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1 旋转》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1 旋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沪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1 旋转》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旋转的定义,了解旋转的性质,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变换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是,对于旋转这一变换形式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以巩固。
同时,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旋转。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学会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4.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提高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概念和性质;2.运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2.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旋转过程,增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将旋转应用于实际问题中;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画板软件;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案例;3.准备旋转的相关题目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关注旋转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什么是旋转?2.呈现(15分钟)讲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直观展示旋转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软件,亲自操作旋转,加深对旋转性质的理解。
教师可提供一些题目,让学生解答。
4.巩固(10分钟)讲解一些与旋转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旋转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师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旋转还有哪些应用场景?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二篇)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继续全身心投入国家的教育事业,服从学校相关工作安排,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并通过课改尝试寻找突破点,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新时代的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初三年级____班、____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所担任班主任的4班现共有学生____人,其中男生____,女生____人。
从成绩来上看,班上学生的数学只有____个优秀,____个及格,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基础。
而____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数学上的偏科,学习数学较吃力,也有不少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三、教学目标四、教材分析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本章主要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本章重难点就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及应用。
第二十三章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
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第二十四章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力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____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3《圆周角》教学设计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3《圆周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圆周角》是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4章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几何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圆周角的定义和定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角的定义,掌握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能运用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2.难点: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周角的性质。
2.互动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周角定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圆规、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圆的基础知识,如圆的定义、圆心角等。
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圆周角?”,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圆周角的定义,并用动画演示圆周角的形成过程。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圆周角例子,让学生用圆规和直尺进行测量和画图,加深对圆周角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圆周角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周角定理的证明,并分组进行证明实验。
2023年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沪科版大全(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沪科版篇一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体验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价值。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谁能说一下什么叫比例?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2.4:1.6和60:403、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再学习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究新知1、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能正确地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请同学们翻开教材第43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和内项。
(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2.4:1.6=60:40)让学生指出板书中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 4 : 1.6 = 60 : 40 外项内项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2、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出示例1、 (1)教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研究。
(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生分别计算出这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教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2)教师: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教案3篇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教案3篇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教案篇1配方法的基本形式理解间接即通过变形运用开平方法降次解方程,并能熟练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通过复习可直接化成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引入不能直接化成上面两种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重点讲清直接降次有困难,如x2+6x-16=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题步骤.难点将不可直接降次解方程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化为”的转化方法与技巧.一、复习引入(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解下列方程:(1)3x2-1=5(2)4(x-1)2-9=0(3)4x2+16x+16=9(4)4x2+16x=-7老师点评:上面的方程都能化成x2=p或(mx+n)2=p(p≥0)的形式,那么可得x=±或mx+n=±(p≥0).如:4x2+16x+16=(2x+4)2,你能把4x2+16x=-7化成(2x+4)2=9吗?二、探索新知列出下面问题的方程并回答:(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刚才解题的方程有什么不同呢?(2)能否直接用上面前三个方程的解法呢?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并且面积为16m2,求场地的长和宽各是多少?(1)列出的经化简为一般形式的方程与前面讲的三道题不同之处是:前三个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式而后二个不具有此特征.既然不能直接降次解方程,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把它转化为可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下面,我们就来讲如何转化:x2+6x-16=0移项→x2+6x=16两边加(6/2)2使左边配成x2+2bx+b2的形式→x2+6x+32=16+9左边写成平方形式→(x+3)2=25降次→x+3=±5即x+3=5或x+3=-5解一次方程→x1=2,x2=-8可以验证:x1=2,x2=-8都是方程的根,但场地的宽不能是负值,所以场地的宽为2m,长为8m.像上面的解题方法,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配方法.可以看出,配方法是为了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例1用配方法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1)x2-8x+1=0(2)x2-2x-21=0三、巩固练习教材第9页练习1,2.(1)(2).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应掌握:左边不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左边是含有x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的方程.五、作业教材第17页复习巩固2,3.(1)(2).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教案篇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会用它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
