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登小阁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译文及赏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代: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及注释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
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
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赏析1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上片忆旧。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
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
“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
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原文】: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南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南宋高宗绍兴五年〕陈与义退居浙江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时所作,追忆了二十多年前〔北宋亡国之前〕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洛中与好友们游乐的往事。
②午桥:在北宋河南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
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历靖康之难。
绍兴五年(1135)五月,作者因病辞官,寓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
②新晴,雨过初晴的月色。
【翻译】:忆昔日在洛阳午桥酣饮,在座的多是豪杰精英。
明月无声地随长沟流水远去。
在杏花疏落的暗影里,笛声悠悠直吹到天明。
二十多年岁月犹如一梦,此身劫后虽在但往事仍让人心惊。
闲登阁楼看雨后晴空。
古往今来多少兴亡事,都化做了渔人三更的歌声。
【赏析】本篇为登临感怀之作。
宋绍兴五年〔1135〕五月,陈与义因病辞官,住在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
词人回想起自己二十年的经历,感慨万千,尤其是靖康之难,更是不堪回首。
本词正是作于此时,词人当时四十六岁或四十七岁。
上片追忆二十多年前在洛阳午桥聚会欢饮游乐的生活,抒写对充满豪情壮志的青年时代的逝去的感伤,状景历历如绘,意境优美。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词人的故土是洛阳,城南的午桥是他昔日呼朋唤友结伴游玩宴饮的地方,而现在自己沦落异族,想起以往座中那些“豪英〞,抚今追昔,令人伤感。
记忆中都是良辰美景:“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那时洛阳是流月仙境般的明净和幽寂,在杏花疏落的暗影里,与朋友笛声悠悠一直吹到天明。
如此美景,如此闲情雅兴,怎能不让人追忆?怎能轻易忘怀?即使谈之都让人觉得愉悦而爽朗。
陈与义《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①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②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小阁:指杭州青墩镇僧舍“无住庵”中的楼阁,是词人晚年的居所。
②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杰出诗人,洛阳人,诗尊杜甫,后期之作沉郁雄浑。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紧扣词题,着重忆旧。
先写群友共饮,再写吹笛天明,可见词人当年意气风发、豪情万丈。
B.“杏花”两句,尽显当年的良辰美景成心乐事,顺承上文追忆,引出下片感慨,令人击节赞赏。
C.“闲登”句中的“闲”字,与苏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字一样,均为了展现悠闲的心境。
D.结尾两句,把古往今来的人间万事,融入午夜的渔歌声中,意境苍凉,以旷达语出之,寄慨无穷。
15.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4.(3分)C15.(6分)①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与眷恋。
上片追忆与朋友们一起“午桥桥上饮”的欢乐场景,寓情于事,融情于景,充满了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与怀念。
②对时光易逝、知交零落的忧伤与感慨。
下片写“二十余年如一梦”,时光消逝,朋友阔别,故而“此身虽在堪惊”,充满了伤感。
③对家国沧桑变化的悲凉叹息。
词人生于两宋交替之际,且有杜甫之风,晚年客居杭州,可推知词中有家国之恨、身世之慨。
④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怅惘。
“闲登小阁看新晴”一句,外在的闲适旷达,遮不住内心的苍凉悲怆,充满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怅惘。
⑤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慨叹。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两句于历史的高度,于渔歌声中生发出深沉的历史慨叹,引发读者的共情。
(每点2分,情感1分,分析1分。
写出任意3点即可,共6分)。
《临江仙》陈与义
赏析 闲登小阁看新晴
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 心情。
“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 妙地将回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 来,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 体现。
赏析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两句大大地拓展了感慨的内涵,超越 了自身的经历和友情的范围,把目光转 向历史和人生,去作哲理性的思考,将 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洞达世事看淡烟 云的旷达之情。
小结
上阙;忆旧 下阙:感怀
这首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 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 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 长。
请简要分析此词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
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 ②对二十年身世颠沛、交游零落的伤感。 ③对国事兴衰、历史沧桑感慨。
译 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 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 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 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 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 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 夜里当歌来唱。
赏析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作者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 号简斋,北宋末、南宋初年的 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 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 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 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写作背景
本词大概在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 时所作,年四十六或
“忆”字开篇点题,回忆当年豪饮 欢乐的生活画面。
“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 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 的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 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 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张炎称此词“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素养。彭孙遹说得好,“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若《无住词》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词话》)。
