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打造“善治”政府的主要着力点【分享】

合集下载

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

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

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效能为了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和效能,公共服务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公共服务的重要性、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的策略以及实施中可能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

首先,公共服务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公共服务涵盖了政府提供的各种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等领域的服务,直接影响着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可以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增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此外,公共服务还有助于消除贫困与不平等,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要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完善政府机构及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机制。

政府工作人员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并建立一套科学的培训和考核机制,激励优秀人员的产生与留用。

其次,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渠道。

信息共享和沟通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的关键。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透明度。

同时,政府还应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在线服务平台,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申请与查询渠道,为民众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此外,推行改革创新是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政府还应重视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提升服务的水平和效能。

然而,要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并非易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资源投入不足是制约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支持,而政府在资源分配上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导致了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

其次,政府机构之间的协调不足也是影响政府服务水平的因素之一。

由于政府机构繁多、职能分散,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存在困难,导致了服务的碎片化和效率的低下。

最后,还存在着政府服务理念和文化的转变难题。

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加强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传统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模式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加强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完善社会治理体系1. 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加强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形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多方合作、协同治理的格局。

鼓励社会组织发挥作用,促进政府和社会的有效互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智能化发展。

2. 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强社会管理和风险预警,提高社会治理的精确性和效能。

加强基层自治,在社区、村级等基层组织中增强自治能力,形成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自治的有机结合。

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1. 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力度,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

2. 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数字化公共服务的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在线服务。

例如,推动电子政务、在线教育、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发展,提高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和透明度,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

3. 强化社会组织参与: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管理,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作用。

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机制,促进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格局。

三、构建和谐社会1. 加强社会矛盾调处: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加强社会矛盾的早期预警和处置,及时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

推动多元化的矛盾调处方式,注重通过对话、协商、调解等手段解决矛盾,增强社会和谐稳定的能力。

2. 建设平安社会: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

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思考

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思考

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思考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几点思考2008-4-3 8:58:34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我的2008 点击:1290次【大中小】添加到百度搜藏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胡锦涛总书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了“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这就对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加快推进政府体制与机制创新,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营造服务型政府,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也是各级政府面临的新课题。

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服务型政府,它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它强调以社会公众为服务对象,以多元参与为服务形式,以合作协调为服务基础,以满足公共需求为服务导向。

(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迫使我国政府必须转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国际竞争加剧,西方各国为了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本国政府效率,掀起了政府再造的热潮。

原来以官僚为基础的传统行政管理理论正逐渐被以市场为基础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取代。

“公共管理归根到底是服务的性质,政府或公务员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公民明确表达并实现其公共利益,而不是试图去控制或驾驭社会”。

哪个国家政府服务意识强、服务成本低、服务方式好、服务效率高,就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二)、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政府正面临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重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必然要求有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相配套。

我国过去实行的是管制型政府模式,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表现为政府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公共服务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公共服务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公共服务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现代社会中,公共服务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

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社会稳定。

为了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我们需要探讨如何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能,使其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提供高效有序的社会管理。

一、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关键在于优化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政府应当根据人民群众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制定公共服务资源的分配计划,并确保合理的分配机制。

同时,政府还应通过提高投入,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量,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二、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公共服务质量的提升是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保证。

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考核体系,激励和约束相关部门和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同时,政府还应使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例如通过建立智慧城市系统,提升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智能化水平。

三、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公共服务的提升需要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领域,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提高服务的专业性和覆盖面。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协作,共同推动公共服务的提升,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的良好合力。

四、加强对公共服务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公共服务的提升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

政府应加强对公共服务的信息公开,向公众提供充分的信息,增强公众对公共服务的认知和参与度。

同时,政府还应主动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及时纠正服务中的问题和不足,提高公共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质量。

总结:公共服务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优化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以及加强对公共服务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可以实现公共服务的提升,增加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有效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

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

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社会公众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而社会治理则是指政府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管理社会事务并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

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创新是应对新形势、新挑战的重要举措。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推进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提高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首先,公共服务创新需要以人民为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核心理念。

要坚持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首位,深入了解和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政府部门要设身处地为民众着想,主动走进群众,倾听他们的声音,及时处理问题,并不断改进和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公共服务创新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对于公共服务的提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政府应该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借鉴市场机制的经验,注重市场供需的平衡,通过竞争、市场化运作来提高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注重社会组织的参与。

