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边界问题_以长三角地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为例

合集下载

旅游产业的特点与5C模式

旅游产业的特点与5C模式

(4) 从产业消费需求看,旅游产业的范伯伦效应拓展了旅游消费层次。 在旅游消费中存在着范伯伦(Veblen)效应,即旅游需求与价格的关系 与一般的需求规律相反,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会增加。美国社会经 济学家范伯伦研究发现,在旅游业中存在着“挥霍消费”,即当旅游 者购买能显示其地位与身份的豪华产品和服务时,被认为是得到更多 的体验和享受,需求量随价格的攀升反而会上升,如图 1 所示。从 Veblen旅游需求曲线中可见,当价格为P1时需求量为Q1,价格增加到 P2时,在一般意义的需求曲线D1上,需求量减少至Q2。在Vebelen旅 游需求现象中,当价格上升到P2时反而提高购买量至Q3,需求曲线相 应发生移动从D1至D2;同样,当价格上升到P3时曲线移至D3,需求量 实际增加至Q5而非减少至Q4。旅游产业的范伯伦效应在拓展旅游消费 空间的同时也拉长了旅游产业链,一些个性化需求所衍生出的新型产 品,一方面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使旅游产业的边界趋于无 穷。
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例,其拥有的世界级旅游资源仅占全国的3.2%, 4A级景区仅占全国的15.9%,但长三角区域接待的入境旅游者占全国 1/4,接待的国内旅游者占全国1/3;长三角在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中占有1/4的比例;在2005年全国旅行社100强排名中,长三角的国内 旅行社占据了64个席位达64%,国际旅行社占据了24个近1/4。这些数 据折射出旅游产业发展中软要素的力量,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旅游产 业的无边界特性。 表1 旅行及旅游竞争力指数
二、旅游时间花费 规划投资 企业创造 市场 系统
旅 游 购 买
内部要素的支持
景物、导游、住宿、饮食、购物、安全
市场实现 支持 系统 需求形成 营销 系统
旅 游 销 售
旅游产业 系 统 旅游输出 求知审美 休闲度假 区域发展 形成利润

区域旅游产业合作进程中的边界问题——以长三角地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为例

区域旅游产业合作进程中的边界问题——以长三角地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为例
务 方式 和规 范 造 成 的服 务 边 界 。 域 内产 区 业 动态 创新 发展 边 界 : 区域 旅 游 产 业 集 群

主要 是 各 地 的主 导 部 门机 制 与体 制 的
不一致造成 的 , 即机 制 边 界 问题 。二 是 咨
中不 同产 业主导部 门的不同创 新发展 思 路 造成 的策略边 界 ; 还有 区域 内的财税边
旅游产业集群 的形成 。 而i省市的旅 游咨
询 热 线 电 话 号 码 更 是 让 人 啼笑 皆 非 。目前 上 海 市 政 府 层 面 的 旅 游 咨 询 热 线 是 92 2 , 区县 的 旅 游 咨 询 服 务 中心 又 各 600各 自为 政 ;江 苏 虽 于 2 0 0 9年 l 0月 2 日开 8 通 了 国 家 旅 游 局 牵 头 推 进 的 1 3 1旅 游 20
区 域 旅 游 产 业 集 群 在 其 形 成 过 程 中
界 、 业信 息边界 、 行 区域 内企业依 赖性边 界、 区域 内专业 分工协 作性边 界 、 产业集 群企业 的模糊性边界 , 等等 。
上 述 的边 界 问 题是 长 三 角 区域旅 游 产
而, 随着 区域经 济一体化 的推进 , 区域边
解 惑边 界 问题
( ) 询 服 务 建设 中 的边 界 问题 一 咨
游景 区三大领 域扩展 到涉及旅 游活动 的
方 方 面 面 ,形成 了 以 旅 游 企 业 为 基 础 , 社
作为 长三角 区域旅游 集群 建设 的重 要组成部分— —咨询服务一体化建设 , 并
不像 一体化 景 区公共 标识 建设 那样 一帆
区域 旅游 产 业 合作 进 程 中 的边 界 问题
以长三 角 地 区旅 游信 息咨 询 服 务体 系 建设 为例

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格局演变及空间效应研究

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格局演变及空间效应研究

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格局演变及空间效应研究刘佳;安珂珂;赵青华;陆嘉欣【期刊名称】《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年(卷),期】2024(40)3【摘要】产业链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抓手,全面揭示旅游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旅游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有实际意义。

该文以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旅游供需链、企业链、空间链、价值链的旅游产业链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时序演变规律、空间差异特征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影响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空间效应。

研究发现:(1)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水平呈平稳提升态势,表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部、东北及西部地区递减的分布态势。

(2)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的总体区域差异呈波动缩小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且东部与西部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的区域内差异最大,西部、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小。

(3)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具有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供给、需求、创新、政策等层面因素是影响中国旅游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中,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人力资本、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与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推进本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旅游需求总量、旅游需求结构与对外开放水平能通过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带动邻近地区旅游产业链发展。

【总页数】13页(P122-134)【作者】刘佳;安珂珂;赵青华;陆嘉欣【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相关文献】1.中国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水平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2.中国旅游与交通发展耦合性分析及时空格局演变研究3.中国旅游业碳排放脱钩效应测度与时空格局演变4.中国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5.中国旅游产业集聚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对旅游经济的影响——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视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

