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三部曲式_总复习分析
曲式分析总结5
三部曲式摘要:1、概述:意义特点;呈示部;中部;再现部;2、对比性三部式;3、插部性三部式第一节概述一、意义与特点1、定义:以三个功能不同的乐部为基础,按照三部性原则构成的曲式。
2、来源:⑴三部曲式和巴洛克时期古代组曲中的“双阙舞曲”现象有关;巴罗克时期[1]的古代舞曲包含四首基本舞曲:阿列曼德舞曲(Allemande)中速库朗舞曲(Courante)快速萨拉班德舞曲(Sarabande)慢速吉格舞曲(Gigue)急速四首舞曲缺一不可,速度各不相同。
乐章内部速度不变,整体上呈现快的愈快,慢的越慢。
常在第三首与第四首之间插入一些舞曲。
关于插入:a、不能重复基本舞曲;b、插入的基本上都是舞曲(偶尔是咏叹调);c、通常采用同名舞曲,以成双配对的方式插入,且一大一小,一难一易;d、当时演出习惯是:演奏完插入的双阙舞曲后,把第一手重复一次后,再进入吉格舞曲。
⑵三部性原则和巴罗克时期歌剧咏叹调中“Da Capo”的演出方式有关;⑶三段式的单位升级;二、关于呈示部1、呈示部的结构不能小于二段曲式,大则可无限,常常是二段式或三段式;2、呈示部内部的不稳定性要作必要的“远距离” 保留;3、在典型情况下,呈示部最后的终止需要完全而完满;4、在一些含有交响性思维的三部曲式中,呈示部可能采用二段式、三段式的变体,或者使用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更复杂的曲式。
三、关于中间部1、对比性中部:⑴具有呈示性,曲式结构较完整、主题相对稳定、结构比较方整,可以反复,所以独立性程度较高。
⑵在主题、速度、织体以及题材等方面,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⑶调性变化不是必须,常常调式变换来实现色彩对比。
所以中部除了“Trio”的标识外,还常用“Maggiore(大调的)”、“Minore(小调的)”中部标识。
⑷古老的三声中部写法通常采用收拢性结构。
2、插部(Episodie)Epi/Ep:特点在于,中部插入一个新的主题,而后进行展开性加工处理[2]。
肖邦F大调玛祖卡分析
肖邦F大调玛祖卡分析复三部曲式首部是个小快板,为再现单三部,共分为aba三个部分。
a部分(1-16)即为主题,共分成两个部分,是平行复乐段。
终止式分别是属大调的不完满的完全终止以及完满的完全终止。
其结构比较单一,但是很精巧。
基本是三、六度为主。
其主要节奏是。
小附点的节奏增加舞曲的风格,更加有动感。
一开始便以F的力度出现。
其前两个小节为动机,两小节一组进行下三度模进,其旋律音正好构成F大调的主三和弦。
模进三次后,便做收尾。
这一部分的和声较为稳定,有一些色彩性的点缀,我认为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说。
例1中,圈出来的两个地方都是属于小附点的后一拍,通常都被认为是外音,其和声Ⅶ/ⅴ、Ⅶ/Ⅲ,在弱拍上用色彩性的和弦,这是肖邦典型的手法。
例1b部分(17-24)变成了d小调的平行双乐句乐段,这一部分还是承接了上一部分的动机,对比性不大。
和声基本以主属为主。
第一句以ff的力度出来,比第一段的f更加热情洋溢了,第二句则变成了P,形成两句的对比。
最后一小节突强,做半终止,并用延长记号延长,预示着再现部分要出现了。
第三部分是基本再现第一部分,但是却是P的力度出现,与前两个部分形成对比。
以完满的正格终止结束。
首部基本用柱式和弦发展,显得明亮光辉。
中部速度变成了稍微快一点,是降B利第亚调式,平行两乐句乐段。
左手一直保持着主和弦74的音程,一直到结束,前四小节都是左手先出现。
第三小节的第二拍,以及第四小节的第一拍和第三拍出现了重音记号,表现了玛祖卡节奏的强弱多变。
右手旋律音出现还原3,具有利第亚调式风格。
旋律线条呈波浪型,具有流动性。
与首部的柱式和弦成明显对比。
最后一小节,终止时的最后一小节渐慢了,和声为DD7同时也是F大调的D7,终止式为开放的半终止。
这一段带有很强的民间色彩,让人有种置身舞会的感觉。
例2再现部只再现了首部的a部分,基本完全再现,终止式为完满的正格终止。
整首曲子十分明亮,其和声、曲式上并不复杂,主要用的手法就是对比。
曲式分析重点
曲式分析一、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对于乐段的段落。
按三步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三段曲式。
三段曲式的结构图示应为: a b a(或者a’)|呈示段中段再现段三段式的中段类型:1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可称之为引申型,2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称之为并置型。
3兼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可称之为综合型二、复三部曲式:三部曲式与三段曲式一样,是按照三步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它是单三部曲式的扩大形式。
