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凉州词、出塞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凉州词、出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凉州词》和《出塞》两首诗。
2.理解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理解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凉州词》一、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学过的边塞诗,有哪些著名的诗句?2.引导学生回顾边塞诗的特点,如:描绘边塞风光、表现边塞将士的英勇等。
二、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凉州词》的背景。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凉州词》,注意节奏和韵律。
三、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边塞风光。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凉州词》的理解和感受。
2.针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1.背诵《凉州词》。
2.写一篇关于《凉州词》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二课时:《出塞》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凉州词》。
2.引导学生思考边塞诗的特点。
二、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王昌龄及《出塞》的背景。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出塞》,注意节奏和韵律。
三、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边塞风光。
2.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出塞》的理解和感受。
2.针对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讨论。
五、拓展延伸1.请同学们比较《凉州词》和《出塞》的异同,谈谈自己的看法。
2.介绍其他著名的边塞诗,如《登鹳雀楼》、《塞下曲》等。
六、作业布置1.背诵《出塞》。
2.写一篇关于《出塞》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边塞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古诗两首》教学设计(通用14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送别的情景,体会诗人对朋友的真切情意。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注意荣不要读成y 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 ;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 ī)烧(shāo)荣(r ng);平舌音:菜(c i)宿(s )。
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左右结构:枯、徐、烧上下结构:宿、菜上中下结构:荣1/ 2半包围结构:追、店(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
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 2。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望洞庭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望洞庭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望洞庭》。
理解《望洞庭》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感知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尊重。
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和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诗歌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以“望”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望”字的含义和用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望”字的了解和感悟。
第二环节:诗歌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望洞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交流感受。
第三环节:诗歌解析与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望洞庭》,解释生字词和难点。
2.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深入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第四环节:诗歌欣赏与创作1.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洞庭湖的美景。
2.教师选取几幅学生描绘的画面,进行展示和点评。
3.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表达对洞庭湖的热爱。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2.布置作业:熟读并背诵《望洞庭》,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中的洞庭湖。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
2.通过解析诗歌内容和背景,学生深入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3.在创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洞庭湖的美景,激发了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作业布置旨在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参与度。
2.诗歌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二(第二课时)免费范文
(学习《绝句》)复习导入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生字表的拼音读准字音,再读正确、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齐读,注音纠正读错的字音。
(如“行”不读xíng;“泊”不读pò)图文对照,理解诗意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思考: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柳树,黄鹂,天上飞的白鹭,山上的积雪,江面上的船)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2.看图思考:诗人是站在哪里看到这些景物的?(结合理解“窗含”“门泊”两个词语的意思)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先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根据学生的提问师生一起答疑)4.看图读课文,想象诗人欣赏大自然美景时的心情。
(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活动激趣,记诵诗句1.找对应的词语,老师读一个词语,要求学生找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
(如两个—一行黄鹂—白鹭翠柳—青天窗—门西岭—东吴千秋雪—万里船)2.师说生读。
(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相对应的诗句)3.读词连诗。
(老师出示诗中任意一个词语,学生背出相对应的诗句)4.情境背诗。
(让学生扮演诗人,指点画面上的景物吟诗)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5.老师范写。
(注意把字写美观,提示容易写错和不容易写好的字)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学习目标?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
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他写秋的古诗。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体会感情,欣赏意境。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图片,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山行》,边读边找出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3.组词认读。
4.指导书写:于枫首(注意下面是“自”而不是“白”)(三)师生合作,解决疑难1.听录音,画出节奏。
2.自由读诗,找出疑难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解决。
(四)启发想象,感悟诗意1.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
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指导看图,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2.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3.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
(1)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2)了解二月的意思:二月即春天。
(3)老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红。
(五)感情朗读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读一边想: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海、花海……)(六)熟读成诵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七)朗读、背诵古诗1.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2.开古诗朗诵会,每个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个个人朗诵。
六、作业布置1.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选做作业1.画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图,并写几句话。
2.收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古诗两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
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0《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24.古诗两首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
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
在行至白帝城时,突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
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李白是我国唐朝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B.读懂、C.读精、D.读会、E.会读。
