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新课标导学中国小说欣赏第4单元从士林到官场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儒林外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却又 令人含泪去笑的人物形象,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 又被视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在这众多的人物中,匡 超人的形象别具意义,作者借助他把儒林中的附庸风雅者(如景 兰江、赵雪斋)、追求功名富贵者(如马二先生),以及泼皮无赖 似的潘三之流集中到一起,既展示了士人秀才们的酸腐,又显 示出功名富贵者的辛辣。故曰:匡超人这一形象已穷极文士情 态,荟萃儒林痛丑。
因此,他的讽刺人物的喜剧行为背后几乎都隐藏着悲剧性 的内涵。在以喜写悲这个主导倾向的规定下,作者将其讽刺艺 术的天才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地。或以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前 后行为矛盾,给以辛辣嘲讽,或以白描手法精心刻画人物行动, 借以暴露其可笑可鄙的内心世界等等。总之,全书竭尽讽刺之 能事,从而将中国讽刺小说推向了巅峰。
4.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责任在谁? 答案: 参考一: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染、腐 蚀导致匡超人的变质。 参考二:责任全在于他自己,如果他坚守住自己的善良, 就不会变质。
一、意旨探微
《儒林外史》的思想主题映射在主要人物形象即士人身上— —汲汲于功名利禄的科举士子、形形色色的文人名士、真正洒脱 的真人贤士……其中最令人痛心的是,禁锢在科举制度下盲目 和空虚的人们,他们就像被八股吸魂器吸干了气血的空心人。 本文通过匡超人发迹,藩自业遭祸,匡超人停妻再娶,回乡取 结、路遇牛布衣等几件事,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蜕变,通过匡 超人的言行暴露出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
第二十一回“冒姓字小子求名 念亲戚老夫卧病”,写的 是牛浦郎在庵里念诗,趁和尚下乡念经,偷看牛布衣诗稿,喜 出望外,想在同姓“牛”字上做文章。于是请郭铁笔刻了“牛 浦之印”“布衣”阴阳二方图章。 卜老爹将外甥女嫁与牛浦郎。 一日牛浦郎讨赊账路过庵前见几匹马在庵门口,便大着胆进去 看,原是老和尚的学生做了京里九门提督,现齐大人请老和尚 到报恩寺去做方丈。老和尚将庵中之事托于牛浦郎就走了。牛 浦郎的祖父见店里生意一日不如一日,气出病来,不久归天, 卜老爹帮办了后事。牛浦郎从坟上回来,要棺材钱的,要布钱 的都来了,只得把间半房子典给屯浮桥上抽闸板的闸牌子,小 两口儿搬到卜老爹家去住。
第7课 儒林外史
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为清吴敬梓作,共有56回。本书 是一部讽刺小说,是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它以生动形象 的笔墨,逼真地反映社会。书中刻画了各种类型的士人利欲熏 心、虚伪丑恶的精神面目,暴露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并 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作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对于自食其力 的人,则予以尊重和同情。匡超人本来是一个心地纯洁的少年, 在社会上染泡几时,心灵便丑陋、变形,作者直接将矛头对准 了科举制度,对准了丑恶的八股取士。
第二件事是匡超人的停妻再取。匡超人本已有妻室,但李 给谏问起,却因为自己的“丈人是抚院的差”,惟恐被人小瞧, 所以回答没有。虽然李给谏把外甥女嫁给他,他也曾经有过踌 躇,但攀龙附凤的诱惑吸引着他,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过了 几个月神仙般的日子,全把在家受苦的糟糠之妻忘在脑后。可 谓败德丧行。
二、背景回放
2.《儒林外史》的结构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小说结构独特。它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情 节,而是分别以一个或几个人物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 的故事。这种结构表面上看缺少主干情节和中心人物,不免有 点散,但实际上它是追求表面松散而内中见骨的符合中国人审 美习惯的散点透视原则。这将那些松散的情节和人物全部统摄 于八股制度摧残人的心灵和人格这个主旋律上,因而达到了结 构方式与内容表达的完美统一。
三、近义词辨析
三、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或 事物表示不满。
怨恨:强烈不满或仇恨,也指这种情绪。 考察:实地观察调查。 考查:考较查验。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应接不暇: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四、文木老人 儒林外史 文木山房诗文集
