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灾现状与安全减灾信息管理

合集下载

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

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

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1. 引言1.1 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意义农村民居的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农村地区是地震频发区域,而农村民居多为传统建筑,结构脆弱,易受地震破坏。

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可以有效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民居是农民的栖身之地,如果发生地震灾害,不仅会造成房屋损坏,还会影响农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通过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可以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灾害对农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的开展也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发生地震灾害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的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保障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可以提高灾害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促进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农村民居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推动。

1.2 农村民居防震减灾的现状随着我国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民居防震减灾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地区多为传统砖木结构或简易结构房屋,这些房屋存在着抗震能力较弱的情况。

加上许多农村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震易发区,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农村民居将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

目前,农村民居防震减灾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相关的防震减灾意识,居民对地震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

农村民居的抗震设计和建设标准相对滞后,未能满足地震安全的要求。

农村地震监测体系相对薄弱,缺乏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对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不足。

加强农村民居的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地震安全意识,加强防震建设标准,建立健全地震监测系统,已成为当前农村建设领域的重要任务。

只有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有效的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农村民居的地震安全性,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农村民居开展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对策的研究目的在于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保障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条例(2024)

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条例(2024)

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条例(2024)引言: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条例制定。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我国境内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活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六章监督与评估第二十六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条例实施情况的监督执法,并对灾害防治与减灾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监测。

第二十七条监督管理部门在发现违反本条例或灾害防治与减灾工作失职的行为时,应当及时进行查处,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八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向社会公布有关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的数据和信息,并及时回应公众的关切和咨询。

第二十九条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工作的开展,并及时交流和共享经验和教训。

第七章法律责任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采取必要的防灾减灾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故意隐瞒、虚报或者不报告自然灾害情况,导致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第三十二条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的具体实施细则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应急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三条本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结语:通过制定《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条例(2024)》,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我国在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这将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抵抗能力,减少自然灾害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损失,推动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本条例的实施还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自然灾害防治与减灾管理制度,促进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增强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和共同治理能力。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我国将能够建设出更加安全、稳定、繁荣的社会。

防灾减灾救灾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防灾减灾救灾生产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保障生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领导与职责1. 成立防灾减灾救灾生产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防灾减灾救灾生产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2. 各级单位应设立相应的防灾减灾救灾生产安全管理部门,明确责任人,负责本单位防灾减灾救灾生产安全工作的具体实施。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坚持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

2. 安全第一,以人为本。

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统筹规划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实现经济社会与安全发展协调一致。

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1. 制定防灾减灾救灾应急预案,明确预警、响应、救援、恢复等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措施。

2. 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

3. 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救灾意识。

4.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生产安全管理工作1. 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3.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六、应急响应与救援1. 发生灾害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2. 组织救援队伍,迅速开展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上报灾情和救援进展情况。

七、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1. 定期对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3. 对在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

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

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是指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针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危害,通过科学的规划、预防、减灾和灾后恢复等措施,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一、城市防灾减灾城市防灾减灾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技术手段来减轻自然灾害对城市造成的破坏和损失的工作。

在城市防灾减灾中,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以及城市的地理环境、土地利用、建筑结构等因素。

1. 城市规划与防灾城市规划在防灾减灾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到城市的地理环境,避免建设在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地段,比如地震、洪水等区域。

此外,在城市规划中还需要考虑到灾后恢复和重建的问题,为预防以及应对灾害提供基础。

2. 基础设施建设与防灾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防灾减灾的关键。

城市需要建设健全的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此外,城市还需要建立紧急救援机构和专业队伍,提供快速、有效的救援服务。

3. 灾害预警系统与防灾城市需要建立健全的灾害预警系统,为居民提供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避灾措施。

灾害预警系统应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的预警功能,并能够及时传达给广大居民,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通过组织协调、快速响应和科学决策等方式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

应急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科学的处理流程,以应对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

1. 应急组织与领导体系城市应急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系。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有明确的指挥者和负责人,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组织各种资源和力量进行应对。

应急管理还需要建立相关的部门和团队,负责具体的应急工作。

2. 应急预案与演练城市应急管理需要编制完善的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的演练。

应急预案需要分析各类突发事件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演练,可以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增强应急救援的实战能力。

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制度

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制度

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制度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精选3篇)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制度1北京小学防震减灾工作以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为宗旨,贯彻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方针,坚持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和公益性的原则。

防震减灾工作管理制度如下:一、制定全年的防震减灾教育学校工作计划,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列入学校中心的议事日程,落实活动经费。