2024年沪科版九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四篇)
沪科版九年级的数学教学计划范文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班主任工作,通过这两年的培养,大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已经养成,学习热情较高。
但由于两级分化比较严重,仍有一部分学生纪律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学习成绩极不够理想。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更应该努力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时刻注意班级的情况,使本学期的班主任工作顺利、有序进行,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一、培养良好的班风。
抓好班级一日常规,抓好自习课纪律,每节课都实施以班长为首的班干部轮流负责制,提高自习课堂效率。
利用班会等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作为班主任,本人要做到早上早到班级、平时多去班级,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
二、加强班级管理,培养提高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首先,鼓励并要求大家严格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规》,重点从提高学生树立文明意识做起,从小事做起,建立更加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习惯。
要求学生力争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争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卫生,每天负责监督。
同时也保持个人的卫生和服饰整洁,班主任做到常督促,勤督促。
开学初,要及时召开班会,明确本学期的目标,要求学生树立强烈的责任感,要在学习及做人中都体现出积极性和先进性。
其次,严格要求班干部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管理组织能力。
每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使他们明确职责。
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
三、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面向全体学生,分类施教。
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要从关心、爱护每个学生的角度出发,全面了解、关心学生。
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发展情况。
做好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具体做法如下:1、在教育这样学生时,多结合其身上的优点,重新帮他们找回自信,逐渐引导他们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精选12篇)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是不是需要好好写一份教学计划呢?好的教学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圆与圆的位置的种类;(2)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两圆的连心线长;(3)会用连心线长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2、过程与方法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当时,圆与圆相离;(2)当时,圆与圆外切;(3)当时,圆与圆相交;(4)当时,圆与圆内切;(5)当时,圆与圆内含;3、情态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理解并掌握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用坐标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问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1.初中学过的平面几何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类? 结合学生已有知识以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并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学生回顾知识点时,可互相交流.2.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引导学生明确两圆的位置关系,并发现判断和解决两圆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并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解题的方法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篇2我先分析一下9.8班的数学情况:学生学习不踏实,不扎实,浮躁,不求甚解,书写不规范,不能吃苦,对开放题不是很拿手的特点,结合中考重点和分值分配的5:3:2比例,我将重心放在8上,要求学生对占50%的基础必须稳扎稳打,强调解题的书写格式,利用平时的练习训练书写格式,以中考的标准来要求平时的练习,对中等生学生要求必须抓好占30%的中档题,对个别聪明的学生练习一些开放题。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初中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
沪科版九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沪科版九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
以下是本店铺整理了关于沪科版九下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起来看看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随着新学期的到来,我的工作也将迎接新的挑战。
今年我有幸担任一三班的班主任,我们都知道,一个学校是由多个班级组成的,班级是学校的重要成员,它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学校。
为了能更好地塑造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使新学期班级工作生机勃勃,特制定计划如下:一、常规教育方面。
刚踏入一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学校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还不太适应,每一项规章制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极其陌生的。
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进入角色,适应学校的生活,我决定从以下几点入手:1、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我将在班级设立“小小监督岗”,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拇指奖”。
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合理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和元旦等重大活动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
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
二、班级纪律方面。
一个班级,要想有良好的班风,必须要有良好的纪律才行。
因而,我从以下几点入手:1、课堂纪律首先师生共同制定班规班纪,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
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趣,又有动力,而且可以在不知不觉中遵守纪律。
2、课间纪律课间是学生轻松休息的时间,良好的课间纪律将会给整个校园带来活跃而轻松的气氛。
然而,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就是解决课间纪律乱的法宝。
我将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跳绳、做游戏、拍球”等活动,使学生既健体又受教育,还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扩大交流的空间。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学反思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九年级数学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等基础知识。
2.理解并应用几何与空间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图形的性质与计算。
3.掌握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基本方法,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概览本册教材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几何与空间、数据处理与统计等五大模块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并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函数概念及其性质,几何图形的性质与计算,数据处理与统计的应用。
