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文言文知识梳理答案
精排word-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登泰山记》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4《登泰山记》专题一、原文泰山之阳,汶水西(名作状,向西)流;其阴(山的北面),济水东(名作状,向东)流。
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在)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冒着)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至于(到达)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石阶),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开始)循以入,道少半(不到一半),越中岭,复循(顺着)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名作状,像门槛一样)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际意义)。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几乎)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背)雪,明烛(名作动,照亮)天南。
望(远看)晚日照城郭(城市),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五更),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
稍(逐渐)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同“彩”)。
日上,正赤如丹(朱砂),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有的)得日或否,绛(大红)皓(白)驳(杂)色,而皆若(像)偻(脊背弯曲的样子)。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磨灭)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方方正正的),少圜(同“圆”)。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二、实词、句式(一)通假字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2.石头黑色,多平方,少圜(通“圆”)(二)一词多义1.阴:(1)其阴,济水东流(山的北面)(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阴暗)(3)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暗中)2.始:(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始)(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当初)(3)余始循以入(开始)(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3.望:(1)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远看)(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3)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声望)(4)在丁卯三月之望(阴历十五日)4.坐:(1)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坐在)(2)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通"座")(3)王曰:"何坐?"曰:"坐盗。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4.亦去之古:离开;今:与来相对,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①夜缒而出(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③既东封郑,又令人欲肆其西封(表处所,在东边,在西边)①晋军函陵/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①既东封郑(封:边界。
名作意动,把……当作边界)②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①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①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增加;薄,减少,削弱)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损害)③阙秦以利晋(形容词作使动,使……获利)(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①又欲肆其西封。
(扩大,延伸;动词)②筵肆设席(陈设,动词)③百工居肆以成其事(作坊,名词)④家贫无书,常游于洛阳市肆,阅所卖书(店铺,名词;成语:鲍鱼之肆;词语:酒肆)⑤肆无忌惮。
(放肆,动词)①蜀之鄙有二僧(边邑,边远的地方)②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③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庸俗,鄙陋,目光短浅)。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语文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 必修1 单篇梳理1 课文1 烛之武退秦师
[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许”“鄙”“朝”“说”“微”五字及次常用字“封”。
2.翻译重点句子。
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基础夯实(第1段)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为它对晋国国君无礼,且对楚国有二心。
(得分点:以、其、贰)(第2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若()②师()③辞()④然()答案①假如②军队③推辞④然而(第3段)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3.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缒()②既()③陪()④行李()⑤济()⑥版()⑦图()答案①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②已经③增加④出使的人⑤渡河⑥筑土墙用的夹板,指防御工事⑦考虑4.翻译画线的句子①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很难的。
(得分点:亡、执事)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后,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得分点:厌、封、肆、阙,宾语前置句)(第4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免费】高一语文必修一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左传》《战国策》《史记》;2、掌握三篇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词及其用法、虚词、特殊句式,举一反三;3、熟悉作品,借鉴其人物塑造手法。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为《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的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证明是左丘明,这是目前最为可信的史料。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是一部集大成式的史学巨著。
不仅是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著作,长于记述战争,故有人称之为“相砍书”(相斫书),又善于刻画人物,重视记录辞令。
其声律兼有诗歌之美,言辞婉转,情理深入,描写入微,是中国最为优秀的史书之一。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
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
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
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整理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整理《诗经·静女》一、通假字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一说是看见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
这里指代“彤管”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你二、虚词其:状语,形容词词头(静女其姝)于:介词,在(俟我于城隅)而:连词,承接(爱而不见)且:连词,并列(洵美且异)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三、特殊句式俟我于城隅(于城隅俟我)——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非汝之为美——判断句四、文学常识《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
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才有《诗经》之称。
《诗经·氓》一、通假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非”不是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不要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感叹词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二、古今异义氓.之蚩蚩古义:指民众,百姓;男子,文中指“民”。
