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2018-2019学年数学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案(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以及解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他们对方程的学习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

此外,学生间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能熟练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入方程概念,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方程概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行程等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5.1 一元一方程教学目标:(1)通过用算数与方程不同的方法解同一问题的对比,感悟方程的意义与作用(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解。

(3)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感悟新知】阅读课本146-147页,完成填空。

1、叫做方程。

2、叫做方程的解。

3、如果方程中只含有个未知数(也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4、方程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探究新知】一、“鸡兔同笼”问题1、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用列算式、列方程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2、讨论:(1)比较以上两种方法,说说各自的特点。

(2)你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与感悟。

3、活动:用两种方法解决下列问题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足。

鸡和兔共有多少只?二、用方程解决问题某市举行中学生足球比赛,规定平局时不再进行加时赛,并且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

实验中学足球队参加了10场比赛,只负了1场,共得21分。

该校足球队胜了几场?【归纳整理】这节课你的收获是:【达标测评】一选择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个数是()①等式都是方程;②方程都是等式;③不是方程的就不是等式;④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A 3个B 2个C 1个D 0个2、x= -2是方程x+a=5的解,则 a的值是()A 7B 1C - 1D - 7二填空1、数值-1,-2,0,1,2中,方程3x+3=x+1的解是。

2、3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设最大的奇数为y,则可列方程为。

3、下列式子中:①3x+5y=0 ②x=0 ③3x2-2x ④5x<7 ⑤x2+1=4 ⑥x5 +2=3x 是方程的有________________。

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4、根据下列条件列方程:(1)某数的3倍比它的2倍小1,设某数为x,则可列出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案 5.1 一元一次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上册)-教案 5.1 一元一次方程
5.1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会识别一元一次方程.
2.培养学生会设出未知数,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再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3.了解方程的解,会验证方程的解.
【重点难点】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怎样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从而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3)设这个学校的学生人数为x人,那么女生人数为0.52x人,男生人数为(1-0.52)x人.可列方程0.52x-(1-0.52)x=80③.
观察方程①②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答: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
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点拨。归纳: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怎样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怎样解方程?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某市举行中学生足球比赛,规定平局时不再进行加时赛,并且按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计分,实验中学男子足球队参加了10场比赛,只负了1场,共得了21分,这支足球队胜了几场?
分析:该校足球队得分满足相等关系:
思考:x=2是方程3x-1=2x+1的解吗?为什么?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教材第147页练习第1,2题.
四、课堂小结,提炼观点
1.怎样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方程的解?你怎样知道某个未知数的值是方程的解?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教材第148页习题A组第3,4题,B组第1,2题.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小明、小红的年龄和是25,小明年龄的2倍比小红的年龄大8岁,小明、小红的年龄各是几岁?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处置实践效果中的运用、体会运用方程处置效果的关键是抓住等量关系,树立数学模型.2、学会经过火析图形效果中的基本等量关系,并由此关系列方程解相关的运用题.3、能借助〝线段图〞剖析复杂效果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处置效果.熟习行程效果中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从文字言语到符号言语的转换.4、全体掌握打折效果中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本钱价;商品的利润率=利润÷本钱×100%.5、探求打折效果中的等量关系,树立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寻觅图形效果中的等量关系,树立方程;(2)依据详细效果列出的方程,掌握其复杂的解方程的方法.难点:寻觅图形效果中的等量关系,树立数学模型,树立一元一次方程,使实践效果数学化. 教学进程一、创新情境,引入新课教员:怎样解答本章〝情形导航〞中的效果?与同窗交流教员:依据题意,请思索以下效果:(1)标题中哪些是量?哪些是未知量?(3)标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二、协作探求,展现交流依据题意列出方程:x+2x+4x+8x+16x+32x+64x=381.我们可以把这个方程看做〝宝塔效果〞的一个〝数学模型〞.教员:很好,我这儿有一个效果:某居民楼顶有一个底面直径和高均为4m的圆柱形储水箱、现该楼停止维修正造,为增加楼顶原有储水箱的占空中积,需求将它的底面直径由4 m增加为3.2m,那么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水箱的高度将由原先的4m增高为多少米?你能帮他吗?先生: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这个效果的等量关系:旧水箱的体积=新水箱的体积.教员:同窗们剖析得很好,列方程时,关键是找出效果中的等量关系.下面我们假设设新水箱的高为x m,经过填写下表来看一下旧水箱的体积和新水箱的体积、先生:旧水箱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4÷2=2m,高为4米,所以旧水箱的圆柱的体积为π×22×4m3;新水箱的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2÷2=1.6m,高设为x m,所以新水箱的体积为π×1.62×x.由等量关系我们便可失掉方程:π×22×4=π×1.62×x.教员:列出方程我们只是走完〝万里长征〞重要的第一步,如何解这个方程呢?先生:将π换成3.14,算出x的系数π×22,然后将系数化为1就解出了方程.