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行政三分制改革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行政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我国行政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解, 也就难 以实现行 政 管理 中的“ 治 ” 善 。不 过作 为

个学术研究 领域 , 当前 我国的行政文化研究应 该说
阶段 , 内学者重点探讨 了行政 文化与政府改革 的 国
还是处在一个探索发展 阶段 , 对其基础理论还 没有形
成较 为一致 的认 识 。这无 疑对行 政文化 研究 的深人 带来极大 的困惑。通过文 献研究 法试 图对 当前我 国
文化就是 在特定历史 阶段 , 社会 民众 在社 会化过程 中 所形成 的关 于公共行政 系统 的普遍性认 知 、 情感态度
体 。 这是行政 文化研 究早期 的观 点 , 2 随着行 政文 化 及相关 学科研究 的深入 , 坚持这种观点 的人 已经不多 了。张康 之教授也是从此角度 出发 , 他认为行政 文化
价值观念。这种观点 揭示 了作 为行政 主体 的政府 官 员和公 务员所 表现的行政主体的行 政文化 , 却忽视 了 作为环境主体 的其他 人员所 表 现的环境 主体 的行政 文化。李金龙 也持相 似观 点。而武汉 大 学 的陈世香 博 士则是后一种 观点 的代表 。他认 为 , 谓公共行政 所
第2 6卷第 1 期 21 0 1年 2月
平 顶 山 学 院 学 报
J un lo ig igh n Unv ri o ra fP n dn s a iest y
V0 . 6 No 1 12 . F b 2 1 e.0 1
我 国行 政 文 化 基 础 理 论 研 究 综 述
年代 , 是我 国当代行政 学重建 和发展 的初期 。最初 的
研究是直接从对西方行 政文化概念的译 介开始 的 , 行
需要解决 的问题 。它既 包括对 行政 文化 的 内涵 与外

中国行政改革动力研究综述_行政改革动力的多维度分析

中国行政改革动力研究综述_行政改革动力的多维度分析

一系列的治理难题,自 20 世纪 70 年代 程对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实现公开化以 成基本共识,但对于行政系统自身主动改
末,英美等国政府相继开始对行政体系进 及廉政建设提出新要求。
革的动力机制研究还不够系统。行政系统
行结构性调整,逐步形成世界性行政改革
3、社会转型的加剧与社会现代化水 自身对于行政改革的反应可以归为改革
度 、 行 政 文 化 等 方 面 的 影 响 。 金 太 军 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 复杂化和需求多样化的特点。解决社会失
(2002)、 辛 传 海 (2006)、 唐 铁 汉 不容忽视的影响。
衡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加快行政体制
(2004,2008)均认为,国际环境的变化,全
(二)国内方面的动力
【摘 要】 行政改革的动力机制是行政改革研究的逻辑起点。明确行政改革的动力方能推 动行政改革的持续深入。在梳理、综合学界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动力作出 多维度分析。横向视角下,行政改革的动力包括行政系统外部的国际、国内行政生态和行政系 统内部等多元动力源头。纵向视角下,变化的动力因素决定了历次机构改革的不同内容。但是, 在行政改革动力研究中,还应注意政治体制改革、行政改革的阻力、以及跳出政府本位视角等 问题。
有学者指出,政治体制包括三个层
的直接动力,而行政机构的内部动力却难 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的背景下进行 面:一是各种政治组织(政党、政治团体)
以激活。
的。[12]所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要求 与政权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制度;二
是行政改革动力变迁的一条主线。
是政权的组织形式或政体;三是政府(行
二、纵向视角:行政 改革发展中的动力变迁
级向高级有序前进、上升”的调试过程。[2] 只有明确行政改革的动力,才有利于进一 步认清下一步行政改革的目标和路向。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启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为我国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所带来的启示。

一、分权与激励机制的引入改革开放之初,我国行政体制呈现出高度集中、单一权力决策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自2003年开始,我国逐渐引入分权与激励机制,将权力下放到地方一级,鼓励地方政府主动创新和担当,提升其绩效评价的权重,以激励地方政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

这种改革带来的启示是,分权与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地方创新活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作为基层政府,能够更直接地了解和解决地方问题,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而激励机制的引入,能够使地方政府更加注重绩效评价,提高政府治理水平,让政府更加透明公正。