社会组织是公共服务创新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力量。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社会治理的实践,共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创新思路,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此外,加强信息化建设也是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方向。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

通过信息化手段,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民意、管理社会事务,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创新。

最后,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创新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法治化。

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法规是确保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提供法治保障,确保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运行。

政府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政府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政府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其目标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而,公共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仍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政府如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一、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

政府应当投入更多资源来完善相关的制度和机制,确保公共服务的全面覆盖和高效运行。

该体系应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多个领域,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在教育领域,政府应投入更多资金改善学校条件,提高师资力量,制定更加公平的招生政策,确保所有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医疗领域,政府应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此外,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人民能够享受到实惠的医疗保险,并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

在社会保障领域,政府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扶持力度。

通过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

在住房领域,政府应加大对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人民的居住条件。

通过加大财政支持、优化住房政策等措施,让更多的人能够购买到价格合理、品质优良的住房。

二、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除了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外,政府还需要努力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政府应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提供的服务符合质量标准和规范。

通过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公共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政府还应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和透明度。

通过建立在线服务平台、推行电子政务等举措,让人民能够更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公共服务。

此外,政府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培训和选拔机制,选拔和培养优秀的公共服务人员,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三、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的合作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市场力量的合作。

公共服务型政 府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公共服务型政 府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公共服务型政府如何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当今社会,公共服务型政府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方面肩负着重要使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高,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

那么,公共服务型政府应当如何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呢?首先,公共服务型政府要强化服务理念。

政府工作人员应当深刻认识到,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其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

要摒弃以往的“官本位”思想,树立“民本位”的观念,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例如,在处理群众的诉求时,不能敷衍塞责、推诿扯皮,而应积极主动地倾听群众的声音,以诚恳的态度和高效的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建立健全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

这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多个领域。

在教育方面,政府要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尤其是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保障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在医疗领域,要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能够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在就业方面,政府应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素质。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

再者,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府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

这样,政府在制定政策、解决问题时,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的实际情况,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比如,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迅速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同时,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注重与社会力量的合作。

社会治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申论: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

申论: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服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探讨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以及构建该体系的关键措施。

首先,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公共服务是政府为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而提供的服务,涵盖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

一个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保障人民享有平等的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其次,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措施。

首先,加大公共服务投入。

政府应当增加财政投入,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领域,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提供更多优质服务。

其次,改革公共服务体系管理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激励公共服务从业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监督和管理,预防腐败和权力滥用现象的发生。

再次,加强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便捷程度,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最后,加强公共服务的社会参与和民众监督。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公共服务活动,促进社会资源的共享和调度。

同时,建立健全的投诉和监督机制,及时解决公共服务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服务质量和公正性。

总之,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申论:加强公共服务,提升民生福祉

申论:加强公共服务,提升民生福祉

加强公共服务,提升民生福祉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

下面是一些建议:
1.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投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设备,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

建设更多优质学校、医院和养老院,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公平、高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

2. 提升服务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公共服务管理和运行,提高服务效率。

推动政务服务“互联网+”,实现行政审批、办事服务等线上办理,减少群众排队等待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3. 加强基层服务能力:加大对基层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鼓励医生、教师等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解决基层服务不均衡问题。

4. 实施重点民生工程:重点关注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需求,加大针对性的援助和扶持力度。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5.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制定更加有利于公共服务发展的政策和法规,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领域。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和个人增加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不断加强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民生福祉,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三个着力点

