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沽油茎段初代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组织培养实验报告

组织培养实验报告组织培养实验报告植物是大自然中最美丽的艺术品之一,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则是一个奇妙而复杂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培养技术,我们进行了一项组织培养实验。

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体外培养的方式,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探索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

我们选择了茄子作为实验材料,因为茄子生长迅速,易于培养,并且在组织培养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实验开始前,我们准备了一些必要的材料和设备,包括茄子种子、无菌培养基、培养瓶、显微镜等。

首先,我们将茄子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确保实验的无菌条件。

然后,将种子放置在无菌培养基上,通过培养瓶的密封,保持培养环境的湿度和温度。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了茄子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最初,种子在培养基中发芽,并逐渐长出幼苗。

随着时间的推移,茄子幼苗逐渐长高,叶片也逐渐展开。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茄子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成,这为我们深入研究植物的生长机制提供了便利。

在实验的后期,我们进行了一些处理,以探索不同因素对茄子生长的影响。

我们调整了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浓度,观察茄子生长的差异。

结果显示,适当增加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浓度可以促进茄子的生长速度和根系发育。

此外,我们还尝试了不同的光照条件和温度条件对茄子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对茄子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还掌握了一些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培养出大量的植物组织和细胞,我们可以进行基因工程、病毒检测、新品种选育等研究工作,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然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培养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无菌条件,以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其次,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条件的调整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

最后,植物组织培养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设备和耗材支持。

植物组织培养项目一 课程导入之组培发展史

植物组织培养项目一  课程导入之组培发展史

放一片滤纸,再在滤纸片上放上一 个烟草体细胞,单细
胞培养成功。 1956年:Miller分离出Kinetin(激动素)。
3. 迅速发展阶段
1960 年以来组织培养理论、实践、技术和方法不
断完善和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技术;
在实验技术上建立了较完整的实验程序,已成为 一种重要和精细的实验技术; 组织培养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许多分支学科, 并取得丰硕的成果。
体细胞杂种。
1978年,有性杂交不亲和的番茄/马铃薯间的体 细胞杂交获得了杂种植株(Melchers)。随后获 得了地上结番茄,地下生马铃薯的杂种植物。
1985 年,马铃薯的栽培品种与野生种的体细胞
杂交,得到了抗晚疫病和卷叶病的体细胞杂种 (Austin)。 科间的大豆 /粉蓝烟草( Kao, 1977)、大豆 /烟 草(Chien,1982)产生了连续增殖的杂种细胞 系,更远缘的大豆/水稻产生了愈伤组织(
组 织 培 养 的 奠 基 人
1943年:White主编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A Handbook of Plant Tissue Culture》,标志组织培养成为一门 新兴学科; 1946年:罗士韦在菟丝子茎尖培养地观察到花的形成,为
试管受精奠定了基础;
1948 年: Skoog 和崔真培养烟草茎段时,发现腺嘌呤或腺 苷可解除生长素对芽生长的抑制作用,腺嘌呤 / 生长素高,生芽;低,生根;相等,不分化。
交中获得了理想的重组体。
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培养结球甘蓝和大白菜的杂种
胚得到了种间杂种。
3.4 组织及细胞培养生产有用物质
Arregnin 和 bonner在 1950 年首先进行了培养橡胶 茎愈伤组织获取橡胶的尝试。 1967 年, Kaul 和 Staba 从牙签草的组织和细胞培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史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史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程日期:2010年5月9日来源:互联网作者:植物组培网点击:137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蓬勃发展只是近50年的事,但它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根据其发展情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年份主要内容探索阶段1839Schleidon和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1902 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全能学说1904Hanning进行胚离体培养获得成功1922 Kotte和Robbins进行根尖和茎尖培养形成了缺绿的叶和根奠基阶段1934 White进行番茄根培养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1937 White建立了第一个由已知化合物组成的综合培养基1943White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1948 Skoog和崔发现腺嘌呤或腺苷可以解除IAA对芽形成的抑制1952 Morel和Miller通过茎尖培养获得脱毒大丽花植株1954 Muir使单细胞培养获得成功1956 Miller等人发现了细胞分裂素-激动素1957Skoog和Miller提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器官形成的概念1958 Steward等获得体细胞胚,证实了Haberlandt的细胞全能性迅速发展阶段1960Cocking等人用真菌纤维素酶分离植物原生质体获得成功1960 Morel利用茎尖培养获得脱毒兰花,形成了”兰花产业”1962Murashibe和Skoog发表了MS培养基1964 Guha等在叶曼陀罗上由花粉诱导得到单倍体植株1971 Takebe等在烟草上首次由原生质体获得了再生植株1972 Carlson等在烟草上获得了第一个体细胞种间杂种1974 Kao等人建立原生质体的高钙高pH的PED融合法1978 Melchers获得了第一个属间杂种植株-马铃薯番茄1983 Zambryski等采用农杆菌介导获得首例转基因植物一、探索阶段根据Schleiden和Schwann的细胞学说,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了细胞全能性理论,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离体的植物细胞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史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史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史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20世纪初。

