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 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2024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2024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概念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
通过局部刺激,以疏通筋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目的的操作技术。
二、适应症1、骨伤科疾病: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梨状肌损伤综合征Q2、外科疾病: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阑尾炎、乳痈。
3、内科疾病:胃院痛、心悸、失眠、头痛、感冒、久泻、中风后遗症。
4、妇科疾病:痛经、闭经。
5、儿科疾病:腹泻、疳积、惊风、遗尿、小儿麻痹后遗症。
6、五官科疾病:鼻炎、耳鸣、近视。
三、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处,年老体衰者,过饥过饱,以及女性月经期、孕妇的腹部和腰能部均不宜行穴位按摩。
四、常用手法1、按法:用拇指的指腹、单掌或双手掌按压体表,停留一定时间,直至有得气感。
常与操法组合使用。
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
注意用力要由轻渐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2、揉法:用掌跟、大鱼际或手指指腹在体表作环形运动,以带动皮下组织回旋运动的一种手法。
用手指称指揉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
用手掌或掌跟称掌揉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部位如肩背、腰部。
手法频率:120-160次/分。
3、摩法:用掌面或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手法频率:120次/分。
此法刺激轻柔,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的作用。
常用于胸腹、胁肋部。
4、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左右往返移动。
用力要轻而不浮。
此法具有开窍醒神、舒经活络的作用。
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
5、拿法:捏而提之谓之拿。
拇指与食、中两指指尖夹提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
由轻而重,缓和而有连贯性。
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腰腿痛、肌肉疲劳。
五、注意事项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六、常见病症按摩穴位及手法胃院痛治则:理气和胃止痛手法:摩法、操法、按法取穴:中月完、合谷、足三里操作:1、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以拇指按揉中皖约5min02、在腹部顺时针施摩法或擦法约5min o3、按揉内关、足三里各Imin。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图解)
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图解)常用穴位按摩方法(图解)----五脏相对五行_大杂烩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按摩的选穴
关闭窗口
按摩的选穴按摩的选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手部按摩应根据病情、病变部位和取穴体系,分清主次,灵活选取穴位。本书第四部分各病症后提供了各不同体系常用的按摩用穴,读者可选用任一体系穴位进行按摩,也可全部采用。经穴和经外奇穴中可选用3-4个反复按压。病理反射区中的肾、输尿管、膀胱肺及一些对症用穴应多按揉;选用穴位包括基本穴位、对症穴位和相关穴位。基本穴位指肾、输尿管、膀胱和肺,不论何病,在治疗的开始和结束时都要按揉。对症穴位指针对病情和病位的主要穴位,如胆囊炎选择胆反应点或反射区。相关穴位指对疾病起辅助治疗作用的穴位,如胆囊炎选择肝、牌等穴反应点都是针对性较强的选穴,可适当增加按摩时间;全息穴中提供穴位可能是敏感点,读者应在其上下反复推按就可找到敏感点,然后在敏感点上用力按揉200-400次。
穴位按摩的操作流程及主要事项
穴位按摩的操作流程及主要事项穴位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身体上的特定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促进健康等效果。
以下是穴位按摩的一般操作流程和主要事项:
1. 准备工作:
•清洁双手并修剪指甲,以避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确保按摩环境安静、舒适,最好选择一个安静的房间或室外环境。
2. 确定穴位:
•通过学习或咨询专业人士,了解身体上的主要穴位。
•根据个人需求选择要按摩的穴位。
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功效,例如头部按摩可以缓解头痛,腹部按摩可以缓解胃部不适等。
3. 找准穴位:
•使用手指轻轻触摸身体上的穴位,找到它们的位置。
有时候穴位会有一些凹陷或凸起的感觉。
•可以参考穴位图表或咨询专业人士以确保准确找到穴位。
4. 准备按摩:
•使用按摩油或乳液,以减少皮肤摩擦,并使按摩更加顺畅。
•按摩油的选择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皮肤类型来确定。
5. 开始按摩:
•使用指尖、掌心、拇指等部位进行按摩。
•运用适度的力量,避免过度用力或造成不适。
•可以使用旋转、揉捏、轻拍等不同的按摩手法。
•每个穴位按摩的时间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舒适感来决定,一般为1-3分钟。
6. 注意事项:
•如果按摩过程中感到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
•孕妇、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按摩。
•避免在饭后或空腹时进行按摩。
•每次按摩后,注意保持身体的温暖,可以覆盖一条毛巾或穿上舒适的衣物。
中医推拿按摩理论基础