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三个着力点

要 让 全体 社 会 成 员都 有机 会 接 近移 动 互
摩拜单车等 ,提供 了许多无需或是少 量付 费的 联 ,包 括 年 长 一 代 。一 是 面 向全 体 社 会 成 员宣
化 发 展 作 出 了部 署 ,也 对 今 后 一 个 时期 基 本 公 现 代公共 文化服 务体 系 日趋 完善 。
共服 务体 系建 设 提 出了更 高 要求 。
当前 ,“十 四五 ”规 划谋 划 在 即 ,先 期研 究
2012年 7月 ,国务 院印发 《国家基本公共 新 时代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的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 政
本 公 共 服务 均 等 化规 划 》,该 规 划为 满 足 全面 建 和 民生 领域 的应 用 。
成 小 康 社 会 的 目标 需 要 ,要 求 促 进 机 会 均 等 ,
使全体 公民既能公 平 ,又可 以获得大致均等的 一 、 新时代基本公共服务本质再认识
基 本 公共服 务 。
“十二五”以来 ,我国初步建立起覆盖全民
共 服 务体 系 的 范 围 、标 准 和 工 作 重 点 ,承 诺 把 距 ,把各地 比较优势和 潜力充 分发挥 出来 。”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制 度 作 为 公 共 产 品 向全 民 提 供 。 把各地 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必须开展
2017年 3月 ,国务院 印发 《“十三五 ”推进基 技术创新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基本公共服务
“两 会 ”议事
创 新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体系 的三个着力点
丁 元竹
◆ “十二 五 ”以来 ,我 国初 步建 立起 覆 盖全 民的基 本公 共 服务 制 度体 系 。义务 教育 均 衡发 展 稳 步推 进 ,国 民受教 育 机会 显 著增 多 ,公 共就 业创 业 服务 和 职业 培i Jll不 断加 强 ,覆盖 城 乡 的社 会保 障 体 系逐 步 健全 ,城镇 保 障性 安居 工程 和 农村 危 房改 造进 展顺 利 ,现 代公 共 文化 服务体 系 日趋完 善 。

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近年来,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打造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了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优质公共服务不仅是提升政府形象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提升政府服务意识、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和建设智慧政府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一、提升政府服务意识提升政府服务意识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基础和前提。

政府工作人员应当深入贯彻落实“人民至上、服务至上”的理念,转变服务观念,树立正确的政府服务导向。

首先,政府工作人员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了解人民的需求,积极主动地为人民服务,尽力解决人民的问题。

其次,政府工作人员要加强服务技能培训。

政府工作涉及各个领域,服务的群众也具有多样性,因此需要政府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

政府应当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注重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优质公共服务需要良好的服务态度和高品质的服务质量作为保证。

政府工作人员应当以热情、专业和高效的态度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做到诚信、守时、守规,提供满意的公共服务。

二、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公共服务能够覆盖到每一个需要的人民群众。

首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确保设施的完备和便利性。

比如,在城市中心区域和人口密集区域建设更多的公共服务场所,为人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其次,加强公共服务网络建设。

政府应当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搭建起全面、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网络。

通过建设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项目,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率和效能。

最后,深化公共服务改革。

政府应当积极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的改革,破除条条框框,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政 府如何发挥公共服务的治理作用

政 府如何发挥公共服务的治理作用

政府如何发挥公共服务的治理作用在现代社会,政府的核心职责之一便是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那么,政府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发挥公共服务的治理作用呢?首先,政府应明确公共服务的范畴和目标。

公共服务涵盖了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

明确这些范畴有助于政府合理分配资源,避免出现服务的盲区和重叠。

而清晰的目标设定,如提高教育质量、降低医疗成本、促进充分就业等,能为政府的工作指明方向,使各项公共服务举措有的放矢。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政府需要加强公共服务的规划和统筹。

这意味着要综合考虑社会的发展趋势、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要预留足够的教育、医疗设施用地;在产业发展规划中,要注重与就业岗位的创造相衔接。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公共服务的合力。

比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卫生、交通、民政等部门需要密切配合,共同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需求。

资金的保障是公共服务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支撑。

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确保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和均等化。

另一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例如,在教育领域,不仅要增加对学校建设、教师培训的投入,还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减少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

比如,通过 PPP 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既能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又能引入社会资本的专业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

人才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和执行者,政府需要加强公共服务人才队伍的建设。

这包括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建立合理的薪酬待遇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公共服务领域;完善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确保德才兼备的人员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报告中的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

报告中的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

报告中的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在国家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报告中,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是重要的议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分别从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的理解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深入的探讨。

一、政府治理的目标与重要性政府治理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其目标是确保政府有效地行使权力并为人民谋求最大福利。

政府治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社会稳定。

政府治理能够提供有效的机制和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2.促进公平正义。

政府治理有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均衡分配,提升社会公正,维护人民权益。

3.推动经济发展。

政府治理能够提供一种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促进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4.建设良好的政府形象。

政府治理能够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提升政府的合法性。

二、政府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政府治理的核心在于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在理论层面上可以归纳为效能主义、公共选择、治理网络等多个理论体系。

而在实践层面上,政府治理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能力、监管能力和政策制定能力,确保政府能够高效地履行职责和提供公共服务。

1.提升政府的行政能力。

政府治理要求政府机构具备强大的执行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推动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

2.加强政府的监管能力。

政府治理需要政府加强对市场活动和社会行为的监管,提高监管手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保障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3.改进政府的政策制定能力。