第40卷第2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2月Vol.40No.2JournalofSouthwestChina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Feb.2015DOI:10.13718/j.cnki.xsxb.2015.02.009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①康概,申玉铭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摘要: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地理特征之一是产业集聚,而服务业比制造业更具空间集聚效应.运用Theil系数、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以及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及其典型行业集聚特征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2003-2010年长三角服务业空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逐步缩小,不同类型地区对差异有不同的贡献率;区域集聚程度由大到小为房地产业,流通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呈现倒“U”型变化;行业集中度由大到小为房地产业,流通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表现为波动性上升趋势;服务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显著主要集中在上海地区,集聚水平低的地区主要在南部区.并基于测度结果提出了一些优化调控建议.关键词:服务业;集聚;空间格局;长三角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471(2015)2004509伴随产业结构不断软化和优化,世界经济呈现“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趋势,服务业从制造业中逐渐分离,成为策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战略性地位[1-2].服务业集聚现象已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比工业更依赖于本地市场容量,也呈现更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在全球经济服务化趋势增强的背景下,中国城市正向服务经济迈进,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逐渐成为影响城市空间重构和功能提升的重要力量[3].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增长最迅速、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之一,在枟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枠的区域战略目标定位下,其正向着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迈进.以服务业集聚为主导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是优化其经济结构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对服务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①研究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格局.Gillespie等和Cof‐fey等对英国和加拿大进行的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中在大都市区[4-5].之后伴随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又呈现从中心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大都市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出现多中心的空间结构[6-7].在国内,林彰平等发现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在向中心区集聚时也向城市新区扩散,由单中心集聚转变为“中心区多点集聚”的空间格局[8];邱灵等的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分布空间呈显著的关联性,流通、信息、商务和科技服务相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一致性较高,流通、商务和科技服务之间以及信息与科技服务之间的空间集聚一致性较高[9].②对服务业空间集聚成因的讨论.Illeris的解释是“面对面接触”,生产性服务要求企业、客户间有直接接触和联系,而人的运输成本是最贵的,因而接近客①收稿日期:201405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07).作者简介:康概(1986),男,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调控的研究.通信作者:申玉铭,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xbbjb.swu.cn第40卷户的需求使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中在大都市区以节约交易成本[10].但信息技术进步带来的现代通信手段导致很多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和客户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很重要.后来的研究更愿意将其解释为信息交流的便捷以及创新的可能[11].大城市拥有各种大量的资源、机构、科研院所、大众媒体,生产性服务业可以及时了解、获取市场信息;及时把握周围环境的变化,创新也就更容易产生.国内的蒋三庚等结合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提出外部经济性、范围经济和创新效应是现代服务业在大都市集群的原因[12];钟韵等从根植性、网络性和创新性3个经济特性对中央商务区(CBD)、高新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3类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管理机制进行了分析[13].③服务业集聚特征的研究.Hutton,Coffey等对温哥华、蒙特利尔的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CBD,总体上呈现中心性、专业化的空间集聚特征[14-15].但Airoldi,Agu‐ilera等对首尔、里昂的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或不同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态势存在明显差异[16-17].此外,胡霞等研究了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水平,显示我国城市服务业的产业集聚特征强度高于工业,并且这种集聚强度与行业的社会性质相关[18];金荣学等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现代服务业集聚的资本存量与GDP的长期协整关系进行了研究,现代服务业集聚度对经济发展有呈阶梯状分布的正向促进作用[19].总体来看,服务业在空间上尤其是在大都市中表现为明显集聚特征;影响其集聚的因素也呈现多样化;此外,不同服务业行业的集聚水平也有所差异.局限于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国内对服务业空间集聚研究相对不足.选择研究区域的尺度大都为全国、大都市,而以区域为对象的服务业空间集聚系统研究相对缺乏;研究对象也以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或某一服务业部门居多.这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相继出台服务业发展规划及政策的需求不相适应.鉴于此,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借鉴一般产业集聚较为成熟的测度方法,对不同服务业空间集聚进行定量测度,试图系统地分析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整体状况及典型行业特征,旨在为服务业集聚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1数据与研究方法1.1研究地域界定长三角是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以不到全国3%的国土面积实现了25%以上的经济产出.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基础,以服务业为主导促进经济增长是其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出的重要途径[20].根据国务院枟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枠中对长三角地区范围的界定,本文研究所涉及的地域囊括上海、江苏、浙江2省1市的25个城市.并参照枟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枠将其划分为一核两翼区、中心区、核心区、外围区4类区域(表1).表1长三角地区类型划分区域类型所属城市一核两翼区上海、南京、杭州中心区苏州、无锡、宁波核心区泰州、扬州、镇江、南通、常州、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外围区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衢州、金华、丽水、温州1.2数据处理本文数据主要来自枟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枠(2004-2012年)、枟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枠及长三角地区江苏省、浙江省、25个城市相关年份统计年鉴和经济年鉴.采集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增加值以及服务业内部典型行业就业人数等指标作为本文分析对象.并抽取流通业(即交运仓储邮政)、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作为典型服务业进行讨论.1.3 研究方法不同的服务业空间集聚测度方法有适合各自的尺度和内涵.首先使用Theil系数分解讨论区域、类型区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由于服务业空间集聚应分别考虑区域集聚和产业集中,故分别选取空间基尼系数、赫芬达尔系数测度地域不均衡性和产业集中度.此外,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在区县尺度进行服务业空间集聚结构辨识.1.3.1 Theil系数Theil系数是测度区域差异的重要指标,常用作分析区域之间和内部的差异.其公式为T=Tb+∑ni=1SiS×TwiTb=∑ni=1SiS×lgSi/SPi/PTwi=∑ni=1SjSi×lgSj/SiPj/Pi 其中,i表示长三角地区中的某类型区;j表示i类型区中某城市;T为区域总体差异程度;Tb为4个类型区之间差异程度;Twi为i类型区内部差异程度;S表示服务业增加值;P表示人口总量.该数值越大表明区域间不均衡程度越大,反之则越小.1.3.2 空间基尼系数空间基尼系数(G)是参考洛伦茨曲线建立的判断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常用来度量行业区域集聚程度,其计算公式为G=∑ni=1(Si-Xi)2 其中,Si是i城市某类服务业就业人数占背景区域该类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Xi是该城市服务业总就业人数占背景区域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空间基尼系数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其数值越大表明行业区域集聚程度越高.1.3.3 赫芬达尔系数赫芬达尔系数(H)是产业经济学中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系数.其表达式为H=∑ni=1XiT2 其中,Xi为第i城市某类服务业的就业人数,T为各城市该类服务业就业人数总和,n为城市数量.一般认为,H系数越大则产业集中度越高;反之,H系数越小则产业集中度越低.1.3.4 空间自相关全局空间自相关用来描述区域单元某种现象的整体分布状况,以判断其在空间上是否具有集聚性,常用的检验统计量有Geary摧s和Moran摧sI.本文采用Moran系数,并通过属性值的相对大小判断聚集程度高低.其公式为GlobalMoran摧sI=∑ni=1∑nj=1Wij(Xi-珡X)(Xj-珡X)S2∑ni=1∑nj=1Wij S2=1n∑ni=1(Xi-珡X);珡X=1n∑ji=1Xi;Xi,Xj分别表示某属性特征X在空间单元i和j上的观测值(本文为各县域单元的服务业增加值);Wij为采用邻近标准构建的空间权重矩阵.GlobalMoran摧sI的取值范74第2期 康 概,等: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围介于-1到1之间,因而通过I值可以直接判断区域产业的集聚水平.局部空间自相关是度量局部空间单元相对于整体研究范围空间自相关的影响程度,其公式为localmoran摧sI=n(Xi-珡X)∑nj=1Wij(Xj-珡X)∑i-1(Xi-珡X)2 n为空间单元数量;Xi,Xj分别表示某属性特征X在空间单元i和j上的观测值;Wij为空间权重矩阵.2 综合测度分析2.1 服务业发展空间差异显著,呈下降趋势采用Theil系数测算2003-2011年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计算结果表明(图1),在2003年之后的近10年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总体差异、4大类型区间的差异均呈下降趋势,分别从2003年的0.0974,0.0833下降为2011年的0.0689,0.0603,说明区域内总体差异和类型区间的差异在逐步缩小,并且差异缩小的幅度还比较大.此外,各类型区内部除了中心区内部服务业发展差异水平总体增大以外,其余3个类型区内部差异在逐步缩小.其中,中心区Theil系数由2003年的0.0027上升为2009年的0.0101;一核两翼区、核心区、外围区差异从0.0047,0.0227和0.0423降到2011年的0.0001,0.0161和0.0161,以一核两翼区差异缩小程度最大.T,Tb,Tb1,Tb2,Tb3和Tb4分别代表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差异、类型区间差异、一核两翼区内差异、中心区内差异、核心区内差异、外围区差异.图1 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Theil系数进一步分析类型区之间差异、各类型区内部差异对区域服务业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图2).结果表明:类型区之间的服务业差异对区域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要远高于各类型区内部差异的贡献,每年的贡献率均超过85%.在各类型区内部差异中,外围区城市间服务业差异对区域总体差异的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核心区,历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8%,4.5%.这是由于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内部经济一体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且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当地服务业发展,因而服务业在区域内总体差异呈减小趋势.但类型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显著,尤其是一核两翼的上海、南京、杭州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都要远强于其他城市,导致了类型区间的服务业差异贡献是区域差异最主要的来源.8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xbbjb.swu.cn 第40卷图2 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总体差异的贡献率2.2 集聚程度分析2.2.1 服务业整体集聚水平不断增强通过空间基尼系数对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及内部典型行业的区域集聚程度进行测度(图3).结果表明,服务业整体区域集聚水平在动态上集聚处于不断增强态势,空间基尼系数最低的2003年为0.0009,最高的2006年为0.0060.进一步分行业讨论,在历年平均值上区域集聚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房地产业,流通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空间基尼系数平均值最高的房地产业平均值为0.0226,最低的金融业为0.0034.从动态上来看,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区域集聚程度在波动中有所降低,从2003年的0.0262,0.0123变为2011年的0.0222,0.0116.流通业、金融业在波动起伏中的区域集聚程度有所提升,分别由2003年的0.0162,0.0011上升至2011年的0.0224,0.0044.而批发零售业则呈大致倒“U”型变化,空间基尼系数从2003年的0.0026升至2005年的0.05942后变为2011年的0.0133.图3 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典型服务业空间基尼系数2.2.2 服务业行业集中度在逐步上升基于赫芬达尔系数对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及其典型行业的产业集中程度进行测度(图4).