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国初期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合集下载

浅析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

浅析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

浅析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史摘要:钢琴这一西洋乐器早在清朝末年,开始传入中国,至今为止钢琴在中国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

在这100年间,中国的钢琴艺术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

中国的钢琴作曲家,结合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用钢琴展现出了我国传统的乐曲。

对中国钢琴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学习钢琴艺术,更好地促进我国钢琴的发辰。

接下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历史前言在清末民国初期,中国的国门被迫打开,钢琴艺术传人中国民间,那时候只有留洋归来的留学生,以及王公贵族才能享受钢琴这一艺术。

后来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钢琴这一音乐艺术,在中国流传范围越来越广。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从钢琴流入中国开始,将钢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上世纪30年代以前,30年代到70年代以及70年代后。

旨在更好的促进我国钢琴音乐发展,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钢琴。

1、钢琴的萌芽和发展我国最早开始出现钢琴,是在19世纪初期,中国第一首钢琴曲是由语言大师赵元任发表的,赵元任是我国优秀的语言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作曲家。

1915年,赵元任创造了中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这是中国第一首发表的钢琴曲。

《和平进行曲》乐曲完整,曲调流畅,以g调和弦为主,主要体现了欧洲的钢琴特色,但是缺少中国风情。

中国第一首钢琴曲的出现,很好的促进了中国钢琴文化的发展。

在早期音乐探索中,具有极大的价值。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钢琴音乐的萌芽阶段,中国的钢琴曲还处于实验时期,钢琴曲不够成熟,但是对我国今后的钢琴作品的创新具有极大的启示。

《和平进行曲》参杂了中外音乐元素,其中赵元任在创造过程中采取了中国古典式的创作手法,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

但是《和平进行曲》采用钢琴进行演奏,很好得促进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给了中国的钢琴学家一些启示。

鼓励他们将目光放到生活中去,旨在创造更为真实、更具有生活气息的音乐,这样才能增添音乐的活力,也能让音乐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浅析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浅析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浅析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作者:唐冰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1期摘要:我国的音乐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大量的青铜乐器就已经在我国出现了,甚至到了西周时期,我国所使用的乐器已经有了七十种之多,起初是古琴、琵琶、萧笛等本土乐器,后来随着历史的不断演变和发展,乐器的种类和样式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

关键词:钢琴;艺术;历史;发展[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1--01在1404年的欧洲,钢琴的前身,也就是拨弦古钢琴就出现了,当时的钢琴结构非常简单,音律也比较单一。

后来,大约在1710年前后,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里的意大利人在佛罗伦萨制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架钢琴,并取名“弱与强”(pianoforte),翻译成中文为“钢琴”。

在1811年时,伦敦的一位牛津大学的钢琴制造商,将原本是水平式的和弦跟敲弦改变成了竖式的,由此第一架立式钢琴问世了,从那以后,也有不少人对钢琴进行改进,促使钢琴在品种和形制上发展迅速。

由于钢琴具有优良且全面的性能、音响独特,在音乐演绎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88个琴键的全音域在各种音乐形式中都能广泛应用,深得音乐人士的喜爱。

我想,当克里斯托弗里自己在制造那架钢琴的时候,一定想不到钢琴会跟中国建立关系。

当莫扎特、巴赫、肖邦和贝多芬等等作曲家在创作钢琴曲时也一定只是想到了欧洲的听众,不会想到这听众中也会有中国人。

可就是这么神奇,在中西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的历史中,钢琴和中国的音乐生活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只增不减。

在中国人的音乐生活中绽放出了美妙的火花。

在明朝末期清朝初期的时候,随着美洲新大陆被发现,中方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也进入了新的历史篇章。

此时,西方传教士也开始进入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由此,欧洲古钢琴也随之进入中国。

据记载,一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曾把一架被称为“西洋铁丝琴”的乐器当作贡品献给明神宗,这是首架在中国出现的古钢琴。

浅谈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

浅谈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国的钢琴艺术到目前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中钢琴文化也是其中的元素之一。

同时钢琴文化在中国整个的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钢琴艺术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

文章结合中国钢琴艺发展过程,梳理不同时期钢琴艺术的变化特点,探讨钢琴在中国的发展。

标签:钢琴艺术;发展过程;探讨在多彩的音乐世界中,钢琴演奏呈现音乐的方式之一。

相应地,在某种角度上来看,钢琴文化在中国的出现是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下的产物。

随后,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渐渐地融入到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钢琴艺术。

我国的钢琴艺术的发展在中国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但是在新时代下,中国的钢琴艺术呈现的是一片繁荣的景象,甚至在国际上一占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虽然说钢琴文化不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但是它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的部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钢琴在中国的起源若想要深入研究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就需要先充分掌握它在中国的起源。

根据相关记载,钢琴在中国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061年。

当时,是通过以一名叫利玛窦的传教士在来到中国之后,把一台击弦古钢琴送给了当时的皇帝。

而那个时候,我们都知道中国还没有钢琴这个乐器的出现。

利玛窦在献出钢琴之后,引起了当时万历皇帝的注意和兴趣。

并且他把钢琴技术教给宫里的四位太监,《西琴曲意》是当时四位太监在利玛窦的教学下学会的第一首乐曲。

理所当然当时的四位太监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钢琴学生。

这是钢琴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记载,也是钢琴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起源。

但是,钢琴在中国的历史上真正取得历史性的发展是在二十世纪初。

当时在中国掀起了从未有过的音乐浪潮,主要的导火线是在学堂上对音乐的学习。

而在此时的阶段,中国的钢琴艺术开始发生了转折,有了历史性的变化。

在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不断碰撞中,人们对钢琴的喜爱和接受程度也不断增加。

期间,国外很多知名的钢琴大师的作品在中国的广泛被熟知和传播。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个时期,钢琴作为一种西方音乐器乐,被引入中国,并逐渐受到了一些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和学习。

