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原文译文赏析

合集下载

《浣溪沙》纳兰性德文学赏析

《浣溪沙》纳兰性德文学赏析

《浣溪沙》纳兰性德文学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文学赏析引言:《浣溪沙》是词牌名,《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和《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清朝词人纳兰性德所作的词章,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纳兰性德《浣溪沙》两篇词章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清代】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赏析】这是一首悼亡词。

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词人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词人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词人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

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词人心头更添一层秋意。

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

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词人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

孤寂的感受使词人触景生情。

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

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浣溪沙》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浣溪沙清·纳兰性德原文: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译文: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

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

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

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

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

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注释:那畔:那边。

吹断: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若为情:若,怎。

若为,怎为之意。

此处意谓面对如此深秋野塞又是怎样的情怀呢!宋晏几道《南乡子》:“柳外行人回首处,迢迢,若比银河路更遥。

”又,宋毛滂《小重山》:“江山雄胜为公倾,公惜醉,风月若为情。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

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让人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

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

纳兰性德赏析浣溪沙

纳兰性德赏析浣溪沙

纳兰性德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豪放清远、情感真挚而著称。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浣溪沙》。

这首词以其清新淡雅的词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情感纠葛的感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词进行一番赏析。

《浣溪沙》共八首,其中每一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是你,青衫也。

想起,年少时,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首词以“世事一场大梦”开篇,直接点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人生几度新凉,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流逝。

接着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风吹雨,回忆起了往事。

铁马是你,青衫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岁月和情感的怀念。

最后一句“想起,年少时,梦里花落知多少”,更是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首:闲愁如醉,迷津欲断,忆当时,梅花照雪,一片丹心,千古事。

人间,万家灯火,暗淡了,几回寒暑。

这首词以“闲愁如醉,迷津欲断”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奈和对于情感的困惑。

在这个世界上,人生难免会有许多的迷茫和困扰,而这种闲愁更是如醉般让人难以自拔。

接着诗人回忆起了往事,梅花照雪,一片丹心,千古事,表达了诗人对于纯真情感和真挚情感的追求。

最后一句“人间,万家灯火,暗淡了,几回寒暑”,更是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情感纠葛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首:不见,不散。

山水空蒙,云雨空濛,几番风雨,几番离索。

一点浊酒,几时能醉,一杯清茗,多少情话。

这首词以“不见,不散”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情感的坚守和对于爱情的执着。

在这个世界上,情感的纠葛和离别的伤感无处不在,而诗人却依然坚持着对于真爱的追求。

接着诗人描述了山水空蒙,云雨空濛,几番风雨,几番离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情感纠葛的感慨。

最后一句“一点浊酒,几时能醉,一杯清茗,多少情话”,更是将诗人对于情感的追求和对于真爱的坚守表现得淋漓尽致。

纳兰性德《浣溪沙》

纳兰性德《浣溪沙》

纳兰性德《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明珠之子。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

