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20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卷试卷分析和试题分析(全新Word详解详析版)
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卷试卷分析和试题分析又一年的高考落下了帷幕。
2013年江苏高考是江苏高考自主命题的第六个年头,今年的高考化学的不管题型、题量还是结构,与去年有惊人的相似,试卷的整体难度与去年相当,但试题新颖性、灵活性超过去年。
下面是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金陵中学河西分校的陈廷俊老师对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的评析内容(摘自2013年6月10日《扬子晚报》):2013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相对比较稳定,整体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和2012年相同。
考生反映试题整体难度不大,计算量不大。
但是有些试题较新颖,灵活性较大,对规范答题的要求较高。
1.注重基础。
试题突出了对中学化学核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考查。
如:化学用语、离子方程式、离子共存、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物的连续转化、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电化学、离子浓度讨论、化学平衡问题、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物质结构与性质等内容。
如:21A考查ZnS晶胞中的原子个数,H2S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SO42-的空间结构、等电子体等。
体现了“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色。
2.强化能力。
试题注重对考生学科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突出对信息摄取、吸收和整合的能力。
如:17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和有机合成的信息,设计合成环己醛的路线;其中对于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定,学生感觉较难。
18题结晶水合物化学式的计算要求学生通过EDTA滴定计算Ni2+的物质的量、氢氧化钠滴定计算NH3的物质的量,再通过电荷守恒计算SO42-的物质的量,最后由质量守恒计算结晶水的物质的量。
3.突出实验。
试题加强了对化学实验步骤和图表等信息的识别与解读能力的考查。
如:16题中MgSO4和C反应产物的检验;19题中由废铁渣制备绿矾,要求学生通过所给试剂Fe、H2SO4、NaOH完成制备绿矾的实验步骤,其中还涉及硫酸亚铁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的分析。
2013高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专题复习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一、题型解读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能根据提供的药品、仪器依据实验原理、实验目的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明确科学探究的要素;会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实验设计与评价是中考的重、难点题型,也是热点题型。
侧重于考查同学们是否理解基本的实验原理,是否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一)实验方案的设计(1)一个比较完整的化学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用品(包括仪器和药品等)及规格④实验装置、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⑤实验现象及结论。
(2)对于给出实验目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的题一般可以按以下思维程序进行:1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或假设);②根据实验原理(或假设),选择需要的仪器和药品(或实验装置图);③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④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3)实验设计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绿色环保。
(二)实验方案的评价(1)对于给出的实验方案设计,要求评价方案的合理性,推断实验中的现象和分析。
归纳出结论(或规律)的题,可结合有关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从实验的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考虑方案的合理性,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的结论。
(2)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要全方位综合评价。
如看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具有严密性,操作是否安全简单易行;是否节约试剂、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是否有利于保护环境等。
此外解题时要仔细审题,针对题意,运用评价的各个标准逐步逐项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
二、中考典例1.以物质的制取、性质实验为背景的实验设计例1.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写出上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2)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2013年全国高考 新课标 理综 化学试题分析
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分析2013年高考试题揭晓后,对比2011、2012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对新课标《考试大纲》的理念体现更加明显,在对比2011、2012高考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并更加注重能力。
试题在注重对化学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重要方法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信息整合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整体来说,纵观新课标实施以来的三年,13年高考理综有以下特点:一、试卷分析:(一)、选择题(着重以2012年高考为对比):2012年全国高考新课标理综卷在选择题处考察了常见物质性质(第7题);化学与生活常识、科技(第8题);阿伏伽德罗常数(第9题);基础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体(第10题);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问题(第11题);以基础有机为载体考察信息分析能力(第12题);元素周期律(第13题);知识覆盖面大,题目难度较小,重视基础知识的考察,与2011年高考相似。
2013年高考全国卷,在选择题处考察了常见物质性质(第7题);基础有机化学中的官能团与有机物性质(第8题);元素周期律与水溶液结合考察了简单的盐类水解问题(第9题);以生活中处理银器表面黑色为依托考察了学生利用电化学原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第10题);水溶液中溶度积常数(第11题);基础有机中同分异构体数目(第12题);物质性质与化学基础实验结合考察了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第13题)。