2.教学难点:复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几何证明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统计数据的分析与解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练习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我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更多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在教学手段上,我主要依赖教材和多媒体进行教学。
为了丰富教学手段,我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如数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以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材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进度安排。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内容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理解和掌握。
因此,我需要调整教学进度安排,给予更多时间进行重难点内容的讲解和练习。
六、考核评价标准在考核评价方面,我主要依据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测验成绩进行评价。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变化。
因此,我需要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引入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作业、口头报告等,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支持。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与目标沪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涵盖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包括一元二次方程、函数及其图像、圆与三角函数等核心内容。
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高中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函数及其图像:涵盖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其图像。
3.圆与三角函数:圆的性质、弧长、扇形面积以及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教学重点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各种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三角函数的基础概念及其与三角形的关联。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策略,如直观演示、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与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讲解和练习。
同时,适当预留复习和巩固的时间,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五、课堂管理与互动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学生评价与反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业、测验、考试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同时,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七、教学资源与支持充分利用教材、教案、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同时,寻求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如组织数学竞赛、邀请专家讲座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八、教学总结与反思在每个阶段的教学结束后,进行总结与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将努力提升九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教案doc
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掌握九年级下册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函数、圆、相似等。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3.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九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引出圆和函数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讲解新知:分别讲解圆、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同时,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掌握相关解题方法。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与圆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
5.布置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开放性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圆、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性质,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和完善。
五、课后作业1.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和相关试卷,重点掌握圆、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
2.开放性作业:搜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并撰写一份报告。
六、教学建议1.在讲解新知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
2.课堂活动的设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在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开放性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做教学计划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1、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2、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3、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5、数据描述三、教学措施1、加强教学“六认真”,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
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24.1 旋转第1课时旋转的概念和性质1.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的基本性质(重点);2.了解旋转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特点(难点).一、情境导入飞行中的飞机的螺旋桨、高速运转中的电风扇等均属于旋转现象.你还能举出类似现象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类型一】旋转的概念下列事件中,属于旋转运动的是()A.小明向北走了4米B.小朋友们在荡秋千时做的运动C.电梯从1楼上升到12楼D.一物体从高空坠下解析:A.是平移运动;B.是旋转运动;C.是平移运动;D.是平移运动.故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概念,图形的旋转即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类型二】旋转的性质如图,△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80°得到△AEF,若∠B=100°,∠F=50°,则∠α的度数是()A.40°B.50°C.60°D.70°解析:∵△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80°得到△AEF,∴△ABC≌△AEF,∠C=∠F=50°,∠BAE=80°.又∵∠B=100°,∴∠BAC=30°,∴∠α=∠BAE-∠BAC=50°.故选B.方法总结: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①定点——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类型三】与旋转有关的作图在图中,将大写字母A绕它上侧的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出旋转后的图案,同时作出字母A向左平移5个单位的图案.解: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旋转变换以及平移变换,得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探究点二:旋转对称图形【类型一】认识旋转对称图形下图中不是旋转对称图形的是()解析:A.360°÷5=72°,图形旋转72°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B.不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C.360°÷8=45°,图形旋转45°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D.360°÷4=90°,图形旋转90°的整数倍即可与原图形重合,是旋转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及性质,把一个旋转对称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旋转一个角度后与初始图形重合,可据此判定一个图形是否为旋转对称图形.【类型二】旋转对称图形的特点如图是一个旋转对称图形,要使它旋转后与自身重合,至少应将它绕中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度数为()A.30°B.60°C.120°D.180°解析:图形可看作是正六边形被平分成六部分,故每部分被分成的角是60°,故旋转60°的整数倍就可以与自身重合.故选B.方法总结:解题关键在于对旋转对称图形的旋转角的概念的理解,通过计算旋转角可得出答案.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三、板书设计1.旋转的概念(1)旋转中心;(2)旋转角;(3)对应点.2.