一、情节提要 匡超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嘴脸,集中地表现在对待潘 三的态度转变和停妻再娶两件事上。 潘三犯事被官府拘押,受过其恩德的匡超人本当设法营救, 至少应当到狱中探望,方合朋友之义。但当他知道潘三案可能 牵涉到自身时,原先的恩情就抛到脑后了。他惟恐祸及己身, 于是,赶紧逃走,去投奔自己京中的老师。又不好跟自己妻子 说真话,就编出了一番谎言,妻子不从,就再三威逼。其言语 的急切、行动的迅速,表现了内心急功近利。
《儒林外史》从第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 童生尽孝”开始,第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 士”、第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第十 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第十九回 “匡超人幸得良朋 潘自业横遭祸事”,加上节选的第二十回 “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集中叙述了匡超 人的生平行事。八股选家马二先生为骗子洪憨仙送葬归来,途 中碰到匡超人。
【目标定位】 1.了解社会小说的源流与发展、笔法与结构方式。 2.初步了解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李宝嘉和他的 《官场现形记》。 3.认识封建社会“功名富贵”观念对纯洁士子的精神毒害, 学习作者“直书其事,不加论断”的讽刺手法。
4.通过对本单元两篇课文的研读学习,能以客观的眼光看 待官场,以端正的心态透析人物形象,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 值观。
1.举例简析《儒林外史》讽刺的悲剧性。 答案: 小说对讽刺艺术最大的贡献就是从儒林群丑可笑 的喜剧表面去挖掘其内在的悲剧意蕴,因而取得了与西方17世 纪瓜里尼等人的悲喜剧理论和塞万提斯《唐吉诃德》悲喜混合 的艺术实践异曲同工的艺术成就。以周进、范进为例,小说通 过二人中举前后的悲喜剧,揭示了八股制度如何摧残了士人的 心灵,造成他们人格的堕落,使人们感到吴敬梓给可笑注入了 辛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因而更能撩人心绪,发人深 省。
二、写法借鉴 冷静的讽刺风格 对于匡超人发迹前后言行的变化,作者不落一字褒贬,全 凭匡超人的言行来表现。比如,匡超人对牛布衣胡吹自己选文 的精妙,却不料露了馅,作者把他客观地记录下来,不做任何 评论,但匡超人无智且无耻的嘴脸昭然若揭。再如,做官之后, 对家人的嘱托,作者不着一字评论,匡超人那种得志猖狂、颐 指气使的神情历历在目,不由得读者不产生一种深深的厌恶之 情。
由此,故事转到匡超人身上。匡超人流落他乡,无以谋生, 只能沿街拆字,马二先生资助他盘缠回乡,并教诲一番“文章 举业”“显亲扬名”的道理。回乡之后,匡超人尽心侍奉父母, “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父亲,念文章”。其孝心与苦读精神 感动了偶然经过的知县,在他的提携下,匡超人先后中了秀才 和举人。后来知县被审,他惟恐祸及自己,在潘保正的帮助下, 来到杭州。先与景兰江、浦墨卿、赵雪斋等一帮所谓“名士” 往来聚会,互相唱和。后碰到潘保正所推荐的潘三,得其照顾, 颇赚了一些银子,又在潘三的帮助下娶了妻。接下来就是节选 部分。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二是理解、鉴赏小说的讽刺艺术。学 习时要运用对比手法。《匡超人》是擅长运用“皮里阳秋”的 笔法刻画人物,也就是“口无所臧否,而心有所褒贬”:作者 的看法并不是直接拿出来硬塞给读者,而是在具体形象的塑造 中微言大义,如匡超人的转变、马二先生的迂腐,都是通过具 体的情节来表现,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褒贬什么,但每个形 象都饱含着巨大力量的褒贬,传达着作者明确的正义观,这种 讽刺就比较含蓄、温婉。而《兄弟阋墙》充分运用夸张和漫画 化的闹剧手法刻画人物,其讽刺更加直接、辛辣。
【主题悟读】
本单元学习的是古代社会小说。与明清时期流行的才子佳 人小说不同,社会小说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对社会问题强烈 关注,直面现实,以冷峻的笔调、现实的笔法,刻画了一大批 士林和官场人物,借此剖析社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 的途径。这些作品从远离现实的历史、传奇、神怪题材转向当 时的社会生活题材,即使假托历史,也往往只把历史当作幌子, 其真正的着眼点仍在于现实人生。这些作品或讽刺,或谴责, 或温婉,或愤激,风格多样。《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 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一、识记字音
①挂匾.( ) ②补廪.( ) ③掼.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④贤契.( ) ⑤直裰.( ) ⑥浩.命( ) 二、词语解释