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

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

词集《侧帽集》问世,时年仅24岁。

另有《饮水词》、《通志堂集》。

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纳兰性德性澹泊,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谁 念 ”之 诘 问 ,这 一 问 把 词 人 无 限 期 盼 与 失 望 的 矛 日平 常 的生 活 ,如 今 逝 去 了才 念及 它 的 美好 ,然 而 带
盾 心情 表 达 得 淋 漓尽 致 ,这 是 一 种 无 法 言 说 的 心 痛 , 来 的却 是彻 骨 的 冰 凉 。“当 时 只道 是 寻 常 ”这 句 看 似
的 无 限 怀 恋 相 思 之情 。《浣 溪 沙 》就 是 其 中一 首 。
茫 ”已 是无 法 挽 回 的 事 实 ,但 他 依 然 割舍 不 下 这份 至
这 首 词 的上 片 写 景 ,景 中寓 情 ,极 言 失 去 爱 妻 后 真 至 纯 的 情 感 ,回 想 与 爱 妻 相 处 的 美 好 情 景 ,今 后 这
能 不 悲从 中来 ? 这 正 如 近 代 学 者 王 国维 在 《人 间 词 “以 自然 之 眼 观 物 ,以 自然 之 舌 言 情 ”。
话 》中语 :“一 切 景 语 ,皆情 语 也 。”
全 词 从 上 片 的 “西 风 ”“黄 叶”“疏 窗 ”“残 阳”,到
兰喜结 良缘 ,实乃 门当户对 、珠联璧合之美 。婚后夫 举 杯 饮 茶 祝 兴 ,竞 至 乐 得 茶 洒 一地 ,满 室 溢 满 了 茶
唱 妇 随 ,吟 诗 作 对 ,恩 爱 有 加 ,如 意 美 满 的生 活 更 激 香 ,这 富 有 风 情 雅 趣 的 嬉 戏 ,与 当 年 李 清 照 和 赵 明 诚 发 了纳 兰诗 词 创 作 的 热 情 。然 而 ,幸 福 惬 意 的生 活 仅 “赌 书 泼 茶 ”的佳 话 一 脉相 承 ,令 人 难 以忘 怀 。 “赌 书
意 袭 来 ,词 人 独 自一 人 倍 觉 凄 冷 ,不 禁 触 景 生 情 :昔 情 ,犹 如 打 翻 了 五 味瓶 ,各 种 滋 味 杂 陈 一 起 ,无 以 言

《浣溪沙》纳兰性德文学赏析

《浣溪沙》纳兰性德文学赏析

《浣溪沙》纳兰性德文学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文学赏析《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纳兰性德【清代】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浣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赏析】传说明珠罢相后,在家中读起容若的《饮水词》忍不住老泪纵横,叹息道:“这孩子他什么都有了啊,为什么会这样的不快活?”若明珠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这句话,或许他就能更深切地了解儿子的悲哀。

容若心里想要的,偏偏是他给不了的。

物质的极大丰裕会有两种作用:让人懈怠,或者是激发人有更深远的追求。

往往,越是万事无缺的时候,我们越会觉得掌心里一无所有。

你听,那个捷克人说——生活在别处。

幼抱捷才,仕途虽平顺,却不受大用的容若,恐怕也心知肚明——自己这御前侍卫的荣衔只是皇帝御座前的摆设。

明是用来安抚功臣之心,暗地里却是用来阻止他父子权势进一步扩张。

明珠的权势那样大,长子又是如此精明而富有才干。

不把他带在身边,而放到六部去历练,万一羽翼丰满尾大不掉,对皇权来说是不小的威胁。

八岁登极,深谙帝王心术的康熙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对容若,明是亲近,暗藏挟制。

可以说是明珠的权势阻挡了容若的仕途,任他有“经济之才,堂构之志”也只得匍匐于皇权之下,身不由己地成为皇帝和自己父亲政治较量的牺牲品。

他便时时落落寡欢,虽身在富贵之家,气质却逾近落泊文人。

如此心意牵引付诸词章便满纸落寞。

这一阕《浣溪纱》身世之感犹重。

院子里的残雪映衬着月光折射在画屏上,使得绘有彩画的屏更看上去也显得凄冷。

夜已三更,帘外月色朦胧,人声寂绝。

不知何处落梅曲笛声响起,呜呜咽咽地惹断人肠。

下阕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叹息。

由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

本来词句至此,已令观者唏嘘不已,不料还有下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伤人欲死。

见惯了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容易被这样痛彻心肺的凄绝之美打动。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原文、赏析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原文、赏析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原文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康熙年间;时词人正处于懵懂爱情的阶段。

词人多愁善感,内心充满哀怨。

一个淡妆美人,骑马从人前盈盈而过,引发了词人朦胧的爱慕之情。

词人有感而发,作下此词。

译文
黄昏时分,夕阳依依,暮掩小楼,朱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

依靠着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赏析【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赏析【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赏析【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

