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三角形2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2章 三角形2.6 用尺规作三角形第2课时 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第2课时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知识与技能】1.会利用尺规作三角形: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2.会写出三角形的已知、求作和作法.3.能对新作三角形给出合理的解释.【过程与方法】在用尺规作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的过程中,体会、思考作图的合理性及依据.【情感态度】通过师生共同观察、探索、交流、操作,品尝成功的喜悦,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作图时要做到规X使用尺规,规X使用作图语言,规X地按照步骤作出图形.【教学难点】作图语言的准确应用,作图的规X与准确.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已知:a求作:AB,使AB=a2.已知:∠α求作:∠AOB,使∠AOB=∠α【教学说明】通过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复习,为本节课作三角形打好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如图,已知∠AOB,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AOB.如图:作法:①作射线O′A′;②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③以O′为圆心,以O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以OD的长为半径画弧;④以C为圆心,以CD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D′;⑤过点D′作射线O′B′,则∠A′O′B′为所求作的角.∠α△ABC,使∠B=∠α,BC=a,BA=c.如图:作法:①作∠MBN=∠α;②在射线BM,BN上分别截取BC=a,BA=c;③连接AC,则△ABC为所求的三角形.3.如图,已知∠α,∠β和线段a,求作△ABC,使∠ABC=∠α,∠ACB=∠β,BC=a, 如图:作法:①作线段BC=a;②在BC的同侧,作∠DBC=∠α,∠ECB=∠β,BD与CE相交于点A,则△ABC为所求作的三角形.【教学说明】在完成三个作图后,同学们要比较各自所作的三角形,利用重合等直观的方法观察所作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在此基础上,利用已经获得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说明大家所作的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即说明作法的合理性.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d .(填序号)2.已知:线段c,∠1.求作:△ABC,使∠C=90°,∠A=∠1,AB=c.作法:(1)作∠EAF=∠1.(2)在射线AE上截取AB=c.(3)过点B作BC⊥AF交AF于点C,则△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3.已知两条直角边,求作直角三角形(要求写出已知、求作、作法).解:已知:线段a、b,求作:△ABC,使∠C=90°,AC=b,BC=a.作法:提示,先作∠C=90°.4.如图,已知线段a、b,求作:Rt△ABC,使∠ACB=90°,BC=a,AC=b(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解:【分析】先作一个直角∠ACB=90°,再作BC=a,AC=b,连接AB就可以.作图如下:5.请你作出一个以线段a为底边,以∠α为底角的等腰三角形(要求:用尺规作图,并写出已知,求作,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结论).【分析】可先画线段BC=a,进而在BC的同侧作∠MBC=∠α,∠NCB=∠α,MB,交于点A,△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已知:线段a,∠α.求作:△ABC,使BC=a,AB=AC,∠ABC=∠α.△ABC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教学说明】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转换思想.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中第3、4、5 题.通过练习情况来看,学生对于涉及到作角的作图题掌握的不够好,不知道该在什么地方作角,因此,对此类题型应多加练习.。
13.3.2等边三角形(2) 课件(共19张PPT)
∴ Rt△BDE中, DB=2DE=12
E
B
∵ AD是∠BAC的平分线, DE⊥AB, DC⊥AC
∴DC=DE=6
∴BD=DC+DB=18.
课后作业
教材83页习题13.3第14、15题.
解:∵ DE⊥AC,BC⊥AC,∠A =30°,
∴ BC = 1 AB,DE = 1 AD.
2
2
B D
∴ BC =3.7(m).
又 AD = 1 AB,
2
A EC
∴DE = 1 AD =1.85(m) .
2
答:立柱BC 的长是3.7 m,DE 的长是1.85 m.
小试牛刀
1.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8米
4
证明: ∵∠ACB=90°,∠A=30°,
∴BC=
1 2
AB,∠B=60°
∵CD是高,
∴∠CDB=90°,∠B=60°,
∴∠BCD=30°,
∴BD= 1 BC, ∴BD=1 AB.
2
4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收获了哪些知识? (畅所欲言)
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 2、需要注意什么?
实战演练
1
∴ BC = 2 AB.
B
C
合作探究
B
A 归纳总结: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符号语言:∵∠C =90°, ∠A=30°
1
C
∴ BC = 2 AB.
