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预习的习惯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课前准备的习惯课前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写字笔、学具盒、计算器,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
课前还要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数学老师要善于通过课前的情景导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3、勇于举手发言的习惯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我们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
举手能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应鼓励全班同学积极举手,通过举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举手大有学问,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
当然老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觉得手没有白举,自然就想多举手了。
4、能用完整的话发言的习惯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
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
老师应为每个学生充分提供发言的机会,数学课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话,要有逻辑性,能用自己的话对概念、性质等进行有效的表述。
声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问题更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听明白,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给人的感觉也是很自信的。
5、勤于动手的习惯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聪明”,其实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动手的习惯,最终会成为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
小学的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的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数学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
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的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1.“先读书,划批注”是预习的第一步,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
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可边读边划,边读边写。
可以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有缺陷,及时补”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知识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不清楚之处,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相关的基础打好,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3.“多用脑,勤动手”则是学习数学的一大法宝,它告诉同学们,预习过程中,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千万不要死记定律、硬背公式。
遇到定律、公式时,可以自己先推导一遍,需要实验的就动手做实验,需要实践的就动手去操作,通过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概念、公式的理解,这样更利于掌握新知。
、4.“试练习,找疑处”可以算作预习的最后一步。
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安排的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完成以上任务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可以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内化新知,然后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以便听课时重点解决。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一、认真研读教材,确定合适的预习内容我们现行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更适合学生预习:首先,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较注重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数学意义的问题情境,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建立数学知识结构,获取知识、得到发展;其次,教材结论性的东西越来越少,启发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留给学生的空间越来越大。
进行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进行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有哪些对于课堂学习来说,要想做到心中有数,就必须要学会预习。
通过这个预习,使我们不再把时间花费在能否顺利接受知识的征途上,而能将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主动地思考、探索、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上来。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有效化预习策略一、动员全班人人预习开学初,我有意识的先找了几位平时学习比较认真的学生,了解他们课外学习情况,然后有意引导他们谈谈对预习的看法,然后说出老师的看法,要求他们能作好领头雁,配合老师做好这个工作.最后在课上作全班预习动员会.1、什么才是课前预习。
所谓预习,就是学习者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课堂上的集体学习完全掌握新知.2、课前预习的好处,第一,可以使我们了解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第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我们在听课时抓住重点,让学习更有针对性;第三,通过长期的预习有益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培养自学能力.第四、有利于提高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二、预习方法的指导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地预习,才能取得良好的预习效果.1、概念性的数学课重点采用阅读理解法预习.要求学生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学生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刚开始指导预习,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了适量的时间,在指导下进行预习,给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步骤,教给学生具体的预习方法.例如:学习《垂直和平行》内容时,要求学生这样预习:1、阅读课本第 1 页至 5 页,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用直线划下来,看看是否理解; 2、按课本上的要求,找一找身边的垂直和平行现象,看一看、画一画,有什么发现,记下来.3、试着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不会就标上问号.4、第5 页的第4 题画一个长方形,会画吗?试着画一画.5、再一次看书,说说这节内容重点学习什么,想想还有什么疑难之处,记下来.课内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把预习活动"置之课外"了,但每课时前要给学生以"预习提示",指导学生按预习提示,结合已学到的方法去进行预习,这样一路走下去学生就可以独立进行预习了.2、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数学课重点采用尝试练习法预习.计算课和解答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的课是重头戏.如果不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读完题后看答案的结果.学生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碰到这样的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大胆尝试解答例题来思考问题.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不会解答再看课本上的.