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地区主义战略分析
探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2.0的新方位
探寻新时代西部大开发2.0的新方位作者:孙久文来源:《人民论坛》2020年第26期西部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当中的后发地区,这一区域经济发展一直具有特殊的意义。
改革开放之后,西部地区与同一时期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区域协调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1999年底,中央提出进行西部大开发,优化宏观格局迎来新的机遇。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为“十四五”时期的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新的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个大局”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顾。
西部大开发的空间基础。
中国东南地区地狭人稠、西北地广人稀是中国自古以来的现实情况。
1935年,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提出“瑷珲—腾冲线”,即后世所称的“黑河—腾冲线”“胡焕庸线”,廓清了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成为中国区域空间格局划分的重要依据。
“胡焕庸线”主要描述了中国人口密度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其中全国96%的人口分布在线之东南,线之西北的人口数量只占4%。
1999年,我国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的地理范围大体就是依据“胡焕庸线”以西广大地区为基础所形成的地域。
从行政区域看,包括了当时的西南地区的5个省区市和西北地区5个省区,以及广西和内蒙古两个自治区。
西部大开发政策覆盖面积约为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1.4%。
2002年末,该区域人口为3.67亿人,占全国的28.8%。
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7.1%。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
但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GDP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还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因此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現代化建设的步伐。
西部大开发战略模式与背景条件。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和区域发展方面,同时涉及到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
1. 经济发展意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潜力巨大。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西部地区优势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加快推进西部地区经济结构优化,推动更多的技术和产业走向西部地区。
通过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可以有效地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东西协作,南北联动”的跨越式发展。
2. 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互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人口流通,提高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协调发展局面。
不仅可以缩小地区差距,还可以为更广泛的区域合作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
3. 国家统筹意义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对于国家的统筹规划和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以促进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推动国家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也有利于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4. 社会意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西部地区居民脱贫致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推动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加深与东部地区的文化融合,有利于拉近西部地区与全国的感情纽带。
在整个社会、文化生态系统中,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也有助于推进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综上所述,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更是国家全局性战略的一部分。
只有深入实施该战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和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实现全国各个地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西部大开发名词解释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一、背景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于 2000 年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旨在加快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当时,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已经经历了近 20 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发展相对滞后。
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是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具体来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2. 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能源、通信等,提高西部地区的发展条件,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3. 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4. 提高西部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
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贫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实现方法要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西部地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 发展特色产业。
西部地区应该根据自身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如旅游、草原、矿产等,提高当地经济收益。
3.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西部地区应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当地的交通、能源、通信等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5. 保护生态环境。
政府应该加强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等措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中国西南边境的地缘政治格局与发展战略
中国西南边境的地缘政治格局与发展战略中国西南地区位于中国的边境地带,与缅甸、老挝、越南以及印度等国接壤,地理位置相对重要。