复三部曲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或至少其中一个部分)的结构为大于乐段的曲式。
引申型的单二部曲式及单三部曲式是构成复三部曲式次一级结构的最常用的曲式类型。
复三部曲式也可以分为引申型和并置型,但单三部曲式以引申型为典型情况,而绝大多数复三部曲式是并置型的。
复三部曲式的基本图式:A B A首部中部再现部{二段式或三段式} {二段式或三段式{ 首部的重复或展开性段落偶尔为乐段}或变化重复}基本类型:1呈示型中部;常用于奏鸣曲第三乐章的小步舞曲或谐谑曲中,一般是单二或单三,常常是由三个声部组成。
特点和声比较单纯,调性比较单一,段落很清晰。
2展开型中部:常用于深刻抒情或具有戏剧性,哲理性内容的作品中。
展开型中部也称插部这种中部在写法上即可引用新材料(较多见),也可据首部的素材展开。
特点结构,具有不稳定的陈述特征,不具有独立的完整性,内部的段落界限较不分明,调性与和声也常呈动力性和开放性形态,总之具有典型的中间性,展开性的陈述功能。
3合成型中部,特点结构不明确,中心调性,动----静,静-----动三、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的最初陈述及若干次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
变奏曲中最初陈述的并作为尔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名次变奏,按顺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等等,其结构图式为:A+A1+A2+A3+A4+……..变奏式依据变奏方式不同以及历史上形成的某种风格差异,可以分为固定低音变奏,固定旋律变奏,装饰(严格)变奏,以及自由变奏四种类型,变奏式常用独立的音乐作品,也适合作为套曲曲式的某一个乐章或者其他大型曲式的某一个部分。
复三部曲式
• 首部:单三部曲式或单二部曲式 • 中部:单三二部曲式或段落 • 再现部:首部完全再现或变化再现
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பைடு நூலகம்的不同
• 结构组合 →复: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组成的 →单:乐段 • 规模及复杂程度 →复三部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比单三部曲式扩 大、提高了许多,通常会出现全新的对比 主题。 • 重复部分 →复:第三部分几乎总是重复第一部分的内 容。 →单:可能出现三部分各不相同的情况。
复三部曲式 复二部曲式
规范化曲式
• • • • • • • • 一部曲式 单二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与复二部曲式 回旋曲式 变奏曲式 奏鸣曲式 奏鸣回旋曲式
复三部曲式(三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三部曲式)
§定义及概论 结构
↓
按三部分原则构成 ↓ 每一部分结构为单三部曲式或单二部曲式
对比再现的大型三部结构
谢谢观赏
曲式分析
1.什么是复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包含三个部分,其中至少有一个部分是大于乐段结构(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对称地位于中部部分的两侧。
(4分)复三部曲式的类型主要依据中部而定:①三声中部,指结构稳定的中部,图示为:A B(三声中部) A(2分)②插部,指结构不稳定的中部,图示为:A B(插部) A(2分)③合成性中部,指中部由两个以上独立的部分组合而成,图示为:A BC A, A BCD A , A BR(展开) A , A R(展开)B A等。
(2分)2.写出回旋曲式的定义,并写出其结构图示。
回旋曲式的定义是:同一主题(称主部)进入三次以上,在各次进入之间插入其他内容,(称插部)这种曲式称为回旋曲式。
(5分)图示:A B A C A ……(5分)主部第一插部主部第二插部主部1.复三部曲式中具有规范结构的中部称为“三声中部”(Trio)。
这个称呼是从()时期保存下来的。
A.古罗马B.巴洛克C.古典主义D.中世纪【】2.变奏的类型取决于主体变化的特点,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变奏的类型:()A.固定低音或固定高音变奏B.严格变奏C.自由变奏D.对比主题变奏【】1.固定变奏是独特的变奏形式,分为:和。
2.回旋曲式按照主题材料的构成,有两种类型。
一是,二是。
3.变奏曲,出于民间的分节歌,其中每一节歌的旋律不变,而变更它的伴奏,因此固定的旋律不是在低音部,而是在。
4.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典型结构是或。
5.按照主部和插部的排列顺序,回旋曲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是:从,图示为:;二是:,图示为:。
