程
新概念英语》课时教学计划和流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3. 预习单词,要求划分音节,记住单词的音、形、义和词性。
如遇不会读的单词可在课文录音中查找该词的正确读音。
4) 预习单词,要求划分音节,记住单词的音、形、义和词性。
如遇不会读的单词可在课文录音中查找该词的正确读音。
1.关于课时调整:一般说来,一课需要三个学时即可完成学习。
但是,由于各课的重难点不尽相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课学习量的多少,有可能增加课时,以便集中解决“摘要写作”、“关键句型”和“难点”等部分出现的困难,这样,有些课有可能需要四到五个课时才能完成。
2.关于学习时段临时变更:因一中常在晚间开会,因此学习时段经常会随之变更。
总的说来,每周将三个学习时段。
具体的变动细节,将用飞信群发短信或者QQ留言的方式,及时通知各位家长。
如遇部分家长不能接收飞信短信或者QQ留言,请自行委托其他家长或转达,恕不另行告知。
3.关于隐私:根据情况,有些课的过程有可能,以便记录的学习状况,这些会发布在土豆网上,并同步在QQ空间的共享里。
出于隐私和树立个人正面形象的考虑,如遇个别不能或者不能熟练时,可以申请补背补录,否则将按原版上传。
2、复习:如新学课为奇数课,在熟记新课单词外,需复习近五课的单词;如新学课为偶数课,在熟记新课单词同时,需复习与新课课次相同的旧课中学到的单词,比如新课为第24课,则复习第4、14课的单词。
3、一个年度内,学习不足4星期者,退费50%;学习4到9星期者,退费30%;学习10星期(含10星期)以上者不退费。
本页信息由教育宝的注册用户(机构和个人)自行发布或提供,所有内容仅供参考,终以该用户信息为准,任何关于对该用户的推荐都不能替代您的考察核实,本站不承担该用户发布/提供信息的行为或内容所引起的法律责任。
当您认为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益被,请立即向我们发出,我们将根据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切实您的。
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流程新探
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流程新探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教学流程新探黎静芳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结构中的基本材料,也是数学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概念是理解掌握数学原理、形成基本技能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把它放在极端重要的地位。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是儿童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所谓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从许多具体事例中,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一类事例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一种形式。
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辨别、分化、抽象、概括等心理活动。
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来加以说明。
1.辨别不同的事例:教师提供不同的事例,让学生在直观上进行辨1别认识。
例如,辨认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21一块圆形纸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纸片的-;把1米长的线段平31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52.分化出各种事例的属性:例如,纸片是纸质的,可写字画图,是1图形,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1份是它的-;线段是粉笔画出的图形,平31均分成了5份,其中1份是它的-。
53.抽象出各种事例的共同的本质属性:通过上述事例的比较,舍去一些非本质的个别属性,抽象出它们的共同的本质属性。
例如,它们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4.概括:把上述事例的本质属性推广到一切同类事例中去,形成概1 1 1念,并用定义表示。
上例受小学生思维限制,分数定义为“像-、-、-、2 3 4 1 1 1 -、─、─……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5 10 15需要指出的是,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中的这些心理活动的区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划分的,在学生的概念形成过程中,某些心理活动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反复进行的,不一定具有那么明晰的步骤顺序。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过程流程图是一种将教学过程可视化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下面是一个教学过程流程图的示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工具。
教学过程流程图1. 自我介绍:首先,教师在开课时要进行自我介绍,包括姓名、教学经验和教学目标等内容。
这有助于学生了解教师的背景和期望。
2. 学习目标明确:接下来,教师要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并向学生介绍这些目标。
这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整个课程的发展方向。
3. 导入新知识: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教师要导入新知识。
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观察和问题引导等方式来引入新知识。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的概念和知识。
4. 知识讲解:在导入新知识之后,教师要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
可以通过演示、实例分析和概念解释等方式来向学生介绍和解释相关内容。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 练习和巩固:在知识讲解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和巩固。
可以通过个人练习、小组合作和班级讨论等方式来进行练习和巩固。
这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应用能力。
6. 检查和反馈:在练习和巩固之后,教师要进行检查和反馈。
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批改和错题讲解等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
这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7. 总结和归纳:在检查和反馈之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问题引导等方式来总结和归纳所学知识。