旋转的性质在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所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线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3.旋转对称图形本课时所学习的内容概念性较强,在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软件,形象生动的展示旋转的性质,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设计中,应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增强动手能力,培养探究精神.24.1 旋转第2课时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1.理解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重点);2.能够依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某图形是否为中心对称图形(难点).一、情境导入剪纸,又叫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6世纪.如图剪纸中两个金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中心对称的性质如图,已知△AOB 与△DOC 成中心对称,△AOB 的面积是12,AB =3,则△DOC中CD 边上的高是( )A .3B .6C .8D .12解析:设AB 边上的高为h ,因为△AOB 的面积是12,AB =3,所以12×3×h =12,所以h =8.又因为△AOB 与△DOC 成中心对称,△COD ≌△AOB ,所以△DOC 中CD 边上的高是8.故选C.方法总结: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3题探究点二: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与识别【类型一】 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下列标志图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解析:根据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概念和性质逐一进行判断,选项A 是中心对称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选项B 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选项C 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选项D 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也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识别中心对称图形的方法是根据概念,将这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自身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类型二】 与中心对称图形有关的作图如图,网格中有一个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1)请你分别画出三个图形关于点O 的中心对称图形;(2)将(1)中画出的图形与原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图形,请写出这个整体图形对称轴的条数;这个整体图形至少旋转多少度能与自身重合?解:(1)如图所示;(2)这个整体图形的对称轴有4条;此图形最少旋转90°能与自身重合.方法总结:作中心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1)确定具有代表性的点(如线段的端点);(2)作出每个代表性点的对称点;(3)按照原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个对称点.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 【类型三】 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及应用如图,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和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AD 和BC 于点E 、F ,AB =2,BC =3,试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解析:观察图中阴影部分,可以利用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进行转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解:因为矩形ABCD 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BOF 与△DOE 关于点O 成中心对称,所以图中阴影部分的三个三角形就可以转化到直角△ADC 中.又因为AB =2,BC =3,所以Rt △ADC 的面积为12×3×2=3,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3. 方法总结:利用中心对称的性质将阴影部分转化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来解决更简单.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类型四】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中心对称已知:如图,E (-4,2),F (-1,-1),以O 为中心,作△EFO 的中心对称图形,则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由中心对称可得到新的点与原来的点关于原点对称.∵E (-4,2),∴点E 的对应点E ′的坐标为 (4,-2),故答案为(4,-2).方法总结:两点关于原点中心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6题三、板书设计1.中心对称的定义与性质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中,对应点的连线经过对称中心,且被对称中心平分.2.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定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来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定点就是对称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己动手去探索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特点,加深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24.1 旋转第3课时 旋转的应用1.理解并掌握旋转变化的特点,能够解决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问题(重点,难点);2.能够运用旋转、轴对称或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难点).一、情境导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会徽是由三人牵手相连的标志,以代表巴西的著名景点“面包山”作为图形的基础,融合充满激情的卡里奥克舞,并且呼应了巴西国旗的绿黄蓝三色.标志象征着团结、转变、激情及活力,在和谐动感中共同协力,同时也体现了里约的特色和这座城市多样的文化,展示了热情友好的里约人和这座美丽的上帝之城.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类型一】坐标平面内图形的旋转变换如图,在方格纸上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ABO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A′B′O,则点A′的坐标为()A.(3,1) B.(3,2)C.(2,3) D.(1,3)解析: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旋转后的对应点A′、B′的位置,然后与点O顺次连接即可,再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的坐标.如图,点A′的坐标为(1,3),故选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旋转,根据网格结构作出旋转后的三角形,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坐标平面内线段的旋转变换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的坐标是(1,0),若点A的坐标为(a,b),将线段BA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BA′,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__.解析:过点A作AC⊥x轴,过点A′作A′D⊥x轴,垂足分别为C、D,显然Rt△ABC≌Rt△BA′D.∵点A的坐标为(a,b),点B的坐标是(1,0),∴OD=OB+BD=OB+AC=1+b,A′D=BC=OC-OB=a-1.∵点A′在第四象限,∴点A′的坐标是(b+1,-a+1).故答案为(b+1,-a+1).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坐标与线段的变化,作出全等三角形,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求出点A′到坐标轴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书写坐标时要注意点所在的象限.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探究点二:动态图形的操作与图案设计【类型一】图形的变换用四块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卡片拼成一个新的正方形,使拼成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2)、图(3)、图(4)中各画出一种拼法(要求三种画法各不相同,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解:解法不唯一.例如:方法总结:求解时只要符合题意即可,另外,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要留意身边的各种形状的图案,这样才能在具体求解问题时如鱼得水,一蹴而就.【类型二】图案设计如图,是一个4×4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请你在网格中以左上角的三角形为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对称或旋转变换,设计一个精美图案,使其满足:①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以点O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②所作图案用阴影标识,且阴影部分面积为4.解析:所给左上角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2×1×1=12,故设计图案总共需要三角形4÷12=8(个),以O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同时又是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方案有很多.