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下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需求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农业保险需求的分析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农业保险需求的分析作者:孙义涵来源:《现代企业文化》2019年第02期摘要所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此概念中主要突出“新”,即在农村新出现的生产模式中,在完善家庭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农业技术且有能力的农民,与规模宏大且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经营组织。
本文将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及农业保险需求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新型农业农业保险经营主体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虽然目前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分类各说其词,但最普遍的且被国家公认的分类方式是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为四种类型,即: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下文将针对四种类型分析。
(一)农业大户农业大户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类型单一的初级农产品,其特点包含两类:其一,企业生产规模单一且生产产品类型单一;其二,农业大户都是被动的参与市场流通。
因此,在这两大特点的影响下,农业大户在市场中占相对劣势地位,故容易被竞争激烈的市场淘汰。
(二)家庭农场家庭农场,顾名思义即以家庭成员为生产主体。
不同于农业大户的单一生产模式的是,家庭市场从生产到加工,从加工到市场流通,从市场流通到销售,整个产业链都由家庭农场承包。
由于其完备的产业链,在市场流通过程中,相对农业大户而言,被市场淘汰的可能性较低。
除此之外,家庭农场不仅生产农产品,而且还发展旅游业和农家乐等其他产业。
(三)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即农民与农民间通过劳动技术,专业知识和资金投入进行合作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之一。
由于农民与农民间是自愿主动地采取该类生产模式,所以其工作效率会相对提高,从中也突出了农民合作社的特点:分工明确;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步骤都趋于专业化;生产效率提高。
(四)农业生产化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化龙头企业涵盖内容广,覆盖范围大,从农产品的种植栽培,到收获丰收,最后到销售的整个产业链都是龙头企业的内容。
由此可见,农业生产化龙头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农业生产的各个阶段相互连接,相互统一,并最终达到每个步骤趋向专门化统一化,从种植到销售的整个产业的效率普遍提高。
农村土地流转对金融需求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可 耕 地 面 积 7 0 亩 , 人 均 耕 地 面 积 约 5万
1贷 款 额 度 由小 额 向大 额 转变 。土 . 地 流转 后 , 农业 生 产 由一家 一户 的 “ 小
( ) 地流 转规 模 逐年 扩 大 。一 是 辖 内金融 机构 因势利 导 , 新服 务方式 , 一 土 创
以 安 徽 省 毫 州 市 为 例 , 该 市 属 于 了统 一 格式 的土 地流 转 合 同 文本 等 ,土 贷款增长缓慢,20 09年涉农贷款较 20 08 年 增 加 72亿 元 ,增 幅仅 为 8 ,与土 地 . % 地 流转 模式和 程序更 加规 范 。
( ) 四 土地 流转 与金 融 支持 加速 融合 。 流转 后农 村资 金需求 规模 不相 匹配 。 ( ) 二 贷款 产 品需 求与 涉农信 贷品 种 i2 。截 至2 1年三 季 度 ,毫州 市土 地 人 民银 行 毫 州 市 中心 支 行及 时制 定 出 台 .亩 00 流 转 面 积 达4 . 万 亩 。调 查 显示 ,近 年 了 《 于 毫州 市 金 融支 持 农 村土 地 合 作 不相 匹配 的矛盾 86 关 来 ,农 村土地 流转 呈现 以下鲜 明特 点 :
农村土地流转对盒融需求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口 冉 俊
流 转 趋 势 日益 活 跃 ,在 分 散 的农 户 之 间
一
常缺 乏 ,迫 切 需 要 资金 扶 持 。据 对辖 区
、
农村 土 地流 转 基本 情况 及发 展 出现 了 中介组 织 参 与 流转 。 目前 ,毫 州 2个 土 地 流转 规模 较 大 的行 政 村 调 查 ,
前参 与 土地 流 转 的 主体 只 是普 通 农 户 不
农村土地流转各项制度(4篇)
农村土地流转各项制度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之间,依法将土地使用权流转给他人使用或经营的行为。
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流转主体制度: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作为土地的流转主体,可以将土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其他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
2.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通过对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明确土地使用权人和权属关系,为土地流转提供法律依据。
3. 流转方式制度:允许土地流转方式多样化,包括出租、流转股份、合作经营、交换等多种方式,为流转主体提供更多选择。
4. 限制和约束制度:为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对土地流转进行限制和约束,如保护农民承包经营权、禁止违法违规流转、限制大规模流转等。
5. 政府支持和激励政策:政府为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流转补贴、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以吸引更多农民参与土地流转。
6. 审批和管理制度:对土地流转进行审批和管理,加强对流转合同的审核和监督,保证土地流转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通过以上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逐步健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农村土地流转各项制度(2)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使用权在农户之间流转的一种安排。
为了促进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化发展,中国政府在2008年推出了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农户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流转给农业企业、合作社或者其他农户,以便实现土地的最优配置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农村土地流转的实施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下面将分别介绍农村土地流转的几个重要制度。
一、流转合同制度流转合同制度是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依据和核心制度,是土地流转各方的行为准则和约束机制。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土地流转的双方主体,包括出租方和承租方;土地流转的期限,一般为3-30年不等,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土地流转的条件,包括租金价格、管理方式、补贴政策等。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举措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举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为了当下的重要任务。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指在保护农民权益的同时,通过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本文将从土地承包制度、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流转市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方面,探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举措。
一、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土地承包制度是农村土地制度的基础。
完善土地承包制度,可以增强农民对土地的产权保护,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首先,要明确土地承包期限,确保农民长期稳定地享有土地承包权。
