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常州市政府重点工作

合集下载

让档案插上腾飞的翅膀——常州市档案馆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让档案插上腾飞的翅膀——常州市档案馆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

缪秋君王文兰(常州市档案局,江苏常州,213022)近年来,常州市档案局(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档案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牢牢把握档案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根本要求,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断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档案馆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2004年,常州市在江苏省率先建立了电子文件中心;2007年,全国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推进现场会在常州召开;2008年,常州市档案馆在全国地级市档案馆中率先晋升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2011年,建成全国首批“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014年,在江苏省辖市中成功创建首家省5A级数字档案馆。

在此基础上,他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创新发展,坚持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努力实现常州档案工作的新跨越。

2016年12月25日,常州市档案局创建“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顺利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专家组测试验收。

一、明确目标,勇于争先创优常州市档案局深知档案信息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推进档案馆整体素质上台阶、上水平的必然途径,他们始终把数字档案馆建设作为推动档案工作转型发展、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来抓。

2016年伊始,常州市档案局大胆确立了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申报国家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的目标,并将此项工作列为局(馆)年度重点工作任务。

随后,市档案局(馆)即刻抽调班子成员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并由局信息技术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初期,他们积极调动员工积极性,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有关标准规范,学习全国、全省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精神,明确创建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目标任务,提高对创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形成同心协力、齐抓共建的良好氛围。

创建过程中,他们对照《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指标》,认真查摆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将任务逐项分解,重点抓工作是否落实到人、抓进度是否按时到位、抓困难和问题是否及时得到解决,保证创建工作扎实有序进行。

财政支持常州市人才高质量发展政策调研报告

财政支持常州市人才高质量发展政策调研报告

财政支持常州市人才高质量发展政策调研报告0 引言常州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驱动力”的理念,以深入实施“龙城英才计划”为重点,进一步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引育建设,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不断改进人才工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促进人才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建设常州“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提供智力支持。

1 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发展概况2006年,常州组织实施了“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在全国率先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按照“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做强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的要求,制定出台了“3个100”政策,即给予领军人才100万元以上创业启动资金,同时3年内免费提供100平方米以上的创业场所、100平方米以上的住所。

通过两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共引进8批645个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1。

2011年,常州市政府在全面完成“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启动实施“龙城英才计划”。

2011—2022年,围绕常州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聚焦“卡脖子”问题、聚焦自主可控技术,突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原则,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龙城英才计划”改革创新的意见》《关于大力助推“明星城”建设强化高质量发展人才引领的实施意见》等各类人才配套政策。

大力更新机制,推进“人才+项目+金融”的集成创新模式,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

常州市人才引育发展的良方良策在市财政及各职能部门的精准汇集下效应进一步叠加放大。

2 “十三五”时期“龙城英才计划”政策成效“十三五”期间,市级财政安排人才专项资金6.82亿元,主要用于高端人才引进、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及全市人才队伍建设。

市财政通过无偿拨款、“拨+投”“拨+贷”、投贷联动等创新支持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为推动常州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6.22•【字号】常政办发[2010]108号•【施行日期】2010.06.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常政办发〔2010〕108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直属单位:《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常发〔2010〕5号),市政府办公室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挂市接待办公室、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办公室牌子。

一、职责调整(一)强化服务职责,加强应急、督查工作,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运转枢纽作用。

(二)加强协调、指导、监督全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负责市政府会议和全市性重要活动的准备工作,协助市政府领导同志组织实施会议决定事项。

(二)协助市政府领导同志组织起草或审核以市政府、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布的公文,起草市政府领导同志部分讲话和其他文稿。

(三)办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其他地区发送市政府的文电。

研究市政府各部门和各辖市、区政府请示市政府的事项,提出审核意见,报市政府领导同志审批。

(四)督促检查市政府各部门和各辖市、区政府对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决定事项及市政府领导同志指示的贯彻落实情况,及时向市政府领导同志报告。

(五)负责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工作,及时报告重要情况,传达和督促落实市政府领导同志的指示。

(六)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协助市政府领导同志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8.25•【字号】常政办发[2010]134号•【施行日期】2010.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常政办发(2010)134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直属单位:《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常发〔2010〕5号),组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将原市人事局、原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三)将制定公民出境就业管理政策的职责划给市商务局。