答案:答案不唯一,以下各图供参考:方法总结:在读清要求后,进行方案的尝试设计,一般要经历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使问题在修正中得以解决.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三、板书设计1.坐标平面内的旋转变换2.动态图形的操作与图案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经历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组合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过程,体会图形的欣赏与设计的奇妙.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1课时与圆有关的概念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认识圆及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重点);2.理解并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圆形物体,例如茶碗的碗口、锅盖、太阳、车轮、射击用的靶子等都是圆的,怎样画出一个圆呢?木工师傅是用一根黑线来画圆的,给你一根细绳、一个图钉和一支铅笔,你能画出一个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与圆相关的概念【类型一】圆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有下列五个说法:①半径确定了,圆就确定了;②直径是弦;③弦是直径;④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⑤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其中错误的说法个数是( )A .1B .2C .3D .4解析:根据圆、直径、弦、半圆等概念来判断.半径确定了,只能说明圆的大小确定了,但是位置没有确定;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圆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所以①③⑤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方法总结:对称轴是直线,不能说成每条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注意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 【类型二】 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线段的证明如图所示,OA 、OB 是⊙O 的半径,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求证:AD=BC .解析:先挖掘隐含的“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两个条件,再探求证明△AOD ≌△BOC 的第三个条件,从而可证出△AOD ≌△BO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证明:∵OA 、OB 是⊙O 的半径,∴OA =OB .∵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OC =12OA ,OD =12OB ,∴OC =OD .又∵∠O =∠O ,∴△AOD ≌△BOC (SAS),∴BC =AD . 方法总结:“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都是圆中隐含的条件.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挖掘出这些隐含的条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问题迎刃而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类型三】 利用圆的相关概念进行角的计算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弦,AB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已知AB =2DE ,∠E =18°,求∠AOC 的度数.解析:要求∠AOC 的度数,由图可知∠AOC =∠C +∠E ,故只需求出∠C 的度数,而由AB =2DE 知DE 与⊙O 的半径相等,从而想到连接OD 构造等腰△ODE 和等腰△OCD .解:连接OD ,∵AB 是⊙O 的直径,OC ,OD 是⊙O 的半径,AB =2DE ,∴OD =DE ,∴∠DOE =∠E =18°,∴∠ODC =∠DOE +∠E =36°.∵OC =OD ,∴∠C =∠ODC =36°,∠AOC =∠C +∠E =36°+18°=54°.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圆的相关概念与等腰三角形的综合,解题时结合题设条件,运用半径构造出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探究点二: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类型一】 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边AB =3cm ,AD =4cm.(1)以点A为圆心,4cm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2)若以点A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1)∵AB=3cm<4cm,∴点B在⊙A内.∵AD=4cm,∴点D在⊙A上.∵AC=32+42=5cm>4cm,∴点C在⊙A外;(2)由题意得,点B一定在圆内,点C一定在圆外,∴3cm<r<5cm.方法总结:平面上一点P与⊙O(半径为r)的关系有以下三种情况:(1)点P在⊙O上,OP=r;(2)点P在⊙O内,OP<r;(3)点P在⊙O外,OP>r.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类型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如图,点O处有一灯塔,警示⊙O内部为危险区,一渔船误入危险区点P处,该渔船应该按什么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试说明理由.解:渔船应沿着灯塔O过点P的射线OP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理由如下:设射线OP交⊙O与点A,过点P任意作一条弦CD,连接OD,在△ODP中,OD-OP<PD,又∵OD=OA,∴OA-OP<PD,∴P A<PD,即渔船沿射线OP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方法总结:解决实际问题时,应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结合所学知识求解.本题应用到的是点和圆及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相关知识.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2题三、板书设计1.与圆有关的概念圆心、半径、弦、直径、圆弧、半圆、优弧、劣弧、等圆、等弧.2.点和圆的位置(1)点P在⊙O上,OP=r;(2)点P在⊙O内,OP<r;(3)点P在⊙O外,OP>r.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圆,探究圆形成的过程,同时小组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圆的有关性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探究能力.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2课时垂径分弦1.理解并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计算和证明问题(重点,难点);2.认识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用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你知道赵州桥吗?它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是我国现存的著名的古代石拱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了,是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建造的,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全长50.82米,桥宽约10米,跨度37.4米,拱高7.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石拱桥.你知道主桥拱的圆弧所在圆的半径是多少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垂径定理及应用 【类型一】 利用垂径定理求线段长如图所示,⊙O 的直径AB 垂直弦CD 于点P ,且P 是半径OB 的中点,CD =6cm ,则直径AB 的长是( )A .23cmB .32cmC .42cmD .43cm解析:∵直径AB ⊥DC ,CD =6cm ,∴DP =3cm.连接OD ,∵P 是OB 的中点,设OP 为x ,则OD 为2x ,在Rt △DOP 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32+x 2=(2x )2,解得x = 3.∴OD =23cm ,∴AB =43cm.故选D.方法总结:我们常常连接半径,利用半径、弦、垂直于弦的直径构造出直角三角形,然后应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类型二】 垂径定理的实际应用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图中的AB ︵),点O 是这段弧的圆心,C 是AB︵上一点,OC ⊥AB ,垂足为D ,AB =300m ,CD =50m ,则这段弯路的半径是________m.解析:本题考查垂径定理的应用,∵OC ⊥AB ,AB =300m ,∴AD =150m.设半径为R ,在Rt △ADO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列方程R 2=(R -50)2+1502,解得R =250.故答案为250.方法总结: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我们学过的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进行解答.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7题 【类型三】 动点问题如图,⊙O 的直径为10cm ,弦AB =8cm ,P 是弦AB 上的一个动点,求OP 的长度范围.解析:当点P 处于弦AB 的端点时,OP 最长,此时OP 为半径的长;当OP ⊥AB 时,OP 最短,利用垂径定理及勾股定理可求得此时OP 的长.解:作直径MN ⊥弦AB ,交AB 于点D ,由垂径定理,得AD =DB =12AB =4cm.又∵⊙O 的直径为10cm ,连接OA ,∴OA =5cm.在Rt △AOD 中,由勾股定理,得OD =OA 2-AD 2=3cm.∵垂线段最短,半径最长,∴OP 的长度范围是3cm ≤OP ≤5cm .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明确OP 最长、最短时的情况,灵活利用垂径定理求解.容易出错的地方是不能确定最值时的情况.