1898年,美国的细胞学家汤姆森首次发现了从植物叶片上分离的细胞可以在营养培养基中生长。

接着,英国的细胞学家夏普利发现了植物细胞在湿润糖蜜中可以生长。

他还首次提出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器官培养和植物组织再生方面。

1912年,德国的植物学家涅尔首次成功地将植物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物。

他还发现增加培养基中植物生长因子的浓度可以提高植物再生的效率。

到了20世纪50年代,植物培养基的配方进一步完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逐渐扩展到植物的生理和遗传方面。

1962年,美国的植物学家斯卡皮奥尼首次将植物细胞培养成为无性系,这使得在研究植物染色体和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这一时期,还发现了一种叫做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植物激素,它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分裂和生长来控制植物组织的培养和再生。

20世纪90年代至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植物组织培养被广泛应用于转基因植物的制备。

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细胞和组织中,可以改变植物的性状和品质,提高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适应性。

现在,植物组织培养已经成为植物学和农业科学中的重要研究工具。

它不仅可以用于研究植物的生理和遗传过程,还可以用于植物的繁殖和改良。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大规模繁殖珍稀濒危的植物物种,保存和利用植物遗传资源。

此外,植物组织培养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药物。

总之,植物组织培养从19世纪末开始到现在已经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应用领域的拓宽,植物组织培养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植物学和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沪油16号油菜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沪油16号油菜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
6B . . A4 0+ N A 0 0 ;( 1 A . 5 1 )MS +6B . n 一A 5 0+ N A A
6B 浓 度为 60时 , .A . 芽再 生频 率 比 6B 一A为 50时略 微 . 有 些下 降 , 部 分 芽 出现 了 玻 璃 化 现 象 , 可 能 与 且 这
3 培 养 条 件
种子 萌 发 培 养 基 为 MS 。 芽 诱 导 增 殖 培 养 基 :
( )MS +6B . / 单 位 下 同 ) 2 1 0 一A 10mgL( ;( )MS 。+
6B . 一A 2 0;( )MS +6B . ;( )MS + - A4 0 3 o 一A 3 0 4 o 6B . ;
1 2MS ;( 2 / 0 N A 0 2 2 )1 2M 0 / 0 2 )1 2MS + A . ;( 3 / S +
N A 0 5 以上培 养 基 中均 添 加 3 0 蔗 糖 和 0 7 A . 。 .% . % 琼脂 , 菌前 调整 p 为 5 8 培 养 温度 为 ( 5-1 ℃ , 灭 H ., 2 4 ) - 光照 时 间为 1 / , 照强 度为 3 0 。 6h d 光 0l 0 x
图 2 。
参 考文 献 :
[] 1 王艳 , 曾幼玲 , 张富春 , 新疆甘蓝 型油菜下胚 轴的组织 培 等. 养和植 株再生研究 [] 新疆农业科学 ,054 ( )2 2 . J. 20 ,2 1 :4— 8 [] 2 王艳 , 贺宾 , 曾幼玲 , 甘蓝 型油菜带柄子 叶高频率再生植 等. 株的研究 [ ] 油料作物学报 , 0 ,6 4 :6— 0 . J. 2 42 ( )8 9 1 0 [] 3 顾亨森 , 尤华 贤 , 马佑 国 , 油菜 幼苗下胚 轴 、 等. 根和 子叶愈 伤组织器 官分 化 的初 步研 究 [ ] 植 物 生 理 学 通讯 ,9 3 J. 18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史

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史

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历程日期:2010年5月9日来源:互联网作者:植物组培网点击:137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蓬勃发展只是近50年的事,但它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根据其发展情况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年份主要内容探索阶段1839 Schleidon和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1902 Haberlandt提出植物细胞全能学说1904 Hanning进行胚离体培养获得成功1922 Kotte和Robbins进行根尖和茎尖培养形成了缺绿的叶和根奠基阶段1934 White进行番茄根培养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1937 White建立了第一个由已知化合物组成的综合培养基1943 White出版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1948 Skoog和崔发现腺嘌呤或腺苷可以解除IAA对芽形成的抑制1952 Morel和Miller通过茎尖培养获得脱毒大丽花植株1954 Muir使单细胞培养获得成功1956 Miller等人发现了细胞分裂素-激动素1957 Skoog和Miller提出植物生长调节剂控制器官形成的概念1958 Steward等获得体细胞胚,证实了Haberlandt的细胞全能性迅速发展阶段1960 Cocking等人用真菌纤维素酶分离植物原生质体获得成功1960 Morel利用茎尖培养获得脱毒兰花,形成了”兰花产业”1962 Murashibe和Skoog发表了MS培养基1964 Guha等在叶曼陀罗上由花粉诱导得到单倍体植株1971 Takebe等在烟草上首次由原生质体获得了再生植株1972 Carlson等在烟草上获得了第一个体细胞种间杂种1974 Kao等人建立原生质体的高钙高pH的PED融合法1978 Melchers获得了第一个属间杂种植株-马铃薯番茄1983 Zambryski等采用农杆菌介导获得首例转基因植物一、探索阶段根据Schleiden和Schwann的细胞学说,1902年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提出了细胞全能性理论,认为在适当的条件下,离体的植物细胞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中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中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 斧 木齐市北京南路 "#$$%% 责任编辑:杨