二、简政放权与减少行政干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还着重推行了简政放权和减少行政干预的政策,将市场主体的自主权力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方面,通过放宽市场准入、降低企业开办门槛等措施,大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这种改革带来的启示是,简政放权和减少行政干预能够有效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应该更多地发挥监管和服务的角色,而不是过多干预市场的运行。

通过简政放权和减少行政干预,可以增强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

三、推进政务公开与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还着重推进了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建设。

政务公开是政府行为的透明度的体现,能够有效提升政府的信任度和公信力。

而信息化建设则是为政府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和管理手段。

这种改革带来的启示是,政务公开和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政府的公信力和效能。

通过政务公开,政府能够及时与公众沟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并能够接受社会监督,避免滥用权力。

而信息化建设则能够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和便利性,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合法性危机

合法性危机

社会转型中合法性危机的原因
合法性危机是变革的危机,因此它的根源必 须从现代社会变革的性质中去寻求 --李普塞特 政治制度的基本类型就是民主制度与专制制 度两类。这两类政治制度都可能具有合法性, 也都可能出现合法性危机。
这两种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危机根源的 基本共同点
一.民主趋势与民主困境是现代政治合法性危 机的共同根源。 二.经济发展是政治合法性的必要条件。 三.所有政治合法性危机都有意识形态根源。
三,党的自身状况和存在问题。
1. 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如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特别是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 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防止社会意识多样化对党在思想和行 动上的高度统一带来冲击; 2. 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 严重脱离群众,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 生扭曲,乃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如何真正得到 有效遏制和解决; 3. 一些党组织的领导方式不适应依法治国的需要,一些领导干 部依法执政能力不强,一些党员素质不高,一些党的基层组 织缺乏战斗力的问题,如何切实得到解决; 4. 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如何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各方面 的监督,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工作 制度,使党具有自我纠正错误的机制和能力;等等。
首先,它符合合法性概念最本质,最基本的规定。 在理论上是现象与本质,动态与静态和质、量、度 的统一。人民群众对执政党认同状况,是合法性危 机的质的规定,“下降”是其量的规定,足以构成 “对执政党地位的严重挑战” 是其度的规定。判断 合法性危机,必须抓住这三个要素,统一起来考察。 其次,它有很强的包容性和普遍的解释力。 人民群 众对执政党认同程度的变化是一个因变量,随着条 件,环境的变化,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因 而对执政党的具体期望是不同的。

行政管理学论文--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行政管理学论文--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专业:行政管理主考学校:__兰州大学___准考证号:…………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讲师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2013年4月8日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ownship administrative system reform……目录内容摘要 (I)正文目录 (II)一、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3)(一)现行财政体制下乡镇财政收入严重不足 (4)(二)压力型行政体制下乡镇的行政表现 (4)二、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依据和出发点 (5)三、当前我国乡镇行政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6)(一)乡镇行政区划不合理 (6)(二)乡镇行政管理方式落后 (6)(三)政府职能庞杂、错位 (7)(四)党政不分、政事不分 (7)四、深化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措施 (8)(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8)(二)培育农村自治组织 (8)(三)深化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乡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9)(四)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 (9)参考文献 (Ⅲ)后记 (Ⅳ)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化、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

本文通过对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进行分析,探索乡镇深化改革的道路。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接着分析了现行体制存在的弊端,然后纵观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总体演变,针对目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问题,总结出基本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措施。

[关键词]: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我国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乡镇政府是我国行政体制设置中最低层次的一级地方政权组织,与其它地方政府相比,更多地行使管理基层地方公共事务的职能,在我国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主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笔记

一、自主学习的目标自主学习对施教者提出的基本任务在现代学习社会,施教者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

对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和主渠道,教师和校长是最主要的施教者。

自主学习要求施教者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辅之以必要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

愿学、乐学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厌学、逃学的问题。

会学、善学要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

在新的形势下,使受教育者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自主学习教改实验要把学法研究和新的学习手段、学习技术的研究摆在重要位置。

自醒、自励、自控这些要求主要属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发展目标。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

要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适应性、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参与性要使学生学会适应,要主动适应,而不是被动适应;要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环境。

允许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素质和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

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权利,按照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的要求,对学生的偏科倾向科学引导,并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要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提供更多的图书、报刊、信息、学习技术及学习手段。

鼓励学生追求与自己情况相适应的较高目标,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和成功欲望,鼓励竞争。