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理解和整合。
8. 教学反思:最后,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
可以通过与学生和同事的交流、教案修改和课程改进等方式来反思教学过程。
这有助于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总结:教学过程流程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程的发展方向。
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过程流程图的指导,更好地参与和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基本流程即墨市长江路小学朱美英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孙老师为我提供这个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说实话,从接到任务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半个小时,围绕概念教学我能够讲些什么,理论方面,要讲而且必须到位,但不能啰嗦,实践方面也必不可少,便于大家借鉴、操作。
想来想去,开门见山,今天就讲教学流程,不讲什么当前存在的问题、研究的意义等等,因为大家基本都清楚,但我会尽可能的在各个环节中将一些具体的做法或注意的问题说清楚,使大家感觉平时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其实也不难,咱们就朝这个目标努力,下面咱们就开始。
一、基本流程概念教学的基本流程可以概述如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概念教学是较为枯燥、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观、具体的感性材料。
在教学时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提供丰富的素材,为下面学生感知、理解、总结概念奠定基础。
其实这个环节简单说就是概念的引入问题。
引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也就是说素材要典型。
如角的认识,小学里讲的角是平面角,可以让学生观察黑板、书皮等平面上的角。
有的教师上来就让学生观察教室相邻两堵墙所夹的角,那是两面角,对于小学阶段教学要求来说,就不合适了,学生不容易理解。
再如有位老师为了引出“倒数”的概念,从孙悟空腾云驾雾翻跟斗讲起,弄得学生一时摸不着头脑,真令人啼笑皆非。
虽然学生对此故事情境很感兴趣,但由于故事内容不能反映“倒数”的本质特征,因而也只能是无效的教学。
所以说情境一定要与概念的本质属性相关联,否则会因为远离教学内容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时甚至产生误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歧途。
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
例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可以从“加法意义”来引入。
又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
3.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这也是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般来说,用“问题”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条:①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②从数学问题或理论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
例如,在学习“平均数”时,一位老师先向学生呈现一个“幼儿园小朋友争拿糖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很高兴,有的小朋友很不高兴?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大家都高兴?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这个幼儿园的老师可能会怎么做?4.通过演示、操作引入新概念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应尽可能地利用恰当的演示或操作使其转化为具体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对概念的本质属性的研究。
例如“圆周率”这一概念非常抽象,有的教师在课前,布置每个学生用硬纸制做一个圆,半径自定。
上课时,就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出三个内容:(1)写出自己做的圆的直径;(2)滚动自己的圆,量出圆滚动一周的长度,写在练习本上;(3)计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全班同学做完后,要求每个同学汇报自己计算的结果,并把结果整理成下表。
圆直径(厘米) 圆的周长(厘米)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研究。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当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基础之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的生动场景,让学生经历独立观察思考、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通过对素材的分析,形成对概念的初步理解。
简单说,就是通过感知,建立表象。
做到以下几点:1.感知要全面首先,提供的感性材料要注意形式上的充足性。
如教学“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几组对比鲜明的长方体实物:大小悬殊的两个长方体——药箱和粉笔盒;空心和实心的两个长方体——木块和玻璃缸;质地不同的两个长方体;颜色不同的两个长方体,等等。
通过观察,然后进行抽象概括,撇开材料、大小、颜色等非本质属性,而只注意它的形状,从而明确了这些物体都是长方体。
其次,提供的感性材料要注意内容上的完整性。
如教学“比的意义”,就不能在感知了两个同类量的比以后就急于概括出比的概念,而应该进一步感知两个不同类量的比,从而让学生对比形成完整的认识。
2.感知要鲜明在引导学生感知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感知目标,并逐渐加大对概念本质特征刺激的强度。
如教学“比的意义”时,一位教师从猜粉笔支数的游戏引入:第一次左手拿2支白粉笔,右手拿4支红粉笔;第二次左手拿3支白粉笔,右手拿6支红粉笔;第三次左手拿4支白粉笔,让学生猜右手该拿几支红粉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4÷2=2,2÷4=1/2;6÷3=2,3÷6=1/2;8÷4=2,4÷8=1/2这三组算式,让学生发现白粉笔与红粉笔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也就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再出示例1,学生会想2杯果汁和3杯牛奶是否也存在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由此引入果汁杯数是牛奶杯数的2/3,也可以说成果汁杯数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2/3和2:3都表示出2和3这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反过来两者的比是3:2,接着出示例2,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学生很容易理解路程与时间之间也存在两个数相除关系,因而同样可用比来表示,而时间和速度之间存在的是两个数相乘的关系,是不能用比来表示的。