其次,通过建立健全的土地权属登记制度,确保土地承包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最后,要规范土地承包权的转让和继承,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二、推动承包经营权流转承包经营权流转是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专业的农业经营主体。
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民提供便利的流转渠道。
此外,还应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管,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推动土地流转市场化土地流转市场化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构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交易机制。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土地交易平台,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效率和便利性。
其次,要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土地流转交易中各方合法权益。
最后,要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主体。
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支持和引导,提升其组织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能力。
通过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人治理,明确产权关系和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并且,要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土地承包细则管理为确保土地承包制度改革顺利实施,需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细则的管理。
论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
论我国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引言农业保险是一种特殊的保险形式,旨在降低农户在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因素下的经济损失。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保险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然而,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因此,本文将从经营模式的角度,探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 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概述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主要涉及到保险公司、农户和相关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农业保险主要由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获得相应的保费,农户则购买保险以降低风险,同时政府也提供一定的支持和监管。
1.1 保险公司的角色保险公司作为农业保险的主要经营主体,承担着农户因自然灾害和其他风险而导致的经济损失。
保险公司需要制定相应的保险政策和产品,并决定保费的大小和支付方式。
此外,保险公司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定价,以确保保险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1.2 农户的角色农户作为保险的购买者和受益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保险产品,并支付相应的保费。
农户需要理解农业保险的条款和赔偿规则,并在发生损失时及时向保险公司提出理赔申请。
1.3 政府的角色政府在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中起到促进和监管的作用。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为农业保险提供支持和优惠政策。
同时,政府还需要对农业保险市场进行监管,确保保险公司和农户的权益得到保护。
2.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1 覆盖范围不广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仍然较窄。
大部分保险产品只覆盖了部分主要农作物和养殖业,而对于小农户和特色农产品的保险覆盖相对较低。
2.2 保费水平不合理农业保险的保费水平在我国普遍较高,使得一些农户难以承担。
此外,保费的支付方式也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
2.3 风险评估和定价不准确农业保险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和定价,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风险评估和定价不准确导致保险公司的风险承担增加,从而影响了保险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方案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是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旧有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需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我国决定进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
本文将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改革目标1.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2.发展农村土地经营主体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3.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
三、改革内容1. 土地承包经营期限延长为解决农民长期耕种,担心土地被征收的问题,本次改革将延长土地承包经营期限。
具体措施如下:•将土地承包经营期限由30年延长至50年,稳定农民耕种的信心。
•对具备保护和改进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地区,可以适当延长土地承包经营期限。
2. 鼓励土地流转为了增加农民的土地经营收益,改革方案允许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其他农户、农业企业或其他农业经营主体。
具体措施如下:•清晰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程序和条件。
•鼓励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提供土地流转撮合和评估服务。
3. 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改革方案鼓励土地规模经营。
具体措施如下:•支持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积极参与土地规模经营。
•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供农机具共享服务,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
4.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为了减轻农民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损失,改革方案建议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具体措施如下:•政府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提供保费补贴。
•发展多样化的农业保险产品,满足农民不同的风险保障需求。
5. 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为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改革方案提出完善土地征收补偿机制。
具体措施如下:•取消一刀切地征收方式,根据土地产出能力、位置等因素合理确定补偿标准。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政策建议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政策建议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自1978年中国农村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渐渐得到了推广和实施。
这一改革措施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改善农村经济状况。
然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落地执行也带来了一些不同的影响,其中包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1.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带来土地规模经营的优势。
随着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农民可以将分散的小块土地合并起来,形成规模经营的优势。
