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层析静校正
最新的石油软件列表
最新的石油软件列表最新的石油软件列表一、解释软件系列(地质专业)(1)3大经典地震地质综合解释软件(unix系统,微机Linux系统)1、GeoFrame (version:4.5,linux、solaris操作系统)2010年8月的版本,比gf4.4多了mathcube体计算,geoplot模块2、LandMark (version:5000,windows、linux、solaris操作系统)2011年的最新版,与2003差别较大,变化也主要集中在数据管理方面。
功能方面,增加好像并不多。
3、Epos (version:4.0,linux操作系统)Paradigm公司的软件,还是相当不错的。
一直都非常喜欢。
(2)其它微机地震地质综合解释系统(window系统)1、Discover (version:5000.01,window操作系统,)2010年的正版原始安装介质,1个多G。
都说是landmark的微机版。
但是现在,landmark 真的快要出微机版了,但肯定不是discover。
2、SMT (version:8.6, 32位与64位完整介质,window操作系统)软件更新超级快,快的令人窒息。
不知道公司到底是出于何种目的,是开发力量强,还是软件问题多呢?3、SeisWare (version:7.2,window操作系统)过去一直是7.02,总被人认为7.2,现在总算真的7.2了。
用的较少,但是还是有人寻找,不知道效果怎样。
4、Transform (version:3.0,window操作系统)多波解释系统,2011年的最新版,这么热门的技术,怎么就很少有人问起?5、Mdi (version:4.0, solaris操作系统)俄罗斯的多维解释软件6、SeisX (version:420,Window操作系统)Paradigm公司的window系统解释软件,2010年8月安装测试成功,需要Exceed仿真终端的支持。
绿山(MESA)中文操作手册
Green Mountain(绿山)地震资料采集系列服务软件操作手册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局第六物探大队2004年1月Green Mountain(绿山)地震资料采集系列服务软件操作手册手册编写:肖泽阳王军锋审核:刘厚裕刘红军项目负责:肖泽阳总工程师:杨振升单位负责:唐成鸽承担单位:华东石油局第六物探大队编写时间:2004年1月目录1 软件功能介绍 (2)1.1 MESA系列软件 (2)1.2 Millennium静校正软件包 (4)2 MESA 6.0软件 (7)2.1快速使用指南 (7)2.2 其它功能介绍 (18)3 MESA GRIP 2.1软件 (25)3.1 视窗介绍 (25)3.2 操作程序介绍 (25)4 MILLENNIUM系列软件 (33)4.1 GeoScribe II5.3模块 (33)4.2 BIO V5.3模块 (35)4.3 Branch V5.3模块 (36)4.4 Picker V5.3模块 (37)4.5 Fathom Analysis V5.3模块 (42)4.6 Fathom Modeling V5.3模块 (44)4.7 成果输出 (46)前言Green Mountain系列软件由美国绿山地球物理公司(GMG)研制,为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较全面的功能模块,主要提供地震勘探设计、计划、咨询、地球物理服务、技术和手段。
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系列:⑴ Millennium系列软件,由 GeoScribeⅡ(2D/3D观测系统定义和质量控制)、BIO (地震道格式转换)、Picker(折射初至拾取或自动初至拾取)、Branch(折射界面定义及控制)、Fathanal(折射界面速度分析及延迟时间求取)、Fathom (2D/3D初至拾取和折射静校正求解)、fathmodl&G2(静校正值输出)构成。
⑵ MESA系列软件,由MESA Core(观测系统设计及质量控制),Advisor(设计辅助分析), GeoCost(观测系统选择及成本分析),GMG-image(背景图象格式转换)及Grip(三维模型构造,射线追踪和CRP分析)组成。
初至层析静校正在复杂山地三维地震勘探中的应用
优点 , 广泛应 用 于地形 起伏 较 大地 区 。 随着 地形 被 但 高 差增 大 、 貌单 元 多 变 、 地表 模 型 复杂 , 至折 地 近 初 射静 校 正 的精 度达 不 到希望 的 目标 。近年 来 绿 山公
型 精 度低 于层 析 折 射 静 校 正 , 而且 其叠 加 剖 面精 细 程 度 也 远 低 于 层 析 静 校 正 , 在 初 至 折 射 静 校 正 叠 加 剖 面 同相 轴 如 上 呈 现 的 凹 凸 形 态 , 层 析 静 校 正 叠 加 剖 面并 无 显 示 , 后 者 剖 面 的 信 噪 比 也 比前 者 明显 提 高 。 在 且 关 键 词 : 至折 射 静 校 正 ; 至 层 析 静 校 正 ; 地表 模 型 ; 料 处 理 ; 维 地 震 勘 探 初 初 近 资 三
中图 分 类 号 : 6 l P3 - 4 文献标识码 : A
在 我 国西部 复 杂 山地蕴 藏 着 丰 富 的煤 炭 资 源 ,
非水 平 观测 面带来 的影 响 。显然 静校 正 的精 度直接 影 响到叠 加后 的 地震资 料精 度 。初 至折射 静校 正方
法 因其采 用地 表一 致性 模 型 、不需要 确定 基 准面 等
向量 , 它与深 度 、 速度 有关 系
维普资讯
第2 0卷 6期 20 0 8年 6月
文 章编 号 :64 10 (0 80 — 04 0 1 7— 8 32 0 )6 04 — 2
中 国 煤
炭 地 质
C0AL GEOLOGY OF i NA Ct I
Vo - . l 0 No6 2 J n 2 0 u. 08
