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2012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省开课程,旨在让计算机专业(专科)的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并掌握其基本知识和理论。
课程重点掌握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技术、的应用及使用技巧、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同时,学生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新概念、新技术,以便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还包括实训部分,旨在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微机系统与维护,后续课程包括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应用服务管理、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管理方向)、网页设计三剑客(网页设计方向)、网络多媒体素材加工、网络信息采集、网络信息编辑(网络编辑方向)等。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包括网络基础理论和实训两部分。
网络基础理论部分包括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结构(按TCP/IP参考模型介绍)、局域网技术、网络互连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
实训部分包括使用网络接口直连两台计算机、组建小型对等局域网、组建简单以太网、子网规划与划分、TCP/IP诊断命令的使用、路由器的配置与维护、构建简单的无线局域网、网络安全等。
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
学时分配为72学时,其中授课36学时,实训36学时。
多种媒体教材可供使用,以便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课程主要使用文字教材为主要媒体,以阐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主要目的。
文字教材的编写应紧密围绕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反映当代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最新概念、技术和应用。
同时,文字教材的编写应力求概念清晰,条理分明,深入浅出,便于自学。
音像教材作为文字教材的强化媒体,应配合文字教材讲授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两者应互相补充、彼此配合。
计算机辅助教学媒体(IP课件、CAI、网络课件等)是配合主教材以易于学生自主研究为目的的辅助教材。
它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运用、形象演示、自测交互,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课程代码: 246028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64/3.5(其中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需预修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适用专业:适用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课程以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体系为线索,介绍了计算机网络中的各层协议及工作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发展情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构成、工作原理、相关理论和技术,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科研中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背景知识和基础。
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和应用。
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了解网络及网络书店人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掌握网络通信技术、局域网的基本理论、以太网组网方法和技术,IP地址与子网划分、虚拟局域网及无线网络等网络的使用和配置;了解和掌握ISO/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网络互连与路由技术、交换机的使用和配置、Internet应用服务基本配置等。
2.能力目标:学会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操作和基本管理及维护,为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与构建,网络应用系统的建立与开发等方面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达成目标:本课程对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毕业要求有支撑作用。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概述(讲课4学时;实验2学时)教学内容:1. 因特网概述2. 因特网的组成3.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4.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教学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内涵。
计算机网络 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学习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2、了解网络类型的分类,以及各种网络类型的特点3、了解对等式与主从式网络4、了解几种常用的操作系统5、掌握osi参考模型的优点、各层的功用以及osi模型七层的运作方式6、掌握dod模型的四个分层,以及与osi参考模型的关系本章重点:●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资源共享●对等式与主从式网络●网络操作系统●0Sl模型本章难点:●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各层的功能●OSI模型七层的运作方式讲授方式:面授课时分配:2讲授内容:1.1网络基本概念一、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和发展前景二、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2网络类型的分类1.3对等式与主从式网络网络按操作的方式可分为对等式(Peer-to-peer)与主从式(Client-to-server)两种网络。
一、主从式网络中的计算机可分为客户端与服务器,客户端可对服务器请求资源。
服务器会根据其提供的服务,而配备较好的硬件设备二、对等式网络则是每部计算机可同时扮演客户端与服务器的角色,可提供资源给其他计算机,也可以向其他计算机请求资源。
三、虽然理论上可区分上述两种网络操作方式,不过实际上,大多数的网络系统都结合了这两种方式,可称为混合式网络。
1.4网络操作系统一、NOVELL--NetWare操作系统二、Windows NT是具有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内置网络功能,支持32位操作系统三、linux1.5 OSI模型一、为什么要制定OSI模型?二、网络分层的目的三、学习OSI参考模型的作用四、OSI模型七层的运作方式五、OSI模型的优点1.6 DoD模型一、DoD模型又称Tcp/Ip模型,是互联网的实际标准,由美国国防部制定。
二、四层简介三、DOD模型和OSI模型的比较第二章数据通信学习目标:1、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特点及数据的数字化技术。