二、成立防震减灾教育学校工作领导组,明确职责分工,每学期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布置落实防震减灾科普工作。

三、组建防震减灾科普兴趣班,设立防震减灾科普老师,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四、提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场所综合层次,完善硬件设施。

学校要不断更新增加项目,定期更新科普宣传内容,增加配备必要的现代传媒设备,提高科普教育的手段。

五、开展大型防震减灾宣教活动,营造学校科普宣传氛围。

每学期开展大型科普活动,定期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科普讲座。

六、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防震减灾知识教育,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夏令营。

七、健全必要的防震减灾科普资料,各类活动要有记载,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办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学校。

八、扩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学校宣传力度,使社会公众广泛了解并参与到学校的活动中来。

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制度2(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上级各部门防震减灾工作的精神要求,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载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和互救能力,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目的。

(二)规划目标普及防震减灾基本知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建立健全地震应急和救援保障体系,增强紧急救援力量,增强我校学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综合防震能力。

(三)主要任务1、加强校园基础信息调查,提高学生对于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完善突发地震事件处置机制,提高教师、学生应急处置能力,制定并实施学校地震安全方案,推进避难防灾场所建设。

学校防灾减灾管理制度(4篇)

学校防灾减灾管理制度(4篇)

学校防灾减灾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为了确保学生、教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置,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以下将就学校防灾减灾管理制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灾害预防、应急处理、教职工和学生的培训以及与外界合作的机制等。

一、灾害预防1.制定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学校应配备相应的灾害监测设备,并与当地相关机构密切合作,建立灾害信息收集和传递体系,定期进行灾害监测和预警工作。

2.加强校园安全检查和管理:学校应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校园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校园内的安全隐患,如消防设施是否完善、电线电缆是否老化等。

3.加强设施维护和保养:学校应定期检查和维护校园内的各项设施,如电梯、消防设备、供水设备等,确保其安全可靠。

二、应急处理1.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类型的灾害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各单位和个人在灾害发生时能够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2.建立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学校应建立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应急工作和资源调配,及时发布紧急通知和指导。

3.准备应急物资和设备:学校应储备一定的应急物资和设备,如急救药品、灾害处置工具等,以备灾害发生时使用。

4.做好应急疏散和救援工作:学校应制定疏散和救援方案,明确各个场所和区域的疏散路线和集合点,组织演练,确保学生和教职工的安全疏散和救援。

三、教职工和学生的培训1.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和培训:学校应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和培训,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教授防灾知识和技能。

2.组织模拟演练:学校应定期组织各类防灾演练,如地震演练、火灾逃生演练等,提高教职工和学生在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

3.建立教职工和学生的信息登记簿:学校应建立教职工和学生的信息登记簿,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紧急联系人、健康状况等,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联系和救助。

四、与外界合作的机制1.与相关机构合作:学校应与地方政府、消防、卫生等相关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和实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信息共享和应急救援工作。

减灾救灾工作电子文件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减灾救灾工作电子文件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 r

产带 来的威胁越来越大 ,最大限度地


( ■
簪 ≯
减轻和消 除灾害风险 已成 为全社会 的
共 同 需求 。 由 于 计 算 机 和 网 络 技 术 的 广 泛 应 用 , 以及 信 息 化 战 略 的全 面 实

在 电 子 文 件 形 成 初 期 , 尚不 能 确
用 现 代 信 息技 术 , 管 好 用 好 减 灾 救 灾 工 作 的 电 子 文 件 是 有 效 应 对 灾 害 风 险 、 为 减 灾 救 灾 提 供 决 策 支 持 的 基 础 。 由 此 引出 了文 档 管 理 理 念 创 新 、
阶段 的各 项管理活动要 重新整合 ,某
些 档 案 管理 活 动 需 要 提 前至 文 件 形 成 阶 段 。采 用 大 文 件 观 ,将 电 子 文 件 和 电 子 档 案 统 一称 为 电子 文 件 , 有 助 于 实 现 科 学 管 理 。 因 此 , 这 种 名 称 上 的
2 1o 上 0/ 6・
管理 制度不健全 ,电子文件 面临
流 失 风 险 。 由于 没 有 建 立 电子 文 件 管 理 制 度 , 档 案 管 理 部 门 无 法 接 收 和 管 理 数 据 库 、 电子 邮件 、 多 媒 体 文 件 、
减 灾 救 灾 工 作 电子 文 件 管 理 现 状
电 子 文 件 , 又 称 数 字 文 件 , 是
变 化 有 其 深 刻 的 管 理 背 景 。 目 前我 国 也 多 以 电子 文 件 的 称 谓 为 主 。 减 灾 救 灾 实 践 活动 中 产 生 的 电子
灾害信息 电子文件管理水平 亟待提 高
无 论 是 与 发 达 国 家 比 , 还 是 与