司在 其初 至折 射静 校 正的基 础 上进一 步开 发 了层析 静校 正技 术 ,对 复杂地 形地 貌 近地 表模 型进一 步精 细化 , 高 了静校 正 的精 度 。 提
分析各类静校正方法的适用条件
分析各类静校正方法的适用条件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
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
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
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
静校正是陆地地震资料常规处理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在我国西北地区,地表条件比较复杂,静校正问题尤为严重。
目前地震勘探的重点主要在我国的西部,在这些地区静校正问题严重制约着地震勘探的效果,解决好静校正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本文简单地讨论各种静校正方法的分类以及适用条件。
静校正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类:第一类是基于模型和高程为基础的静校正计算方法。
(1)基准面校正;CMP叠加参考面校正;低降速带底面校正。
(2)控制点数据线性内插法(微测井、小折射方法等建立控制点数据)。
(3)沙丘曲线法(根据沙丘厚度在延迟时曲线上找到对应的延迟时,计算静校正量)。
(4)相似系数法。
(5)数据库法(建立导线成果、浮动基准面高程、地表高程、小折射成果、高速层顶深度、潜水面深度等数据库)。
第二类是基于生产炮初至信息为基础。
(1)基于折射原理的方法:①斜率、截距时间法,包括单倾斜和多倾斜折射面;②合成延迟时法,包括ABC方法、FARR显示方法、相对延迟时法、绝对折射静校正、合成延迟时法(DRS);③时间深度项法或称为互换法,包括GRM、EGRM、ABCD法、相对折射静校正(RRS)、相遇时间法等;④回折波和折射波连续速度模型反演静校正方法;⑤迭代反演低降速带厚度法静校正(假设V0已知情况下);⑥折射分析射线反演静校正方法。
(2)基于其它原理的方法:①走时层析反演,包括近地表速度模型约束反演、广义线性反演(GLI)、模型反演、数值等效法等;②初至曲线拟合,包括指数曲线拟合法、光滑曲线拟合法、模型曲线拟合法等;③多域正交迭代;⑤回折波层析成像法静校正;③全差分法。
层析静校正技术
层析静校正技术一级类目:油气勘探二级类目:前陆盆地油藏勘探技术三级类目:前陆盆地地震勘探技术——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技术类型:前沿技术(中试或现场先导试验技术)在地形复杂、老地层出露地区,地表速度横向变化剧烈,折射界面不能连续识别时,传统的野外高程静校正、初至折射静校正很难解决好静校正问题。
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这些地区尤其是在三维静校正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从低速层底部折射的波可成功地用于计算和改善野外静校正。
层析静校正包括回转射线层析成像和静校正两部分。
1、层析成像首先利用回转射线层析成像估算近地表速度。
把要成像的介质离散成小矩形单元或格子状的网格,每个单元有一个单一速度(v),输入数据是从单炮记录中人工拾取的折射(初至波)旅行时(t), 震源和检波器都位于地表。
速度估算通过解下面方程组获得=?式中,D是射线段的矩阵(m×n),s是未知慢度的矢量(n×1),t为所观测时间的列向量(m×1)。
解方程?的方法很多,一般是最小二乘法和共轭梯度法。
相应的,不同求解方程?的方法形成不同的层析静校正方法。
使观测(拾取的初至折射)和预测的(根据初始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得到的)旅行时差最小。
其过程是一个迭代过程,一般分为5步:(1)拾取初至;(2)通过初始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3)射线路径分成小段,使其每个部分包括速度模型的每个网格;(4)对每条射线计算观察和预测的旅行时差;(5)将时差返回到速度模型,并不断地进行修正。
层析成像反演是一个非线形问题。
利用初始模型的一套射线追踪进行线形反演是实际可行的。
好的初始模型一般是根据初至旅行时或区域资料建立的。
当地形变化很严重时,建议用沿着变化的地形初始化的垂向速度梯度建立初始速度模型。
通过反演的速度模型和测井资料对比,回转射线层析成像可以估算比较精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
2、静校正这个过程比较简单,从地面到下延拓基准面(利用所计算出的近地表速度场)垂直估算静校正值,然后用一常数替代速度,通过整体静态时移,将基准面上延到最后基准面。
初至层析静校正技术在迪那某测线的应用
图 1描 述 了正 态 分 布 的静 校 正 误 差 为
.
.
± 1
波层 析反 演与静校正 技术 能够详 细 反 演
每
一
校正
…
。
根 据 静校 正 对 数 据 的影 响
,
一
,
般
时 对 高 频 信 息 的压 制 作 用 表 1 描 述 了 不
同静校误 差 的截频 作 用
。
观 测 位 置 上 的速 度 信 息
,
.
不 存 在控
有长 短 波 长 之 分 地 形 和 低 降 速 带 的 厚
、
长 波长 静 校 变
制 点与 非 控 制 点 问题
正 的精度
。
,
从 而 保 证 了静 校
度 变 化 引 起 的 静 校 正 量 变 化 通 常剧 烈
主 要 是 短 波长 的静 校 正 量 从 地 质 角度 来 看
;
.
化 不 影 响反 射 波 的聚 焦 而 能产 生 地 震
;
近 地 表模 型 是 由
一
层
.