从服务业整体上看,行业集中度在波动的基础上呈增强趋势,赫芬达尔系数从2003年的0.1014增加到2005年的0.1349之后开始逐渐下滑至2011年的0.1088.2003-2011年间其行业集中程度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房地产业,流通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其中赫芬达尔系数最高的房地产业平均值为0.19674,最低的金融业为0.11449.从动态上看,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集中度是在较强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0.15237,0.12361涨到了2011年的0.20326,0.19978.流通业、金融业、住宿餐饮业的集中度则是在平缓的波动中表现为增长趋势,分别从2003年的0.17659,0.10126和0.15237上升到2011年的0.19679,0.12646和0.19235.94第2期 康 概,等: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图4 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典型行业赫芬达尔系数以上测度表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区域集聚度和行业集中度在不断上升,并且其内部行业存在明显差异.这是因为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土地高度集约利用,从而使房地产业在区域中成为了集聚程度最高的服务业.其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处,区位优势及基础设施优势显著,拥有上海港、嘉兴港、舟山港等大批港口和发达的铁路、陆路、航空相互配套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因而流通业在区域中集聚态势明显.此外,相对发达的经济水平和高的人口密度带动了住宿餐饮、批发零售这些满足居民物质消费的传统服务业呈现一定集聚态势.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业相比其他典型服务业集聚水平最低,这可能是由于本文基础数据为从业人员数,而金融网点基于各地相对分散的布局及网点从业人数大体相当导致测算出的集聚程度不高.2.3 空间关联性显著,冷热点区分异基于县域尺度对长三角地区2003-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4).计算表明,其Moran’sI指数结果均为正值,并且全部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由此可以认为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呈现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即服务业增加值表现出显著的低密度区与低密度区邻近、高密度区与高密度区邻近的集聚态势.从时间序列上看,长三角服务业增加值空间关联性在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基础上存在较为明显波动.Moran’sI由2003年的0.3229在波动中增长至2011年的0.3403,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2005年、2008年的0.2871和0.4138.表2 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县域尺度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年 份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Z检验6.5782倡倡倡7.3450倡倡倡7.0288倡倡倡7.8196倡倡倡7.6737倡倡倡 年 份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Moran’sI0.41380.39390.31320.3403Z检验7.6436倡倡倡7.2459倡倡倡5.7408倡倡倡6.3683倡倡倡 注:倡倡倡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抽取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03-2011年服务业平均增加值计算Getis‐OrdGi倡统计量,并由高到低分为4类:热点区、次热点区、次冷点区和冷点区,得到其空间集聚热点区图(图5).结果表明,2003-2011年间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空间格局在动态上变化不大,主要的热点区是上海和苏州的部分区县,在个别年份杭州也有区县位列服务业集聚热点区,并在此基础上以上海、苏州地区向周围辐射分布.这说明在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中,上海、苏州是其核心地区.次热点区大都围绕在主要热点区周围,主要是苏州、南通、宁波、绍兴、南京,北部和南部零星分布的有徐州、连云港、台州、温州的部分区县.可见热点区和次热点区大致对应了一核两翼、中05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ttp://xbbjb.swu.cn 第40卷心区,这是因为它们在长三角中经济处于明显优势,因而服务业在其区间集聚明显,也符合了规划中对其的定位.次冷点区和冷点区则分别主要连片分布于区域的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零星交织.较为稳定的次冷点区有盐城、宿迁、舟山、绍兴等城市的区县;冷点区则常有丽水、衢州、淮安、嘉兴的区县.由此来看,在次冷点区和冷点区中,核心区和外围区的城市区分不是特别明显,相互交织程度较高,这是由于核心区、外围区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不高,服务业集聚程度较弱,因而在今后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图5 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多年份及2003-2011年平均值集聚热点图3 优化服务业空间集聚建议以枟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枠的实施为契机,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各城市应因地制宜地统筹服务业集聚与扩散,力争区位模式逐渐转型为“一核九带”的空间发展,实现城市间扁平化的产业链协作分工.各城市应规划协调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类型,避免产业雷同和重复建设,以错位发展实现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基于服务业集聚发展的特征,应当规划建设区域层面的服务业集聚功能区并关注其内部行业发展的异质性.一核两翼区的上海、南京、杭州应成为具有全国乃至亚太地区有影响力的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业城市,上海应重点发展金融、航运(流通)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亚太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南京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文化旅游等,定位于长三角北部服务业中心;杭州着重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定位于长三角南部的服务业中心.中心区的苏州、无锡、宁波具有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苏州重点发展流通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以及休闲旅游等服务业;无锡着重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服务业;宁波着重发展流通服务、商务服务等服务业.处于苏北和浙西南等地的核心区和外围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则主要立足于改造提升现有的传统服务业,并加快建设具有其15第2期 康 概,等: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25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ttp://xbbjb.swu.cn第40卷各自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结论与讨论通过上文对长三角地区2003-2011年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分解、集聚测度和空间结构辨识,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长三角地区服务业总体上和各类型区之间存在显著空间差异,但差异呈现出减小趋势.此外,类型区之间的服务业差异对区域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要远远强于各类型区内部差异,在各类型区内部差异中,外围区城市间服务业差异对区域总体差异的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核心区,一核两翼区和中心区的影响较弱.②从服务业集聚度上来看,区域集聚度和产业集中度都在不断提高.区域集聚度内部行业由大到小依次为房地产业,流通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并呈现波动和倒“U”型变化.产业集中度内部行业由大到小依次为房地产业,流通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呈波动和上升趋势.③长三角地区服务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服务业发展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分布,冷热点区整体空间格局相对稳定,个别地区变动较大,服务业集聚空间格局以上海地区为主要集聚地,南部丽水、衢州、嘉兴的部分区县集聚水平最弱.核心区、外围区城市服务业尚待继续提升.④各城市应根据已有的集聚特点和空间关联,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区位以及市场状况等内外部条件,引导其在城市群范围内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实现各市业态的分工协作和错位集聚.参考文献:[1]管驰明,高雅娜.我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2):108-113.[2]申玉铭,邱灵,任旺兵,等.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空间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6):1-5.[3]阎小培,许学强.广州城市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变化分析———兼释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J].地理学报,1999,54(4):299-308.[4]GILLESPIEAE,GREENAE.TheChangingGeographyofProducerServicesEmploymentinBritain1RegionalStudies[J].1987,21(5):397-411.[5]COFFEYWJ,MCRAEJJ.ServiceIndustriesinRegionalDevelopment[M].MontReal:InstituteforResearchonPub‐licPolicy,1990.[6]LONGCORETR,RASESPW.InformationTechnologyandDowntownRe‐Structuring:theCaseofNewYorkCity’sFinancialDistrict[J].UrbanGeography,1996,17(4):354-372.[7]FORSTALLRL,GREENERP.DefiningJobConcentrations:theLosAngelesCase[J].UrbanGeography,1997,18(8):705-739.[8]林彰平,闫小培.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J].地理学报,2006,61(8):818-828.[9]邱灵,方创琳.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综合测度[J].地理研究,2013,32(1):99-110.[10]ILLERISS.TheServiceEconomy:AGeographyApproach[M].Chichester:JohnWiley&Sons,1996:122-115.[11]PORTERM.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M].London:Macmillan,1990:54-56.[12]蒋三庚.现代服务业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13]钟韵,刘微.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经济特性及其启示[J].热带地理,2012,32(5):515-520,574.[14]HUTTONTA,LEYDLOCATION,linkages,andlabor:TheDowntownComplexofCorporateActivitiesinaMediumSizecity,Vancouver,BritishColumbia[J].EconomicGeography,1987,63(2):126-141.[15]COFFEYWJ,DROLETR,POLESEM.TheIntrametropolitanLocationofHighOrderServices:Patterns,FactorsandMobilityinMontreal[J].PapersinRegionalScience,1996,75(3):293-323.[16]AIROLDIA,JANETTIGB,GAMBARDELLAA,etal.TheImpactofUrbanStructureontheLocationofProducerServices[J].TheServiceIndustriesJournal,1997,17(1):91-114.[17]AGUILERAA.ServicesRelationship,MarketAreaandtheIntrametropolitanLocationofBusinessServices[J].TheServiceIndustriesJournal,2003,23(1):43-58.[18]胡 霞.产业特性与中国城市服务业集聚程度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9,20(2):56-58.[19]金荣学,许广月.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与经济发展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政研究,2009,30(11):14-15.[20]魏守华,韩晨霞.长三角服务业的增长差异:基于份额———偏离分析法[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24-30.OnSpatialCharacteristicsofServiceAgglomerationinYangtzeRiverDeltaRegionKANG Gai, SHENYu‐mingCollegeofResourceEnvironmentandTourism,Capital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048,ChinaAbstract:Themostimportantgeographicalfeaturesofeconomicactivityisindustrialconcentration,andserviceindustryhasmoreagglomerationeffectthanmanufacturing.MainlybasedonusingTheil‐coeffi‐cient,SpatialGini‐coefficient,Herfindahlcoefficient,Spatialautocorrelationandothermethodsandindi‐cators,inthisarticlethemodelhasbeenmeasuredoflocalitydistribution,theindustrialcharacteristics,thespecializedrateofserviceindustryineachcityofthisregionfrom2003to2011.Theanalysisresultsindi‐catethattheservicesspaceofYangtzeriverdeltaexistssignificantdifferencebutgraduallynarrowed,anddifferenttypesofregionaldifferenceshavedifferentcontributionrate;inregionalcluster,realestatein‐dustry>circulation>wholesaleandretail>accommodationcatering>finance,presenttheinverted“U”typechange;inindustryconcentration,realestateindustry>circulation>accommodationcatering>wholesaleandretail>finance,characterizedbyvolatilityrisingtrend;servicesspaceshowedpositivecorre‐lation,whilehighvalueagglomerationaremainlyconcentratedinShanghaiarea,lowlevelofagglomera‐tionareasaremainlyinthesouthernarea.Finally,someoptimizationadjustmentsuggestionareputfor‐ward.Keywords:serviceindustry;agglomeration;spatialcharacteristics;YangtzeRiverDelta责任编辑 周仁惠 35第2期 康 概,等: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作者:康概, 申玉铭, KANG Gai, SHEN Yu-ming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刊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15(2)引用本文格式:康概.申玉铭.KANG Gai.SHEN Yu-ming长三角地区服务业集聚特征及空间格局[期刊论文]-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2)。