2、理解基带编码技术与宽带调制技术3、了解同步技术4、理解单工与双工的工作模式5、理解带宽的含义本章重点:●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基带的信号发送与接收●载波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宽带调制技术●同步化●带宽本章难点:●带宽●同步●基带的信号发送与接收讲授方式:面授课时分配:4讲授内容:2.1数字与模拟2.2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一、基带传输与宽带传输二、基带的信号发送与接收三、载波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四、载波传输不等于模拟传输、载波传输不等于单向传输2.3基带编码技术一、编码是指把1和0转换成某种真实的和物理的事务二、二阶基带信号的编码方式三、多阶基带信号的编码方式2.4宽带调制技术一、调制:发送端根据数据内容命令调制器(modulator)改变载波的物理特性使其能够携带信息。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如今信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输和资源的共享。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2. 熟悉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和具体实现;3. 理解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功能和特点;4. 掌握网络安全和管理的基本知识;5. 能够进行网络规划、设计和配置。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1.3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和应用2. 物理层2.1 传输媒介和信号传输2.2 编码和调制技术2.3 物理层设备和接口3. 数据链路层3.1 数据帧的封装和解封装 3.2 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3.3 MAC地址和以太网技术4. 网络层4.1 IP协议和路由算法4.2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4.3 ICMP协议和网络层设备5. 传输层5.1 TCP协议和UDP协议 5.2 连接管理和可靠传输5.3 拥塞控制和流量管理6. 应用层6.1 HTTP和DNS协议6.2 SMTP和FTP协议6.3 P2P和Web应用7. 网络安全7.1 基本概念和威胁类型7.2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7.3 加密和认证技术8. 网络管理8.1 SNMP协议和管理信息库8.2 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8.3 带宽管理和性能优化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方式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组织网络实验,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网络协议和设备的理解;3.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互相交流思想和经验。
五、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网络规划和设计。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2012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非计算机类的各专业,总学时:54课时)一、本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已经变得非常重要。
作为21世纪的高级人才,掌握和应用计算机已成为人们素质、知识、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必要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熟练地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 的基本和常用处理方法。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具备参加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 Windows基本操作1.文件与文件夹的创建;2.快捷方式的创建;3.程序窗口的保存;4.指定文件或文件夹的搜索;5.帮助系统的查询使用;重点与难点:1.PrintScreen和Alt+PrintScreen的不同作用;2.通配符*和?的作用及使用范围;第二部分 Office基本操作一、Word操作1.熟练掌握文字格式的设置,如字体、大小、颜色、字符间距、文字效果等;2.熟练掌握段落格式的设置,如缩进、间距、行距等;3.熟练掌握“格式”菜单中的其他常用格式的设置方法,如项目符号和编号、分栏、首字下沉、边框和底纹等;4.掌握替换操作的方法;5.懂得常用对象的插入方式,如文本框、表格、艺术字、图片、公式、页眉页脚等,并会作相应的格式调整;重点与难点:1.懂得绘图工具栏的作用,如阴影样式的设置、图片的翻转等;2.懂得利用字体集中的符号设置为项目符号和编号,并知道给段落加项目符号和插入符号的区别;3.懂得段落边框与文本框的区别;4.在替换操作中注意选对需设置格式的对象,并懂得如何撤销错误格式。
二、Excel操作1.懂得Excel基本概念,如工作簿的概念,单元格(区域)的称呼表示,工作表的插入、删除、重命名等;2.懂得利用Excel创建电子表格,理解单元格常用格式的设置方法,如添加边框、底纹、对齐方式、显示格式等;3.掌握常用函数(SUM、AVERAGE、MAX、MIN、IF)的使用方法,懂得函数中单元格的引入方式(相对引用、绝对引用、跨表引用),并利用公式或函数进行计算;4.掌握行和列的设置,如插入、隐藏、取消隐藏等;5.懂得筛选、排序的使用,以及批注、自动套用格式、条件格式、选择性粘贴的相关使用;6.掌握制作图表、分类汇总表、数据透视表的方法;重点与难点:1.函数的嵌套使用;2.单元格的跨表引用;3.图表的生成,分类汇总表和数据透视表的制作;三、PowerPoint操作1.理解幻灯片和演示文稿这两个要素;2.懂得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如插入、删除、移动和复制幻灯片,在幻灯片中插入文字、图片、艺术字,背景设置等;3.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素材的方法,如图片、表格、声音等;4.掌握幻灯片的放映方法和技巧,如幻灯片切换方式,自定义放映,自定义动画,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设置等;5.懂得设置幻灯片的版式和套用模版,利用母板设置幻灯片统一格式;重点与难点:1.懂得幻灯片切换与自定义动画的不同;2.懂得配色方案的应用方法;3.懂得利用母板和设置幻灯片页眉页脚来进行统一的对象插入或格式设置。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学分:2.5学时:54适用专业:高职教育类计算机类/通信类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说明属专业技能课程还是集中实践课程)本课程是计算机系网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集中实践的课程,实施本大纲以前,学生应具有计算机硬件和原理基本知识,熟悉WINDOWS基本操作。
其他专业、成人教育、继续教育部和某些短训班也按照本课程的教学模式组织教学。
课程的任务:本课程要求以实际操作为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1.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2.了解计算机通信协议;理解IP协议;3.掌握IP 地址的规划;4.掌握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5.熟悉简单的计算机网络的组建;6.熟悉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装、基本配置(用户、组、权限等);7.熟悉各种常见网络服务在Windows 2003上的实现;8.学会如何设计和实现小型局域网,学会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管理员这一职业岗位的相关技能,积累初步的项目经验。
前导课程:无后续课程:《企业局域网设计》,《网络互联设备与调试》二、教学基本要求由于有专门的、与课程配套的理论课,本课程主要讲解实际操作,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1.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2.掌握简单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组建所需的设备及设备的使用方法、网络线的制作;3.掌握Windows 2003的安装、控制面板的使用、硬件管理、MMC的使用;4.掌握Windows 2003中用户、组的建立、文件权限的控制、共享的管理、磁盘的简单管理;5.掌握常见网络服务在Windows server 2003上的实现:DNS、DHCP、FTP、WEB、邮件服务、WINS、远程桌面的使用。
三、教学条件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网络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网络管理维护经验。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五、教法说明本课程主要特点如下:1.增加专业课课堂教学的内容承载。
主要以操作技能的训练为主;不但有专业内容的教学,还有基本素质(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训练。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和应用的课程。