对比2012年高考来说,选择题在考察知识模块上变化不大,加入了电化学知识考察;在内容上,2013年高考对学生化学知识掌握面更广(如在阅读材料中出现的侯氏制碱法、黑火药),掌握程度上要求更高(如电化学知识处理生活问题),难度较12年选择题有所提高。
对比新课标实施后的2011、2012、2013年高考理综选择题来说,整体上对学生能力要求在逐年提高,对新课标理念(STS)的体现越来越明显。
(二)、非选择题1、出题顺序:2013年高考化学非选择题在出题顺序上,较11、12年有所变化,实验题由28题提前至了26题。
2013高考化学试卷分析
一、每个题的分析二、今年考题与往年有哪些不同1.注重计算能力的考查。
第26、28题对考生计算能力进行了考查,且加大了计算力度。
2.注重考查考生对图表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中学化学中很多材料和事实都可以通过图表信息呈现,如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溶解度、酸碱中和滴定中的pH等。
图象和表格中含有大量的信息,信息中有的是隐性的,考生必须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加工,才能发现其中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例如 28题根据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曲线图象,考查其现象的原因。
3.注重阅读能力的考查如:28题第(5)问,如果考生根据试题提供信息,不能对题中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发散联系物理知识,对该题就不能做到有效的作答。
4.淡化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有弱化趋势,2013年是这几年中最弱化的一次。
7道选择题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要求均不高,非选择题部分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考查力度也有一定的减小。
三、新题型1.解题的基本信息通过图标呈现。
例如 28题根据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化的曲线图象,考查其现象的原因。
针对这道题就需要考生对题中条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并发散联系物理知识。
2.第36题制备草酸的工艺流程。
是以有机化学反应实验作为载体验探究题,这改变了一贯的无机反应作为实验载体的规律。
四、考题趋势相对往年而言,今年的高考化学更加注重对化学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更突出了对考生基本能力的考查,迁移性知识的考察占了大部分。
题目来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
试题虽然在解答思路和思维层次上要求较高,但知识均源于课本,试题的落脚点比较基础,即高起点低落点。
例如:物质的分离、提纯;同分异构体;元素结构、位置、性质之间的关系;电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等考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主要体现在能力考查上,为了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考试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全国卷)
2013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分析白银市实验中学吴萍今年的高考理综化学部分依然采用了7+3+1的结构,即7道选择题,3道非选择题。
1道选修题。
这种考查模式是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模式。
针对这种高考模式我们绝对不应该掉以轻心,事实上,当我们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今年的高考试题在考察内容上来看的确变化不是很大,主干知识的考查依然体现的很突出,但是知识的考查方式和考查角度有明显的差异。
这实际就是一种悄然的改变,或者说是在告诉我们新的高考一定会有新的面貌,新的动向。
高考的新动向实质就是新课程理念的一种体现,即使在教材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也让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的痕迹,那就是更加注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
这就要求学生要构建“自主探究,加强合作”的多样化学习模式,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我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继续前进,这种改变必然会体现的更加深刻。
那么我们教师面对这种现状该如何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重基础知识立足教材立足大纲卷1中第6、7题是有机化学基础题,涉及到基本槪念,基本反应类型。
第9题阿常数,第10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第11题原电池,第12题盖斯定律的应用,第13题有关PH值的计算。
卷Ⅱ中26题有机化学实验题,27题物质的提纯与分离,28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这些均为课本中主干及重点知识,也是教学大纲中始终稳定不变的内容,这些试题的再现无疑是对今后的高考复习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
因此我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看准目标,不要因为课程改革而迷失方向,茫然不知所措。
课堂依然还是得立足教材,立足大纲,抓住主干知识的教学。
2、逐步靠拢新课程标准,体现实验考查向实验设计的转型2013年理综测试化学26题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求学生认识仪器,并要求简述实验现象。
而且该试题答案的呈现方式新颖,是用填表格的形式来表述对实验问题的理解,这些改变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2013高考 化学真题专业解析(新课标i卷)(出版原稿)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卷(化学部分)(新课标I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碘酸的食物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答案:C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成、生活的关系。
解题思路:根据反应的原理及物质的性质分析。
解答过程:解:选项A中,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具体过程为:在饱和氨盐水中(氨气,氯化钠都达到饱和的溶液)通入二氧化碳从而发生如下反应:反应中的碳酸氢钠由于溶解度低而析出,可以进一步煅烧分解为碳酸钠,,故A正确;选项B中,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与氨气反应产生白烟,故B正确;选项C中,补碘元素要多吃富含碘元素的食物,而碘酸钾是食盐中添加的碘元素,故C 错误;选项D中,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硫磺、硝石和木炭,故D正确。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
规律总结:随着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互动关系的增强以及素质教育的实施,STS问题成为高考化学考试的重要内容。