这种规模化经营的方式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和经济。
大面积耕地的集中种植和种植机械化等措施的采用也能够提高粮食产量。
2.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对粮食种植结构的影响。
流转后的土地经营权主要集中在种植粮食作物的专业农户手中,农户倾向种植高收益作物, 例如水果、蔬菜等,而不是主粮作物。
这种情况导致了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
农民倾向于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种植,这样可能会导致主粮供应不足,给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3.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民收入和福利的影响。
土地流转使得农民可以通过出租、流转土地获得收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然而,流转土地后,农民失去了对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权,降低了土地财产的稳定性。
一旦流转到了其他人的手中,农民将会面临土地无法继承、无法耕种的困境,丧失了某种程度的保障感。
这或许会削弱农民对粮食生产的动力和热情。
二、针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安全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 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引导和监管。
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更加明确的政策和规定,对土地流转进行引导和监管。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专业农户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以便更好地掌握粮食种植结构和粮食供应的平衡。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监管机构和措施,加强对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防止乱象的出现。
2. 鼓励粮食主产区建设粮食储备基地。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发展措施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发展措施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将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通过租赁、转让等方式向农村集体或个人流转的行为。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对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措施。
首先,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由于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的聚合,增大了生产规模,进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农村集体和个人也能够通过土地流转取得更多的资金和知识,促使农村经济的发展。
其次,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了农业经济的竞争力。
通过土地流转,不仅可以带来更多的资金投入,也能够引进更多的高科技和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进而提高了农业品质、质量以及产量,满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增强了农业经济的竞争力。
再者,农村土地流转对于中小农牧民的收入增加和脱贫贡献显著。
很多中小农牧民家庭缺乏土地资产,几乎无法获得任何实际操作的机会。
因此,农村土地流转可以使他们获得一定的使用费和分红以及非农就业机会,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其家庭收入,初步实现了脱贫的目标。
最后,要想发展农村土地流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1.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
拟定完整的土地流转规章制度,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有力的法律保护,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减少借助非法渠道进行的流转。
2.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服务和引导。
引导农村集体和个人在进行土地流转时,要有优质土地资源向有技术、有资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
3.鼓励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参与。
推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职业农民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
4.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通过建立符合市场化需求的农业保险机制,来防范因天气原因等不可抗因素导致生产收益降低的风险,增加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意愿。
5.推广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财政部•【公布日期】2016.12.19•【文号】财金[2016]123号•【施行日期】2017.01.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金[2016]123号农业部、林业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做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工作,提高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益,现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执行中如遇相关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
附件: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财政部2016年12月19日附件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国家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业保险制度。
为加强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资金管理,更好服务“三农”,根据《预算法》、《农业保险条例》、《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是指财政部对省级政府引导有关农业保险经营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开展的符合条件的农业保险业务,按照保险费的一定比例,为投保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提供补贴。
本办法所称经办机构,是指保险公司以及依法设立并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农业互助保险等保险组织。
本办法所称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以及其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第三条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工作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
(一)政府引导。
财政部门通过保险费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和引导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保农业保险,推动农业保险市场化发展,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与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耕地、宅基地等土地权属或经营权交给其他农民或企业进行经营或租赁的行为。
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民增加收入,但也引发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大规模流失和农民权益的隐患。
本文将重点研究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农村土地流转是近年来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现象。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开放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许多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以期通过出租或合作社形式获得更高的收益。