在文化学习、体育比赛、技能训练、生活适应能力等方面鼓励竞争。

主动合作、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是人类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社会基础,是人的良好品质。

“三权分置”的理论缘起争议与未来

“三权分置”的理论缘起争议与未来

“三权分置”的理论缘起争议与未来“三权分置”是指政府职能的分置,即政府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在不同的机构之间进行有效的分置和平衡,以限制政府的滥用权力。

这一理论的提出缘起争议,但也为政府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其未来发展也将受到关注。

一、“三权分置”理论缘起争议“三权分置”的理论缘起争议主要体现在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方面。

有人认为“三权分置”理论存在合理性问题。

他们认为,政府的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不可能完全独立分置。

实际上,许多问题都需要政府的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协作,而不是简单的分置。

一味追求“三权分置”可能会导致政府职能的割裂和失衡,不利于政府的综合治理和问题解决。

有人对“三权分置”理论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要实现政府职能的分置,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机制,包括合理的法律法规、有效的监督机制等。

当前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系并不完全适应“三权分置”的要求,因此要实现“三权分置”需要面临重大的制度变革和政治改革。

二、“三权分置”理论的未来尽管“三权分置”理论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其在政府改革和发展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未来,“三权分置”理论的发展将受到关注,并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政府改革将继续探索“三权分置”的实践路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三权分置”可能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政府在职能分置、权力制约、权贵分离方面将逐步完善,以实现政府的有效治理和公正执政。

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将更加清晰。

通过“三权分置”,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将更加清晰明确,避免了权力过度集中和滥用的问题。

政府在行政管理、立法制定和司法审判方面的工作将更加规范和有序,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三权分置”将倡导政府的权力透明和公正。

通过政府职能的分置,政府的权力将更加透明和公开,避免了权力的不正当滥用。

政府的权力运行将更加规范和有序,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怎么写呢?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怎么写呢?

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属三次文献,专题性强,涉及范围较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

撰写文献综述可以为研究工作做准备,掌握本课题情况,明确研究方向,还可以培养毕业生收集整理资料及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

文献综述一般应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现阶段主要的理论观点和技术;本课题的主攻方向;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向。

文献综述一般在1500--2000 字左右。

毕业的“文献综述”的格式多样,但主要应该从以下 3 个方面进行写作:1.前言。

主要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

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以及自己引用参考文献的总体情况,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2.主体部分。

将所参考、引用过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评述,还要阐明资料中的观点对自己写作的帮助、启发,从哪些方面做了借鉴、引用。

3.结语。

将综述的主题进行扼要总结,体现出对相关资料和所研究课题的某些见解。

写“文献综述”时应做到收集文献尽量齐全,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因发现许多同学不能很快地掌握文献综述的文体形式,甚至有些同学将文献综述写成了读书笔记摘抄和,其实文献综述也是有“式”可循的,因此笔者将文献综述的“式”总结为常用的模式结构,在教学中,让同学从模仿开始,首先训练同学体会写作该文体特殊形式的规范和程式,对该文体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

4. 文献综述各部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及其程式用语。

文献综述的具体模式结构常常是:研究背景 / 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评述---参考文献或者:前言---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不足--- 参考文献或者: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和观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矛盾与不足--- 参考文献或者: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国内研究的综述---作者对以上综述的评价---参考文献……由研究背景、研究现状、评述和参考文献构成的文献综述,是经常使用的模式之一,其他模式与此类似,有许多相通之处。