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对感知知识,发现规律很有效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育学生学会联想和对比,与前面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比较出异同.3、几何类型的数学课则适合采用实验操作法预习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预习数学,一般以某一种(或几种)学习方法为主,辅以其它.三、培养学生预习能力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预习指导要落到实处预习要求或预习题目的设计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是否能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直接影响着学生预习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在设计预习题目时要有针对性、集中性、发现性,不要出现"预习课本第x页-第x页"这样的预习要求.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小学数学预习方法A、整册预习。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有哪些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一、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小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兴趣是推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渴望得到肯定与认可,倘若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课前预习,那么在教师授课时会感到兴奋,因为教师讲授的内容他已经懂了,此时,教师再适时的提出表扬和肯定,使学生的付出能够得到认可,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同时,其他学生看到这样的景象,也会纷纷效仿,进而使更多学生在学习中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学生制定适当的预习任务,同时,在课堂授课时注意观察,倘若有学生表明自己通过预习提前掌握了教材的基础知识,那么教师应当主动地给予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为学生预习热情的持续提供了保证。
二、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预习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动手实践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有效地理解所学内容,同时也能增强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时,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增强预习的效果。
例如,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找到合适的纸张或纸板,然后用胶水粘住纸盒,同时也可以在纸盒上画自己喜爱的图画,并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等进行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制作出充满创意的纸盒,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预习效果。
除此之外,让学生在预习中动手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实践来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轻松,促进学生从小不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得到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方法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方法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方法如下:一、多想。
预习时先要想一想,以前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测”。
如:在教100以内数的认识前,先让学生想:以前已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接下来该学习100以内的数,想不想知道20以后的数怎样数?怎样写?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思维习惯。
二、仔细阅读课本知识。
认真读书,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所学内容的大意,然后再细读,边读边思,对读不懂和想不透的地方,作上自己喜欢的符号,上课时就要特别注意听讲了。
三、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多说。
可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把自己的想法,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说给自己的父母听。
如:在预习100以内加减法(一)时,让孩子仔细看课本26+3、23+20所列出的方法,并与上学期的所学的加减法进行比较,有什么共同点?然后向爸爸妈妈说说这几种解法,说出算理。
四、做好课前准备可以让学生按教材和老师的要求制作一些实物模型。
如:“认识图形”时制作正方形、长方形;“认识钟表”时制作钟面;在教学统计表前,可先让学生课前收集、调查好一些相关的数据,为新课做好准备。
这样学生通过预习、制作、理清知识,对以后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
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会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独立钻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反复训练才能形成。
小学生预习习惯的理论分析1、小学生数学预习的目的: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预习并不是简单的翻翻课本,它是一种按照既定计划预习新教材的活动、预习是学习起点,通过预习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首先是通过预习,要对教材在认识上有所准备.通过预习,大家明确要学什么,为什么学,从而在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由于高中的数学和初中的数学在内容和结构特点上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数学的逻辑结构比较严谨,前后联系紧密,而高中数学前后在结构上就不是那么严密,知识点的独立性比较大.所以在学习时有必要对新内容进行结构上的初步了解.其次是通过预习,要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大家通过预习,掌握教材中哪些地方是主要内容,要重点掌握.哪些地方是不容易懂的难点,在听课时要引起重视,为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打下基础.课堂教学最终的目的是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是带着目的去听课,比盲目地去听课会在效果上有明显的差距.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大脑疲倦和思想紊乱,课前预习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完整版)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点滴谈临渭区南塘小学王莉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一、激发学生乐于预习的兴趣开展预习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比如:在预习活动中引入“竞争意识”。
评选“预习小能手”。
这样,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反思自己的预习方法,取长补短,提高预习能力;另外,学生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了预习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学会预习的方法1.合理安排预习内容。
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要设计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2.选择恰当的预习方法。
由于学生年龄小,获取知识的经验不足,对其进行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预习的成败和预习习惯的养成。
(1)数学概念课的预习,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
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做好准备。
(2)数学计算课的预习①看懂例题。
学生到了课堂上,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地解决学生在预习中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把知识学得更深、更广。
②总结算法。
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都不止一种,在预习时要让学生思考不同的解题方法,并达到算法的优化,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尝试练习。