张纯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有限的资源为人类永续利用迫在眉睫。应用植物组 织培养生产药用植物,具有不受地区、季节与气候 限制,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势,同时组织培养中的 细胞生长速度要比植物正常生长速度快,接近于分 生组织的生长速度,因此利用组织培养手段快速繁 殖药用植物种苗,或者利用组织培养或细胞培养手 段直接生产药物便随之日益发展。 目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利用试管微繁生产大量种苗以满足药用植 物人工栽培的需要;二是通过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 的大量培养,从细胞或培养基直接提取药物,或通 过生物转化、酶促反应生产药物。 我国的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可以追溯到 ,$ 世纪 &$ 年代。%-!. 年,罗士韦教授等首先报道 了人参组织培养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 %-"# 年, 全国第一届药用植物组织培养讨论会召开,届时全 国已有 #$ 多个单位, %$$ 余人从事药用植物的组 织培养研究。自此,我国药用植物的组培研究迅速 发展。 %-"! 年,由我国科学工作者编写的有关专 著 《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问世……到目前为止,我 国的科技工作者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方面已取得了 巨大的成绩,组织培养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如 培养方法已从固体、液体、悬浮培养,深层大罐发 酵发展到液体连续培养;培养材料也从药用植物的 根、茎、叶、花、胚、果实、种子等组织或器官, 这些器官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或冠瘿组织,一直发展 到目前的细胞。 近 .$ 年来我国经离体培养获得试管植株的药 用植物已有金线莲 ’ 71(.)$()/#%*+ 8("0(+&1*+ + 、白芨 ’ 9%.$#%%& +$"#&$& + 、 番 红 花 、 铁 皮 石 斛 ’ :.14"(;#*0 裂地上扎根有关。

植物初代培养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植物初代培养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植物初代培养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植物初代培养是指将植物的组织或细胞从体内提取出来,并在适合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增殖的过程。

通过初代培养,可以获得无菌的植物材料,可用于进一步的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基因转化、遗传改良以及植物病毒研究等方面。

初代培养起源于20世纪初,在植物生物学研究领域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传统上,植物研究是基于全植物的实验,但这样做存在许多技术和实践上的限制。

初代培养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种便捷、高效且可重复的实验手段。

初代培养的基本步骤包括组织选择和处理、体胚发生、培养基配制和培养条件调控等。

在不同的植物种类和研究目的下,初代培养的具体操作步骤可能会有所不同。

然而,无论是哪种操作步骤,初代培养都需要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措施,以确保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率尽量降低。

初代培养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一个独立于产地和季节的植物材料来源,还在于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探究植物生长、发育、代谢和抗性等方面的理想平台。

通过初代培养,研究者们可以控制培养条件,研究植物对不同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以及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调控网络。

此外,初代培养技术还为植物繁殖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可行的途径,通过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无性繁殖和基因转化,从而改良植物的性状和耐性。

总之,植物初代培养是现代植物科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为研究人员们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实验工具,还为解决植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初代培养技术将越来越成熟,并为植物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首先会进行概述,介绍初代培养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接着,会详细描述文章的结构,即各部分的内容和安排。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初代培养的定义和意义进行阐述,传递出初代培养在植物领域中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的展望。

选修1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选修1专题3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1939年, Gautherete培养胡萝卜根 小外植体成功。
1943年,White提出
1952-1953年:美国科学家Steward F.C. 用胡萝卜根的细胞悬浮培养,发现单个 细胞能象受精卵发育成胚同样的途径, 发育成完整植抹。证明了植物细胞“全能 性”学说。
(三)快速发展和应用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现在)
1960年,Morel等人 通过对兰花茎尖进行 培养,获得了快速繁 殖的脱毒兰花,随即 在国内外进行了“兰 花试管苗产业化”。
3.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定义:植物细胞含有该植物体全部遗传的可能 性,在一定条件下含有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潜
在能力。 原理:生物体的每一种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 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 所必需的全部基因,从理论上讲,生物体的每
1960年以来组织培养理论、 实践、技术和办法不停完善和发展, 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许多分支学 科。
1960年,Cocking酶解法分离 原生质体获得成功,使植物细胞能 够象动物细胞同样进行细胞融合。
1964年,印度学者Guha和 Maheshwari成功地培养曼陀罗 花药获得单倍体再生植株,从而 增进了植物花药培养单倍体育种 技术的发展。
➢按培养办法分为 ➢固体培养 液体
培养
初代培养
按培养过程分为 初代培养 继代培养
继代培养
5.植物组织培养应用 ⑴快速繁殖:
运用组织培养的途径,一种单株一年能
够繁殖几万到几百万个植株,并且均来自一 单一的个体,遗传性状一致。例如一株葡萄 一年繁殖到3万多株,一株兰花一年繁殖到
400万株。
Virus elimination
– mitosis and chromosome replication compete with virus replication