近年高考中有关STS问题的试题很多.此类题目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较容易作答。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醉的叙述正确的是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答案:A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质。
解题思路:根据物质的组成、化学键、结构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解:选项A中,根据香叶醇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0H18O,故A正确;选项B中,香叶醇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故能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褪色,故B错误;选项C中,香叶醇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其褪色,故C错误;选项D中,香叶醇结构中存在羟基( OH),故能和活泼金属以及羧酸发生取代反应,故D正确。
2013高考化学实验五大专题真题归纳
2013高考化学实验五大专题真题归纳高考化学实验专题【说明】化学实验约占高考总分的20%,分析历年高考试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查: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二、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三、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四、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大题已经成为高考理综试卷唯一固定的题型。
实验题多考查无机实验,但从2012年开始,又大胆的采用有机化学实验的命题方式,有机实验或将成为实验大题命题趋势。
实验专题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2012·浙江理综,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镀锌铁皮锌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将镀锌铁皮放入稀硫酸,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B.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C.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D.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2.[2012·天津理综,4]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3.[2012·山东理综,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盛放NaOH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4.[2012·福建理综,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C.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1碳酸钠溶液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5.[2012·安徽理综,10]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6.[2012·重庆理综,8]对实验:①中和滴定、②中和热的测定、③实验室制备乙烯、④乙酸乙酯的制取,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④必须加热 B.②③必须隔热C.①②必须用指示剂 D.③④必须用催化剂实验专题二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1.[2012·广东理综,9]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 B.用BaCl2溶液鉴别C.用浓HNO3与Cu反应制备NO2D.将混有HCl的Cl2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2.[2012·浙江理综,13]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中的若干种离子。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选择题部分(1.实验基础)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选择题部分(1.实验基础)备注:2013年高考化学或者理科综合(化学)试题统计及顺序(共15套,31地区)1、(1套)大纲版全国卷(广西)2、(1套,9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吉林、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南、江西)3、(1套,7地区)新课标全国卷II(西藏,新疆;青海、甘肃、贵州、云南、辽宁)4、(4套,4地区)4个直辖市各一套:北京、天津、上海、重庆5、(8套,8地区)独立命题省份:安徽,山东,四川,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答案】A【解析】水的量过多,最后配得的溶液总质量为125克,溶质仍然为0.1,所以浓度不对。
【试源】2013高考全国大纲版(广西)理综综合化学13.【答案】D【解析】A错,萃取的原则之一是两种溶剂互不相溶,但乙醇易溶于水中,故不能分离;B错,分液原理是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乙酸乙酯和乙醇均为液体有机物,可以互溶;C错,重结晶可以分离KNO3中混杂的NaCl是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NaCl大。
【试源】201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5.【题文】实验:①0.1 mol/L AgNO3溶液和0.1 mol/L 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浊液a,过滤得到滤液b和白色沉淀c;②向滤液b中滴加溶液,出现浑浊;③向沉淀c中滴加溶液,沉淀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浊液a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AgCl(s)Ag+(aq)+Cl-(aq)B.滤液b中不含Ag+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AgCl转化为AgID.实验可以证明AgCl比AgI更难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沉淀溶解平衡,AB两个选项是矛盾的,明显可看出溶液中有银离子。
【试源】2013北京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7.【题文】用右图所示装置检验乙烯时不需要除杂的是()【解析】A中乙醇具有还原性会与高锰酸钾反应;C浓硫酸使乙醇脱水后碳单质和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会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杂质二氧化硫会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013高考化学考点精讲_考点58_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
2013年高考化学考点精讲之考点58 化学实验设计和评价1.复习重点1、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和运用化学知识设计一些基本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3)能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2、实验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