先生:我以为应先观察方程的特点,左右两边都含有π,可用等式的第二特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π,可使方程变得复杂.教员:这位同窗的想法很好、下面我们共同把这个题的进程写一下.解:设新水箱圆柱的高为x厘米,依据题意,列出方程π×22×4=π×1.62×x,解得x=254.答:高变成了254米.教员:经过此题的解答进程,你能总结一以下一元一次方程处置实践效果的步骤吗?(先生仔细思索后,小组内交流、教员适时引导共同归结出列一元一次方程处置实践效果的步骤:了解题意、寻觅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作答.) 设计意图:设置丰厚的效果情境,使先生阅历模型化的进程,激起先生的猎奇心和自动学习的愿望.探求:周长相等效果教员:用你手中的铁丝围成一个四边形,在一切的四边形中他们的周长有什么特点?先生:不变,都相等.教员:所围成的四边形的面积变化吗?入手操作试一试.(先生入手操作,操作完成后让先生汇报结果)先生:面积发作变化.教员: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你手中的铁丝,依据上一题的解题阅历,小组内分工协作完成下面效果.例:用一根长为1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1)使得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1.4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米?(2)使得该长方形的长比宽多0.8米,此时长方形的长、宽各为多少米?它围成的长方形与(1)中所围成的长方形相比,面积有什么变化?(3)使得该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即围成一个正方形,此时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米?它所围成的面积与(2)中相比又有什么变化?教学建议:小组讨论解题进程中,教员巡视课堂,指点、参与先生的讨论制造,协助有学习有难的团体或小组.在讨论解答完成后,让小组选代表论述解题的步骤、思绪并展现自己小组所做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指点先生反思各组的解答进程并讨论:处置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从解这道题中你有何收获和体验、经过猜想、验证说明三个长方形面积变化的规律,教员及时引导先生给予评价,表扬鼓舞,同时用多媒体展现解题步骤,进一步规范先生的解题格式.解:(1)设此时长方形的宽为x m,那么它的长为(x+1.4)m,依据题意,得x+(x+1.4)=10×12,解这个方程,得x=1.8,x+1.4=1.8+1.4=3.2,此时长方形的长为3.2m,宽为1.8m.(2)此时长方形的宽为x m,那么它的长为(x+0.8)m,依据题意,得x+(x+0.8)=10×12、解这个方程,得x=2.1,x+0.8=2.1+0.8=2.9,此时长方形的长为2.9m,宽为2.1m,面积为2.1×2.9=6.09m2,(1)中长方形的面积为3、2×1.8=5.76m2,此时长方形的面积比(1)中长方形面积增大6.09-5.76=0.33m2.(3)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m,依据题意,得4x=10×12,解这个方程,得x=2.5,正方形的边长为2.5m,正方形的面积为2.5×2.5=6.25m2,比(2)中面积增大6.25-6.09=0.16m2.教员:我们解答这个题的关键是我们在改动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同时,长方形的周长不变,一直是铁丝的长度10米,由此便可树立〝等量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长方形的周长不变,改动长方形的长和宽,长方形的面积却在发作变化,而且围成正方形的时分面积到达最大.设计意图:经过例题让先生再次感受找到标题中的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运用题的关键,让先生阅历知识的探求、发现、掌握、运用的进程、使先生体验〝数学化〞进程,使先生在实践入手计算、制造中体验协作的愉快及成功的喜悦,进一步理性地感受上一个环节中得出的结论,培育先生数学思索的严谨性,判别推理的迷信性,言语表述的准确性.三、训练反应,运用提升1、问答题(1)小明家离学校有1000米,他骑车的速度是25米/分,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需___小时.(2)甲、乙两地相距160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动身去乙地,经过16小时,距离乙地还有240千米.这列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抢答题(1)用一元一次方程处置效果的基本步骤:____________.(2)行程效果主要研讨、三个量的关系.路程=_____,速度=_____,时间=_____.(3)假定小明每秒跑4米,那么他10秒跑___米.自主学习例:小明早晨要在7:50以前赶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80m/min的速度动身,5min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刻以180m/min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多远?独立思索,完成下面的效果.1、依据标题条件,画出线段图:2、找出等量关系:小明走过的路程=爸爸走过的路程.3、板书规范写出解题进程: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 min.依据题意,得80×5+80x=180x化简得100x=400.解得,x=4.因此,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min.(2)180×4=720(m)1000-720=280(m)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先生独立完成,找到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教员巡视先生并给予反省和指点.请书写规范的先生到前面板演,并解说其解题思绪,其他同窗对照黑板谈谈自己的缺乏之处.) 剖析动身时间不同的追及效果,能画出线段图,停止图形言语、符号言语与文字言语之间的相互转化,了解题中的等量关系,培育先生思想的灵敏性,进一步列出方程,处置效果,既能娴熟运用〝线段图〞又能应用方程的思想处置效果.课堂小结教员: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困惑?教学建议:先让先生各抒己见,着重引导先生总结以下三个方面:1、经过对〝水箱变高了〞的了解,我们知道〝旧水箱的体积=新水箱的体积〞,〝变形前周长等于变形后周长〞是处置此类效果的关键,即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2、遇到较为复杂的实践效果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剖析效果中的等量关系,借此列出方程,并停止方程解的检验.3、解出的数学效果要联络生活实践效果来检验它的结果的合理性.4、会借〝线段图〞剖析行程效果.5、各种行程效果中的规律及等量关系.同向追及效果:(1)同时不同地——甲路程+路程差=乙路程;甲时间=乙时间.(2)同地不同时——甲时间+时间差=乙时间;甲路程=乙路程.6、能了解商品销售效果中的基本概念及相等关系,熟练地运用〝利润=售价-本钱价〞〝利润率=利润÷本钱价×100%〞来寻觅商品销售中的相等关系.7、能联络以前研讨过的效果,加深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处置实践效果的普通步骤.。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1 一元一次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1 一元一次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1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继小学阶段简单的方程学习之后,对初中阶段方程学习的深入。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指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鼓励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2.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以及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从而达到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PPT,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一种数学模型来表示,那就是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和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5.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目标定位1、通过身边的故事,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学会用方程的思维解决问题。