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植物的身体》资料组织培养

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植物的身体》资料组织培养

小学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植物的生殖方式》资料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广义)又叫离体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概念(狭义)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植物组培的应用前景1.快速繁殖某些稀有植物或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植物依靠自然条件在较短时间内繁殖稀有植物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受到地理环境和季节的限制,很难达到快速、高效的目的;特别对于在短时期内需要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创造应有价值的植物,时间就是效益,只有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才能满足这一要求.用组织培养法繁殖植物,这是组织培养应用于生产的主要的和成效最大的实例.首先是在兰花上的成功应用.自Morel在1960年得到兰花组织培养苗后,很快应用于生产,形成了组织培养法繁殖兰花工业.由于组织培养法繁殖植物的明显特点是快速,每年可以数以百万倍速度繁殖,因此对一些繁殖系数低,不能用种子繁殖的名特优植物品种的繁殖,尤为意义重大.2.脱毒植物中有很多都带有病毒,严重影响植物的产量和品质,给农业带来灾害.特别是无性繁殖植物,如马铃薯、草莓、大蒜、康乃馨等,由于病毒是通过维管束传导的,因此利用这些植物营养器官繁殖,就会把病毒带到新的植物个体上而发生病害.但是也证明感病植株并不是每个部位都带有病毒,如茎尖生长点尚未分化成维管束的部分,可能不带病毒.若利用组织培养法进行茎尖培养,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病毒的苗,再用这种苗进行繁殖,则种植的植物就不会或极少发生病毒病.所获得的脱毒苗一定要经过鉴定,确认不带病毒才能使用.使用组织培养法获得脱毒苗已经在草莓、葡萄、康乃馨等获得成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应.3.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挽救濒于灭绝的植物长期以来人们想了很多方法来保存植物,如储存果实,储存种子,储存块根、块茎、种球、鳞茎;用常温、低温、变温、低氧、充惰性气体等,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好的或比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是付出的代价高,占的空间大,保存时间短,而且易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植物组织培养结合超低温保存技术,可以给植物种质保存带来一次大的飞跃.因为保存一个细胞就相当与保存一粒种子,但所占的空间仅为原来的几万分之一,而且在-193度的液氮中可以长时间保存,不像种子那样需要年年更新或经常更新.环境的不断变化使许多种类的植物面临着灭绝的危险,而且许多种植物已经灭绝,留给人类的只是一种遗憾.如何挽救这些植物,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可以使一部分濒危的植物种类得到延续和保存;如果在结合超低温保存技术,就可以使这些植物得到较为永久性的保存.其实,对大多数普通植物来说,用组织培养的方法保存其种质材料,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人们现在无法预知哪些植物会面临灭顶之灾,或许今天看似繁茂的植物,明天就可能被沙漠、洪水、大火或战争吞没.4.通过花药和花粉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缩短育种年限通过花药和花粉组织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植物,大大缩短了育种时间.使新品种的培育过程大大简化5.胚胎培养的应用在远源杂交中,杂交后形成的胚珠往往在未成熟状态时,就停止生长,不能形成有生活力的种子,因而杂交不孕,这给远缘杂交造成极大困难.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Laibach用胚培养技术培养亚麻种间杂种胚,第一个获得了杂种植物,这一成功为在远缘时克服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提供了一项有用的技术.这项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可以说多数植物的成熟或未成熟胚通过培养都可获得成功.幼胚培养已经可使5个细胞大小的极幼龄的胚状结构培养成植株.但胚珠培养的研究不多,单个胚珠培养尚存在许多问题,需作深化研究.远缘杂交中,由于生理上和遗传上的障碍而不能杂交成功,可采用试管受精加以克服,即将母本胚珠离体培养,使异种花粉在胚珠上萌发受精,产生的杂种胚在试管中发育成完整植株.用胚乳培养可获得三倍体植株,为诱导形成三倍体植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三倍体加倍后得到六倍体,可育成多倍体品种.7.细胞融合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可部分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性,而获得体细胞杂种,从而创造新种或育成优良品种.7、培养细胞突变体的应用培养细胞处在不断分生状态,它就容易受培养条件和外加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的影响而产生突变,从中可以筛选出有用的突变体,从而育成新品种.目前用这种方法已经筛选到抗病、抗盐、高蛋白、高产等突变体,有些已经用于生产.8.用于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学、胚胎学、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地研究要揭开生命活动的秘密,需要多科学、多技术的相互配合,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不可缺少的,它为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等提供了一种有效、快速的方法.因为要揭示生命的奥秘,首先要研究单个基因的作用,研究它在细胞内是如何组装的,如何与其它基因发生联系,如何表达和调控等.分离单个基因,对它DNA进行测序,再对其中的某些碱基实行突变,然后还需要将基因送到受体细胞当中,看表达情况,以确定其功能.接受基因的受体细胞要产生再生植株,就需要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才能实现.9.利用组织培养的材料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中国的中草药是一份人类宝贵的财富,但很多种中草药资源匮乏,产量不足,甚至濒于灭绝.如果能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的方法在实验室内生产,不再依附于自然环境,不仅可以解决现有困难,而且可以通过筛选高产有效成分的细胞系,来提高其药用价值.比如用培养的人参悬浮细胞,来生产人参皂苷,已在日本等国家形成规模.利用培养的植物细胞和组织细胞作为生物反应器,也可以生产某些蛋白质、氨基酸、抗生素、疫苗等,如用生食蔬菜生产乙肝疫苗正在实验中.10.用于其它未知科学的研究现代科学发展非常迅速,很多现在预想不到的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新发明、新发现、新创造层出不穷,今天认为不可能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变成现实.植物组织培养也同样具有许多尚未发掘出的潜力,说不定有一天人们会在三角瓶内种出大南瓜.总之,现在的植物组织培养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远远没有达到它的高峰期,很多机理人们还没有搞清楚,它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相信在今后的几十年内,组织培养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在农业、制药业、加工业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3分类按外植体分,植物组织培养可分以下几类:1.胚胎培养植物的胚胎培养,包括胚培养、胚乳培养、胚珠和子房培养,以及离体受精的胚胎培养技术等.2.器官和组织培养器官培养是指植物某一器官的全部或部分或器官原基的培养,包括茎段、茎尖、块茎、球茎、叶片、花序、花瓣、子房、花药、花托、果实、种子等.组织培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包括各种类型外植体的培养.狭义:包括形成层组织、分生组织、表皮组织、薄壁组织和各种器官组织,以及其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3.细胞培养细胞培养包括利用生物反应器进行的,旨在促进细胞生长和生物合成的大量培养系统和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促进细胞生长、分化直至形成完整植株的单细胞培养.4.原生质体培养植物原生质体是被去掉细胞壁的由质膜包裹的、具有生活力的裸细胞.。

