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地理七下《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同课异构教案 (3)
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 教案
3、第三产业:目前,服务业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经济 中国),
支柱。
4、人口与主要城市:
⑴人口及其特点是什么?人口 1875 万,地广人稀,2.5 人
/km 白色人种,英国移民后裔,基督教,城市化水平高。
⑵主要城市:①首都:堪培拉 ;②悉尼:最大的工业港口
城市; ③墨尔本:全国第二城市。
⑶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分布:结合地形与气候分析澳大利亚
特点?
有的,占植物
①有袋鼠、鸸鹋、鸭嘴兽等。
总数的 75%;
②这些动物的特点:古老、特有、原始性。
有鸟类 650
⑵为什么澳大利亚至今任然还保留有这些古老的动 种,450 种是
物?试用已学过的海陆变迁知识来解释。
特有的,占鸟
澳大利亚早在二亿年以前,由于地壳运动就与其他大 类总数的
陆分离,以一个独立大陆孤立地处于海洋包围之中, 69%。全球有
脚跳跃前进,尾作平衡器官控制方向,时速可达 70 千米,一次跳跃可达 10 米远,并能跳过 3
米高的障碍,可谓动物界跳跃冠军。……“跳远名将”袋鼠。
澳大利亚 2、鸸鹋:外形似鸵鸟,高 1 米,是世界大鸟之一。它不能飞,却善于跑步,是极好的长跑运动
动物
员,且能游泳。它的蛋有 15 个鸡蛋那么重。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区。是澳大利亚国徽上两种动
国家)。结合课本 P84.图 10.35“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分 成 温 带 海
布图”和 P85.图 10.36“澳大利亚的发展历程”,完成: 洋性气候。
1、现代化的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 ③ 南 部 副
亚为什么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 热 带 高 气
畜牧业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和 P85.图 10.36“澳大 亚不愧为“世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地理七年级下粤教版10.3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套教案第十章非洲与大洋洲第三节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3.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产品在世界的地位;记住主要的农、矿业产品;农牧业的分布规律。
理解“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含义。
4.了解澳大利亚城市及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知道澳大利亚的著名城市。
5.了解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征及其分布,知道“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含义。
6.了解工矿业及服务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提高读图能力,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2.通过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经济活动的关系。
情感目标1.通过对澳大利亚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直接导入:在世界地图上,澳大利亚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汪洋上,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被南回归线穿过,被两个大洋包围。
说起澳大利亚,它也有着浓重的殖民色彩,它曾经是英属殖民地,我们从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国旗图案上就能看出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课件展示两国国旗)关于这段历史,同学们可以登录Baidu网站,通过搜索关键词“澳大利亚的殖民统治”来了解这段历史。
(这样突破了课堂局限性,给学生构建起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同时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大洋洲概述》教学设计4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大洋洲概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大洋洲概述》,教材从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方面对大洋洲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内容丰富,层次清晰,插图丰富,便于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亚洲、非洲、欧洲等大洲之后,对大洲的概念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对于大洋洲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了解大洋洲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资料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洋洲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情况。
2.难点:大洋洲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
2.资料教学法:通过资料,使学生了解大洋洲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情况。
3.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大洋洲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地图:准备大洋洲地图、世界地图等。
2.资料:准备大洋洲的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方面的资料。
3.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洋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大洋洲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大洋洲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情况,使学生对大洋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教材中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大洋洲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洋洲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大洋洲概述》说课稿2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大洋洲概述》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大洋洲概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大洋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经济、旅游资源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大洋洲的一次全面介绍,使学生对大洋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材通过丰富的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大洋洲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经济特点。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掌握大洋洲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世界各大洲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大洋洲的认识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大洋洲的了解。
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为广泛,对新型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大洋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洋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使他们对世界各地区的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洋洲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经济、旅游资源等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大洋洲的范围、主要国家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包括地图、图片、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大洋洲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和经济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大洋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各大洲知识,激发学生对大洋洲的兴趣。