本课程通过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协议与技术,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并初步了解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平台,具体学习目标包括: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技术;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3.了解各层协议的功能、数据格式和交互过程;4.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组成、特征与应用;5.熟悉常用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6.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章总论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5.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第二章物理层1.信号的基本概念2.传输媒介3.信道带宽4.调制与解调5.误码率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2.基本概念3.差错控制4.数据链路层的协议5.以太网6.ARP7.RARP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的功能2.IP协议3.路由选择协议4.ICMP协议第五章传输层1.传输层的功能2.TCP协议3.UDP协议4.数据分段与组装第六章应用层1.应用层的功能2.DNS协议3.FTP协议4.SMTP协议5.HTTP协议第七章网络安全1.安全的基本概念2.密码学基础3.防火墙4.VPN5.病毒和恶意软件6.安全认证和安全协议第八章网络管理1.管理的基本概念2.SNMP协议3.网管功能和结构4.SMI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实验和综合实践等。
其中,课堂讲授以讲解概念和基本理论为主,讨论则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深入思考理解。
实验和综合实践则是通过给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问题来强化他们的理论知识。
评分方法本课程评分一般采用考试和作业相结合的方式。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0736040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以各种典型网络协议的机理,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软硬件知识;熟悉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工具,为今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操作系统和C++程序设计的预备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3节课,计划教学周数19周,总课时数45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数:2.5学分。
本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开设。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应能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2.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3.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方法,4.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5.初步培养在 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6.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主要知识点如下: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2学时)本章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定义、功能、分类、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等基本内容。
本章的重点是: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定义,网络层次的功能与划分,层间接口的实现等内容。
难点是:各层协议的实现方法,接口原语的理解,会话层的概念等。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与物理层接口标准(4学时)本章主要讲授数据通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的概念及物理层的一些常用接口标准。
本章的重点是:数据通信模型、信号分析、传输技术、传输媒体。
难点是:信道、信号、模拟和数字传输、信道共享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协议与技术(4学时)本章主要讲授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常用协议及其方法与技术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2012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12)Fundametals of college computer一、课程教学目标1.任务和地位本课程属于全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主要任务是在一年级新生中普及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使我们的大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为自己现在的学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服务,也为自己后续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知识要求针对非零起点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除了操作技能外,还应该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设计基础等知识,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能力要求通过一学期的课堂教学和上机操作,学生要达到如下要求:(1)掌握进制转换、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等内容;(2)掌握操作系统、文件概念;掌握文件管理、程序管理和磁盘管理等操作;(3)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4)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Internet应用;(5)掌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知识;(6)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知识;(7)掌握程序设计基础知识;(8)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知识;(9)掌握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
二、教学内容章目和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24,具体的教学内容章目和学时分配如下:三、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目的要求]掌握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教学内容]1.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二进制、进制转换、存储单位、ASCII码、汉字编码)。
2.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3.计算机软件系统。
4.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和语言处理方式。
[重点难点]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教学方法] 电子课件讲解演示[作业] 完成书后的作业[课时] 2学时第2章操作系统[目的要求]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和文件的概念,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1.操作系统和文件的概念。