陈与义词作虽少,但却受后世推重,而且认为其特点很像苏东坡。南宋黄升说,陈与义“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清陈廷焯也说,陈词如《临江仙》,“笔意超旷,逼近大苏。”(《白雨斋词话》卷一)陈与义填词时是否有意模仿苏东坡呢?从他的为人,诗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发。陈与义作诗,近法黄(庭坚)、陈(师道),远宗杜甫,不受苏诗影响。至于填词,乃是他晚岁退居时的遣兴之作,他以前既非专业作词,所以很不留心当时的词坛风气,可见并未受其影响。譬如,自从柳永、周邦彦以来,慢词盛行,而陈与义却未作过一首慢词;词至北宋末年,专门雕饰,有矫揉造作之感,周邦彦是以“富艳精工”见称,贺铸亦复如是,而陈与义的词独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饰;可见陈与义填词是独往独来,自行其是,自然也不会有意学苏(东坡)的。
不过,他既然擅长作诗,晚岁填词,运以诗法,自然也就会不谋而合,与苏相近了。以诗法入词,固然可以开拓内容,独创新意,但是仍必须保持词体本质之美,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失去词意。苏东坡是最先“以诗为词”的,但是苏词的佳作,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永遇乐》(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虞美人》(乳燕飞华屋)诸作,都是“如春花散空,不著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夏敬观手批《东坡词》,转引自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评词者不可不知此意也。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翻译、解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代: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
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
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拂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创作背景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
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在播迁之后,仅能自立,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
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
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
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
陈与义《临江仙》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家自曾祖陈希亮时迁居洛阳。
陈希亮字公弼,苏东坡曾为之作传。
陈与义是苏轼之后陆游之前,北宋末至南宋初年这一时期最优秀的诗人。
有《无住词》一卷,虽不以词名,词存于今者亦仅十八首,却别具风格,有相当高的成就。
其词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应该是受到了欧阳修、苏轼的一些影响。
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评其词说:“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
”大概陈与义和苏轼都是极优秀的诗人,所以不仅在以诗为词上,而且在其它一些方面,他们的词都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诗歌创作。
著有《简斋集》。
饶宗颐言词与禅之关系,说“宋人词集,始取名于禅。
陈与义曰《无住词》,杨无咎曰《逃禅词》。
”但是杨无咎词集以逃禅为名,是因为他号逃禅老人。
而无住虽是禅语,可陈与义词集以无住为名,却应该主要是由于旧国已亡故家难归,自己只能漂流于江南的感慨,其实都与禅语本来的意思关系甚浅。
这首《临江仙》词是陈与义词的代表作品,也是他的词里面公认最好的作品。
具体写作年代不详,但应该是1131年夏陈与义到达绍兴的此后年间所作。
旧说此词为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1136)陈与义退居青墩镇时所作,但证据不算是很充分。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赏此词曰:“《简斋集》后载数词,惟此词为优。
”并称赞词的上片“语奇丽”。
当然这首词的成功不仅在于语言的奇丽和明畅自然,而且它意味深长,是属于特别耐看的那类作品。
大诗人元好问是称赞它隽永、意在言外、“能起人妙思”。
词的上片所回忆的大概是1113年作者二十四岁中进士前在家乡洛阳的时候。
也有可能是从政和六年(1116)八月辞去开德府教授归家,到政和七年(1117)春晚赴汴京当中这段时间里的事情,不过这种可能性好像不太大。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代·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及注释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注释①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②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③豪英:出色的人物。
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④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涌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
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⑤疏影:稀疏的影子。
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⑥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这两句说,二十多年好像一场春梦,我亲身经历了亡国的变乱,自己虽然还活着,回想起来总是胆战心惊。
⑦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这三句说,百无聊赖地登上小楼,看看雨后初晴的月夜景色。
古往今来多少大事,也不过让打鱼的人编作歌儿在三更半夜里唱唱罢了。
⑧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赏析二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上片忆旧。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
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作者】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以诗著名,有《简斋集》;词虽然不多,但大都语意超绝,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有《无住词》,收词18首。
【背景】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
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在播迁之后,仅能自立,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赏析】上片忆旧。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
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
“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
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
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赏析习题及答案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作者】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以诗著名,有《简斋集》;词虽然不多,但大都语意超绝,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有《无住词》,收词18首。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赏析】上片忆旧。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
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
“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
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
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
这三句写景叙事,优美自然,它如同明净澄澈的清水一样。
特别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杏花”则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
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译文及赏析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译文及赏析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代: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及注释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桥:在洛阳南面。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