最早期的中国钢琴艺术家主要是受过西方音乐教育的留学生,他们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带回到中国,并开始教授和演奏钢琴。

这些艺术家的出现为中国的钢琴艺术提供了一个起点,并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培养自己的钢琴家。

一些著名的钢琴教育家和演奏家,如李斯特、杨洪基、郎朗等开始在中国执教和演奏,并为中国的钢琴艺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钢琴艺术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然而,一些钢琴家仍然坚持不懈地进行钢琴演奏和教学,为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保持了一定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钢琴艺术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中国开始引进国外的钢琴教材和教学方法,为钢琴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同时,中国的钢琴家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赢得了许多国际比赛的奖项,并与世界著名的乐团和指挥家合作演出。

近年来,中国的钢琴艺术家数量和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学习钢琴,并参加各种音乐比赛和表演活动。

中国
的钢琴音乐会和音乐节也日益丰富多样,吸引着众多的观众和音乐爱好者。

总的来说,中国钢琴艺术在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钢琴家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国的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音乐教育的普及,相信中国的钢琴艺术将会继续蓬勃发展。

浅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

浅论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

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化领域 的重要 组 成部分 , 对于人 的 E常生活起着不可或缺的 l 而随着钢琴的传人 , 西方的传教士也开
分重要 的参考价值 。
卞萌在 《 中国钢琴文化之传承与发展》 重要作用。从古至今 , 音乐作为人们重要 的

书中, 把钢琴音乐作 为“ 文化 ” 放人 中国五 娱乐生活组成部分 , 为人们的生活不断增色 始将西方的钢琴弹奏技巧和钢琴音乐带人 了 添彩 。而在 所 有 的音 乐 艺 术 形 式 中 , 琴 音 中国。虽然作为钢琴教师的西方传教士多数 钢 千年历史传承中去进行深人 的探讨和分析 ,
的 发 展
六个 章节对钢琴文化 的形成 和发展作了重 分析 , 事实上也正是对我国钢琴文化发展历
要 的论述/ 2 1 。与此 同时 ,中国钢琴文化 的形 程 的一 次梳 理 。 《 成 和发展》还是我 国第一部 钢琴 音乐史专 著, 对艺术工作者研究我国钢琴文化有着 十


钢 琴 音乐 的 历 史
另据元末明初 人陶宗仪在其《 南村辍耕
录》 中记载 , 元代时 曾出现了一种称之为“ 贵
古代的跑步运动在信息传递方 面也发 了职业信使 。到清朝咸 丰二年 (82 , 15 )人们
由赤”的长跑 比赛 ,每岁一试之 ,名 日放 挥着重要作用 。考古研究发现 , “ 早在汉朝 , 具 创设了“ 乡约大帮信轿行 ”具体 负责来往 麻 , 走” “ 。 贵南赤” 来源于蒙古语 , 就是快步行走 有长跑素质的人就高速奔跑在马车前面, 以 书信 的专 门投递 ,而要胜 任跑信佚头的角 也 者的意思 。 贵由赤” “ 的长跑 比赛在元朝的大 便于及时打探消息和传递信息 , 出现 了大 色 ,长跑能力就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伍伯” 的各种形 象。 麻乡约的信件在传递时要求及时准确 、 诚实 都( 今北京 ) 周边 或者京杭大运河两旁一条 量有关历史上长跑健将 “ 官方消息 以及社会 、 文化 、 经济 守信 , 这种投递书信的方式如同一场长跑接 绵延 3 0 00多里的多个驿道之间展开 。 自元 到宋朝时期 , 世祖 忽必烈至元二十四年(2 7起 , 18 ) 元朝 的 事件 、 闻逸事等往往被编入小报并 南善于 力赛 , 奇 需要足够的具有优 良跑步素质的人员

建国以来中国钢琴艺术民族风格的发展

建国以来中国钢琴艺术民族风格的发展
王 婧
( 阳 师 范 学 院 音 乐 系 ,湖 南 衡 阳 衡 4 10 ) 2 0 8
摘 要 :建 国 以 苯 , 中 国钢 琴 艺 术 民 族 风 格 的 发 展 空 前 繁 荣 。仅 从 语 境 、 结构 、 节 奏 、触 键 、 音 色 、题 材 、和 声七 个 方 面 的 特 点 看 ,就 明显 有 别 于 西 方 钢 琴 艺 术 。其 发 展 从 建 国 初 至 今 , 大 致 分 三 个 阶 段 : 即 从 建 国初 到
关 键 词 :建 国以 来 ; 中 国铜 琴 ; 艺术 ; 民族 ;风 格 ;发 展 中 图分 类 号 :J 2 . 64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3 3 2 1 0 — 1 70 6 30 l ( 0l ) 40 6 - 3
音 乐 王 冠 上 的璀 璨 明 珠 、乐 器 之 王 钢 琴 ,从 l 9世 纪 晚
境 、结 构 、节 奏 、 触 键 、音 色 、题 材 、 和 声 为 例 浅 述 其
特点 。
实 实在 在 的 存 在 。每 个 ‘ 音 符 ’都 具 有 本 身 的 真 实 意 义 , 小 不 是 虚 幻 的 ” 。 中 国 的 钢 琴 音 乐 装 饰 就 不 同 ,在 装 饰 位
民 族 时 代 特 征 、 民族 风 格 习 惯 等 多 方 面 的 内 容 和 形 式 ,以
但 不 是 虚 音 ,所 有 音 符 都 是 实 音 。 只 有 “ 弱 ” 差 别 , 没 强
有 “ 实 ” 差 别 。 ( )装 饰 上 的 特 点 。 “ 虚 3 巴赫 的 装 饰 精 细 、
繁 荣 ,始 终 有 一 个 中 心 问 题 :即 如 何 发 展 中 国 钢 琴 艺 术 的