(四)加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职责,健全完善从就业到养老全程保障的服务体系。

(五)加强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收入分配改革和管理职责。

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法规;拟订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起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地方性政策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促进就业工作。

拟订统筹城乡的就业创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牵头拟订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拟订国(境)外人员来我市就业的管理政策。

完善职业资格制度相关政策,建立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

负责就业、失业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实施预防、调节和控制,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三)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流动政策;指导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用字管理意见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用字管理意见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用字管理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04.12.08•【字号】•【施行日期】2004.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语言文字工作正文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用字管理意见的通知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关于加强社会用字管理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四年十二月八日关于加强社会用字管理的意见为加强社会用字管理,纯洁祖国语言文字,促进社会用字规范化、标准化,维护城市文明形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江苏省社会用字管理暂行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管理范围(一)单位和个人在本行政域内使用的面向社会公众的示意性文字,包括计算机用字、出版印刷用字、影视屏幕用字、公共场所用字;宣传物品和广告;奖牌、证书、价目牌和票据凭证;商贸活动和会议用字等。

(二)社会用字管理的重点是:户外面向社会公众的各种牌匾(招牌)、标志牌、指示牌等示意性文字。

主要包括有:1、沿街各商店、企事业单位利用公共或自有场地的建(构)筑物、橱窗、空间制作的各种牌匾、灯箱、霓虹灯、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使用的文字;2、利用交通工具(包括水上运输工具和空中飞行器)设置、绘制、张贴、悬挂的广告或标语中使用的文字;3、以其他形式在户外设置、绘制、张贴、悬挂的广告或标语中使用的文字。

二、规范标准(一)社会用字必须遵循下列规范标准:1、简化字以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为标准;2、异体字中的正体字以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标准;3、汉字字形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1988年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标准;4、汉语拼音以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汉语拼音方案》为准。

常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

常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

常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5.14•【字号】常政发[2007]75号•【施行日期】2007.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常州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常政发〔2007〕7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6〕43号)、《省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苏政发〔2006〕11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文化经济政策。

一、征足用好文化事业建设费(一)各种营业性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和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网吧等娱乐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广告媒介单位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按经营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二)文化事业建设费由地税部门在征收娱乐业、广告业的营业税时一并征收,列入年度征收计划。

具体缴纳办法按地税部门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办法执行。

其中地方留用部分全额纳入市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二、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三)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事业投入。

“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要高于“十五”时期。

(四)对政府兴办的公益性文化单位,包括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各级财政要确保人员经费和业务活动等经费,并视财力逐年增加。

(五)市财政继续设立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十一五”期间,市财政在“十五”期末预算规模的基础上,每年再安排300万元,充实市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农村学法用法主要事迹8篇

农村学法用法主要事迹8篇

农村学法用法主要事迹8篇农村学法用法主要事迹篇1谈剑波,毕业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现任常州市的常洛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曾荣获江苏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江苏省百佳理事长、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江苏省优秀青年、武进区十佳青年、武进区大学生创业标兵等荣誉。

扎根乡土,做发展致富的“带头人”2012年担任常州市的常洛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以来,他聚力兴农,带领乡亲共致富,建立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机制。

积极邀请专家来授课,带领大家参加交流会、观摩会,亲眼看、亲手摸、亲身学,实现看得懂、摸得透、学得会的目标;积极推广绿色、安全、高效栽培技术,建立果品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达到产品安全,质量可控、高效经营的水准。

带头学法,做农业生产的“守护人”他利用田间课堂、大棚课堂、库房课堂等实践教学活动,宣传学习农业、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

在推广林果科学种植管理技术的同时积极宣讲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引导农户使用绿色农药、生物农药。

在生产过程中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措施,推动实行安全生产、清洁生产,确保果品质量优质、安全。

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管理制度,为农户的上市果品义务检测、打印,合作社基地生产的葡萄、火龙果、猕猴桃、红美人柑橘都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积极用法,做农村和谐的“调解人“人熟是一宝”,作为土生土长的洛阳镇谈家第三代农人,谈剑波就是村里的“老娘舅”,对农村基层矛盾掐得准脉、找得到根、摸得着门,在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中,他结合新颁布的《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法律,积极为村民开展答疑解惑,推动全村宅改工作有序进行。

村里兄弟因耕地确权起纠纷,他积极调解,向当事人宣传讲解《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耐心说服教育,最终双方互谅互让,握手言和。