用高 度 密集 单元 划分可 以描述 更 为 复 杂
或 多层 岩 石 所 构 成 的 接 近 地 表 的 地 质 体 并 具 有 明 显 的速 度 厚 度 变 化 大 及 各
, 、
初至 走时层析静校正 初 至 走 时层 析反 演利 用直 达 波 折
、 、
的速 度 场 增 加 了初 至 信息 的利 用 率 同
,
由此 可 见 初 至 波 层 析 反 演 用
, ,
而 潜水面起
。
剖 面 中的假 构 造 异 常 影 响 构 造 解 释 和
,
于 估 算 表 层 速 度 借 此 解 决 静 校 正 问题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地黄土塬区的应用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山地黄土塬区的应用摘要:煤矿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但在西部山地黄土塬区由于地形高差变化大,黄土较厚、疏松、干燥,地震激发条件太差,地震波衰减快,低频干扰严重,信噪比低,为三维地震勘探开展带来困难。
笔者总结近几年在西部山地黄土塬区地震勘查经验,提出了山地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技术难题和解决办法,并通过实例证明所采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可为同类地区三维地震勘探提供考改。
关键词:三维地震勘探山地黄土塬激发因素接收条件近年来随着煤田三维地震勘探范围的逐渐扩展,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山地黄土塬区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
山西中西部煤田为典型的山地黄土塬区地貌。
针对勘查区特点,结合地震施工条件,重点对激发和接收因素的选取进行讨论和论述。
1 主要技术难题(1)山地黄土塬区复杂的地貌条件即沟、梁、塬、川并存,既沟壑纵横,机械化难以开展工作。
(2)山地黄土塬区激发层位横向变化剧烈,黄土厚薄变化大,冲沟内基岩裸露,坡前并伴有砾石堆积,各种激发层位所产生的地震波能量有极大的差异。
在此种情况下如何选取成孔方式和激发井位置,才能产生足够强的目的层反射波是至关重要的。
(3)黄土塬区黄土结构松散、干燥、孔隙度大,地震波速度低,有强烈的吸收和衰减作用。
次生干扰发育,反射波信噪比和分辨率极低。
在此种情况下,如何在巨厚黄土层中寻找与选择适当的激发层位,保证在强吸收介质条件下激发足够能量的反射波至关重要。
(4)山地黄土塬区地形高差变化大,接收条件横向变化较快,近地表低(降)速带横向变化剧烈。
如何选择合适的静校正方法和参数,消除地形地表的影响,需要深入研究。
2 技术措施2.1 试验工作山地黄土塬区地形复杂,在认真踏勘测量之后,根据不同的地貌特征,合理的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点段。
试验点段的布设原则:在测区内基本均匀分布。
重点掌握厚黄土区、薄黄土区、基岩出露区、沟谷砾石堆积区等不同地段进行试验。
层析静校正技术在柴北缘地区的应用
o si i sci . h p l a o e o hr agno ad m B s o s h ths to poe e t i f e m c et n T eapi t ni t r enm ri Q ia ai s w a ti me di rv sh a c s o c i nh nt f nh t h m t s ts
r go , o t ilb l, o ia d de e , e in f oh l et g b n s r whe et ev ra in o w eo iyl y ri a i S ttcc r e t n h sb c mea t r h a t f o v l ct a e sr p d, O sai o r c i a e o i o l o
b te e k rsr t gteefc fe poain T mo r p i tt o e t n tc n lg fG e n u ti san n ot n c e t ci h f to x lrt . o ga he s i c r ci e h oo yo r e mo nan i o ・ l i n e o ac o
l a nv ri n meh d i ri e so t o ,whih i e s s t a u ̄ e e o i tu t r a ffrtb e k tmea d r y p t ne c nv r e hene rs ia e v lc t sr c u eby me nso s r a i n a ah y i g i e yr y ta i gmeho , ac l tst ttc , lmi a e h fe t fsai o e to ndi a n db a ・r cn t d c lu a e hesai s e i n tst eef c ttcc r ci na mprve h e o u in o o st er s l to
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在永新地区的应用
层 析 反 演 静 校 正 技 术 在 永 新 地 区 的应 用
宋 涛 ,王 秀 云 ,杨 世 文 王 艳 ,孑 永 伟 J 、 ( 胜利油田 公司孤岛采油厂, 东 东营 有限 山 。) ’
[ 要 ] 在表 层 风 化 带速 度 横 向 变化 较 大 的地 区,做 好 静校 正是 取得 高 质 量 叠 加 剖 面 的 重 要 一 步 , 而确 定 表 摘
第3 第5 O卷 期
宋 涛 等 :层 析 反 演静 校 正 技术 在 永 新 地 区 的应 用
正方体 单元体 ,回转 波 由激发 点逐个单 元体 向前传播 ,波到达 地下某个单 元体 的某位置 的时 间为从激发 点 到该 节点所经过 的所 有单元 体最小 时间 的和 ,某接 收点所在 节点的时 间即为 波从激发 点传播 到该接收
石油 天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报 ) 20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5 江 08 o o 期 J u n l f i a dG s eh oo y( . P ) O t20 V 1 0 o 5 o r a o l n a c n lg J J I O T c 0 8 o 3 N . . .
