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冬26小麦幼胚盾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合集下载

最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最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

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施肥技术一、冬小麦的生长发育1、种子的萌发与出苗⑴种子的构造小麦种子由皮层、胚乳、胚三个部分组成。

籽实的腹部有一纵沟称为腹沟,他的深浅是不同品种的特征之一,也是籽粒饱满程度的指标之一,浅—饱,深—不饱。

皮层包括果皮和种皮,二者紧密联结在一起不易分开,种皮内层细胞含有色素,他决定粒色,保护内部;胚乳贮藏养分,由糊粉层和粉质层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盾片组成。

⑵种子萌发与出苗的三个过程①生物物理过程:干种子的含水量为12~13%,呈凝胶状态,胚乳是亲水胶体,在适宜温度下吸水膨胀变为溶胶状态,体积增大;②生物化学过程:随着种子吸水增加,呼吸加强,种子内各种酶开始活动,使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胚可利用的简单物质和能量,为萌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来源;③生物学过程:当种子吸水达种子干重的45~50%时,开始萌发,胚根首先突破种皮,接着胚芽鞘突破种皮。

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胚芽鞘相当于种子长一半时称为发芽。

胚芽鞘向上生长顶出地表称为出土。

胚芽鞘顶出地面见光后裂开,露出真叶。

当第一片真叶露出地面2cm时称为出苗,全田50%幼苗达到此标准时称为出苗期。

⑶影响萌发和出苗的条件和在实践上的意义:①种子质量起决定作用。

粒大、无病、成熟好的萌发好,果皮和种皮厚的不如薄的出苗快。

因此要进行选种,以达到出苗齐、快的目的。

②萌发出苗需要一定的温度。

最适15~20℃,最高30~35℃,最低1~2℃。

在10℃以下萌发时,发芽慢,且种子易受病菌危害,发芽整齐度和出苗率都降低。

日平均温度16~18℃为播种适期。

③播深以3~5cm为宜。

天津4~5cm。

播种过浅,虽然出苗快,但易发生冻害;播种过深,胚芽鞘在地下开裂,不易出土,消耗养分多,苗弱。

④适宜的土壤水分。

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为宜。

⑤良好的通气条件。

酶等生化活动需要氧气,缺氧时种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中毒死亡,故在播种前应整好地。

2、分蘖及其成穗⑴分蘖和分蘖节的作用分蘖是指着生在分蘖节上的地下分枝。

小麦论文范例

小麦论文范例

小麦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小麦组织培养是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小麦品种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对不同小麦外植体 (幼胚、幼穗、成熟胚、幼叶、根、小孢子、花药、原生质体等)组织培养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小麦,外植体,组织培养Abstract :Wheat tissue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and assurance of improving wheat by plant gene engineering. different wheat explants, such as immature embryo, inflorescence, mature embryo, young leaf, root, microspore,anther, protoplast,were cultured to obtain regenerative plants, the advances of study on which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Keywords: Wheat ,Explant,Tissue culture;1. 前言小麦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和栽培面积最广,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是我国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运用基因工程进行小麦品种改良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育种家的重视,并已成为世界各国作物遗传育种优先研究的课题之一。

而外源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向小麦的转移要求建立高效的离体培养系统,这种系统必须对广范围的基因型而言是快速、可靠和适用的。

因此,小麦高效组织培养系统的建立仍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科学问题之一。

2. 小麦组织培养研究现状幼胚组织培养自1978 年Shimada成功地通过小麦幼胚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以来,幼胚被共认为是小麦组织培养最有效、最理想的外植体来源之一。

在小麦幼胚培养中,如何确定胚龄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首先是如何确定胚龄的衡量标准问题,一些学者选用“一定长度”或“直径”的胚作为衡量胚龄的标准。

山东农科院小麦转基因育种技术国际领先

山东农科院小麦转基因育种技术国际领先

山东农科院小麦转基因育种技术国际领先小麦育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因为可以利用的小麦资源越来越少,而传统杂交育种技术无法实现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近日,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主持完成的“高效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引进与创新”项目通过第三方评价,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为我国小麦转基因育种技术开辟了新路径。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这种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不同物种间的基因进行有效组合,拓展基因资源利用范围,为小麦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提供了新的机遇。

如此前一些仅靠常规育种技术难以达到的目标,目前通过基因工程与常规育种的结合就有望得到实现,如利用异源基因提高小麦的抵抗力,培育具有特异营养价值的新品种和实现小麦杂交制种等。