他总是把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将法理融于人情,因此,村民对他十分信服。

作为洛阳镇的一名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谈剑波通过家庭示范,极大提高了身边村民学法、用法的能力,增强了合作社与村民的凝聚力,成为村民绿色安全生产的好帮手、知心人。

2023常州市优秀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2023常州市优秀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2023常州市优秀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一、概述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也日益突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常州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优势,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的路径,不断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常州市优秀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分析,探讨常州市在基层治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其他地区的基层治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孵化示范小区建设常州市作为江苏省的辖内城市,城市建设一直是其重点工作之一。

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常州市通过推动孵化示范小区建设,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路径,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服务。

这一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小区规划设计:常州市政府与相关部门合作,对示范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调研。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社区的公共设施需求,提升了小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2.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在孵化示范小区内,常州市政府加大了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例如公共健身设施、文化活动场所、儿童活动中心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不仅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增进了社区的凝聚力。

3. 智慧社区建设:常州市政府积极推动智慧社区建设,通过智能化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例如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等。

这种智慧化建设使居民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时也提升了小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孵化示范小区建设这一举措,常州市在基层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除了孵化示范小区建设之外,常州市在基层治理创新方面还进行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居民日常健康服务的重要场所,其建设和管理对于提升居民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常州市政府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工作:1. 健康档案管理:常州市政府加大了对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力度,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的统一存储和共享,方便了医疗人员对居民健康情况的掌握,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

常州工业发展史

常州工业发展史

常州工业发展史常州作为江苏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其工业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不少的变迁和发展。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州的工业发展史。

一、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常州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工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当时的常州以轻纺、制造为主要产业。

1952年,常州建成了第一家国营纺织厂,为常州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基础上,常州先后建立了纺织、机械、化工等行业,逐渐壮大了工业规模。

二、迅猛发展期(1979年-2000年)改革开放以后,常州的工业发展迎来了迅猛的发展期。

特别是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常州的工业增长速度之快令人瞩目。

这一时期,常州加大了对工业的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推动了工业的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

机械制造、电子、化工等行业成为常州的支柱产业。

常州的工业规模和产值大幅度增长,工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和调整。

三、转型升级期(2001年-至今)进入21世纪,常州的工业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常州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传统行业逐渐减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为常州的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常州已经成为一个以机械、电子、化工、新材料等为主导的现代工业城市。

总体来说,常州的工业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迅猛发展期和转型升级期三个阶段。

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城市,到一个工业规模庞大、产业结构优化的现代工业城市,常州的工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常州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工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打造更加繁荣发展的工业经济。

常州美丽乡村蝶变之路

常州美丽乡村蝶变之路

常州美丽乡村蝶变之路作者:***来源:《世纪风采》2024年第04期有“中吳要辅、八邑名都”之称的常州,地处江南腹地,北枕长江,南揽太湖,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业生产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有着“苏常熟,天下足”的美誉。

20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常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与无锡、苏州共创“苏南模式”,奠定了以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发展的良好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州市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在全省率先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聚焦美丽乡村、和美乡村建设,从“一处美”迈向“全域美”,以生态为底色、产业为支撑、特色为品牌,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的“变现”之路,完成了一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精彩蝶变。

当前,一大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强、农民富、乡风好的美丽乡村正在常州大地上开花结果,为全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治环境,提升村容村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

2006年起,常州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动村庄环境整治。

2007年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镇10个、省级生态村30个,农村面貌有所改变。

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从2008年起连续三年在全市农村全面开展“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三清一绿(清垃圾、清粪污、清河塘和村庄绿化)”“五化三有(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塘净化、环境美化和有公共服务中心、有长效管理机制、有乡村文化)”整治工作。

2010年底,所有行政村完成整治,有30个村被评为小康家园示范村,获得了全省农业农村工作政策创新成果奖,相关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

2011年,江苏省统一部署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开展“六整治六提升”。

当时省里给常州下达的任务是到2013年底完成9094个自然村的整治任务。

对照苏州、无锡、南京等已进行过一轮村庄环境整治的地区,常州的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总量还有差距,村镇配套资金也较少。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发[2004]106号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发[2004]106号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正文:---------------------------------------------------------------------------------------------------------------------------------------------------- 江苏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苏政发[2004]106号2004年12月28日)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已经省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序言新世纪头20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江苏加快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发展阶段。