2.难点聚焦运用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是综合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具体体现。
这有助于提高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培养信息提取和加工能力、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并能发挥大实验题多方位、多层面的考核、检测功能。
一、解答简单实验设计题的一般过程与思路化学实验设计题(如高考大实验题)重在培养或考查把已有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新情景的能力,它所选择的课题往往是没有直接、系统实践过的。
从信息加工角度分析解答时,还要能够从题目中敏捷地接受信息,分析评价信息,选择、调用自己贮存的相关知识,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实验设计的新问题。
大致过程与思路如下:1、接受信息接受、分析、筛选信息,明确实验设计的课题、条件和要求。
要求迅速、全面地吸收题目中的新信息,分析提供这些信息的目的,把信息归类、并对各个信息在实现实验设计中的作用做初步评估。
接受信息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明确实验课题;二是明确实验条件;三是明确设计要求。
2、实验设计原理通过对新旧信息的加工开发,实现指定的实验设计。
从设计的要求及解决问题的顺序分析,大致有以下两个层次:一是实验方法的选定。
这是从总体上考虑实验方案的设计。
一般来说,实验方法主要取决于实验原理,并受实验条件的制约。
二是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设计。
装置和操作都是为了具体实验的实验方法,完成实验任务,通常属于实验方案细节的设计。
和基本实验方法比较,它们往往更贴近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实验设计内容概括地讲,设计一个实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根据命题要求,说明设计该实验的原理,画出实验装置。
专题二十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讲解部分)
栏目索引
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 前先① 验纯 等); (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② 水 中进行等); (4)污染性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物质参加的反应,要注意防止导 气管堵塞。
答案 (1)平衡压强 直形冷凝管 (2)在b和f中加水,水浸没导管a和e末端 (3)①CD ②不受影响 ③充分吸收HF气体,防止其挥发损失
(4) 0.057(c1V1-c2V2 )
m
(5)寻找最佳实验条件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实践探究
1.综合实验题注重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把握,从而对 实验进行评价。考查内容通常为仪器名称、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化学 方程式的推断与书写、物质检验(有干扰)、滴定原理和计算等。 例1 (2019广东广州一模,26)二氧化钒(VO2)是一种新型热敏材料。+4价 的钒化合物在弱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实验室以V2O5为原料合成用于制 备VO2的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过程如下:
溶液V2 mL,则氟化稀土样品中氟的质量分数为
。
(5)用样品进行实验前,需要用0.084 g氟化钠代替样品进行实验,改变条件
(高氯酸用量、反应温度、蒸馏时间),测量并计算出氟元素质量,重复多
次。该操作的目的是
。
解题导引 一是要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可从题给 的化学情境并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二是要想过程,理清 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三是要看准图,分析各实 验装置的作用。四是要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概要.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有机化学1(2013安徽卷)26.(16分)有机物F 是一种新型涂料固化剂,可由下列路线合成(部分反应条件略去):(1)B 的结构简式是 ;E 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
(2)由C 和E 合成F 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苯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
①含有3个双键 ②核磁共振氢谱只显示1个峰 ③不存在甲基(4)乙烯在实验室可由 (填有机物名称)通过 (填反应类型)制备。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 属于饱和烃b . D 与乙醛的分子式相同c .E 不能与盐酸反应d . F 可以发生酯化反应2(2013全国新课标卷2)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化合物Ⅰ(C 11H 12O 3)是制备液晶材料的中间体之一,其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酯基。
Ⅰ可以用E 和H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已知以下信息:① A 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② RCH=CH 2 RCH 2CH 2OH①B 2H 6②H 2O 2/OH -③化合物F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④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回答下列问题:(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
(3)E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
(4)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5)I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6)I的同系物J比I相对分子质量小14,J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如下条件: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和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共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J的一个同分异构体发生银镜反应并酸化后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1,写出J的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3(2013天津卷)8、已知水杨酸酯E为紫外吸收剂,可用于配制防晒霜。
【专业详解详析】2013年高考 化学真题 (上海卷)(出版原稿)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卷(上海卷)解析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凃或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考试务必将答题纸上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8 Na-23 S-32 Ca-40 Fe-56 Ni-59 Cu-64 Br-80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2013年4月24日,东航首次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