据介绍,在主要农作物中,小麦属于遗传转化比较困难的作物,转化效率较低、重复性较差、转化规模较小,基因工程育种进程明显落后于大豆、玉米、棉花、水稻等作物。

目前,应用于小麦的转基因技术主要包括基因枪介导法和农杆菌介导法。

就农杆菌介导法而言,由于成本低、基因低拷贝插入几率高,表达效率高而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基因转化方式。

但侵染农杆菌后的小麦愈伤组织往往不再继续分化,很难获得再生植株,因此如何建立高效的小麦基因转化技术体系成为世界性难题。

转基因技术是进行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的有效工具。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小麦分子育种课题组依托引进的国外技术,再进行深入分析该技术的优缺点,自主发明了幼穗拯救生产转基因小麦的方法。

他们通过受体材料栽培条件、农杆菌灭活方法、愈伤组织切割等方面调整优化,使小麦转基因效率最高可达76%,阳性苗率达到100%;他们还对小麦主栽品种和高代品系进行了成熟胚、幼胚、幼穗培养能力的研究,筛选出5个再生能力强的冬小麦品种。

目前,该院作物所已建成人工气候室、接种室、培养室等高标准小麦转基因硬件设施,培养了包括6名博士在内的10人分子育种团队,成功研究出适于主栽小麦品种的高效农杆菌小麦转基因技术体系,打造了国际先进的高通量小麦转基因技术平台。

小麦幼胚再生体培养基筛选

小麦幼胚再生体培养基筛选

农技服务粮经作物·7·2017,34(18)小麦幼胚再生体培养基筛选李智俊(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510520)作者简介:李智俊(1989.1-),女,硕士研究生,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生物技术。

[摘要]为了研究了不同培养基系列对小麦分化再生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了一种以小麦品种Bobwhite 的幼胚为试验材料建立小麦组培再生体系的方法。

结果表明:三个培养基系列对愈伤诱导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对平均芽点数和>1cm 芽点数的分化效果差异显著,其数值按大小排列为系列Ⅰ>系列Ⅱ>系列Ⅲ。

培养基系列I 整个再生周期短,再生效果好,8周即可得到大量再生苗。

[关键词]小麦;幼胚;培养基;再生良好的小麦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是提高小麦基因转化效率的先决条件,关系到基因转化的成败。

在小麦的组培再生过程中,胚性愈伤的诱导是一个关键的培养步骤。

从不同外植体的类型来看,幼胚培养所得到的胚性愈伤效率最高。

但是胚性愈伤的获得不能完全保证后期分化的成功。

因此,为缩短愈伤培养周期的同时提高其再生效率,本研究针对幼胚胚性愈伤诱导阶段和分化阶段的培养基类型,测试了三种培养基系列,确立一种高效建立小麦再生系统的技术流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选用春小麦品种Bobwhite(Triticum aestivum L,cv. Bobwhite)的幼胚作为材料。

1.2 培养基配方1.2.1 诱导培养基2M: MS 大量元素+MS 微量元素+MS 铁盐+20g/L 蔗糖+1.95 g/L MES(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以下都用此缩写)+0.75 g/L MgCl 2·6H 2O+MVS(Modified Vitamin Stock,以下都用此缩写)+0.1 g/L 酸水解酪蛋白+0.5 g/L 谷氨酰胺+0.5 mg/L 2,4-D(2,4-Dichlorophenoxy,以下都用此缩写)+2.2 mg/L picloram +100 mg/L 抗坏血酸+0.85 mg/L 硝酸银+5 g/L Agarose。

耐盐碱小麦新冬26号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实施方案

耐盐碱小麦新冬26号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实施方案

耐盐碱小麦新冬26号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实施方案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事关经济全局,事关社会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前提,也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区小麦播种面积从1997年到2007年10年间小麦播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小麦亩产量在321.9-402.78公斤之间,随着林果业的发展,果树间种植小麦面积不断扩大,面积约占70%,果树间小麦产量有所下降,通过实施《耐盐碱小麦新冬26号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扩大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小麦总产。

并对小麦的种植模式、栽培管理、灌溉、施肥等关键技术,进行技术攻关,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在全地区盐碱化土地上推广应用,为地区小麦生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从而推动我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和田地区乃至新疆土地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及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内容和指标该项目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采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地所最新选育的耐盐小麦新冬26,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为主,应用种子处理、配方施肥、田间管理、节水灌溉、杂草及病虫害防治、农民培训等高效栽培综合配套技术。

选定有盐碱地的区域,在盐碱荒地、盐碱撩荒地、盐碱低产田等不同土地类型及不同土壤盐分含量的土地上进行直接种植示范,一是耐盐小麦在盐碱地高产栽培种植技术的建立。

二是高产栽培技术平台推广和应用。

三是高产栽培技术知识的培训,通过电视、电台等多种媒体,传播耐盐小麦在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的信息,通过组织农民学校和田间农业学校,面对面培训技术人员和种植户,解决栽培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技术。