省沽油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灭菌技术的研究

省沽油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灭菌技术的研究

省沽油组培过程中外植体灭菌技术的研究
朱秀蕾;毕璋友;饶敏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2(040)004
【摘要】[目的]寻求省沽油组织培养中适宜的外植体灭菌方法.[方法]研究了70%
乙醇、0.1% HgCl2、0.1% HgCl2+ 70%乙醇组合在不同灭菌时间内对外植体生长的影响.[结果]适宜的外植体灭菌技术:茎尖用1% HgCl2 +70%乙醇处理时间分
别为5min +50 s,成活率100%;茎段用1% HgCl2处理时间为15 m,成活率95%;幼叶用1%HgCl2处理时间为12 min,成活率85%.[结论]1%HgCl2+70%乙醇、1% HgCl2是省沽油外植体的有效灭菌剂.
【总页数】2页(P2110,2208)
【作者】朱秀蕾;毕璋友;饶敏
【作者单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安徽安庆246003;安庆职业技术学院
园林园艺系,安徽安庆246003;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安徽安庆24600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755.1
【相关文献】
1.降低沙棘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的研究 [J], 吴瑕;娄继龙;刘芳;毕荣
2.不同浓度激素对省沽油组培过程中芽增殖影响的研究 [J], 陶许一;邵庆;毕璋友
3.绿萝组培外植体消毒灭菌技术研究 [J], 徐伟;季索菲
4.绿萝组培外植体消毒灭菌技术研究 [J], 徐伟[1];季索菲[2]
5.魔芋试管苗批量生产过程中外植体消毒灭菌技术研究 [J], 陈永波;赵清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鸡树条荚蒾组培初代培养技术初探

鸡树条荚蒾组培初代培养技术初探

鸡树条荚蒾组培初代培养技术初探建德锋;高英凯【摘要】为了快速大量得到鸡树条荚莲苗木,尝试采用组培方法进行繁育,该试验以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初代培养阶段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其愈伤组织诱导以及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结果得出鸡树条荚莲茎尖离体培养的培养方案为:选用带芽茎段经过消毒后,切割芽转入MS+KT 0.6 mg/L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上,产生愈伤组织后,将愈伤组织切块转入MS+KT 0.5mg/L+IBA 0.2 mg/L或MS+KT 1.0 mg/L+IBA 0.2 mg/L的芽诱导培养基上,待产生大量不定芽时,以这些不定芽作为中间繁殖体,再进一步扩繁、生根,形成再生苗木.【期刊名称】《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24)002【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鸡树条荚蒾;培养基配方;愈伤组织诱导;芽诱导【作者】建德锋;高英凯【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吉林13210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植物科学学院,吉林132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3.1鸡树条荚蒾(Viburnum sargenti Koehne),又称天目琼花、鸡树条等,为忍冬科荚蒾属中的一种落叶灌木。

该树木叶色亮绿,姿态清秀,可修剪成不同造型;花开时伞形聚伞花序顶生,洁白如雪,紧密多花,能孕花分布在中央,外围有不孕的辐射花,花型非常独特;秋季果实成熟时节,累累红果缀满枝头,晶莹剔透,活泼生动,是非常优良的观型、观花、观果树种,在园林中被大量应用[1-2]。