政府治理要求政府根据社会需求和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达到预期的目标效果。

三、公共服务的概念和特点公共服务是政府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概念是指政府为满足公众需求所提供的服务。

公共服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面向公众。

公共服务是为公众提供的,其服务对象涵盖了社会的各个群体和个人。

2.公益性质。

公共服务的提供是为了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和切实利益,具有公益性的特征。

强化政府职能提供全面高效的公共服务

强化政府职能提供全面高效的公共服务

强化政府职能提供全面高效的公共服务政府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不仅仅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更包括提供全面高效的公共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职能和能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如何强化政府职能,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一、加强政府机构建设政府机构是公共服务的载体,为了确保公共服务的全面高效,政府需要加强自身的机构建设。

首先,政府应合理划分各个部门和职能,健全组织结构。

同时,政府还应优化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这可以通过完善招聘机制、加强培训和考核等方式实现。

此外,政府还应重视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创新管理模式为了提供全面高效的公共服务,政府需要创新管理模式。

首先,政府应加强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激励人员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政府还应借鉴市场化的管理经验,引入竞争机制,促使政府机构更好地服务于公众。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与社会组织和民间力量的合作,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共同提供公共服务。

三、推进政府数字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政府应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以实现全面高效的公共服务。

首先,政府应建设统一的数字平台,集成各类公共服务信息,提供便捷的在线服务。

其次,政府还应加强数据的管理和分析,提高政策制定和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保障公众信息的安全和隐私权。

四、加强政府与市民的互动与沟通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提供全面高效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

政府应加强与市民的联系和沟通,听取市民的需求和意见,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投诉举报平台、开展民意调查等方式,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意见,改进工作和提高服务水平。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市民的政策宣传和公共教育,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和公共服务意识。

总之,为了提供全面高效的公共服务,政府需要不断强化自身的职能。

政府应加强机构建设,创新管理模式,推进数字化建设,加强与市民的互动与沟通。

优化公共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便利政府

优化公共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便利政府

优化公共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便利政府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重要。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政府应当努力提供优质、便利的公共服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优化公共服务,使建设出一个便捷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公共场所、交通、通信、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同时,还应提高设施的维护水平,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为公众提供良好的使用环境。

二、优化政务服务平台随着科技的进步,政务服务已经向互联网平台转型。

政府应当加强政务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网上办事服务,方便市民在家就能办理各项公共事务,比如申请证件、报名考试、缴费等。

政务服务平台应提供简单易用、信息安全的在线服务,提高公众办事效率。

三、推行一网通办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也是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关键。

政府应推行一网通办制度,实现各个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的互通互联,避免群众因为重复提供资料或者跑多个窗口办事的麻烦,提高办事效率。

四、优化就医服务医疗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建立预约挂号、在线诊疗等便捷服务方式,方便市民就医。

同时,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医疗资源的不均衡现象,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医疗服务。

五、提升教育服务质量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之一。

政府应当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也要推动教育的公平,减少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

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环境保护是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应当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环境监管的效果。

同时,也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共同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公共服务是国家和政府向全体公民提供的基本服务,其目的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任务。

一、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服务理念人民为中心的公共服务理念,强调公共服务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这一理念要求政府部门在公共服务中要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始终将人民的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

二、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基础和保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当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服务的品质和效果。

三、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体系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关键。

要构建全方位、覆盖广泛、层次分明、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各个领域。

为此,政府应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

要努力弥补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

同时,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提供特殊群体需要的定向公共服务,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平等、公正、优质的公共服务。

五、提高公共服务的便利性提高公共服务的便利性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要保证。

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方便人民群众办理各类政务事项。

同时,要推进公共服务事项的分类管理,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办事时间,提升办事效率,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真正的便利。

六、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政府建设

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政府建设

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政府建设政府作为国家治理的主体,其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人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优质的公共服务不仅是人民的基本权益,也是社会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基石。

本文将从政府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

一、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在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方面,首先需要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建设一个高效、便捷、覆盖全面的公共服务网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政府可以通过扩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同时,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公共服务的管理和运营水平,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二、注重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公平性为了确保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政府应当注重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和公平性。

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不分地区、不分阶层,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服务。

政府还应当加强资源整合和统筹,确保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实现公共服务的公平分配。

三、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和质量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除了覆盖面广和普惠性强之外,还需要注重提高服务的效能和质量。