同时研究在不同土地类型及不同土壤盐分含量土地上的栽培模式,使其在土壤盐分含量低于1.5%时生长较正常,产量达220公斤/亩以上;通过公司+科学家+农户的运作模式,把科、工、贸相结合,由地方组织,企业参与,建立生产基地。

以科技人员提供技术、协作单位监督为手段,结合现场观摩与媒体宣传。

新冬26小麦幼胚盾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新冬26小麦幼胚盾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新冬26小麦幼胚盾片再生体系的建立王勇;任崴;祝长青【摘要】Immature embryo scutella of Xindong No. 26 were used as explant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auxins and concentrations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callu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differentiation rate of callus induced by 2,4-D with Dicamba in medium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duced by 2,4-D or Dicamba alone. Differentiation medium containing lower concentration of ZT was propitious to differentiation of root. MS medium containing 2, 4-D 1. 5 mg/L and Dicamba 0.5 mg/L for callus induction, R medium containing ZT 1 mg/L and 2,4-D 0.01 mg/L for callus differentiation were the best efficiency , the regeneration frequency of plantlets was 90%. On the base of these results, an efficient and stable regeneration system of Xinjiang wheat cultivars was established for biolistics transformation.%以新冬26小麦的幼胚盾片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激素及其不同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4-D和Dicamba组合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显著优于单独添加2,4-D或Dicamba.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的ZT有利于根的分化.诱导培养基采用MS附加2,4-D 1.5 mg/L和Dicamba 0.5 mg/L,分化培养基采用R附加ZT1 mg/L和2,4-D0.01 mg/L对愈伤组织分化效果为最佳,绿苗分化率最高可达90%.本研究结果为建立高效、稳定的新疆主栽小麦品种的遗传转化系统奠定了基础.【期刊名称】《种子》【年(卷),期】2011(030)008【总页数】4页(P17-20)【关键词】新冬26;幼胚盾片;再生【作者】王勇;任崴;祝长青【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研究室,乌鲁木齐 830054;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11;新疆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研究室,乌鲁木齐 83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土地的盐渍化和较低的小麦加工品质一直制约着新疆的粮食生产。

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近年来,玉米作为农业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已经成倍的提高经济价值。

由于其繁荣的利润和高效率的作物生产,它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研究者着手进行了研究,以实现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是将玉米转基因技术与玉米幼胚培养技术相结合,使其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可控性。

玉米幼胚再生体系与玉米转基因体系有一定的差别,后者可以通过转移特定的基因来调控玉米的遗传特性,以获取目标性状。

它通过一系列的技术进行克隆,包括反应釜培养、激素诱导等,使用真核表达载体技术,将可控的遗传特征植入受体株,以获得高效率的转基因植物。

此外,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还需要进行其他技术研究,包括在分化、增殖和个体中识别核酸降解酶的替代体作用;探索和验证CP蠕虫抗原蛋白等玉米标志物;开发玉米反应釜培养体系的初始培养液,建立相关的计算机模拟理论,提高玉米反应釜培养操作的可操作性,以及提高核酸识别和形态特征观察技术等。

最后,建立玉米幼胚再生体系和进行相关技术研究都需要优质的设备,合适的材料和良好的操作环境。

因此,对现有实验室设备进行升级,更新和完善实验室技术和方法,以及建立先进的合成生物学实验室,有助于更好地建立玉米幼胚再生体系并实现转基因研究的成功。

基因枪介导的冬小麦临汾5064_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基因枪介导的冬小麦临汾5064_遗传转化体系构建

山西农业科学 2023,51(12):1347-1352Journal o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基因枪介导的冬小麦临汾5064遗传转化体系构建乔麟轶 1,李锐 1,郝宇琼 2,乔玲 2,李欣 1,张晓军 1,畅志坚 1,郑兴卫2(1.山西农业大学 农学院/作物遗传与分子改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农业大学 小麦研究所,山西 临汾 041000)摘要:以中国小麦优质骨干亲本临汾5064幼胚为试验材料,对诱导、分化、生根培养基中的激素浓度和基因枪轰击压力等关键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总结出临汾5064的最适遗传转化体系,为山西小麦育种提供技术平台。

结果表明,临汾5064幼胚在3种激素浓度的诱导培养基中均可形成愈伤组织。

其中,在含2.0 mg/L 2,4-D 的诱导培养基中,参试幼胚具有最高的出愈率(83.0%)。

临汾5064愈伤组织在4种激素浓度的分化培养基中均有再生芽产生,当分化培养基包含0.2 mg/L 2,4-D 和0.2 mg/L 6-BA 时,愈伤组织具有最高的分化率(70.0%)。