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赏析】该词上片“身向”句说明行程辽远。

“北风”句谓寒风吹来,满耳尽是马嘶之声。

然后作一小结。

下片“一抹”二句写眼前景色,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

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更是点明主旨,加强语意,抒发情感。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纳兰容若诗词《浣溪沙》赏析

纳兰容若诗词《浣溪沙》赏析

纳兰容若诗词《浣溪沙》赏析纳兰容若诗词《浣溪沙》赏析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诗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纳兰容若诗词《浣溪沙》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纳兰容若《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浣溪纱》是清代词人纳兰容若悼念亡妻之作。

卢氏出身名门,娴雅端庄,自小受到诗书熏陶,知书识礼。

两人珠联璧合,婚后鹣鲽双飞,恩爱甚笃。

然而,纳兰容若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康熙十六年五月,结婚才三年的卢氏因为产后受寒不治身亡。

这给刚刚二十三岁的纳兰容若以莫大的震撼和打击。

风流倜傥、至情至性的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写下了众多悼妻之词,《浣溪沙》便是其中最为动人肺腑的不朽之作。

开篇“西风”一词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西风烈烈,凉意来袭,独自感受风中的凉意,如今还有谁来念及?其孤独凄凉之情溢于言表,不禁令人心生感叹。

风卷黄叶,萧萧而下,寒意直逼疏窗,“伤心人”对“凄凉景”,心中的痛苦怎能派遣?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茕茕孑立,衣袂飘飘的纳兰,悄然立于残阳斜照的窗下,沉思往事,黯然神伤,无尽相思涌上心头。

无限往事涌上心头,当日与卢氏恩爱之情景历历在目。

“被酒”是醉酒,“春睡”一词遥应往事,自己醉酒沉睡,卢氏悄悄起床,唯恐惊醒了还在酣睡的梦中人,卢氏之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可见一斑。

春日里鹣鲽双飞,琴瑟和谐;秋暮中斯人独守,锥心思念。

抚今追昔,缅怀之情顿然浮上心头。

“赌书消得泼茶香”一句,用的是李清照赌书泼茶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记载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指某事载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

经查原书,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高兴之至,不觉茶水已经泼湿衣裳。

纳兰性德《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清] 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作品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

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

不过,纳兰的边塞词当中那种漂泊的诗意的自我放逐感的确是其独擅。

比如该篇的结尾“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历史原因与环境原因以及词人自身的性格交织在一起,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这一曲边塞苍歌。

全词除结句外,均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纳兰的一草一木皆有灵性:虽然作者一直未曾直接抒发要表达的情感,但人们从字里行间揣摩出作者的感受。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第一篇: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赏析:一、关于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9~1685.7.1),清代著名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

叶赫那拉氏,满清后族。

他出身满清贵族,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

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

他的词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使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

纳兰性德与他的妻子: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

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

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译文:独自在西风中,谁知道我的凄凉感伤呢?不忍心面对满眼的萧萧落叶,所以关上了疏窗。

我伫立在残阳中,深思往事。

(回忆当初)因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惊动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经有过赌书泼花的闺房乐趣。

只是那时把与她相处的美好时光当做寻常情境。

赏析: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及赏析

作品原文浣溪沙1身向云山那畔2行,北风吹断马嘶声3,深秋远塞若为4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5,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1]注释1.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2.那畔:那边。

3.“北风”句: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4.若为:怎为。

5.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1]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赏析“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

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翻译译文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注释①谁:此处指亡妻。

②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③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④被酒:中酒、酒醉。

⑤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⑥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⑦消得:消受,享受。

赏析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

他对这位妻子有着深厚的感情,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

这首词就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

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

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原文翻译及赏析2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译文」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钟汉良版纳兰性德影视剧照「赏析」《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是一首抒发对亡妻无限悼念之情的词。

词人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和他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

2024年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4年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4年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原文翻译及赏析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原文翻译及赏析1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 纳兰性德〔清代〕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译文 是谁独自在西风中感慨悲凉,不忍见萧萧黄叶而闭上轩窗。