当前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综述与前瞻

当前我国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综述与前瞻

有法不依 、 违法不究 、 执法不严、 滥用职权等现象至 今仍不同程度地在许多地方存在。囹 当前行政执法 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 相对集 中 行政处罚体制改革和公安行政体制改革。 1 . 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目前我 国行 政审批 领域 内的改革主要是进 行集中审批的探索。 0 1 国务 院推行行政审批 20 年 制度改革 , 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生效 以后 , 各地普遍 设立了集中办理行政许可的行政服务 中心 。行政 服务中心仅承担行政许可的协调 、 管理、 监督和服 务职能 , 并不具有行政许可的主体资格。[ 4 1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 ,0 8 四川省成都市武 20 年 侯区行政审批局成立 ,主管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办 理工作 , 这是我 国目前唯一的一个行政审批局。 根 据 《 成都市武侯 区行政审批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 和人员编制规定》 ,原来 由 2 家部门承担的行政 0
式: 其一 , 以北京等直辖市以及海南省为代表 的行 政管理模式 ,即这些地区行政管理层级就是省直
} 本文为 2 1 四川省社科 重点项 目“ 0 0年 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涉及 的组 织法问题研 究” 批准号 :C 0 0 1 阶段性研 究成果。 ( S 1A 1 )
研 究综述
当代社科视野 21 年第 9 01 期
的重 要组成 部 分 。 20 从 0 5年 国务 院批 复上 海浦 东
政府体制模式, 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自 20 年国务院层面的大部制改革实施 以来 , 从 08 全国各地的大部制改革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当
前各地开展大部制改革主要有如下一些特点 : 1 . 大幅度精简机构。改革后 , 各省( 、 ) 区 市 政 府厅局级机构得到不同程度 的精简 ,全国共减少 厅局级机构 8 0多个 , 其中 , 吉林 、 天津 、 北京均减 少7 个左右 。 例如 ,0 9 20 年北京政府机构改革后 , 调整 优化 了 1 9个部 门 , 减 少议 事协调 机构 和l 共 临 时机构 2 个, 7 精简比例达 3 .%。 2 5 2 大部 门、 . “ 大厅局” 亮相。机构改革后 , 由于

唐代三省制与深圳“行政三分”制比较研究

唐代三省制与深圳“行政三分”制比较研究

或根据制敕精神制成政令下达有关各部门。尚书省内长
官为 尚书令 , 官为左右仆 射 , 属官有 尚书左右丞 副长 主要
任何 制度 , 之既久 , 产生流 弊 , 行 不免 三省制 亦不例 外 , 别是在 中唐 以后 , 特 此制度 的弊病 愈发 明显 。归纳而 言 , 以下三项 : 约有 首 先 , 的职权 逐渐 混淆。三 省 的长官本 各有其 三省 职权 , 三省 以外的 官员 , 以凭 藉兼衔而 有宰相 的 一 但唐 亦可 身份 , 以进入政 事堂议事 。此举 固有助 于提拔人 才 , 得 但 亦使三省 的职权易于 混淆。例如 天子 可使 尚书省 的六部 A 1

制、 三省并重制和三省分权制 。三省首长制强调的是
宰相 必须是三省首 长 , 且三省首长 必须 是真 宰8 ( 实 1拥有 t


唐代三 省制简介
权) , 三省首长实行集体领导负责制; 三省并重制强调的
是平均 划分三省 的事权 , 达到平衡 、 三省的地位和权 平均
( ) 一 唐代三省制的 内涵
第一, 宰相权分三省, 皇帝滥用之权一定程度得以归 还朝官。在唐代 , 三省的长官 : 中书令 、 门下侍 中及 尚书
令, 同为三品 官, 即政府外 朝的执政长 官。唐代 之前宰相
代的相权, 平均不如西汉之重。因为宰相人多, 所以政事
堂议政 , 每人十 日一易为执笔决 事之制 , 便有 可见三省制 ( 有宰 相 之职 , 无宰相 之 权 ; 宰相 权 , 而 有 未必 有宰 相 之
成 朋党之祸。
第三 , 省各部 的职责权 限划分 明晰 , 三 有利于 防止 宰
比较翼 ~
二、 深圳‘诳 ‘ 彳 分” 制改革综述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谈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分享 浅谈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浅谈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目录一、前言 (3)二、简政放权改革的理论概述 (3)三、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3)(一)简政放权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3)(二)市场监管转型相对滞后 (4)(三)政务服务工作质量不高 (4)四、优化简政放权改革的对策探讨 (5)(一)协同推进简政放权 (5)(二)着力推进新型监管科学化转型 (5)(三)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 (6)五、结论 (6)参考文献 (7)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政策。

在“简政放权”改革的背景下,政府运作流程发生了一次深刻变革、社会治理体系产生了巨大变化,为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新思路和新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简政放权改革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因此本文从分析新时代推进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优化对策。

关键词:简政放权;精准放权;政府服务;对策一、前言“简政放权”改革旨在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也是近年来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紧紧抓住“简政放权”改革这一“牛鼻子”,大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国各地积极探索,推出了许多创新举措,改革呈现欣欣向荣之景象。