这一区域在中国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西南边境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相关发展战略。
首先,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受到了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与周边国家的接壤,造成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吸引了来自周边国家的投资和人才流动。
此外,西南地区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是新疆和西藏的进出口通道,对促进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战略也受到了地缘政治的影响。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与上游地区的交流日趋紧密。
通过加强交通运输和物流建设,中国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中国还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和投资。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战略中,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景观,但也面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为了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跨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合作项目。
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发展战略对中国和周边国家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影响促进了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为地区的繁荣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边界纷争、文化差异等问题也给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因此,中国和周边国家需要通过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地缘政治的挑战,推动西南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总之,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课题。
中国政府通过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南亚地区主义与中国西南战略分析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276南亚地区主义与中国西南战略分析 贺雪瑞 (山东工商学院 政法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南亚次大陆因其相对独立封闭的环境本应成为地区主义大为实施之地,但南亚各国之间历史、民族、宗教等问题多多,外部势力影响不断,南亚地区主义迟迟得不到良性发展。
基于此,中国在面向西南方向的战略制定与实施中,应考虑以弥补中国——南亚地区合作机制的缺失为出发点,积极发挥次区域合作的桥梁作用,明确中国积极参与非主导的地区合作立场。
关键词:南亚;地区主义;制约因素;西南战略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276-2 一、南亚地区主义概述 地区主义的概念在理论界有新旧之分,本文中探讨的主要是指新地区主义。
国内外学者对新地区主义的研究集中在欧洲和亚太地区者居多,本文试图结合南亚实践来分析新地区主义在南亚实践的轨迹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与前景。
南亚区域合作的设想首先于1977年由孟加拉国总统•齐亚拉赫曼提出,1980年5月孟加拉总统倡导召开南亚国家首脑会议。
经过多次协商,1985年12月,南亚齐国——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达卡举行了南亚历史上第一次首脑会议。
会议通过了《达卡宣言》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宣言》,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简称SAARC)正式成立。
从国际背景来看,南盟是在国际大环境的压力下被拖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之中而成立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纵观南盟二十七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南盟一体化的实现实际上还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的阶段,任重而道远。
用“三把握”建设滇南边防“桥头堡”
用“三把握”建设滇南边防“桥头堡”用“科学发展观”把握历史、把握现实、把握未来,这是我们思考和处理问题的基本理念。
在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最新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把滇南建成“桥头堡”,对提升国家开放水平和确保国土安全意义重大。
滇南地区,毗邻越南、老挝等国,国境线长,地域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千百年来,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近代政府,都把滇南作为整个国家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来建设,力求捍卫和拓展国家战略利益,确保边防巩固。
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有效维护国家利益,不断加强滇南方向的全面建设,并加大开放程度,大力扶持和推动边疆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繁荣、稳定、和谐的边疆社会格局,使滇南成为祖国国境线上展示国力军威的一道亮丽风景,其“桥头堡”战略地位及经济、文化、军事价值日益凸显。
一、从历史上看,滇南地区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各方矛盾冲突的“敏感点”早在秦朝时,秦始皇就在岭南(泛指大庾岭、始安岭、临贺岭、桂阳岭、揭阳岭等五岭以南的地区)地区设立了桂林(今广西贵港市境)、南海(今广州)、象郡(今广西来宾象州县)三郡,并从内地迁徙50万人到五岭,与越人居住在一起,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加强了民族的融合。
汉武帝时设立了交州,下辖交趾(今越南河内附近)、九真(今越南清化附近)、日南(今越南广治附近)、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七郡。
后四郡由于文化较高,交通便利,汉族的政治文化影响较强,越族人便逐渐朝着与汉族人融合的方向发展;而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由于文化较低,交通不便,受汉族政治文化影响小一些,少数汉人就朝着与越族人融合的方向发展。
秦汉时期,交趾郡、九真郡和日南郡仍处在氏族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汉朝虽在其地设立郡县,但基本上依俗而治。
郡守、县令的统治很松,基层政权仍掌握在雒王、雒将、雒侯手里,故称其民为雒越。
但是,东汉政府的封建统治,激化了雒将、雒侯与汉朝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特别是交趾太守苏定的贪赃枉法,更是引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政策思考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政策思考2000-04-051999年3月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问题。
他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
对此,全党和全国上下要统一认识,同时要精心研究,统筹规划,科学地提出大开发的政策、办法、实施步骤和组织形式等”。
1999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列入了2000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表明,在世纪之交,党和政府把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到了非常突出的任务。
作为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初步探讨,本文拟在反思我国过去中西部开发政策、借鉴国际上开发落后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如下的战略思考。