这样,概括比的意义便水到渠成,学生对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自然就会十分清楚。
3.感知要递进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由表及里、由浅人深递进式发展的。
因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概念的感知过程,引导学生渐渐“逼近”对概念本质特征的认识。
如教学“认识角”时,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五角星、三角板,让学生指出其中的角,凭借日常概念一般学生都以为尖的地方就是角,这时教师有意识地把三角板放在黑板上,按照学生所指的地方画下来。
当拿去三角板,看到黑板上画的是一个点时,学生才恍然大悟。
经教师启发诱导,学生再次指的时候不仅指出了角的顶点,还指出了角的两条边。
这时,学生看着黑板上留下的图形,就对角形成了初步的表象。
在进一步丰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求同思维,很容易获得“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认识。
学生的感知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递进过程。
4.感知要深刻感知活动不能浮于表面,而应真正触及并涵盖概念的全部意义,引领学生进入对概念透彻理解的层面,使概念的建立既深刻又牢固。
如教学“认识分数”时,一位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感知活动,让学生获得对1/2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1)用圆形纸片代替蛋糕,把它平均分成2份,理解1/2的实际意义。
(2)要求学生用多种材料也得到它们的1/2,拓展1/2的实际意义。
(3)观察比较大小悬殊的两个蛋糕的1/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位“1”的概念,即弄清“是谁的1/2”。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图或实际操作)表示出1/2,从实际意义上升到抽象意义。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小学生会对新概念产生不同的理解和建构,因此,教师要在小组合作探究初步感知之后,组织小组之间交流、争辩,再加上教师的引导,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正确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逐步共同揭示出概念。
简单说,这就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
做到以下几点:1.把握好抽象的时机,及时摆脱对于直观感知的依赖学生由直观感知所获得的对于概念的认识是粗略的、肤浅的,若能及时唤起他们头脑中的有关表象,发挥表象的中介作用,就可以使学生逐步摆脱对于具体感知材料的依赖,克服直观感知中的局限性。
以此为基础进行抽象概括活动,就能揭示概念的内涵,使学生最终形成概念。
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教师把握了抽象的时机,在直观感知建立计数单位“十”以后,帮助学生及时上升到抽象思维水平。
(1)通过拿铅笔的活动,让学生知道12支铅笔可以一支一支地拿,也可以1捆带2支地拿,感知引进计数单位“十”的必要性。
(2)举出生活中10个一包装成一份的例子,感受计数单位“十”的应用价值。
(3)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建立计数单位“十”,强化对10个一就是一个十的认识。
(4)应用计数单位“十”,通过摆小棒抽象出对11—20各数的认识。
如用1捆带3根小棒表示13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离开小棒理解13就是1个十和3个一,反之一个十和3个一就组成13。
(5)认识11~20各数的大小和顺序,培养数感。
2.体现教学的层次性,逐步提高抽象程度由于受小学生认知能力的制约和知识本身比较抽象的影响,有时需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分层次逐步抽象的过程,让他们拾级而上,步步为营,确保达到一定的抽象程度。
例如,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可能性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建立“等可能性”的概念,一位教师安排了4个层次的教学活动。
(1)猜一猜。
出示装有3个红球、3个黄球的袋子,让学生猜一猜:从中随意摸出一个球可能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假如把摸出的球再放人袋中,再从中随意摸一个,如此重复40次,摸到两种球的次数会是怎样的学生猜测。
(2)摸一摸。
学生分小组操作,并对摸球结果进行统计。
在每一组交流摸球结果后,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每一组摸到两种球的次数后的发现。
这里只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两种球出现的次数都较接近。
(3)算一算。
把两个组、三个组……所有组的实验结果,逐次相加,并分别观察两种球出现的次数,你又发现了什么至此,让学生感知到随着摸球次数的不断增加,两种球出现的次数越来越接近,由此抽象出“两种球出现的次数差不多”。
(4)想一想。
引导学生想象,当摸球次数增加到无限多时,摸到两种球的可能性大小会怎样“等可能性”的概念便呼之欲出。
3.把握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有许多概念的含义是逐步发展的,一般先用描述方法给出,以后再下定义。
例如,对分数意义理解的三次飞跃。
(不需细说)因此要切实把握概念教学的阶段性目标。
在把握阶段性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每一个教学阶段,概念都应该是确定的,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概念混乱的现象。
有些概念不严格下定义,但也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用描述代替定义,或者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
同时注意与将来的严格定义不矛盾。
(2)当一个教学阶段完成以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酌情指出概念是发展的,不断变化的。
如:有一位学生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认为课本中的任何一张纸的形状也是长方体的。
说明该学生对长方体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应加以肯定。
(3)当概念发展后,教师不但指出原来概念与发展后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便学生掌握,而且还应引导学生对有关概念进行研究,注意其发展变化。
如“倍”的概念,在整数范围内,通常所指的是,如果把甲量当作1份,而乙量有这样的几份,那么乙量就是甲量的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