中医推拿按摩理论基础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医者在受术者体表一定部位上施以有规律的一套手法,通过按穴道、走经络,来调整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达到扶正祛邪、防病治病的目的。
按摩要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施术部位的选择是否精当;二是操作手法应用是否到位,二者缺一不可。
按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按摩师在掌握了基础的医学理论和基础手法以后,必须经过长期的实际操作磨练,方能提高“功力”,要在实际按摩临床工作中,必须注重点、线、面的理解和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按摩治疗的原理和依据主要是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它与按摩学科的关系尤为密切。
《灵枢?海轮》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它作为桥梁通了脏腑与体表,从而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调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按摩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手法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
《灵枢?经别》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之也。
”说明经络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正如喻嘉言所说:“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从事按摩临床者必须熟悉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现代医学生理、病理学方面的指示,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中医按摩学的发展和创新。
新兴的滚法流派的产生、脊柱按摩的兴起就说明了这一点。
按摩治疗的过程是:手法刺激体表(点、线、面),通过经络系统,传达力、能、信息,从而调节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使系统功能趋于平衡。
在按摩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当重视“点”、“线”、“面”的理解、选择和应用:1、重视“点”的选择和应用按摩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理论。
穴位是与对应的部位在生理学与病理学相关的位点。
按摩治病必须找准穴位
按摩治病必须找准穴位
按摩治病必须找准穴位,否则不能叫中医按摩,而叫瞎按、或是其它的什么按摩了。
实际情况如何呢?穴位到底是什么东西?说白了,所谓针灸学或经络学中的标准穴位,是古今针灸人员根据自身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大概位置,在命名和定位的时候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准确的标准,它们只是在大多数人认可的基础上确定的一个大概标准。
因为穴位是在“以痛为输”取穴原则下确定下来的穴位,通过按摩、针灸等方法消除造成不适的痛点、痉挛之穴位之后,病痛可以减缓或消失,并且痛点是变化的,
按摩疗法的道理很简单,就是要找到痛点、病痛处,随即消除之,不敢说保证有手到病除的神效,但使病痛缓解大半还是能做到的。
指,拨,推拿就属于典型的“以痛为腧”的痛点推拿法。
只要理解了按摩、推拿的原理,任何花哨漂亮的推拿法是永远不可能偏离按摩手法或方法的基本原则滴!。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五章伤筋概论第六章上肢伤筋第七章脊柱部伤筋
《中医伤科按摩学》:第五章:伤筋概论、第六章:上肢伤筋、第七章:脊柱部伤筋第五章伤筋概论伤筋,现代医学称之为软总之损伤,是伤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凡人体各个部位的关节、筋络、肌肉、筋膜、肌腱、韧带等,受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牵拉、压迫或因不慎而跌仆、闪挫,或体虚、劳累过度以及持续运动、经久积劳等原因,所引起的机能或结构异常,而无骨折、脱位或皮肤破损者,均称为伤筋。
但严重的扭伤常伴有骨折,而关节脱位,附近发生骨折时亦同样可伴有扭伤,严重的关节扭伤,往往伴有潜在自行复位分关节脱位,术语称之谓“伤筋动骨”,这三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祖国医学对伤筋的诊断及治疗,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
例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腰骨”一节中曰:“若跌打损伤,瘀聚凝结,身必俯卧,若欲仰卧、侧卧,皆不能也,疼痛难忍,腰筋僵硬,宜手法。
”又在“踝骨”一节中则有“或驰马坠伤,或行走错误,则后跟骨向前,脚尖向后,筋翻肉肿,疼痛不止,先用手法拨筋正骨,令其复位......。
”等记载,说明我们早已掌握了伤筋的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目前,中医伤科所采用的按摩治疗方法,是在继承了祖国历代医家治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加以总结发展而来的。
第一节病因外界暴力是造成伤筋的主要原因,素体虚弱、风寒湿入侵等因素与筋肉的损伤亦有密切关系。
一、外力损伤1、暴力由于外力的打击、挤压或扭转,肢体筋肉可发生急性损伤。
引起筋肉损伤的外力,有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两种,其临床表现大致相同。
但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多发生于外力作用的部位,并且肿胀、皮下瘀血、皮肤青紫等症状出现较早;间接暴力所致的筋肉损伤,多发生于外力作用以外的部位,一般出现症状迟缓,有些在伤后2到3日始有肿胀和疼痛,严重病例亦有立即出现症状者。
2、久劳因职业关系,经常在单一姿势下进行过久或过度剧烈的操作或运动,虽无外力打击,亦可使局部筋肉组织受累而致伤,这类损伤,是由积累性外力所造成的。
人体穴位图按摩5个部位治百病(12)
人体穴位图按摩5个部位治百病(12)
治疗颈椎病穴位
长期低头工作的上班族很容易得颈椎病,而且越来越年轻化,长期低头会导致我们颈部肌肉疲劳、颈椎病变,出现颈部疼痛、恶心、头晕等症状,按摩可以缓解颈椎病,下面我们来看看能缓解颈椎病的五大穴位。