1.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需要国家系统的政策投入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把西部地区开发放在国家近期大战略的重要地位来加以论述。
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必要和适时的。
在八十年代,国家出于利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的战略考虑,实施了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的先行崛起和国民经济总体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各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也同时拉大,其中东西部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拉大现象十分明显。
改革开放前(1952-1978年),我国东西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仅相差0.44个百分点,而改革开放后(1979-1996年),我国东西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扩大到了2.11个百分点。
1998年,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西部地区的2.35倍。
其中,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2.2倍;若除去京津沪三个直辖市,那么最高的浙江省也是贵州省的4.86倍。
事实表明,我国地区发展的差距已到了必须认真加以对待的时候。
我国的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6.4%,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
西部大开发是指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目的是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战略。
其历史意义如下:
1. 实现区域经济平衡。
西部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经济薄弱区,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西部经济平衡。
2. 推动内陆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带动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了中国内陆地区的开放和发展,促进了中国内陆地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3. 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把发展机遇和优惠政策带到西部地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4. 推进全国国土空间规划。
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推动了国家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对全国的跨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总之,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
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
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热门话题。
新区域主义是指一种由地域上邻近、文化和经济相近的国家、地区和城市组成的政策联盟和合作方式,以实现安全、繁荣和发展的目的。
大国战略则是指一国在国际事务中明确制定的目标和策略,以满足其自身利益、实力和地位的追求。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会分析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的关系,并举出五个例子来证明它们的联系。
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的联系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国战略往往需要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来推动自身战略的实现。
例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围绕经济合作区域建立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促进中国与南亚、中亚、中东欧等地区国家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其次,新区域主义的实践与大国战略的推动之间有着相互促进和加强的作用。
比如,美国在21世纪初提出了“转型中东”战略,这一战略需要通过建立与该地区国家的合作机制来实现。
类似地,该地区国家的发展与合作也需要建立在新区域主义的框架之下。
最后,新区域主义与大国战略之间的互动还表现在国家“外交与商业利益的统一”方面。
新区域主义的形成以及区域内的合作机制的建立往往能在商业拓展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这些拓展又能够支持大国战略的实现。
例子一:中巴经济走廊——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南亚的实践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由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发起的,围绕中巴共同经济利益建设的一项经济合作计划。
这一计划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促进中国与南亚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该项计划不仅从技术上帮助巴基斯坦提高了其基础设施,而且也为中国提供了一个通往中东和非洲的新的物流平台,从而支持中国的大国战略的实现。
例子二:东盟概念——实现日本在东南亚的战略利益东盟概念是指日本与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之间建立的一项政策框架,旨在推动该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的发展。
东盟概念旨在加强日本在东南亚的影响力,同时也是日本在实施亚洲地区战略时重要的工具之一。
名词解释西部大开发
名词解释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指中国政府在2000年以后,为了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政策,重点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背景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在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经济的投资和支持,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实现全国各地的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政府将大量资金用于修建公路、铁路、机场、电网、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以提高西部地区的交通和能源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其次,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由于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因此政府在大开发的过程中,也要求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再次,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西部地区以农业为主要产业,因此政府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此外,还有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的投入,推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升西部地区的综合实力。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过去的几年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GDP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都有较高增长。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同时,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方面也有了较大改善。