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预案

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灾减灾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2. 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

3.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组织体系1. 成立防灾减灾应急指挥部。

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为成员。

2. 设立防灾减灾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建立各级防灾减灾应急指挥部,负责本地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

四、职责分工1. 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本地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 办公室: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应急演练,协调各部门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3. 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部门、本行业、本领域的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

五、预防措施1. 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进行全面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基础设施抗灾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基础设施能够正常运行。

3. 完善应急预案。

针对各类灾害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程序、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

4. 开展应急演练。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5.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六、应急响应1. 灾害预警。

根据灾害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发布预警信息。

2. 应急响应启动。

根据灾害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 应急处置。

根据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力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 应急保障。

确保救援物资、设备、车辆等应急资源充足。

5. 信息报告。

及时向上级指挥部报告灾害情况、应急处置进展情况。

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

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

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措施,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城市和居民造成的危害,减少损失并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土地的过度开发以及地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等外部因素,城市面临着更多的自然灾害风险。

因此,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防灾减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注重预防,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自然灾害抗风险能力。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地质灾害、洪水灾害、地震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合理安排土地利用,严控建设在高风险区域的住宅和公共设施建筑。

在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要重视抗震、防高温、防洪水等因素,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和受损程度。

二是注重减灾,通过加强预警系统的建设和灾后快速恢复能力,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城市应及时建立健全的灾害预警系统,包括气象预警、地质灾害预警、水位监测等,以便在发生灾害前能够提前预警,采取应急措施。

此外,还要加强社会组织的自救互救能力,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居民对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在灾后恢复方面,要组织灾后评估和调查,制定恢复重建计划,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城市运行。

应急管理是城市防灾减灾的关键环节,它是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应对和处置的过程。

城市应急管理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包括组建专业队伍,制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指挥体系等。

首先,要建立由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志愿者等组成的专业队伍,培训他们的技能和知识,以便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行动。

其次,要制定针对不同灾害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处置流程,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有序、高效地进行处理。

最后,要建立指挥体系,包括地方应急指挥中心、各级指挥部等,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指挥决策的快速执行。

城市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自然灾害对城市和居民造成的巨大威胁,加强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应急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方案

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方案

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方案
一、前言
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以及消防工作是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

为了全面提高我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风险防控能力,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方案。

二、安全生产方案
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职责。

2. 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全员的安全素质。

3.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4. 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突发安全事故。

三、防灾减灾方案
1. 制定详细的灾害预防措施,如地震、火灾、洪水等。

2. 加强灾害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

3. 提升社区和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其自救互救能力。

四、应急管理方案
1. 建立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决策和指挥。

2. 预先设定各类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以提高应对效率。

3. 建立信息通报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迅速传递信息,减少损失。

五、消防工作方案
1. 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2. 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技能。

3. 制定消防应急预案,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灭火救援。

六、结语
以上就是我们的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和消防工作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全面提升我们的安全防范水平,为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社区减灾安全各项规章制度

社区减灾安全各项规章制度

社区减灾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社区减灾安全工作,保障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社区减灾安全工作是社区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应当高度重视减灾安全工作,加强自我防范意识,共同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第三条社区减灾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预防第一,综合治理”,主要任务是通过预防、减少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保障社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条社区减灾安全工作的原则是依法保护、全民参与、科学管理、综合施策。

第五条社区减灾安全工作的目标是建设安全、稳定、和谐的社区环境,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风险,保障社区居民的安全和幸福感。

第二章社区减灾安全管理第六条社区减灾安全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建立,严格履行职责,保障社区减灾安全工作有序进行。

第七条社区减灾安全管理机构主要职责包括:(一)组织制定社区减灾安全工作计划和预案;(二)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三)组织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四)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保障社区居民安全;(五)定期组织演练,提高社区减灾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第八条社区减灾安全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社区减灾安全档案管理制度,定期更新社区减灾安全信息,建立完善的灾害事故应急处置档案。

第九条社区减灾安全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并不断完善社区减灾安全工作的通报制度,及时向社区居民发布安全信息,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第十条社区减灾安全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社区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及时评估社区安全风险,提前预警,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第三章社区减灾安全责任第十一条社区居民应当履行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责任,加强安全防范意识,遵守社区安全规定,积极参与社区减灾安全工作。