2023长三角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年度案例

2023长三角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年度案例

2023长三角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年度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一直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吸引着大量游客。

为了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地区的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纷纷开展各种合作和创新举措,促进地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023年,长三角地区的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以下是一些具体案例,展示了各方在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一、文旅融合创新新模式长三角地区通过建立文旅融合创新新模式,推动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上海、杭州、苏州等地联合举办了“长三角文旅联合展”,将各地的旅游资源、文化活动和创意产业互相展示和推广,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

二、文化活动与旅游景点融合发展各地文化活动与旅游景点的融合发展也成为长三角地区文旅一体化的重要方面。

苏州园林和传统戏曲的表演结合在一起,这不仅增加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促进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相互促进长三角地区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助推两者的相互促进。

杭州西湖畔的文创集市吸引了大量游客,不仅让游客体验到当地的文化创意氛围,也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销售平台。

四、旅游产品与文化体验融合升级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产品与文化体验也在不断进行融合升级。

苏州的传统手工技艺展演和互动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让游客在欣赏美丽景色的也能了解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文化。

长三角地区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在2023年取得了显著成果。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为地区的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在未来,长三角地区的文旅产业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000字】第二篇示例: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被视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代表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长三角文旅产业也蓬勃发展。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加快推动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实现了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互补和共赢,为地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旅游产业集聚理论

旅游产业集聚理论

旅游产业集聚理论1 问题的提出从经验上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都会试图通过产业集聚来提升区域竞争力。

21 世纪以来,世界发达工业国家逐渐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发展水平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成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世界发达国家(地区)也开始进入以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阶段,典型的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旅游业作为对外贸易和服务的龙头产业,在2009 年被确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如何通过旅游产业集聚实现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以旅游资源为区域经济增长核心的地方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部分地区应对后工业化时代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河南省在“十二五”规划中就提出建立十个重点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工作安排,而福建、浙江、河北、辽宁等省份也不断进行尝试,但由于地域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进程的差异,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区域竞争优势的有效发挥。

与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实践比较,学术界对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始于20 世纪末。

研究发现,旅游业的集聚效应十分明显,是十分适合集群化发展的行业。

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产业集聚条件、产业竞争力强度分析[3,4],以及内部竞合关系和联系网络等方面[5,6]。

研究方法以立足于州甚至国家的案例分析为主,一般不涉及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基础理论研究。