因此,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1]。

二、简政放权改革的理论概述“简政放权”意指“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化流程”。

简政放权就是政府简化行政管理事务,下放手中权力;就是权力下放后要重视抓好监管,做到“放”和“管”的紧密结合;就是政府要搞好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和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

简政放权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事关市场活力的深度激发,事关发展环境的持续优化,事关政府职能的深刻转变。

本科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毕业论选题

本科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毕业论选题
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完善城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探讨——以贵阳市为例+开题报告.rar
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几点思考.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x
完善我国批量政府采购的思路.
完好认真学习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宏观调控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宝安区福永街道的城市公共建设.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杭州为例.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杭州为例任务书.
农村经济,村镇银行.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加强政府应对危机事件能力.
北京区域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岗位培训体系研究.
北京地区房地产领域公共突发事件的特点与治理对策研究.
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对深圳市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思考案例分析.
对深圳市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思考调查报告.
对网络管制的行政管理学思考.
小微企业政府扶持政策的国际比较.
少女妈妈的社会工作服务现状.
少女妈妈的社会工作服务现状开题报告.
就“郭美美”事件谈公信力危机的救济对策.
川沙县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川沙县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广州城中村改造现状和发展研究.
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环境影响浅析.
建立健全牧区扶贫政策的思考+开题报告.rar
建设学习型乡镇政府的思考.
建设服务型政府有效途径.
开发区城市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变更的产生与控制.
异地备份与档案安全体系档+开题报告.rar
弱势群体权利.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
人口老龄化下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行政三分制在中国不具备可行性

行政三分制在中国不具备可行性

行政三分制在中国不具备可行性作者:邓聿文来源:《领导文萃》2009年第22期六年前,深圳市曾雄心勃勃地提出“行政三分制”改革,结果却不了了之。

六年后,深圳在上报给国家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方案中,再次提出“行政三分制”改革,并把它作为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

鉴于深圳的综改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行政三分制”亦有可能成为今后全国行政机构尤其是地方政府效法的榜样,但我认为“行政三分制”在中国推行的可能性很小。

权力过于集中已见弊端所谓“行政三分制”,是指将政府职能部门按照大行业、大系统分为相互制约并相互协调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大部门。

按照改革者的设想,重大决策如相关法规、政策、办法主要由决策部门制定,执行部门则按法规、政策、办法来运作,它和决策部门之间是一种合同关系,两者形成一种纵向的制约关系。

监督部门作为比决策和执行部门高一级别的部门,主要进行法纪监督、政策评价、会计检查和绩效监督,它和前两者又形成一种横向的制衡关系。

这个设想旨在通过合理分解权力,实现权力的科学配置,从而使决策更民主、科学,执行更透明、公正,监督更有效、有力;并达到防止公职人员滥用权力的目的。

因此,它不能说不好。

目前,中国多数政府部门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于一体,权力过于集中,容易产生权力滥用、暗箱操作、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

这是造成政府施政既缺乏效率同时又缺乏公平和公正的重要原因。

但是,好的设想不一定能变成现实,“行政三分制”改革因缺乏法治基础,以及本身内在的缺陷决定了它不可能在中国“生根开花”,即使能够落地,也会产生变异,与改革者的初衷相去甚远。

缺乏香港的法治基础据说深圳的此项改革是参照了英国、新加坡,特别是香港的经验而作出的。

香港政府的架构是一种三级体制,即特首、十几个决策局以及60多个执行机构,决策局和执行部门是分开的。

香港政府的高效率和负责任固然有赖于这套体制,但是,如果没看到这套体制背后还有完备的法治环境和强大的舆论监督,则是没看到问题的根本。

行政改革的动态与趋势分析

行政改革的动态与趋势分析

行政改革的动态与趋势分析行政改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府治理体系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各国纷纷进行行政改革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本文将分析当前全球范围内行政改革的动态与趋势,并探讨其对于提高政府效能和增进民众福祉的影响。

一、数字化和信息化趋势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和信息化已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各国政府纷纷推行电子政务、在线服务和数字化政府等措施,以提供更快速、便捷、高效的行政服务。

这种趋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减少行政程序的复杂性和延迟性,增加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性,并提高政府整体效能。

二、去中心化和下放权力趋势去中心化和下放权力是当前行政改革的一个显著趋势。

许多国家纷纷将权力下放到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增加行政决策的灵活性和透明度。

通过下放权力,地方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地方特色和需求,并更加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提供服务。