的折 射线校 正法 ( 折射静 校正 ) ;③ 把表层模型作 为任意介质处理 的曲射线静 校正方法 ( 析静校正) ] 层 [。 8 永新 高精度 三维位 于永安 油 田和新 立 村油 田老 区 ,尽管 工 区内地表起 伏 不大 ,但 由于地表 低速带 速
度及厚 度的影 响 ,产 生 了较 大 的长波 长静 校正量 ,原 始单炮 上双 曲线扭 曲 ,高程静 校 正叠加 剖面上 反映 存在静 校正 问题 [ 。静 校正量 的存 在 不 仅 影 响 资料 的信 噪 比和 同相轴 的连 续 性 ,使 得 资料 不 能 同相 叠 9 ]
绿山层析静校正
Figure 8
GX Technology
层析反演流程图
初始速度模型
射线追踪求旅行时
拾取初 至时间
求剩余时差
修改速度模型
层析反演速度扰动
(SIRT)
是
模型解释、静校正量计算
Figure 9
否
GX Technology
在绿山的层析方法中,采用Um和Thurber于1987年提出的最
大速度梯度射线追踪三维算法,这种方法根据费马原理 (Fermat’s Principle),在炮点和检波点之间通过计算最小的 旅行时间,找到两点之间的射线路径,而不是严格地验证Snell 定律。这种算法的优点是它的计算效率比较高,可以避免内插。 这种算法不要求有岩性边界或水平连续层面
GX Technology
校正量对比 – 延迟时与层析反演
层析校正量
延迟时校正量 校正量包含高程校正
Figure 18
GX Technology
层析混合方法
速度 延迟时方法的速度作为层析的初始速度模型 模型 用延迟时方法确定的模型底界作为层析模型底界 校正量 合并求解
Figure 19
三维资料层析实例
校正量对比
延迟时方法
层析混合方法
Figure 40
GX Technology
模型法
Figure 41
GX Technology
层析法
Figure 42
GX Technology
中间基准线
模型底
Figure 43
GX Technology
层析法
模型法
在边界端差别较大
层析、折射静校正值比较
绿山学习笔记
Green Mountain 地震资料采集系列服务软件操作手册1、Green Mountain系列软件主要包括三大系列:1)Millennium系列软件,由GeoScribeⅡ(2D/3D观测系统定义和质量控制)、BIO(地震道格式转换)、Picker(折射初至拾取或自动初至拾取)、Branch(折射界面定义及控制)、Fatanal(折射界面速度分析及延时时间求取)、Fathom(2D/3D初至拾取和折射静校正求解)、fathmodl&G2(静校正值输出)构成。
2)MESA系列软件,由MESA Core(观测系统质量及质量控制)、Advisor(设计辅助分析)、GeoCost(观测系统选择及成本分析)、GMG-image(背景图像格式转换)及Grip(三维模型构造,射线追踪和CRP分析)组成。
3)Alpine(野外采集、跟踪、管理系统)2、Mellennium静校正软件包1)软件结构:包括GeogScribeⅡ、Branch、BIO、Picker、Fathom Analysis、Fathom Modeling、RayStat、FathTomo共8中软件软件结构如下:GⅡBIOPickerBranchFathanalFathmodfathmodlMillennium软件结构(whw)静校正处理流程图(whw)2)GeoScribeⅡ—观测系统定义和质量控制静校正计算结果及有关折射层反演得到的信息能够通过软件内置的功能,用简单、直观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
GⅡ允许用户不断的修正反演所得到的有关信息,进一步优化静校正的最终求解。
静校正计算结果和模型信息可以通过软件的内置接口直接输出到处理系统,如ProMAX,Focus等,也能够以ASCⅡ文件格式输出。
3)BIO-Branch—初至拾取分析对初至进行分层是准确进行静校正的关键。
可以定义多个连续空变的折射层,软件提供简单、有效的方法分析折射层的偏移距分布,处理人员能够借助折射分层,理解工区近地表速度的分布,选择合适的折射层参与后续的分析和计算。
绿山(MESA)中文操作手册
Green Mountain(绿山)地震资料采集系列服务软件操作手册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局第六物探大队2004年1月Green Mountain(绿山)地震资料采集系列服务软件操作手册手册编写:肖泽阳王军锋审核:刘厚裕刘红军项目负责:肖泽阳总工程师:杨振升单位负责:唐成鸽承担单位:华东石油局第六物探大队编写时间:2004年1月目录1 软件功能介绍 (2)1.1 MESA系列软件 (2)1.2 Millennium静校正软件包 (4)2 MESA 6.0软件 (7)2.1快速使用指南 (7)2.2 其它功能介绍 (18)3 MESA GRIP 2.1软件 (25)3.1 视窗介绍 (25)3.2 操作程序介绍 (25)4 MILLENNIUM系列软件 (33)4.1 GeoScribe II5.3模块 (33)4.2 BIO V5.3模块 (35)4.3 Branch V5.3模块 (36)4.4 Picker V5.3模块 (37)4.5 Fathom Analysis V5.3模块 (42)4.6 Fathom Modeling V5.3模块 (44)4.7 成果输出 (46)前言Green Mountain系列软件由美国绿山地球物理公司(GMG)研制,为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较全面的功能模块,主要提供地震勘探设计、计划、咨询、地球物理服务、技术和手段。
产品主要包括三大系列:⑴ Millennium系列软件,由 GeoScribeⅡ(2D/3D观测系统定义和质量控制)、BIO (地震道格式转换)、Picker(折射初至拾取或自动初至拾取)、Branch(折射界面定义及控制)、Fathanal(折射界面速度分析及延迟时间求取)、Fathom (2D/3D初至拾取和折射静校正求解)、fathmodl&G2(静校正值输出)构成。