比较而言,国内关于旅游产业集聚的研究几乎与国外保持同步,但在研究侧重点上存在一定差异。

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旅游产业集聚的基础理论研究。

主要从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辩证关系上来分析旅游产业集聚的概念与内涵[7,8],并从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论述旅游产业集聚是什么[9]。

第二,旅游产业集聚机制研究。

尽管不同学者在认识上存在分歧,但总体认为旅游产业集聚的形成是内部和外部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10]。

第三,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及测度研究。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环杭州湾近海邮轮旅游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环杭州湾近海邮轮旅游发展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环 杭州湾近海邮轮旅游发 展
2023-11-10
目录
•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环杭州湾近海邮轮旅游概 述
• 环杭州湾近海邮轮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 • 环杭州湾近海邮轮旅游市场的营销与推广 • 环杭州湾近海邮轮旅游的产业政策与法规环境 •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环杭州湾近海邮轮旅游的未
来展望
完善产业政策与法规环境的建议
加强政策协调
政府应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 和配合,形成合力,推动环杭州 湾近海邮轮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完善法规体系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和企业行为,保
障游客权益和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环杭州湾近海邮轮 旅游产业的监管力度,确保各项 政策的有效执行和市场的稳定发
环杭州湾近海邮轮
03
旅游市场的营销与
推广
市场营销策略
目标市场定位
明确环杭州湾近海邮轮旅游的目标客 户群体,如高端旅游者、家庭游、团 队游等。
产品策略
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设计具有 竞争力的邮轮旅游产品,如短途游、 长途游、主题游等。
价格策略
根据目标市场和产品定位,制定合理 的价格策略,包括固定价格、优惠折 扣等。
拓展新兴市场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预计环杭州湾近海邮轮旅游市场 将进一步拓展新兴市场,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和家庭游客。
环杭州湾近海邮轮旅游的未来发展策略与建议
1 2 3
加强区域合作
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应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打造 环杭州湾近海邮轮旅游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
提升服务质量
邮轮旅游作为高端旅游产品,需要提供优质的服 务和设施,包括船上娱乐、餐饮、岸上观光等方 面,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

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一、引言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对经济发展、就业创造和区域联结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呈现出跨区域联合发展的趋势。

跨区域联合发展旅游业,可以通过扩大市场规模、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因此,探索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机理、模式与协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机理分析1. 市场机理:跨区域联合发展能够有效扩大旅游市场规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

通过共同推广、营销和品牌策划等方式,联合区域能够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吸引力。

2. 资源机理:不同地区在旅游资源上存在差异化。

跨区域联合发展可以整合各方地区的资源优势,形成资源互补和共享,提高整体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丰富度。

3. 管理机理:跨区域联合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合理资源配置。

通过建立跨区域旅游联盟和机构,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推进和管理体系的衔接。

4. 技术机理:跨区域联合发展可以促进技术与知识的跨域传播和创新。

合作地区可以共同研发旅游技术和服务创新,提升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

三、模式分析1. 产业链模式:通过跨区域产业链的形成,联合旅游企业在不同地区共同参与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

例如,旅游景区与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提供商的联合发展,实现一站式的旅游服务。

2. 线路联通模式:通过旅游线路的串联,打破传统地区间的界限,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

例如,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将多个旅游目的地进行有机组合,推动跨区域的旅游互动和体验。

3. 专业协同模式:通过专业化合作,联合各方资源,形成高品质的专业旅游产品和服务。

例如,跨区域的专业旅游展会、文化活动和节庆等,提供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旅游产业集群及竞争力分析.pptx

旅游产业集群及竞争力分析.pptx

1 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
➢核心层:旅游景区企业 ——旅游吸引物构成的核心产品 ——基础
➢要素供应层:旅游企业 ——吃、住、行、游、购、娱 ——核心
➢辅助层:相关服务企业和机构 ——重要参与者
2 旅游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
1. • 旅游资源禀赋 2. • 客源市场状况 3. • 交通区位影响 4. • 产业链的作用 5. • 政府的政策支持
4 旅游产业集聚的特征
空间集聚明显 产业分工明确 经济联系密切
发展环境共享
5.1 旅游产业竞争力概念及内涵
波特钻石模型: 产业内部因素是 产业竞争的关键, 而竞争优势是产 业竞争的核心, 一般而言,比较 优势是形成区域 差异性产品的最 重要的根源。产 品的性能价格比 越大,产品的竞 争力就越强 , 产业竞争力也会 相应的增强。
有利于区域旅 游品牌的树立 和区域营销优
势的形成
创新优势
旅游产业商业 旅游产业资本 吸引力优势 吸引力优势

5.3 竞争力的评价
竞争力优势 评价
来源
基础 载体 保障
旅游产业集群 创新
旅游产业集群 资源
旅游产业集群 网络
旅游产业集群 政策
常规性创新 细节性创新 改革性创新 结构性创新 异质性资源 竞争与合作
5.4 竞争力形成机理
• 旅游产业集群丰富的社会资本使集群的经济关系具有较强的“社会 社会根植性 根植性”。
主要体现于旅游产业集群的整体层面,而不偏向于单体旅游企业或个 人,它是指本地旅游产业集群的组织性质、形式和结构。旅游产业
组织根植性 集群性质不同,将有不同的选择道路。
• 旅游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在地方政府、旅游投资者及旅 游企业家、旅游规划者等相关旅游利益群体中的认知。旅游产业集

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长三角地区会展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模型的长三角地区会展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模型——长三角地区会展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摘要:长三角地区是由上海市、浙江省(具体包括杭州、温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7市)和江苏省(具体包括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7市)共15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

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会展旅游业现状的SWOT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发展该地区旅游业的四大对策:一.充分发挥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二.借鉴国际经验,促进长三角地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三.发扬特色,创立长三角知名会展品牌;四.强化长三角地区各个利益主体的合作意识。

关键词:长三角会展旅游业 SWOT分析会展对策研究一、长三角地区会展旅游业的SWOT分析(一)长三角地区发展旅游业优势1、城市规模长三角地区,越10万平方公里土地,15座城市。

城市体系发育较为完全,城市规模偏大,15个城市中,人口在100万以上规模的城市有8座(见表1),占总数的53%以上。

表1 长三角城市规模表表1 长三角城市规模表规模等级(万人)≥500 500~100 100~50 合计城市个数 1 7 6 14由上表可知优越的区域条件,超大型的长三角城市群正在日益引起世界的关注。

2、经济发展水平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包括上海、苏南和浙江东北15个主要城市在内的长三角洲地区,虽然只有不到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集中了近半数的全国经济发达县,聚集着近百个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还有数千家巨人型企业。

据2003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各地方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三角地区2001年城市平均GDP为702.8亿元,人均可以支配收入为10136.6元。

目前,GDP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进出口总额占全国三分之一,到位外资占全国的四成以上……这就是长三角,一片生机蓬勃的富饶土地。

3、旅游业发展水平从地方旅游业总接待量、国际旅游接待量地方旅游业总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等项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一、引言长三角是中国的一个经济发展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国际上重要的城市群。

其内部包含上海、南京、杭州等众多城市,这些城市在旅游资源、交通条件、人口流动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发展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探究长三角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其空间分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内涵旅游竞争力指的是一个地区或城市在旅游业发展中与其他地区或城市相比拥有的优势。

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包含了旅游企业、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导向政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因素。