建国初期十七年中国钢琴作品民族化发展趋势——浅析钢琴曲《蓝花花》

建国初期十七年中国钢琴作品民族化发展趋势——浅析钢琴曲《蓝花花》
用;
乐 曲散 发出浓郁 的泥土气息” ②, 魏廷格 先生在他 的《 汪立三
的钢琴创作》 中如是说。 新 中国成立的前 十七年 间中国钢琴音乐创 作具有题材选 择形式广泛 , 内容新颖 民族化 , 感情淳朴充满乐观向上的新 时
( 3 ) 在 和弦音响结构方面 , 三度和声叠 置 、 二、 四度 和声叠 置和七度 、 九度不协和音程 的运用 , 极大增强 了旋律 的民族色 彩和韵律 ; ( 4 ) 在节奏方面 , 中国 民间的打击乐节奏 , 如锣鼓节奏 , 在
手法 , 巧妙柔和 的交织了紧张激烈 、 哀怨愤怒 、 坚强不屈 、 英 勇 抗争、 自由愉悦等多种情绪 , 鞭笞 了封建买办婚姻对妇女的残
段空前繁荣时期。


建国初期 中国钢 琴发展的 民族化趋 势
害和压迫 。 钢琴 曲《 蓝花花》 以三段体结构为原则构思全 曲, 第

( 1 ) 在标题方 面 ,这一 时期 的中国钢琴作品多是写意性标 题或者叙事写实性标题 , 常常以一 幅画、 一首诗一个景 点或者
们眼 前 ;
民歌特有的歌 唱发声装饰技巧 ,更加生 动的表现 出女主角蓝 花花的情绪变化 , “ ……更带有作曲家的个性特点 ,是他探索 了一种钢琴用民间唱法 ‘ 歌 唱’ 的技巧 , 可谓钢琴的土嗓子 , 使
( 2 ) 在旋律方面 ,中国钢琴作 品主要采用 民族调式为主的 旋律 , 内蒙古 、 维吾尔族 、 藏族等 民族特 色旋律得到较 多的运

治时期 ,对爱情忠贞不渝敢于追求 自由的女性蓝花花 同封建
旧势力做斗争的顽强精神。 这部作 品的主题是民族调式 , 但是
旋律却大胆配 西洋调式 , 该 曲运用变奏性 的原则 , 在篇 幅不 长的整部 作品中 , 作者大 胆运 用七 度 、 九度等不协和音程 , 改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探讨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探讨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探讨
中国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和西方音乐的引进,中国作曲家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曲目中。

从那时起,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第一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当时的中国作曲家着重研究和整理民间音乐,将一些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元素融入到钢琴作品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包括聂耳,在其著名的《二泉映月》中融入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色,使得钢琴音乐呈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的风采。

第二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这个时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转型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作曲家开始更加注重探索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结合,创作出更加独具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有郭沫若和聂耳,他们的作品包括《黄河钢琴协奏曲》和《夜访花灯路》,都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的魅力。

第三阶段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大革命的时期,钢琴音乐创作受到了影响,创作风格变得更加单一和简约。

在这个时期仍然有些作曲家保持了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并继续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有于良杰和秦郁春,他们的作品包括《黄土高坡》和《黄河颂》,以其深情的旋律和独具中国风格的和声,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简析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及其重要特点

简析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及其重要特点

简析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及其重要特点张丽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该文对中国钢琴作品发展的脉络做了简明的介绍,分析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特点,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国钢琴作品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钢琴作品;发展;教学;作用关键词:近年来无论从“悠悠中国情——周广仁师生中国钢琴作品音乐会”,还是从“郭志鸿教授从事钢琴作品创作50周年音乐会”,赵晓生先生“以史带论带曲”的讲授中,我们均能真切地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形成与发展做着积极的努力。

笔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脉络以及其自身的特点和在教学中的地位进行简要的概述,借以表达对老一辈钢琴家的无限敬仰之情。

1.中国钢琴作品发展的脉络1.1萌芽阶段:1913年,赵元任根据民间音乐曲调创编了风琴曲《花八板与湘江浪》,并于1914年5月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风琴弹奏会上公演,这预示着我国键盘音乐创作的启蒙。

1915年,赵元任又创作了钢琴曲《和平进行曲》在《科学杂志》第一期公开发表[1],这是迄今所见中国人创作的第一首钢琴音乐作品,这首G大调钢琴小品。

虽在创作上略带模仿欧洲传统技法的痕迹,但这种探索在早期音乐创作中是很有价值的。

1.2成熟阶段:到了30年代,音乐家对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做了多种成功的探索,先后出现了一批较有创作性的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贺绿汀《牧童短笛》,它的问世标志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

1.3繁荣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国际交流增多,我国钢琴文化发展充满了生机。

在此形势下我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新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如陈培勋《买杂货》(1952年)、汪立三《兰花花》(1953年)、廖胜京《火把节之夜》(1953年)、丁善德的《快乐的节日》组曲《新疆舞曲第一号》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至今被人们喜爱并演奏着,而且成为优秀的教材。

此间我国钢琴教学由过去只弹外国经典作品变为在广泛学习外国钢琴文献的同时,重视中国作品在教学和演奏中的运用。

论述中国钢琴发展简史

论述中国钢琴发展简史

论述中国钢琴发展简史中国钢琴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钢琴这一西方键盘乐器也逐渐进入了中国。