通过尝试练习,可以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3)数学操作课的预习,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
三、及时评价促进学生预习对学生的预习过程,教师应及时地检查、评价和反馈。
检查的方式有:检查学生的预习本、课前提问、课内提问、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等。
四、让学生常抓不懈坚持预习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地训练,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多方力量联合起来,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总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虽然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只要通过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教师和家长科学、耐心的指导与监督,学生的预习水平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预习习惯就会不断养成!。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小学数学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孩子们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要想在小学阶段取得良好的数学成绩,提前进行数学预习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希望对家长和孩子们有所帮助。
首先,要进行小学数学预习,孩子们需要掌握好基础知识。
比如,认识1-100的数字,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了解简单的数学概念等。
因此,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数字游戏,或者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来帮助孩子认识数字和进行简单的计算,这样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小学数学预习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
练习是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数学练习题,让孩子进行反复练习。
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来激励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练习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
此外,小学数学预习还需要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因此在预习时,孩子们需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讨论数学问题,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小学数学预习还需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和总结。
在预习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及时地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知识的总结,帮助孩子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地整理和归纳,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总的来说,小学数学预习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想进行有效的数学预习,家长需要引导孩子掌握好基础知识,进行大量的练习,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以及进行及时的复习和总结。
希望以上方法对家长和孩子们有所帮助,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能够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阅读课本的习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完整地阅读课本的习惯。
阅读课本时,做到边读边想,重点内容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弄清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
并且,阅读课本的能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与课前预习习惯结合起来,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每次授课之前,把预习内容布置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预习要求,指导看书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获得知识的,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数学知识具有渐进性、连续性,某些知识听不懂,就影响后面的学习。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能聚精会神地听讲。
“学而不思则罔”,通过思考得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给他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类比、对应、假设、转化等思维方法。
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3、踊跃发言的习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信息输出与输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问与发言为媒介,学生的课堂发言既是衡量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
暑假预习数学方法小学
暑假预习数学方法小学暑假是小学生们放松身心、享受快乐的时光,但也是一个可以利用时间进行学习和提高的好机会。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因此,在暑假期间,预习数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小学生暑假预习数学的方法。
首先,小学生在暑假预习数学时,可以通过复习上学期所学的知识来巩固基础。
可以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可以通过做一些拓展性的题目,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小学生在暑假预习数学时,可以通过参加一些数学夏令营或者数学班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这些数学班通常会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学习,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进步。
另外,小学生在暑假预习数学时,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数学相关的书籍或者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阅读数学书籍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参加数学竞赛可以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在数学领域的竞争力。
最后,小学生在暑假预习数学时,还可以通过利用一些数学学习App或者网站来进行学习。
这些App或者网站通常会有各种各样的数学题目和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方便地进行学习和练习。
同时,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和交流,结识更多对数学感兴趣的朋友,共同学习、进步。
总的来说,小学生在暑假预习数学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只要认真学习、勤奋练习,相信在新学期开始时,会有更好的成绩和表现。
希望小学生们在暑假期间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努力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方法
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方法搞好预习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细化预习内容;明确预习要求;供应预习方法;贯彻课内外检查,让预习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一种学习实力。
今日我要与大家共享的是: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的造就方法。
详细内容如下,欢送阅读!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习惯造就方法如下:一、转变思想,重视预习首先,老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
不要认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学生就不会渐渐地与老师经验困惑、操作、比拟、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就不会一起品尝探究胜利的满意和愉悦。