然而,西部大开发战略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西部地区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
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压力和生态问题仍然突出,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治理。
因此,西部大开发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更好的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向西南转移
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向西南转移西南大开放“总动员”中国对外开放战略20世纪“向东看”,21世纪应实施“向西看”,其中重要方位之一即从中国西南方向面向印度洋地区为主的对外开放,涵盖了5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邓久翔杨跃萍云南,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11月29日,刚刚结束的中共云南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重点对加快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作了全面部署。
这是对11月初国务院公布《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贯彻“总动员令”。
这个时刻,距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思路,已两年有余。
历史,又一次将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推向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面向印度洋的大开放这份《意见》提出,为进一步完善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国家将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陆路交通枢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桥头堡’就是大通道、大基地、大平台和大窗口,是我国扩大与印度洋沿岸国家开放合作的重要节点。
”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中,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解读说,“面向西南开放”,就是以东南亚、南亚、西亚为重点,面向印度洋沿岸地区的开放。
这一区域涵盖了50多个国家,近30亿人口,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区域内双边、多边区域合作势头强劲,合作发展的潜力巨大。
在他看来,“桥头堡这一重大战略,提升了云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凸显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为构建第三欧亚大陆桥、开辟新的西向贸易通道提供了条件,为云南与西南乃至全国各省区市开辟了新的合作方向,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意见》明确强调,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加快外接东南亚、南亚,内连西南及东中部腹地的综合交通体系、能源管网、物流通道和通信设施建设,构筑陆上大通道。
”同时,桥头堡还是“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些战略和政策的实施情况以及其效果,探讨中国在区域发展上的取得的成果和未来的规划。
一、区域发展战略中国的第一个区域发展战略是“西部大开发”。
该战略从1999年开始实施,旨在推动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改善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
该战略的实施涵盖了十多个省份和自治区,其中包括了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等较为贫困的地区。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技创新和加强人力资源培养等措施,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如今,西部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其次,中国政府还实施了“中部崛起”战略。
该战略是在2004年提出的,旨在加快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推动中国内地的平衡发展。
中部地区包括了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
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通过加大企业投资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手段,快速推动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现在,中部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区域,对于推动中国内地的平衡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区域发展战略是“东北振兴”战略。
该战略的实施计划从2003年开始,旨在推动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东北地区的困难和矛盾。
在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中国政府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通过发展海洋经济和现代服务业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等。
目前,东北地区已经加快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步伐,扭转了经济下滑的趋势。
二、区域发展政策除了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外,中国政府还给予了一些区域发展政策的支持。
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别化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和人才政策等,以推动各地区的协调发展。
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七西部大开发
热点专题七西部大开发[背景介绍]xx年,邓小平针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就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xx年,中央正式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我国西部开发的区域包括:渝、川、黔、云、藏、陕、甘、青、宁、新、蒙、桂12个省区市,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自治州。
实施西部大开发有成熟的条件:东部已较快发展,有愿望也有能力支持西部发展;西部的丰富资源和巨大市场潜力,为东部继续发展创造重要条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党运用经济手段适应市场规律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日益丰富;社会主义制度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关系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关系缩小地区差距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问题探究]一、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西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调整生产力的布局和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扩大内需。
实施西部大开发,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投资,扩大了投资需求;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西部人民的收入将有所增长,购买力大大增强,这又必然扩大消费需求。
(二)从哲学角度分析1.实施西部大开发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西部大开发战略知识点总结