临汾5064分化愈伤组织在4种激素浓度的生根培养基中均有根生成,当生根培养基包含0.1 mg/L 2,4-D 且不添加6-BA 时,分化愈伤组织具有最多的生根率(77.5%),并且形成较多数目的根。

利用上述优化激素浓度的培养基对临汾5064幼胚开展基因枪介导的遗传转化,在轰击步骤设置3个压力处理组分别导入测试质粒。

结果显示,在900 psi 轰击压力下获得192株再生植株,再生植株获得率为28.3%,其中有4株成功扩增出目标条带,具有最高的遗传转化率(0.50%)。

关键词:山西小麦;临汾5064;基因枪;遗传转化中图分类号:S51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81(2023)12‒1347‒06Construction of A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Mediated byBiolistic Particle for Winter Wheat Linfen 5064QIAO Linyi 1,LI Rui 1,HAO Yuqiong 2,QIAO Ling 2,LI Xin 1,ZHANG Xiaojun 1,CHANG Zhijian 1,ZHENG Xingwei 2(1.College of Agriculture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anxi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s and MolecularImprovement ,Taiyuan 030031,China ;2.Institute of Wheat Research ,Shanxi Agriculture University ,Linfen 04100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ummarize the optimal genetic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Linfen 5064 and provide a technical platform for Shanxi wheat breeding, in this study, the immature embryo of Linfen 5064, a high -quality backbone parent of Chinese wheat, was used as the test material, the key parameters including hormone concentrations of induction, differentiation as well as rooting culture media and bombardment pressure was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nfen 5064 immature embryos could form callus in all the three concentrations of hormone in inducing culture medium. Among them, in the induction medium containing 2.0 mg/L 2,4-D, the tested immature embryos showed the highest callus induction rate of 83.0%. Linfen 5064 callus produced regenerated buds in four differentiation culture mediums with diverse hormone concentrations. When the differentiation medium contained 0.2 mg/L 2,4-D and 0.2 mg/L 6-BA, the callus had the highest differentiation rate of 70.0%. The differentiated callus of Linfen 5064 exhibited root formation in four hormone concentrations of rooting medium. When the rooting medium contained 0.1 mg/L 2,4-D without 6-BA, the differentiated callus had the highest rooting rate of 77.5% and formed a majority of roots. Using the optimized hormone concentration culture medium mentioned above, genetic transformation mediated by biolistic particle was carried out on the immature embryo of Linfen 5064. Three pressure treatment groups were set up in the bombardment step to introduce the test plasmids separat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92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obtained under 900 psi bombardment pressure, with a regeneration rate of 28.3%. Among them, four plants carrying target bands were successfully amplified, with the highest genetic transformation rate of 0.50%.Key words :Shanxi wheat; Linfen 5064; biolistic particle; genetic transformation小麦是我国的主粮作物。

小麦越冬前生育进程与形态建成模拟

小麦越冬前生育进程与形态建成模拟

小麦越冬前生育进程与形态建成模拟小麦越冬前生育进程与形态建成模拟引言: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发育过程对于确保粮食生产的高质量和高效率非常重要。

小麦越冬前生育进程与形态建成是小麦生长周期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对其进行模拟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小麦的生长规律,并制定相应的农业措施,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

一、小麦越冬前生育进程小麦越冬前生育进程通常分为秋季萌芽期、秋季生长期和秋季休眠期三个阶段。

(一)秋季萌芽期秋季萌芽期是小麦生长循环的起始阶段,也是小麦的主要生长期。

在这个阶段,小麦发芽并形成幼苗,此时幼苗的体积增大,根系开始向下生长,叶片也开始展开。

(二)秋季生长期秋季生长期是小麦萌芽后的生长阶段,也是小麦生物量积累的主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小麦植株逐渐增高,叶片逐渐长大,茎秆也逐渐粗壮。

此时,小麦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来进行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三)秋季休眠期秋季休眠期是小麦越冬前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小麦的生长速度逐渐减缓,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小麦会进入休眠状态,减缓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以应对寒冷的冬季。

二、小麦形态建成模拟为了更好地理解小麦越冬前的生理生态机制,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小麦的形态建成过程来研究小麦的生长规律。

(一)建立小麦形态建成模型通过收集大量的小麦生长数据,包括叶片长度、茎秆高度、根系长度等,我们可以建立小麦形态建成模型。

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到小麦的生长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和水分等,以及小麦自身的生长特性,如生长速率和生长周期。

(二)模拟小麦的生长规律通过对小麦形态建成模型进行模拟,我们可以了解小麦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生长规律。