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答案:D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及鉴别。
解题思路:根据地沟油和油脂的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
地沟油主要成分是是油脂,在氢氧化钠溶液可水解而不分层,矿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的混合物,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液,他们都能燃烧,密度比水小、没有固定的沸点。
解答过程:解:选项A中,地沟油的成分是油脂,油脂和矿物油都能燃烧;故A错误;选项B中,矿物油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故B错误;选项C中,油脂和矿物油的密度都比水小;故C错误;选项D中,油脂在在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条件下水解,生成的甘油和高级脂肪酸钠都易溶于水,不分层,而矿物油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还分层。
故D正确。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
规律总结:依据习惯,把通过物理蒸馏方法从石油中提炼出的基础油称为矿物油,加工流程是在原油提炼过程中,在分馏出有用的轻物质后,残留的塔底油再经提炼而成(称为老三套(溶剂精制、酮苯脱蜡、白土补充精制))。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全国卷)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试卷(化学部分)(全国卷)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6. 下面有关发泡塑料饭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材质是高分子材料B.价廉、质轻、保温性能好C.适用于微波炉加热食品D.不适于盛放含油较多的食品答案:C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
解题思路:根据发泡塑料饭盒的材料结合应用进行分析。
解答过程:解:发泡塑料饭盒加热时会放出有毒物质,污染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C。
规律总结:此类型题目涉及的化学内容比较简单,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社会热点和环境能源等问题,通过测试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社会的关注态度。
7. 反应X(g)+Y(g)2Z(g); 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B.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C.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D.降低温度,Y的转化率增大答案:D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
解题思路: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解答过程:解:选项A中,钢此反应为体积守恒的反应,压强的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 错误;选项B中,催化剂只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会改变化学平衡,所以Z的产率不变,故B错误;选项C中,增大X的浓度,化学平衡会向正方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而X的转化率减小,故C错误;选项D中,此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所以本题的答案为D。
规律总结:分析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8. 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答案:C思路分析:考点解剖:本题阿伏加德罗定律、原子结构及基本计算,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2013年高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2013年高考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纲解读考点展示1.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2.根据实验试题要求,设计或评价实验方案1.利用限定的仪器装置、药品,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2.利用部分实验环节,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3.对给出的实验方案作出科学的评估,选出最佳方案一、知识网络***高考高频考点: 考点一, 物质性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考点二,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考点三, 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二、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化学实验过程(1)实验准备;(2)实验实施;(3)实验结果处理等阶段。
2.实验方案包括的内容(1)实验名称;(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4)实验用品(仪器、药品及规格);(5)实验步骤(包括实验仪器装配和操作);(6)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包括误差分析);(7)问题和讨论。
3.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1)根据实验目的,阐明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
(2)根据实验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画出实验装置图。
(3)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4)实验结束后应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
(2)安全性:尽量避免使用有害、有毒的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3)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4)简约性:设计实验应简单易行,实验步骤尽可能少,在短时间内能完成。
三、实验方案的评价评价最优实验方案:1.优化思路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同学们利用化学知识,设计实验完成预期目的。
设计时一定要有目的性,设计周密、可行、优化的方案。
2.优化药品在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考虑用价格便宜的原料,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要考虑所加药品不能引起新的杂质,否则也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及要求。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 ——考点20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Word版含答案.pdf