典例精析
例.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AB =7.4 cm,∠A =30°,立柱BC、DE 要多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为后续学习正多边形和圆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但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所了解,但需要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让学生能够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等边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等知识,引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用PPT展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模型或图片,进行观察和操作,验证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用PPT呈现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给其他同学。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等边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做。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三角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三角形知识点一、三角形及其有关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4、三角形的内角的关系:(1)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6、三角形的分类:(1)三角形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2)三角形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还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7、三角形的三种重要线段: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3)三角形的高线:定义: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它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它的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的交点在它的外部;8、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21×底×高 二、全等图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2.6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
A
D
B
C
A
D
B
1. 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AB上一点,∠1=∠B,
∠A=∠2. 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在△ABC中, ∠A+∠2 +∠1+∠B=180°,
∵ ∠A=∠2 ,∠B=∠1,
C
∴2(∠ A+∠B)=180°, 即∠ A+∠B=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A
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A
①文字语言: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几何语言:
∵在△ABC中, ∠A+∠B=90 ° ,
∴ △ABC为直角三角形.
C
B
做一做:
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1)有一个外角为90°
(2)∠A=36°,∠B=54°
C
(3)如图,∠1与∠2互余,∠B=∠1.
C
2
∴BC=EB,
∵ ∠1=∠2,∠2+∠DBE=90° ,
1
∴∠1+∠DBE=90°,
A
B
D
∴∠CBE=180°-(∠1+∠DBE)=90°,
∴△B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①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②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
D
B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已知,如图,A、B、C、D同在一条直线上. ∠A=∠D= 90°,AC=BD,∠1=∠2. 求证:△B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等边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既有三角形的普遍性质,又有自身独特的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2)》这一节,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三角形的性质,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认识误区,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学会发现和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引入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法,发现和总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3.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给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八年级下册数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
A
1 2
AB
B D
1 分析:要判断 BC= 2 1 BD=BC,那么 BC= 2
AB,可以考虑取 AB 的中点,如果如果
B
C A
四、达标检测,练习反馈: 课本第 6 页练习 1、2 五、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六、作业布置
D
C
AB,由于∠A=30°,所以∠B=60°,
B D
B D C A
C
A
三、 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 1、 在△ABC 中,△C=90°,∠B=15°,DE 垂直平分 AB,垂足为点 E,交 BC 边于 点 D,BD=16cm,连结 AD, (1)求∠EAD 与的度数∠ADC 的度数; (2)求 ADE
O K
B D C
为什么会有这个规律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例 2 如图在△ABC 中,若∠BAC=120°,AB=AC,AD⊥AC 于点 A,BD=3,求(1)∠B、 ∠C、∠BAD 的度数; (2)AD、DC、BC 的长
文桥中学
课题:直角三角形的性质(2) 课型:预习、展示、反馈 课时:一课时
八 年级
数学
证明:
科教、学案
主备人:
时间:2、17
学习目标:1、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 边的一半以及逆定理。 2、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重点: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以及逆定理 难点: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以及逆定理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两锐角互余; (2)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按要求画图: (1)画∠MON,使∠MON=30°, (2)在 OM 上任意取点 P,过 P 作 ON 的垂线 PK,垂足为 K, 量一量 PO,PK 的长度,PO,PK 有什么关系? (3) 在 OM 上再取点 Q,R,分别过 Q,R 作 ON 的垂线 QD,RE,垂足分别为 D,E,量一量 QD,OQ,它们有什么 关系?量一量 RE,OR,它们有什么关系? 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 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探究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为什么等于斜边的 一半。 (课本第 4 页) 如图,Rr△ABC 中,∠A=30°,BC 为什么会等于 。 2、探究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它所对的角等于 30°。 为什么? (提示:可以逆运用上述方法,课本第 5 页) 证明:
八年级数学直角三角形2
30 ゜
B
2.如图:它是人字屋架设计图,其中 AB=AC=5米.D是AB的中点, AE⊥BC.如果∠BAC=120゜, 求AE和DE的长度. A
D
B
E
C
3.如图: ∠ABC= ∠ADC
=90 ° ,E是AC的中点,EF⊥BD 于F.试说明F是DB的中点.
A
E
B
F
D
C
4.在Rt△ABC中, ∠ ACB= 90 °,CH 是斜边AB上的高,CM是AB上中线,CT是
∠ BCA的平分线.试说明∠ 1= ∠ 2.