长三角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具备了独特的旅游资源、较为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便利的交通网络,所以其城市旅游竞争力较高。

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旅游资源优势: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和历史旅游资源。

比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塔、南京的中山陵、杭州的西湖等都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 交通条件便利: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多个城市之间的距离较近,并且交通网络发达,包括高铁、高速公路和航空等多个交通方式的完善。

这为旅游者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条件,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3. 基础设施完善: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较为完善,包括酒店、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提升。

这为旅游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体验,增强了长三角城市的竞争力。

4. 旅游市场发展活跃: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人口流动频繁,旅游市场需求旺盛。

这为旅游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三、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为了准确评估长三角城市的旅游竞争力,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综合评价模型,从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旅游市场等多个方面对各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评估。

1. 旅游资源评价指标: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的评估指标,可以采用景区数量、景区规模、旅游收入等指标进行评价。

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调查含专项客群研究最全

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调查含专项客群研究最全

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调查含专项客群研究最全根据对长三角旅游市场的调查和研究,以下是对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的全面分析和专项客群研究的总结。

1.长三角旅游市场总体概况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和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城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

2.长三角旅游市场特点2.1 多样的旅游资源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世界遗产和自然景点、名胜古迹、现代化城市等。

这些资源为长三角旅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2.2 发达的交通网络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包括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

这方便了游客的出行,并极大地促进了旅游市场的繁荣。

3.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预测根据对长三角旅游市场的趋势和前景分析,预计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和发展。

3.1 增加的国内游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游客对于旅游的投资意愿不断增加。

预计2023年,长三角地区将吸引更多的国内游客。

3.2 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预计2023年将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

这将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并进一步提升长三角旅游市场的吸引力。

3.3 关注专项客群需求在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我们应该关注特定的专项客群需求,如年轻人、老年人、家庭旅游、商务旅游等。

通过研究客群需求,我们可以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长三角旅游市场的发展。

根据以上分析,预计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将蓬勃发展,并将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

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质量,抓住机遇,共同推动长三角旅游市场的繁荣。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

要点二
协同发展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通过合作 机制的建立和协商,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共赢。
创新人才短缺与培养
创新人才短缺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型人才, 但目前市场上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尤其 是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VS
培养创新人才
为了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需要加强人才 培养力度,通过高校教育、职业培训、企 业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人 才。
提升旅游品质
全域旅游注重旅游品质的提升,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 品和服务,满足游客不断升级的旅游需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强调各类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能够促进区域内各 类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推动绿色发展
全域旅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能够推动绿色发展 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云南省
以民族文化为亮点,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包括丽江古城、大理 古城等少数民族文化景区。
国外典型案例介绍
法国巴黎
以浪漫文化为招牌,全面整合城市旅游资源,包括埃菲 尔铁塔、卢浮宫等著名景点以及塞纳河游船等文化体验 项目。
日本京都
以古都文化为特色,打造全域旅游胜地,包括金阁寺、 清水寺等古建筑和茶道、和服体验等文化活动。
旅游资源过度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地区存在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的问题,如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等,导致环境破 坏和资源浪费。
保护旅游资源
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旅游资源,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 行、鼓励可持续旅游发展、加强监管等。
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
要点一
跨区域合作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的合作 ,整合各地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分析含目标客群研究最全

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分析含目标客群研究最全

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分析含目标客群研究最全简介本文档对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包括目标客群研究,以帮助旅游企业制定战略和营销策略。

旅游市场概览长三角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风景。

在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的到访。

目标客群分析国内游客- 国内游客是长三角旅游市场的主要客群之一。

他们通常对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参观古迹和名胜景区。

- 国内游客通常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他们愿意为高品质的旅游体验支付合理的价格。

- 在2023年,预计国内游客的数量将继续增加,特别是来自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和家庭。

外国游客- 长三角地区也吸引着不少外国游客的光顾。

他们通常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非常感兴趣。

- 外国游客通常会选择一些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目的地,比如杭州、苏州和南京。

- 在2023年,预计外国游客的数量将略有增长,特别是来自亚洲国家的游客。

商务旅客-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商务旅客。

- 商务旅客通常在出差之余,会选择在长三角地区进行观光和休闲活动。

- 在2023年,预计商务旅客的数量仍然会保持稳定增长。

营销策略优化线上渠道- 针对年轻人和互联网用户,旅游企业应优化在线渠道,包括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

- 提供便捷的在线预订服务和个性化推荐,以吸引更多目标客群。

增加文化体验- 长三角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旅游企业可以加强与博物馆、古镇等文化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多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

定制化服务- 针对高端客户和商务旅客,旅游企业应提供定制化的旅游服务,包括私人导游、豪华住宿和独特的旅游路线。

总结通过对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国内游客、外国游客和商务旅客是主要的目标客群。

在营销策略上,重点应放在优化线上渠道、增加文化体验和提供定制化服务上。

以上为2023年长三角旅游市场分析含目标客群研究的简要内容。

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分析_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

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分析_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
农村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的挑战嘉善县乡村旅游在自身经营的区域中基本能做到环境水性但是工业污水农业污水居民生活污水以及家禽饲养污染物大都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致使河道污染严重水质标准低本县的地表水经过处理后的水质基本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下水水源地的水质是三类到四类在乡村旅游经营场所很难找到可以亲水戏水的场所
21 世 纪 全 球 人 居 与 旅 游 回 归 自 然 的 消 费
时尚和生活质量追求 , 故它在我国社 会发 展 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 、 特别 是 90 年 代 以后得以迅速发展 。 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 、 特别是在 “ 三农 ” 问 题的解决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将发展乡村旅 游与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 , 为城 乡统筹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 , 极 大地 推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浙江省嘉善县属典型的江南水乡 。 自
20 世 纪 80 年 代 起 , 已 开 始 注 意 发 展 乡 村 旅游业 , 经过 这些年的 努力 , 截至 2008 年 底 , 全县的乡村 旅游业已 初具规模 。 2009 年 全 县 接 待 国 内 游 客 526.2 万 人 次 , 实 现
节 , 为今后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 同时 , 通过对投诉的及时正确的处理 , 有利于 缓 解游客的不满意情绪, 培养游客的忠诚 度 , 提高游客对服务质量感知水平 。 (四 )提供客观真实的信息 旅行社首先深入地了解游客的需要和 期望 ,并根据营销调查的结果 ,确定服务质 量管理措施 。 其次必须为旅游者提供真实 的信息 ,真实客观地介绍服务质量 ,使游客 对服务质量形成客观的期望 。 (五 )提高服务过程中的服务质量 旅行社应当通过专题报告 、旅游业务 、 标准规范 等 一 系 列 的 系 统 的 培 训 来 增 强 员工的职业道德 , 掌握相应的服务 技能和 技 巧 ,提 高 他 们 的 业 务 水 平 ,让 旅 游 者 真 切地接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 旅行社还应该 尽 快 利 用 国 际 互 联 网 ,为 游 客 服 务 ,同 时 掌握运用电脑处理营销 、 计 划 、 文书 、 信 息 、会 计 等 办 公 自 动 化 技 术 ,尽 可 能 多 地 运用 现 代 化 的 高 科 技 手 段来为游客服务 , 提高服务效率 。 (六 )改进旅行社分工体系 旅行社行业分工体系的不合理是造成