目前鸡树条荚蒾在园林苗木的生产中,主要通过播种和扦插方法培育苗木,但由于鸡树条荚蒾的种子休眠期长,发芽率低,给播种繁殖造成困难[3-4];另扦插繁殖需要大量的枝条,规模化大量繁殖时材料采集有困难,因此本实验尝试采用离体培养的方法进行苗木培育。

在植物的整个离体培养过程中,初代培养过程中的诱导阶段最为重要,能否诱导出大量的中间繁殖体是整个离体培养的关键。

油橄榄胚和茎段离体培养研究

油橄榄胚和茎段离体培养研究

油橄榄胚和茎段离体培养研究本研究以油橄榄(Olea europaea L.)种胚和带芽茎段为试材,探索其组织培养体系,为油橄榄快速繁殖及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3月、4月、5月、6月分别采取‘Frantoio’品种的健壮枝条进行接种,结果表明4月和5月采取的外植体进行接种的效果最好,其褐化率最低,均为23.4%,而其它时间(3月和6月)采样进行接种的褐化率分别为45%,33.6%。

2、油橄榄的不同节段间,消毒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现为顶节、次顶节、第三节和第四节的污染率呈递减趋势,以第三节和第四节作为外植体更容易建立起无菌培养体系。

而且以消毒处理18min的效果最适宜。

3、试验研究表明White培养基适宜诱导芽萌发,MS培养基适宜诱导愈伤组织。

4、胚培养对于启动培养基中各激素的要求不明显,9个处理的出芽率均较高,均在50%以上。

而三个品种中‘Tanche’的胚培养小苗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系数为1.58。

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hite+6-BA 2.0 mg.L-1+NAA 0.3 mg.L-1+GA32.0 mg.L-1。

5、茎段初代培养品种间差异很大,出芽率不高,最高的为16.7%。

其中‘Frantoio’品种表现最好,出愈率和出芽率均较高。

茎段培养小苗的增殖系数为1.72,最好的品种是‘Frantoio’,最佳增殖培养基为White+6-BA2.5 mg.L-1+NAA0.1 mg.L-1.6、最佳生根培养基是:1/2 MS+NAA 2.0 mg.L-1+6-BA 0.3 mg.L-1,生根率可达86.7%。

7、瓶苗在室内放置7天,再将其置于室外进行炼苗,30天后开瓶,再炼苗7天后移栽,本次试验用于炼苗的植株为30株,成活了7株,成活率为23.33%。

组培苗生产流程5 初代培养

组培苗生产流程5  初代培养

组培苗生产流程5 初代培养【学习目标】1.了解植物组织培养中初代培养的主要方式及其培养条件。

2.掌握初代培养离体器官成苗途径。

3.熟练掌握离体器官初代培养操作规程。

生产流程5-1 初代培养主要方式生产任务5-1 根初代培养【知识目标】了解植物根初代培养方法、培养条件,熟练掌握无菌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植物根初代离体培养。

【技能目标】能根据具体培养材料进行无菌操作,完成离体根初代培养。

【相关知识】离体根的组织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是进行根系生理和代谢研究最优良的实验体系。

因为根系生长快,代谢强,变异小,加上立体培养时不受微生物的干扰,可以通过改变培养基的成分来研究其营养吸收、生长和代谢的变化规律;二是建立快速生长的无性系就可进行其他的实验研究,进行药物、微量活性物质及一系列次生代谢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三是通过根细胞的培养可再生植株,用于生产实践,也可诱导突变体,应用于育种中。

1.材料来源与消毒根的培养材料一般来自无菌种子发芽产生的幼根或植株根系经消毒处理后的切段。

2.离体根的培养方法离体根的培养首先要建立起获得大量无性系的方法。

将种子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萌发,根伸长后从根尖一端切取长10~12mm的根尖并接种于培养基中,这些根的培养物每天大约生长10毫米, 4天后发育出侧根,待侧根生长约1周后,即切取侧根的根尖进行扩大培养,它们又迅速生长并长出侧根,又可切下进行培养,如此反复切接就可得到从单个根尖衍生的无性繁殖系。

离体根培养一般应用100ml的三角瓶,内装50ml培养液,如果对离体根进行长时间的培养,就要采用大型器皿,例如可用盛有500~1000ml的发酵瓶。

根据需要可在瓶中添加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或将跟进习惯分割转移后继代培养,为避免培养过程中培养继成分变化对生长的影响,可采用流动培养的方法。

3.离体根培养的培养基离体根培养所用的培养基多为无机盐离子浓度低White培养基。

若使用无机盐离子浓度高的MS、B5时,必须将其浓度稀释到2/3或2/1。

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

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

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温度、光照、湿度等各种环境条件,培养基组成、PH值、渗透压等各种化学环境条件都回影响组织培养育苗的生长和发育。

一、温度(temperature)因为温度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因素,所以植物组织培养在最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分化才能表现良好,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都是在23~27℃之间进行,一般采用25±2℃。

低于15℃时培养,植物组织会表现生长停止,高于35℃时对植物生长不利。

但是,不同植物培养的适温不同。

白鹤非的最适温度是20℃、月季是25~27℃、番茄是28℃。

温度不仅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育苗的生长速度,也影响其分化增殖以及器官建成等发育进程。