1、揉捏风池穴
取穴定位
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发际两边大筋外侧的凹陷处。
按摩方法
被按摩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被按摩者身后,一只手扶住被按摩者的前额,另一只手用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被按摩者的风池穴处,揉捏半分钟左右,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平肝息风,祛风解毒,通利官窍的作用。
多用于治疗颈椎病所致的头晕、头胀痛、颈项强痛不适、颈椎活动受限、颈椎怕风
怕冷等。
2、按揉秉风穴
取穴定位
在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按摩方法
取坐位,用对侧食、中、无名三指按揉秉风穴2分钟,以肩背有酸胀、上肢发软无力为度。
功效主治
此穴具有散风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颈椎病、落枕、颈部肌肉酸痛、颈部僵硬、肩胛疼痛、上肢酸麻等。
5第五章 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
5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
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
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
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
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
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
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以下第五章按摩治疗穴痊和部位的选择包括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第二节按摩治疗部位的选择。
)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按摩治病,是用手法刺激腧穴,通过疏经通络,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按摩疗效除与按摩手法、疾病变化相关外,还与选择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有关。
同样的按摩手法作用于不同的穴位或部位,机体的反应会有差异,临床疗效也就不同。
临床取穴配穴应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腧穴的主治、功能、特性,有方有法,灵活多变。
(以下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包括一、选穴原则;二、配穴原则;三。
特定穴的应用。
)一、选穴原则按摩取穴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以循经取穴为基本原则。
根据不同病证,其中可分为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对症取穴三个原则。
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的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远部取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处较远部位的腧穴;对症取穴是指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的腧穴。
三者在临床运用时可随机配合使用。
此外,尚有不少是属于前辈的经验取穴。
(1)近部取穴。
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
近部取穴就是根据这一规律提出的。
这种取穴方法,是以痛为腧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取穴方法。
多用于治疗病变的脏腑、五官、肢体在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
具有祛除局部邪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如胃痛用一指禅推或摩中脘、梁门;腰痛按揉肾俞、命门;鼻病按揉迎香、印堂;眼疾取睛明、风池;膝痛一指禅推或按揉膝眼、阳陵泉。
(2)远部取穴。
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
在具体运用时,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最全穴位按摩方法,手法及功效讲得很清楚!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
最全穴位按摩方法,手法及功效讲得很清楚!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一.头部穴位按摩手法及功效在头部,密布着许多穴位,每穴位都有特定作用和功效,了解经络与穴位的位置、作用、可更好地发挥头部按摩养生祛病作用。
1.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左右各一。
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目疾、口眼歪斜、鼻流浊涕等疾病,还可减缓眼睛疲劳,促进血液与淋巴的循环,能美容肌肤。
2.印堂穴在额部,在两眉头之间。
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头痛、眩晕、失眠、小儿惊风、鼻塞、鼻流浊涕、鼻出血、眉棱骨痛、目痛等疾病。
多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鼻塞、高血压等疾病。
3.安眠穴翳风与风池连线中点,压之有凹陷并敏感而胀。
按摩该穴位可治疗失眠、后头痛、颈痛症。
4.鱼腰穴正坐或仰卧位。
在额部,眼睛正上方,在眉毛尖。
按摩该穴位可治疗目赤肿痛、目翳、眼睑蠕动、眶上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
多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近视等疾病。
5.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用左手掌或右手掌紧贴百会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