西部大开发战略知识点总结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旨在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统筹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涉及面广,涵盖了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西部大开发战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背景和意义1. 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相对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人口素质、经济收入等指标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2.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是中国的重要资源产地。
3. 均衡区域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实现全国的区域均衡发展,缩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4. 国家安全考虑。
西部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是中国的边疆地区,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快对西部地区的开发,提高地区综合实力。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内容和措施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包括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建设。
2.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水平。
3. 加强科技和人才支持。
加大对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支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素质。
4.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加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5. 加大对民生保障力度。
加大对西部地区民生保障的力度,改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服务水平。
6. 加强开放合作。
加大对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和技术向西部地区流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效和挑战1. 成效(1)经济发展不断加快。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提高,部分地区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层思考
⑦《马 克思 恩 格斯全集》第 42 卷 第 , 261 、 262 页 。 ⑧《马 克思 恩 格斯全 集》第 1 卷 , 第 4 1 页 。 ⑨《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 , 第 38 页 。 L参 阅《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 》第 3 卷第 79 页。 ⑧ (苏 )《遥远 的心 声》 , 中央 编译 出版社 , 第 1 89 页 。 L 恩格斯 : 《社会 主义 从空 想 到科学 的发 展》 ( 1880
地 区 特别 是西 北 十分脆 弱 的生 态环 境 和当地 的生 态 承载量 , 切 不可 盲 目开 发 , 同时还要 考 虑恢复生 态 环境 、 建设 山川 秀 美的西 部 是 一 个 长期过 程 , 切 不 可 以 企 望 “ 退 耕还 林 (草 ) ” 就 能三 年见 成效 。 ( 3) 在 大开 发 的项 目选 择 上 , 开发 规模 要 以水 资源 为 限。 西部 开 发 从 农业 到其 他 产 业 , 都 与 水 资 源 密 切 相 关 , 即 使在退 耕还 林 ( 草 ) 的过 程 中 , 也 很可 能 出现 人 与树 ( 草 ) 争 水 的情 况 。 从 西 部 水 资 源 缺 乏 和生 态环 境 脆 弱 的实 际 出 发 , 西 部 的 产业 开发 和项 目选择 , 只能 是 “ 点 ” 的开发 , 而不 能 是“ 面” 的 开发 , 更不 可能 是全 面开 发 。
战略性 的开 发 开 放 ; 二 是 与 以 往 的西 部 开 发
相 比 , 尤其是六 七 十年代“ 三 线建设 ” 那种局 部地区开发相比 , 这次西部开发的区域不仅 直 接关 系到西部 10 省 市 区 , 而且 也涉及 到 中 部 9 省 区在 内。 所 谓 适度 的 “ 大” , 是指这 次 西部大开发 所处 的宏 观 环境 、 运作思 路和 方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赂,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
(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总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振兴中华的宏伟任务,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深远意义是难以估量的。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上来,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和巩固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
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推动力量;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政治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可以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
二、西部大开发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它必将有力地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世纪的蓬勃发展,三、西部大开发可以促进全国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巩固和发展经济决定政治。
西部大开发学习总结:战略思路与实施关键
西部大开发学习总结:战略思路与实施关键西部大开发学习总结:战略思路与实施关键引言:自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承载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西部大开发涵盖的范围广泛,任务繁重。
本文将在回顾西部大开发战略历程的基础上,探讨其战略思路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旨在为未来的西部大开发提供一些建议。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历程回顾2000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推动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
20多年来,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大幅增加,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开发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思路1. 区域差异化发展思路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区域间发展差异较大。
因此,西部大开发需要遵循区域差异化发展思路,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有些地区适合发展旅游业,有些地区适合发展农业,有些地区适合发展矿产资源等。
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2. 特色产业培育思路西部地区在发展中要依靠特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和自然环境优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附加值的提升。
例如,西部地区可以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业、特色农产品等产业,打造独特的品牌和优势。
3. 融合发展思路西部大开发需要注重促进区域间的融合发展,推动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联动。