去中心化还可以减少行政层级,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反应的灵活性。

三、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已成为行政改革的重要趋势。

各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区域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各种挑战和问题。

政府间的合作可以加强信息共享、经验交流和政策协调,提高行政效果和资源利用的效率。

合作还可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提高全球治理水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和负责任的作用。

四、多元参与和民主决策多元参与和民主决策是行政改革中越来越重要的趋势。

政府越来越倾向于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方利益。

通过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和专家咨询,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民意和需求,并制定更为公正和合理的政策。

多元参与还有助于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和参与感,提高政府的治理合法性和效能。

综上所述,当前全球范围内的行政改革呈现出数字化和信息化、去中心化和下放权力、政府间的合作与协调、多元参与和民主决策等动态和趋势。

这些趋势的出现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密不可分,反映了政府改革的需求和民众对政府服务的期望。

“三权分置”的理论缘起争议与未来

“三权分置”的理论缘起争议与未来

“三权分置”的理论缘起争议与未来“三权分置”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统治和地方自治的重要理论,它的出现源于中国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将经济、政治和行政三种权力分散到不同的层级之间,实现政府职能的分担和协作。

这一理论的提出,引发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争议,一方面,人们对于“三权分置”的潜在效益充满期待,但另一方面,也担心分权会导致混乱、弊端以及权责不明问题的出现。

本文旨在探讨“三权分置”的理论争议和未来发展趋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分散化、多样化和不确定性等特点。

这种趋势使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

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开始探索一种更加有效的政府治理方式。

因此,“三权分置”的理论思想应运而生。

它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解决土地权属纠纷问题,提出了将国有土地权、所有权和使用权三个方面进行分置的想法。

1994年,国家层面正式提出了“三权分置”的政策,并在2001年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核心内容即是将国有土地所有权从政府手中撤离,转移至农民等使用者手中,从而实现土地的市场化流转。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三权分置”的理论思想对于政府治理和地方自治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不仅可以避免政府集中掌握全部资源和权力的问题,还可以促进政府与民众、市场等方面的合作,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这一理论还可以推动政府改革,维护民主权利和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正和稳定。

尽管“三权分置”在促进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福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实现“三权分置”需要改变现有的政府管理模式和体制结构,这必然面临诸多阻力和反对。

政府部门对于自身所拥有的行政和财政权利往往深具自我保护和扩张性,要想使他们同意并落实“三权分置”,需要一定程度的政治和制度变革。

其次,分权后的各级政府和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和衔接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分散的责任和权力,导致各个单位有可能会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难以形成共同的目标和合作方式。

关于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的对策研究——以盘锦市为例

关于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促进共同富裕的对策研究——以盘锦市为例

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强调,要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2021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则进一步提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1],对第三次分配重视升至新的高度,这为发挥其对促进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国家层面的明确导向,促使各地纷纷开始进行布局探路。

本课题组立足辽宁省共同富裕实践的迫切需要,以盘锦市作为研究样本,围绕第三次分配发展情况,在历经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此份报告,期望能以微观视角研究为全省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改革、政策体系制定、行动方案实施提供一份有价值的资政参考。

一、第三次分配内涵与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一)第三次分配内涵自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1994年出版的《股份制与市场经济》一书中率先提出“三次分配理论”以来[2],相关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快步发展起来。

从查阅的资料看,官方和学术界对其概念阐述有诸多版本,但缺乏权威统一的定义。

综合而言,其内涵核心思想是:第三次分配是基于社会机制作用下按自愿原则进行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一种方式,它区别于基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初次分配和基于行政机制作用的再分配,强调的是在道德力量、精神追求、文化习俗和社会责任等因素作用下,社会主体自发地将收入、财富等资源通过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无偿地转移给他方,以资源的合理流动,缓解贫富两极分化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是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不足的补充。

(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1.促进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升机制。

共同富裕没有丰裕的社会财富和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是难以实现的。

在第一、二次分配之后,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格局并不优化,可调整空间还很大,第三次分配则可通过社会渠道进一步优化配置这些资源,培育和释放增长新动能,推动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提升,从而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比如,第三次分配中,将公益捐助的资金物资、专业志愿服务源源不断流向落后地区和群体,就有利于教育、就业、卫生、社会保障、住房、社会服务、社会救助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落后地区和群体共同富裕,有效分担政府的民生压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一些企业家回馈社会,支持科技创新攻关、支持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则有助于提升国家前沿领域研究和地区平衡发展。