今义:道德败坏之人,音至于..顿丘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子.无良媒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或“你”。
今义:儿子。
秋以为..期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泣涕.连连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体.无咎言古义:指卦象,即占卦的结果。
今义:身体。
士贰.其行古义:不专一,指变了心。
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士也罔极.古义:准则。
今义:程度副词。
总角之宴.古义:欢乐。
今义;宴会。
三、词类活用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不专一;使……三心二意)三岁食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夙.兴夜.寐(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深夜)及尔偕老.(形容词作动词,变老)四、特殊句式秋以为期(以秋为期)——宾语前置(宾语置于介词前)《离骚》一、通假字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赐给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引导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作证二、古今异义纫秋兰以为..佩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高中语文必修(1-5)教材 文言文知识梳理
因不人武之。力吾而其敝还·之也,。不”仁亦;去失之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
B.以乱易整,不武
·
C.因人之力而敝之
·
D.又欲肆其西封
·
解析 肆:延伸、扩张。
陪:增加 易:替代 敝:损害 肆:肆意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 B)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朝济而·夕设版焉
又欲肆·其西封
A.“以·”和“而”相同,两个“封”·相同。
B.“以”和“而”不同,两个“封”不同。
C.“以”和“而”相同,两个“封”不同。
D.“以”和“而”不同,两个“封”相同。
乃令张良留谢. : 辞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请罪,道歉 哙拜谢. ,起,立而饮之:感谢 使君谢. 罗敷:“宁可共载不?”:告诉,问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 常在沛公也: 意图 (7)意 然不自意. 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久之,目似瞑,意. 暇甚:神情
5.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烛之武退秦师》
“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 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 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 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
教
材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1-6)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高考语文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2. 失其所与,不知()3. 无能为也已()4. 秦伯说()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古义:______________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__________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__________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2. 焉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_____________2.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_3.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6. 越国以鄙远()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是寡人之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高一语文必修一 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言文知识点梳理《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懦弱为也已:2共其乏困:3何厌之有:4秦伯说道:5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二、实词活用:1夜献城而出来:2既东封郑3晋军函陵:4越国以鄙远:5共其乏困:6肆其西封:7烛之武退秦师:8若亡郑而有利于君:9阙秦以利晋:10朝济而夕设版焉11越国以鄙远:12既东封郑:三、特定句式:1、就是寡人之过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4敢于以愁神职5以其不敬于晋:6且贰于楚也:7若亡郑而有利于君:8何厌之有:何存有贱?四重点虚词:之2、是寡人之过也3西南边之薄,君之薄也4何厌之有以1、以乱易整2、以其不敬于晋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越国以鄙远5焉用亡郑以陪邻?1今旧矣,懦弱为也已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夫晋,何厌之有?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矣1焉用亡郑以陪邻?2子亦有不利焉3太少矣,月自身利益东山之上,停留于斗牛之间。
4朝济而夕设版焉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若不阙秦,将矣挑之?五译者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掉其所与,无人知晓;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2今日往而不反者: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4图穷而匕首见:5秦王还柱而走: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11群臣侍殿上者12使毕使于前13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切齿拊心:又并作“切齿腐心”。
形容怨恨到极点。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
6卒起不意:二、实词活用:1、回师北略地:北,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3函封之:4箕踞以怒骂曰:5樊於期实乃前曰:6并使畸节言大王:7太子晚之:8群臣鬼之:9发尽上指冠10乃朝服11实乃欲以生劫之12其人居远未来13今行及而无信,则秦王未慈祥也三、特定句式: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7见燕使者咸阳宫8秦王购之金千斤9取之百金发上指冠:毛发举起的样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一词多义“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其”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秦伯说(同“悦")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三.词类活用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
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荆轲刺秦王》文言知识点小结一、通假字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始得西山宴游记》文言基础知识梳理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日.与其徒上高山 (2)箕.踞而遨
2.名词作动词 (1)卧而梦. (2)故为之文.以志
每天 像簸箕那样
入梦,入睡 写文章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萦青.缭白. (2)穷山之高.而止 (3)自远.而至 2.形容词作动词 穷.回溪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始指异.之
(三)省略句 1.(余)因坐法华西亭(省略主语“余”) 2.始指(之)异之(省略宾语“之”) 3.居(于)是州(省略介词“于”) (四)定语后置句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有异态者”为“山水”的定 语,后置)
退出
《始得西山宴游记》 文言基础知识梳理1通ຫໍສະໝຸດ 字2古今异义3
词类活用
43
一词多义
5
文言句式
一、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
同 “戮 ”,刑辱,这里指遭到贬谪
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同“ 趋 ”, 往、赴
二、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
古义: 漫无目的
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层层增加,聚集
4.始始.指异之 游于是乎始.