如烟草芽的形成以28℃为最好,在12℃以下,33℃以上形成率皆最低。

不同培养目标采用的培养温度也不同,百合鳞片在30℃以下再生的小鳞茎的发叶速度和百分率比在25%以下的高。

桃胚在2~5℃条件进行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有利于提高胚培养成活率。

用35℃处理草莓的茎尖分生组织3~5d,可得到无病毒苗。

二、光照(light)组织培养中光照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主要表现在光强、光质、以及光照时间方面:1、光照强度(light intensity)光照强度对培养细胞的增殖和器官的分化有重要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光照强度对外植物体、细胞的最初分裂有明显的影响。

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较强,幼苗生长的粗壮,而光照强度较弱幼苗容易徒长。

2、光质(light wave)光质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组织的增殖以及器官的分化都有明显的影响。

如百合珠芽在红光下培养,8周后,分化出愈伤组织。

但在蓝光下培养,几周后才出现愈伤组织,而唐菖蒲子球块接种15天后,在蓝光下培养首先出现芽,形成的幼苗生长旺盛,而白光下幼苗纤细。

3、光周期(light period)试管苗培养时要选用一定的光暗周期来进行组织培养,最常用的周期是16h 的光照,8h的黑暗。

研究表明,对短日照敏感的品种的器官组织,在短日照下易分化,而在长日照下产生愈伤组织,有时需要暗培养,尤其是一些植物的愈伤组织在暗培养下比在光下更好。

五彩柊树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五彩柊树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五彩柊树组织培养的初步研究
律揖ザ魏?叶片为外植体,着重探讨组织培养过程中最佳培养配方及培养程序。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五彩柊树茎段培养的最佳采样时间为9月和10月。

该时期外植体的成活率最高。

(2)五彩柊树茎段在用酒精处理30sec后,用0.1%HgCl2消毒5min消毒效果最佳,成活率可达77.5%。

(3)五彩柊树叶片在用酒精处理90sec后,用0.1%HgCl2消毒9min消毒效果最佳,成活率可达87.3%。

(4)五彩柊树茎段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
B5+1.0mg/LZT+0.05mg/LNAA+30g/L蔗糖。

(5)五彩柊树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再生愈伤组织能力不同?
芰σ来?为:叶基>叶中>叶尖。

(6)远轴面向上接种的五彩柊树叶片,诱导率在90%以上,而近轴面向上的叶片则不能产生愈伤组织。

(7)叶片愈伤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B5+0.5mg/L 6-BA +1.0mg/L 2,4-D+30g/L 蔗糖。

(8)光照和黑暗对愈伤组织的诱导影响不大,但在黑暗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质量比较好。

(9)腋芽增殖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B5 +3.0 mg/LZT+30g/L蔗糖,增殖系数可达3.63。

(10)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B5+3.0mg/LNAA+30g/L蔗糖,生根率可达63.3%,平均根数3.7条。

(11)五彩柊树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基质为珍珠岩:蛭石:草炭=1:2:1,移栽的成活率可达93.3%。

银杏茎段组织培养试验

银杏茎段组织培养试验

银杏茎段组织培养试验
徐承水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00(16)1
【总页数】2页(P52-53)
【关键词】银杏;组织培养;茎段;生长发育;繁育技术
【作者】徐承水
【作者单位】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生物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2.950.5;S664.303.5
【相关文献】
1.银杏茎段的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 [J], 罗言云;贾勇炯
2.甘肃徽县银杏茎尖茎段组织培养试验研究 [J], 李红梅;郭红丽;谢园园;林翠兰;朱旭;王义强
3.天门冬组织培养茎段消毒试验 [J], 李婷;张向军;张尚文;杨彬
4.银杏茎段的组织培养 [J], 罗紫娟
5.银杏茎段组织培养正交试验 [J], 胡蕙露;胡翠玲;杨枝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四 植物胚的初代培养

实验四 植物胚的初代培养

实验四、植物胚的初代培养一、实验目的1、掌握外植体的选取与消毒技术2、掌握无菌操作接种技术二、实验原理离体培养下没有经过受精过程,但经过了胚胎发育过程所形成胚的类似物(不管培养的细胞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统称为体细胞胚或胚状体。

胚状体的形成是指从培养的组织或细胞中直接或间接形成胚胎的生长方式。

直接形成胚胎是指在外植体上直接分化出胚状体;间接形成胚胎是指在外植体上先分化出胚性愈伤组织,然后由胚性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

初代培养:即接种某种外植体后,最初的几代培养。

初代培养旨在获得无菌材料和无性繁殖系。

初代培养时,常用诱导或分化培养基,即培养基中含有较多的细胞分裂素和少量的生长素。

初代培养建立的无性繁殖系包括茎梢、芽丛、胚状体和原球茎等。

脱分化:已经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当受到创伤或进行离体(也受到创伤)培养时,已停止分裂的细胞,又重新恢复分裂,细胞改变原有的分化状态,失去原有结构和功能,成为具有未分化特性的细胞。