6.装饰变奏曲的主要变奏手法是用等旋律华彩或专用和弦音的和声华彩来装饰旋律,通过一系列的变奏,从各方面揭示主题的性格,使音乐形象逐步丰富和加深。
7.变化的再现部有、、等类型。
答:1.固定低音变奏、固定高音变奏2.单主题回旋曲式,对比主题回旋曲式3.固定旋律,高音部4.单二部、单三部5.主部开始的回旋曲式, A B A C A D A……;从插部开始的回旋曲式, B A C A D A……6.经过音、助音、留音、倚音7.紧缩的再现部、装饰变奏的再现部、综合的再现部(变形的再现部、展开性的再现部)1.【】Da Capo是一种变化的再现部。
曲式分析复习资料.doc
复三部曲式的基本特点:复合曲式是比单级曲式更高一个层次的大型曲式。
它的一级曲式是乐部,次级曲式是乐段,每个乐部的内部结构都是由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所组成。
复三部曲式是山三个乐部所组成,毎个乐部都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
中间的对比乐部也可由单一部曲式或不稳定的展开性插部构成。
第三乐部是第一乐部的原形或变化再现。
由于它是多个乐部组成的三部性再现性结构,故称复三部曲式。
图式为:ABA或ABAlo复三部曲式的种类:1.由“三声中部”构成的复三部曲式,这类复三部1111式的呈示部均为再现单二部或再现单三部曲式。
其特点:最大特点在“三声中部”:①它的主题材料是为呈示部主题材料完全对比的。
这种対比是十分鲜明而强烈的,它表现在旋律线、节奏、调性、音区、音域、织体、风格等各个方面。
②它本身的调性是十分明确而稳定的,并与呈示部的调性一定具有强烈的对比。
③它的内部结构是完整而规整的,人多是单二部、单三部曲式,也可以是单一部曲式。
④它的内部结构也与呈示部、再现部冇明显对比。
如呈示部、再现部较活跃、零碎,“三声中部”则气息宽广;如呈示部、再现部较舒展,“三声中部”则较分割。
⑤它的段落性极为明显,常以反复來加强其划分。
⑥它是呈示型写法,而不是展开型写法。
2.由“插部性中部”构成的复三部曲式特点:①它是展开型写法,而不是呈示型写法。
②它在和声与调性上不像“三声中部”那样具有自身的切确和稳定性,反之,和声与调性的不稳定性是它的特点。
③它木身不能反复。
④它的新主题材料常常不只一个。
这些新材料的结构常常是散化的,出现时在和声上也是不稳定的。
⑤此种类型的复三部曲式最适合用于缓慢而抒情的体裁作品中。
回旋曲式的基本特点:回旋曲式是一种循环曲式。
它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主题,至少再现两次以上,每次再现之间插入不同的对比部分。
其图示为:ABACA A代表固定不变的主题,成为主部。
英他字母代表插入的对比部分,成为插部。
全区主题不能少于三次,插部不能少于两次,整曲的组成部分不能少于五次。
复三部曲式_总复习剖析
(二)、材料变动方面的手法:
1、扩充: ①最简单的内部扩充的手法是用模进或反复乐 思中间的某一个因素,使内部结构增长。如: P17肖邦《e小调前奏曲》(op.28,no.4) ②用阻碍终止(Ⅵ)等手法使终止延后 Ⅰ-Ⅳ-Ⅴ-Ⅵ-Ⅴ-Ⅰ 2、补充:在完全终止后再加数次终止式也称 “补充终止”。如:P19《六月--船歌》 因此扩充表现为内在的有机的增长,而补充则 表现为外在的附加和辅助陈述。
1、波浪型旋律线:如《索尔维格之歌》 2、直向上行或下行类型:如《幽默曲》 3、直向中的逆向进行:如《索尔维格之 歌》
三、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 (一)、材料保持方面的手法:
1、重复:起加深印象和平衡结构的作用; 2、变奏:又称变奏式的重复,可避免完全重 复的单调性; 3、模进:即对原节奏或音程作模仿进行,是 在不同高度上的重复; 4、再现:是间隔性的重复; 5、放宽与紧收:指乐思在相同或近似的节拍 中,将乐思按某种比例放慢或加速一倍、两倍 的再陈述。如《梁祝》的主题。
重点复习曲目:
1、福斯特《老黑奴》钢基一 2、莫扎特《风笛舞曲》钢一 3、莫扎特《幽默曲》钢基一 4、丁善德的《郊外去》钢二 5、桑桐《舞曲》钢二 6、肖邦《e小调前奏曲》(op.28,no.4) 7、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8、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曲式结构图示
关于分析语言的符号化问题: 1、用简洁、准确、能被更多人理解(即 有 “公度性”)的语言来表述曲式 分析的结果,是曲式分析得以完成的重 要条件。 2、我们在运用语言文字和习惯符号进行 表述的时候,应当做到在“同一份”分 析报告内表里一致和首尾一致,尽量达 到“正确-准确-精确”的要求。
复三部曲式
复二部曲式
特点: 1、由两个乐部组成 2、第二乐部无第一乐部主题的再现 3、第二乐部的篇幅比较长大 听觉分析: 萨拉沙特的小提琴独奏曲《流浪者之歌》
2、在主题材料的运用上: 三段曲式的中段常用第一部分的主题展开; 复三部曲式的中部主题则与第一部分主题形
成对比
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
典型结构是:二段曲式或三段曲式,以单主 题的形式较为典型.