第十二条社区减灾安全管理机构应当明确相关责任人员的安全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安全工作不力的责任人员进行严格处理。

第十三条社区减灾安全责任单位应当制定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第四章社区减灾安全教育第十四条社区减灾安全管理机构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城市公共安全的现状及防灾减灾策略

城市公共安全的现状及防灾减灾策略

城市公共安全的现状及防灾减灾策略前言城市公共安全是指城市在不同时间、空间、社会背景下,保护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种综合性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安全已成为城市治理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然而,不同的城市面临着不同的公共安全问题和应对策略。

本文将探讨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的状况及防灾减灾策略。

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状况公共安全问题日益复杂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公共安全问题持续增加。

例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火灾、网上犯罪等问题普遍存在,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很大威胁。

其中,自然灾害和恐怖袭击等不可预测的安全风险更是成为公共面临的重大威胁。

以天津港爆炸事故为例,这次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巨大,也揭示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同时,城市公共安全问题不仅具有复杂性,而且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各个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都会有所不同的公共安全问题和风险。

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当前,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仍存在一定问题。

其一,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责任不明,相关部门之间协作不顺畅,如何协同应对突发事件存在一定难度。

其二,应急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制定不够健全,防范措施缺乏实效性。

其三,公共安全宣传和教育薄弱,公众安全意识不足。

技术手段促进发展技术手段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防范和监管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智能设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可以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在应急预警、灾后救援、安全监测等方面,技术手段越来越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防灾减灾策略为了降低公共安全风险,应对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防灾减灾策略,包括:建立健全应急预警机制应急预警机制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关系到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设置专门的应急预警机构,建立覆盖多个行业和领域的应急预警信息采集、传输、发布机制,及时预警和应对潜在的公共安全风险。

加强城市监测和安全管理城市监测系统是城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制度

防震减灾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及社会各界防震减灾工作。

第三条防震减灾工作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御、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建立健全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政策;(二)制定本地区防震减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三)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四)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应急演练;(五)组织调查、评估地震灾害损失,提出重建规划和措施;(六)监督、检查防震减灾工作落实情况。

第六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明确防震减灾工作负责人,负责本部门、本单位的防震减灾工作。

第三章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第七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定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第八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内容包括:(一)地震基本知识普及;(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三)地震应急预案;(四)地震应急逃生和自救互救技能;(五)地震灾害恢复重建知识。

第九条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第四章防震减灾设施建设第十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按照国家防震减灾标准和规范,加强防震减灾设施建设。

第十一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物,必须符合防震减灾设计规范。

第十二条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提高抗震能力。

第十三条建立地震监测台网,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第十四条加强地震预警设施建设,提高地震预警水平。

第五章防震减灾应急响应第十五条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六条发生地震灾害时,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

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防灾减灾和环境安全是企业和组织管理中特别紧要的一部分,不仅影响着员工和社区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企业的商业信誉和社会责任。

为了有效地应对自然祸害和环境事件,组织需要实施一套完善的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防灾减灾管理制度1. 风险评估和预警企业应当依据公司的位置,天气情况和潜在的祸害类型,如火灾、地震、风暴、洪水等订立专业的风险评估和预警计划。

企业可以与当地政府和专业机构合作,提前了解风险信息和教育员工,以削减风险和损失。

2. 应急响应和危机管理当不可避开的自然祸害或工业事故发生时,企业需要快速将员工和财产转移到安全区域,尽力削减损失。

建立一个紧急反应团队和计划,并且定期测试和评估该计划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3. 备灾与恢复企业需要为祸害或事故预做准备,通过备用的电源系统、通信工具、水源和食品等进行备援。

此外,恢复计划也应当得到充分考虑,包括清理祸害现场、修复损坏的财产和安全检查等等。

二、环境安全管理制度1. 环境管理计划和预警企业应当设定环境管理计划,降低环境污染和削减挥霍,包括垃圾处理、能源使用、物品使用和不安全废物管理等等。

此外,企业应当设立一套环境预警系统,早期发觉污染源和降低污染影响。

2. 废物管理企业需要对不安全废物的产生、存储、处置及运输等全过程进行严密的管理,确保废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企业还应当尽量削减挥霍和采纳环保型的包装和材料,以削减产生废物的数量。

3. 安全检查和评估企业需要有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量划,包括设备、环境及员工的安全情况。

企业需要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安全预案和应效措施,如适时处置不安全事故、做好防范工作、订立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等等,以确保每个员工的安全。

三、环境意识教育企业应当加强员工与社区的环境安全意识教育,通过组织培训、宣扬等形式,提高员工对于环境保护与祸害应对的认得,以提高企业内外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防范的意识。