2.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功能、程序管理功能和磁盘管理功能。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3G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总学时数:72实验(实训)或上机学时:18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计算机硬件基础》、《数据结构》后续课程《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为信息工程(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计算机管理(专科)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的一门必修课,是学习其它网络及信息安全类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能起到重要作用,是一门对学生网络能力培养起到关键、基础作用的课程。
2.教学目标及意义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为学习其他课程以及从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开发、管理和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介质访问控制;以太网的原理及扩展;IPv4协议的工作原理;路由器及IP数据转发原理;RIP协议原理;OSPF协议原理;TCP与UDP协议原理;DNS、HTTP、SMTP、POP3、DHCP、Telnet、FTP协议及原理;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原理;无线网络基本原理;下一代因特网协议;双绞线的制作方法;常用网络故障诊断工具;常用网络协议分析工具及使用方法;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能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计算机网络及因特网的发展;(2)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及结构;(3)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体系结构、分层和工作原理;(4)熟悉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通信技术;(5)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协议及工作原理;(6)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硬件设备、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7)熟悉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及扩展方法;(8)掌握应用层协议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熟悉网络管理的含义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原理;(9)了解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了解网络安全的相关概念;了解无线网络原理;了解IPv6协议。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和技术,以及网络安全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原理和技术,为未来的网络工程师或研究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包括网络拓扑、通信协议、网络设备等。
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功能模块。
3. 熟悉常用的网络协议和技术,如IP、TCP、UDP、HTTP等。
4. 能够应用网络调试和分析工具,解决网络故障和性能问题。
5. 了解网络安全和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网络拓扑和通信方式1.3 网络协议和数据传输原理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2.2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功能和协议2.3 网络设备和网络管理3. 网络协议和技术3.1 IP协议和路由算法3.2 TCP和UDP协议及其特点3.3 DNS、HTTP、SMTP等常用应用层协议4. 网络安全和管理4.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威胁类型4.2 防火墙、入侵检测和加密技术4.3 网络性能管理和故障排除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示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模拟软件、网络调试工具等进行实验和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计算机网络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网络实验报告,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升学生的文档撰写和表达能力。
5.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的学术论文和专业书籍,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五、教材参考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谢希仁,机械工业出版社2. 《计算机网络》 Andrew S. Tanenbaum,机械工业出版社六、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学时:72学时(含实验8学时)学分:4.5学分先修课程:专业概论、数据结构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电子商务开课单位:计算机信息工程系、电子系、商贸系一.总论(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广泛了解各种最新的网络知识,跟踪网络发展的新方向,通过各种实践环节,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授课方式等说明本课程重点为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局域网络、网络互联、因特网的重要协议如:DNS、TCP、UDP、IP、FTP、SMTP、HTTP等。
难点为对称密钥、公开密钥、数字签名、认证、安全电子邮件、防火墙、网络管理技术等。
授课方式为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二.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及其学时分配1. 计算机网络概述(6学时)【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因特网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重点是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1.2 因特网概述1.3 因特网的组成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2.物理层(6学时)【教学要求】掌握数据通信模型、频分复用技术、时分复用技术、码分复用技术。
了解物理层的基本概念、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宽带接入技术。
重点是数据通信模型和信道复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2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2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通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分享更加高效和便捷。