⑵ MESA系列软件,由MESA Core(观测系统设计及质量控制),Advisor(设计辅助分析), GeoCost(观测系统选择及成本分析),GMG-image(背景图象格式转换)及Grip(三维模型构造,射线追踪和CRP分析)组成。
OMEGA处理系统数据实验
OMEGA处理系统数据实验选取了能代表该工区处理效果的(从左到右依次)IDENT_NUM=42,43,45,46,四个单炮记录(IDENT_NUM=44是废炮),(原始为5s记录,但这里只显示到3s)可以看出该工区资料品质较好,存在的干扰波主要是:线性面波干扰,随机干扰,50HZ工业干扰,和异常振幅。
其中面波能量较大,是单炮记录的主要能量,而炮间也存在能量不均衡的问题。
IDENT_NUM=42 IDENT_NUM=43 IDENT_NUM=45 IDENT_NUM=42图1,原始单炮记录第一步:层析静校正(TOMO)IDENT_NUM=42 IDENT_NUM=43 IDENT_NUM=45 IDENT_NUM=42图2 对图1做层析静校正静校正效果较好。
2.速度分析,动校正,初叠加。
获得了一个不是很严格的动校速度,用来进行几何扩散补偿和开时窗等(叠加图在最后)3.几何扩散补偿:IDENT_NUM=42 IDENT_NUM=43 IDENT_NUM=45 IDENT_NUM=42图3。
对图2做几何扩散补偿(未应用静校正)个人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深层下面的同相轴不是很明显,只有IDENT_NUM=42有一点点效果。
但这已经是能调出的最好效果。
特别是IDENT_NUM=43 那一炮,效果还不如不做几何扩散补偿但经地表一致性振幅补偿之后深部的同相轴会显露出来。
4.去噪-AAA异常振幅衰减IDENT_NUM=42 IDENT_NUM=43 IDENT_NUM=45 IDENT_NUM=42图4,对图3做异常振幅衰减IDENT_NUM=42 IDENT_NUM=43 IDENT_NUM=45 IDENT_NUM=42图5,被衰减掉的异常振幅(图3减图4)AAA异常振幅衰减效果比较明显,在IDENT_NUM=42中的50HZ工业干扰也被当成异常振幅衰减掉,(和周围振幅比起来的确是较大的振幅),因此后面不用做单一频率去噪。
绿山静校正系统应用培训教材
绿山静校正系统应用培训教材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采集技术支持部2005-06-18系统介绍本介绍是对Fathom系统的一个总的说明。
首先列出大纲,接着以一个2D测线深入、全面的介绍各个部分的应用。
在队数据量较大的测线处理过程中,交互拾取和批量拾取的综合运用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将重点说明。
如果想对所有数据进行交互拾取,跳过Fathom关于初至拾取的章节。
也可以阅读各个模块的文档获取更详细的功能介绍。
这部分对Fathom系统作简要的介绍,包括初至批量拾取功能。
可以通过下面的步骤来一步步的熟悉Fathom系统。
1、启动GeoScribleⅡ建立Millennium格式的数据库。
GeoScrible数据库支持各种数据格式(如Promax格式)。
2、数据转换:在BIO生成一个记录数据文件CPT(绿山道集数据格式)。
或者,生成一个SEG-Y硬盘格式文件。
3、启动Picker,打开GeoScrible数据库,选择记录数据文件。
在Map窗口里,利用Map Options对话框,激活每一个Nth记录,N值的选择要根据工区的炮点密度、地质情况、电缆长度和记录质量而定。
N的最大值取决于能保证每一个折射层的接收点覆盖次数均匀的炮点间隔。
然后选择拾取参数。
以上内容保存在工区数据库目录里文件名为picker.def的文件里。
4、交互拾取工区内每一个第N炮记录。
5、用Branch拾取每一个折射层的交叉距离(分支点)。
建立lookup tables(层信息表),检查覆盖次数窗口检波点和CMP面是否缺少数据。
有必要的话拾取更多的记录重新建立lookup tables。
6、启动Fathom Analysis,计算第一个折射层的折射速度。
编辑或者平滑折射速度使之更合理。
计算第一层的延迟时,对没有拾取初至的炮点和(或)检波点进行插值,计算出它们的延迟时。
如果有第二个折射层,计算第二个折射层的速度、平滑速度、计算延迟时、插值。
按此步骤计算其它折射层。
静校正方法
上面列举的一些静校正方法,基本反映了当前这项 技术的发展状况。我们面临的任务是:一方面是继续研 究和发展一些新的方法和技术;另一方面是作业人员如 何根据作业现场千变万化的地表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
组织有效的静校正处理流程,追求较好的应用效果。近
几年随着勘探战场的转移,进入复杂地区工作,静校正 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成果和适应各 种不同条件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讨论应用技术就更 加需要和更加现实。
底面与地形面之间是不平行的。
低降速带底面是实际存在的一个面。野外进行小折射测
量,就是追踪这个面,室内处理也希望能解释出这个面的准 确位置,但实际应用中困难较多。不少的静校正处理方法是 针对这一点而设计的。
二、基准面 基准面是用户在一个工区内所选用的参考面。 当地表高程变化不大时,基准面采用水平面,如华
这个误差由自动剩余静校正程序进行进一步校正处理。
基准面的深度直接影响反射波的自激自收时间to值, 对速度分析和动校正都有较大的影响,为了减小这种 影响,所选基准面越接近地表越好。另外,基准面的 选择对构造偏移位置也有影响,这是因为静校正的应 用改变了偏移的起始点。
正。
(2)控制点数据线性内插法(微测井、小折射方法等建立 控制点数据)。 (3)沙丘曲线法(根据沙丘厚度在延迟时曲线上找到对应 的延迟时,计算静校正量)。 (4)相似系数法。 (5)数据库法(建立导线成果、浮动基准面高程、地表高 程、小折射成果、高速层顶深度、潜水面深度等数据库)。