同时,许多企业也积极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以实现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加工等目标。
然而,农村土地流转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知识、信息和资源的不对称,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容易受到不公平待遇。
其次,一些农民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大面积流转土地,导致农村耕地的大规模流失。
最后,监管不到位,存在一些违法违规的土地流转行为,给农民权益带来风险。
二、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原因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存在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
首先,农民个体经营模式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流转土地成为他们增加收益的一种方式。
其次,农村土地产权明确不清,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混淆不清。
同时,农村土地资源有限,地力逐渐衰退,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来规模化经营以增加产量。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和投资,鼓励土地流转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对策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1. 完善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流转行为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 支持土地流转方式的多样化鼓励农民通过合作社、股份合作制等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提高流转的效益。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土地流转补贴、信贷支持和技术培训等措施,帮助农民进行规范化的土地流转经营。
农村土地流转的金融支持
2023-11-09contents •农村土地流转概述•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与探索•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挑战与对策•结论目录01农村土地流转概述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等在不同主体之间的转移和流动。
农村土地流转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流转形式也日益多样化。
金融支持在农村土地流转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主体不明确、流转权益保障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效率和效果,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02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金融支持的定义和作用金融支持定义金融支持是指金融机构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的信贷、保险、期货等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相关的金融政策和市场环境。
金融支持作用金融支持可以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金融支持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意义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金融支持可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缓解农村金融困境金融支持可以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缓解农村金融困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金融支持,可以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金融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不断发展,对金融支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是非常必要的。
可行性我国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已经拥有广泛的分支机构和业务网络,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金融支持,因此从技术和资源上来看,提供金融支持是可行的。
03金融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践与探索金融支持的实践情况政策性金融支持国家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担保等措施,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金融支持。
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方案
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办公室的角落,我的思绪开始在这个清晨的空气中游走。
关于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方案,我似乎已经构思了无数遍,但每一次都要像第一次那样,充满激情和新鲜感。
一、项目背景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已经实施了多年,目的是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以A村为例,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方案。
1.A村概况A村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全村共有1000亩耕地,分为水田和旱地。
村民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部分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
2.土地流转现状目前,A村已有部分村民将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或合作社,但仍有大量土地分散在农户手中,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
二、目标设定1.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
2.促进农业现代化通过规模化经营,引入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收入。
三、土地流转方案1.流转方式(1)租赁:农户将土地租赁给种植大户或合作社,每年收取一定的租金。
(2)入股:农户将土地折算成股份,参与种植大户或合作社的经营活动,按股分红。
2.流转程序(1)宣传发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村民了解土地流转的好处。
(2)摸底调查:对全村土地进行摸底调查,了解村民土地流转意愿。
(3)制定方案:根据村民意愿,制定土地流转方案。
(4)签订合同:村民与种植大户或合作社签订土地流转合同。
(5)实施流转:按照合同约定,实施土地流转。
3.流转期限土地流转期限一般为3-5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四、政策扶持1.财政补贴:对流转土地的种植大户或合作社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2.信贷支持:对流转土地的种植大户或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
3.技术指导:为流转土地的种植大户或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五、风险防范1.签订合同:确保土地流转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如何完善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如何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通过合法的形式,保留承包权,将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的行为。
这一制度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以及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内容不完整,甚至存在口头协议,容易引发纠纷。
一些农户对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不足,导致在流转过程中自身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其次,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尚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阻碍了土地的合理流转。