减灾日常管理制度

减灾日常管理制度

减灾日常管理制度减灾日常管理制度随着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减灾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任务。

日常管理制度是减灾的首要措施,必须以预防为主,严格把控每个环节,防止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是减灾的基础、前提条件,必须时刻提高每个人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要开展市民疏散演练、安全知识宣传等活动,弘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文化,增强全民自救互救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安全宣传制度,通过多种形式、各个渠道向全社会传播安全知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

2、组织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确保抗灾救灾工作的有效开展。

3、加强基层安全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与安全检查机制,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防患于未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建立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是减灾的首要任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案,确保发生灾害时能及时响应,迅速组织抗灾救灾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集中、分散疏散预案,结合本地区的特点,科学规划避难场所的位置、数量等重要信息,以确保有足够的场所接纳人员。

2、制定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的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发生灾害,能迅速展开抗灾救灾工作,最大程度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落实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三、加强灾后救援力量加强灾后救援是减灾工作的重点,必须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开展防灾救灾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1、加强救援力量建设,完善区、县、乡镇、社区四级防灾救灾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相应能力的应急人员。

2、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组建灾害救援队伍,配备专业灾害救援设备,提高灾害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水平。

3、积极与其他地方和单位建立救援协作机制,通过救援分担、资源共享等方式对抗灾救灾工作进行有力的支援。

四、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灾害事故监管机制是减灾的重要途径,必须完善各类灾害事故的监管制度,绕得灾害的发生和扩散。

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制度

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制度

防灾减灾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和任务1. 本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是防灾减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防灾减灾工作全面负责。

2. 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按期召开会议,研究决策防灾减灾工作的重大问题。

3. 防灾减灾工作部门负责具体的防灾减灾工作,制定防灾减灾计划、方案和措施,并落实到位。

4. 各部门要做好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员工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5. 各部门要做好防灾减灾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设施完好,能够发挥作用。

6. 防灾减灾工作要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7. 定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8. 防灾减灾工作质量评估要科学、客观、公正,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9. 防灾减灾工作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工作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防灾减灾措施1.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2. 做好防灾减灾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设施完好。

3. 制定防灾减灾预案,明确责任人和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 加强防灾减灾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5. 定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6.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7. 防灾减灾工作要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8. 防灾减灾工作质量评估要科学、客观、公正,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四、防灾减灾应急预案1. 灾害类型: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

2. 预警措施: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指导员工采取应急措施。

3. 应急处置措施:根据灾害类型、规模和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 救援保障措施:组织力量,保障人员和物资的需求。

5. 事后处置措施:做好灾后整理和重建工作,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防灾减灾救援的技术与管理

防灾减灾救援的技术与管理

防灾减灾救援的技术与管理自然灾害是人类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灾难之一,例如地震、风暴、洪水、山火等等都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威胁。

而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防灾减灾救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防灾减灾救援的过程中,技术和管理是两个主要的支柱。

技术首先,技术在防灾减灾救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可控制与预测的自然灾害对于人们来说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自然灾害残酷的是人们往往难以预料和控制。

因此,技术成为我们的生命线之一。

天气卫星、气象雷达、测地卫星等现代技术设备可以有效地监控自然灾害发生的预警信息。

例如,气象卫星可以连续不间断地实时监测风暴和台风的路径以及气压变化。

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发送警报和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和救援机构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救援措施。

在灾难救援阶段,无人机、搜救机器人、现场救援设备以及其他高科技措施都可以提高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

例如,无人机可以迅速的到达自然灾害发生的现场,收集详细资料并传输到调度中心,在指挥官的指挥下进行救援和抢救。

另外,搜救机器人可以在危险的场所代替搜救员执行任务,避免人员伤亡。

管理其次,好的灾难管理可以提高救援效率和抗灾能力。

好的管理模式是保障整个救援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的保障之一。

灾害管理中,指挥和调度枢纽最为重要。

调度中心是连接各项救援资源、指挥各救援组织的中心点。

在一次自然灾害发生后,应该立即开启灾难管理模式,尽快建立救援指挥部,开展必要的预警和调度工作。

另外,灾难时期,相关部门应该密切配合,共同协调各方救援力量,充分调动各种应急资源和装备,迅速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此外,灾害救援人员的技术训练和精神状态也至关重要。

救援人员应该经过专业训练,具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技能和经验。

而在灾难现场,他们面临长时间的连续工作,会受到体能和心理上的考验。

救援人员应该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精神素质,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障灾区居民的安全。