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节约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加强生态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江苏抓住战略机遇期、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建设生态省,目的是把省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赢得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江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人民群众享有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全省经济既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这是省委、省政府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立足省情和长远发展需要,研究借鉴国际经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的重大举措,关系全局,影响深远。

推进生态省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为了动员组织全省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生态省建设,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2004年重点工作及主要措施

2004年重点工作及主要措施

2003年度工作总结暨2004年重点工作及主要措施围绕2003年经营目标,企业管理部重点从凝聚员工向心力,丰富企业文化建设,保障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入手开展辅助性配合工作。

主要如下:一、规范招工行为,共招收培训入厂青工4批76人次。

二、联系沟通各政府部门关系,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三、申报科技项目,取得国家科技拨款4万元。

四、做好各类证件的年检工作。

五、配合大厂做好安全性评价及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六、联系武装保卫处消防人员对全公司清洗工进行培训。

七、开展多次大型文艺活动及体育竞赛活动,利用图书室、报栏等进行娱乐宣传活动,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

八、搞好职工宿舍及食堂管理工作。

九、做好公司武装保卫及消防工作。

十、开展了多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

十一、协调省市外贸部门,协助爱龙公司引进镀膜机2台。

十二、做好了日常接待及文件打印发放等事务性工作。

十三、做好了“非典”时期的各项预防性工作。

十四、改造装修职工宿舍,改善职工居住环境。

2004年重点工作及主要措施主要如下:一、7月份申报科技项目工作(项目根据情况待订),争取国家科技款4万元。

二、加强干部学习。

除组织好每月的干部学习会外,通过读书、读报、上网、摘抄等形式创办《利康学习材料》期刊。

每半月一期,全年拟办22期。

三、配合(或联合)财务部门制定各部门考核办法,并贯彻、执行、监督实施。

四、规范招工行为,提高招工质量,进一步完善入厂员工培训教材及培训过程,提高入厂青工素质。

五、举办几次文体活动:1、3月份植树节举行团委会义务植树,爬山活动。

由团委组织团干及部分团员举办。

2、5月份,举办“庆五一·迎五四”知识大奖赛。

由各部门组织人员组成代表队,以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为形式,以分数高低产生冠亚军。

3、6月中旬举行拔河比赛。

由生产部门及机关组成两个代表队参加。

4、8月份举办“利康明天会更好”有奖征文活动。

5、9月中旬,在公司举行象棋、乒乓球、跳棋、羽毛球等体育比赛活动。

常州教育概况

常州教育概况

常州教育概况常州位于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处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历为文化昌盛之区,仅青果巷,就走出了抗倭英雄唐荆川,书画家恽鸿仪,文学家李伯元,实业家刘国钧、盛宣怀,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瞿秋白,语言学家周有光等一大批历史名人,被公认为全国罕见的文化现象。

常州历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历史上先后出过9名状元、8 名榜眼、12 名探花和1546名进士;当代常州籍两院院士60多名,在全国城市中位列第四。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位居全省前茅,多项指标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699所(含本科院校4所、专科院校7所、成人高校2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5所、中等专业学校6所、技工学校8所、普通高中34所、普通初中126所、普通小学201所、幼儿园301所、特殊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81.25万人,教职工5.81万人,专任教师4.65万人,基本形成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高位攀升、人民满意程度显著提高”的教育格局,为每一位市民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服务。

常州教育将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瞄准“公平、优质”两大目标,主攻“推进均衡、提升质量、增强活力”三大任务,坚持“主动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四大战略,重点实施“学校建设、学前教育综合改革、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校品质提升”五大行动计划,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基础教育高质量。

持续14年推行“学校主动发展”工程,持续11年推进优质学校创建,建立近50个教育集团,启动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创建,至2020年,创建100所“新优质学校”。

全市95%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在优质幼儿园就读,95%以上的学生在优质小学和初中就读,95%以上的学生在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就读,高考成绩多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是首批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逐步形成了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发展、特殊教育优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发展格局。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9.29•【字号】常政发〔2016〕147号•【施行日期】2016.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的通知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现将《常州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9月29日常州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单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常州市各级人民政府职责第三章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第四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单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及单位承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适用本规定。

中央、省驻常单位承担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的,按照本规定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执行“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制度,推动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第二章常州市各级人民政府职责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主要职责是:(一)将安全生产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制定并实施安全发展规划,加强产业政策引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二)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政府常务会议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分析本地区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三)健全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强化行政执法,加强部门联动,依法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四)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常州市养犬管理条例(2024年修正)