①那日景兰江走来候.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落.后.讲到潘三身上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潘三托人从狱中捎话给他,请求帮助的时候,他干脆以 一套虚伪的话挡驾:“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 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 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充分地表现了 他的虚伪和势利。当蒋刑房对此质疑后,匡超人则干脆赤裸裸 地表示:“潘三哥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 访拿他的。”活脱脱的一副忘恩负义的嘴脸。如果说前面不敢 去探望潘三是胆小怕事,不敢承担责任的话,那么考取教习, 步入官场后不去探望潘三,则纯粹是惟恐影响自己的前途,正 如他自己所说将是“一生官场之玷”。可见,功名富贵、个人 荣辱,永远是决定他的选择的最重要的砝码。
《兄弟阋墙》节选自《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藩司卖缺兄 弟失和 县令贪赃主仆同恶”,是整个何藩台卖官故事的发展 和高潮部分。兄弟二人因分赃不公大吵大闹,吵闹之中,无赖、 蛮横、愚蠢的三荷包把何藩台丑陋的发家史揭露得淋漓尽致。 最后甚至动起了手,三荷包把有三个月身孕的嫂子撞翻在地, 这才“搭讪着就溜之乎也”。作者通过他们的互相揭露,暴露 了官场的黑暗,暗示了知识阶层对于社会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失 望。
③县.尊.叫差人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只把访的款单掼.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现今这房子转.的出四十两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法导引】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是理清故事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和 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性。由于《匡超人》和《兄弟阋墙》都是 节选,学习时除了认真研读选文内容,还要扩大阅读视野,认 真阅读《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与选文相关的章节,只 有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分析和把握节选 部分的故事结构、人物形象和作品深刻的思想性。
5.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探讨或研究官场腐败的社会根源, 并尝试给出几点警示或劝告。
【文本钩玄】 《匡超人》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 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主要写了匡超人发迹、潘自 业遭祸、匡超人停妻再娶、回乡取结、路遇牛布衣等几件事, 集中叙述了匡超人的蜕变过程,刻画出一个“虚伪势利、败德 丧行、得志猖狂、颐指气使、无知无耻”的小人形象。作者通 过这样一个原本纯朴善良的青年士子精神毁灭的悲剧,告诉读 者,在封建主流意识中,功名富贵是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 最重要的砝码,生活在其中的青年士子,精神无所依归,只能 按照统治阶级规定好的路线前行,为了达到目的,他们学会了 吹牛拍马、坑蒙拐骗、装腔作势,逐渐丧失了纯朴的本性。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对小说结构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安 排。其第一回“楔子”和最后一回“幽榜”首尾呼应,对全书 的主旨和是非提出设想和总结,是全书的题旨所在。全书三个 部分与首尾两回遥相呼应,完美地实现了用松散的结构表达八 股制度扭曲士人人格题旨的艺术理想。
3.请你结合自己对《儒林外史》的扩展阅读,探讨匡超人 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儒林外史》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精 神,“直书其事,不加论断”,直接在日常生活中选取典型事 例,按照其本来面貌真实描绘,很少把讽刺的对象进行夸张和 漫画式的处理,这样,就有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婉而多讽”的 艺术效果。
《官场现形记》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继承了 我国传统的讽刺手法而又有所发展,直面晚清官场的腐败,运 用漫画式的、夸张的笔法,笔无藏锋,大力渲染,刻画了一幅 幅官场群丑图,撕开了那个黑暗社会的种种假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