总结防灾减灾救援的技术与管理两方面如同铁板一样,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防震减灾管理制度范文

防震减灾管理制度范文

防震减灾管理制度范文防震减灾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措施来减少或避免地震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立防震减灾管理制度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

下面是一个防震减灾管理制度的范文。

一、引言防震减灾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指导防震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制度的适用范围包括各级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组织等。

二、基本原则1. 预防第一,综合治理。

将预防工作作为首要任务,采取综合处理手段,全面提高社会抗震能力。

2. 依法治理,科学决策。

依法依规进行防震减灾管理工作,科学决策,确保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 分工协作,责任明确。

各级政府、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和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形成合力。

4. 整体推进,渐进实施。

防震减灾工作要全面推进,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施。

三、组织机构1. 防震减灾委员会:负责制定防震减灾政策和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推动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

2. 监督检查组:负责对防震减灾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信息管理中心:负责收集、归档和管理有关防震减灾的信息数据,为决策提供支持。

4. 社会组织协作小组:负责协调各类社会组织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加强合作与交流。

四、防震减灾工作内容和措施1. 地震监测与预警加强地震监测网络的建设,提高地震监测预警能力。

严格执行地震预警系统的操作规程,确保地震预警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及时响应。

2. 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震要求制定严格的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防震要求,加强对新建工程的审查和监督。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物和设施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加固和修复措施。

3. 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4. 紧急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定并完善各级各类单位的紧急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地震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援和抢救工作。

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知识

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知识

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知识
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知识,这可太重要啦!就好比你出门,你得知道带伞以防突然下雨吧,这就是一种简单的防灾意识呀!
咱先说防灾减灾救灾。

想象一下,地震突然来了,房子晃得厉害,那可咋办?这时候如果你提前知道该往哪躲,该怎么保护自己,是不是就多了一份安全保障?像日本,他们经常有地震,所以人们的防灾意识那叫一个强!人家知道在地震来时该怎么做,把伤害降到最低。

咱也得学学呀!有次我看到新闻里,那些在灾难中因为懂防灾知识而顺利脱险的人,多牛啊!
再说安全生产。

上班的朋友们,你们想想,如果在工厂或者工地,不注意安全,那得多危险!这就好比走钢丝,一不小心就可能掉下去。

我知道一个例子,有个工人在操作机器时没按规定戴防护手套,结果手受伤了。

这多不值啊!所以说,安全生产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呀!
应急管理知识也不能小瞧。

火灾来了,怎么用灭火器?有人受伤了,怎么紧急处理?这些都是要知道的呀!就好比你有个应急百宝箱,遇到问题能立马拿出来用。

我记得有次小区里发生了小火情,大家因为懂应急知识,有
序地救火,很快就解决了问题,没有造成大的损失。

如果啥都不懂,那可就糟了。

总之,防灾减灾救灾、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

这不是为了别人,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爱的人和爱我们的人啊!难道我们不应该认真去学习、去了解这些知识吗?大家可别不当回事儿,真正到了关键时刻,这些知识能救命啊!。