C
12
A
M TH
B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__. 2.在Rt△ABC中∠C=90°,∠B=30, AB=4厘米.则AC=___厘米. 3.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
若CD=3.5厘米,则AB=__厘米.
4.在三角形ABC中CD是AB边上的中 线.且CD= 1 AB.则△ABC是__三角形.
HQEZ WJL321 制作
上节课学习的直角三角形知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是45 ゜
操作实践,总结规律.
任意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作出斜边上的中线,并利 用圆规比较中线与斜边的一半的长短.你发现了什 么?
(请所有同学把结果都说出来.)
总结:直角三角形性质:
A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D
等于斜边的一半
∵ ∠C= 90゜
B
C
CD是AB边上的中线.
1
∴CD= 2 AB(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湘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2-1三角形第2课时三角形的外角及其性质课件
解析 (1)∵∠B=35°,∠E=25°, ∴∠ECD=∠B+∠E=60°, ∵CE平分∠ACD,∴∠ACE=∠ECD=60°, ∴∠BAC=∠ACE+∠E=85°. (2)证明:∵CE平分∠ACD,∴∠ECD=∠ACE, ∵∠BAC=∠E+∠ACE,∴∠BAC=∠E+∠ECD, ∵∠ECD=∠B+∠E,∴∠BAC=∠E+∠B+∠E, ∴∠BAC=∠B+2∠E.
2
∠A1=
1 2
∠A,同理∠A2=
1 2
∠A1,∴∠A2=
12∠A1=
1×
2
1∠A=
2
1 22
∠A,同理∠A3=
1 23
∠A,∠A4=
1 24
∠A,
∠A5=
1 25
∠A=
1 32
×96°=3°.故选D.
9.(教材变式·P49习题2.1 T8)(2024湖南岳阳汨罗期中,14,★ ★☆)如图,∠A+∠B+∠C+∠D+∠E+∠F+∠G= 180° .
解析 如图,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EOF=∠B+∠F, ∠GOF=∠C+∠G,∠DPE=∠A+∠D,∴∠GOE=∠B+∠F+∠C +∠G,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GOE+∠DPE+∠E=180°, 所以∠A+∠B+∠C+∠D+∠E+∠F+∠G=180°.
10.(2024湖南永州宁远期中,23,★★☆)如图,CE是△ABC的 外角∠ACD的平分线,且CE交BA的延长线于点E. (1)若∠B=35°,∠E=25°,求∠BAC的度数. (2)求证:∠BAC=∠B+2∠E.
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三角形2.1三角形课件 湘教版
解: ∵ ∠3是△ABC的一个外角
∴∠3= ∠1+∠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 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 21
∵ ∠1=∠2
∴ ∠3= 2∠1
∴ ∠1= ∠2 = 1/2∠3=1/2×100
°
=50 °
3A
B2
1C
课堂达标
1.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在 ABC 中, (1)若∠A=54°,∠B=27°,则∠C= 99° . (2)若∠B=∠C=30°,则∠A= 120°, ABC 为 钝角 三角形 (3)若∠A:∠B:∠C=1:2:3,则∠A= 30°,∠B= 60°,∠C = 90°.
多边形 三角形 四边形 五边形 … n 边形
内角和
180° 360° 540°
…
180°( n-2 )
做一做
在一张薄纸上任意画一个 三角形,你能设法画出它的一 个内角的平分线吗? 你能通过折纸的方法得到它吗?
B 用圆规画最简便。
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 一个三角形并剪下,将它的 一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
∴∠BAF+∠CBD+∠ACE =(∠2+∠3+∠1+∠3+∠1+∠2) =2(∠1+∠2+∠3)
例4 已知:D是AB上一点,
E是AC上一点,BE、CD相交于点
F,∠A=62º,∠ACD=35º,
∠ABE=20º.
求:(1)∠BDC的度数; A
(2)∠BFD的度
数 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BDC =∠A+∠ACD
个外角.