脱分化的机理:离体后细胞膜的透性改变,细胞核增大,内质网扩大,蛋白质,酚类物质的合成活跃,从中完成了脱分化。

再分化:已经脱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经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

影响再分化的因素:损伤培养基中成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配比培养条件,光照温度细胞团的位置外植体的生理状况植物体种类差异.愈伤组织:脱分化后的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增值形成一团无特定及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群。

细胞的再分化:育体培养的细胞组培由脱分化状态重新进行分化,形成种或几种细胞组织器官,甚至发育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一)培养指把培养材料放在培养室(有光照、温度条件)里,使之生长,分裂、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或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的过程(二)培养方法1.固体培养法:即用琼脂固化培养基来培养植物材料的方法。

是现在最常用的方法。

该法设备简单,易行。

但养分分布不均,生长速度不均衡。

并常有褐化中毒现象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佳部位, 芽 导的最适培养基为: + - A 1 gL+ A 2 gL 最 高平均株 分化 可达 2 腋 诱 MS 6 B m / N A0 / , .m . 5以上。
关键词 : 省沽油 ; 初代培养 ; 茎段 ; 诱导
中图 分 类 号 :7 23 ¥2 .7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5 0 5 ( 0 1 0 —0 1 0 2 9— 12 2 1 )4 0 1- 3
te mi d ese e e t T eo t l u tr d u fri d cn x l r u sW + 一 A 1mg L+ h d l t m s g n ; h p i l e me im u i g a ia y b d a MS 6 B / NAA 0 2 mgL r s l n h m ma c u o n l s . / , e u t g i t e i n ma i m v rg ln ie e t t n o pt . o r . x mu a e a ep a t f r n i i u 25 r d ao f o mo e Ke r s S a h la b ma d ; rma yc l r ; tm e me t; n u t n y wo d : t y e u l a P p i r ut e S e s g n s I d ci u o
Pr l i a y S u y o rm a y T s u l r f tph l a b mad ei n r t d n P i r is e Cu t e o S a y e u la m u MI i g t g , AI n l XI AO T n — i C — i , AO h n - o g , n Xi n Z e g d n XUE Z e g s u , I i — i C h n - h m。J n l , HE e l n l n N Xu - i a
( . h i c d myo F rs y Hee 3 0 1 C ia 2 A h i r utrl iest 1An u a e f oet , fi 0 3 , hn ; . n u i l a Unvri A r 2 Ag c u y)
Ab t a t W i et n e t m e me t o t h la b mad s t et s n tr l, e e e t o u h f co sa i ne t n t a- sr c : t t e d rse s g n s f a ye u l a a e t g mae i s t f csf s c a tr d s fc i e t hh S p h i a h s i o r me t, i e e t at fs m n i e e t y e n v l o ln r w h r g ltr 1 t e a i a y b d id c in w r t de . h e n s df r n rso e a dd f r n p sa d l es f a t o t e uao s0 x l r u n u t e e s id T er — p t t e p g 3h l o u
s i h w d T eO 1 Hg 21 n h d t eb s se i z t n e e t T e o t l a t n t e p i r u tr f tp y e u l a wa ut s o e : s h .% CI 0 mi a e t t r iai f c; h p i r i h r h l o ma p may c l e o a h la b ma d s u S
利用组培技术繁育苗木 , 不仅能够大大提 高繁 殖系数 , 而且可以获得遗传上高度一致并具有 良好 表 现型 的无病 毒苗木 群体 。茎段是 植 物组培 过程 中 常用的外植体之一 ,因嫩茎段细胞 的可塑性大 , 容 易离体培养 , 且具有繁殖速度快 、 变异系数较低等
优点 。省 沽油 (t hlabma a为多年 生落 叶灌 J Sa ye u l ) p d 木 或 小乔 木 , 我 国稀 有 的木 本 油 料 、 是 可食 用灌 木
和 优 良的 园林 绿 化 树 种 ,有 着 广 阔 的开 发 利 用 前
在 国内外 还 未见 报道 。因此 , 文 主要 对 省 沽 油茎 本
段外植体灭菌时间及腋芽诱导等影响省沽油初代 培养相关因素进行 了试验探索 , 旨在为其后
安徽 林业科技 ,0 13 ( ) 1 ̄ 3 2 1 ,7 4 : 1 1
An i r sr ce ea d Te h l g hu ety S inc n c no o y Fo
省 沽油茎段初代组织培养 的初步研究
苗婷婷 1蔡新玲 肖正东 薛正 帅 2季琳琳 陈雪莲 , , , , ,
(. 省林 业科 学研 究院 , 肥 203 ;. 1 安徽 合 30 12安徽 农 业 大学 )
摘 要: 以春季省沽油幼嫩 茎梢为试验材料 , 研究消毒 处理 、 茎段 的不 同位置 、 不同植物 生长调节 剂种 类及水平等 因
素对其腋 芽诱 导的影响。结果表 明: 利用 01 g I对外植体 灭菌 1 n效果最好 , . %H C。 0 mi 茎段 中部是省 沽油初代培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