按摩此处可降血压、宁神清脑。
6.风池穴以双手拇指螺纹面按揉双侧风池穴,顺时针旋转,一周为一拍,约做32拍。
7.曲池穴先用右手再换左手,先后按揉肘关节处曲池穴,旋转一周为一拍,共做32拍。
此法可清热、降血压。
二.脚底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人体脚底集合了身体的全部器官,将此称为反射区。
但反射区并不仅存于脚底,在手、耳、颜面中也有存在。
最近,已开始研究一种并不直接治疗身体生病部分,而是治疗对应部分反射区,令其产生疗效的方法,这就是所谓反射区治疗法。
当然,除了脚之外,手和耳的反射区亦能治疗,但直到现在全世界的研究仍指出,脚具有压倒性的效果。
身体的整个部分在脚上均有反射区即为身体整个的构造被反射投影,缩小至某一部分。
也就是说头、内脏、肌肉等,身体的全部器官均和脚有密切的关系,而在左右脚的某部位均有反射(对应)的部分。
因此,身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其脚的对应部分也呈现症状。
穴位按摩操作流程
穴位按摩操作流程穴位按摩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来调理身体,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疲劳,缓解疼痛,增强免疫力等。
正确的穴位按摩操作流程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穴位按摩的基本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穴位按摩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空气流通。
准备好按摩所需的工具,如按摩油或按摩膏,按摩器具等。
同时,保持双手清洁,修剪干净指甲,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寻找穴位。
在进行穴位按摩之前,需要准确地找到相应的穴位。
可以通过按摩书籍、互联网等途径来了解各个穴位的位置和作用。
在按摩时,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穴位,感受到一定的酸胀感,这样就找到了正确的穴位。
3. 按摩手法。
按摩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手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穴位选择不同的按摩手法。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指压、推拿、揉捏等手法,根据个人的感受来调整力度和频率。
在按摩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手部的温度,避免冷手触摸皮肤。
4. 按摩时间。
按摩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即可。
在按摩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感受,避免过度按摩造成不适。
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选择合适的按摩时间。
5. 按摩频率。
按摩的频率也很重要,一般来说,每天按摩1-2次,每次15-30分钟即可。
但是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或者特殊人群,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来确定按摩的频率和时间。
6. 按摩注意事项。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在饭后或者饭前进行按摩,避免在生病或者饮酒后进行按摩,避免在精神紧张或者过度疲劳时进行按摩。
同时,在按摩时要避免按摩到疼痛的程度,以免造成伤害。
7. 按摩结束。
在按摩结束后,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放松的动作,如深呼吸、舒展身体等。
同时,可以喝一杯温水,帮助身体排出按摩过程中产生的代谢废物。
通过以上的穴位按摩操作流程,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穴位按摩,达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一些疾病还是需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生建议。
十大穴位按摩法,哪里不舒服就按哪里
十大穴位按摩法,哪里不舒服就按哪里穴位按摩是指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的一种治疗保健方法。
具有疏通经络、强筋壮骨、活血化瘀、健脾和胃、扶正祛邪等作用,从而达到预防保健、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今天小编介绍一下穴位按摩保健,可以给父母按摩,尽自己的一份孝心,给父母健康生活,也可以给自己按按,舒缓一下。
人体穴位按摩的方法分为以下几种:1、一指禅推法。
用一手拇指在穴处附近固定,其余四指自然自然张开固定于附近皮肤处、或者成半卧拳状。
前臂用力带动腕部,然后拇指螺纹面在穴位上进行单方向推按;2、大鱼际、掌跟按揉法。
可以用手大鱼际、掌跟在某一穴位上进行轻柔缓和的旋转活动,带动皮下组织,激发穴位;3、穴位提捏法。
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对,在穴位所在处的皮肤提捏,如小儿捏脊法。
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
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
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这还不包括其他的经外奇穴。
天啊,那么多穴位,我们该如何保健?其实不难,我们日常保健穴位其实只需要选取十来个穴位就足够了。
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十大保健穴位。
01明目醒脑穴:风池中医讲“头目风池主”,就是因为风池穴能治疗大部分风病。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处。
02养胃穴:中脘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线中点处,即肚脐上4寸,按压时会有酸痛感。
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
03补肾固元穴:关元肚脐以下3寸(约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就是关元穴。
按揉关元穴可补充肾气,延缓衰老。