如:柴科夫斯基《四季》中的《六月-船歌 》的第一乐部。
中部的结构类型
1、三声中部(呈示型中部) 2、插部(展开型中部)
第三讲: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类型
一、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的分类 二、变化再现的类型 三、复二部曲式的特点
复三部曲式的再现部
分类: 一、严格再现(静止再现) 二、变化再现(动力再现)
变化再现的类型
1、紧缩的再现部 听觉分析:马思聪的《思乡曲》 2、装饰变奏的再现部 3、动力性再现(变形的再现部):因速度、
1、在奏鸣曲套曲中,常用于慢乐章,具有 一定的戏剧性;
2、主题材料上:有时比较繁复,有时比较 统一,两端与中部的对比通常是静与动的对 比;
3、结构上:是展开性的部分,表现为自由 松散的不稳定结构,段落划分不太清楚,内 部不重复,多用活跃的展开性结构;
4、和声:不稳定,变化频繁;
5、调性:不稳定,转调频繁,有时整个插部 没有一个中心调;
5、调式: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小调部 分”“大调部分”
6、在速度、力度、音色、节拍、织体等方 面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
7、写法:三声中部的内部对比不大
听觉分析:柴科夫斯基《四季》中的《八月 -收获》
曲式分析——精选推荐
曲式分析⼀、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 a b a (a`)呈⽰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出来,⽽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步的发展或引⼊对⽐因素;⽽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从⽽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它⼀单⼀、单⼆曲式⼀样,是⼀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泛适⽤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部分为呈⽰段。
它与单⼆的第⼀部分相仿,是⼀个呈⽰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段以平⾏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是呈⽰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由于常常采⽤呈⽰性的写法,⾄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故常常引进调式对⽐。
复三部曲式与奏鸣曲式的异同
复三部曲式与奏鸣曲式的异同
复三部曲式结构是首段、中段,再现段。
奏鸣曲式结构是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复三部曲式强调的是对比与均衡。
首段与中段无必然联系。
奏鸣曲式结构强调的是发展与统一。
展开部是呈示部的发展,三部联系紧密。
复三部曲式的首段一般就是单二段或单三段。
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一般是主部(主调)、连接部、副部(属调或关系调)、结束部,等四部分。
往往是由两个主要旋律构成(主部和副部),并且调式上往往是主调式与属调式。
研究报告考研曲式答题分析总结(复三部曲式)精华
考研曲式答题分析性语言方整性结构显得对称、平稳,非方整性结构更显得活泼、灵活,变化丰富,生动形象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适于表现激昂、强烈的情绪和富于戏剧性变化的形象。
(造成两种现象的原因固然和旋律、节奏等表现因素有关,后者跟乐句长短变化也有密切关系。
)“呼应”关系,体现在和声上:第一句结束在属和弦上,为典型的半终止(音落在短时值的弱拍上,感觉不太稳定),具有开放意义;而第二句则以一个完满的终止式停在了主和弦上(在相对较强的拍子上结束,稳定感较强),具有较强的收拢性。
(旋律上也体现出一定的“呼应”关系:呼应关系是通过和声和旋律双重作用而实现的。
)在展开中顺着音乐的发展,将原材料加以引申或结合插入新的材料。
结构有时复杂,是由于内容表现的需要,通过结构形式对音乐形象的反作用来强化表现,深化情感,丰富音乐的情趣等,跟某些体裁也有一定联系。
每一部分均为方整性结构,十分对称平衡,旋律清晰,节奏鲜明在移调时改变调性,伴奏织体也随之改变虽然在调性上有更多的变化,但是保持主题形态及结构基本不变有的中部结构稳定,结尾又为开放性,前后连贯一气简单的重复在表现意义上仍是不同的。
起强调、巩固的作用,加深对已陈述的乐思的乐思的感受。
微小的变化使曲调更显丰富活泼音乐材料在不同音高上的变化重复,造成主题在整个音区的变化,从而给乐思的发展带来新的因素(引起调式、和声功能的变化、对比)(严格摸进和自由摸进)通过和声色彩上的忽明忽暗的变化紧缩模仿带来音乐什么的增加高潮时旋律发展中情感内容最为深刻动人和紧张的时刻,也是使旋律完整统一起来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旋律中都包含着一个不断上升到高潮然后逐渐回落的发展过程。