四、学习古诗〔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朝 ( zhao chao )辞一日还 ( huan hai )万重 ( chong zhong )山白帝 ( ti di )城啼 ( ti di )不住2、齐读〔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A 、朝辞白帝彩云间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2、理解词义:辞:辞别,分开。
3、作者早晨分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a.指名说:早晨分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B 、千里江陵一日还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3、练说句意1〕互相说2〕指名说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5、小结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第2课时教案(一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第2课时教案(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第2课时教案 1《游山西村》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村的风光习俗,展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美好图画。
赞扬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3、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反复诵读。
4、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难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
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
教师准备(包括__):准备教学挂图,让学生课上易于观察,读懂诗中蕴含的道理。
学生准备:做好预习: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采用“古诗接龙”的方式,复习以前学过的描写景色的诗。
二、学习《题西林壁》1、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观察角度有哪些变化?你认为诗人所见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可先让学生找出“横”“侧”“远”“近”“高”“低”这几个表示地点转换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变化。
2、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3、结合学过的《画杨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汇报。
三、变换角色、交流认识1、扮演苏轼,可问其他同学“读了这首诗有什么感受?”2、做一次采访者,可问苏轼“为什么写这首诗?”【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同学和身边的事物呢?结合生活实际回答。
四、学习《游山西村》1、陆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看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感受到农人纯朴、田家盛情,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2、你是通过那个字感受到农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五、用优美的语言具体描绘想象到的情景1、美酒加盛情让人沉醉;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柳荫深深,鲜花簇簇让人迷恋;前行的路就在这美景之中。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陆游眼中的景色。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学会7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
2.学习两首古诗,熟读成诵,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课外阅读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人,介绍作者,诗名
《春雨》唐杜甫
《春晓》唐孟浩然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认读古诗以及生字词;
2.指名读古诗,指导正音;
3.齐读生字词,齐读古诗。
三. 解读诗文,读通诗句《春雨》
1.春雨的特点是什么?
2.重点理解:
好雨
知时节
乃
潜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3.朗读
《春晓》
1. 重点理解:
眠
不觉晓
啼鸟
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人们对春天有怎样的感情?
3.朗读
四. 理解诗情,读好诗句,熟读成诵
1.欣赏感受。
听老师介绍和古诗有关的课外资料,进一步理解诗情,练习朗读;
2.指名诵读,品评指导
3.齐读(配乐)
4.背诵
五. 课后作业设计
1.收集2-3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2.朗读背诵《春雨》、《春晓》;
3.预习生字
第二课时
六. 朗诵古诗,巩固复习
七. 拓展体会
1. 小组汇报收集的诗歌;
2. 老师评点。
八. 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 自学生字,主动记字
3. 老师重点指导:随、晓
4. 学生临描,老师巡视
九. 课后作业设计
1.春天的歌诗歌朗诵会
2.我爱春天书法比赛。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教学过程:学习古诗《小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
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
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 教师范读。
2. 学生练读。
(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
组内交流)3. 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
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
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4. 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 朗读反馈。
6 .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
巩固词语。
1. 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 去掉音节认读。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2)
语文(S)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13 古诗两首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上册文:13 古诗两首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安排了两首古诗,分别是《早发白帝城》和《绝句》。
《早发白帝城》一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中描绘了从白帝城乘船到江陵途中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绝句”是古诗体裁之一,唐朝诗人杜甫于公元764 年在成都写成了琅琅上口、流传千古的古诗《绝句》。
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城外浣花溪草堂前那明媚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及想远游东吴的思想感情。
综合分析,两首诗均为七言诗,诗的重点是通过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欢快的心情。
以此为基调,在古诗教学伊始将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3.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 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2.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 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 个生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1.2.3.4. 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1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一)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二)(展示课件第二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
(展示课件第三屏)一首是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一首是杜甫的《绝句》。
谁来谈谈你对两位诗人的了解?(三)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李白、杜甫的资料。
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1.课文挂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三、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
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
方法: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统编版三年级下第课《古诗两首》第二课时完美版教案
2、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学习《春日》)一、复习导入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四、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
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占诗)一、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识字写字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导读:教学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学习古诗《小池》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
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图文对照,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
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
组内交流)
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
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
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朗读反馈。
6.练习背诵。
五、学习生字。
巩固词语。
1.出示带音节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4、认读课后我会读的词语。
六、总结全文。
七、课后拓展:
和伙伴们交流自己会背的古诗。
课后记: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