防灾减灾管理规定

防灾减灾管理规定

防灾救灾管理制度为了应对地震、洪水、台风、暴雨、冰冻、地质灾害等各种突发灾害事故,根据就XXXXXXX的实际情况,特制订防灾救灾管理规章制度;本制度适用于电厂管辖区域内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1.防灾救灾原则1.1自然灾害发生后,公司应灾害的大小级别立即启动XXXXXX公司应急救援预案,全面开展防灾救灾工作;1.2自然灾害跨区域、跨单位的,公司应急指挥部应服从政府应急指挥部的领导,公司员工必须遵守国家防灾救灾法律法规,遵守政府在紧急情况下的各项安排;1.3平时做好日常灾害预防工作,结合公司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对防灾减灾设施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重点对灭火器材、排水洪系统、防洪设施、自动报警设备等消防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1.4提前安排特殊时段如节假日和汛期、雷雨、台风、高温、严寒等极端气候情况下的值班工作;提前储备防灾减灾物资和工具;1.5与周边企业单位加强交流联系,与政府相关部门加强联系;2.防灾救灾工作准备2.1物资准备2.1.1整合公司各部门现有储备物资和仓库物资,分级、分类管理救灾物资储备;2.1.2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采购、调拨和运输制度;2.2人力资源准备2.2.1完善公司灾害管理和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2.2.2建立健全与公安、消防、医疗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2.3宣传、培训和演习2.3.1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利用厂区宣传栏、互联网平台等广泛宣传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员工的防灾减灾意识;2.3.2每年根据本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特点,组织演练应急预案1-2次,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2.3.3建立公司各部门通讯录或全体员工通讯录,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公告机制;2.3.4根据电厂建构筑物及周边地形特点,规划本公司人员、设备紧急疏散路线图和避险区,并公示全体员工;3.灾情信息管理及处理3.1现场人员发现险情,应根据公司应急预案的程序向上报告灾情,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对上级单位提出的需求;3.2随着灾情的发展,公司应急办公室综合管理部定时向上级公司报告最新概况:3.2.1当前事态:已造成的影响情况和事件事件发展趋势;3.2.2应急处置进展情况:开展的应急处置行动;已经取得的成果;当前主要工作情况;政府部门开展的工作情况;3.3应急资源调配情况:包括人员调动、物资调配及资源需求等情况;3.4下一步应急工作部署:包括应急进展预估和应急处置计划等;4.避灾场所运行制度4.1避灾场所保证避灾人员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晚上有睡觉的地方;厨房和餐厅保持清洁,食物的采购、制作、存放符合卫生要求;4.2避灾人员应当遵守有关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文明礼貌、团结互助;5.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5.1与政府及公司的应急救援办公室保持联系,按照政府及公司的应急救援办公室的指令及时开展防灾救灾工作;5.2负责临时安置灾民的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避灾场所安全稳定;5.3监督检查灾害场所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5.4负责避灾场所装备物资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采取措施尽量将伤亡减小到最低程度,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现场救援情况;5.5定期向政府政府及公司的应急救援办公室汇报避灾场所的运行情况;6.公司安全委员会的职责6.1协助本公司或者政府应急救援指挥部开展防灾救灾工作;6.2根据预案划定的安全区、危险区设立醒目的标示牌,注明预警信号、转移路线等;6.3加强日、夜间安全巡逻,确保避灾场所安全;6.4教育引导灾害场所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灾害警报解除前,不得随意进出灾害场所;7.灾害场所后勤保障组职责7.1服从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努力保障避灾场所的日常生活,负责避灾场所供电、供水和通讯设施的保障工作;7.2负责人员清点和伤员救护,妥善处理遇难者,做好转移安置人员的稳定工作和救灾食品、衣被的发放工作;7.3组织医务人员做好避灾场所的疾病防疫工作,做好饮用水源、食品等的安全检查,采取有效的防治应急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7.4组织采购食品等物资,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做好避灾场所的卫生保洁工作;8.现场信息联络员职责8.1负责对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的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与传递;8.2及时收集处理受灾人员、数量、受灾程序、范围等信息报告;8.3及时汇报有关情况、数据与信息,上通下达,反馈信息;8.4随时掌握灾情、雨情、水情、险情动态,传达落实上级发布的各种指令、预警、报警信号;8.5做好灾后统计、上报、总结工作;9.应急救援队伍的职责9.1与应急救援指挥部保持动态联系;9.2现场负责人在“以人为本”的前提条件下,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明确职责分工,指挥实施现场应急救援工作;对各个应急救援环节进行协调,采取措施尽量将灾害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及时向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汇报现场救援情况;9.3现场救援人员要服从指挥,互相关心工作安全,杜绝一切隐患,确保灾害场所不发生次生事故;9.4遵守劳动纪律,认真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实施现场安全措施,不得随意行动;9.5正确使用安全工器具和劳动防护用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灾害现状与安全减灾信息管理
阴建康孙庆云(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29)
摘要:介绍了我国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现状及加强安全减灾信息管理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然灾害;人为灾害;信息共享
1我国灾害现状
1.1自然灾害
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同时自然环境复杂,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均有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自然灾害是自然变异作用对社会受灾体引起的损害。

建国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28000亿元,年均灾损约占年GDP的3%~6%,占财政收入的30%左右,高于发达国家几十倍(美国自然灾害损失占GDP的0.27%,占财政收入的0.78%)。

旱、涝、风冻等自然灾害50年代直接经济损失年均是342亿元,60年代是458亿元,70年代是423亿元, 80年代是560亿元,90年代超过1021亿元。

我国因灾死亡50余万人,是世界上因灾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断上升。

究其原因,除某些灾害本身的因素外,更直接的原因是我们抗灾能力弱,救灾能力低,没有充分发挥安全减灾信息的指导作用。

其实,自然灾害本身并没有越来越多,将来同样也不可能越来越多,预期会增加的是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及复杂性、规模、严重程度和破坏力等,可能会增加的是造成全社会范围有影响的多重连锁型或交互影响型灾难。