2.课堂讲解:a.讲解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大洋洲的地理位置。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大洋洲概述》教学设计1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大洋洲概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教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大洋洲概述”主要介绍了大洋洲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大洋洲的整体把握,为学生后续学习大洋洲各个国家的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亚洲、非洲、欧洲等大洲的地理特征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但是,大洋洲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大洲,学生可能了解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大洋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洋洲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资料进行地理分析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大洋洲国家和地区的认知,为后续学习大洋洲各个国家的地理特征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大洋洲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大洋洲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以及各个国家的地理特征。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大洋洲的位置、地理特征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大洋洲的典型国家,让学生了解各个国家的地理特征。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大洋洲的认识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大洋洲地图、国家分布、地理特征等内容的课件。
2.教学资料:收集大洋洲的地理资料,如气候、自然资源、人口、经济等方面的数据。
3.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地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大洋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大洲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大洋洲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国家和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对大洋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大洋洲的地理特征和气候特点,以及各个国家的地理特征。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大洋洲概述》教学设计2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大洋洲概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大洋洲概述”主要介绍了大洋洲的位置、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主要国家等内容。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大洋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大洋洲这一区域,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基本的名称和位置,但对于大洋洲的地理特征、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主要国家等方面的知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逐步掌握大洋洲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洋洲的位置和地理特征。
2.使学生掌握大洋洲的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主要国家等情况。
3.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大洋洲的位置和地理特征。
2.大洋洲的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主要国家等情况。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大洋洲的位置和地理特征。
2.图片教学法: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洋洲的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和主要国家等情况。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国家案例,使学生掌握大洋洲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亚洲的位置、地理特征等。
然后提问:“亚洲的西南方是什么大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洋洲。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大洋洲的位置、地理特征等知识。
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了解大洋洲的基本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找出大洋洲的主要岛屿、国家、城市等。
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学习大洋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和主要国家等情况。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设计】《大洋洲概述》(粤教)
《大洋洲概述》对于区域地理知识,利用区域分析的方法,以区域分析为地理切入点,涉及的内容较多,包括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人文、历史、交通、土壤、经济、政治等等。
本节以大洋洲为例,通过对大洋洲的区域分析,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复习区域地理一般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1、动物的图片2、大洋洲ppt3、大堡礁视频 导入:大家观赏几幅图片,你认识它们吗?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个国家的特色?(澳大利亚)对,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澳大利亚。
板书:一、陆地面积最小的大洲教师:同学们观察教材90页图10.27,思考澳大利亚的半球位置以及经纬度位置。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半球位置:南半球(赤道以南)东半球(110°E~150°E )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中部,大部分位于热带、亚热带,小部分位于南温带。
海陆位置:位于大洋洲,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教师:从地理位置上我们可以看出:澳大利亚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教师:读图10.27说出澳大利亚的领土组成。
生答: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海域的岛屿组成。
陆地面积769万多平方千米。
由此得出结论: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
教师总结:我们一起比较一下格陵兰岛和澳大利亚的面积,可以发现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
承接:同学们看ppt 上是什么动物?学生答:小袋鼠板书:二、袋鼠之国—澳大利亚教师: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环境,接下来我们看看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大家知道自然环境包括哪些要素吗?(地形、气候、河湖、生物等)教师:读图10.30找出澳大利亚的地形类型及三大地形区。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大洋洲概述》教学设计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大洋洲概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三节大洋洲概述》是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大洋洲的位置、范围、地理特征以及大洋洲各国的基本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地图、图片和文字,帮助学生了解大洋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拓宽他们的地理视野。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大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有一定了解。
但大洋洲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洲,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文字资料,深入了解大洋洲的地理特点和各国情况。