动词,做梦 名词,梦境
副词,曾经 副词,才 动词,开始
自余为.僇人 5.为以何为为..凡其是然州也之山水有异态者
动词,成为 动词,认为
介词,因为
6.然岈然.然后.洼知然是山之特立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指示代词,这样
则施施而.行 到则披草而.坐 7.而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词,表顺承关系 连词,表转折关系 连词,表并列关系 连词,表递进关系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1 课文1 烛之武退秦师
[单元目标]1.梳理、积累这三篇文言文分散的基础知识,并做到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2.重点掌握实词“鄙”“安”“诚”“辞”和虚词“何”“为”等文言词汇。
3.重点掌握通假字、偏义复词、被动句的规律特点。
[单元概览]课题文体作者核心内容艺术特色烛之武退秦师历史散文相传为左丘明秦、晋两国联合攻打郑国,在这危急存亡之际,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秦伯撤走围郑的军队,从而维护了郑国的安全。
1.伏笔与照应2.波澜起伏3.详略得当荆轲刺秦王历史散文编者刘向记叙了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的过程,围绕一个“刺”字展开了波澜起伏、惊心动魄的故事。
1.人物语言精练传神2.矛盾冲突尖锐集中3.场面描写悲壮感人鸿门宴史传散文司马迁通过记叙刘邦与项羽斗争中一次意义重大的宴会,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的过程。
1.情节波澜起伏,故事完整2.语言简练生动,绘声绘色3.善用对比,人物鲜明、突出基础积累奠基高考一、诵读全文,用“/”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第1段)晋侯秦伯围郑以.①()其无礼于晋且贰.②()于楚也晋军.③()函陵秦军氾南(第2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①()曰臣之壮也犹.②()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③()之(第3段)夜缒.①()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②()越国以鄙.③()远.④()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⑤()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⑦()行李之往来共.⑧()其乏困..⑥()东道主⑨()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⑩()而夕设版..⑪()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⑫()之有既东封.⑬()郑又欲肆.⑭()其西封若不阙.⑮()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第4段)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①()夫人..②()之力不及此因.③()人之力而敝.④()之不仁失其所与.⑤()不知.⑥()以乱易.⑦()整不武.⑧()吾其.⑨()还也亦去之答案(1)断句略。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整理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一、字音1、壬戌(rénxū)10、酾酒(shī)2、桂棹(zhào)11、横槊(shuò)3、余音袅袅(niǎo)12、渔樵(qiáo)4、幽壑(hè)13、扁舟(piān)5、嫠妇(lí)14、匏樽(páo)6、愀然(qiǎo)15、蜉蝣(fúyóu)7、山川相缪(liáo)16、无尽藏(zàng)8、舳舻千里(zhúlú)17、狼籍(jí)9、旌旗(jīng)18、枕藉(jiè)二、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通“嘱”,劝人饮酒)2.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一词多义(1)东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a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b如怨如慕(副词,像)4.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用作状语,向南)(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三、虚词1.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连词,表修饰)2.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词,在)(4)于是饮酒乐甚(介词,在)(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介词,在)4.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6)相与枕藉乎舟中(介词,在)四、文言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五、重点语句翻译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1:必修1课内文言文复习(共5课时)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2.顾:本义:回头看。顾,环视也。——
《说文》 ①动词,回头看, ②动词,回头看, ③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 ④动词,探望、拜访, ⑤副词,反而,却。。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3.为:
①介词,被, ②介词,为了, ③介词,替, ④动词,对付,处理, ⑤动词,做为,⑥动词,发出。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4.信: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
实的。 本义:真心诚意 ①名词,凭据,信物, ②动词,相信, ③动词,讲信用, ④形容词,诚恳,不欺骗。
《荆轲刺秦王》词语小结
5.而: ①并且,连词,表递进或并列, ②并且,连词,表递进, ③却,连词,表转折/一说为表假设,如果 ④却,连词,表转折/一说为表假设,如果 ⑤就,或不译,连词,表承接, ⑥就,或不译,连词,表承接, ⑦因而,连词,表因果, ⑧⑨⑩相当于“地”或不译,连词,表修饰。
作文素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 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 轲刺秦王》) 适用话题 仁厚、情义 精彩运用 人心不是用武力征服的,而是用和 平、仁爱。太子丹用仁厚爱人之心获得了樊於 期的信任,同时也成就着丹的高洁品质。
作文素材
荆轲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潜 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泯 。——贾岛 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朱熹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 ——柳宗元
②告别,动词 ③推辞,动词
课堂练习
6.微:本义是隐秘地行走 ①细小的东西,名词 ②隐约地,副词 ③稍微,副词 ④没有、不,副词