2、借助找关键句或关键词、画线段图或示意图等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能分析题意,正确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学生自学P158观察与思考二、民主讨论在小学算术中,我们学习了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关知识,那么,一个实际问题能否应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呢?若能解决,怎样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相比较,它有什么优越性呢?例1 某数的3倍减2等于某数与4的和,求某数.(首先,用算术方法解,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法1:(4+2)÷(3-1)=3.答:某数为3.(其次,用代数方法来解,教师引导,学生口述完成)解法2:设某数为x,则有3x-2=x+4.解之,得x=3.答:某数为3.纵观例1的这两种解法,很明显,算术方法不易思考,而应用设未知数,列出方程并通过解方程求得应用题的解的方法,有一种化难为易之感,这就是我们学习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目的之一.我们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而等式表示了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应用题中提供的条件,应首先从中找出一个相等关系,然后再将这个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三、个性展示例2 某面粉仓库存放的面粉运出 15%后,还剩余42 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来有多少面粉?学生分析:1.本题中给出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各是什么?2.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3.若设原来面粉有x千克,则运出面粉可表示为多少千克?利用上述相等关系,如何布列方程?四、当堂检测例3 (投影)初一2班第一小组同学去苹果园参加劳动,休息时工人师傅摘苹果分给同学,若每人3个还剩余9个;若每人5个还有一个人分4个,试问第一小组有多少学生,共摘了多少个苹果?教师总结:依据例2的分析与解答过程,首先请同学们思考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反馈;最后,根据学生总结的情况,教师总结如下:(1)仔细审题,透彻理解题意.即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合理未知数;(2)根据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这是关键一步);(3)根据相等关系,正确列出方程.即所列的方程应满足两边的量要相等;方程两边的代数式的单位要相同;题中条件应充分利用,不能漏也不能将一个条件重复利用等;(4)求出所列方程的解;五、学生自结1.本节课在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2.我的疑惑点?。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元一次方程》冀教版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元一次方程》冀教版