长三角城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及其对比分析

长三角城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及其对比分析

长三角城市旅游业发展情况及其对比分析作者:臧冠荣张春林来源:《中国城市经济》2004年第11期1.长三角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长三角城市以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经济环境为背景,以独具江南特色、兼具现代都市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良好的旅游服务和方便的旅游交通为基础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发展潜力最大的旅游经济圈。

长三角城市旅游业建设和发展具有以下特点:1.1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品质高长三角城市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积淀,又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为江南锦绣之地。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湖光水色、城市风光、古典园林、吴越文化遗迹为特色;旅游资源同时也得天独厚,上海的大都市旅游令人神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闻名中外。

1998年国家旅游局完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综合性评估,该评估是着眼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评估或旅游地开发价值评估,全国共有54个城市入选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长三角城市中有9个(上海、杭州、南京、宁波、无锡、扬州、苏州、绍兴、镇江)入围,评估总分数大于7000分。

有五个城市(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1982年进入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三个城市(上海、镇江、宁波)1986年入围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区域内现已有国家AAAA级旅游区(点)32个,占全国AAAA级旅游区(点)的14%。

1.2旅游人次多,经济效果显著长三角城市依托较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市场环境及特殊的人缘、地缘优势,迅速发展了旅游业。

2002年长三角城市接待旅游总人次24970.97万人,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次的28.44%。

其中共接待国际旅游者6574847人次,占全国的48.92%;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4585.58万人次,占全国的28%。

旅游总收入2634.42亿元,占全国的47.29%,旅游创汇401267.5万美元,占全国的19.68%。

2002年长三角城市旅游总收入占GDP的平均比例为11.04%,除南通市外,其它各市的比例均高于全国的比例(全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为5.44%)。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支持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支持

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支持作者:王德光樊艳红来源:《东南亚纵横》2017年第04期摘要:跨境旅游合作是目前国际旅游和边境旅游研究的热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与推进,跨境旅游合作愈显重要。

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与越南有关省市开展跨境旅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双方的跨境旅游合作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本文以中越浦寨—新清跨境旅游合作区为例,分析中越跨境旅游合作区的建设背景、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旅游管理、健全沟通机制及相关财税支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越南;跨境旅游;合作区[中图分类号] F590.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7)04-0090-04Abstract: 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is a hot topic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border tourism,With the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Guangxi as an important gateway of “the Belt and Road” enjoys a unique advantage in carrying out 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with some provinces of Vietnam. There is also some certain foundation of 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This paper takes China and Vietnam Puzhai - Xinqing 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Zone as a case,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t also provides several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ourism management, completing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related finance and taxation support, and etc.Key Words: China;Vietnam;Cross-Border Tourism; Cooperation Zone跨境旅游合作区是一种在边境地区建立的跨国合作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好分属不同国家领土的整体旅游资源而进行的国家间合作或跨国企业间的合作,以实现跨境旅游资源整体开发利用,从而完成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完整消费①。

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学年论文题目:分析旅游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以辉腾锡勒草原为例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专业:旅游管理年级:2010学号:01039034姓名:张晨霞指导教师:韩冬日期:2012-9-25[摘要]:旅游业作为一种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快速的发展,中国也及时的跟上这一产业的发展热潮,大力、快速发展旅游业。

近年来,中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景区景点的数量快速增多,规模扩大,而且,景区内的服务设施也逐渐的完善,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片大好形势。

虽说旅游业的发展低碳环保,属于绿色产业,但是它仍然属于现代经济的一种,同样的它自身的发展需要很多的必要条件,比如经济、交通、人口以及其它的一些条件。

本文就从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区位选择这一方面来进行简单的探讨,并以坐落于察哈尔右翼中旗的辉腾锡草原为例来进行分析。

[关键字]:辉腾锡勒草原,区位优势,分析绪论区位的选择,对于现代经济活动的发展和进行,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发展某一特定的产业,会有对其特定的区位要求,只有合理的选择区位,才会有区位优势。

所谓的区位优势,是指某一产业为了发展自身经济而进行的投资在区位上所具有的选择优势。

也就是说可供投资的地方是否在某方面有区别于其它地区的优势,比如生产原料、市场的距离、交通状况等。

旅游业作为现代经济的一种,它的发展同样受到某些区位因素的影响。

研究区位选择,用区位选择的方法来选择合理的发展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本地区特有的资源优势力发展自身的经济。

而且,利用区位选择理论,可以改变现代经济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开发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秉持科学发展观,进行可持续的发展,而且可以更好地利用某地的资源,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

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个城市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会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大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地势、海拔、气候等的情况;人文因素包括交通、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情况(即经济腹地的大小)、经济辐射范围的大小、原材料产地的远近还有国内外市场的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边界问题———以长三角地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为例□ 任 鸣Ξ摘要:文章阐述了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必然性及形成过程中存在的诸多边界问题,并以长三角地区(江浙沪)区域旅游产业集群中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建设为例,针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建设中存在的边界问题,从国家及地区层面提出了对策性建议: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型的旅游信息中心运行体制;在区域层面建立统一的旅游咨询信息数据库和可操作平台;在区域层面,乃至国家层面建立统一的文字标识及旅游咨询热线等。

进而来阐述区域旅游合作中边界治理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建设;边界中图分类号:F59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10)05-0126-03 人们对区域边界问题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空间地理的边界概念上。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区域边界问题早已跨越单纯的地域边界概念,跨界治理也早已跳出地域边界治理的单圈。

从我国来看,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即使在同一区域经济圈内,省与省、市与市、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存在许多内部边界和区域边界问题,反映在区域旅游合作中,区域旅游的机制边界、市场边界、行业边界等问题,都是阻碍区域旅游合作的瓶颈,实践告诉我们正确处理好区域旅游的边界问题,对提升区域旅游内聚力和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和谐共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仅以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群中的咨询服务建设边界问题及其治理为例阐述了区域旅游合作中边界治理的价值和意义。

一、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必然性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是指围绕旅游活动,相关企业及其机构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聚集,为获得规模经济与聚集效应,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正式与非正式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更具活力的新型产业组合形式。

旅游产业从传统的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三大领域扩展到涉及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以旅游企业为基础,社会其他各类企业为补充的产业集群,尤其是发生在区域旅游合作区的旅游产业集群现象更具有必然性。

首先,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最有效模式。

由于产业集群的核心在于将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高度集中,621Ξ作者简介:任鸣,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本文系2009年浙江省旅游局重点资助课题《浙江省游客咨询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成果之一。

以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由于旅游产品及其服务价值链延伸较长,这为旅游企业间的分工协作提供了可能。

众所周知,企业间协作往往建立在彼此信任、互惠互利基础上的。

而产业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便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因此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合作有其独特的优势。

第三,极强的动态性决定了旅游产业发展必须依靠不断创新。

资源的共享和人才的聚集是企业创新的根本保证。

这种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体现在观念、管理、制度和环境等诸多方面。

第四,区域旅游产业集群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架起了桥梁。

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和形象业态,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社会、人文和生活环境,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发展除了其本身对经济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其对相关产业的拉动。

二、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的边界问题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在其形成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发生,主要体现在很多边界问题上。