三. 教学目标1.掌握大洋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了解大洋洲各国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面积、经济等。
3.提高学生阅读地图和文字资料的能力,培养其地理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大洋洲的位置和范围。
2.大洋洲的地理特征。
3.大洋洲各国的基本情况。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大洋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大洋洲各国的情况,使学生深入了解大洋洲的人文地理特点。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大洋洲的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大洋洲地图、各国图片和文字资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相关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大洋洲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世界地理知识,对新课内容产生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大洋洲的位置、范围和地理特征,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示大洋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资料,了解大洋洲各国的人口、面积、经济等情况。
讨论结束后,各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大洋洲地理特点和各国情况的掌握程度。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大洋洲概述》教学设计5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大洋洲概述》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三节,主要介绍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国家及其特色。
教材以简洁的文字、丰富的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大洋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大洋洲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地球地理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大洋洲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较少,对其认识相对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深入观察和了解大洋洲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主要国家及其特色;能够阅读和分析大洋洲的地图和图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和图片,提高学生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地理的兴趣,增强对大洋洲地区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全球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主要国家及其特色。
2.难点:大洋洲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大洋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信息。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
3.互动式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大洋洲的地图、图片、相关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3.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洋洲的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大洋洲的地理特征,如面积、人口、气候等,并展示相关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大洋洲。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学习任务单,分析大洋洲的地理特征和主要国家及其特色。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3 大洋洲概述 精品教案
第三节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澳大利亚稀有动物的特点,理解澳大利亚大陆动物古老性的成因。
2.了解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环境(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的影响。
3.了解澳大利亚农牧产品在世界的地位;记住主要的农、矿业产品;农牧业的分布规律。
理解“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含义。
4.了解澳大利亚城市及人口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知道澳大利亚的著名城市。
5.了解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征及其分布,知道“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的含义。
6.了解工矿业及服务业在澳大利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能力目标1.使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提高读图能力,建立正确的空间概念。
2.通过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特征,初步学会分析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经济活动的关系。
情感目标1.通过对澳大利亚充分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发展工农业生产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从地形和气候因素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
2.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1.直接导入:在世界地图上,澳大利亚孤独地存在于南半球的汪洋上,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
被南回归线穿过,被两个大洋包围。
说起澳大利亚,它也有着浓重的殖民色彩,它曾经是英属殖民地,我们从澳大利亚与英国的国旗图案上就能看出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课件展示两国国旗)关于这段历史,同学们可以登录Baidu网站,通过搜索关键词“澳大利亚的殖民统治”来了解这段历史。
(这样突破了课堂局限性,给学生构建起了开放的学习空间,同时锻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非洲和大洋洲 第三节 大洋洲概述》公开课教案_8
第三节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⑵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运用旧知识和相关资料说明这些生物的生存原因。
⑶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⑷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农牧业的分布和工矿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⑸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读图析图、分析资料,使学生掌握澳大利亚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分析各地理要素之间内在联系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⑵通过对旧知识的联系和应用,使学生掌握分析一般地理问题(如人口分布、农业发展分布的条件等)的方法。
⑶通过资料搜集、合作学习、小组探究、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学生通过探究澳大利亚人与环境的关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⑵学生通过澳大利亚发展农牧业和工矿业的事实,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及产业特点。
教学难点: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教学案例:【第二课时】复习提问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澳大利亚是一个独特的国家。
大家还记得它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吗?(学生回答略)除了这些方面外,这节课我们还要更深入地去了解这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经济特征,看看它还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4.自然环境特点。
①地形特征。
活动一:美国的地形特征我们已经学过了,地形图的读图方法也讲过很多次了。
下面请大家运用已学的知识,比较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这两个国家地形的异同。