《一元一次方程》◆教材分析方程和方程组是第三学段“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它不仅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以及其他后继内容的基础.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关的一些概念,如方程的解、解方程等又是代数方程中具有共性的重要概念,.以实际问题为主线引入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改变传统教材过于注重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而与实际脱节的现象,破除陈旧、繁琐的模式训练.在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强调对具体内容的分析、抽象,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教材注重实际意义,选用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现代气息的例题、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方程在现实世界中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它的解.2.引领学生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用算术与方程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对比,感悟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初步认识方程模型,体会数学建模思想.◆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教学难点】理解方程模型的建立和价值.◆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复习小学学过的方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千五百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你知道古代的人是怎么解答的吗?自主探究,构建新知活动1 感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列算式解法.每只兔子先算2只足(与鸡的足数凑齐),此时兔子和鸡的足数共有2×35=70(只).由于每只兔子少算了2只足,总共少算的足数为94 - 70=24(只),所以兔子数为24÷2=12(只),鸡数为35 - 12=23(只).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下面是用列算式与列方程两种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2.列方程解法.设鸡有x只,那么兔子有(35 - x)只.因为鸡的足数+兔的足数=94,所以2x+4(35 - x)=94.解这个方程,得x=23.从而35 - x=12.答:鸡有23只,兔子有12只.练一练: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同笼,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足,鸡和兔各有多少只?学习练习,领会方程与算数法解决问题的不同活动2 方程方法和列算式方法解决问题的对比师:解决上述问题哪种方法比较简单?生:用方程的方法比较简单.总结:对上述问题,利用列算式的方法求解,需要先将每只兔子看成2只足,与每只鸡的足数凑齐(或者先将每只鸡看成4只足,与每只兔子的足数凑齐),然后用足数之差求出兔子(或者鸡)数,思考过程和算式的得出都比较曲折.利用列方程的方法,可就足数之和直接列方程,使得问题的解决比较简单.活动3 例题讲解某市举行中学生足球比赛,规定平局时不再进行加时赛,并且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实验中学足球队参加了10场比赛,只负了1场,共得21分.该校足球队胜了几场?〔解析〕该校足球队得分满足相等关系:3×胜的场数+1×平的场数+0×负的场数=21,即3×胜的场数+1×(10 - 1 - 胜的场数)=21.解:设实验中学足球队胜了x场,那么3x+(9 - x)=21.解得x=6.答:实验中学胜了6场.活动4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像2x+4(35 - x)=94,3x+(9 - x)=21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果方程中含有一个未知数(也称元),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1,那么我们就把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即时练习:判断以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1) - 2+5=3;(2)3x - 1=7;(3)m=0;(4)x>3;(5)x+y=8;(6)2x2 - 5x+1=0;(7)2a+b.【师生活动】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此题,并让学生找出不是的理由.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作出点评和归纳.[设计意图] 进一步强化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满足的两个条件,采取抢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知识拓展] (1)实际上,判断一个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③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方程中解的意义和实际生活中问题的意义是有区别的,就是说方程的解不一定都在实际生活中有意义.课堂总结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方程中的代数式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巩固练习,展示提高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x2+1=2B.y=x - 1C.=1D.=12.已知关于x的方程4x - 3m=2的解是x=m,则m的值为( )A. B. - 2 C.2 D. -3.小华打算寒假期间读一本720页的书,若他每天读40页,读了x天,还剩下27页,可列方程为,列出的方程一元一次方程(填“是”或“不是”).4.在一次植树活动中,甲班植树的株数比乙班多20%,乙班植树的株数比甲班的一半多10株,设乙班植树x株.(1)列两个不同的含x的代数式,分别表示甲班植树的株数;(2)根据题意列出含未知数x的方程;(3)检验乙班、甲班植树的株数是不是分别为25株和35株.布置作业【必做题】教材第147页练习第1题.【选做题】教材第148页习题A组第1题.◆教学反思。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3《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后,进一步理解方程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本节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能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2.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逻辑思维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练习题。

3.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5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呈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通过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解方程的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每组选择一道一元一次方程题目进行解答,解答完毕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互相学习和提高。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道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元一次方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冀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巧妙地将书中的例题及教学目标融入其中,再通过简洁有效地练习,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地掌握本节课所学内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课《一元一次方程》,本课采用“135”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活动掌握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活动,增强课堂上民主意识的体现。

一、说教材因为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简易方程,所以七年级的学生对方程这个模型有一些了解。

不过与初中的要求相比,已学过的这些知识的规范性、严谨性还不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表层,而且受小学算术解法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本小节通过两个具体问题,有学生自主解决它,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有关的量,并进一步依据相等关系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方程.这样安排目的在于突出方程的根本特征,引出方程的定义,并使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为此,我设立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概念。

教学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

2.从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二、说教法、学法一位教育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