模拟结果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小麦的生长状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农业措施,例如合理施肥、浇水和遮荫等,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三、应用价值与展望小麦越冬前生育进程与形态建成模拟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一)应用价值通过模拟小麦的生长过程,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制定种植策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冬前壮苗培育关键技术

小麦冬前壮苗培育关键技术

河南农业2023年第7期LIANGZHONG LIANGFA良种良法造成。

此类苗的显著特点是抗冻能力较差,分蘖成穗率较低,且生长后期较易发生病害、倒伏和早衰等,不利于稳产高产。

凡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冬前要及时进行镇压(过旺地块可多次镇压),有条件的可深耕断根,必要时可适当化控,控上促下,防止冬前拔节,并适当推迟施用拔节孕穗肥。

一般可分为三种情况。

1.土地肥沃、底肥较足和墒情较好、播种较早形成的旺苗。

生长速度快、生长势较强和分蘖多,是其突出特征。

通常情况下,11月下旬每667 m 2的总分蘖数可以达到或超过指标要求,如果不采取控旺措施冬前群体可达百万,而且由于此类旺苗植株高且叶片大,一旦遇冷冬或春季倒春寒则受冻较重。

此类麦田必须及早采取控旺措施,建议深中耕断根,一般可以深锄10 cm 左右,如果效果不佳,可于7~10 d 再深锄1次。

后期较易发生青枯,施用除草剂时也易出现药害。

出现露籽苗时要及早盖土。

套播地块可在旋耕机中间安装大规格的犁刀以反旋开墒沟,用开沟的细土覆盖种子。

(五)缺苗断垄一般情况下,麦垄长度15 cm 之内无苗即可视为缺苗断垄。

缺苗断垄多因选用的麦种发芽率较低、地力瘠薄、墒情不好,或整地不够精细坷垃大、浇水不匀和地下害虫为害等而导致。

要防止出现缺苗断垄,一是整地必须精细,做到地表平整。

二是足墒播种,如果播种时土地欠墒,可以提前灌溉,造墒播种。

三是建议播种前做好麦种发芽试验,发芽率低于95%的小麦种子不宜使用;另外,播种前拌种一定要匀。

四是播种前要给种子进行药物拌种,以防地下害虫为害。

(责任编辑 程丽红)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ABA在小麦幼胚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ABA在小麦幼胚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1.2.2 幼胚的选择及培养。 开花期选择生长一致的麦穗挂
牌标记,于开花后 13 ~ 14 d 取标记麦穗带回实验室,置 4 ℃
冷藏保存待用,接种时剥出中部小穗下部第 1、2 位小花籽
粒,经 75%酒精消毒 30 s 和 0.1%升汞消毒 10 ~ 15 min,无菌
水洗 3 ~ 5 次。 在无菌条件下将幼胚剥出,盾片向上接在诱导
Yumai 18 and Lankao 906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s.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induction frequency of emryogenic callus and differ⁃
entiation rates of callus and oxalate oxidase activities of immature embryogenic callus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t between different ABA
培养基上,放入 25 ℃ 培养箱培养。 诱导培养 21 d 后的初始
愈伤组织,在诱导培养基上继代培养 14 d 后,一部分先后转
移到继代培养基,再诱导培养12 d后统计胚性愈伤组织诱导
率,然后转入分化培养基,并于 14 d 后统计分化率;同时取另
一部分胚性愈伤组织在液氮中处理 30 s,然后保存于- 80 ℃
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 ABA,分析其对幼胚组织培养的影
导率和分化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由此可见,ABA 在幼胚
离体培养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品种间效应也存在显著
差异。
2.2 不同基因型对小麦幼胚组织培养特性的影响 由表 1

小麦茎尖再生体系的优化与CL5227基因的遗传转化

小麦茎尖再生体系的优化与CL5227基因的遗传转化

小麦茎尖再生体系的优化与CL5227基因的遗传转化小麦茎尖再生体系的优化与CL5227基因的遗传转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已成为改良作物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小麦进行遗传改良,可以提高其抗病性、耐逆性以及产量等重要性状,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小麦遗传转化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建立有效的再生体系,以便将外源基因稳定地导入小麦。

小麦的再生体系是指从植物体的一部分(如茎尖、叶片等)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其中,茎尖再生体系因其再生效率高、操作简便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因此,本文将聚焦于小麦茎尖再生体系的优化与CL5227基因的遗传转化。