(高潮时一个区域,结构较为复杂的作品中,高潮往往呈现出多级发展的态势,还要区分主要高潮和次要高潮,并找出它们在发展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
如整个过程中力度不断增强、节奏越来越密集、音区不断向顶端的最高点或最低点进行、织体不断增厚、以模进为主的逻辑发展等等,形成一个高潮区。
复三部
音乐创编基础曲式部分——复三部曲式董放课程名称:音乐创编基础授课内容:复三部曲式授课专业:综合艺术教育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三年级授课时间:45分钟一、教学重点、难点:1、复三部曲式的概念、主要类型。
2、复三部曲式各类型的图示。
3、复三部曲式乐曲分析与欣赏。
(贝多芬《G大调小步舞曲》)二、教学目的:1、掌握复三部曲式的概念、主要类型和图示。
2、了解复三部曲式乐曲分析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理论讲解、课堂互动弹奏练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钢琴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单三部曲式1、请一个学生回答单三部曲式的几种类型并写出图示。
2、由教师根据图示对单三部曲式进行总结:单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呈示性乐段。
第二部分(中部)可以有两种情况:1在第一部分主题材料基础上的展开性段落;2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的另一个呈示性乐段。
第三部分通常是第一部分再现,再现可以是完全的再现,也可以是变化的再现。
还有一种情况是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3、检查作业:请一位同学讲解他的作业,并按结构分段演奏。
(二)、新课第一部分:复三部曲式的理论1、概述复三部曲式(复合再现三部曲式)是复杂化的三部曲式,包含三部分,两端部分对称地位于中间部分的两侧。
典型复三部曲式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存在着对比。
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至少有一个部分是大于乐段的结构(单二部或单三部)。
2、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A)的典型结构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它们通常比在独立小曲中有较大发展。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单主题的形式,因为复三部曲式强调的是中间部分与两端部分的对比,第一部分即便是对比主题的三部曲式,两主题的对比程度也小于第一部分与中间部分的对比。
3、复三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复三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即中部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1、中部为三声中部或插部(B)2、中部为展开部(R)3、中部为连接部(T)4、中部为第一部分材料的发展(A’)5、合成性中部(浪漫派作曲家)(BC,BCD)4、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三声中部(Trio)Trio原意为三重奏。
复三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实例分析曲目
6、柴科夫斯基《四季——八月收获》 (第一册第 页) 、柴科夫斯基《四季 八月收获》 第一册第42页 八月收获 7、肖邦《夜曲》 (第一册第 、肖邦《夜曲》 第一册第101页) 页 8、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册第107页)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 第一册第 页 9、比才《卡门序曲》(第一册第119页) 、比才《卡门序曲》 第一册第 页 10、莫索尔斯基《小鸡的舞蹈》(第一册第123页) 、莫索尔斯基《小鸡的舞蹈》 第一册第 页
三、复三部曲式的复杂化
1、倍复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的首部已形成小型复三部 、倍复三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的首部已形成小型复三部 曲式。 曲式。 2、扩大中部的复三部曲式——中部超出单三部曲式结构。 、扩大中部的复三部曲式 中部超出单三部曲式结构。 中部超出单三部曲式结构 3、扩充展开再现的复三部曲式——再现部插入展开性段落。 、扩充展开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再现部插入展开性段落。 再现部插入展开性段落