常州市养犬管理条例(2024年修正)

常州市养犬管理条例(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8.12•【字号】•【施行日期】2024.09.01•【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治安管理正文常州市养犬管理条例(2021年6月24日常州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21年7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根据2024年6月28日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24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批准的《常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常州市轨道交通条例〉等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第一条为了规范养犬行为,保障公众健康和人身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市容环境卫生,倡导文明养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养犬行为以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军用、警用、缉私、搜救、导盲等工作犬和动物园、科研机构、专业表演团体、按照相关标准要求等饲养和配备的特定用途犬只的管理,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养犬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养犬管理责任制度,将养犬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理工作体系,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将养犬管理工作纳入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按照职责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养犬管理工作。

第四条公安机关是养犬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养犬登记、犬只收管救助、依法查处违法养犬行为等工作。

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对犬只免疫、检疫以及无害化处理等犬只防疫的监督管理。

城市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对养犬影响市容环境卫生行为的监督管理。

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物业服务企业配合养犬管理工作。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负责对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和狂犬病人诊治的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教育、民政、财政、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养犬管理相关工作。

常州改革开发三十五年的变化

常州改革开发三十五年的变化

常州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交通的变化水产1201班122102102 陈耀宇常州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是一座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

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人口339万,其中市区面积280平方公里,人口85万;下辖武进、金坛、溧阳三个县级市,天宁、钟楼、郊区、戚墅堰四个行政区和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常州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市区北至长江,南临太湖,都只有18公里。

水陆空交通便捷,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穿城而过,民航机场通达北京、广州、大连、厦门、深圳、海口等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并具备了开通中程国际航线的条件,长江常州港万吨级通用码头已建成投入运行,邮电通讯可连接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1992年,常州成为"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和"中国城市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之一,所辖三市也都先后进入了"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1995年以来,常州又连续几年被江苏省权威部门评为投资回报率最高地区,并成为国内第一批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种优势,经过全市人民的建设和努力,已发展成为经济实力较强、产业门类较多、内外贸易发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工业城市。

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是常州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常州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不仅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而且也提高了常州城市的对外形象。

(一)骨架拉大了中心城区空间的局限一直制约我市城市发展,2006年我们适时将“一体两翼”战略提升为“南北一体,三城联动”,在不断提升中心城区的基础上,大规模推进南北新城建设,有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拉开了城市框架。

城市南北跨度拉长了15公里,由2005年的30公里增加到45公里。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7.02•【字号】常政办发[2010]112号•【施行日期】2010.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常政办发[2010]112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直属单位:《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二○一○年七月二日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常州市委、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常发〔2010〕5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取消已由市政府公布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

(二)将信息化管理职责划给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协调有关扶持政策落实的职责划给市农业委员会。

将组织实施农产品(不含粮食、棉花)进出口计划职责划给市商务局。

(三)增加统筹全市能源规划、协调能源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推进能源项目建设的职责。

(四)加强经济形势的监测和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等重要问题,提出调控政策建议。

(五)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研究。

(六)加强全市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的审批、后评价和监督机制。

(七)加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牵头组织和协调,推进经济结构优化。

(八)加强金融创新的组织和推进,负责创业投资、产业投资、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发展。

(九)加强经济、资源、环境统筹、协调和整合,负责全社会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统筹协调全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工作,增加负责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27•【字号】常政规[2014]8号•【施行日期】2014.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常州市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常政规〔2014〕8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常州市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颁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常州市人民政府2014年6月27日常州市发展规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发展规划管理,规范发展规划编制活动,保障发展规划实施,发挥发展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根据《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发展规划管理,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本办法所称发展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谋划与总体部署。

第三条发展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相关管理活动,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民主决策的原则。

第四条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市、辖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发展规划编制、实施和相关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并将发展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市、辖市(区)发展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发展规划的协调和相关管理工作,并依据职责拟订和组织实施有关发展规划;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专项发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第五条依法批准的发展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依据,应当遵守和执行。

第二章发展规划的体系与内容第六条发展规划体系,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专项发展规划和主体功能区实施计划。