A
E
D
F
B
C
三.三角形的分类
直角三角形
按角分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全等证明之二次全等(含答案)
第2节 三角形全等证明之二次全等在证明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时,常见的方法是通过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来证明线段或者角相等.但有的时候,根据题目条件无法简单地通过一次全等证明来得到最终的结论,这时就需要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即证明图中的两对三角形全等.这种方法较多见于对称型全等和旋转型全等的题目中.一、典型例题[例]图2-1是某产品商标的示意图,已知AB =CD,∠A =∠D,有人认为△ABC ≌△DCB,他的思考过程是:∵AB =CD,∠A =∠D,BC =CB,∴△ABC ≌△DCB.你认为这个思考过程对吗?如果正确,请指出他用的是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哪个定理?如果不正确,请写出你的思考过程.解:他的思考过程不正确.在△ABE 和△DCE 中,∵{∠AEB =∠DEC∠A =∠D AB =DC∴△ABE ≌△DCE (AAS ).∴AE =DE,BE =CE.∴AE+EC =DE+EB,即AC =BD.在△ABC 和△DCB 中,∴{AC =BDAB =DC BC =CB∴△ABC ≌△DCB (SSS ).二、培优巩固练习篇1.如图2-2所示,点A,E,C 在一条直线上,∠1=∠2,∠3=∠4.求证:△ABE ≌△ADE.图2-2图2-12.如图2-3所示,点A,E,F,C 在一条直线上,AE =CF,分别过点E,F 作DE ⊥ AC,BF ⊥AC,连接AB,CD,且AB ∥CD,连接BD 交AC 于点C.求证:△DEG ≌△BFG.3.如图2-4所示,AB =AC,DB =DC,F 是AD 延长线上的一点.求证:BF =CF.4.如图2-5所示,AE 是∠BAC 的角平分线,EB ⊥AB 于点B,EC ⊥AC 于点C,点D 是AE 上一点.求证:BD =CD.5.如图2-6所示,DE ⊥AC,BF ⊥AC,AD =BC,DE =BF.求证:AB ∥DC.图2-3C图2-4图2-5图2-66.如图2-7所示,点E,F 在BD 上,且AB =CD,BF =DE,AE =CF.求证:AO =CO.7.如图2-8所示,AB 之间有一条河.想要测量AB 的长,但无法过河接近点A,于是在AB 外任取一点D,在AB 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E,连接ED 和BD,并延长BD 到点G,使DG =DB,延长ED 到点F,使DF =DE,连接FG,并延长FG 到点H,使点H,D,A 在一条直线上,则HG =AB.试说明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8.如图2-9所示,在Rt △ABC 和Rt △ADE 中,∠ABC =∠ADE =90°,BC 与DE 相交于点F,且AB =AD,AC =AE,连接CD,EB.求证:(1)∠CAD =∠EAB;(2)CF =EFDH图2-8图2-99.如图2-10所示,在等边△ABC 内取一点D,使DA =DB,在△ABC 外取一点E,使∠DBE =∠DBC,且BE =BA,则∠BED =_______°.10.如图2-11所示,∠BAC 是钝角,AB =AC,点D,E 分别在AB,AC 上,且CD =BE.试说明:∠ADC =∠AEB.一个同学的解法是这样的: 在△ACD 和△ABE 中, ∵{AB =AC BE =CD ∠BAE =∠CAD ∴△ABE ≌△ACD.∴∠ADC =∠AEB.这种解法遭到了其他同学的质疑.理由是错在不能用“SSA ”判定三角形全等.请你给出正确的解法.图2-10CB AC B答案解析1.证明:在△DEC和△BEC中,{∠1=∠2 EC=EC ∠3=∠4∴△DEC≌△BEC(ASA).∴DE=BE.∵∠3=∠4,∴∠DEA=∠BEA.在△ABE和△ADE中,{AE=AE∠AEB=∠AEDBE=DE∴△ABE≌△ADE(SAS).2.证明:∵DE⊥AC,BF⊥AC, ∴∠AFB=90°=∠CED. ∵AE=CF,∴AE+EF=CF+FE,即AF=CE.∵AB∥CD,∴∠A=∠C.在△ABF和△CDE中,{∠A=∠C AF=CE∠AFB=∠CED ∴△ABF≌△CDE(ASA).∴DE=BF.在△BFG和△DEG中,{∠BFG=∠DEG ∠BGF=∠DGE BF=DE∴△BFG≌△DEG(AAS).3.