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探究点二:垂径定理的推论的应用【类型一】 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求角如图所示,⊙O 的弦AB 、AC 的夹角为50°,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则∠MON的度数是( )A .100°B .110°C .120°D .130°解析:已知M 、N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由“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得OM ⊥AB 、ON ⊥AC ,所以∠AEO =∠AFO =90°,而∠BAC =50°,由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得∠MON =360°-∠AEO -∠AFO -∠BAC =360°-90°-90°-50°=130°.故选D.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4题【类型二】利用垂径定理的推论求边如图,⊙O的直径CD过弦AB的中点E,且CE=2,DE=8,则AB的长为()A.9 B.8 C.6 D.4解析:∵CE=2,DE=8,∴CD=10,∴OB=OC=5,OE=5-2=3.∵直径CD过弦AB的中点E,∴CD⊥AB,∴AE=BE.在Rt△OBE中,∵OE=3,OB=5,∴BE=OB2-OE2=4,∴AB=2BE=8.故选B.方法总结:垂径定理的推论虽是圆的知识,但也不是孤立的,它常和三角形等知识综合来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把知识融会贯通,在解决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三、板书设计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这条弦所对的两条弧.2.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垂径定理及其推论时,强调垂径定理的得出跟圆的轴对称密切相关.在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运用垂径定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3课时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关系1.结合图形了解圆心角的概念,掌握圆心角的相关性质;2.能够发现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关系,并会初步运用这些关系解决有关问题(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人类为了获得健康和长寿,经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到十九世纪末才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口号.要健康长寿,更重要的是每天要摄取均衡的营养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和水.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每人每日摄取量如图.你能求出各扇形的圆心角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圆心角定理及其推论 【类型一】 圆心角与弧的关系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C 、D 是BE ︵的三等分点,∠AOE =60°,则∠COE的大小是( )A .40°B .60°C .80°D .120°解析:∵C 、D 是BE ︵的三等分点,∴BC ︵=CD ︵=DE ︵,∴∠BOC =∠COD =∠DOE .∵∠AOE=60°,∴∠BOC =∠COD =∠DOE =13×(180°-60°)=40°,∴∠COE =80°.故选C. 方法总结: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类型二】 圆心角与弦、弦心距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在⊙O 中,AB ︵=AC ︵,∠B =70°,则∠A =________.解析:由AB ︵=AC ︵,得这两条弧所对的弦AB =AC ,所以∠B =∠C .因为∠B =70°,所以∠C =70°.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 的度数为40°.故答案为40°.方法总结:在应用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时,注意根据具体的需要选择有关部分,本题只需由两弧相等,得到两弦相等就可以了.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类型三】 圆心角定理及其推论的应用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M ,N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CM ⊥AB ,DN⊥AB ,垂足分别为M ,N .求证:AC ︵=BD ︵.解析:根据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可先证明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或它们所对的弦相等.证法1:如图所示,连接OC ,OD ,则OC =OD .∵OA =OB ,又M ,N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OM =ON .又∵CM ⊥AB ,DN ⊥AB ,∴∠CMO =∠DNO =90°.∴Rt △CMO ≌Rt△DNO ,∴∠1=∠2,∴AC ︵=BD ︵.证法2:如图①所示,分别延长CM ,DN 交⊙O 于点E ,F .∵OA =OB ,OM =12OA ,ON =12OB ,∴OM =ON .又∵OM ⊥CE ,ON ⊥DF ,∴CE =DF ,∴CE ︵=DF ︵.又∵AC ︵=12CE ︵,BD ︵=12DF ︵,∴AC ︵=BD ︵. 图①图②证法3:如图②所示,连接AC ,BD .由证法1,知CM =DN .又∵AM =BN ,∠AMC =∠BND=90°,∴Rt △AMC ≌Rt △BND .∴AC =BD ,∴AC ︵=BD ︵.方法归纳:在同圆或等圆中,要证明圆心角、弧、弦、弦心距这四组量中的某一组量相等,通常是转化成证明另外三组量中的某一组量相等.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9题三、板书设计1.圆心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2.圆心角定理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以及这两个角所对的弧、所对的弦、所对的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弧、弦、圆心角及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究时,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其体会数学中转化思想的魅力之处,进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4.2 圆的基本性质第4课时圆的确定1.理解并掌握确定圆的条件;2.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心的概念,能够运用其性质进行计算(重点,难点);3.理解反证法的思想,能够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小明不慎把家中的一块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了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应该是哪一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确定圆的条件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已知点A,B,C(如图),求作:⊙O,使它经过点A,B,C.解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作出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以O为圆心,以OA为半径,作出圆即可.解:(1)连接AB、BC;(2)分别作出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DE、GF,两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则点O 就是所求作的⊙O的圆心;(3)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圆,则⊙O就是所求作的圆.方法总结:作经过三点的圆,即作这三点构成的三角形的外接圆,根据三角形的外接圆的性质可知,其圆心为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依据此作图即可求解.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5题探究点二:三角形的外接圆【类型一】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有关的坐标的计算。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第一单元:立体几何1.1 立体几何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学习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如正多面体、棱锥、棱柱等。
- 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性质,如球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等。
1.2 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学习球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1.3 棱锥和棱柱的体积和表面积- 学习棱锥和棱柱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包括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第二单元:分式方程和分式不等式2.1 分式方程的解法- 学习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包括化简、通分、消分母等。
2.2 分式方程的应用- 学习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分数的比例、比率等。
2.3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学习分式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包括化简、通分、消分母等。
第三单元: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3.1 平移、旋转和对称的基本概念- 学习平移、旋转和对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图形的平移矩阵、旋转矩阵和对称关系等。
3.2 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学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方法和规律,包括平移和旋转的公式和图形变化等。
3.3 图形的对称性质- 学习图形的对称性质,包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判定和性质。
第四单元: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4.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包括数据的调查、整理表格和制作图表等。
4.2 数据的分析和统计- 学习数据的分析和统计的方法,包括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和范围等的计算和解释。