04养护心脏穴:内关伸开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距离两个手指宽的两条筋之间。
按揉内关穴有助于血气畅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钟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
中医养生中医经络养生的穴位选择
中医养生中医经络养生的穴位选择中医经络养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调节经络来促进人体健康。
而经络的选择对于中医养生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选择。
一、头部养生的穴位选择1. 百会穴:位于头部顶骨正中线延长线上,是头部养生的主要穴位之一。
可以按摩或扎针刺激该穴位,有助于缓解头痛、失眠等问题。
2. 神庭穴:位于耳廓后缘凹陷处,是中医养生中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
对于舒缓精神压力、促进睡眠都有良好的效果。
3. 太阳穴:位于眼眶下方两侧的凹陷处,也是头部养生中经常使用的穴位。
经常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眼部疲劳、改善头晕等症状。
二、颈部养生的穴位选择1. 风池穴:位于颈椎两侧,肩部与颈部连接处的凹陷位置。
按摩风池穴可缓解颈肩疼痛、改善颈部血液循环等问题。
2.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棘突下方,是颈部养生中的重要穴位之一。
可以使用手指轻轻按摩或扎针刺激该穴位,有助于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部僵硬等症状。
3. 咽喉俞穴:位于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是治疗喉咙不适的重要穴位。
按摩咽喉俞穴可以缓解咽喉疼痛、喉咙干燥等症状。
三、胸腹部养生的穴位选择1. 云门穴:位于胸骨两侧,第二肋间隙处,是胸腹部养生中常用的穴位之一。
按摩云门穴可以舒缓胸闷、促进消化等。
2.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缘,两乳头连线之中点处,是胸腹部养生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中脘穴可以缓解胃痛、促进消化等问题。
3.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腓骨与胫骨之间的凹陷处,也是胸腹部养生中常用的穴位之一。
按摩三阴交穴可以调节内分泌、缓解疲劳等问题。
四、腹部养生的穴位选择1. 中极穴:位于肚脐中央,是腹部养生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中极穴可以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等问题。
2. 大横穴:位于肚脐周围,肚脐与腹壁之间的凹陷处,也是腹部养生中常用的穴位之一。
按摩大横穴可以舒缓腹部不适、缓解腹胀等问题。
3. Guanyuan穴:位于肚脐下方,正中线上三寸处,是中医养生中重要的穴位之一。
穴位按摩的基本要求
穴位按摩的基本要求穴位按摩的基本要求穴位按摩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对人体穴位的按摩刺激,可以调整和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缓解肌肉疲劳,改善内脏功能等。
然而,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要求,下面将为大家介绍。
1.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对应的穴位进行按摩。
每个穴位对应不同的机能和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可以参考专业的中医师指导或相关的书籍资料。
2.准备好适当的工具:进行穴位按摩需要准备一些适当的工具,如指头、按摩棒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施术者更好地掌握力度和深浅,提高按摩的效果。
3.选择适当的按摩方式:穴位按摩可以采用揉捏、按压、推拿等方式。
在按摩时需要根据具体穴位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按摩方式,有的穴位需要温和地按摩,有的穴位需要用力按摩,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掌握正确的按摩手法:无论是揉捏、按压还是推拿,都需要掌握正确的按摩手法。
按摩时要保持手指、手掌柔软,不可用力过猛或过轻,力度应适中,避免对穴位造成损伤。
5.注意节奏和频率:在按摩时,需要掌握适当的节奏和频率。
按摩时可根据个人舒适度进行控制,一般每个穴位按摩3-5分钟为宜,按摩之间要给予适当的休息时间。
6.充分放松:在进行穴位按摩之前,需要保持身心放松,排除杂念,避免背负过多的压力和烦恼。
可以通过深呼吸或冥想等方式,使自己进入一个平和的状态。
7.注意按摩环境:进行穴位按摩时需要选择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避免有噪音、异味或其他干扰因素。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使人能够更好地放松身心。
8.尊重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体质是不同的,因此在进行穴位按摩时应尊重个体差异。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和患有特定疾病的人,需要特别注意穴位按摩的选择和强度。
9.遵循医嘱:如果在进行穴位按摩前有特殊的医嘱,如禁止按摩某些穴位或任何按摩等,应该遵循医嘱进行,以避免可能的风险和不适。
10.定期维护:穴位按摩不是一次性的疗法,需要持续进行。
如何进行正确的穴位按摩
如何进行正确的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一种中医养生方法,通过对人体特定穴位的按摩刺激,以达到调节身体的目的。
正确的穴位按摩不仅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舒缓压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等好处,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的作用。
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穴位按摩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了解穴位的位置。