第七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是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编制其他发展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的基本依据。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3年度优秀领导绿化工程的决定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3年度优秀领导绿化工程的决定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3年度优秀领导绿化工程
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4.03.07
•【字号】常政发[2004]28号
•【施行日期】2004.03.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3年度优秀领导绿化工程的决定
(常政发〔2004〕28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为了进一步加大领导力度,加快推进全市国土绿化事业的发展,2003年,我市继续组织实施了一批由各级领导干部负责的重点绿化工程,对全市绿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推动全市国土绿化事业快速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授予金坛市滨河绿地建设工程等7项工程为常州市2003年度优秀领导绿化工程。

希望各级领导干部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重视国土绿化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全面提高我市国土绿化水平而努力奋斗。

二○○四年三月七日附件:
常州市2003年度优秀领导绿化工程名单
</div
工程名称负责的领导干部
1、金坛市滨河绿地建设工程金坛市市长吴晓东
2、溧阳市北河三期绿化工程溧阳市副市长狄立新
3、武进区长虹路绿化工程武进区副区长苏扬波
4、新北区软件园绿化工程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董谦
5、天宁区雕庄中心广场绿化工程天宁区区长刘国仁
6、钟楼区芦墅公园敞开工程钟楼区副区长余福民
7、戚墅堰区东方广场绿化工程戚墅堰区区长钱建林。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全市推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全市推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全市推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6.20•【字号】常政发[2012]95号•【施行日期】2012.06.20•【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成立全市推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常政发〔2012〕95号)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为积极应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决定成立全市推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工作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名单如下:组长:姚晓东市长副组长:韩九云副市长王成斌副市长徐新民市政府秘书长成员:殷仲达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金融办主任陈建新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科教城管委会主任戴晓文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志良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建军市发改委主任蒋自平市经信委主任刘斌市科技局局长朱志洪市财政局局长吴新法市人社局局长徐建伟市国土局局长何玉清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刘文荣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范寿柏市商务局局长胡伟市规划局局长陈荣平市统计局局长蒋华平市国资委主任李兆贵常州国税局局长张滢常州地税局局长陈国庆常州工商局局长王坚刚常州质监局局长朱建明常州国检局局长吴永林常州海关关长刘又林人行常州中心支行行长陈中云常州银监分局局长张志强市经信委副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蒋自平兼任办公室主任,张志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市政府重点工作2004年02月05日(一)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力争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牢牢把握国际生产要素和产业转移带来的新机遇,按照“突出外资、提升外贸、扩大外经”的总体思路,大力提高全市开放、全面开放、全方位开放的水平。

集中力量加快沿江开发,推进开发园区建设。

全面实施沿江开发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录安洲夹江大桥及万吨级码头、西绕城高速公路及通用码头二期工程建设。

按照“明确功能定位、塑造特色优势”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开发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增强专业化功能。

在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和加工型产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积极探索市场开发、联合开发的路子,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各类资源,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区的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资强度。

进一步形成壮大电子、环保、纺织、精细化工和现代工程机械等专业园区,发挥产业集群作用和规模效益。

创新招商机制,在引进大项目上求突破。

进一步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更新招商理念,依托制造业基础,发挥民营经济快速成长优势,找准外资与我市产业的结合点,拓展项目源,培植新项目。

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专业招商、资源招商、委托招商,积极推进以外引外、以商引商。

强化招商队伍建设,完善招商激励机制,形成市、辖市区、各类园区的招商网络体系。

加强与日韩、欧美、台湾等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大公司、大集团的合资合作,在引进基地型、龙头型、科技型等超亿美元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

继续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商品博览会。

全力推动外贸外经持续增长,积极开展区域合作。

坚持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发展加工贸易,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确保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0%和15%以上。

主动适应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加强税贸、关贸、银贸协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壮大外贸主体。

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海外经济。

扩大与港澳地区的经贸往来,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城市的交流合作,继续做好外事、侨务、口岸办和台湾事务工作。

(二)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针对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农业生产的新情况、农民增收的新矛盾,更加自觉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强农业、支持农业、保护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积极实施《常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在保护和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力争花卉苗木面积达20万亩,特种水产覆盖率达到95%,加快形成优质时令水果产业带和畜禽规模养殖基地。

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合作经济组织。

进一步吸引“三资”投资开发农业,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出口创汇农业。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继续搞好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市场准入等制度建设,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建设,办好2004年常州名特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会。

切实抓好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村改革。

充分发挥乡镇工业园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培育壮大建筑产业,推进农村商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经营性收入。

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水平,确保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