4.3 数据的预测和推理- 学习利用数据进行预测和推理的方法,包括数据拟合和预测模型的建立。
以上是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一、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1.本单元数学的主要内容.(1)圆有关的概念:垂直于弦的直径,弧、弦、圆心角、圆周角.(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正多边形和圆.(4)弧长和扇形面积:弧长和扇形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通过折叠、对称、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方式认识了许多图形的性质,积累了大量的空间与图形的经验.本章是在学习了这些直线型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一种特殊的曲线──圆的有关性质.通过本章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数学,尤其是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归纳的数学思想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本章的学习是高中的数学学习,尤其是圆锥曲线的学习的基础性工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圆的有关概念,探索并理解垂径定理,探索并认识圆心角、弧、 弦之间的相等关系的定理,探索并理解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定理.(2)探索并理解点和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切线的概念, 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和正多边的有关计算.(4)熟练掌握弧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及其它们的应用; 理解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熟练掌握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积极引导学生从事观察、测量、平移、旋转、推理证明等活动. 了解概念,理解等量关系,掌握定理及公式.(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并进行同伴之间的交流.(3)在探索圆周角和圆心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 让学生形成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归纳的数学思想.(4)通过平移、旋转等方式,认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使学生明确图形在运动变化中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5)探索弧长、扇形的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理解公式的意义、理解算法的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圆及其相关结论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利用现实生活和数学中的素材,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二、教学重点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 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及其运用.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所对的弦也相等及其运用.3.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及其运用.4.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及其运用.5.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6.直线L 和⊙O 相交⇔d<r ;直线L 和圆相切⇔d=r ;直线L 和⊙O 相离⇔d>r 及其运用.7.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及其运用.8.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9.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 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及其运用.10.两圆的位置关系:d 与r 1和r 2之间的关系:外离⇔d>r 1+r 2;外切⇔d=r 1+r 2;相交⇔│r 2-r 1│<d<r 1+r 2;内切⇔d=│r 1-r 2│;内含⇔d<│r 2-r 1│.11.正多边形和圆中的半径R 、边心距r 、中心角θ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应用这个等量关系解决具体题目.12.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L=180n Rπ,n °的圆心角的扇形面积是S 扇形=2360n R π及其运用这两个公式进行计算.1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三、教学难点1.垂径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及利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弧、弦、圆心有的之间互推的有关定理的探索与推导, 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有关圆周角的定理的探索及推导及其它的运用.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5.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及应用.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应用.7.切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运用.8.切线长定理的探索与运用.9.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及其运用.10.正多边形和圆中的半径R 、边心距r 、中心角θ的关系的应用.11.n 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180n Rπ及S 扇形=2360n R π的公式的应用.12.圆锥侧面展开图的理解.四、教学关键1.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旋转等数学活动探索定理、 性质、“三个”位置关系并推理证明等活动.2.关注学生思考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3.在观察、操作和推导活动中,使学生有意识地反思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24.1旋转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并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进入九年级的第二学期,也是我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时期,学生成绩差距较大,而且有不少学生的成绩还很不理想,但无论如何我们绝不言弃,通过共同的努力,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取一定的知识,得到应有的教育。
本学期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仅仅只有18周,教学任务非常艰巨。
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
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按上学期的延续,本人继续代九(x)班的数学,学生基础差,且不学习的学生多,有很多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题目,也有不少人都不会做。
有时候出现与原来做过一样的或稍有改变的题目,做错的同学一大片,所以学生不光基础差,学习态度与能力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对于学困生,能让他们的成绩多少提高一点点就非常欣慰了;对于中等生,应该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他们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这样他们的成绩就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对于优等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应重点放在如何使他们突破难题,使他们的成绩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由于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最后一学期,即将参加中考,而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考试,会影响到他们的前途与未来,因此格外重视。
为此,我们这一学期必须进行科学的安排,这样才能既完成新课教学,又有适当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复习。
二、教学内容1本学期的新内容:圆,投影与视图和概率初步。
圆这章的主要内容是旋转、圆的基本性质、圆周角、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的内切圆、正多边形与圆、弧长与扇形面积。
本章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与定理。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
投影与视图。
本章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探索投影与视图两个概念,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
九年级沪科版数学下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沪科版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数学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德、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基本原则1、坚持面向全体性。
复习阶段时间短、任务重。
在此阶段要处理好全体与部分的关系,既要推动全体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又要照顾到部分学生,使他们更加出类拔萃。
2、强调复习的全面性。
认真梳理知识体系,分清重点,合理分配时间;注意知识间的渗透,以点牵线,以线成面,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注重计划性。
制订详细的计划,在复习阶段处理好三个阶段(即章节、专题、综合)按部就班、循环渐进。
4、强调能力性。
在系统复习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实践与创新的能力。