首先,小麦茎尖再生体系的优化需要考虑到多个环节,如外植体处理、培养基组分、激素配比、培养条件等。

在外植体处理方面,正确选择和处理茎尖外植体对再生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

外植体的来源和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茎尖再生效率。

例如,使用生长健壮的无菌苗作为外植体并通过去表皮处理可以提高再生效率。

在培养基组分和激素配比方面,适当调整培养基的组成和激素浓度可显著促进再生体系的建立。

此外,控制培养条件也非常重要,如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小麦茎尖的生长和分化。

在再生体系优化的基础上,接下来是将目标基因CL5227导入小麦茎尖。

目标基因的选择是关键之一。

CL5227基因具有重要的农业性状,如抗病性、耐逆性等。

其编码的蛋白质能够增强小麦抵抗真菌病害的能力。

因此,将CL5227基因导入小麦茎尖可以为小麦提供更好的保护机制。

基因导入的方法主要有生化法、物理法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法等。

生化法通过直接注射基因物质进入茎尖细胞,物理法通过基因枪加速颗粒入射到目标细胞,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化法则通过将目标基因插入农杆菌的质粒中,再将质粒导入小麦细胞。

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基因导入方法可以提高遗传转化的效率。

虽然小麦茎尖再生体系的优化与CL5227基因的遗传转化在基础研究和应用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小麦器官形态建成

小麦器官形态建成

知识点
(1)了解分蘖和分蘖的作用。 (2)掌握分蘖的发生过程[(n-3)关系]。 (3)掌握分蘖成穗特点。 (4)掌握分蘖成穗几个节点(可靠叶龄期、临界 叶龄期、无效分蘖期等)的含义与确定方法。 (5)掌握冬前理论分蘖数的计算方法。
五 茎的生长
小麦各节间的伸长与叶片、叶鞘的出生存在一定 的同伸关系,一般为:
次生根


下层根(第3叶至第9叶发生的根)
(三)根的分布
0-20 cm 70-80%
20-40 cm 10-15% >40 cm 10-15%
(四)根的功能分组
播种 种子根
上层根 (第10叶之后发生)
A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孕穗 开花
6/Ⅰa 5/Ⅳ 5/Ⅰ1 5/Ⅱa
茎蘖数
12
35
8
13 21
(不包括胚芽鞘分蘖)
主茎第四叶出生时,N=4,4-3=1。第一叶位的分蘖 发生(第一分蘖),依次类推。




芽鞘
芽鞘蘖
第二分蘖
第一分蘖
第二分蘖
四叶期
超同伸


④ ② ①
缺位
超同伸
三1 四2 五3 六5 七8 八13 九21
分蘖的发生与主茎出叶存在N-3同伸关系。
❖ 二棱期
❖ 护颖原基分化期 ❖ 内外颖原基分化期
小花分化期
❖ 雌雄蕊原基分化期
❖ 药隔形成期
❖ 花粉母细胞形成期
❖ 减数分裂期,
四分体时期
❖ 花粉粒形成与充实期
(2)小麦穗分化过程
小麦的幼穗由茎顶端生长锥分化形成,在生长锥伸 长前,属初生期,宽度大于长度。

小麦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小麦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小麦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宋运贤;相天宜
【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6)002
【摘要】为建立小麦幼胚再生体系,以宿9908、皖麦53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胚龄、2,4-D浓度、基因型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其质量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2,4-D浓度对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质量有显著影响.不同2,4-D浓度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增殖率、分化率、成苗率差异显著,胚龄亦表现出相似规律.宿9908幼胚培养最适2,4-D浓度是2.0mg/L,胚龄14d;皖麦53最适2,4-D浓度是3.0mg/L,胚龄14d.最佳基因型为皖麦53.
【总页数】2页(P280-281)
【作者】宋运贤;相天宜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淮北市第一中学,安徽淮北 2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2.1
【相关文献】
1.4种玉米自交系幼胚遗传再生体系的建立 [J], 楚海娇;李闯;关淑艳
2.建立玉米幼胚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 [J], 李金红;霍岩;付莉;陶承光;史振声
3.新冬26小麦幼胚盾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J], 王勇;任崴;祝长青
4.节节麦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J], 徐凤;李春莲;李扬;柴乖强;王中华
5.小麦幼胚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J], 王宇宏;张彬;王玉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之欧阳历创编

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之欧阳历创编

小麦生长发育的基础知识一、小麦的一生(一)生育期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种子,叫小麦的一生。