人体有很多穴位,而每一个穴位的位置都不同。
因此,在进行穴位按摩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穴位的具体位置及其作用。
比如,太阳穴位于前额和眼角之间,经常按摩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眼疲劳等问题;而合谷穴位于手腕正中央,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手腕疼痛、头痛、失眠等问题。
所以,在进行穴位按摩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穴位。
其次,掌握正确的按摩技巧。
在进行穴位按摩时,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按摩技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般来说,按摩穴位可以用直接按压、揉捏、推拿、拍打等方法。
不过,不同的穴位需要采用不同的按摩方法,例如,按摩太阳穴时需要采用轻轻的按压方式,而按摩足三里穴则需要用力揉捏。
此外,按摩的力度也需要注意,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按摩效果,因此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感觉来调整力度。
再次,选择合适的时间。
穴位按摩的时间也很重要,一般来说,早上、中午及晚上睡前是比较适合按摩的时间。
早上按摩可以帮助醒脑提神,中午按摩可以缓解疲劳,晚上按摩可以促进睡眠。
此外,按摩的时间也不要太长,一般来说,每个穴位按摩5-10分钟就可以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穴位按摩的禁忌。
穴位按摩虽然好处多多,但也有些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禁忌,比如孕妇、月经期间的女性、发烧、感冒、有出血倾向、心脏病患者等都不建议进行穴位按摩。
此外,在按摩时如果感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按摩。
总之,正确的穴位按摩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都进行注意和掌握,只有做到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做到让身体得到最好的养护。
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按摩方式
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按摩方式按摩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舒缓疲劳、缓解压力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按摩方式的不断增多,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按摩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按摩方式,并提供一些判断准则,以帮助读者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按摩方式。
一、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通过按压特定的穴位来刺激身体的经络系统,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舒缓疲劳、促进健康的效果。
常见的穴位按摩包括推拿、针灸等。
1. 推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按摩疗法,被广泛用于医学领域。
进行推拿按摩时,按摩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进行按摩。
推拿按摩可以刺激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对于缓解肌肉酸痛、改善睡眠质量等有一定的效果。
然而,推拿按摩需要经过专业培训,不适宜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进行。
2. 针灸针灸是将细针插入身体特定的穴位中,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和防治疾病的方法。
针灸按摩常用于缓解各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
然而,针灸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并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建议在合格的医院或诊所进行。
二、按摩椅按摩椅是一种现代化的按摩方式,它通过内置的机械装置模拟人手的揉捏、按压等手法,对身体进行舒缓。
按摩椅的优点在于方便、随时可用,并且不需要其他人的帮助。
然而,按摩椅的力度和手法相对固定,无法针对个体差异进行调节。
因此,在选择按摩椅时,应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健康状况选购适合的型号,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保护颈椎和腰椎。
三、推拿按摩器推拿按摩器是一种手持式的电动按摩器具,常见的类型包括按摩枕、按摩棒等。
推拿按摩器可以帮助人们自行进行简单的推拿按摩,有效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
在购买推拿按摩器时,应选择质量可靠、操作简单的产品,并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此外,由于推拿按摩器在力度上有一定局限性,使用时应避免过度按摩,以免造成伤害。
四、足底按摩足底按摩是一种通过刺激足部穴位来影响全身的按摩方式。
根据中医理论,足底有着丰富的反射区,通过按摩足底可以调理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
选穴原则及技巧
选穴原则及技巧
选择穴位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功能部位:选择与治疗部位有关的穴位,如治疗头痛可选择头部和颈部的穴位。
2、反射区:选择与患部有关的反射区穴位,如治疗胃痛可选择脚心的胃反射区。
3、经络走行:选择穴位要遵循经络的走行规律,如治疗肩周炎可选择肩部经络上的穴位。
4、组合应用:多个穴位组合使用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增强疗效,如选择头部和手部的穴位来治疗偏头痛。
在选择穴位时还可以考虑以下技巧:
1、遵循经络流向:穴位的选择要遵循经络的流向,按照经络的走行方向选择穴位可以更好地发挥疗效。
2、穴位的特殊作用:有些穴位具有特殊的作用,如“天枢穴”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可以选择这些穴位来辅助治疗相关疾病。
3、结合临床经验:选穴也需要结合临床经验,根据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穴位,这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txt生活,是用来经营的,而不是用来计较的。
感情,是用来维系的,而不是用来考验的。
爱人,是用来疼爱的,而不是用来伤害的。
金钱,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衡量的。
谎言,是用来击破的,而不是用来装饰的。
信任,是用来沉淀的,而不是用来挑战的。
第五章按摩治疗穴位和部位的选择(以下第五章按摩治疗穴痊和部位的选择包括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第二节按摩治疗部位的选择。
)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按摩治病,是用手法刺激腧穴,通过疏经通络,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而达到治疗目的。
因此,按摩疗效除与按摩手法、疾病变化相关外,还与选择适当的穴位或治疗部位有关。
同样的按摩手法作用于不同的穴位或部位,机体的反应会有差异,临床疗效也就不同。
临床取穴配穴应根据中医基本理论,在辨证论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腧穴的主治、功能、特性,有方有法,灵活多变。
(以下第一节按摩治疗穴位的选择包括一、选穴原则;二、配穴原则;三。
特定穴的应用。
)一、选穴原则按摩取穴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以循经取穴为基本原则。
根据不同病证,其中可分为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对症取穴三个原则。
近部取穴是指选取病痛的局部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远部取穴是指选取距离病痛处较远部位的腧穴;对症取穴是指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的腧穴。
三者在临床运用时可随机配合使用。
此外,尚有不少是属于前辈的经验取穴。
(1)近部取穴。
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和邻近部位的病证。
近部取穴就是根据这一规律提出的。
这种取穴方法,是以痛为腧和经脉所过、主治所在的取穴方法。
多用于治疗病变的脏腑、五官、肢体在体表部位明显和较局限的症状。
具有祛除局部邪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如胃痛用一指禅推或摩中脘、梁门;腰痛按揉肾俞、命门;鼻病按揉迎香、印堂;眼疾取睛明、风池;膝痛一指禅推或按揉膝眼、阳陵泉。
(2)远部取穴。
是根据阴阳、脏腑经络学说的理论和腧穴的主治功能提出的。
在具体运用时,有本经取穴和异经取穴之分。
本经取穴:即根据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取本经的穴位。
如:胃痛按揉胃经上的足三里;心绞痛按揉心包经上的内关;腰痛拿按膀胱经上的委中穴。
异经取穴:即取与病症有关的表里经脉的穴位。
如肝气郁结的胁痛,除取肝经的太冲外,还可配以与其相表里的胆经的阳陵泉穴。
远部取穴还包括“上病下取”和“下病上取”。
如头顶痛拿太冲;脱肛按揉百会等。
(3)对症取穴。
是根据中医理论和腧穴功能主治而提出的.一般属于治标的范围如点按大椎退热;掐人中苏厥;按揉天枢止泻;按压支沟通便;拿揉丰隆化痰等。
(4)经验取穴。
根据临床实践的经验积累,选择穴位来治疗疾病。
如手臂麻木按揉颈臂穴;急性腰扭伤按揉手背腰痛点;小儿疳积掐揉四缝穴。
二、配穴原则配穴方法,是在经穴主治和选穴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病证的治疗需要,按一定的配穴规律,选择具有协调作用的的两个以上的穴位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以充分发挥腧穴相互配合的协调作用。
临床上配穴处方应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全面考虑,有方有法,以法统方。
常用配穴方法有下列四种:(1)前后相配。
即胸腹部穴(募穴为主)和腰背部穴(俞穴为主)相配。
如胃病可取胃俞配中脘。
此法也可在人体头部和四肢部的前面和后面取穴。
如天柱配迎香治鼻塞;内关配外关治疗胸胁胀痛;丘墟配照海治踝关节扭伤。
(2)上下相配。
即上肢部穴位和下肢部穴位相配。
如胃脘痛,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高血压,上肢取曲池,下肢取太冲;咽喉痛、牙痛,上肢取合谷,下肢取内庭。
(3)左右相配。
这是以经络循行交叉的特点为取穴依据的,就是“左病右取”或“右病左取”。
此法多用于头面部疾病。
如左侧面瘫、牙痛取右侧合谷,右侧面瘫、牙痛取左侧合谷;左侧头痛取右侧阳陵泉,右侧头痛取左侧阳陵泉。
又因经络的分布是对称的,所以临床上对于内脏病证的取穴,一般均可左右同用,以加强其协调作用。
如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前额痛取双侧合谷。
此外,也有舍患侧而取健侧者,如偏瘫、痹痛等用此法也有一定的疗效;还有左上与右下,右上与左下交叉配同各经穴位治疗扭挫伤,也能取得良效。
(4)远近相配。
即取病症的邻近穴和远部穴相配。
如胃痛取中脘、胃俞是近取法,取内关、足三里是远取法;腰痛取肾俞、腰眼配委中、承山。
挥腧穴相互配合的协调作用。
临床上配穴处方应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全面考虑,有方有法,以法统方。
常用配穴方法有下列四种:(1)前后相配。
即胸腹部穴(募穴为主)和腰背部穴(俞穴为主)相配。
如胃病可取胃俞配中脘。
此法也可在人体头部和四肢部的前面和后面取穴。
如天柱配迎香治鼻塞;内关配外关治疗胸胁胀痛;丘墟配照海治踝关节扭伤。
(2)上下相配。
即上肢部穴位和下肢部穴位相配。
如胃脘痛,上肢取内关,下肢取足三里;高血压,上肢取曲池,下肢取太冲;咽喉痛、牙痛,上肢取合谷,下肢取内庭。
(3)左右相配。
这是以经络循行交叉的特点为取穴依据的,就是“左病右取”或“右病左取”。
此法多用于头面部疾病。
如左侧面瘫、牙痛取右侧合谷,右侧面瘫、牙痛取左侧合谷;左侧头痛取右侧阳陵泉,右侧头痛取左侧阳陵泉。
又因经络的分布是对称的,所以临床上对于内脏病证的取穴,一般均可左右同用,以加强其协调作用。
如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前额痛取双侧合谷。