考点20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2013·上海化学·14)为测定镀锌铁皮锌镀层的厚度,将镀锌皮与足量盐酸反应,待产生的气泡明显减少时取出,洗涤,烘干,称重。
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判断正确的是 A.铁皮未及时取出,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B.铁皮未洗涤干净,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C.烘干时间过长,回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D.若把盐酸换成硫酸,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答案】C 【解析】产生的气泡明显减少时,表明锌反应完,若这时铁皮未及时取出,则铁溶解,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A错误;铁皮未洗涤干净(表面吸附杂质),烘干时间过长(铁被氧化),则剩余物的质量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小,B错误;C正确;D项对结果无影响,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误差分析 2.(2013·上海化学·1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正确的是A.均采用水浴加热B.制备乙酸乙酯时正丁醇过量C.均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D.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过量 【答案】C 【解析】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是将产物分离出去,从而提高生产物的产率,C正确。
3.(2013·北京理综·28)(15分) 某学生对SO2与漂粉精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操作现象取4g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水部分固体溶解,溶液略有颜色过滤,测漂粉精溶液的pHpH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1)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 。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
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 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 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 实验a目的是 。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0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2013·上海化学·14)为测定镀锌铁皮锌镀层的厚度,将镀锌皮与足量盐酸反应,待产生的气泡明显减少时取出,洗涤,烘干,称重。
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判断正确的是A.铁皮未及时取出,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B.铁皮未洗涤干净,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C.烘干时间过长,回导致测定结果偏小D.若把盐酸换成硫酸,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答案】C【解析】产生的气泡明显减少时,表明锌反应完,若这时铁皮未及时取出,则铁溶解,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A错误;铁皮未洗涤干净(表面吸附杂质),烘干时间过长(铁被氧化),则剩余物的质量偏大,导致测定结果偏小,B错误;C正确;D项对结果无影响,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误差分析2.(2013·上海化学·10)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的描述正确的是A.均采用水浴加热B.制备乙酸乙酯时正丁醇过量C.均采用边反应边蒸馏的方法D.制备乙酸乙酯时乙醇过量(1)Cl2和Ca(OH)2制取漂粉精的化学方程是。
(2)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
(3)向水中持续通入SO2,未观察到白雾。
推测现象i的白雾由HCl小液滴形成,进行如下实验:a.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无变化;b.用酸化的AgNO3溶液检验白雾,产生白色沉淀。
①实验a目的是。
②由实验a、b不能判断白雾中含有HC1,理由是。
(4)现象ii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可能原因: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1-发生反应。
通过进一步实验确认了这种可能性,其实验方案是。
(5)将A瓶中混合物过滤、洗涤,得到沉淀X①向沉淀X中加入稀HC1,无明显变化。
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则沉淀X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iii 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 。
【答案】ks5u(1)222222l 2()a l ()2C Ca OH C C Ca ClO H O +=++;(2)碱性、漂白性;(3)①、检验白雾中是否Cl2,排除Cl2干扰;②、白雾中含有SO2,SO2可以使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向漂白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黄绿色;(5)①、CaSO4;②、22224l 242l C SO H O H C SO +--++=++。
【解析】(1)Cl2和Ca (OH )2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与水;(2)pH 试纸先变蓝(约为12),说明溶液呈碱性,后颜色褪去,说明具有漂白性;(3)①反应中生成Cl2,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白雾中是否Cl2,排除Cl2干扰; ②白雾中含有SO2,可以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故SO2可以使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4)向漂白精溶液中逐滴滴入硫酸,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为黄绿色;(5)①取上层清液,加入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SO2被氧化为SO42-,故沉淀X 为CaSO4;②溶液呈黄绿色,有Cl2生成,Cl2与SO2反应生成盐酸与硫酸。
4.(14分)(2013·新课标卷Ⅱ·27)氧化锌为白色粉末,可用于湿疹、癣等皮肤病的治疗。
纯化工业级氧化锌(含有Fe(Ⅱ), Mn(Ⅱ), Ni(Ⅱ)等杂质)的流程如下:工业ZnO 浸出液 滤液滤液 滤饼 ZnO 提示:在本实脸条件下,Ni(Ⅱ)不能被氧化: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是MnO2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②中除掉的杂质离子是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 较低,对除杂的影响是 ;(2)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过滤得到的滤渣中,除了过量的锌外还有 ;(3)反应④形成的沉淀要用水洗,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4)反应④中产物的成分可能是ZnCO3·xZn(OH)2 .取干操后的滤饼11.2g ,煅烧后可得到产品8.1 g. 则x 等于 。