通过比较的方法,不但可检查学生旧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提高学生读地形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能力。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3《大洋洲概述》教学设计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10.3《大洋洲概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大洋洲概述》是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大洋洲的位置、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洋洲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大洋洲各国的认识和了解,为以后学习大洋洲各国的人文、历史、文化等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等大洲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大洋洲相对于其他大洲,学生了解较少,因此,需要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对大洋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大洋洲的位置、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
2.培养学生对大洋洲各国的认识和了解。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大洋洲的位置和地理特征。
2.大洋洲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
3.大洋洲各国的特点和差异。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法:通过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洋洲的位置、地理特征等情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大洋洲各国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使学生深入了解大洋洲各国。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大洋洲各国的特点和差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3.准备好PPT,进行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洋洲的地图,使学生对大洋洲的位置和地理特征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大洲,对新学的大洋洲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大洋洲的位置、地理特征、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
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使学生对大洋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分析大洋洲各国的自然资源、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情况。
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进行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和案例,找出各国之间的特点和差异。
粤教版地理七下《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word教案
地理教案
章节时名称:第十章非洲和大洲
第三节:大洋中的大洲------大洋洲
第二课时:澳大利亚
课题:澳大利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特点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
象。
②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农牧业的分布和工矿业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
系,理解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③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原因,使学
生掌握分析一般地理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要求学生利用地图来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地形、地势、河流、自流井和
气候。
②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利用地图来说明澳大利亚的资源和人口与城市的
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了解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点,树立人地观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②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
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及产业特点。
教学难点:澳大利亚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关系。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等教具。
五、教学方法:教授法、问答法、板书笔记法(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分析)。
(七年级地理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3
大洲和大洋教案3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展示世界海陆分布图)从地图上看,全球的陆地都被海洋围着,并被分割成几块面积广大的部分和许多面积较小的部分;面积广大的海洋也被陆地分割成几大片。
我们经常听到大洋、大陆、半岛、岛屿、海、海湾、海峡等众多的称谓,究竟是怎么回事?请看图(用课件展示某地区的立体示意图和平面轮廓图,两图均标注注记),自学上述地理名词的意义2、我们把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
看教材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回答:①世界上有哪几大洲和哪几大洋?②太平洋、北冰洋沿岸各有哪几个大洲?(太平洋沿岸有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有亚洲、欧洲、北美洲。
)③东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④西半球主要有哪几个大洲?(南、北美洲)⑤赤道横穿哪几个大洲的陆地(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⑥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和大洋?(亚洲、太平洋)⑦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和大洋(大洋洲、北冰洋)⑧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⑨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南极洲、北冰洋)⑩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什么?(南极洲、北冰洋)3、有些大洲是相连的,在世界地形图中找到这些大洲及其分界线,并把分界线描绘出来。
重点指导学生读图2.7,找到亚、欧、非三洲的分界线,并描绘说明。
学生活动:通过两图对比,明确其地理意义。
边查图边回答,进一步熟悉巩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巩固练习:1、填图:在教材图2.1中填注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2、绘图:在教材图2.9中,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并注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按要求填图。
10.3《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学案 (粤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节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学习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说明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范围、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了解澳大利亚特有的生物,运用旧知识和相关资料说明这些生物生存的原因3、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和特有的地理现象。
4、学会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农牧业的分布和工矿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5、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澳大利亚的城市和人口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学习重点: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其产业的特点。
学习难点:1、澳大利亚有独特古老生物的原因。
2、分析区域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学习过程:大家知道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是那个吗?引入澳大利亚。
【活动一】结合课本P81图10.27“大洋洲行政区划图”图10.28和图10.29 完成。
1、说出大洋州的纬度位置和海洋位置?2、找出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及太平洋中的三大群岛。