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
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赏析1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译文】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作者】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以诗著名,有《简斋集》;词虽然不多,但大都语意超绝,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有《无住词》,收词18首。
【背景】这首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时年四十六或四十七岁。
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艰苦备尝,而南宋朝廷在播迁之后,仅能自立,他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百感交集,不禁感叹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
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的句子是:,。
2、《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概括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写下的感慨深沉的句子是:,。
3、《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的词句是:,。
4、《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中大大地拓展了感慨的内涵,使之超越了自身的经历和友情的范围,而把目光转向历史和人生,去作哲理性的思考的词句是:,。
陈与义《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②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③闲登小阁看新晴。
④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①洛中:指今河南洛阳,北宋时为西京。
②午桥:在洛阳城东南。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洛城之东南午桥,距长夏门五里,蔡君谟为记,盖自唐已来为游观之地。
”此句句法本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
” ③“此身”句:意谓自己虽然健在,但想起国家的残败和友人的亡故仍不免心伤。
④新晴:雨后放晴,月色晶明。
【译文】想从前相聚在午桥桥上饮宴,在坐的都是豪杰英雄。
明月倒映在河沟水里,河水带月流去悄无声踪。
在稀疏的杏花影里吹起短笛,欢饮歌乐直到日上东峰。
二十多年犹如一场梦,我虽大难不死仍然健在,但蹉跎岁月已使我心惊。
闲散无聊登上小亭观望,雨过天晴月色分外明。
古往今来有多少兴亡事,都化作半夜三更渔夫的歌声。
【集评】宋·胡仔:“此数语奇丽,《简斋集》后载数词,惟此词最优”(《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
宋·张炎:“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
……至若陈简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之句,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
金·元好问:“陈去非《怀旧》云:‘忆昔午桥……’。
诗家谓之言外句,含咀之久,不传之妙,隐然眉睫间,惟具眼者乃能赏之。
”(《遗山先生文集·自题乐府引》)。
明·沈际飞:“意思超越,腕力排奡,可摩坡仙之垒。
”“‘流月无声’,巧语也;‘吹笛天明’,爽语也;‘渔唱三更’,冷语也。
功业则歉,文章自优”(《草堂诗馀正集》)。
明·李攀龙:“‘天地无情吾辈老,江山有恨古人休’,亦吊古伤今之意。
”(《草堂诗馀隽》)。
明·王世贞:“子瞻(苏轼)‘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临江仙 夜登小阁,记洛中旧游》PPT教学课件教案
下阕写夜登小阁,抒发历经变乱之后的感慨。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这两句概括 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以及自己的 真实心境。“闲登”句点明作此词的地点和心境。 “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通过“月色”将 目前处境与忆中之事联系起来,抒发了月色虽好
而欢会不再的伤悼之情。“古今多少事,渔唱 起三更”把国家兴亡和人生感慨都托之于渔唱, 进一步表达词人寂寞悲凉的心情。
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
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
令人惊叹。
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渔歌在夜半响起。
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同坐的多是杰 出的才俊。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悄然无声。 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同梦境,此身劫后虽存,(每想 起一切,)只觉得魄悸魂惊!如今我闲登小楼, 观赏雨后初晴的月夜美景,感叹古今有多少兴亡 旧事,都寄托在夜半响起的渔歌中。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 作,作品通过上下两阕的今昔对比,抒发了对 国家沦陷的悲痛和自己漂泊四方的寂寞,委婉 曲折地表达了对南宋王朝弥漫着投降主义倾向 与统治者苟且偷安的行径所生发出的难以抑制 的蔑视与不屑之情。
上阕写洛中旧游,追忆昔日与“豪英”聚 会的盛况。用“忆”字开篇,引出对当年在午 桥上与众多才俊畅饮玩乐的场景的回忆。“长 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三 句写景叙事,表现了欢聚玩乐兴致之高。“长 沟流月”用语生动奇巧,平添朦胧之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临江仙·夜登小阁, 忆洛中旧游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 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 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 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临江仙·夜登小阁
临江仙·夜登小阁临江仙·夜登小阁引子临江仙,这是一首古风词曲,词调婉转游扬,情感绵绵,以描写仙人般的人物在夜晚登上小阁,凭栏远望江河景色为主题。
小阁是一种建造物,常见于江南地区的园林中,普通建于池塘边或者小河边,供人歇息、观景之用。
内容1. 登上小阁夜幕低垂,月亮高悬,一位临江仙人,在这静谧的夜晚,登上了一座小阁。
小阁位于江边,几级石阶铺陈而成,通往小阁的石阶上弥漫了青苔,若不是带着月光的指引,几乎难以辨认。
仙人轻盈地上了阁楼,这时候,月光带着微风也漫过了树梢,掠过了脸庞。
2. 远望江河站在小阁之上,临江仙人远望江河。
江水清澈见底,静静地流淌,宛如一面明镜,映射出夜空中的明星。
仙人细细品味着江水带来的宁静与悠远,宛然在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
那江河两岸烟雨朦朦,翠竹丛中宛如隐入云飞的小径。
远处的山川宛如云霞般悠然,给人一种秀美的感受。
3. 心灵自由在这样的夜晚,临江仙人的心灵变得自由起来。
远离尘嚣的喧嚣和繁忙,进入这样一个宁静的世界,让他感受到了真正的自我。
他闭上了眼睛,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心中的烦恼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4. 忆往昔仙人站在小阁之上,不禁回顾起往昔的种种。
曾经的红尘往事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仙人淡忘了自己的仙境身份,宛然又回到了尘世中的某一个时刻。
他想起了那些温馨的瞬间,那些夸姣的回顾,那些曾经给他带来过快乐的人和事。
5. 迷恋梦境夜晚的小阁给仙人带来一种神奇的梦境般的夸姣感受。
仙人感觉自己宛然置身于一个古老神奇的仙境之中,这个梦幻般的美景使他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他沉浸在这个漂亮的夜晚,享受着夜晚带来的宁静和美妙。
总结临江仙·夜登小阁,这首古风词曲以描写一位仙人在夜晚登上小阁,凭栏远望江河景色为主题。
词曲婉转游扬,情感绵绵,通过描写仙人的心灵自由、忆往昔和对梦境的迷恋,诗人希翼表达人们远离喧嚣,追求内心宁静和自由的憧憬。
临江山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译文
临江山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译文
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
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原文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作者简介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生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 。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赏析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北宋文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收录于《全宋词》中。
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