因为预习是学生自主参加、获得学问的过程,是造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学实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闻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学生通过资料能弄懂教材的百分之一百零一,老师只起百分之一的作用。
百分之一与百分之一百零一,这个比例或许是夸大了点,但至少说明白一个道理:没有必须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动力的幼芽,也必需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而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预习。
其次,老师还应让学生相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老师既可以从理论方面给学生讲讲预习的好处,还可以在详细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向学生渗透预习的重要作用,并鼓舞他们坚持预习,还可以作比照分析,渐渐让他们体会到预习习惯的养成对自己的进一步学习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学习成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第三,老师要有自己的责任感。
随着十年新课改的深化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再公布,教育部门的一再呼喊,自学实力的造就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但看看学生的自学实力状况是很不乐观的,这就须要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来促进这件事,事业很宏大,我们还是做吧。
二、激发爱好,乐于预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爱好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看法,要从学生的爱好启程。
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预习这项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须要深厚的学习爱好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个家长都想要为自己的孩子实现的目标。
随着数学在学校教育和职业生涯中不断发挥着重要作用,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 避免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不要让孩子将数学视为一项任务,而是教导他们将其视为一项宝贵的技能。
显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能让数学变得更加有趣,让孩子们享受学习数学的过程。
2. 制定计划并坚持执行制定一个清晰的学习计划,例如每天固定的学习时间和每次学习的主题,对孩子们非常重要。
这显著提高了学习效率,让孩子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
同时,对于制定计划后,还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回馈。
3. 创新学习技术对于孩子们来说,让学习过程更有趣的关键可以是在学习中添加互动性和创新性。
例如使用数码游戏、应用程序和在线学习资源,能够让孩子们更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更加享受学习的过程。
4.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一个可以专注于学习的安静的空间。
例如,确保他们在学习时不受到干扰和打扰的影响,可以帮助孩子们更有效地学习。
这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包括为孩子提供舒适的学习空间,如桌子和椅子;提供某些必要工具,例如纸张、笔和计算器。
5. 学习与教学相结合除了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家长还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过程中。
与孩子一起学习并试图解决一些难题,也有助于建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学。
6. 给予孩子鼓励与支持面对数学困难时,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并提供实际的支持与帮助,并告诉他们错误也能成为体验与成长的一部分。
鼓励是帮助孩子们坚持学习数学的关键,这会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结论: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需要,这也有利于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
努力获取数学知识,并培养自己的数学技能,这是学生们在未来成功的重要保证。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预习
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预习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
而数学预习又不同于语文的预习,语文课中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比如熟悉字词、读通课文等等。
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而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
因此,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
1、数学概念课的预习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概念的学习毫无疑问是重中之重,概念不清,一切无从谈起。
然而,这个重点又恰恰是一个难点,因为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简明、概括的反映,非常抽象,而不少孩子抽象思维差,要掌握干巴巴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所以,加强课前预习很有必要。
(1)通读内容,了解主要数学知识让学生在通读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动手画画、圈圈知识要点、主要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新的数学知识,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预习不是浏览课本,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
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对于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疑问要做好标注,发现问题也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
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A、举例来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一定可以从身边找到这些概念的原型。
让学生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概念。
例如对钝角的理解,课本上只有一句话: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学生就可以在生活中找到许多钝角。
这个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理解概念的过程。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数学预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是小学数学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学生能学好数学知识,取得优良成绩,重要的是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使学生掌握终身有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呢?这里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谈谈自己几点浅见。
一、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益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1、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
预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
把竞争意识引入到预习活动中,在课堂上让学生当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谁就是今天的小老师。
一方面学生通过预习有了“思想准备”,能够较快的掌握方法,教师适时的鼓励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对后进后有促进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变被动接受为对知识的探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逐步将视野扩展到教材以外探索新知。
教师要坚持布置预习性作业。