本教学大纲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应用,为学生提供全面且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课程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熟悉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了解各层的功能和协议;3. 理解数据传输和路由技术:学习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了解常见的路由算法;4. 熟悉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掌握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了解因特网和其它广域网技术;5. 理解网络安全和管理: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御方法;6. 掌握网络应用和互联网技术:了解Web、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常见网络应用的原理和技术;7. 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掌握网络配置、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a. 计算机网络概述b.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c.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2. 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a. OSI参考模型i. 物理层ii. 数据链路层iii. 网络层iv. 传输层v. 会话层vi. 表示层vii. 应用层b. TCP/IP模型i. 网络接口层ii. 网际层iii. 传输层iv. 应用层3. 数据传输和路由技术a. 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b. 路由算法与路由器配置c. IP地址和子网划分4. 局域网与广域网技术a. 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i. MAC地址和以太帧格式ii. IEEE 802.11标准和WiFi技术 b. 因特网和其他广域网技术i. TCP/IP协议族ii. 常见的广域网连接方式5. 网络安全与管理a.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b. 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御方法c. 网络管理与性能优化6. 网络应用与互联网技术a. Web技术与HTTP协议b.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信c. 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7. 实践环节a. 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实验b. 性能优化实验c. 网络安全实验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实验和案例分析等。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本课程是综合OSI和TCP/IP的优点,采用五层协议的原理体系结构,一层一章,既简洁又能将基本内容有机地串在一起,重点讲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尤其在基本概念、设计思想、重要的网络协议等基本内容。
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在当前的国民经济中,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越来越重要。
因此,掌握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是每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程。
课程要求侧重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体系结构中各层次意义及其相互间关系以及网络互连等知识。
《计算机网络》课程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网络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是实践技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因此要求上述专业学生都必须掌握本课程的内容。
授课目标1. 通过学习,学生要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信道共享技术、局域网、网络互连、运输层、高层协议、网络新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内容。
2. 通过学习,强化学生用分层次的体系结构来分析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能力。
通过网上练习和实验,验证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安装、配置、调试、开发与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网络通信问题的实践技能。
课程大纲01计算机网络概述本章教学内容: 有关术语、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参考模型中重要概念、开放系统互连环境、服务与协议和服务访问点、信息传送单元、服务原语、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等内容。
本章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协议层次、接口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掌握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功能及主要协议。
本章重点: 分层次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服务与协议和服务访问点、信息传送单元、服务原语、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等。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纲领2012版介绍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纲领2012版介绍概述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纲领2012版是由教育部制定的,建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等相关学科基础上,旨在培养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能力,为通往高级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域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概念、原理、标准和协议,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具,如各种网络协议、网络通信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网络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迅速应对各种网络问题。
课程内容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主要分为两个模块:基本概念和网络通信。
具体内容如下:模块一: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拓扑结构和传输媒介等•局域网、广域网的组成和拓扑结构•OSI七层模型及TCP/IP协议栈结构•IPv4、IPv6的地址表示与转换、子网划分和路由选择•数据链路控制、介质访问控制和差错控制等基本技术•网络安全、测量和性能分析等基础知识模块二:网络通信•各种常见的网络协议、如UDP、TCP、HTTP、FTP等•网络通信的实现技术和工具,如socket编程、Ping和Tracert等•无线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传输技术•网络管理与性能优化技术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学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教学练习和上机实验。
课内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综合实际效果。
评估方法评估方法是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的有效方法。