自然灾害,一方面是自然力作用于地球,地球的环境却由于人类的活动而在一天天改变,如由于乱砍乱伐而使洪灾更加严重,由于某些气体不加限制地排放到大气中而使全球性气候变暖更加引人注目。

另一方面,自然灾害将日甚一日地引发或加剧技术灾难。

洪水可以破坏化工综合企业,地震则可能影响重要的工厂。

我们虽然不能阻止地震或暴风雨的来临,也不能不让火山喷发,但我们可以利用我们业已掌握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去增强房屋和桥梁的抗震和抗风能力;也可以发布和传播关于灾害发生的早期警报,根据警报采取应急措施。

1.2人为灾害
人为灾害是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害。

一方面指纯人为灾害,如火灾及爆炸、交通事故、企业工伤事故、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卫生类灾害、环境公害、高技术事故等;另一方面指人为型自然灾害,如水库地震、大量抽取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或地陷、森林人为灾害等。

人为事故或人为灾害有多重分类,但基本上涉及的范围可包括:火灾与爆炸、交通(水、陆、空)事故、公共场所事故、建筑物事故、医疗事故、中毒事件及流行病、职业安全与卫生、城市灾害、高新技术事故(航天、核、计算机、化学品等)等。

现代灾害致灾规律表明,在所有灾害中,人为因素占全部灾因的80%以上[1]。

面对屡屡发生的触目惊心的灾害事故,不能不引起人们对灾害事故的极大忧虑和反思,因此
·28·劳动保护科学技术2000年第20卷第1期
我国灾害现状与安全减灾信息管理阴建康孙庆云·29·
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减灾研究。

减灾的目的在于探索致灾机理,发展并完善现代技术。

我们应从人为灾害的理性思考出发,研究人为灾害数据,提出减灾的评估理论,给出人为灾害减灾的机理及可靠性控制方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进入新的纪元,面临越来越复杂的抉择,有灾难,更有希冀。

我国是一个国情非常特殊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以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及人为灾害,使本来就人均资源短缺的国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要清醒地看到,20世纪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加快,但资源消耗进一步扩大,若不从根本上理清中国国情中的灾情状况,灾害将影响我国在新世纪发展的伐步,中国科学家及管理者也难以集中力量去面对已拉响警报的灾事故事。

要想从根本上理清灾情,达到安全减灾的目的,必须加强安全减灾信息管理。

2加强安全减灾信息管理
面对灾害事故造成的众多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政府和各减灾机构进行了相当大的努力。

但是减轻灾害损失,仅靠政府部门和一些专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而这正是安全减灾信息共享要达到的目标。

加强安全减灾工作,提高全民安全减灾意识,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就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安全减灾信息的指导作用。

当今社会正处在信息时代,信息的全球瞬间共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以住信息资料的处理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必须从新的视角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认知度,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及素质、能力,扩大减灾防灾文化知识的深入普及。

大量灾情证实,能及时提供可靠的信息是减灾决策成功与否的关键。

今天以Internet为基础的信息网络已遍布全球,在我国逐步建立若干以灾害信息服务、灾害紧急事务处理为目标的灾害信息共享系统不仅可能,而且可行。

信息共享系统在灾害信息共享、协助政府制定减灾决策、对公众进行防灾教育、处理紧急灾情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各信息网络的运行来看,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可以完全收集所有的灾害基本数据,只有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才可以在各系统之间进行各种形式的数据共享。

在科学日益加速发展的今天,灾害信息的积累以比过去快几十倍的速度在不断膨胀,学科的发展不允许过去那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重复工作、重复统计的现象继续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各界提出了信息共享的要求,信息共享的提出是安全减灾的迫切需要,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因此,安全减灾信息网络服务系统的建立与实现有其现实的社会需要,同时也有实现的可能。

安全减灾信息管理技术作为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我国应在“预防从信息开始”的全球减灾行动的感召下,利用现代的管理手段,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工具,建立起安全减灾信息管理系统。

借助于Internet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完成灾害数据共享基本信息系统的结构框架设计,最终实现灾害信息资料共享。

通过实施综合性的分析与评价,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灾害(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等),制定出消除隐患的各项技术和管理措施,以求获得最佳的安全减灾效益。

安全减灾的实践证明:只有政府和公众掌握了灾害信息,才能主动地进行防灾减灾。

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起现代信息网络服务系统,加强安全减灾信息交流,达到信息资源共享,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损失。

参考文献:
[1]金磊,徐德蜀,罗云主编.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河
南大学出版社,1998
收稿日期:1999-1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