然而,中国钢琴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一、清朝末年的传入与起步清朝末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钢琴开始进入中国。

最早的钢琴传入主要是通过外国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们为了更好的宣传教义,就寓教于乐,从上海、广州等口岸城市将钢琴等西洋乐器传入中国。

此后,在一些口岸城市,人们开始学习弹奏钢琴,这也标志着中国钢琴的起步。

二、民国时期的初步发展民国时期,中国的钢琴开始得到初步发展。

这一时期,钢琴教育的普及程度有所提高,一些音乐学校和音乐社团纷纷开设钢琴课程,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同时,中国的作曲家也开始尝试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等。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钢琴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家开始重视音乐教育,钢琴教育也得到了大力推广。

许多音乐学院纷纷设立钢琴专业,培养了大量的钢琴演奏人才。

同时,中国作曲家也开始更加积极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创作道路,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殷承宗的《黄河协奏曲》等。

四、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钢琴事业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注重孩子的音乐教育,学习钢琴的人数也大幅增加。

同时,中国的钢琴作曲家也开始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吸收世界各地的音乐元素,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国际水平的作品。

此外,中国的钢琴演奏家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为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现代的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钢琴事业继续蓬勃发展。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文化需求的增加,钢琴教育在中国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普及。

同时,中国的钢琴作曲家和演奏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推动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创新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钢琴也逐渐得到了国际认可,许多中国的钢琴家开始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为中国钢琴事业的发展赢得了荣誉。

浅谈中国钢琴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浅谈中国钢琴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浅谈中国钢琴艺术的诞生与发展【摘要】中国钢琴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影响。

文章从中国钢琴艺术的诞生历史和发展过程入手,探讨了其特色与传统,并与西方钢琴艺术进行了比较。

同时也描述了中国钢琴艺术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通过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全面分析,揭示了其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价值与意义,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钢琴艺术的不断创新与传承,将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多贡献,也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中国钢琴艺术、诞生、发展、特点、传统、历史、特色、比较、现状、未来发展、挑战、机遇、价值、意义1. 引言1.1 中国钢琴艺术的意义中国钢琴艺术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国钢琴艺术代表了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力和声誉。

通过钢琴演奏,中国音乐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音乐的魅力和独特风格,为世界各地的观众带来了深刻的音乐体验。

中国钢琴艺术承载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和传统价值观。

在钢琴演奏中融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古琴、二胡等,使得中国钢琴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传承了悠久的中华文化。

中国钢琴艺术也是中国现代音乐发展的重要标志和象征。

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国钢琴艺术逐渐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创新了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为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钢琴艺术的意义在于丰富了中国音乐文化,提升了中国音乐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传承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钢琴艺术的意义将继续激励和启迪更多的音乐人,为中国音乐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1.2 中国钢琴艺术的影响中国钢琴艺术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中国钢琴艺术的兴起和发展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中国音乐在世界舞台上有了更多的发声机会。

中国钢琴艺术的影响也体现在推动了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为中国音乐事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钢琴发展史

中国钢琴发展史

各位小朋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由我来当一次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钢琴的发展史和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特点。

首先,我来讲一讲中国钢琴的发展史。

中国的第一架钢琴是从欧洲传入的,至入不过百余年。

当时,西方的钢琴音乐已经发展到很繁荣的时期了。

所以说,中国的钢琴传入还是很晚的。

20世纪30年代,3位白俄罗斯人来到上海,他们对钢琴在中国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影响。

中国的第一批钢琴教授都是他们的学生。

50、60年代,中国与苏联交流密切,使得苏俄学派的演奏风格占主要地位。

一大批青年钢琴家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比如傅聪、刘诗昆等等。

在1949年之前,中国的钢琴作品数量很少。

1949-1966年是“民歌+和声”的模式。

1966-1978年,以“样板戏”改编为主。

到了80年代创作风格才走向多样化。

中国钢琴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多优秀的中国作品。

这些作品有很强烈的民族风格。

那么中国钢琴曲的创作特点有哪些呢?下面,我接着给大家讲一讲:.通过我的学习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主调音乐创作为主什么是主调音乐呢?主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整部作品以某一声部的旋律为主,其他声部以和声等进行伴奏。

这样的曲子听起来感情表这明确,欣赏者容易融入其中。

代表作有:《和平进行曲》、《梅花三弄》。

第二个特点是:以改编民间音乐为主多依据传统音乐进行改编,在西洋音乐基础上,具用中国色彩编曲方式进行创作。

代表作有:《绣金匾》。

第三个特点是:模仿民间乐器的声音利用钢琴不同的演奏方式模仿弹拨乐器、吹拉乐器、打击乐器。

比如模仿古琴的有《梅花三弄》,模仿笛子的有《冀北笛音》,而在《夕阳箫鼓》中模仿了箫、古琴、琵琶、古筝的声声。

总之,中国的钢琴作品与西方的音乐相比还是有很多不同的,感兴趣的小朋友不妨也回去听一听。

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体会其中民族音乐的精华所在。

浅析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历程

浅析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历程摘要:对钢琴艺术的概念进行分析研究,一般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钢琴创作、钢琴教学及演奏。

钢琴艺术的发源地是欧洲,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钢琴艺术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也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对推动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作用巨大。

国人在接受钢琴艺术的过程中,逐渐将本土文化融入其中,让中国的钢琴艺术获得了创新性发展。

因此在钢琴艺术传入我国后,其形式及艺术风格都出现很大变化。

为了更好地对钢琴艺术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析国内钢琴艺术理论和发展前景,以期推动我国钢琴艺术的进步。