证明:在△ABD和△ACD中,{AB=AC BD=CD AD=AD∴△ABD≌△ACD(SSS).∴∠BAD=∠CAD.在△BAF和△CAF中,{AB=AC∠BAF=∠CAF AF=AF∴△BAF≌△CAF(SAS).∴BF=CF.4.证明:∵AE是∠BAC的角平分线, ∴∠CAE=∠BAE. ∵EB⊥AB,EC⊥AC, ∴∠ECA=∠EBA=90°.在△CAE和△BAE中,{∠CAE=∠BAE ∠ECA=∠EBA AE=AE∴△CAE≌△BAE(AAS).∴AC=AB.在△CAD和△BAD中,{AC=AB ∠CAD=∠BAD AD=AD∴△CAD≌△BAD(SAS).∴BD=CD.5.证明:∵DE ⊥AC,BF ⊥AC, ∴∠AED =∠CFB =90°, ∠AFB =∠CED =90°, 在Rt △ADE 和Rt △CBF 中,∵{AD =CB DE =BF ∴Rt △ADE ≌Rt △CBF (HL ).∴AE =CF.∴AE+EF =CF+FE,即AF =CE.在△AFB 和△CED 中,∵{AF =CE∠AFB =∠CED DE =BF∴△AFB ≌△CED (SAS ). ∴∠BAF =∠DCE.∴AB ∥DC.∴AO =CO.6.证明:∵BF =DE, ∴BF-EF =DE-FE,即BE =DF. 在△ABE 和△CDF 中, {AB =CDAE =CF BE =DF∴△ABE ≌△CDF (SSS ).∴∠B =∠D.在△AOB 和△COD 中,{∠AOB =∠COD∠B =∠D AB =CD∴△AOB ≌△COD (AAS )7.解:在△BED 和△GFD 中,{DB =DG∠BDE =∠GDF DE =DF∴△BED ≌△GFD (SAS ).∴∠EBD =∠FGD.∴∠ABD =∠HGD.在△ABD 和△HGD 中,{∠ABD =∠HGDBD =GD∠BDA =∠GDH∴△ABD ≌△HGD (ASA ).∴HG =AB.8.证明:(1)在Rt △ABC 和Rt △ADE 中,{AC =AE AB =AD ∴Rt △ABC ≌Rt △ADE (HL ).∴∠BAC =∠DAE.∴∠BAC-∠DAB =∠DAE-∠DAB,即∠CAD =∠EAB.(2)在△ACD 与△AEB 中, {AC =AE∠CAD =∠EAB AD =AB∴△ACD ≌△AEB (SAS ).∴CD =BE,∠ACD =∠AEB.∵Rt △ABC ≌Rt △ADE (HL ), ∴∠ACB =∠AED.∴∠ACB-∠ACD =∠AED-∠AEB,即∠DCF =∠BEF.又∵∠DFC =∠BFE, ∴△DFC ≌△BFE (AAS ).∴CF =EF.9.解:如图2所示,连接CD.∵△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CA.∵BE=BA,BA=BC, ∴BE=BC.在△BDC和△BDE中,{BD=BD∠DBE=∠DBC BE=BC∴△BDC≌△BDE(SAS). ∴∠BED=∠BCD.在△BCD和△ACD中,{BC=AC BD=AD CD=CD∴△BCD≌△ACD(SSS).∴∠BCD=∠ACD=30°.∴∠BED=30°.10.证明:因为∠BAC是钝角,故过点B,C分别作CA,BA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F, G,如图3所示.在△ABF和△ACG中,{∠F=∠G=90°∠FAB=∠GACAC=AB∴△ABF≌△ACG(AAS).∴BF=CG.在Rt△BEF和Rt△CDG中,{BF=CGBE=CD∴Rt△BEF≌Rt△CDG(HL).∴∠ADC=∠AEBEDC BA。
直角三角形(第2课时)-2022-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配套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C′=90 °,B′C′=BC,A ′B ′=AB,把画好的Rt△A′B′ C′ 剪下来,放到
Rt△ABC上,它们能重合吗?
A
B
C
操作: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
已知:线段a,c,直角α 求作:Rt△ABC,使∠C=∠α ,BC=a,AB=c
作图步骤
N
A
B
C
M
C′
(1)先画∠M C′ N=90°
已知:如图, 在△ABC和△A′B′C′中, ∠C=∠C′=90°, AC=A′C ′, AB=A′B′ 求证:△ABC≌△A′B′C′ .
证明:∵△ABC中,∠C=90°
∴BC2=AB2-AC2(勾股定理)
A
A′
同理,B′C′2=A′B′2-A′C′2 .