土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不够科学,难以准确反映土地的真实价值。
再者,土地流转后的经营风险问题较为突出。
一些经营主体在接手土地后,由于经营不善、市场波动等原因,可能出现亏损甚至破产,从而影响土地流转的稳定性和农民的收益。
此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也制约了土地流转。
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较高,担心失去土地后生活没有保障,从而影响了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为了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土地流转的规范化管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流转的程序、合同格式和内容等。
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监管,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同时,加大对农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土地流转供需信息,促进信息对称。
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评估机制,综合考虑土地的地理位置、肥力、基础设施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流转价格。
强化土地流转后的风险防控。
鼓励经营主体购买农业保险,降低经营风险。
政府可以建立风险保障基金,对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经营失败的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补偿。
同时,加强对经营主体的监管和指导,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
加大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加大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农村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民生保障,而加大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加大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提高土地流转和农业经营主体化水平土地流转是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可以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政府应加大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并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增加科技创新投入,鼓励农民利用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农产品品质。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田水利、农村交通、电力通讯等方面。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产条件,促进农村农业发展。
四、推动农产品市场化和农村电商发展农村农业需要有市场,而市场化是实现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市场化的推动力度,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效率和利润。
五、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农业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面临的风险较高,农业保险是减轻农民风险负担的有效方式。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扶持力度,提高保险资金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保证农民在面临自然灾害等风险时能够得到适当的赔偿。
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加强对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发展高效、无污染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七、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技术指导农民技能是农村农业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加大对农民职业培训和技术指导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技术指导服务,提高农民的技能水平和农业生产能力。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农业保险发展路径的现实选择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农业保险发展路径的现实选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农业保险发展路径的现实选择随着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推行与完善,农业保险发展逐渐成为关注重点。
如何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为农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险服务,成为现实选择。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农业保险之间的联系出发,探讨农业保险发展路径的现实选择。
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背景与特点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指通过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办理手续与交易,将耕地权益由耕地承包权份额转移、交易或租赁形式转移到其他农户、农业经营主体等流转接收方,流转接收方通常支付一定费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该制度的推行与完善有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力与农民收入。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背景在于,中国的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部分农村土地无法被有效利用,农户的土地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因此,需要通过制度的创新与完善,实现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
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它通过市场机制与交易手段实现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为农户提供了增加土地收入、减少劳动投入、提高经济效益的机会。
其次,它使得农业经营主体能够通过流转获取更大规模的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力与竞争力。
第三,它需要在确保农民权益的基础上,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农业保险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的重要性农业保险是指通过专业机构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灾害、疫病等风险进行补偿和救助的一种保障方式。
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农业保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业保险可以减轻农民的风险压力。
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农民将自己的耕地流转给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土地流转接收方,农业生产与经营的风险也转移到了农业经营主体身上。
而农业经营主体通常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与风险承受能力,因此具备更好的条件来承担农业风险。
但是,农业保险可以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一旦遭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可以及时得到经济上的补偿,减轻农户的损失。
农业法律法规中的农业保险政策
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与优惠政策
保费补贴
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以降低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投保成 本。具体补贴比例和金额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而定。
优惠政策
为鼓励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积极投保,保险公司可给予一定的费率优惠。 此外,对于符合条件的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还可享受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政策。