独立屋中任夕阳斜照,沉浸在往事回忆中。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

曾经美好快乐的记忆,当时只觉得最寻常不过,而今却物是人非。

注释 谁:此处指亡妻。

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被酒:中酒、酒醉。

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云:“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此句以此典为喻说明往日与亡妻有着像李清照一样的美满的夫妻生活。

消得:消受,享受。

赏析 纳兰性德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上阕是纳兰性德此时此地的孤独,下阕是纳兰性德和妻子在曾经的短短三年之中那一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妻子便会催促作者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已经与妻子阴阳阻隔,她再也不能来为作者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

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作者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

古诗词: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纳兰性德(1655年1⽉19⽇—1685年7⽉1⽇),叶赫那拉⽒,字容若,号楞伽⼭⼈,满洲正黄旗⼈,清朝初年词⼈,原名纳兰成德,⼀度因避讳太⼦保成⽽改名纳兰性德。

⼤学⼠明珠长⼦,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爱新觉罗⽒。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诗词:纳兰性德《浣溪沙·⼀半残阳下⼩楼》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浣溪沙·⼀半残阳下⼩楼》 清代:纳兰性德 ⼀半残阳下⼩楼,朱帘斜控软⾦钩。

倚阑⽆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羞涩却回头。

【译⽂】 黄昏时分,⼣阳依依,暮掩⼩楼,朱帘斜斜垂挂在软⾦钩上。

依靠着栏杆,看那残阳斜晖,⼼中难掩愁绪。

那位盈盈动⼈的⼥⼦骑马⽽过,她略施薄妆,浅描眉黛,却也别有⼀番妩媚风流。

她见到有陌⽣⼈就脸⽣红晕,神情羞涩却⼜回头顾盼。

【赏析】 该篇采⽤叙事的⼿法,正所谓“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叙事者少见”。

所以显得更为奇妙。

上⽚情语出之于景语,写⼥⼦意兴阑珊之貌。

⾸句点明时间是黄昏,正是⼣阳西下时分,朱帘斜斜地垂挂在软软的⾦钩上,⼀副颇⽆⼼情的懒散样⼦。

“倚阑⽆绪不能愁”是说这位⼥⼦倚靠着阑杆,⼼绪⽆聊,⽽⼜不能控制⼼中的忧愁。

此三句以简洁省净之笔墨描摹了⼀幅傍晚时分深闺⼥⼦倚栏怀远图,为下阕骑马出游做好铺垫。

下⽚亦刻画了⼀个⼩的场景,但同时描绘了⼀个细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这位闺中⼥⼦怀春⼜羞怯的形象。

“有个盈盈骑马过”⼀句,清新可喜,与李清照“倚门回⾸,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之妙。

特别是“盈盈”⼀词,形容⼥⼦,有说不出的熨帖⽣动。

“薄妆浅黛亦风流”⼀句则凸现了她的风情万种,“薄”、“浅”形容她的容貌,“亦”字说她稍加打扮就很漂亮。

末句⾔,“见⼈羞涩却回头”。

这只是少⼥⼀个极细微的,⼏乎叫⼈难以察觉的动作,词⼈却捕捉到了,轻轻⼀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怀春⼜娇羞的复杂⼼情。

可以说骑马少⼥薄妆浅黛羞涩回头的神态,把原本显得低沉的⼣阳、⼩楼、斜挂的朱帘、软垂的⾦钩及⽆聊的⼼绪衬托为⼀幅情景交融、极具美感的画卷,读来⼝⾓⽣⾹,有意犹未尽之感。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的意思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倚阑无绪不能愁的意思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的意思“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注释】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斜控:斜斜地垂挂。