5、注意学科间的渗透,体现应用性和时代性。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选题要精练,要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选题尽量体现数学的应用性和时代性,避免题海战。
三、重要措施和方法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考纲,统一认识。
认真学习新课标和考纲,特别是有关中考的精神和中考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
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哪些方面有待整合提高,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2、循序渐进,系统复习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系统复习。
3、注意结合省编资料,专项突破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4注意结合专题,解析难点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创新性题型进行专题训练,就中考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收集一些资料,○1各种应用题:;○2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3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性试题;○4图形与证明○5填空题训练图像选择专题○6中考新题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庙职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指导思想: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努力,我班多数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渐浓,学习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在不断进步,很多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较大改进,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
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
由于我班一些学生数学基础太差,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没有显着改观,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
设法关注每一个学生,重视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学任务非常艰巨。
因此,要完成教学任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难点,努力把本学期的任务圆满完成。
九年级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的新内容:圆,投影与视图和概率初步。
圆这章的主要内容是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切线,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本章涉及的概念、定理较多,应弄清来龙去脉,准确理解和掌握概念与定理。
圆的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本章的重点。
投影与视图。
本章主要通过生活实例探索投影与视图两个概念,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其三视图之间的转化。
投影”中,首先从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说起,引出投影、平行投影、中心投影、正投影等概念;然后以铁丝和正方形纸板的影子为例,讨论当直线和平面多边形与投影面成三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归纳出其中蕴涵的正投影的一般规律;最后以正方体为例,讨论立体图形与投影面成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正投影。
整个讨论过程是按照一维、二维和三维的顺序发展的。
“三视图”讨论的重点是三视图,其中包括三视图的成像原理、三视图的位置和度量规定、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等,最后通过例题讨论简单立体图形与它的三视图的相互转化。
这一节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它不仅包括了有关三视图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而且包括了反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与转化的内容,与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中,安排了观察、想象、制作相结合的实践活动,这是动脑与动手并重的学习内容。
.概率初步将一枚硬币: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概率初步出现正面的可能性大还是出现反面的抛掷一次,可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一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概率”可能性大呢?掌握了概率的初步知识,“用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随机事件的概念,然后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
然后安排运列举法求概率”一节首先通过具体试验引出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方法。
“利用频率估计概用这种方法求概率的例题。
在例题中,涉及列表及画树形图。
掌握了一节通过幼树成活率和损坏率等问题介绍了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率”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本章的难点总体教学目标四、:、知识与技能: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弧长和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展1掌握圆的切线及与圆有关的角等概念和计三视图。
开图,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算。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实事求是的态度。
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2作用于实践。
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围绕初中数学“四大块”主要内容进行专题复习,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3.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五、强化复习指导,分二阶段复习:(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
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讲:、2.复习中依托《毕业班综合练习册》,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
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
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
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
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
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
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
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六、教学方法与措施: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教与学的全过程。
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展示和学习方法的提炼;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情感的陶冶、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导向。
教师要与新课程一同成长。
2,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学习观。
学习要转向受教育者,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即把活跃在教学舞台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教育的方式要由接受转向“学教”,即提倡学生的探索、求知在先,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后,要给学生“悟”的时间与空间。
教师的“教”应由学生的“学”来确定。
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教学中要树立全新的知识观。
人的知识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3.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它们是浅层次的知识,是比较易于遗忘的东西。
隐性知识是学生发现学习得到的知识,如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极易保持的、带有一定感情色彩的东西。
教师要摒弃以“量”为主的知识观,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关注学生的隐性知识的摄取,注意渗透人文知识并努力使“教师”这一隐性课程知识美好地呈现给学生。
4、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5、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通盘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及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精心制作总复习计划;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抓住关键点,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能力上下工夫;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7、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积极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以“两头”带“中间”的战略不变;注重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引导;认真开展课内、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