我们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的众多旅游产业集群区的考察,发现存在以下一些边界问题:地理空间性边界: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地域性边界界定问题;区域内政府、产业、企业对发展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认知与目的性边界问题;区域内同业间合作的机制性边界:区域旅游产业集群中同业不同行(如旅行社、酒店、景区等)的各种机制造成的协作边界问题;区域内不同行业间合作的习惯性边界:区域旅游产业集群中不同服务行业(如金融、交通、休闲等)的不同习惯性服务方式和规范造成的服务边界;区域内产业动态创新发展边界:区域旅游产业集群中不同产业主导部门的不同创新发展思路造成的策略边界;区域内的财税边界、行业信息边界、区域内企业依赖性边界、区域内专业分工协作性边界、产业集群企业的模糊性边界等等。

上述的边界问题是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如何处理好这些边界问题是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证。

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群中的咨询(以下简称“咨询”)服务建设就是典型的案例,长三角地区咨询服务的不统一、不完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长三角地区区域旅游产业集群和区域旅游综合实力的形成。

三、咨询服务建设中的边界问题及其治理(一)咨询服务建设中的边界问题作为长三角区域旅游集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咨询服务一体化建设,并不像一体化景区公共标识建设那样一帆风顺,其原委就出自咨询中心建设中的多个边界问题,总的可归纳为三大边界:一是咨询服务建设的主体构架思路不一。

主要是各地的主导部门机制与体制的不一致造成的,即机制边界问题;二是咨询服务的运营模式、内容设置不一。

主要是各地的服务习惯不一致造成的,即服务理念边界问题;三是咨询服务建设的发展战略不一。

主要是各地对该服务中心在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的价值与意义认识不一致造成的,即认知与目的性边界问题;上述边界问题的具体表现为:咨询服务运行体制的不同带来了机制边界上的问题,造成三省市咨询服务的职能不尽相同,无法有效沟通和交换信息。

如上海市所有的咨询中心属于纯公益性,门店设置费用、人员工资等均有政府统一支出。

浙江、江苏省的纯公益性咨询中心因费用开支庞大而运行困难。

如宁波市的咨询中心已由宁波旅游网介入,但存在企业化运行程度好,服务职能弱化的现象,杭州、南京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服务理念的边界问题集中体现在建设规模和服务范围的不同,由于服务理念的不一致,对咨询服务作用理解的不统一,造成对服务范围(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深度和宽度等)认识的不统一,从而形成在咨询服务建设的投入、规模和建设模式上的截然不同。

在旅游咨询服务建设布局上有点状、网状和零星状;在地理位置设置上有注重交通中心、商贸中心和旅游线路的,亦有注重旅游各环节上的(如宾馆、饭店、景区等),也有设置在旅游职能部门内和就近的等等;在服务的范围上有单一交通和旅游线路介绍的,有目的地涉旅服务介绍的,有目的地服务业综合介绍的;在咨询服务的形式上,有单纯网络、触摸屏服务的,有直接和间接人工服务的,有通信、网络和人工一体化服务的。

咨询服务平台的不同。

诸如旅游咨询网功能的不一致,发布形式、方法不一致和域名的不统一,特别是三省市咨询缺乏标准化数据库。

显然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旅游信息共享边界问题,事实上旅游发达国家的信息咨询服务是一个标准、一个体系、一个答案,对待问题有近乎一样的回答标准。

倘若标准721不一,就会严重影响旅游者对该区域的认同。

没有规范和标准的无序服务边界,具体变现在咨询标识及咨询热线不同。

长三角地区旅游咨询标识,虽然都是小写字母“i ”,但具体标志形式并不统一,背景更是五花八门。

标志标识的不统一,使得旅游者感觉地区差异大,不利于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

而三省市的旅游咨询热线电话号码更让人啼笑皆非。

目前,上海市政府层面的旅游咨询热线是962020,各区县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又各自为政;江苏虽于2009年10月28日开通了国家旅游局牵头推进的12301旅游咨询服务热线,但南京用的还是86624919,而苏州则有65203131、65233131等五个;浙江省旅游局的咨询是96118,杭州却是96123、宁波是96188。

此外,还有咨询服务的归属问题、服务区域问题、财税问题、持续运行发展问题等等。

(二)咨询服务建设中边界问题的治理为了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区域集群,推动区域内旅游经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区域内的边界问题,就长三角地区咨询服务建设而言,我们提出以下治理对策:11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型的咨询服务运行体制。

咨询服务建设是一种公益性的项目,是提高城市品味和国际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因此,解决目前长三角地区统一的咨询服务运行体制的边界问题是关键。

国际和国内部分区域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必须采用完全政府主导型,或者政府主导型、企业适度参与型的运行体制,才能保证在体制边界处理上的统一性,才能有助于旅游产业区域集群的形成。

构建由长三角三省市政府为主导的管理运行体制和跨界治理机构,适度引入高端技术和管理企业的参与,从而有效协调、实施区域内有关政策的实施、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信息运作模式的把控和联动开发等问题,打破市场割据和地方保护主义。

这是真正实现长三角地区旅游咨询服务一体化的运行保证。

21建立健全咨询服务的标准体系,树立统一的服务理念。

树立统一的服务理念,需要有制度和标准的保障。

建立健全长三角咨询服务的规范化运作体系,使之常态化实施,是确保旅游产业集群内咨询服务持续统一的关键。

只有在统一的服务标准指导下,才能建设统一的基础设施,建立无差别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品质。

31必须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数据库和可操作平台。

要推动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区域集群,必须在区域内建立统一的旅游信息数据库和可操作性平台,这是推动旅游产业区域集群形成的一个基本保证。

据我们调研上海市徐汇区咨询中心、浙江省旅游局,江苏省旅游局和宁波市旅游局,他们都有同样的想法。

江浙沪三省市必须在区域旅游合作机构的牵头下,召开峰会,统一三省市旅游咨询服务发展思路,共享资源,共建长三角旅游信息数据库,共同招标软件公司开发可操作性平台。

作为三省市旅游职能部门要摈弃分歧,精诚合作,积极处理好长三角在利益边界层面的问题,充分利用好公共旅游信息数据库和可操作平台,这对于长三角地区旅游集群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41必须建立统一的文字标识及旅游咨询热线。

建立统一的咨询文字标识及旅游咨询热线,是做好旅游服务咨询眼明耳聪的保证。

不仅在长三角地区必须实现,也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加以推广。

而这需要得到各地政府旅游职能部门的支持和国家旅游局统一的推行方能实施。

考虑到我国国内及入境旅游者的特征,我们建议,咨询文字标识文字方面以中文、英文、日文、韩文及阿拉伯文为标准文字,至于标牌设计方面,形式可以多样化。

将旅游咨询热线电话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统一为12301,这不仅仅是“金旅工程”的工作,更是发展旅游一体化最基本的需求。

总之,由于边界问题使长三角地区至今没有统一的咨询服务体系,使长三角地区内的众多旅游产业集群区难以实现国际化,造成了长三角区域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中所占比重不高的局面。

由此可见,关注和有效解决区域旅游发展的诸多边界问题,是区域旅游产业集群有序发展的最佳途径,也是区域旅游更好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 考 文 献[1]陈秀琼:《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竞争力评价研究》,厦门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