二、复三部曲式各部分结构特征
1、首部——一般由派生中部的单二或单三部曲式构成,具 、首部 一般由派生中部的单二或单三部曲式构成, 一般由派生中部的单二或单三部曲式构成 有较稳定的呈示性陈述特征,尾部在主调有完满的全终止。 有较稳定的呈示性陈述特征,尾部在主调有完满的全终止。 2、中部——有两种类型: 、中部 有两种类型: 有两种类型 ①三声中部(Trio)——呈示性中部。(有完整曲式,较稳定) 呈示性中部。(有完整曲式, 三声中部( 呈示性中部。(有完整曲式 较稳定) ②插部——展开性中部。(无完整曲式,较动荡) 展开性中部。(无完整曲式, 插部 展开性中部。(无完整曲式 较动荡) 两种中部均由新材料构成。 两种中部均由新材料构成。
一、概述
复三部曲式
复三部曲式1、概述复三部曲式(复合再现三部曲式)是复杂化的三部曲式,包含三部分,两端部分对称地位于中间部分的两侧。
典型复三部曲式的两端与中间部分存在着对比。
复三部曲式与单三部曲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至少有一个部分是大于乐段的结构(单二部或单三部)。
2、复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A)的典型结构是单二部或单三部曲式,它们通常比在独立小曲中有较大发展。
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单主题的形式,因为复三部曲式强调的是中间部分与两端部分的对比,第一部分即便是对比主题的三部曲式,两主题的对比程度也小于第一部分与中间部分的对比。
3、复三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复三部曲式的第二部分即中部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1、中部为三声中部或插部(B)2、中部为展开部(R)3、中部为连接部(T)4、中部为第一部分材料的发展(A’)5、合成性中部(浪漫派作曲家)(BC,BCD)4、复三部曲式的三声中部三声中部(Trio)Trio原意为三重奏。
后演化为复三部曲式中部的代名词,但不一定包含三个声部。
复三部曲式中具有规范结构(二部、三部曲式等)的中间部分称为三声中部。
三声中部是呈示性的部分,有完整的结构,通常是二部或三部曲式,有时也可以是乐段或复乐段。
三声中部的特点是主题比较平静、稳重,结构较方整,没有不稳定的展开,常与第一部分形成调式、调性的对比。
5、复三部曲式的插部复三部曲式的插部不具有明朗清晰的曲式结构。
而表现为自由松散的不稳定结构。
插部是展开性的部分,特点是和声和调性不稳定,和声变化频繁;结构不稳定、不完整,主题材料常分裂为乐句、乐节或动机展开;主题材料有时比较复杂,有时比较统一。
以三声中部为中段的复三部曲式中,两端与中部的对比多是动与静的对比。
以插部为中段的复三部曲式中,两端与中部的对比多是静与动的对比。
6、复三部曲式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往往重复(A)或变化重复(A’)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称为再现部。
中部为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典型的再现部是静止的再现。
曲式分析知识点总结
曲式分析知识点总结一、曲式的基本概念曲式是音乐作品结构的组织方式,它是指音乐作品中不同乐章或段落的排列和发展规律。
曲式通常包括两个层面的结构组织: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宏观结构是指整个乐曲的组织方式,通常包括乐曲的主题、副题、发展和重复等部分的排列和发展规律。
微观结构是指乐曲中不同乐章或段落的组织方式,通常包括不同乐章或段落的内部结构和发展规律。
二、曲式的基本类型1. 二部曲式:二部曲式是最简单的曲式类型,由两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B结构,即第一个部分为A段,第二个部分为B段。
二部曲式通常用于简单的歌曲或小型器乐作品中。
2. 三部曲式: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B-A结构,即第一个部分为A段,第二个部分为B段,第三个部分为A段。
三部曲式通常用于复调音乐作品或者一些中型器乐作品中。
3. 二重奏式:二重奏式由两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A’结构,即第一个部分为A段,第二个部分为A’段,A’段与A段类似但不完全相同。
二重奏式通常用于复调音乐作品或者一些器乐作品中。
4. 三重奏式:三重奏式由三个部分组成,通常为A-B-A’结构,即第一个部分为A段,第二个部分为B段,第三个部分为A’段,A’段与A段类似但不完全相同。
三重奏式通常用于复调音乐作品或者一些器乐作品中。
5. 套曲式:套曲式由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通常都是独立完整的乐曲,但它们又以某种形式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套曲式通常用于交响乐、协奏曲、组曲等大型音乐作品中。