关键词:钢琴艺术;作品创作;演奏形式在钢琴艺术最初传入中国之时,国内的作曲家就开始尝试钢琴曲创作,并对这一艺术形式展开研究,这些音乐探索为中国的钢琴艺术理论建立奠定了基础。

本文对中国化钢琴艺术的研究,主要从钢琴曲的创新创作、钢琴教学和艺术演奏等方面入手。

中国化钢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艺术相互交融形成的新事物,它和传统音乐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但在风格变化上又有明显的区别。

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整理,我们能够对钢琴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有助于推动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一、国内对钢琴艺术理论概念的研究(一)钢琴曲的创作。

钢琴曲的创作是我国钢琴艺术的核心,因为只有进行钢琴曲创作才能开展钢琴演奏,才能推进钢琴教学。

在钢琴艺术传入我国之后,作曲家就开始尝试把中国文化融入钢琴艺术中,创作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钢琴曲。

贺绿汀是中国第一位完成本土钢琴曲创作的艺术家,他创作的《牧童短笛》是中国钢琴曲的代表作品。

在贺绿汀之后,许多作曲家也加入钢琴作品艺术创作行列,这为现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也为我国钢琴艺术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国外优秀钢琴作品的不断传入,为国内钢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加速了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并加速了中国音乐文化与西方音乐文化的融合。

(二)钢琴教学。

钢琴艺术是19世纪末传入中国的,在20世纪初,钢琴艺术开始进行课堂。

浅谈中国钢琴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浅谈中国钢琴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意大利传 教士利玛 窦把一架钢 琴献给 明
奏 家 如倪 洪 进 、 傅聪 、 李 民锋 、 刘诗 昆等 ,
开 始 了频 繁 的 海外 交 流 . 为 中 国 钢琴 艺术 的发 展 起 到 了推 动 和 发 展 的 重 要作 用 2 O世 纪 五 六 十 年 代 . 中国 的钢 琴 音 乐蓬 勃 发 展 。 有 《 彩云追月》 、 《 新疆 随 想 曲》 、 《 梁祝》 等 大量 的创 作 出 现 , 不仅 质 量 好. 还 显 露 出 创 新 的精 神 . 使 钢 琴 音 乐 的 创 作 跨 进 新 的 历程 碑 进 入 八 十 年 代 . 随
琴 这 种 特 种 商 品 也 带 进 中 国 。最 早 在 上
海、 广 州 等 城 市 出 现 。钢 琴 出现 最 多的 地
师、 钢 琴 教 育 家 的演 奏 和 讲 学 。 让 中 国人 饱 尝 了 国 际前 沿 钢 琴 艺 术 的盛. 宴 由于 广
泛 的 国际 交 流 和 经 验 的传 播 . 让 中国 的钢 琴 艺术 有 了飞 跃 经 过几 年 的 学 习 , 在 众
曲《 中 国组 曲》 等。而后 , 中 国 出 现 艺术 歌
曲的 创 作 高潮 . 很 多歌 曲的伴 奏 . 都 是 利用
入 中 国 也 算是 一件 不 平 凡 的 事情
1 8 4 0年 鸦 片 战争 爆 发 .英 国人 用 坚 船 利 炮 打 开 了 中 国封 闭 已久 的 国 门 . 西 方 的商人来了. 他 们 带来 西 方 的商 品 也 把 钢
听 .于 是 就命 几个 太 监 学 习钢 琴 弹 奏 . 结 果 这 几 个 太 监 学会 了弹 奏 钢 琴 . 博 得 皇 帝 喜 欢 还 有 一 位 中 国 的皇 帝 喜 欢 钢 琴 的就

钢琴音乐在中国新时期的发展

钢琴音乐在中国新时期的发展

校任教。在艰难的日子里,这所学校的教师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素质 和一贯的教学传统,学生也保持了刻苦学习的良好学风,成为钢琴 专业教育的骨干。1942年丁善德筹办了“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教 师阵容强大,教学要求严格,学校有很大的发展,有钢琴专业,作 曲专业,民乐专业等等。其中钢琴专业人数最多,有学生130人左 右。著名的钢琴家朱工一和周广仁都曾是该校的学生。
这一时期,成立了南京国立音乐院,为我国的文艺事业做出了 贡献,为中国专业钢琴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些艺术院校回迁、重建的同时,一些著名的钢琴家陆续地 出国深造,如丁善德、洪士理、李嘉禄、吴乐懿等。而20世纪30-40 年代由上海国立音专、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和松林岗分院培养的优秀 钢琴人才,在这一时期已在全国各地建立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国仲.分析中国钢琴音乐的历史与现状[J].音乐时空,2016,06.
61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钢琴音乐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钢琴音乐也得到了空 前的变化与发展。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音乐教育事业十分关注,中国 钢琴音乐进入了一个初步繁荣的历史时期。国家对于音乐教育事业 有了很深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去了解钢琴专业与钢琴作品。 中国钢琴音乐历来是世界钢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钢琴 文化艺术作为整体,中国钢琴音乐作为部分,部分的发展能够促进 整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中国钢琴音乐需要不断创新实现自身的发 展,进而促进世界钢琴艺术文化的发展。因此要让中国钢琴音乐焕 发生机、历久弥新、充满活力、日益丰富,就必须不断进。其总体 特点是:以民族化、群众化、革命化的音乐风格为主,音乐情感质 朴、乐观、明朗、向上。 四、结语 经过翻阅大量书籍,查找到钢琴在中国新时期发展的资料,从 钢琴在中国的时间脉络入手,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懂得了中国 钢琴发展史上重要的人物。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曲 折的过程,因为有伟大的钢琴家才使自己对于钢琴的发展以及钢琴 发展的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论建国初期钢琴作品的特点——以黄虎威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为例