课堂练习
7.若: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 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 本义:顺从 ①如果,连词 ②你,代词 ③像,动词
文言文复习必修一《师说》
对未来的展望
继续深入学习
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文言 文,了解更多的古代文学作品和
历史文化背景。
提高文学素养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 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培养对
古代文学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传承文化
我希望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感悟 传承下去,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
自己的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05
《师说》的文学价值与影响
文学地位与影响
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学生求学之道的启蒙文章。
该文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传颂和学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师说》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对后世的影响
《师说》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许多文学家都从中汲取了 灵感和启示。
虚词
之、者、所、焉、乎、与 等。
固定搭配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 也;吾从而师之等。
特殊句式解析
01
02
03
判断句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
倒装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 焉,或不焉。
省略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04
被动句
不拘于时,学于余。
词类活用总结
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
重点段落解读
总结词
重点段落对于理解全文至关重要,它们 包含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VS
详细描述
在重点段落中,作者采用了举例、对比等 论证方法,使得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 ,这些段落也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人 文精神,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必修1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提问重点词语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 使使 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通假字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夜缒而出
因人之力而敝之
趁机 通过 凭借、依靠 于是 承袭
01
因
02
因人之力而敝之 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因击沛公于座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惠文武、昭襄王,蒙故业,因遗策
虚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若 实词
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属皆且为所虏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
烛之武退秦师 或曰:“佚之狐诚伯乐也!”此言大谬。昔者秦晋围郑,郑其将亡。佚之狐举烛之武以说秦伯,秦师退,晋亦遂去。微烛之武,郑焉有不亡者哉?此所以许伯乐之称于佚之狐者也。然“伯乐”者,何如人也?觅贤无厌,荐贤犹不及,既荐则唯君用之。处身边鄙,常图君事,恐遗大才于乡野;居身庙堂,多思治国,唯愿避位以让贤。察佚之狐,实不足以当之也。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 鄙 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 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练习3)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夜缒而出(在夜里)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3)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4)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6)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4、一词多义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二、文言虚词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主语“烛之武”)(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3.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一、文言实词1 . 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
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摘要:一、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1.通假字2.古今异义3.词类活用二、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实例1.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2.必修一《荆轲刺秦王》3.必修一《鸿门宴》三、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课堂训练及答案1.秦攻取之外2.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正文:一、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点主要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
通假字是指在古文中,一个字可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见。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有所不同,这也是学习文言文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某些词语会根据语境和句子结构的需要,灵活地改变其词性和用法。