农业法对农业保险的规定
农业法确立了农业保险的法律地位
01
农业法明确规定了国家支持发展农业保险事业,为农业生产提
供风险保障。
农业法规定了农业保险的经营原则
02
农业保险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
则。
农业法规定了农业保险的政策支持
03
国家采取财政、税收、金融等措施支持农业保险发展,鼓励商
市场主导型模式
市场上存在多家保险公司提供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政府不直接参 与经营,但通过监管和政策引导等方式促进市场发展。
合作互助型模式
农民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发组织起来,共同出资设立保险基金, 为成员提供农业保险保障。
国际上农业保险政策的成功经验
1 2 3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立法明确农业保险的地位、作用、经营规则 、监管要求等,为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 法制保障。
乡村振兴促进法规定了乡村振兴中的农业保险问题
国家支持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商业性保险公司开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保险业务 ,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03
农业保险政策的主要内容
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与对象
保障范围
农业保险主要保障农业生产过程 中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 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
农业保险政策在灾后能够及时提供经 济补偿,帮助农民恢复生产,稳定农 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计划书
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经营计划书一、项目背景与概述本计划书旨在详细介绍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的经营计划,以便为相关利益方提供清晰的信息和对合作社未来发展的展望。
二、合作社基本情况1. 合作社名称:XXX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2. 合作社成立日期:XXXX年XX月XX日3. 合作社注册资本:XXXXX元4. 合作社经营范围: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经营5. 合作社成员数量:XX人6. 合作社主要资产和资源:农田面积、农业设施、人力资源等三、经营目标1. 利益和就业机会- 目标1:提高农民的土地利用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目标2: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稳定收入2. 农业现代化- 目标1: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目标2:培育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提高粮食和农产品质量3. 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标1: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增加农村社会经济活力- 目标2:推动农村现代企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四、经营策略1. 农地流转- 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利用农业合作社的优势,集约化经营土地资源- 积极宣传土地流转的好处和潜在收益,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合作社2. 农业生产经营- 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 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提高合作社成员的农业技能和管理水平3. 市场营销- 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销售渠道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加强产品宣传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五、财务规划1. 预计收入- 主要收入来源:农产品销售收入、土地租金收入- 预计年度收入:XXXXX元- 预计盈利能力:年度净利润率XX%2. 预计支出- 主要支出项目:农产品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土地租金等 - 预计年度支出:XXXXX元3. 资金筹措- 合作社成员出资:XXXXX元- 银行贷款:XXXXX元4. 风险评估与控制- 集体决策,降低个别经营风险- 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确保运营平稳进行- 加强市场调研,预测农产品价格波动,减少市场风险六、实施计划1. 年度计划- 第一年:完成合作社注册和土地流转,建立农业生产基地- 第二年: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增加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第三年:积极开拓市场,提高产品销售额2. 长期规划- 逐步扩大合作社经营规模,增加成员数量- 建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网络,提高附加值七、风险分析与对策1. 农业生产风险:病虫害、天气灾害等- 建立科学的农业风险评估机制- 购买适当的农业保险,规避损失风险2. 市场销售风险:市场竞争加剧、价格波动等- 加强市场调研,迅速反应市场变化- 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销售渠道畅通八、总结本计划书详细阐述了XXX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的经营计划,包括合作社的基本情况、经营目标、经营策略、财务规划、实施计划以及风险分析和对策等内容。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正文:---------------------------------------------------------------------------------------------------------------------------------------------------- 运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晋政办发[2010]32号)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长期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为基础,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本着效益优先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合理有序规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使人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优势产业聚集,提高土地产出率和优势产业比较效益,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根基,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农村土地流转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进行,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不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流转土地;流转必须等价有偿,保障农民的利益。
2.坚持集中、规模、增效的原则。
农村土地流转应立足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实行相对集中、适度规模经营,注重土地与其它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流转下经营主体的农业保险需求
作者:吴限刘宁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7期
[提要] 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常态,众多的规模经营主体走上历史舞台,规模经营主体对农业风险的感受和农业保险的需求与传统个人经营主体产生了很大的不同。
本文对近两年保定市各市县的规模经营主体进行问卷调查,运用LOGIC数据分析方法对新时期的农村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农业保险
基金项目:2014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青年课题(项目编号:2014Q071)
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3月4日
一、我国土地流转现状