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激励公共服务机构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强人员培训和职业素养提升,提高公共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四、加强公共服务的信息公开和参与为了提升公共服务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政府应当加强公共服务的信息公开和参与机制建设。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公共服务的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公共服务的标准、指南和质量评估结果,让公众对公共服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的机会。

政府还应当积极倾听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共服务,确保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

五、推动政府服务的创新和改革为人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离不开政府服务的创新和改革。

政府应当积极推动政府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一体化,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公共服务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效率

公共服务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效率

公共服务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效率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公共服务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效率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政府角度、市民角度以及技术角度分析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提高效率的方法和措施。

一、政府角度政府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和提高服务效率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

增加公共服务的预算,改善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增加服务项目的覆盖面,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政府可以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简化行政手续,减少冗余环节,降低服务的办理时间和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优化机构设置,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二、市民角度市民是公共服务的主要受益者,也是推动公共服务优化和提高效率的重要力量。

市民可以通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合理利用公共资源等途径来促进公共服务的提升。

首先,市民可以积极参与社区和居民委员会的工作,通过居民议事会、公民监督等形式,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促进公共服务的改进和优化。

其次,市民应合理利用公共资源,减少浪费和滥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市民还可以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通过媒体、投诉热线等渠道,及时反映问题,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善。

三、技术角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公共服务的优化和提高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首先,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提供在线办事和查询服务,方便市民办事,缩短等候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其次,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推广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提高交通、能源、环保等公共服务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综上所述,公共服务优化和提高效率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提高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和管理,市民应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和合理利用公共资源,科技的发展也为公共服务的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

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

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公共服务对于人民的生活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个高效、便捷、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不仅能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可以为社会的繁荣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就如何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展开讨论。

一、提升公共服务意识,确保服务到位公共服务的核心在于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要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首先需要提升公共服务意识。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了解人民的需求,并确保服务到位。

在服务过程中,要注重细节,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和调整服务方式和方法,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二、加强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投入为了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必须加强体系的建设与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提高服务设施和硬件设备的水平和品质。

同时,要加强对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只有投入足够并注重质量,才能够实现公共服务体系的优化与升级。

三、推行“互联网+”,提升服务效能“互联网+”不仅是当下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打造人民满意的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

通过推行“互联网+”,可以实现在线办事、信息共享、服务预约等诸多便利。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向线上迁移,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服务效能,提供更为便捷和智能化的公共服务。

四、强化监督机制,加强服务质量管理为了确保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必须强化监督机制,加强服务质量管理。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加强对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此外,要注重宣传和公开,让人民群众了解公共服务的相关信息,增强对公共服务的参与和监督意识。

五、积极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人民是公共服务体系的受益者和参与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完善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积极倾听人民群众的声音,建立人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开展各类形式的民意调查和座谈会,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期望,并将其作为改进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服务:打造“善治”政府的主要着力点——北欧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中国的“政府改革”正处在历史性推进的前夜。

在此历史时刻,从研究和制定推进方略的角度来说,一方面,需要植根本土,对本国政府体制的内在矛盾及其运行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且鞭辟入里的认识和把握,另一方面,又要开阔视野,对当代世界,特别是一些“社会和谐”国家,在打造“善治(GoodGovernance) ”政府方而的经验和做法,有比较深入的考察和了解,以作为推进中国政府改革之镜借。

本着这一宗旨,笔者和中改院的同行专家一起,以“北欧模式: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安排”为题,对北欧三国(芬兰、瑞典、丹麦)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

现根据考察内容,就北欧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启示作一探讨。

一、北欧国家政府在实施公共服务方面的四大“基本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的重点是作好公共服务,这样一个理念在考察前我们已经确立,但这里的“公共服务”到底包括什么内容,却若明若暗。

此次经过实地考察,使我们认识到,北欧国家政府在实施其公共服务职能方面,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体系,其视野比我们预想的要宽广,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大服务内容,或称四大“基本面”:1.提供面向劳动力市场的“民生性”服务:重点是促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并注重缩小收入差距。

“就业是民生之本”。

北欧国家政府的公共服务,都把促进就业放在首位。

一是加强财力支持。

以瑞典为例,每年各方面用于就业服务的资金量约占GDP总量的2. 7% (主要是财政提供),其中仅用于失业人员即占84%»二是加强服务机构,不论是中央层还是地方层,都设有专门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基层还设有“就业办公室”,承担全国95%的就业服务任务。