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
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wo
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伴着清韵悠远的 笛声欢歌到天明的动景,描写作者当年在良辰美景 中与朋友宴饮聚会的游乐情形。
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 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 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 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 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 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走近作者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 斋,宋代诗人,师尊杜甫, 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 师道,号为“诗俊”,与 “词俊”朱敦儒和“文俊” 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其 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 却别具风格,著有《简斋 集》。
写作背景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因之开始
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 沛流离。他在南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 在洛阳与友人饮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今 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作者在政和三年(1113)做官后,曾遭谪贬; 特别是靖康之变,北宋沦亡,他逃到南方,饱尝 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残酷的现实和往 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比,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 的感触。这两句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 急剧变化的情况。
闲登小阁看新晴。
• 点题,点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诗词赏析Biblioteka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忆”字开篇点题,回忆当年豪饮欢乐的 生活画面。
“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 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 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 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杏花”点明时间——春天(夜晚) 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 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 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
临江仙·夜登小阁
临江仙·夜登小阁临江仙·夜登小阁简介《临江仙·夜登小阁》是一首以夜晚登临小阁为背景的临江仙词。
通过描绘诗人在夜晚登上小阁,凭栏远眺江景,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仙境般景色的憧憬,表达了对人间繁华的厌倦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我登临小阁,凭栏远望。
远处江水潺潺,微风吹拂,带来一阵阵湖水的清凉。
眺望远方,只见江水如镜,月光倒映其中,恍若一幅幅仙境画卷。
小阁之上,四周掩映在茂密的树林中,增加了一丝神秘的氛围。
夜莺啼鸣,仿佛分外动人,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灯火通明的城市隐隐可见,却不再是我的向往,我更愿远离尘嚣,与这片汪洋天宇相融。
这是一个与世无争的地方,宛如位于人间仙境的一角。
我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仿佛可以自由飞翔,离开尘世的纷扰。
山水相映,月色温柔地洒在湖面上,激起层层涟漪,宛如仙境的精灵在伸展翅膀。
追寻心灵的归宿,心思开始在这里停留,纷扰的尘世渐行渐远。
恍若身临天堂,一切凡尘尽被忘却。
我思绪万千,缓缓倚栏而立,任思绪在心间荡漾。
此刻的我,如同离俗的临江仙,掌握了奇妙的法力,可以自由飞翔于此。
我向往着那个不被尘世纷扰的世界,渴望能够融入其中。
可我又深知,那只是一种虚幻的幻境,我无法真正走入其中。
夜深了,我不舍地离开小阁,回到尘世的喧嚣中。
但内心的憧憬已经点燃,那份遥远而美丽的仙境,仿佛永远停留在我心中。
结束语《临江仙·夜登小阁》是一首美丽的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登上小阁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诗词以其清新的语言和精美的描绘带领读者感受到了那份远离尘世的宁静与独特魅力。
这首词深深地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成为了众多文艺爱好者心中不可或缺的佳作。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 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 在快乐生活的回顾。
+ 下片宕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 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结 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 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 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 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 感慨,韵味深远绵长。
+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把国家兴 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 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的 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 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 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 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 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 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 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 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 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闲来无事登上小阁 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 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 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宋代:陈与义
+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 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 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 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 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去无声: 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 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 大变乱)。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渔唱:打鱼 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拂晓分为五刻,即 五更,#43;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 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直 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
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
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精选来课件。
8
3、“二十余年如一梦,此生虽在堪 惊。”两句如何理解?