”为此,在教法上我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创设具体问题情境,提供丰富感性材料,激发学生求知欲;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从具体事例中逐步进行抽象概括;三是注重数学问题生活化的处理。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及解法。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一次方程,并学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材还配备了一系列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代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一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2.制作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3.安排学生分组,准备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花费了x元,已知书的单价是5元,求小明买了多少本书?”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如“一个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这样的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

”同时,通过PPT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 1 = 7”、“3x - 5 =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解法。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1 一元一次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1 一元一次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1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的基础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对代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还为零,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过程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理解方程的解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2.准备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解题过程和重点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购物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实际问题如何转化为方程,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解题的心得和方法。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代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接触过方程的学习,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逐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以及应用。

2.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解方程过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操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过程。

3.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小学阶段学过的等式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等式与方程的区别,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

3.解法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重点讲解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操作。

4.实例分析: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方程的学习,本节内容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其应用。

教材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方程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其解法;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方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循序渐进法: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解法;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和解题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

通过解答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方程,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一元一次方程。

2.呈现(10分钟)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通过PPT展示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方程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及解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循序渐进,从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逐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最后通过应用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算术水平,对字母表示数的概念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方程,并用字母表示数,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一元一次方程思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性质和解法。

2.教学难点: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以及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学习任务单、练习题等,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例,让学生自主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应用所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工具:黑板、彩笔。

3.学具:画圆规、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师通过书本、黑板等形式,介绍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理解其概念和意义。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教师通过举例、画图等形式,详细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1 列方程法
列出问题中的等式,通过消元的方法得到方程的解。

2.2 辗转相减法
通过不断相减消去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未知数的值。

2.3 代入法
通过代入已知数值来解出未知数的值。

3. 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总结
教师通过讲解,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详细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意义,同时通过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适当的互动和讨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3 解一元一次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3 解一元一次方程

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5.3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础知识和方程概念后,进一步学习解方程的方法。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知识,对 equation 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方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解方程步骤的理解、对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的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熟练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例引入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方程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学习解方程。

2.准备课件,展示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际问题,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例如,某商品打八折后的价格是 120 元,求原价。

让学生感受解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步骤 1:去分母步骤 2:去括号步骤 3:移项步骤 4:合并同类项步骤 5:化系数为 1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3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冀教版(最新整理)

近年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3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冀教版(最新整理)

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3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3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3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新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5。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第1课时移项解方程【教学目标】1。

掌握移项的变形,会运用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通过具体实例,结合等式的性质,能够归纳出解方程的一种常见变形—-移项.【重难点】重点:会用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难点:移项的变形.【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5。

3。

1 移项解方程1.移项法则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第2课时解含括号、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

掌握去括号、去分母解方程的方法,并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能灵活应用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提高综合解题能力.2.通过解方程时去括号、去分母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3。

通过归纳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体会解方程的程序化思想方法.【重难点】重点:用去括号、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解方程时如何去括号、去分母。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板书设计】5.3.2 解含括号、分数的一元一次方程1。

解带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2.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过程中感受方程模型的意义;
2、概括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在概括的过程中体验归纳方法;
3、使学生在分析实际问题情境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分析、找到等量关系,准确列出方程,并总结所列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由特殊的几个方程的共同特点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实验与探究
我们来做一个剪纸片实验.
第一次将纸片剪成4片,第二次将其中一片剪成4片……以此类推,第3次、第4次、第5次……分别共剪得多少张纸
片?
二、自主阅读、学习
内容:让学生阅读本节教材P155的“实验与探究”,结合自己刚才做的结果总结归纳.
三、情境引入
内容:与学生共同分析完成五个情境.
(1)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 岁,那么“乘2再减5”就是2x -5,所以得到方程:2x-5=21
(2)小颖种了一株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 ,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cm ,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 ?
如果设x 周后树苗长高到1m ,那么可以得到方程:40+5x =100
(3)甲、乙两地相距22km ,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 ,因此提前12min 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xkm ,可以得到方程:6112222=+-x x
(4)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11月1日0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147.30%.
如果设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 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1+147.30%)x=8930
(5)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2
m ,长和宽之差为25m ,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m ,那么长为(x+25)m .可以得到方程5850)25(=+x x
四、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含义
1、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3、方程的解得含义.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小资料:
这里,“元”就是“未知数”.在方程中,除了用x 外,也经常用字母y ,z 等表示未知数.
师生共同完成完练习.
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2210
23
160
41231x x y x t t -=-=-=-=+
课堂小结
1、本节给出了几个概念:方程,方程的根,解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
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列方程相比小学算术法,给出的思维方式与途径更具普遍性.
3、列方程的核心:实际问题“数学化”,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