在每一节课上完后,不仅要布置本节课的巩固性作业,还要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由于数学课不像语文课可以有固定的预习内容,我想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决定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督促学生养成预习习惯,使学生能做到有效预习,且做到经常化。
2、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要明确提出预习的目的要求,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本课内容,获得整体印象和感受。
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工具书先粗读教材,边读边圈、点、画,大致搞懂教材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有疑问自己可以查找资料或同学间互相交流合作,再精读教材,对书上的数学概念、法则等在自己预习时理清思路,和以前学习的知识形成网络,确定今天学习的重点。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
小学数学预习方法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预习数学
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以下是一些小学数学预习方法:
首先,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在预习数学知识时,应该
养成每天定时预习的习惯,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可以选择每
天晚上花一定的时间进行数学预习,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合理安排时间。
在进行数学预习时,要根据自己的学习
进度和能力合理安排时间,不要一味追求速度,而是要注重质量。
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
能够掌握。
第三,多做练习。
数学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学科,只有通过
大量的练习才能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在进行数学预习时,可以多
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第四,注重基础知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是后续
学习的基础。
在进行数学预习时,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理解,确保基础扎实,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更高级的数学知识。
第五,多与同学交流。
在进行数学预习时,可以与同学进行交
流讨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可以更好地理
解数学知识,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数学预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安排时间、多做练习、注重基础知识、与同学交流等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预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方法对小学生的数学预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有哪些课前预习是常规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新课的补充与延伸。
而学好数学,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方法一、预习方法(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家长布置预习任务,孩子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
(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
(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
(5)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
在教给孩子预习方法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孩子做预习笔记,不仅要做简单的眉批笔记、摘录笔记,还要会做思维含量较高的反思型预习笔记。
二、指导预习方法在初始阶段以指导孩子预习方法和培养孩子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
对数学预习方法的指导主要分以下四步进行:1、通读数学内容,动手画、圈知识要点,了解主要内容。
这一过程主要针对概念性的数学知识。
在通读内容的过程中,从整体上了解了新的数学知识。
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概念、结论画一画、圈一圈,使得新课中的主要内容显现出来,为理解和掌握知识做准备。
2、细读内容,理解主要数学知识。
这是预习的主要环节。
在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指导孩子怎样“消化”这些知识。
01、列举身边熟悉的事例来理解概念。
数学概念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来的。
让孩子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概念,可以帮助其形象理解概念。
02、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怎么培养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怎么培养数学是学习生涯的重要科目之一,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孩子预习数学的习惯很重要。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希望可以帮到你!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1.树立正确的预习观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之前,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预习观。
我们可以把预习观分为传统的和新的两种。
所谓传统的预习观就是课前能把课堂上将学习的材料看一看,上课时能有效地听老师讲课。
这种传统的预习观虽说有很多的缺点但也还是有值得提倡的地方。
新的学习观主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要把预习看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
例如:查看家里的水电记录;去超市购物时研究商品的折扣;计算银行的利率等等。
这可以说是新课程理念支配下的预习观,需要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预习的,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能使课堂上的交流更深刻、更充分。
还能使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学生不会只局限于教材。
2.认识预习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要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形成对于数学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者才会对数学学习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从而保持较高的成功期望、较强的学习信心和积极的学习行为。
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不能仅仅把考试作为终极目标,而应该扩展到考试以外的更高层次。
一旦学生把数学学习活动与自身发展以及社会责任等联系起来,那么他们就会感受到责任和使命,从而自觉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3.激发预习的兴趣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
预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自觉地养成预习的习惯。
譬如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预习问题相互提问,或同学比武。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有效策略这对从小抓好小学生的数学预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下面小编分享了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方法,供你参考。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方法一、问题提出当代认知心理学家指出:没有任何教学目标比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者更为重要。
教会学生学习,传播有效的学习方法,已被当前教育界视为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和减轻学生学习过重负担的有效措施。
细看当前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利用媒体手段,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力求授课前有孕伏,中有发展,后有开拓。
一堂课的设计犹如一件精雕细刻的工艺品,教师带着学生小心翼翼地学习数学知识,对每一个重点和难点更是无微不至。
此时,教师仅凭自己长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把学习的新知识细化成若干小块,嚼得又烂又细,便于学生消化。