公共管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部分(第1~3章)一、名词解释1、公共事务——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2、公共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通过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3、公共权力——用于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

公共权力是由社会共同需要产生的,其基本目的在于维持、调整和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4、公共管理学——一门研究社会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其他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原则、规律和方式的科学。

5、实践抽象法——对公共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些比较稳定、定型化的思考方式和操作程式,加以总结、概括和抽象,形成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

6、实体分析法——从公共管理主体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公共管理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

它把公共管理主体作为实体来看待,分析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7、政治创租——是指政府官员利用行政干预的方式来增加私人企业的利润,人为创造“租”,并诱使私人企业向他们“进贡”作为得到这种“租”的条件。

8、社会问题——是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差距,它是在社会发展中产生,并与社会公众总体利益相关,需要社会予以重视和解决。

二、简答题1、公共事务有哪些特征?答:第一,公益性,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公众;第二,非营利性,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三,规模性,公共事务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是不可分割的,同时,公共事务范围叫大,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第四,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要求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满足统治阶级的要求。

2、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公共管理具有五个基本特征:第一,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其他组织。

第二,作为公共管理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表现不断扩展的趋势。

第三次分配:实现分配公正的助推器

第三次分配:实现分配公正的助推器

第三次分配:实现分配公正的助推器
武晓峰
【期刊名称】《经济问题》
【年(卷),期】2009()12
【摘要】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分配公正是当前我国分配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既要强调第一次分配和第二次分配的基础地位,也要高度重视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作用。

第三次分配作为一种特殊的分配方式是前两次分配的有益补充,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第三次分配的实现创造了机遇。

【总页数】3页(P11-13)
【关键词】分配公正;第三次分配;补充;机遇
【作者】武晓峰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
【相关文献】
1.论我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制度的完善——实体公正有赖于程序公正实现其价值 [J], 刘泽;杨纯
2.强化政府收入分配职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公正 [J], 谭桔华
3.实现分配公正需要第三次分配 [J], 武晓峰
4.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助推实现共同富裕 [J], 张银平
5.实现“第三次分配”的法律问题研究 [J], 孟庆瑜;张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何 克 服 其 局 限 性提 出 了理 论 性 的探 讨 。 关键词 : 政三分制 ; 念 ; 值 ; 行 概 价 三权 分 立 ; 径 路
中图 分 类 号 : 6 D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62— 13 2 1 )6— 0 2— 5 17 3 6 (0 0 0 0 7 0
试 点 、 式 提 出 、 广 的过 程 。 正 推 20 0 1年 , 着 中 国 加 入 W T , 府 职 能 、耋转 机 制 、 随 O 政 上 思 想 观念 和 机 构 设置 等 方 面 都 面临 着 严 峻 的 挑 战 , 为 …
的 , 样 符 合 中 央 提 出要 加 快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 也 建 没服 务 、 效 、 洁 型政 府 的发 展 方 向 。 高 廉
马敬 教 授 在对 其 概 念 初 步 界 定 的基 础 上 , 合 深 结
圳 实 际 , 出 , 行 政 二 分 制 ”就 是 指 在 一 级 政 府 管 理 系 指 “ 统 内部 , 决 策 、 行 和 监 督 职 能 适 度 分 离 并 在 运 行 过 将 执 程 中使 之 相辅 相 成 、 互 制 约 、 互 协 调 的 一 种 行 政 管 相 相 理 体 制 。 从 根 本 上 来 说 , 不 是 一 个 “ 力 ”的 问 题 , 它 权 因 为 我 们 囤 家 没有 独 意 义 上的 行政 权 , 府 的行 政 权 限 政 是 “人 大 ”派 牛 出 来 的 。 过 , “行 政 三 分 制 ”首 要 的 是
革 。 2 0 年 3 月 2 日 , 圳 市 ” 0 3 7 深 F式 公 布 《深 圳 市 深 化 行 政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试 点 方 案 》。 由 此 , 圳 按 照 十 八 人 深
的精 神 , 进 行 事 务 和 职权 分 工 的 础 上, 实 现 决 策 、 在 以
“ 策 、 行 、 督 相 互 制 约 、 互 协 调 ”的 要 求 是 一 致 决 执 监 相
“行 政 三 分 制 ”最 早 起 源 于 英 同 , 二 战 后 各 同 建 足
立 起 的 “小 政 府 、 社 会 ”改 革 过 程 中 形 成 的 政 府 管 理 大
模 式 , 我 国 , 在 “行 政 三 分 制 ”的 提 Ⅲ 经 历 了 步 酝 酿 、 ,
开 。 随后 , 学者 们 对 “ 政 三 分 制 ” 行 的提 出过程 、 念界 定进 行 了探 讨 , 概 开从 积 极 、 消极 两 个 方 面 对 其 进 行 了客 观 分 析 ,
对其与 西方“ 三权分立” 制度进行 了异 同比较 , 随之从 中央和 地方双层 面对 “ 行政三分制” 改革 的进展 进行分析 , 并对