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估方法: - 作业、课堂答题考试以及大作业和小组项目作业 - 上机实验评测和实操考试参考书目•《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网络技术实践》•《TCP/IP详解卷1》•《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简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纲领2012版的概念、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The Computer Network )学时:40 学分:3一、教学目标(性质与任务)《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也是工科类许多专业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从设计的角度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各层协议,重点是TCP/IP协议族;了解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对常用的计算机网络能进行安装、管理和维护,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概述重点内容:掌握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概念及工作原理;带宽和时延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一般内容: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2.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体系结构重点内容:掌握网络体系结构的分层原理;OSI与TCP/IP体系结构的分层、各层的功能、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过程。
理解实体、协议、服务、服务访问点的概念和客户-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3.物理层重点内容:掌握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模/数和数/模变换;Modem的功能及工作原理;信道复用技术。
一般内容:了解网络中常用的传输媒体;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SDH;EIA-232-E接口标准;码分复用。
4.数据链路层重点内容:掌握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停止等待协议算法;循环冗余码;滑动窗口机制;HDLC的帧结构及零比特填充法。
一般内容:了解PPP协议。
5.局域网重点内容:掌握局域网标准;以太网的工作原理及建网方式;扩展的局域网和虚拟局域网。
一般内容:了解高速局域网;其他种类的高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
6.广域网重点内容:掌握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概念;广域网中的分组转发机制。
从总体上来理解分组交换网X.25、帧中继FR、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异步传输方式ATM这几种网络的特点。
一般内容:了解分组交换网X.25、帧中继FR、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和异步传输方式ATM这几种网络的帧格式及处理细节。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说明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随着人类步入信息社会,在社会信息化和信息社会化的进程中,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结合的产物——计算机网络的作用日显重要。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设,旨在使该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有利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论知识的全面掌握。
二、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通信技术;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工作原理;了解和掌握局域网的设计、安装、使用和维护技术;熟练掌握网络互连和因特网的有关概念、协议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一、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一)概论(二)计算机网络及其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教学内容与要求: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网络体系结构3.参考模型4.网络标准化(三)物理层教学内容与要求: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2.信道3.传输介质4.模拟传输与数字传输5.交换6.物理层标准实例(四)数据链路层教学内容与要求:1.数据链路层的设计问题2.差错检测与纠错3.基本数据链路层协议4.数据链路层实例(五)介质访问子层教学内容与要求:1.多路访问协议2.局域网和广域网的IEEE802标准3.网桥4.高速局域网(六)网络层教学内容与要求:1.网络层设计问题2.路由选择算法3.拥塞控制算法4.网络互联5.因特网上的网络层(七)传输层教学内容与要求:1.传输服务2.传输协议的要素3.因特网传输协议(八)应用层教学内容与要求:1.网络安全2.域名系统3.简单网络管理协议4.万维网5.电子邮件系统6.二、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一)数据通信及物理层标准(二)因特网的网络层协议与路由配置(三)应用层工具的使用。
(四)综合性实验二、建议学时分配表1.Andrew S.Tanenbaum主编,熊桂喜等译.计算机网络(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三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3.高传善.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五、考核方式笔试六、教学说明根据本课程所涉及知识的最新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04810
高等计算机网络
Advanced Computer Networks
开课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教学大纲撰写人:蔡政英
课程学分:2.5 课程学时:40(32+8)
学生层次:硕士研究生课程性质:学位课
授课方式:讲授考试方式:论文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教学目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研究现状,理解目前网络体系结构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重要协议和关键算法,主要内容包括:移动和Ad Hoc网络;P2P系统原理;Internet单播路由;Internet组播;拥塞控制;服务质量控制;网络安全;网络仿真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
一、移动和Ad Hoc网络
介绍移动网络和Ad Hoc网络的基本概念;移动IPv4方案和移动IPv6;移动环境中的组播问题;Ad Hoc网络中的路由技术;
二、P2P系统原理
介绍P2P的应用和发展、相关研究及其原理机制;P2P流量的特征及管理;P2P中信誉机制的设计;
三、Internet单播路由
Internet的路由体系结构和主要的单播路由算法;重点介绍面向服务质量保证的单播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
四、Internet组播
组播路由问题;主要的组播路由算法;常见的域内路由协议和域间路由协议并进行比较;可靠组播的研究现状;
五、拥塞控制
介绍拥塞控制的基本概念;端到端的拥塞控制和组播拥塞控制的研究现状和关键算法;
六、服务质量控制
服务质量控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Internet服务质量控制框架;主要的分组调度算法;
七、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IP层的安全机制;拒绝服务攻击及其防范;组播中的密钥管理问题;
八、网络仿真技术
掌握NS2网络仿真软件的使用;常用网络路由协议的仿真和分析。
教材名称:
徐恪:高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机制、算法设计与路由器技术(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书:
1.Andrew S. Tanenbaum:Computer Network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高级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说明:(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中,学生层次填写工程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