从播种到成熟需要的天数叫生育期。

天津市小麦的生育期一般在230—270天。

(二)生育时期生产上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

(三)生长阶段根据小麦器官形成的特点,可将几个连续的生育时期合并为某一生长阶段。

一般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1.苗期阶段从出苗到起身期。

主要进行营养生长,即以长根、长叶和分蘖为主。

2.中期阶段从起身至开花期。

这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既有根、茎、时的生长,又有麦穗分化发育。

3.后期阶段从开花至成熟期。

也称子粒形成阶段,以生殖生长为主。

二、小麦各器官的构造和作用(一)根小麦的根是由胚根和节根组成的。

胚根也叫做种子根、初生根。

一棵幼苗通常有胚根3—5条,最多可达7条。

大粒种子胚根多,小粒种子胚根少。

当第—l片绿价出现以后,就不再生新的胚根了。

节根也叫永久根、次生根。

当麦苗生出2—3片绿叶的时候,节根就从茎基部的节上长出来。

小麦的分蘖多,节根也比较多。

根系一般入土100一130厘米,最深的可达2米。

根系入土越深,抗旱能力就越强。

据调查,一般约有60%的根系生长在20厘米深的土层里。

小麦根的主要作用是: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并运送到茎叶中,进行体内有机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源源不断地供给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茎小麦是成丛生长的,有一个主茎和几个侧茎(也叫分蘖)。

小麦的茎秆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节间不伸长,构成分蘖节,地上节间伸长,一般有4—6个节间。

茎的主要作用是:使水分和溶解在水里的矿物质养分(如氮、磷等)从根部通过茎部的导管由下而上流向叶子和穗部;把叶子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物质(主要是糖分),通过茎部筛管运输到根和穗子。

小麦冬前壮苗培育措施

小麦冬前壮苗培育措施

小麦冬前壮苗培育措施冬小麦是我国的主要作物之一,冬前壮苗培育是冬小麦高产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关于冬前壮苗培育的措施:1.选用优质种子: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小麦品种,具有早熟、抗逆性较强的特点。

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发芽率都达标,避免带有病害或虫害的种子投入,以免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小麦生长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供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肥料的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秧苗过浓。

3.合理密度:根据小麦品种特性和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合理的栽植密度。

通常情况下,栽植密度以每亩200~250株为宜。

过高的密度容易造成苗期争光竞肥和空气湿度过大,影响生长发育。

4.适时播种:冬小麦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进行播种,以便于在地温适宜的情况下,使小麦苗期能够顺利出苗并迅速建立起较强的根系和茎叶体系。

5.合理划线:在畦面上采用划线机划定苗床线,确保种植的整齐和密度一致。

划线宽度一般以1.2~1.5米为宜,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为20~30厘米。

6.浸种处理:将种子用0.3%的硫酸铜溶液中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再用0.1%的塞沙霉素溶液中浸泡30~40分钟,最后用清水冲净,待种子表干后进行播种。

浸种处理可以起到杀菌、促进发芽和提高苗期抗逆性等作用。

7.合理密闭:种植完毕后,及时进行密闭,尽量减少光照和气温变化对苗期生长的不利影响。

密闭宜选用透明地膜,覆盖整个苗床,同时提高地温和湿度,促进苗期生长。

8.科学管理:定期巡视苗情,及时清除杂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适时的翻松、中耕、摘心等管理措施,保证苗期的正常生长与发育。

冬前壮苗培育是冬小麦高产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优质种子的选用、合理施肥、适时播种、合理划线、浸种处理、合理密闭和科学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小麦苗期的生长质量和抗逆性,为后期的生长和发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小麦冬前壮苗的培育

小麦冬前壮苗的培育

小麦冬前壮苗的培育小麦冬前培育壮苗,不仅有利于群体合理发展,个体稳健生长,而且是单株穗多,穗大,粒多,粒饱的基础。

小麦冬前壮苗的标准:在适期播种条件下,一般要求主茎叶龄6--7片,单株分蘖5--8个,单株次生根7--8条;群体适宜,多穗型品种冬前分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1.2--1.5倍,大穗型品种冬前分蘖数达到计划穗数的2.0--2.5倍。

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一)深耕细作,施足底肥。

秋耕时深耕25cm以上,同时机耕机耙相结合,耕透耙透耢平,达到“深、细、实、平”的整地标准,以利于种子萌发出土和小麦根系生长发育。

底肥施用时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肥配方施用,微肥缺乏的地块补足微肥。

亩产500kg左右的地块一般要求每亩底施有机肥3000kg以上,标准氮肥20--25kg,标准磷肥25--30kg,标准钾肥10--15kg。

在生产上应大力推广底肥分层施用技术,以满足小麦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

(二)种子包衣,精细播种。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包衣,不仅有防病治虫作用,而且有利于拿全苗、壮苗,是一项投资少、增产效果明显的技术措施。