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转,积极稳妥地发展规模经营。

进一步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

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探索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

进一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加大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基本完成“农村五件实事”,切实改善茅山老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抓好农村水利建设,继续搞好太湖治理、长江堤防达标等流域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武宜运河拓浚工程和澡港河南段整治工程。

改造建设农村公路1500公里,形成市、辖市、镇、村的等级道路网络。

扬长避短,搞好规划布局,拓展发展空间,发挥资源优势,努力提升县域经济水平。

(三)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我国正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有利时机,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快结构调整,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的协调和统一,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充分利用世界制造业加快调整的机遇,高起点推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机电产业,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

促进工业科技进步,推进软件园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新建4家省级以上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开发中心,实施50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家、高新技术产品100只,努力开发和保护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多渠道增加工业投入。

在充分考虑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大力利用海外资本和金融资本,激活民间资本,积极争取国债项目和各类政策性扶持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渠道。

落实积极的扶持政策,狠抓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投入,确保工业投入350亿元以上,加快85个工业超亿元项目的建设进度,力争65个新增长点项目实现销售收入超200亿元。

加快大企业大集团建设。

发挥60家重点企业的“领头羊”作用,推进规模经济发展,为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

坚持市场主导与行政推动相结合,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资本扩张、联合重组、科技进步、品牌建设、外向开拓等措施,促进优质资源向支柱产业、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集聚。

搞好资金、能源等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更好地为大企业大集团服务。

年内力争有两家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一批重点企业销售收入分别超10亿元、20亿元和50亿元。

在发展规模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培育扩大内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扩大规模、拓展领域、提高水平上下功夫。

大力提升商贸流通业。

积极拓展商贸流通领域,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加盟经营、品牌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积极吸引大型商贸企业进入我市。

放大餐饮业特色优势,加快建设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开工建设西瀛里商贸中心,做好武进区、新北区等商贸中心的规划和启动工作。

加强市场建设,培育红星集团等十大品牌企业、夏溪花木市场等十大重点市场和江苏湖塘纺织品交易中心等十大重点项目。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启动建设新北区物流园区和凌家塘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逐步形成区域性物流基地。

加快发展旅游业。

积极实施常州市旅游发展规划及辖市和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开展古运河风光带专项规划的前期调研论证工作。

着力推进恐龙园、太湖湾等六大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全面完成天宁宝塔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常州旅游的新优势。

加强以龙文化为主线的旅游形象宣传,举办好中华龙城(常州)旅游节,提升常州旅游整体形象,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7%以上。

培育壮大金融业。

进一步提高金融业发展和金融安全水平,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确保各项存款和贷款比年初分别增加250亿元和200亿元。

积极争取市信托投资公司重新登记,促进东海证券在上市通道、国外合作、投资银行业务上迈出新步伐。

支持国内外资本参股常州商业银行,吸引各类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

与此同时,规范发展律师、会计等社会中介组织,加快提升信息服务和社区服务业。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拉动常州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要抓住住房、汽车、旅游、信息服务和非义务教育等消费热点升温的有利时机,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

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供应,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扩大城乡消费市场,完善消费政策,健全个人消费信贷体系。

加强市场管理和监督,优化消费环境,使城乡居民放心消费。

(五)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坚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围绕所有制结构调整和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建立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有效率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

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改革成果。

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完善各类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大力发展产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认真解决空壳企业处置等改制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引导已改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坚持体制、机制和管理同步创新,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建立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和考核体系。

加快事业单位及公用行业改革。

按照政事分开、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进行清理和规范;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调整结构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政府投入,提高服务水平;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加快改制转企步伐。

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放开市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鼓励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竞争机制、企业经营机制和政府监管机制。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实现富民强市,必须充分激活民间资本,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大力鼓励创业致富,鼓励民众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真正让民间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各类要素的活力竟相迸发,让民众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彻底清理和修改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领域,凡是对外资开放的领域,凡是国有、集体资本退出的领域,都要对民资开放。

选择一批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采取转让经营权、股权等形式向民间资本开放,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债券发行等多种形式筹措发展资金,支持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同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民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援助“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加快建立“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助、居有所屋”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和基金的征缴率,提高住房公积金的覆盖面和汇缴率;发展慈善事业,关爱困难群体,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对低收入居民实施社会救助。

(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继续围绕构筑区位优势、增强城市功能、营造城市环境和美化城市形象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