只有实现各地区经济的融合发展,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交通、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地理障碍,降低交易成本。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关键1.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西部大开发需要政府关注和政策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企业进入西部地区投资。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和人才流动,提升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
大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大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意义一、引言大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实施的两项重大战略举措。
这两项计划在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目标意义和取得的成就三个方面,探讨大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二、历史背景1.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起源于我国进军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需要。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我国正面临着军事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
面对美帝国主义的威胁,中国共产党决定在内陆建设大规模的工业设施,以确保国家安全。
2.三线建设的背景大三线建设是指沿着我国西部地区,依次建设包括道路、铁路、机场、工厂、军事设施等的三条重要战略线路,旨在将军事工业设施远离沿海地区,增加军事安全的保障。
同时,这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3.西部大开发的背景西部大开发是指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通过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
西部地区素有“天府之国”、“粮仓”之称,然而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
因此,西部大开发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战略。
三、目标意义1.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大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通过建设大量的工业设施,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工业产能和军事实力。
同时,西部大开发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了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2.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大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不仅改善了东部地区的发展条件,也提升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通过加强东西部间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实现了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减少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3.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大三线建设和西部大开发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为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等,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 区主义 中所指 的 “ 区” “ 区 ” “ 地 (地 与 区域 ” 的
英文 同为 rg n 与 自然 地理 中所指 的“ 区” ei ) o 地 有所 不
收 稿 日期 :00 0 - 8 2 1 -9 1
作者简介 : 许娟 (94 )女 , 18 - , 云南省社会科 学院南亚研究所研 究实习员; 王崇理(90 ) 男, 15 - ,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研 究员。
《 南亚南亚 研 究》 东
2 1 第 4期 00年
中 国 面 向西 南 开 放 的 地 区主义 战略 分 析
许 娟 王 崇理
603 5 0 4)
( 南 省 社 会 科 学 院 南 亚 研 究 所 , 南 昆 明 云 云
摘 要 : 国 的 陆 地 周 边 地 区 可 以 划 分 为东 北 、 北和 西 南 三 个 方 向 , 中 西 南 方 向地 区 合 作 独 具 特 色 。本 文从 地 中 西 其
同 。 自然地 理 中的“ 区” 指 按 照地 理 分 界线 所 划 地 特 分 出来 的 “ 理 区 域 ” 而 地 区 主义 中 “ 区 ” 一 概 地 , 地 这 念 主要 表现 为按 照 种族 、 民族 、 化 和生 活 习性 等 所 文 划分 出来 的一 种 人类 活 动 载体 。这 种 地 区在 范 围上
( ) 区主 义理论研 究的兴起 一 地
地 区主义 是 当代 国际关 系研 究 的热 点 领 域 , 顺 它
应 了经 济全球 化和 地 区经济一 体 化 的发 展 , 为其 提 并
供 了理论 支撑 和 阐释 。在 阐述 地 区 主 义 战 略理 论 之 前, 我们有 必要 对 地 区 主 义 的 相关 理 论 进 行 分 析 , 对 “ 区 ” “ 区化 ” “ 区性 ” 出说 明 , 地 、地 和 地 做 以归 纳 出地
定 义中强调 了“ 区化 ” 地 不是 国家安排 的结果 而是一个 自然 自发 的过 程。“ 区性 ” r i  ̄ s) 地 (e o es 是对 地 区化程 gn 度进行衡量 的标尺 。地区主义研究专家约恩 ・ 赫特 内和
向周 边外 交战 略 , 利 于 中 国 同南 亚 、 南 亚 各 国发 有 东 展 睦邻友好 关 系 、 进 经 贸 和 文化 交 流 , 利 于 把 多 促 有
组双 边关 系按 照 地 区划 分 统 一 置 于 中国 的 地 区 主义
战 略大局之 中进 行统筹 安排 。
一
、
地区 义战 理论解 主 略 析
弗里德里克 ・ 泽德鲍姆把“ 区性 ” 地 分为五个递进 的( 或 “ 进化 的” 层次 , : 区区域 (ei ra 、 区复合体 ) 即 地 r o a )地 gn e (ei o p x 、 区社会 (ei oiy 、 rg ncm l )地 o e r o sc t) 地区共 同体 gn e (ei o mui ) rg ncm nt 和地 区 国家(ei t e , 五个层 o y rg ns t) 这 o a 次是对地 区化 由低到高 的规范性描述 。但 是 , 实 中并 现 不需要 对 这 五 个 进 程 依 次 对 应 , 可 以跳 跃 式 发 展 。 也 “ 地区” “ 区化” “ 区性 ” 三 个 概 念 相 辅 相 成 , 、地 和 地 这 而 又彼 此 区别 。地 区是基 础 , 区化 是 动态 过 程 , 地 地 区性 是 对地 区化 的量化 结果 。 “ 区主 义 ” 关 于 地 区发 展 的 主 张 , 同学 者 地 是 不 有不 同的看法 。较早 对 地 区主 义 进行 研 究 的学 者 是 约瑟 夫 ・ 。他认 为“ 区主 义是基 于地 区基 础之 上 奈 地 的 国家建 立联 系或 形 成 组 织 的形 式 ” 但奈 的定 义 。
按 照地 理方位 可 以把 中国 的 陆上 周 边 划 分 成 三 个 不 同的部 分 , 即东 北 部 周 边 的东 北 亚 地 区 、 北 部 周 边 西 的 中亚 及蒙古 和俄 罗斯 地 区、 西南 部 周边 的南 亚 和东 南亚 地 区。 …从地 区主义视 角 出发制 定 中 国 的西南 方
关 键 词 : 区主 义 战 略 : 国 ; 南 亚 ; 亚 地 中 东 南
中 图 分 类 号 :9 7 3 2 文 献 标 识码 : 文 章 编 号 : 64 6 9 (0 0 o — 0 6 一 o B 6 (7 ) A 17 - 3 2 2 1 )4 o 1 6
胡锦 涛 总 书 记 于 2 0 0 9年 在 云 南 考 察 时 提 出 了 “ 云南 建 成 中 国 向西 南 开 放 的 重 要 桥 头 堡 ”的指 把 示 , 反映 出 中央政 府 开 始 把 面 向南 亚 、 南 亚 的地 它 东 区合作 纳入 到一 个统一 的 战略体 系 中进行 整 体 考量 。
小于 全球 体系 而 又 大 于单 一 民族 国家 。需 要 指 出 的 是 , 们经 常 使用 的 “ 我 区域 ” 词 , 本 质 上 就 是 “ 一 其 地 区” 的概 念 。按照 牛津 大学 地 区主义学 者赫 利尔 教授 的观点 , 地 区化 ” rg n la o ) 的是 “ “ (ei a zt n 指 o i i 由于 市场 、 贸易 、 投资 和公 司决 策产 生 的地 区整合过 程 ” _ 在此 。2
区主 义 战 略 视 角 出 发 , 分析 地 区 主 义 相 关 理 论 , 指 出 中 国 实 施 西 南 方 向地 区 主 义 战 略 的 重 要 性 、 在 的 问题 及 不 利 并 存 于 其 发 展 的 因素 , 而 提 出 中 国面 向 西 南 开 放 的地 区 主 义 战 略 内 涵 , 实 现 国 家 、 区和 全 球 三 个 层 面 的 国 家 利 益 。 从 以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