为确保一播全苗,播种时应注意以下四点:一要足墒播种,这是实现小麦苗齐、苗全的关键措施。

播种时如墒情差,可采取播前造墒或浅播压水法。

二要适期播种,保证小麦冬前有足够积温。

要求从播种至越冬开始,0℃以上积温达到650℃--750℃,以利于冬前形成壮苗。

三要播量适宜,以利于冬前培育壮苗。

在适期播种条件下,多穗型品种每亩适宜播量为4--5kg,大穗型品种每亩适宜播量为8--9kg。

四要规格种植,以利于提高麦苗整齐度。

宜采用机械播种,以确保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深一般4cm左右。

等行距种植,行距一般23--28cm。

(三)查苗补种,疏苗移栽。

为确保全苗,小麦出齐苗后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的,应用同一品种及早催芽补种。

方法是用25℃的0.2%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5--6小时,待胚部露白即可补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 t a t I s r c :mmau e e r o s u el f X n o g No 2 r s d a x ln s t t d h f c f d f r n t r mb y c t l o i d n . 6 we e u e s e p a t o s y t e ef to i e e t a u e f c mb n t n fa x n n o c n r t n n c l s i d c in a d d f r ni t n o al s T e r s l s o e o i a i s o u i sa d c n e t i s o a l n u t n i e e t i fc l . h e u t h w d o ao u o f ao u t a i e e t t n r t fc l s i d c d b 4 D i c mb d u wa in f a t e trt a a h td f r n i i a e o al n u e y 2. . w t Dia a i me i m s sg i c n l b t h n t t f ao u h n i y e h i d c d b 4 D o c mb o e Di e e t t n me i m o ti i g lwe o c n r t n o T wa r p — n u e y 2. 一 r Dia a a n . f r n i i d u c n an n o r c n e tai fZ s p o i l f ao o
2 X ni gIs tt o cl n ega h ee c , hn s A a e . i a tue f oo a dG orp yR sa h C iee cdmy jn n i E y g r o c ne , rm i 3 0 , hn ) f i cs U u q 0 1 C ia Se 8 1
to s t ifr n i t n o o t MS me i m o ti i g 2.4. 1. , n c mb 5 mg o al n i u o d fe e tai fr o . d u c n an n o D 5 me /L a d Dia a 0. /L fr c lusi — du to R d u c n anig Z 1 mg nd 2, D 01 mg ci n, me i m o ti n T /L a 4一 0. /L r c l s di e e t to r h e te f o f a u f r n i in we e t e b s fi l f a — c e y,he r g n r to  ̄e u n y o ln lt s9 inc t e e e a in q e c fp a te s wa 0% .On t e ba e o h s e u t a f ce ta d sa e h s ft e e r s ls, n e in n tbl i
Esa ls me to h a ln g n rto y tm o mmau e tb ih n fW e tP a tRe e eain S se frI t r Emb y c tla o n o g No 2 r o S u el fXi d n . 6
W ANG ng Yo ,REN e ,ZHU W i Cha . i ng q ng
24 D0 O g L对愈 伤组织 分化 效果为 最佳 , 苗分化率最 高可达 9 %。本研 究结果为建立 高效 、 ,. .lm / 绿 0 稳定 的新 疆主栽 小
麦 品种 的 遗 传 转 ; 6 幼胚盾片 ;再生 中图分 类号 : S52 1 1 .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0 —4 0 (0 1 0 - 1 - 0 1 7 5 2 1 ) 80 70 0 4
摘要 : 以新冬 2 6小麦的幼胚盾 片为 实验 材料 , 究不 同激 素及其 不 同浓度对愈 伤组 织诱 导和分化 的影 响。结 果表 明: 研
24 D Dcm a .. 和 i b 组合诱 导的愈 伤组织分化 率显 著优 于单独添加 2 4D或 Dcm a a ,- i b 。分化 培养基 中添加低 浓度 的 z a T有 利 于根 的分化。诱导培养基采 用 MS附加 2 4D 1 5m / ,- . g L和 Dcm a . / 分化培养 基采 用 R附加 Z mgL和 i b 5msL, a 0 T1 /
研究报告

勇 等: 新冬 2 6小麦 幼胚 盾片再生体系 的建立
新冬 2 6小 麦 幼 胚 盾 片再 生体 系 的建 立
王 勇 , 任 崴 祝 长 青 ,
(. 1新疆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信息研究室 , 乌鲁木齐 805 ; 30 4
2 中 国科 学 院新疆 生 态 与地理 研究 所 , 乌 鲁木 齐 80 1 ) . 30 1
( . eerhR o f l ua il ya dIfr t s Xni gN r l n es y U u i 3 0 4, hn ; 1 R sac om o e l Bo g n noma c , i a oma U i r t, rmq 8 0 5 C ia Mo c r o i jn v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