解析:以工艺流程为形式考察化学知识,涉及反应原理、除杂方法、影响因素、反应类型、产物分析、洗涤干净的检验方法、化学计算等。
(1)除去的杂质离子是Fe2+和Mn2+;Fe2+以Fe(OH)3的形式沉淀下来,Mn2+以MnO2的形式沉淀下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稀H2SO4 ① 调PH 约为5 适量高锰酸钾溶液② 过滤 Zn ③ 过滤 Na2CO3 ④ 过滤 煅烧 ⑤MnO4-+3Fe2++7H2O===MnO2↓+3Fe(OH)3↓+5H +;3Mn2++2MnO4-+2H2O===5MnO2↓+4H +;在加高锰酸钾溶液前,若pH 较低,不会形成Fe(OH)3和MnO2沉淀。
(2)Zn +Ni2+===Zn2++Ni 是置换反应;还有Ni 。
(3)洗涤主要是除去SO42-和CO32-离子。
检验洗净应该检验SO42-离子。
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滴入稀盐酸,加入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洗涤干净。
(4)令ZnCO3为amol,Zn(OH)2为bmol125a+99b=11.2; 81(a+b)=8.1 解之,a:b=1:x=1:1,x=1参考答案:(1)Fe2+和Mn2+;MnO4-+3Fe2++7H2O===MnO2↓+3Fe(OH)3↓+5H +;3Mn2++2MnO4-+2H2O===5MnO2↓+4H +;不会形成Fe(OH)3和MnO2沉淀。
或无法除去Fe2+和Mn2+;(2)置换反应;Ni(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量,滴入稀盐酸,加入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洗涤干净。
ks5u(4)15.(2013·安徽理综·27)(13分)二氧化铈2()e O C 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
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2232Fe SiO O O 、、Ce 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
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1)洗涤滤渣A 的目的是为了去除 (填离子符号),检验该离子是否洗涤的方法是 。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滤渣B 的主要成分是 。
(3)萃取是分离稀土元素的常用方法,已知化合物TBP 作为萃取剂能将铈离子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TBP (填“能”或“不能”)与水互溶。
实验室进行萃取操作是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有 、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4)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4(OH)Ce 产品0.536g ,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0mol •14L FeSO -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是(铈被还原为3Ce +),消耗25.00mL 标准溶液,该产品中4()Ce OH 的质量分数为 。
27.【答案】(1)滤渣上附着的Fe3+、Cl-,取最后洗涤液少量,滴加AgNO3,如无白色沉淀,则洗干净。
(2)2CeO2+H2O2+6H+=2Ce3++O2 ↑+4 H2O SiO2(3)不能 分液漏斗(4)97.01%【解析】该反应过程为:①CeO2、SiO2、Fe2O3等中加入稀盐酸,、Fe2O3转化FeCl3为存在于滤液中,滤渣为CeO2和SiO2②加入稀硫酸和H2O2,CeO2转化为Ce3+滤渣为SiO2③加入碱后Ce3+转化为沉淀,④通入氧气讲Ce 从+3氧化为+4,得到产品。
Ce (OH )4~ FeSO4n(Ce (OH )4)= n(FeSO4)=0.1000mol/L*1.025L=0.0025mol,m=0.0025mol*208g/mol=0.52g【考点定位】以工艺流程为基础,考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
ks5u6.(2013·安徽理综·28)(14分)某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227K Cr O 。
光照下,草酸224()H C O 能将其中的2-27Cr O 转化为3+Cr 。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少量铁明矾[]2442()24Al Fe SO H O 即可对该反应堆起催化作用。
为进一步研究有关因素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探究如下:(1)在25°C 下,控制光照强度、废水样品初始浓度和催化剂用量相同,调节不同的初始pH 和一定浓度草酸溶液用量,作对比实验,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测得实验①和②溶液中的2-27Cr O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上述反应后草酸被氧化为 (填化学式)。
(3)实验①和②的结果表明 ;实验①中1~o t 时间段反应速率υ(3+Cr )= 11min mol L -- (用代数式表示)。
(4)该课题组队铁明矾[]2442()24Al Fe SO H O 中起催化作用的成分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和假设三:假设一:2+Fe 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 ;假设三: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
(除了上述实验提供的试剂外,可供选择的药品有244242432243()24()K SO FeSO K SO Al SO H O Al SO 、、、、等。
溶液中2-27Cr O 的浓度可用仪器测定)【答案】(2)CO2(3)PH 越大,反应的速率越慢011c c t (4)Al3+期催化作用;Fe2+和Al3+起催化作用(5)取PH=5的废水60ml ,加入10ml 草酸和30ml 蒸馏水,滴加几滴FeSO4,测定反应所需时间预期现象与结论:与②对比,如果速率明显加快,故起催化作用的为Fe2+【解析】该反应为探究重铬酸根与草酸反应过程中的催化作用,该反应为一比较熟悉的反应,草酸被氧化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3)考查了从图像中获取数据并分析的能力。
图像越陡,反应速率越快(4)对于假设可以从加入的物质铁明矾中获取,故为Fe2+和Al3+,然后根据上面的过程,进行对比实验,即可以得到答案。
【考查定位】考察化学实验探究基本能力和化学反应基本原理7.(2013·江苏化学·16)(12分)氧化镁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
硫酸镁还原热解制备高纯氧化镁是一种新的探索。
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MgCO3,含少量FeCO3)为原料制备高纯氧化镁的实验流程如下:(1)MgC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加入H2O2氧化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滤渣2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2MgSO4+C 2MgO +2SO2↑+CO2↑MgSO4+C MgO+SO2↑+CO↑MgSO4+3C MgO+S↑+3CO↑利用右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①D中收集的气体可以是(填化学式)。
②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填字母)。
a.NaOH 溶液b.Na2CO3溶液c.稀硝酸d.KMnO4溶液③A中得到的淡黄色固体与热的NaOH溶液反应,产物中元素最高价态为+4,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