“行 政 三 分 制 ”改 革 的 提 出 过 程
《深 圳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总 体 方 案 》获 国 务 院 正 式 批 复 , 圳 成 为 围家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试 验 区 。在 方 案 中 , 深 深 圳 的 “ 政 _ 分 制 ”改 革 与 党 的 t - 行 二 t o大 报 告 中 提 出 的
深 圳 “行 政 三 制 ” 革 的 重 新 启 动 再 次 吸 引 了学 分 改
积 极应 对 全 球 化 , 进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顺 利 发 展 , 促
进 行 公 共 行 政 体 制 改 革 和 政 府 行 政 体 制 创 新 也 就 成 为 我 国政 府 的必 然选 择 。 由此 , 编 办 提 出 的关 -政 府 改 中 r '
念 tL 起 J学 术 界 的 争 论 。 总 体 来 说 , 成 了 以 下 两 种 £引 , 形
脱 点 ( )职 能 权 限 说 一
“十 六 大 ” 告 指 出 : 按 照 精 简 、 、 能 的 原 则 报 “ 统 效 和 决 策 、 行 、 督 相 协 调 的 要 求 , 续 推 行 政 府 机 构 改 执 监 继
术 界 的关 注 。此 时 , 面 、 观 、 统 的总 结 分 析 以 往 的 全 客 系
研 究 成 果 和 存 在 问 题 , 着 重 要 的 理 论 价 值 和 现 实 有
意 义 。 二 、 “行 政 三 分 制 ” 念 的 界 定 概
革 的 构 想 , 定 在 深 圳 等 5个 城 市 进 行 新 一 轮 的 深 化 行 决 政 改 革 试 点 , 改 革 思 路 就 是 将 决 策 、 行 、 督 适 度 其 执 监
执 行 、 督 相 协 调 为 诉 求 , t始 了 以 “行 政 三 分 制 ”为 基 监 Y: 本 思 路 的 行 政 管 理 改 革 和 政 府 管 理 体 制 的 创 新 。 然 由于各 种 阻力 , 场 改革 却 以黯 然 终场 而告 终 。 这 “十 七 大 ”报 告 中 提 出 : “要 持 用 制 度 管 权 、 事 、 管 管 人 , 立 健 全 决 策 权 、 行 权 、 督 权 既 相 互 制 约 又 相 建 执 监 互 协 调 的 权 力 结 构 和 运 行 机 制 ”, 构 政 府 权 力 结 构 、 重 形 成 良 好 的 权 力 制 约 和 运 行 机 制 ”。 2 0 年 5 月 初 , 09
当 前 我 国 行 政 三 分 制 改 革 研 究 综 述



郑 曙 村
要 :行 政 三分 制 ” “ 最早 起 源 于英 国 , 二 战 后 各 国建 立起 的 “ 是 小政 府 、 社 会 ” 革 过 程 中形 成 的 政 府 管理 模 大 改
式 , 我 国, 由 中编 办提 出 的针 对 深 圳 等 5个城 市 试 行 的政 府 改 革 思 路 , 的是 行 政 决 策 、 行 和监 督 三 者 适 度 分 在 是 、 行 、 督 的 相 对 分 离 在 行 是 执 监
学 理 上 的 慨 括 和 总 结 。 在 我 国 , 个 词 最 早 是 由 教 育 部 这 公 共管 理 教 学 指 导委 员 会 委员 、 圳 大 学 的 马敬 仁 教 授 深 概 括 提 出 的 。 随 着 “行 政 三 分 制 ”的 逐 步 推 广 , 个 概 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