此外,也有舍患侧而取健侧者,如偏瘫、痹痛等用此法也有一定的疗效;还有左上与右下,右上与左下交叉配同各经穴位治疗扭挫伤,也能取得良效。
(4)远近相配。
即取病症的邻近穴和远部穴相配。
如胃痛取中脘、胃俞是近取法,取内关、足三里是远取法;腰痛取肾俞、腰眼配委中、承山。
三、特定穴的应用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由于这种腧穴的分布和作用不同,故各有不同特定的含义和名称。
在临床应府时,这些穴位与其他配穴方法相配合,疗效较好。
(1)五输穴。
是指十二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重要腑穴的合称。
这类腧穴,每经五穴,十二经共有六个穴位。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络中运行的情况,比作自然界的水流,以说明经气的出人和经过部位的深浅及其不同作用。
如经气所出象水的源头,称为“井”;所溜的“荥”,意思即脉气流经此处,有如泉水已成小流;所注为“输”,指此处脉气较大,有如水之能灌注运输;所行为“经”,象水之通行,喻经气正盛,畅通流行;所入为“合”,象水之汇合,是经气深入,进而内人于脏腑的部位。
《难经·六十八难》云:“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这些都说明了五输穴的独特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又云:“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故按摩时常取用合穴治疗六腑病症(表4-1,表4—2)。
(2)俞募穴。
俞穴,是指分布于背部膀胱经第一侧线上的脏腑腧穴,是脏腑经气向背部转输布散的穴位,共十二对,亦称背俞穴。
脏腑功能失调,则在相应的背俞穴上有压痛或敏感的异常反应。
因此,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可取其相应背俞穴进行治疗。
如肺病取肺俞,大肠病取大肠俞。
另外,背俞穴也可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五体的病证。
如肝开窍于目,在体为筋,目疾和筋病可用一指禅推或按揉肝俞治疗。
募穴,是指脏腑经气聚结于胸腹部的穴位,共有十二个,募穴有治疗脏腑疾病的作用,尤其多用于治疗腑病。
如胃病取胃的募穴中脘;大肠病取大肠的募穴天枢等。
“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
因此募穴主治性能与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募穴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俞穴相配合使用,即俞募配穴。
如冠心病,可按揉膻中配厥阴俞;胃院痛按揉中院配胃俞(表4—3)。
(3)原络郗穴。
原穴是人体元气汇集的部位,脏腑之病皆反映于十二原,故五脏六腑有疾者,皆取其原。
十二经络各有一个原穴,均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
络穴大部分布于表里经的联络之处,具有主治表里经有关病症的作用。
十二经和任督两脉各有一络穴,还有脾之大络大包,故共有十五络穴。
原穴和络穴可单独应用,或相互配合应用。
如心悸失眠为心经病,先按揉心经原穴神门,再配小肠经络穴支正。
郗穴是经脉之气深聚的部位,十二经脉各有一郗穴,奇经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四脉也有一个郗穴。
总称十六郗穴。
郗穴都用于治疗本经脏腑经络之气突然闭塞时所发生的急性病症(表4—4)。
(4)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古人根据腧穴的主治特点,认为在四肢有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这八个腧穴可以用于治疗各自相通的奇经病证。
如脊柱强痛,可掐揉通于督脉的后溪穴。
也可根据两脉相合的腧穴,互相配合应用。
如治疗冠心病,可按揉内关配公孙(表4—5)。
(5)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人体的脏、腑、气、血、筋、骨、脉、髓的精气会聚处的八个腧穴,分布于躯干和四肢部。
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在临床应用时,凡脏、腑、气、血、筋、骨、脉、髓的病变,都可以取其所聚会的腧穴进行治疗。
如脾胃虚弱,可一指禅推或按揉脏会章门;宗筋不收,可按揉筋会阳陵泉;骨节痹痛,可按揉骨会大杼;中风瘫痪,可按揉髓会绝骨。
(6)下合穴。
下合穴是指六腑在足部阳经的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这是根据《灵枢·本腧》有“六腑皆出于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的理论而确定的。
即:胃合于足三里,大肠合于上巨虚,小肠合于下巨虚,三焦合于委阳,膀胱合于委中,胆合于阳陵泉。
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病变的主要穴位,所谓“治府者治其合”。
如大肠腑病,可按揉上巨虚;小肠病变,可按揉下巨虚等。
第二节按摩治疗部位的选择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时常发现某一脏腑的病变,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可能出现上下相连,内外相应的病痛,以及压痛、结节等现象。
这些病理性反应点或区域是按摩治疗的关键部位,对于这些部位的选择正确与否。
直接影响着按摩的疗效。
在按摩治病诊断时,除一般物理诊断、实验诊断、仪器诊断外,还有很重要的按摩触诊法诊断,寻找疾病的体表反应点或区域。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组织器官通过经络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当人体某一组织器官发生病变时,则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出现痛觉、触觉过敏等病理现象。
因此病理性反应点或区域是按摩治疗过程中重要的选择部位。
其主要表现是感觉过敏;穴位组织松弛、凹陷、隆起或坚硬;皮下出现结节状或条索状反应物。
(以下第二节按摩治疗部位的选择包括一、感觉过敏;二、穴位组织松弛、凹陷、隆重或坚硬;三、皮下结节或条索状反应物。
)一、感觉过敏轻压某体表反应点或区域,患者即感酸、麻、胀、痛,有时还可以循经传导。
压痛在临床最常见,如胃脘痛,则在胃俞、足三里穴处可找到压痛点。
在治疗软组织损伤中,压痛点是检查、诊断、治疗的主要依据。
其分布规律多为肌肉的起止点;韧带在骨膜处附着点;筋膜在骨膜处附着点。
从人体生物力学观点上来分析,因为这些肌肉的起止点韧带、筋膜的附着点是人体机械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