控,下垂、弯曲貌。

⑶阑:同“栏”,栏杆。

无绪:指没有心情,百无聊赖。

⑷盈盈:谓仪态美好。

此处代指仪态美好之人。

盈,与“赢”同,容貌之意。

《玉台新咏·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⑸薄妆浅黛:指妆容淡雅。

浅黛:谓眉画的浅淡。

风流:指动人的风韵。

【翻译】黄昏时分,夕阳依依,暮掩小楼,朱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

依靠着栏杆,看那残阳斜晖,心中难掩愁绪。

那位盈盈动人的女子骑马而过,她略施薄妆,浅描眉黛,却也别有一番妩媚风流。

她见到有陌生人就脸生红晕,神情羞涩却又回头顾盼。

【鉴赏】该篇采用叙事的手法,正所谓“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

所以显得更为奇妙。

上片情语出之于景语,写女子意兴阑珊之貌。

首句点明时间是黄昏,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朱帘斜斜地垂挂在软软的金钩上,一副颇无心情的懒散样子。

“倚阑无绪不能愁”是说这位女子倚靠着阑杆,心绪无聊,而又不能控制心中的忧愁。

此三句以简洁省净之笔墨描摹了一幅傍晚时分深闺女子倚栏怀远图,为下阕骑马出游做好铺垫。

下片亦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但同时描绘了一个细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这位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

“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清新可喜,与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别是“盈盈”一词,形容女子,有说不出的熨帖生动。

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译文:黄昏时分,你登上狭狭的小楼。

夕阳被你娇小的步子挤下了山,留下栏杆一排,珠帘一条,飞鸟一双。

你就这样静静地伫立。

左边的鞋印才黄昏,右边的鞋印已深夜。

你的愁,很芳香。

它让你又一次数错了,懒惰的分分秒秒。

终于,你骑一匹小马出城。

怀中的兰佩,温软,如满月的光辉。

他看你时,你也想看他。

但是,你却莞尔回头。

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

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

出生于满州正黄旗。

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

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

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

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

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赏析: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

叙事者少见。

而本篇则恰是以叙事的手法填出,颇得出奇之妙。

词中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描绘了一个细节,但却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

刻画而不伤其情韵,清新别致,很有韦庄词的意味。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首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上片的情感基调是低沉的,无论是夕阳还是小楼,既无情绪也控制不了忧愁,这是抑。

忽然,一个骑马的美少女出现,少女潇洒风流。

这里是白描,直接描绘少女的形象和神采。

使原来低沉的气氛转眼间有了亮色,使人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是扬。

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运用,塑造了少女美丽风韵。

【译文】黄昏时分,你登上狭狭的小楼。

夕阳被你娇小的步子挤下了山,留下栏杆一排,珠帘一条,飞鸟一双。

你就这样静静地伫立。

左边的鞋印才黄昏,右边的鞋印已深夜。

你的愁,很芳香。

它让你又一次数错了,懒惰的分分秒秒。

终于,你骑一匹小马出城。

怀中的兰佩,温软,如满月的`光辉。

他看你时,你也想看他。

但是,你却莞尔回头。

作品赏析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

叙事者少见。

而本篇则恰是以叙事的手法填出,颇得出奇之妙。

词中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描绘了一个细节,但却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

刻画而不伤其情韵,清新别致,很有韦庄词的意味。

意境描述人说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

而容若的这一阙《浣溪沙》,则以少有的叙事的方式填得,却有出奇的好。

他给了读者一帧慢镜头,慵懒如春水的时光里,潺潺流淌着一种琳琅之美。

又好似就着这美一谱上曲,立马就会要将其含在唇边,满怀欣喜的,饱含情意的,依依呀呀练唱起来不可。

黄昏时分,残阳如酒。

小楼之中,珠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

落日的余晖宛若薄薄的锦缎,一匹一匹的散散堆落在阑干上。

他凭栏而立,看着这清觞一样的昏昏日光,心念中不禁来了愁绪,这波光碎影的生年,竟是这般的了无兴致。

有注本认为这上片是写的词中女子,正是闺中怀春,上片的描写乃是为下片所做铺垫。

而我更倾向于这是容若写自己如何倚阑生愁的说法。

“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应是写的马背上的女子对他(或是路人)回首相看的美好羞涩姿态,以至使小楼之上的他,心生温软感念而愁绪消散。