三是加强政策扶持。

例如,芬兰为鼓励中小企业多吸纳失业人员,对其实行减税4%的优惠政策,对失业人员自己创办“微型企业”也给予减税或补贴。

四是加强就业培训,特别是实行政府、工会和雇主“三位一体”的培训体制,并采用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

五是加强公共项目开发,直接创造就业岗位。

六是加强预测和信息交流,以提高就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从实际情况看,尽管北欧国家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但近年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失业率还是不断下降的。

在促进就业的同时,北欧国家强调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资料显示,在近十年间,随着经济的不断攀升,芬兰、瑞典、丹麦的人均收入明显提高。

在收入增长的基础上,着重把缩小收入差距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通过税收调节、财政转移支付和补贴等诸种强有力的再分配机制,初步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中等收入群体大约占80%左右,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大约各占10%左右。

三个国家的基尼系数约在0.25、. 3之间,属于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小的国家。

当然,由于资本的“累积效应”,北欧国家在资本市场上的资本集中度还是比较高的,但通过政府作用来调节社会成员的“即期收入”,这一点特别值得借鉴。

2. 提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公益性”服务:重点是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教育事业,建立和完善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北欧国家政府认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把发展与公共服务直接相关的社会事业作为工作的着力点。

一是注重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他们把这一点提到“保护人权”的高度来把握。

这些国家均实行普遍的“全民保健”制度,无论城市乡村,不分国企私企,也不分种族和宗教,实行免费医疗或基本免费医疗。

近年来虽然对公费医疗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也开始让个人承担一部分就医费用,同时降低病假补贴之额度,但从总体上来说社会成员医疗费用大部分还是由公费来解决的。

此外,还特别注重社会公共卫生体系,包括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这对防止并应对卫生领域的突发事件发挥了保障作用。

二是大力发展国民教育事业。

在这方面可以说实行“举国体制”。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全部实行免费教育。

不但如此,国家还给在校大学生一定量的生活津贴。

为了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用相当大的财力来扶持教育,社会的其他力量也捐助教育。

据了解,芬兰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已占到适龄人口的50%以上。

三是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北欧国家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说广覆盖的,人称“从摇篮到坟墓”,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退休保险以及残疾人保险等。

尽管这种福利体系使国家财政背上颇为沉重的负担,而且也存在滋生疏懒的弊端,但给全体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编织了最基本和最可靠的“安全网”,这也是北欧国家社会稳定的一个制度方面的原因。

3. 提供非竞争性领域的“基础性”服务:即在非竞争性基础领域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部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北欧国家有一个理念,凡是能够市场化的,尽量市场化,让私人去参与;但该由政府提供的,则责无旁贷地通过举办国有企业或向民企“购买服务”来提供。

值得重视的是,在公共领域,它们分拆出两个环节:即“执行运营”环节和“基础建设”环节,对其中的“基础建设”环节,政府全力予以投资并加强管理。

尽管北欧几个国家情况不完全相同,但经梳理大体看出政府在基础领域实施服务的主要轨迹:一是涉及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安全、能源安全、信息安全、粮食储备等)领域或环节;二是属于真正的自然垄断性(即只有一个厂商来经营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领域或环节,如邮政网络服务、电力输电网系统、铁道部门奠定客货运输基础的铁轨及相关设施),以及行政性垄断(如烟酒专卖,博彩业等);三是不以盈利为目标、而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某些带福利性的公用事业领域(例如,福利性的公共管理和培训、科研成果产业化等);四是,政府认为对国家和公众利益有重大决定作用的领域,如资本投资、特殊融资、公共广播、印刷出版、天然气批发等。

以上这些领域和环节均有明确界定。

虽然其增加值估算不超过GDP的5%,但属于公共产品的命脉之所在。

4.提供促进市场主体正常运转和创新的“主体性”服务:重点是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推动企业创新。

不论是芬兰、瑞典,还是丹麦,都强调政府要为各类投资主体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把为市场主体服务作为公共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在芬兰贸易工业部和瑞典经济委员会了解到,这些国家政府都设有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机构。

这些机构的任务是“预见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并制定能创造竞争性和革命性工业的可操作框架”。

虽然人员很少,但为企业创新服务的“开支很大”。

据了解,在芬兰,政府每年拿出占GDP总量3. 5%的资金来支持技术研发。

在这里政府不具体组织实施技改项目,只负责战略规划和管理,具体由一个介乎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类似于“基金经理”的组织来运作。