自2008年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要求农村土地必须实行适度规模化经营,既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实践也证明,尝试了土地流转的农民收入得到提高,这不仅表现在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上,他们通过对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收入得到提高。
同时,出让了土地使用权的农民解放了自身的劳动力,也从其他渠道获得了比原来高的收入。
2008年至今,我国土地流转面积逐年增加,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图1)
二、规模经营主体面临的新风险
与以往单个农户只经营自家的土地不同,规模经营主体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风险。
1、收入单一,损失更大。
相对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而言,规模经营主体的收入来源更加单一,小农户的家庭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农业以外的收入,如打工收入,但是规模经营主体,由于资金投入较大,土地面积较大,将主体及其家庭劳动力全部投入,一旦遭遇自然灾害或意外的话,就意味着收入为零,甚至亏损,所以相对来说规模经营主体更加关注农业风险及其可能带来的损失。
2、抗风险能力差。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由于收入来源众多,包括在家打零工收入、农业收入、进城打工收入、小生意收入等等,而且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极小,而打工收入基本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所以相对较稳定。
近年来,我国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
涝、病虫灾害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规模经营主体除了技术和劳动力之外最关心的莫过于农业自然灾害了。
同时,我国的农业基础设施本来就比较薄弱,遇到大的旱涝灾害,基本上处于无保障的状态,因此规模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更差,更需要将风险转移化解。
3、农业保险是应对农业风险最有效的管理办法。
规模经营主体也意识到农业风险对自身的危害,但是在处理这些风险的时候,则各出其招。
如有人抱着听天由命的想法,祈祷风调雨顺。
按照近30年的气象资料而言,华北地区出现自然灾害的年数占了一半以上,所以这种办法基本上是自欺欺人。
还有人采用技术办法,如对果树的果实套袋防雹灾、开挖引流渠防旱涝、引进喷淋灌溉技术防旱灾等等。
这些办法一方面要有相应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遇到特大灾害的时候也是无能为力。
而农业保险则通过财务的办法将风险转嫁给了保险公司,所以是解决农业风险的最有效方式。
针对规模经营主体的以上问题,我们以河北省保定市的调查为例,用logic的办法来分析规模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最后对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发展办法。
1、数据来源。
本数据来源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顺平、安国等十六个市县的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承保大户等土地规模经营主体,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和聊天访谈,调研内容为规模农户的年龄、性别、学历、收入、对农业风险的认识及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等,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25份,其中有效问卷216份,问卷有效率90%。
2、样本特征描述
性别:本次调查中男性占大部分,共182人,占总数的84.21%,女性占15.79%,这表明男性比女性更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在发展规模经营的过程中,男性具有更高的意愿及在此领域获得收入的信心和能力。
年龄:年龄结构上看,主要集中在30~60周岁,占样本总数的81.94%,其中以40~50岁为最多,占到总数的32.41%,而3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经营主体则占比较小,这表明经营规模农业需要一定的资金基础和农业经验,这一点在30岁以下的人群总很难实现,而60岁以上的人群一方面体力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不愿意承担规模经营的风险。
文化程度:调查样本的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占样本总数的7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1.57%,这说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但与该地区农民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而言,则属于较高水平。
农业的规模经营要求行为人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所以可以看出从事规模农业经营的都属于该年龄段的较高受教育水平,另外也有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也开始涉及农业生产,并具备更先进的思想和更长远的眼光。
土地规模:这是本次调查问卷的目的所在,因为调查的是土地规模经营主体,所以将土地规模划分为以下四类,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规模经营在100~500亩之间,属于中等规模,经营的农产品多以经济作物为主,如草莓、西瓜、豆角、桃等。
规模经营主体的收入绝大
部分来源于所从事的农业收入,这一点与一家一户的小农户不同,因为规模经营主体甚至其家人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所经营的农业生产上,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从事其他的副业。
(表1、表2)
三、规模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需求的特征及建议
1、性别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
男性的投保意愿为1/(1+exp(-1.155))=0.759511,显著水平为sig=.037,sig的值越小显著性水平越高,通过回归结果表明男性需求意愿为
0.759511,那么对应的女性需求意愿即为1-0.759511=0.24,较男性需求意愿小。
这说明,规模经营主体主要以男性为主,男性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比女性高,这可能是由于男性能够更加客观主动地面对农业风险。
2、年龄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
20~30岁投保意愿为1/(1+exp(1.566))=0.172787,显著水平为sig=.179;31~40岁投保意愿为1/(1+exp(.484))=0.381308,显著水平为
sig=.536;41~50岁投保意愿为1/(1+exp(.764))=0.317778,显著水平为sig=.379;51~60岁投保意愿为1/(1+exp(.921))=0.284754,显著水平为sig=.29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31~40年龄组的投保意愿最为强烈,而20~30岁组及51~60岁组的投保意愿则最低,可能是因为20~30岁组基本为青年农民,经验较少,缺乏风险意识。
而51~60岁组虽有风险意识,但不习惯用保险的方式来解决风险,更倾向于听天由命。
31~40岁组既有风险意识也有保险意识,因此投保的需求最高。
3、学历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
初中投保意愿为1/(1+exp(-.867))=0.704121,显著水平为sig=.203;高中投保意愿为1/(1+exp(-.922))=0.715449,显著水平为sig=.233。
由于被调查对象的学历普遍偏低,初中和高中没有太大区别,对农业保险的需求也不明显。
4、土地规模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
100亩以下投保意愿为1/(1+exp(-1.050))
=0.740775,显著水平为sig=.587;100~300亩投保意愿为1/(1+exp(-.379))=0.593632,显著水平为sig=.837;300~500亩投保意愿为1/(1+exp(.271))=0.432662,显著水平为
sig=.876;500~1000亩投保意愿为1/(1+exp(-.531))=0.629716,显著水平为sig=.742。
可见,100~500亩的投保意愿最为强烈,这可能是因为土地规模越大,遭遇风险后的损失也不越大,但500亩以上的投保意愿则有所降低,这可能与样本数量太小有关。
综上所述,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规模经营主体开始意识到农业风险对收入的影响,在应对农业风险的方式上,开始由传统的预防、听天由命转为通过经济、保险的手段来解决。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建东.安徽省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4.11.
[2]张伟,郭颂平,罗向明.风险演变、收入调整与不同地理区域农业保险的差异化需求.保险研究,2013.10.
[3]张小芹,张文棋.福建农户农业保险需求的实证分析.中国农学通报,2009.
[4]周稳海,赵桂玲.尹成远.河北省农业保险需求的Logistic模型分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5]杜鹏.农户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