第二类是基于生产炮初至信息为基础 (1)基于折射原理的方法:
、动校正、叠加等,都与双曲线的定义有关,只有地
面水平,并且低降速带没有横向变化,共深度点时距 曲线才可近似地认为是一条双曲线。为此,我们必须 在一个或相邻几个CMP道集的炮点和接收点所涉及的 范围内,确定一个时间地形平均面。
07-层析反演静校正技术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层析成像的分类
1、根据地震勘探中的方法,分为地表反射(折射) 层析成像、井间层析成像、 VSP 层析成像和反向 VSP层析成像; 2、根据所利用数据类型分为反射层析、透射层析 和折射层析等; 3、根据所利用的地震剖面上的属性的不同可分为 走时层析、振幅层析和波形层析; 4、根据层析成像方法所利用的理论基础,基本可 分为以射线理论和波动理论为基础的绕射层析。
层析反演存在的问题
层析反演静校正 戈壁
初至折射静校正
层析反演存在的问题
1、目前的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软件是基于回折波 射线追踪原理开发的,对于层状介质或波场比较 复杂的山地适应性较差。 2、由于大炮采集的道距相对较大,近地表介质的 射线条数很少甚至没有,所以对靠近地表的模型 参数(速度)求取不准,导致静校正误差较大。 3、对于边界的处理还存在一定缺陷,但这是由于 射线较少造成的。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对模型反演结果的分析:
1、从模型反演的收敛程度分析,看所反演的模型 是否达到要求。一般情况下两次迭代之间速度变 化小于5%。
层析反演静校正实现
对模型反演结果的分析:
2 、从速度变 化规律上分 析。通过与 其他资料对 比分析看速 度变化是否 符合地质规 律,从而判 断反演模型 的可靠性。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层析静校正软件产品情况
1、美国劳雷公司的产品 2、美国I/O(绿山)公司的产品 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产品
4、中国成都理工大学的研究成果
5、东方地球物理公司技术发展中心研究成果
. . . . . .
层析反演静校正原理
初始速度模型
射线追踪求旅行时 拾取初 至时间 求剩余时差 层析反演速度扰动 (SIRT) 修改速度模型
地震数据处理第五章:静校正
(1)基于折射原理的方法:
①斜率、截距时间法,包括单倾斜和多倾斜折射面; ②合成延迟时法,包括ABC方法、FARR显示方法、 相对延迟时法、绝对折射静校正、 合成延迟时法(DRS); ③时间深度项法或称为互换法,包括GRM、EGRM、
ABCD法、相对折射静校正(RRS)、相遇时间 法等; ④回折波和折射波连续速度模型反演静校正方法; ⑤迭代反演低降速带厚度法静校正(假设v0 已知); ⑥折射分析射线反演静校正方法;
直接利用野外实测的表层资料,进行的静校正叫野外 静校正,也叫基准面校正。
包括井深校正,地形校正和低速带校正。
2.井深校正
井深校正是将激发点 O 的位置由井底校正到地面 Oj。
j
1 [
V0
(h0
1 hj) V
h)
注:取“负号”是“减负”等于“加正”,因为静校正
是减去静校正量。
说明:息源来自于正常生产的初至信息
正常生产炮的初至信息一般是直达波和 近地表折射波,进入复杂山地以后,初至波 信息变得十分复杂,除上述两种类型波以外, 可能还有透射波、反射波、反射折射波、折 射反射波,以及多次折射波和多次折射反射 波等。
利用初至信息估算静校正量的方法为数 众多,在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一类重要 的静校正量估算方法。
的散射和噪声; 4)射线自下而上穿过LVL界面时,不管层下传播
方向如何,都会产生强烈弯曲; 5)自由表面会产生虚反射,与直接下传信号相叠; 6)强阻抗界面,会产生多次波和波形转换。
静校正量 是炮点和检波点空间位置的函数,是沿空间变化
的曲线(面),可分解为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
(8)低频分量即长波长(波长大于排列长度)静校正 量,对叠加效果影响不十分明显,但影响低幅构造 的勘探。
层析静校正在复杂地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维普资讯
20 年第1 期 08 5
黄鑫 等 层析静校正在复杂地表地震 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11 4
之差 A T=T 一T , A 当 T满 足精度 要求 时输 出层 析
结果 。
较大 , 纵横 向岩性变 化较 大 。 因此静 校正处 理是该 地 区地 震资料 处理 的关键 。现对 工 区某一条 测线 利用 高程 静校正 、 折射 静校正 、 层析 静校 正分别 进行 了处
式 中:。 X—— 炮点 位置 ;
收稿 日期 :o 8 3 2 2 0 一o 一l
在初始 模型 的基础 上 , 用射线 追踪 技术计 算射
线 路径 和 旅行 时 T , 算拾 取 旅行 时与 正演 旅行 时 计
作者简介 : 鑫(93 )女 , 士, 业 : 球探驯与信息技术 。 黄 18一 , 硕 专 地
校 正 的基 本理论 和适 用条件 进行 了讨 论 和分析 , 为基 于初 至时 间 的层 析 静 校正 方 法能 够很 好 地解 决 认
复杂地 表 区由地 形和低 速带 变化 引起 的长波 长静校 正 问题 。
关键 词 : 校正 ; 析静 校正 ; 静 层 复杂 地表 ; 长波 长
1 引 言
3 4 根 据 前一 步 的 结果 建立 反 演方 程 AA —A . S T,
带横 向变 化 引起 的 长波长 静校 正问题 。理论 模 型与
实 际资料 的反 演结果 表 明 ,其效果 显著 。
2 层析 静校正 的 原理
3 层析静 校正 的处理 步骤 及优 点处理 步 骤
3 1 拾 取各 炮 的初至 旅行 时 T 。 由于旅 行时 就是 .