3、格陵兰岛的面积是澳大利亚大陆的几分之几?4、大洋洲重要的交通位置?【活动二】结合课本P82图10.31以及知识之窗,完成。
1、澳大利亚有哪些古老的动物?2、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3、为什么澳大利亚没有大型的食肉动物?4、为什么澳大利亚至今任然保留有这些古老的动物?用已经学的海陆变迁知识来解释。
【活动三】结合课本P83. 图10.32 “澳大利亚地形图”P84.图10.34“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和P85图10.36“澳大利亚的发展历程”完成。
1、指出澳大利亚的位置、范围。
2、澳大利亚有哪些地形?其分布在哪些地方?4、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是怎样?澳大利亚的地势特点?6、澳大利亚有哪些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有什么特点?8、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东西两侧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9、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畜牧业分布在那里?为什么?(①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地形图:通过读图得知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北有大分水岭,东南有该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澳大利亚大盆地,有北艾尔湖;西部是低矮的高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课题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教学目标1.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农牧业和工矿业发达。
2.学会利用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利用资料说明为什么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发展布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1.能够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探究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2.通过澳大利亚的农业、牧业和矿业发展的案例,分析说明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读图、思考活动体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引入新课。
我们前边已经学过了日本、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一个国家?那么我们今天就利用已学会的这些方法再来认识一个国家:澳大利亚。
出示图8.35,澳大利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图。
读图找出澳大利亚的位置特点:南半球、独自占有一个大陆、南回归线穿过中部等。
澳大利亚位置的独特性决定了它自然环境的特点,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
下面我们一起到澳大利亚的国家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
教师多媒体播放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园影片(也可出示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图片或看课本插图)。
提出问题:澳大利亚生物的共性是什么?观看影片欣赏动物,感悟澳大利亚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亚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探究一:我谈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1.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与大陆漂移的关系?2.澳大利亚大陆长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对生物进化的影响?3.比较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大陆在生物物种方面的差异。
学生小组自选探究课题,寻找证据。
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可展示图像材料或文字材料证明观点)课题1:运用大陆漂移学说从时间上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
课题2:利用物种进化原理从空间上说明澳大利亚生物的原始性。
课题3:说明自然环境对澳大利亚生物的影响。
出示阅读材料: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
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业使其成为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多媒体出示牧场景观图片)澳大利亚地广人稀,农场的规模很大,机械化程度很高。
假如你是当地的一个牧场主,你会将自己的牧场建在哪里呢?探究二:我来选择牧场址1.根据澳大利亚的地形来选址。
2.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来选址。
学生小组自选课题,选择牧场位置。
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不仅要说明所选位置,而且要阐明选择依据):课题1: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地形图(图8.38):通过读图得知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为山地,北有大分水岭,东南有该国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澳大利亚大盆地,有北艾尔湖;西部是低矮的高原。
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地下水丰富,牧草优良,没有大型野生食肉动物为天敌,一年四季可露天放牧。
课题2:充分利用澳大利亚的气候图(图8.39):通过读图可以看出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气候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类型,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据此得出可将牧场建在热带草原地区,因为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利于牧草生长。
(肯定学生的探究结果,提出问题加以引导)刚才我们分别依据地形和气候因素来选择了牧场址。
下面你再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综合来考虑你的选址方案,看看会有做出什么调整?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仅选择了自己的牧场址,而且学会了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请来验证一下你的选址是否合适。
多媒体出示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图8.37)。
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的农牧业,而且矿产资源丰富,在发展采矿业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储量优势。
(出示阅读材料):澳大利亚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前5位;其他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钨矿等的储量也很丰富。
现在澳大利亚的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等工矿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又被人们称为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出示澳大利亚矿产和城市分布图(图8.40)。
读图找出:1.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煤、铁矿石等)及分布。
2.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悉尼、堪培拉、墨尔本等。
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假如你是一位人口学专家,试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影响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有哪些?探究三: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1.地形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2.气候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3.交通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4.历史对澳大利亚人口分布的影响。
小结1、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及其在世界战略与交通的重要作用。
2、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特点。
3、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与经济特点。
作业同步练习册板书设计一、大洋洲1、地理位置2、范围二、澳大利亚1、位置2、主要组成3、特有古老动物存在的原因4、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关系5、澳大利亚的人口与经济教学反思: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