答:这两句概括了二十余年里国家和个 人命运的激剧变化,身世之感和家国之 痛油然而生。
精选课件
9
4、“闲登小阁看新晴”句有何作用? 答: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
答:无声无地映在流水上,并随流水悄悄 地流逝,写出了环境的明净、幽美、清寂、 静谧,隐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既有“欢 乐不知时日过”的感慨,又有年华盛事悄 然而逝、一去不复返的象征意味。
精选课件
12
2、“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 “弄”,你认为哪个字更为妥帖?(4分) 答:① “看”字用的好,“看”前与“闲”字呼 应,后与“新晴”搭配,从视觉角度写出月色的牵 人眼目,以淡语写哀,表达出闲极无聊、无处排遣 愁绪,只能将心绪寄托在观看月色之上的无奈之情。 “看”写出闲来无处安放心绪时的无所适从,更突 出“闲”极无聊的处境。
析答。: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 ②借杏花疏影、景色幽香的静景和 伴着清韵悠远的笛声欢歌到天明的 动景,③描写了作者当年在良辰美 景中与朋友一起借着酒兴尽情戏闹 的游乐情形。
精选课件
14
4、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4分)
答:上阙以“忆”字领起,(1分)点 出题中的“忆洛中旧游”之意(“点题” 亦可),回忆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 (1分);下阙折回现实叙“夜登小阁” 所见所闻,(1分)抒发二十多年无限 国事沧桑之感。(1分)
古伤今的主题。
精选课件
10
主旨
•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 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 四方的寂寞。
• 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 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 亡国后深沉的感慨。
精选课件
11
相关考题示例
1、“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描写的景物 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
精选课件
3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 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 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 一直欢乐到天明。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堪惊: 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 午夜。
精选课件
15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精选课件
4
上片: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 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 里,吹笛到天明。
译: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 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 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的淡淡影子里, 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评析:忆旧,表现出作者充满闲情
逸致的生活情趣。精选课件
5
下片: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 三更。
译: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 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百无聊 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 夜里当歌来唱。
评析:下片感怀,表达了作者内心寂寞
悲凉的心情。
精选课件
6
重点词句分析
1、首句“忆”字有何作用? 答: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 事展开来。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精选课件
1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代: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 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 唱起三更。
精选课件
2
背景简介:
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 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 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他在南 宋都城临安回想起青壮年时在洛阳 与友人诗酒交游的情景,不禁感叹 今昔巨变,写下了这首词。
5、如何理解“古今多少事,渔起唱三更”?
答: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
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
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
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这是
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
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
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
② “弄”字用的好,“弄”有“赏玩、抚弄”
的意思,紧承“闲”字,以乐事写哀,从视觉、心
理等多个角度写出百无聊赖、感情无处寄托、愁绪
无处排遣的无可奈何之情。“弄”字借“新晴”呼
应上阕“长沟流月”,将现实与往事联系起来,情
感表达更为复杂,内涵更精选为课件丰富。
13
3、“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运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内容简要分
精选课件
7
2、“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 笛到天明。” 写景叙事时用了什么手法?
答: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
衬动。 “杏花”则点明在春天的夜晚,
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
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