以上是常见的曲式类型,不同类型的曲式具有不同的结构组织方式和发展规律,对于学习和理解曲式分析非常有帮助。
三、曲式分析的基本方法1. 主题和变奏:主题和变奏是曲式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分析乐曲中不同部分对主题的发展和变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乐曲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2. 逐段分析:逐段分析是曲式分析的另一种常用方法,通过分析乐曲中不同段落的结构和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乐曲的内部结构和发展方式。
曲式分析复习(大三)
曲式分析复习(大三)曲式分析复习一、识记1.单二部曲式分类:因本身规模比较小,因此,一般第二部分“B”乐思的展开或对比幅度不太大。
依据单二部曲式“B”段不同的写法,可以将其大致分为有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与无再现的单二部曲式两大类2.单三部曲式可分为: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并列单三部曲式3.复三部曲式的三个部分:首部、中部和再现部4.三部曲式的中部可分为三种类型:三声部中部(呈示型中部)、插部(展开型中部)、合成型中部5.回旋曲式至少包括五部分:由三种(或三种以上)不同的音乐体裁(或主题)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即在A(主题)的初次陈述及其两次(或两次以上)再现中,分别插入内容不同的部分——B、C,呈示出交替,循环的组合特点。
乐思的多次重复与新材料对比的结合,共同构成回旋曲式结构6回旋曲式的分类:(一)早期的回旋曲式(二)古典乐派成熟时期的回旋曲式(三)19世纪以后的回旋曲式7变奏曲式的分类:(一)固定低音变奏与固定旋律变奏(二)装饰变奏(严格变奏)(三)自由变奏(性格变奏)8奏鸣曲式主要由: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三大部分构成9奏鸣曲式呈示部包括:主部与副部两个基本部分二、名词解释1.乐段:乐段是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乐思的最小曲式单位。
典型的乐段通常由两个乐句构成。
由于音乐作品在风格、体裁及速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乐段的长度往往在4-8小节或8-16小节之间2.乐句:是乐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情况下,由2-4或4-8个小节组成,乐句已具备相当的结构长度,它既可以以基本形态(2-4小节或4-8小节)表现出来,也可以在基础上做扩充或减缩3.呈示:在各种音乐材料的陈述与展开中,呈示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法。
呈示型陈述就是把音乐的基本内容——主题乐思,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4.对比并置:是指在三部性结构中,中间部分为新主题。
当地一部分的主题经过较充分的陈述,一个相对完整的音乐形象已经初步确立,这是随着音乐内容的发展,需要建立另外一个新的音乐形象与之前的音乐形象形成适当的对比,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曲式分析复习资料
曲式复习题一、填空题1、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称为曲式.研究音乐作品结构规律的学科叫曲式学。
2、曲式即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 .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我们常采用文字或图片归纳说明。
3、曲式由音乐作品的内容所决定,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回旋原则和起承转和原则。
5、音乐作品在调性功能上,稳定功能常用在开始部分和结束部分,不稳定功能则常出现在乐曲的中间部分。
6、音乐构成的复合因素是指织体、和声、旋律及复调。
7、音乐构成的单纯因素主要有节奏、节拍、音色、音区、调式等。
8、在当今全球范围内,在所有调式类型中,大、小调式是分布最广、应用最多的调式体系。
9、音乐主题发展的基本手法主要有模进、模仿、展开等。
10、乐曲调性布局的大体规律是:T → D → S → T 。
11、根据乐句的数量而划分的乐段,最常见的是二句和四句.12、乐段是构成曲式的最小单位,其基本组成部分是乐句,再往下则可能细分出乐节或乐汇。
13、音乐结构外部的延长叫补充;音乐结构内部的扩展叫扩充,其常常通过阻碍终止的和声手法来达到。