由于得到政府资金的支持(创新项目政府和企业投入各占50%),再加上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和技术人才,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的进程,从而产生了像诺基亚、爱立信、ABB、沃尔沃等富有创新力、全球闻名的大财团。

据《世界经济论坛》测算并公布,在2003年全球竞争力排行中,芬兰列全球第1名,瑞典排在第3名,丹麦排在第4名,如此强劲的竞争力与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的职能定位是分不开的。

二、政府在实施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四种重要机制如上所述,北欧国家在提供民生性、公益性、基础性和主体性服务方面,作用显著,引人瞩目。

那么,他们是依靠什么机制来实现其经济职能的呢?经过透析,我们认为,以下四种机制特别值得重视。

1.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宏观调节机制。

北欧有一个重要理念:“放开所有制,重在调节收入分配”,即通过调节收入分配来实现政府的公共服务目标。

一是税收调节机制。

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个人所得税包括劳动收入所得和资本收入所得两部分。

在芬兰,个人资本收入所得税比例为29% (2005年拟改成28%),个人劳动收入所得实行累进税,低收入不缴或少缴,高收入者最高档为56%;瑞典的资本所得税为30%;劳动所得也实行累进制,中收入一般为30%,超出的高收入部分一般再增加25%,合计最高者可达70%。

强有力的税收调节,使政府不仅获得可观的财力支撑,而且更重要的是平衡收入差别。

资料显示,瑞典各项税收总额占GDP的比重达52%。

以瑞典2002年GDP总量2. 37万亿克郎计算,政府一年掌握的财力即达1.23万亿克郎。

如此可观的财力,固然是“取之于民”,但为政府“用之于民”即实施公共服务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是财政支出机制,即通过公益性项目的倾斜支出来进行调节。

以丹麦为例,在全国财政支出总额中,仅与社会保障有关的费用就占去了 38.9% (养老金10%,失业救济金8.9%,教育医疗等社保资金20%),如果再加上其他公共性项目开支,公益性投资占财政支出的绝大部分。

北欧国家在所有制方面,抱着一种“超然”、“平和”的态度,一方面他们强调私有企业的有益作用(但又不搞“全盘私有化”),另一方面,又注意发挥国有企业在公共服务中的重耍作用(但又不回避公有制企业的弊端)。

在这种“超然”心态下,他们试图把这两者融合起来,实行被称为PPP的机制。

第一个P是Public (公),第二个P是Private (私),第三个P是Partnership (伙伴关系),合称“公私伙伴关系”。

这种伙伴关系,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社会财产关系层而。

由于竞争性领域一般由私营企业经营,所以PPP主要集中于基础领域和公用事业领域。

一方面政府对基础领域的“关键环节”保持必要的公有成分,另一方面对这些领域也允许私营企业来经营。

我们曾了解和计算了这些部门中“公私伙伴关系”的状况,大体上是公有企业和私有企业各占50%左右。

对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两者共同投资和经营,结为较长期的“伙伴关系”。

二是在企业(细胞)层面。

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相互渗透和融合,特别是从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来看,公私资本各占相应份额,从而融合为一种混合所有制企业。

三是在经营管理层面。

与财产关系相联系,也呈现出良好的“公私伙伴关系”,表现在资金、建筑、创新、管理等方面合作。

我们认为,“公私伙伴关系”是“混合经济”的新发展,较之“板块式”的混合经济,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这种PPP机制值得重视。

1. 社会“金三角”对话协商机制。

在实施公共服务过程屮,由于涉及社会各方利益关系,难免产生利益矛盾,北欧国家采取社会协商机制来平衡诸种利益关系,避免彼此之间的冲突。

在这种“金三角”社会协调体系中,由工会代表劳方,由雇主协会代表资方,由议会和政府代表国家。

据介绍,三方协调的内容,包括:劳动力市场政策;教育培训政策;安全健康政策;失业保险问题;养老金和残疾人福利问题等。

对于直接涉及雇员和雇主利益的工资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主要由工会组织和雇主协会两方协调,政府不予干预,但涉及立法、政策等问题,则由议会和政府设若干专门委员会,通过听证会及对话等方式邀请工会和雇主协会参与协调(例如,在丹麦,每年8月~10月期间,中央政府与雇主协会、工会就第二年的公共服务方面的立法、公共开支项目的框架以及税收等问题进行协商,此外,还有地方一级的三方协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