地 震层 析 成像 反演 的基 础数 据 , 质 量好 坏 直接 影 其 响层析 结果 。拾取初 至 旅行 时实质 上涉及 到 叠前地 震 数据 的解释 , 般 采用 自动 拾取 人 工 修正 的方 式 一
三种折射静校正方法原理的比较
三种折射静校正方法原理的比较作者:王立会梁久亮来源:《科技资讯》2014年第25期摘要:随着折射静校正在地震勘探数据处理中的作用日显重要,需要对基本的折射静校正方法进行归纳与分析。
为此,本文介绍了三种常见的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原理及计算步骤,比较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对充分理解每种方法的实质大有帮助。
关键词:折射静校正加减法扩展广义互换法合成延迟时法中图分类号:O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016-02要获得准确的静校正量,重要的是搞清近地表结构,建立准确的近地表模型,即把近地表地层的速度和厚度求准确[1]。
在地震勘探中,反射记录上存在初至折射波,并且每一炮都有初至折射波,它可为建立近地表模型提供所需的资料,而不增加额外的工作。
所以,利用初至波求取近地表结构,估算静校正量便成了主要且有效的途径。
这一类方法统称为折射静校正。
一般情况下,近地表模型包括3个参数,分别为风化层速度、折射层速度和折射界面深度。
根据折射波基本理论,利用初至波的时距曲线可知,折射波对应的时间斜率的倒数等于折射层速度,直达波对应的时间斜率的倒数等于风化层速度,同时还可求出截距时间(折射波时距曲线延长后与时间轴交点的时间值)。
由此可得到折射界面深度,其计算公式如下:(1)这样求取近地表模型就转化为求取风化层速度、折射层速度和截距时间。
然而,利用初至估算风化层和折射层的速度以及截距时间并不容易。
这主要是因为风化层基底通常是起伏不平,旅行时距曲线也受到高程变化的严重影响,使得时距曲线不易解释[2]。
这样迫切需要一些特殊方法来求取近地表模型。
下面介绍的加减法、扩展广义互换法和合成延迟时法就是这类特殊方法。
1 加减法[3]加减法是由Hagedoorn(1959)首先提出来,它是一种间接计算截距时间和折射界面速度的方法,图1是加减法原理示意图。
定义加减时间值为:(2)方程右边所给的时间是从图1的三条射线路径的初至上读出来的时间值,由射线路径可知:(4)可以看出方程(4)中的加时间值与截距时间是相同的,所以,不是直接从炮记录测量截距时间,而是采用方程(2)求出截距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igure 3
GX Technology
层析反演方法
如果低速层下面的沉积层较厚, 如果低速层下面的沉积层较厚,而且速度垂直 梯度变化较大,应当采用回折波的非线性 回折波的非线性初至 梯度变化较大,应当采用回折波的非线性初至 波代替线性首波 回折波速度估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已经证明 回折波速度估算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该方法能够较好地估算影响构造成像的静校正
三种不同静校正方法迭加剖面对比
层析
延迟时
层析与 延迟时 混合
Figure 23
GX Technology
层析反演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 不以赖于折射分层 模型适合于大多数环境 不需要太多的解释 适合于各种观测系统 缺点 初始模型影响求解的唯一性 对错误拾取敏感 模型的底界多变
Figure 24
GX Technology
观测系统
Figure 36
GX Technology
三维资料层析实例
Figure 37
GX Technology
三维资料层析实例
延迟时校正( 延迟时校正 1820)
Figure 38
GX Technology
三维资料层析实例
层析混合校正( 层析混合校正 1820)
Figure 39
GX Technology
GX Technology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EGRM 算法
Figure 66
TOMO算法
共炮点迭加剖面对比
GX Technology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Figure 44
GX Technology
延迟时方法时边界效果差
Figure 45
GX Technology
层析方法时边界效果好
Figure 46
GX Technology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1 号 友谊宾馆苏园 61132, 61133 美国输入/输出绿山地球物理公司北京代表处 电话: 68458445 68498392 传真: 68498375 邮编: 100873 Email: gmgbj@ Figure 47
三维资料层析实例
校正量对比
延迟时方法
层析混合方法
Figure 40
GX Technology
模型法
Figure 41
GX Technology
层析法
Figure 42
GX Technology
中间基准线
模型底
Figure 43
GX Technology
层析法
模型法
在边界端差别较大
层析、折射静校正值比较
Xsaber
FathTomo
Raystat V0 Output statics
Figure 28
Fathmodl
Go any model
GX Technology
层析静校正流程
建立 GII 数据库 BIO转换SEGY数据为CPT文件 PICKER 拾取折射初至 FathTomo计算层析静校正
注: 前三步与模型法相同
层析方法
GX Technology
层析反演速度模型(注意 黄颜色速度变化趋势)
Figure 49
GX Technology
绿山静校正前
Figure 50
GX Technology
地表高程线 层析静校正线 绿山静校正后