论建国初期钢琴作品的特点——以黄虎威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为例

子舞》、《蓉城春郊》、《阿坝夜会》,单从名字看就是满满的中国风味。

这六首小品皆取材于四川民歌,第一第三第五首为汉族民歌,其余三首则为藏族民歌。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作曲家所生长的环境,生长环境会造就人的性格,自然也造就了作曲家的风格。

作曲家对于脚下的土地热爱之情毋庸置疑,这也造就了曲子中中国风味的形成。

当然,在此阶段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改编钢琴曲,如丁善德先生的《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新疆舞曲》,桑桐先生的《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汪立三先生的《兰花花》……(二)音响效果的民族性中国的乐器文化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最远可以追溯到9000多年以前的贾湖骨笛③。

经历过岁月的洗礼,中国民族乐器成为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一部分,每一种乐器都有它独特的音响效果,这些音响效果不单单是演奏中的调式音程,还经常用于模仿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比如用拉弦乐器演奏出马叫声、用打击乐演奏出电闪雷鸣之效、用吹管类乐器演奏出鸟语虫鸣之声……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修旧如旧”,基于民族特征而创作的钢琴曲,以中国的民族性为立足点,作曲家就一定需要对乐曲的音效有所追求,运用模仿式的音色,力求钢琴演奏的音效与民族乐器音效的相似,以唤出听众的共鸣。

在《巴蜀之画》中,通过演奏技巧对曲子进行不同的音色处理,模仿民族器乐、人声与自然界的声音来表现中国的民族民间的特色。

在第一首小曲《晨歌》中,运用了两个个极弱的下行三连音倚音,作为装饰音,恰如清晨的露珠,从高处“啪嗒”滚落。

在第一,第四,第五小节运用了前倚音,更像是在模仿巴蜀方言语调,用乐曲一下子拉住了的人的心灵,把民族性与地域性完美展示出来。

在第三首《抒情小曲》中,第六小节开始直至第十一小节,主旋律位于低音声部,而右手所演奏的高音声部用固定的音型六连音进行伴奏,模仿出小溪的流淌感。

同样的流淌感出现在第五首小曲《蓉城春郊》的呈示段,不同的是,中低声部作为了高声部的伴奏声部,用和弦中琶音的进行模仿出了郊外流淌的潺潺春水。

浅析我国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浅析我国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

浅析我国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我国早期钢琴作品是中国音乐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体现了我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我国早期钢琴作品的风格特点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音乐遗产。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早期钢琴作品。

早期钢琴作品,顾名思义,就是指我国在钢琴音乐发展的早期阶段所创作的作品。

这一时期最常见的是古典主义风格,这是一个历时约一百年的音乐时期,从约1750年到1820年。

在这个时期,音乐风格以对称性、清晰的结构和和谐的旋律为主要特点,这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情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早期钢琴作品在音乐结构和审美风格上与中国传统音乐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在我国早期钢琴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

早期的钢琴作曲家们大多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启发,他们在作品中融入了中国古典音乐的音调、音色和节奏,从而创造出充满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

这种融合体现了钢琴作曲家们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对自身文化传统的尊重,也使得这些作品在音乐上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早期钢琴作品的节奏和韵律也是其重要的风格特点之一。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节奏和韵律的处理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这一特点在早期钢琴作品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作曲家们通过对韵律的灵活运用和对节奏的精准把握,使得这些作品的音乐节奏更加多变,更加富有活力,更加贴近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早期钢琴作品还表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和情绪。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情感和情绪是音乐的灵魂,这一点在早期钢琴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作曲家们通过音乐的旋律、和声和节奏,表达出了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情绪,使得这些作品更加深入人心,更加有感染力。

这种丰富的情感和情绪让早期钢琴作品成为了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钢琴作品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学、诗词和绘画的主题和意境,这些元素的运用使得这些作品更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建国初期钢琴音乐发展概况 国家精品课程课件PPT

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建国初期钢琴音乐发展概况 国家精品课程课件PPT

弹奏要点
引子:应弹出和弦的变化,一种和弦用一个踏板、 声音连贯,基调是安宁的。 第一段:引子的一小节相当于后面的一拍,旋律 很流动、连贯。 第二段:中段旋律在左右手相互呼应,均匀进行 、 起伏自然。 再现段:力度更饱满并加强低音,慢慢平静下来。
表情术:
Andantino Larghetto Grazioso Tranquillo 小行板 小广板 优美的 雅致的 安静的
萌动探索期:1915年我国第一首钢琴曲《和平进 行曲》——1934年《牧童短笛》诞生之前—— 1915年赵元任创作钢琴曲《和平进行曲》 初步繁荣时期:1934年《牧童短笛》创作—— 1966年文革前夕. 徘徊时期:从文革初期《钢琴伴唱“红灯 记”》——1979年钢琴协奏曲《山林》创作成功 之前. 创新发展时期:1979《山林》协奏曲为起点
表情术语: • Allegro • Allegretto • Codetta
快板 小快板 小结尾
弹奏要点
引子:全曲充满活跃喜悦的情绪,由跳跃的伴奏音型引入 并衬托了主题,更显出它的欢乐心情。 第一段:左右伴奏应轻松,大指灵活,用一个力量弹奏, 不必过分使劲,手腕和大指都应放松,活跃的节奏衬托出 喜儿欢快的心情。 第一变奏:十六分音符要紧凑,使情绪活泼欢腾。右手部 分要弹得非常欢快、流畅、明亮,手臂和手腕放松,手指 积极地活动,有力而灵巧,同时也应有句子的感觉,连贯、 清晰、流利。 后面是小快板,比前面稍慢,用主旋律的骨干音加以变奏, 调性作了对比,在属调上,对比性鲜明,将主题变成深厚 而富有歌唱性,情感纯朴,形成对唱。这一部分每小节应 用踏板,但音量要轻,为使整个共鸣很干净,最好在左手 一出来就踩下踏板。
建国初期钢琴音乐发展概况