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诗词注释与评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诗词注释与评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诗词注释与评析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一半残阳下小楼。

珠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注释】
无绪:无情绪。

盈盈:身段柔美、风姿绰约的年轻女子。

【评析】
此词写词人无意中瞥见佳人而心底略起涟漪,虽是情景偶合,但写来情灵摇荡,得自然真率之趣。

前二句写残阳下楼、珠帘挂钩,乃一日之最易触动内心之时,歇拍一句由此引出情绪,语势自然。

无绪者,无聊也;“不能愁”者,不能无愁也;倚阑者,欲有所见也。

按照常规写法,下阕当由此愁绪而生发,但词人却空灵其笔,只就倚阑所见写去:一个体态轻盈,几乎是素妆骑马的女子从眼前经过。

词人不仅极写其天然风韵,更写出其见人羞涩的情态与回头对视的多情。

这一眼神偶遇的瞬间,或许消解了原本深藏在词人心中的愁情,使词的情感从低沉转向明朗、轻松甚至活泼。

其情感之转折颇有意味。

此词也深得词体“要眇宜修”之致,语言轻柔、细腻而幽美,残阳是“一半”,楼是“小”,珠帘是“斜”控,金钩是“软”,骑马者“盈盈”,妆“薄”黛亦“浅”,等等。

凡此衬写其隐约无端之情,才显得辞情相称。

此词堪称婉约词之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纳兰性德《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
楼》原文译文赏析
《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
清代:纳兰性德
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译文】
黄昏时分,夕阳依依,暮掩小楼,朱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

依靠着栏杆,看那残阳斜晖,心中难掩愁绪。

那位盈盈动人的女子骑马而过,她略施薄妆,浅描眉黛,却也别有一番妩媚风流。

她见到有陌生人就脸生红晕,神情羞涩却又回头顾盼。

【赏析】
该篇采用叙事的手法,正所谓“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

所以显得更为奇妙。

上片情语出之于景语,写女子意兴阑珊之貌。

首句点明时间是黄昏,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朱帘斜斜地垂挂在软软的金钩上,一副颇无心情的懒散样子。

“倚阑无绪不能愁”是说这位女子倚靠着阑杆,心绪无聊,而又不能控制心中的忧愁。

此三句以简洁省净之笔墨描摹了一幅傍晚时分深闺女子倚栏怀远图,为下阕骑马出游做好铺垫。

下片亦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但同时描绘了一个细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这位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

“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清新可喜,与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别是“盈盈”一词,形容女子,有说不出的熨帖生动。

“薄妆浅黛亦风流”一句则凸现了她的风情万种,“薄”、“浅”形容她的容貌,“亦”字说她稍加打扮就很漂亮。

末句言,“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只是少女一个极细微的,几乎叫人难以察觉的动作,词人却捕捉到了,轻轻一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娇羞的复杂心情。

可以说骑马少女薄妆浅黛羞涩回头的神态,把原本显得低沉的夕阳、小楼、斜挂的朱帘、软垂的金钩及无聊的心绪衬托为一幅情景交融、极具美感的画卷,读来口角生香,有意犹未尽之感。

扩展阅读:纳兰性德文学成就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

纵观纳兰性德的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

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纳兰词》在纳兰容若生前即产生过“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身后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

清家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

到了民国时候,纳兰还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

王国维赞其曰“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张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写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岁的壮年,其友恸道:“看到平日写的词,我就料他跟那纳兰容若一样,不能永年的。


纳兰性德逝世三百周年纪念之际,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成立,纳兰研究进入一个高潮。

1997年8月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
兰性德研究会共同发起组织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承德举行,纳兰性德作品研究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纳兰的家世、生平、思想及创作等得到日益全面而精深的研究。

承德有研究纳兰性德的纳兰性德研究所。

扩展阅读:后世评价之总评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
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抑。

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

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

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