∵AB=A′B′,AC=A′C′, ∴BC=B′C′.
作图步骤
N
A
B
C
M
B′
C′
(2)在射线C′M上截取B′C′=BC
作图步骤
N
A
A′
B
C
M
B′
C′
(3)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A′
作图步骤
猜想: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N
A
A′
B
C
M
B′
C′
(4)连接A′B′
思考:通过上面的探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证明: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本题
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
五、课堂小结
斜边、 直角边
内容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 直角三角形全等.
2022秋八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三角形2.1三角形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授课课件新版湘教版
感悟新知
知1-练
1.如图,以CD为公共边的三角形是__△__C_D__F_与__△__B_C__D__; ∠EFB是__△__B_E_F__的内角;在△BCE中,BE所对的角 是_∠__B__C_E__,∠CBE所对的边是____C_E___;以∠A为公 共角的三角形有__△__A_B_D__,__△__A_C__E_和__△__A_B__C__.
知2-导
感悟新知
知2-讲
1.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在等腰 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叫作腰,另外一边叫作底边,两腰的 夹角叫作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作底角.
2.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易错警示:(1)等腰三角形中有关边角的名称与三角形的摆放 位置无关;(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或钝角, 而底角只能是锐角.
n+8,3n,则满足条件的n的值有( D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感悟新知
知3-练
3.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 cm和8 cm,则此三角形的 第三边的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3_c_m__<_x_<_1_3__c_m__. 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第三条边的长x应 大于已知两边之差且小于已知两边之和,所 以3 cm<x<13 cm.
感悟新知
知1-讲
例 1 如图都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是三角形的是 ( C)
导引:按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判断.观察每一个选项中的 图形,A,B,D中的三条线段都没有首尾顺次相接
感悟新知
总结
知1-讲
判断三角形的条件:①三条线段,②不在同一条直线 上,③首尾顺次连接三者必须同时满足,否则不是三角形.
1.1 认识三角形 第2课时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件(共24张PPT)
三角形 的高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 点向它的对边所在 的直线作垂线,顶点
B
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A
∵AD是△ABC的BC上的高线.
∴AD⊥BC
D C ∠ADB=∠ADC=90°.
再见
2
3
4
5
6
7
8
9 10
01 23 4 5
D
C
新课讲解
一个三角形的高线共有几条?总的结高(三:在夹条三钝)角角形的的两外边部上. 因此必须先把它们的边
请画出下面三角形的高线,你延发长现,再了画什它么们?的高.
A
A
F E
B
D
CC
D B
B
A D
CE F
新课讲解
三角形的高线 总结
高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新课讲解
一个三角形有几条角平分线? (三条) 请画出下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称之为三角形的内心.
做一做
如图,AE是△ABC的角平分线.已知∠B=45°, ∠ C=60°,
求下列角的大小.
C
(1) ∠BAE (2) ∠AEB
E
解(:1)∵AE是△ABC的角平分线
EO D
B
C
(3)当∠A= x 时,求∠BOC的度数 (用含x代数式表示).
变式:将上体中的角平分线改为高线,∠BOC和∠A又会有什么 数量关系?
做一做
A
4.如图,已知:△ABC中,BD、CE分别
是△ABC的两条高线,AC=4,BD=5,CE=3,
EOD
求AB.
B
C
一展身手
A 5.课本P9,探究活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等边三角形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等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等边三角形是三边长度相等的三角形,它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在几何学中,等边三角形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图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等边三角形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了解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等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判定方法、性质和面积计算。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等边三角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掌握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需要理解并记住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涉及到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和应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才能将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举例解释:
-通过对比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并能够识别。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等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面积计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2章三角形小结与复习课件
依据:SSS
六、用尺规作三角形 1.作一个角的平分线
第2 章三角形
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作三角形 (1)根据SAS、ASA、SSS作三角形 (2)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考点讲练
考点一
第2 章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例1 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B )
复习题 2
答 案:
由已知得,BC+BE+CE=24, ∵BC = 10, ∴BE+ CE= 14, ∵DE垂直平分AB, ∴AE= BE, ∴AE +CE = 14,即AC=14, ∵AB= AC, ∴AB=14.
复习题 2
答 案: AA'= BB'.