14、二段曲式的第一段总是带有呈示性的各种特征,根据后段的写法及其与第一段的关系可分为再现和非再现两种类型.15、再现二段曲式中第二段由对比中句和再现句构成,两个段落间的统一大于对比.16、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三段曲式,其组成部分的名称依次为呈示段、中段、再现段.17、三段曲式的分类主要取决于中部写法的不同类型,其基本类型有引申型、并置型、综合型。
18、三部曲式是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成的较大型曲式,双主题是其主要特征,与三段曲式划分的主要区别在于首部。
依据中间部分的性质可分为展开和呈示性两类。
19、三部曲式由三段曲式发展而来,首部应具两段以上的规模,其结构完整、段落清楚,常结束在首调上。
20、回旋曲式是以回旋原则写成的一种曲式结构,由交替出现的叠部和插部构成。
单三和复三结构曲式
单三和复三结构曲式
一、区别
1、结构不同:
前者的三部分中每一部分都是单个的乐段,后者的三部分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大于乐段的结构。
2、难易程度不同:
复三部曲式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比单三部曲式扩大、提高了许多。
3、内容不同:
复三部曲式第三部分几乎总是重复第一部分的内容。
单三部曲式中可能出现三部分各不相同的情况。
二、定义
1、单三部曲式
单三部曲式也叫三段式,它由三个规模相近、相对独立的乐段组成。
采用呈示性的乐段写法,但是更具独立性和相对的完整性。
2、复三部曲式
是复杂化的三部曲式,包含三部分,两端部分对称地位于中间部分的两侧。
至少有一个部分是大于乐段的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减缩:如果同一乐思反复陈述时,比 原始陈述在结构上的简短,如用裁剪手 法使下句少于上句。如:P75例74巴托克 《戏谑》(二之21)。 4、引申(演化)和出新(对比):如 《在银色的月光下》、《郊外去》
1、波浪型旋律线:如《索尔维格之歌》 2、直向上行或下行类型:如《幽默曲》 3、直向中的逆向进行:如《索尔维格之 歌》
三、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 (一)、材料保持方面的手法:
1、重复:起加深印象和平衡结构的作用; 2、变奏:又称变奏式的重复,可避免完全重 复的单调性; 3、模进:即对原节奏或音程作模仿进行,是 在不同高度上的重复; 4、再现:是间隔性的重复; 5、放宽与紧收:指乐思在相同或近似的节拍 中,将乐思按某种比例放慢或加速一倍、两倍 的再陈述。如《梁祝》的主题。
2)第二种数字是基数,它是用来表明段 落含多少个小节的数,通常写在相应结 构字母符号之后,如:A8+B10+A8; 基数也可写在相应字母的下方。如:P52 的图示。
“+”:加号的作用是把相邻的段落符号 串连起来。 调性标记:标在相应乐句或乐段的下方。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曲 式结构图式:
一、音乐的表现手段有哪些?
1、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 节奏、节拍、 速度、音区、力度、表 情法、音色、调式、调性。 2、音乐的整体表现手段: ⑴横向:旋律线 ⑵纵向:和声与织体
二、什么是旋律线?
旋律线是乐音在音程上和方向上连续进行总过 程的一个形态标志。 旋律线的力度含义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旋律进行的音程大小: 跳进与级进的结合,形成紧张度的增长与缓和。 二是旋律进行的方向: 旋律向上移动,标志着紧张度的增长;向下移 动,标志着紧张度的缓和。
关于分析语言的符号化问题: 1、用简洁、准确、能被更多人理解(即 有 “公度性”)的语言来表述曲式 分析的结果,是曲式分析得以完成的重 要条件。 2、我们在运用语言文字和习惯符号进行 表述的时候,应当做到在“同一份”分 析报告内表里一致和首尾一致,尽量达 到“正确-准确-精确”的要求。
对有关符号及其用法做必要的 规定
1、英文字母: 相同关系 相似关系43;A’
A+B
1)英文字母的第一种作用是表示主题材料的 类型及其异同。其中“相似的”主题材料用加 撇号(’)的同一字母。
2)、英文字母的第 二种作用是指示结构 单位级别的高低:
乐句 a 乐段 A 乐部 [A]
2、数字: 1)第一种是序数,它是用来表明段落小 节起止位置的数,通常用在整体结构划 分的简略表达式中。如: a b 1- 4 5-8
重点复习曲目:
1、福斯特《老黑奴》钢基一 2、莫扎特《风笛舞曲》钢一 3、莫扎特《幽默曲》钢基一 4、丁善德的《郊外去》钢二 5、桑桐《舞曲》钢二 6、肖邦《e小调前奏曲》(op.28,no.4) 7、格里格《索尔维格之歌》 8、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曲式结构图示
(二)、材料变动方面的手法:
1、扩充: ①最简单的内部扩充的手法是用模进或反复乐 思中间的某一个因素,使内部结构增长。如: P17肖邦《e小调前奏曲》(op.28,no.4) ②用阻碍终止(Ⅵ)等手法使终止延后 Ⅰ-Ⅳ-Ⅴ-Ⅵ-Ⅴ-Ⅰ 2、补充:在完全终止后再加数次终止式也称 “补充终止”。如:P19《六月--船歌》 因此扩充表现为内在的有机的增长,而补充则 表现为外在的附加和辅助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