然而其中有一丝遗憾:教师似乎根本不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领悟能力,每时每刻搀扶着学生学习数学,学生一直笼罩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无思考,回旋余地,且受到挫折的机会更少,而一旦遇到困难,学生们将会束手无策,这样长此以往,必定会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能力。
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探究获取新知,势在必行。
因此,笔者觉得,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指导小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预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当前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指导小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预习,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
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让学生通过预习,培养其主动获取新知识,会学数学知识的能力。
尽管有些学习预习后获得知识是零星的、琐碎的或甚至不全面的,然而学生们听课时脑中有谱,心中有底,可以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来有的放矢地听课学习,且特别关注自己预习时的疑问和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素质。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指导小学生有效地进行数学预习,遵循了教育学、心理学原理。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不断利用旧知同化新知识,构建新知识结构的过程。
数学预习习惯应该怎么培养
数学预习习惯应该怎么培养学习数学,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使学习达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培养数学预习习惯至关重要。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1.从预习内容上来看,可以先从某一课时着手。
每节内容的预习是预习的主要阵地,预习的内容涉及面广,主要预习的有:(1)主要内容,提炼出重点内容。
比如概念、定理、法则等。
(2)探究过程,不仅能看懂教材,而且要能说出教材上每步的理由。
(3)例题的示范,能通过例题的示范,学会解题格式,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4)练习的巩固,能通过练习测试自身预习水平。
(5)能对例习题进行适当变式,提高联想水平。
预习时不必面面俱到,但应视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要求和训练重点安排预习内容。
2.从预习的形式上来看,若从空间上来划分,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两种预习形式不同,各有特点。
课外预习有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自由支配,充分思考,但没有教师解惑、释疑,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厌倦而中断或放弃,且占用时间太多。
而课内预习,时间较为有限,但因有教师的指导,容易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诱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集中其注意力去探究知识的实质及内在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学习由机械学习转化为有意义学习,这更加有利于新知识的获取和长期保持,使学生抑制并克服或消除因学习障碍所产生的焦虑、忧郁、怨恨、烦恼甚至厌学等消极的心理反应,而将精力集中在学习活动上。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预习指导能力的发展。
针对这两种预习形式的不同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材的内容合理选择。
例如,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初期,教师可较多地运用课内预习课。
选择课内预习课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课内预习课还可以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适时进行帮助、指导、督促,让他们也体会到预习成功的愉悦。
数学预习方法第一步,熟读教材,了解内容。
我们学习数学知识是通过数学课本来进行的,课本中把数学知识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不管是基础知识还是现实中数学知识的运用,都编与得非常具体。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预习习惯一、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益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同时,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预习与否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对比,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产生“我要预习”的主观意愿。
二、明确预习任务,知道预习什么预习任务不明确,学生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而不知道具体应该预习什么。
所以教师应该给出具体指导:1.看学习内容,包括课题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
如果是在以往知识基础上加深,应注意新旧知识对比,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弄清知识的生长点;如果是新知识,应注意概念的理解。
2.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
3.还有什么问题。
把这个预习任务写到数学书的第一页,在预习时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预习。
三、通过教师课前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预习最先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预习要求,应以教师设计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预习。
教师在预习前应充分钻研教材,设计预习方案,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应思考要让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学生在预习时还会遇到哪些问题。
还应注意:预习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预习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要求过高,学生“跳”了,还是摘不到桃子,或预习形式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设计预习问题,要注意层次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以免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因此,要科学地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
如指导预习“线的初步认识”可设计如下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线?直的线有几种?请你从端点和长度两个方面来分析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异同之处?怎样画出这三种线?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做出不同要求,确有困难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前两个问题即可,主要从预习兴趣入手一步步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法一、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小学生的心智还未成熟,兴趣是推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主要动力,因此,要想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促使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渴望得到肯定与认可,倘若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课前预习,那么在教师授课时会感到兴奋,因为教师讲授的内容他已经懂了,此时,教师再适时的提出表扬和肯定,使学生的付出能够得到认可,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同时,其他学生看到这样的景象,也会纷纷效仿,进而使更多学生在学习中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学生制定适当的预习任务,同时,在课堂授课时注意观察,倘若有学生表明自己通过预习提前掌握了教材的基础知识,那么教师应当主动地给予肯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应有的保护,为学生预习热情的持续提供了保证。