• • • • • • • • • • • • 《舞曲三首》 《快乐的节日》《第二新疆舞曲》——儿童组曲 《乡土节令诗》——钢琴套曲 《卖杂货》《思春》《旱天雷》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 朱工一的 《序曲》 桑桐的 《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随想曲》 汪立三 《兰花花》《小奏鸣曲》 蒋祖馨 《庙会》 朱践耳 《序曲二首》 江静 《红头绳》 黄虎威 《巴蜀之画》——组曲 吴祖强、杜鸣 《鱼美人》——舞剧组曲 他们集体创作的 《红色娘子军》的钢琴改编曲等 马 思 聪 丁善德 江文也 陈培勋

中国主调钢琴音乐的发展

中国主调钢琴音乐的发展

中国主调钢琴音乐的发展一、早期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萌芽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国的音乐文化由前期的“西学东渐”,逐渐向着结合本国国情而发展。

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与新的时代和群众相结合,树立先进的世界观,把提高和普及结合起来,努力表现新人物和新世界。

该文艺指导思想的出台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20年代1914年,赵元任创作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被普遍认为是第一首中国钢琴曲。

萧友梅1916年创作的钢琴曲《哀悼引》,1923年的大型钢琴曲《新霓裳羽衣舞》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民族题材的钢琴曲。

在这一时期,中国钢琴音乐在创作上主要借鉴、运用18世纪、19世纪的主调作曲技法,表现现实生活和民族斗争。

此时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刚刚开始探索、实验,欧洲的多声部音乐的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单声部音乐思维的结合还不够成熟,缺少鲜明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

20世纪30、40年代1934年,美籍俄裔著名钢琴家齐尔品在上海国立音专举办的“征求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创作评奖活动(12)。

在这次比赛中,共收到11人的20件作品。

其中主调的钢琴音乐作品有《摇篮曲》《思往日》、《摇篮曲》、《牧童之乐》、《C小调变奏曲》等。

除此之外,还有贺绿汀创作的《晚会》;刘雪庵的《中国组曲》;邓尔敬的《儿童钢琴曲四首》;瞿维的《花鼓》;丁善德的《春之旅组曲》《中国民歌主题变奏》;陆华柏的《浔阳古调》《农作舞变奏曲》等作品。

这个时期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成立后培养出的专业音乐作曲家,为以后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齐尔品的感召下,中国作曲家们开始创作带有中国风味、民族特点的钢琴作品。

同时,专业钢琴音乐创作更加全面、系统地借鉴了西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曲技巧及风格,但是主调作品仍占有主要地位。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以及反思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以及反思

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以及反思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钢琴艺术文化也开始在我国盛行,钢琴在中国的出现,是中西方文化的结晶,也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传播、交流产生的必然结果。

在研究钢琴艺术时,要先了解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对其历史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样才能客观的分析钢琴艺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并找到科学的解决办法。

本文从钢琴的创作和演奏两个角度来看其发展历程,并就其发展时遇到的问题加以讨论,让钢琴的未来发展思路更加的清晰。

关键词:钢琴艺术;发展历程;反思任何形式的文化从其诞生再到发展,都会受到历史文化的制约和影响,钢琴文化也一样。

从我国钢琴发展的整个历程到当今中国乐坛,其成就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国是钢琴文化的后来者,在学习西方钢琴文化时,要对钢琴文化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纵观其各方面的发展历程,结合现阶段中国钢琴文化的发展问题,找到科学的解决依据。

一、钢琴艺术创作的发展和思考在中国钢琴家能够独立举办钢琴演奏会之前,一部分音乐家已经开始创作带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了,这对唤起我国创作民族钢琴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适应我国钢琴艺术发展的初期教育需要,因此早期的钢琴曲目大多数来源于教师,由于当时印刷困难,钢琴曲谱的传播都是依靠手抄形式,能够流传下来的仅仅是公开发表在杂志上的几篇。

目前我国保存的第一首自己创作出版的钢琴曲谱是1915年赵元任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和平进行曲》,虽然曲谱简单,但是却对我国钢琴创作的初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改变了原来依词填曲的创作方式,开始进行独立创作钢琴乐曲,是我国近代钢琴艺术创作的标志。

在具有资本主义民族特色的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的钢琴音乐最早来源于民间,这也为我国民族钢琴文化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种特色的钢琴音乐使西方的钢琴艺术与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相连接,将两者的音律连接起来,如作品《锯大缸》的创作就是依托于民族音乐,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和声配奏,在这个基础之上,一些声乐伴奏形式的作品也逐渐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国初期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
作者:吉川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3期
【摘要】钢琴是最为重要和流行的乐器之一,钢琴在我国的流传时间较短,但是却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钢琴艺术作为重要的音乐门类,受到艺术工作者和文化部门的重视。

在建国初期的钢琴艺术发展过程中,發展成就主要体现在对多种音乐形式进行的钢琴曲改编和钢琴曲的民族化发展。

【关键词】建国初期;钢琴;发展
建国初期,我国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文化建设都处于特别落后的局面,如何有效提高我国的艺术水平,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特别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钢琴艺术属于舶来品,并不具备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想要推动钢琴艺术在我国的发展,进行我国钢琴曲的编创和民族化的钢琴曲发展成为推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进步和钢琴艺术民族化的重要手段。