解 析:
理由:∵O是AB'、A'B的中点. ∴OA = OB′,OA'= OB. 在△A'OA与△BOB′中. OA=OB′ ∠A'OA=∠BOB′ OA'= OB
又知∠A-∠B=16°②,
∴∠A=40°,∠B=60°,∠C=80°.
由①②解得∠A=71°,∠B=55°;
第2 章三角形
5.在△ABC中,三个内角∠A,∠B,∠C满足∠B-∠A=∠C-∠B,
则∠B= 90°. 6.如图,在△ABC中,CE,BF是两条高,
若∠A=70°,∠BCE=30°,则∠EBF的度
E F
C.BE=DF D.AD∥BC
B
C
【解析】由AE=CF 可得 AE+EF=CF+EF,即AF=CE.A=∠C,可利用“ASA”判定
△ADF≌△CBE;C.BE=DF,可利用“SAS”判定△ADF≌△CBE;D.由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2-课件
A
E
B
D
C
天每
开个
放孩
;子
有的
的花
孩期
子不
是一
菊样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秋是
天牡
开丹
放花
;,
而选
有择
的在
孩春
➢ He who falls today may rise tomorrow.
子天
是开
梅放
花;
,有
选的
择孩
在子
冬是
天荷
开花
放,
选
择
在
夏
我们,还在路上……
A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C
44、、如如图,图Rt△△AABDB和DR≌t △E△BCE中B,CBA,=BE, AB△DBE=BB=CC3重,c合则m?△,并BA指BCD出=经相5过c等怎m的样,线求的段运D与动E相就等的可的以长角与。.
如图,已知△ AOC ≌ △BOD 求证:AC∥BD
如图所示,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 上的点,若△EAB≌ △EDB≌ △EDC,则∠C的度数 是( )0
注意:表示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A
D
1、若△AOC≌△BOD,对应
边是
,对应角是
;
O
C
B
A
2、若△ABD≌△ACD,对应边
是 ,对应角是 ;
B
D
C
3、若△ABC≌△CDA,对应 A
D
边是 ,对应角是
;
B
C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三角形
1、下列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4,7,11
B. a+2,a+3,a+5
C. 6,6,12
D. 三条线段长度的比为1:2:4
2、若a,b是△ABC的两边,且满足|a-b+4|+(2a+b-13)2=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为()
A. C<10
B. C>4
C. 4<C<10
D. C>10
3、在△ABC中,如图CD平分∠ACB,BE平分∠ABC,CD与BE交于点F,
若∠DFE=120°,则∠A=()
A. 30°
B. 45°
C. 60°
D. 90°
4、如图:在△ABC中,∠B+∠C=100°,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交AC于点E,则∠ADE的大小是()
A. 30°
B. 40°
C. 50°
D. 60°
5、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3=50°
则∠1+∠2=()
A. 90°
B. 100°
C. 130°
D. 180°
6、如图,在折纸活动中,小明制作了一张△ABC纸片,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BC沿着DE折叠压平,A与A’重合,若∠A=75°,
则∠1+∠2=()
A. 150°
B. 210°
C. 105°
D. 75°
7、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放置,已知AE//BC,
则∠AFD的度数是()
A. 45°
B. 50°
C. 60°
D. 75°
8、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
∠ABC=42°,∠A=60°,则∠BFC=()
A. 118°
B. 119°
C. 120°
D. 121°
9、已知a,b,c为△ABC的三边,则化简|a+b+c|-|a-b-c|-|a-b+c|-|a+b-c|=
10、已知:如图,在△ABC中有D、E两点,求证:BD+DE+EC<AB+AC.11、已知等腰△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把这个△ABC的周长分成15cm和6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各边长?
12、如图(1)在△ABC中,∠C>∠B,AD⊥BC于点D,AE平分∠BAC,你能找出∠EAD与
∠B,∠C之间的数量关系吗?并说明理由?
如图(2)AE平分∠BAC,F为AE上一点,FM⊥BC于点M,这时∠EFM与∠B,∠C之间又有何数
量关系?请直接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需要说明理由。
13、在△ABC中,∠A=40°,BD,CE是高,直线BD,CE交于点H,求∠BHC的度数?
A
B C
D E
F
A
B C
D
E
1
2
3
B
A
C
D
E
F
C
A B
D
A’
2
1
E
E
B C
A
F
D
A
B C
D
E
H
A
B D
E
(1)
A
B
F
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