二、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预习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动手实践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不仅可以有效地理解所学内容,同时也能增强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时,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增强预习的效果。
例如,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找到合适的纸张或纸板,然后用胶水粘住纸盒,同时也可以在纸盒上画自己喜爱的图画,并对长方体的长、宽、高等进行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制作出充满创意的纸盒,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了有效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预习效果。
除此之外,让学生在预习中动手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在今后的学习中结合实践来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轻松,促进学生从小不断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得到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三、预习中的困难及时记下在预习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因而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教师需要告诉学生这是十分正常的,正是由于在预习中遇到了问题,所以才能在课堂中更好地解决。
因此,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做上记号,这样可以在课堂中集中精力去解决,促使学习效果不断得到增强。
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小笔记本,专门用于记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遇到相同的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解决,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帮助学
生更有效的进行学习,高效攻克学习中的难点,进而不断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嘱咐学生,在学习之后时常进行回顾,尤其是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坚持“温故,才能不断“知新,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也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未来的成长中不断进步。
四、预习的检查和评价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大部分学生的自觉性不够高,因此,对于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和评价十分重要。
教师在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防止学生认为课前预习是“可有可无的,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授课中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当学生的才华和创意得到充分的展示,其学习积极性也能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认真预习的学生可以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这样也能让其他学生看到预习的好处,从而带动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前预习。
在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应当注意避免通过简单的“好或“坏进行评价,而是要充满感情色彩,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认可,从而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探究。
综上所述,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基础
知识,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
因此,数学教师应当及时提高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样,为学生搭好学习的阶梯,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去做好课前预习,从而掌握一些方法。
2、开设专门的预习指导课,通过课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预习方法指导。
并结合具体的课例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预习要求。
3、常规和重点相结合。
当预习成为常态的学习环节后,必须进一步做好常规预习和重点预习的引导。
所谓常规预习,即学生上课前,都必须解决基础知识方面的问题。
其内容可概括为读、画、查、议、列。
读:能读懂情境图,能读懂教材的例题,对于文本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
画:读中把自己不理解、不理解内容、问题画出来。
查: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将画出的疑点结合例题尝试解答。
(搜集和处理信息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拓展学习资源的渠道;独立运用工具书,尝试解答学习疑点,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因此两者应该成为常规,不容忽视。
)议:组织四人学习小组,由组长主持共同交流预习收获及讨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
记:让学生认真记录下预习过程中的点滴收获。
(可以是书上的内容摘录或自己的整理所得或提出的问题)列:一名学生负责将两次预习中无法彻底解决的疑点和相关内容罗列出来(这名记录员可由小组里的成员轮流担任)。
所谓重点预习,即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预习。
开始由教师进行耐心地指导。
另外,预习的形式也可多样化,除了一些常规要求外,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不同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变动,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导致这些问题除了受应试教育影响之外,其制约因素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学生的原因观念对人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就更多依赖老师课堂上的教学。
学生认为只要他们把老师课堂上教授的内容理解了,课后再认真巩固,考试就不会差。
至于课前预习,则认为预习我也会,不预习我也会。
这种想法如果在刚学数学时还有一定的作用,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这种想法直接影响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与新课标的理念背道而驰。
2.教师的原因有些老师怕学生预习,怕一些错误的理论先入为主影响学生,怕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新鲜感,怕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到课堂上不认真听,怕学生课前预习打乱自己上课的设计。
有些老师提出的预习目的性还不够明确,认为这只是学生在课前自己对例题的一种学习,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和评价激励机制。
3.原有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预习有很大的影响,往往是这样安排的: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然后老师出示例题,让学生探索一下,接着教师简明扼要地总结。
最后老师出示各种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层层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虽然这其中也有小面积的探索,但学生总体上是被动的,被老师牵着鼻子学和练,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不多,大部分学生不会积极地参与讨论,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他们很少有机会自由阐述自己的思想。
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的课前预习也是消极被动的。
即使有的学生愿意预习,这种预习也是浅尝辄止。
猜你喜欢:1.小学生学习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好2.怎样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3.小学数学预习的方法4.小学数学预习方法建议5.小学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