一、建国初期我国钢琴曲的改编
钢琴曲的改编,主要是指对我国本土化的音乐艺术,根据钢琴的演奏技巧和基本构造进行适应于钢琴演奏的改编。

这种改编可以直接取材于现有的音乐形式,使钢琴艺术的发展充分体现出民族化、本土化的特征,也有利于建国初期我国钢琴艺术的丰富和发展。

总体而言,建国初期钢琴艺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我国民间歌曲、民族乐曲、爱国歌曲和歌舞剧等的改编。

(一)对我国民间歌曲的改编
据统计,根据民间歌曲改编的钢琴曲是建国初期最主要的钢琴曲改编类型,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民间歌曲的类型丰富,而且其旋律特征适合钢琴的演奏特点。

在建国之前,我国已经开始了民间歌曲的钢琴曲改编工作,为建国初期的改编工作提供了经验和依据。

在建国初期的民歌改编过程中,作曲家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地进行民歌的移植,而是更加注重钢琴这一西洋乐器的演奏特点和作曲方法,通过对民间歌曲的曲调组织和安排,并结合钢琴艺术的表现力,这一时期的民歌改编钢琴曲充满了民族特色。

由此,我国也学到了把我国的民族音乐与西方的乐器进行调节配合的方法,给以后我国的音乐创作和音乐发展开辟了道路。

这一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改编钢琴曲有汪立三的《兰花花》、尚德义的《喜丰年》等。

(二)对民族器乐的改编
我国的民族乐器发展历史悠久,传统的古代乐曲更是体现了我国的文化精髓和民族性格。

我国民族器乐曲,不仅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体现,也承载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和儒家文化特点。

此外,我国的古典乐曲与古典乐器相结合,具有悠远、柔美等显著的特点。

建国初期的艺术家们在进行民族器乐曲的改编过程中,为了保持我国传统音乐的特点,体
现我国传统音乐的意境,通常是保留原曲的旋律,同时根据钢琴的特点加入各种技巧模仿我国古典乐器比如筝、箫等的音色,从而丰富我国古典乐曲的艺术表现力,使我国古典的乐曲通过西洋的钢琴,也能很好地展现出来。

这段时期,比较有名的民族器乐曲改编的钢琴曲有江文也根据北魏同名筝曲创作改编的《典乐》和根据琵琶古曲《蜻蜓点水》改编的《初夏夜曲》等。

(三)对爱国歌曲和歌剧、舞剧的改编
爱国歌曲是自清末、特别是抗日战争以来我国歌曲创作的一个主流,也是时代特征的重要体现。

爱国歌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激励着千万爱国志士流血牺牲,同时也反映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时代变化,是最具时代精神的音乐形式之一。

对爱国歌曲进行的钢琴曲改编,可以丰富这些歌曲的表现形式,激励建国初期的工农兵队伍为建设一个强大富有的祖国而奋斗。

歌剧、舞剧的创作是自建国之后就开始进行的既能体现我国民族音乐特征又兼具表达时代发展需要的音乐创作活动,对这些剧目进行钢琴曲的改编,是当时的艺术家们体现时代的自觉艺术追求,也是反映时代的客观需求。

1965年孙以强将《唱支山歌给党听》改编为同名钢琴曲,改编后的作品仍为三段式结构,不仅在音乐中表达了对党的热爱,还体现了新旧社会的对比,从而很好地表现了对党的热爱之情和对党的成就的感激。

由吴祖强、杜鸣心作曲的芭蕾舞剧《鱼美人》于1959年在北京首演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60年吴祖强、杜鸣心合作改编的《舞剧“鱼美人”选曲》是我国第一部神话题材的钢琴曲,二人以出色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手法,以自己对剧中人物深刻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激情,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二、建国初期我国钢琴曲的民族化
我国的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传统,给我国的音乐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养料。

钢琴曲的民族化,既是我国丰富深厚文化内涵发展延续的自觉需求,也是我国爱国文艺工作者对祖国热爱熟悉的自觉体现。

建国之前,我国早期的钢琴曲的创作,就特别注重从民族乐曲的创作方法和韵律特征中寻求借鉴,这种借鉴给后来我国的钢琴曲改编也提供了一定的传统思路和方法。

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的旋律是经过悠久的历史延续并受到广大民众喜爱的。

因此,建国初期的钢琴曲改编,多数延续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旋律特征,只是在音乐的表现技法上,借鉴和融合钢琴独特的风格特征。

由贺绿汀创作的钢琴曲《牧童短笛》,通过清新、流畅的旋律线条和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把我国传统水墨画和诗歌中经常出现的“牧童短笛”意象生动地展示给了听众,这种良好的艺术效果,正是通过民族化的旋律来呈现的。

除了民族化的旋律,我国建国初期的钢琴改编曲也很注重借鉴西洋和声创作技法为我国民族调式和声而编配织体,巧妙地形成传统和声、民族调式相互交织的创作特点。

这些都使得建国初期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民族化和时代精神,避免了对西洋乐曲的生硬编创。

回顾建国初期我国钢琴艺术的发展,钢琴曲的创作和改编是当时钢琴发展的主要表现,也正是当时的钢琴曲改编和创作,为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在建国初期的我国得到迅速的发展,丰富和扩展了我国的音乐表现形式,提高了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家协会编.钢琴曲选(一九四九——九七九)[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居其宏.新中国音乐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3]郭立红.从中国钢琴作品看钢琴音乐的民族化.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