Figure 51
GX Technology
原野外静校正叠加剖面
绿山层析静校正叠加剖面
完整的层析速度算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Figure 8
GX Technology
层析反演流程图
初始速度模型
射线追踪求旅行时
拾取初 至时间
求剩余时差
修改速度模型
层析反演速度扰动 (SIRT)
是
模型解释、静校正量计算 模型解释、
Figure 9
否
GX Technology
在绿山的层析方法中,采用 在绿山的层析方法中,采用Um和Thurber于1987年提出的最 和 于 年提出的最 大速度梯度射线追踪三维算法, 大速度梯度射线追踪三维算法,这种方法根据费马原理 ),在炮点和检波点之间通过计算最小的 (Fermat’s Principle),在炮点和检波点之间通过计算最小的 ), 旅行时间,找到两点之间的射线路径,而不是严格地验证Snell 旅行时间,找到两点之间的射线路径,而不是严格地验证 定律。这种算法的优点是它的计算效率比较高,可以避免内插。 定律。这种算法的优点是它的计算效率比较高,可以避免内插。 这种算法不要求有岩性边界或水平连续层面
Figure 29
GX Technology
SIRT: Simultanen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Figure 30
GX Technology
FathTomo 流程
打开*.mas 数据库 定义网格大小 给定初始速度函数 设定有关迭代参数 计算并输出静校正 可视化有关数据
GX Technology
表层模型静校正的初叠剖面
Figure 59
GX Technology
绿山层析静校正的初叠剖面
Figure 60
GX Technology
A
B
表层模型静校正
Figure 61
GX TechnologyAB绿山层析静校正
Figure 62
GX Technology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 52 103 154 205 256 307 358 409 460 511 562 613 664 715 766 817 868 919 970 1021 1072 DATUM EGRM GAUSS-SEIDEL HY TOMO
层析模型混合
采用延迟时模型初始化层析模型 层析迭代 - 0次
延迟时模型
V0 Vr
Figure 20
GX Technology
层析模型混合
3次迭代后的层析模型
射线统计
Figure 21
GX Technology
校正量对比
层析校正量
混合校正量
校正量包含高程校正
Figure 22
GX Technology
GX Technology
3D 层析
Voxel Slices
Delay Times
Fathom
Refractor Elevation
Figure 15
GX Technology
初始层析模型
层析迭代 – 0次
Figure 16
GX Technology
最终层析模型
层析迭代 – 3次
Figure 17
各种算法静校正量曲线对比图
Figure 63
GX Technology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EGRM算法
TOMO算法 共偏移距显示offset=1500米 米 共偏移距显示
Figure 64
GX Technology
层析反演静校正应用效果对比
EGRM 算法
Figure 65
TOMO算法
共检波点迭加剖面对比
Figure 26
GX Technology
绿山层析软件与应用
Figure 27
GX Technology
GREEN MOUNTAIN GEOPHYSICS Geoscribe II BIO *.cpt
An INPUT/OUTPUT,Inc. Company
层析、折射静校正方法流程
Picker Branch Fathanal
结论
在试验资料上, 在试验资料上 层析方法能够得到与延迟时方法相 似的结果 混合方法能够得到非常好的结果 某些静校正方法的不足, 某些静校正方法的不足,可以通过混合方法得以解 决
Figure 25
GX Technology
层析混合方法的应用前景
深层模型 ----能够改进某些地区的长波长校正 能够改进某些地区的长波长校正 垂向和横向速度变化 ---- 非地表一致性模型 与延迟时方法结合将提高静校正求解的唯一性
层析反演静校正方法
北京世纪绿山技术有限公司
Figure 1
GX Technology
提纲
层析反演方法 层析混合方法 软件和应用
Figure 2
GX Technology
层析反演方法
传统的折射理论,如 传统的折射理论 如Slop/Intercept法、延迟时法、 法 延迟时法、 互换法、最小平方法和Time-term法等,都用首波 法等, 互换法、最小平方法和 法等 计算速度。在很大程度上, 计算速度。在很大程度上,适用于速度和厚度变化 地区,都能提供较好的静校正。 的层状模型地区,都能提供较好的静校正。 但这些方法在速度横向变化大和速度反转的模型 上,效果较差甚至无能为力。折射方法需要精确的 效果较差甚至无能为力。 地表速度,才能解决速度/深度变化的不确定问题 地表速度,才能解决速度 深度变化的不确定问题
Figure 31
GX Technology
Figure 32
GX Technology
二维层析方法
地表高程
Figure 33
GX Technology
二维层析方法
Figure 34
GX Technology
三维层析混合方法
地表高程
Figure 35
GX Technology
三维层析混合方法
延迟时方法
GX Technology
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 1 号 友谊宾馆苏园 61132, 61133 美国输入/输出绿山地球物理公司北京代表处 电话: 68458445 68498392 传真: 68498375 邮编: 100873 Email: gmgbj@ Figure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