二、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实例1.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典型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例如,“今老矣,无能为也已”中的“已”通“矣”,表示强调;“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中的“共”通“供”,表示供给。
另外,文中的“夫人”在古代意为“那个人”,而现代汉语中则表示妻子;“行李”在古代意为“出使的人”,现代汉语中则表示出门时所带的包裹。
2.必修一《荆轲刺秦王》《荆轲刺秦王》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也很典型。
例如,“荆轲曰:‘太子何不遣荆轲?’”中的“何”通“荷”,表示为什么;“太子丹者,燕之太子也”中的“者”通“之”,表示...的身份。
在词类活用方面,例如,“荆轲刺秦王,秦王惊,拔剑击之”中的“惊”用作动词,表示惊慌;“拔剑击之”中的“之”用作代词,指代荆轲。
3.必修一《鸿门宴》《鸿门宴》中的知识点同样丰富。
例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中的“意”用作名词,表示意图;“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用作动词,表示承受。
另外,文中的“项伯”在古代意为“项羽的伯父”,现代汉语中则表示人名;“杯杓”在古代意为“酒杯和杓子”,现代汉语中则表示餐具。
高中语文必修1文言文归纳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文言文之知识归纳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虚实词2、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及规律二、学习重点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
三、学习难点掌握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规律。
一.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秦伯说,与郑人盟已通矣:了共通供,供给说通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 5.往而不反者 6.秦王还柱而走知通智,明智反通返,回来还通环,绕8.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9.距关,毋内诸侯 10.张良出,要项伯卒通猝,突然距通拒,把守“要”通“邀”,邀请11.令将军与臣有郤 12.燕王拜送于庭 1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郤”通“隙”,隔阂、嫌怨庭通廷,朝廷不通否,否则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倍”通“背”,背叛“蚤”通“早”二.词类活用(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解释)1.名词的活用⑴①晋军.函陵:驻扎②道.芷阳间行:取道③籍.吏民:登记④又前.而为歌曰:走向前⑤乃朝服..,设九宾:穿朝服⑥沛公欲王.关:称王⑦范增数目.项王:用眼睛看⑧刑.人如恐不胜:施加刑罚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⑵①夜.缒而出:在夜里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早上;晚上③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④发尽上.指冠:向上⑤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⑥秦兵旦暮..渡易水:早晚⑦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⑧函.封之:用木匣子⑨进兵北.略地:向北⑩箕.踞以骂曰:像簸箕一样⑪间.至军中:从小路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名词活用为状语。
⑶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让......为王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⑷①越国以鄙.远:把......作为边界②既东封.郑:把......作为边界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2.动词的活用⑴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赐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动词活用为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解释加点的字 1.以:因为 贰:从属二主 2.军:驻军 3.使:派 见:拜见 必:一定 4.从:听从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 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子:你 是:这 过:过错
• 6.夜:在夜里 而:连词,表修饰 • 7.于:对于 以:拿 执事:办事的 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 8.以: 来 鄙: 把……当作边邑 • 远:远地,指郑国 • 9.焉用:哪里用得着 以:来 • 陪:增加 • 10.以为:把……作为 •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 10.译:过了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 嫌荆轲动身晚了。 • 11.译:太阳已经完全落下去了,您 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 先遣发秦武阳! • 12.译: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 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他送 行。 • 13.译:高渐离敲着筑,荆轲随着拍 节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送行的 人都流泪哭泣。
• 10.译: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 11.译: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 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 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 • 12.译: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 望您考虑考虑这件事!
• 13.译: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 就不会有今天。 • 14.译: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 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 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 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 的。 • 15.译:我们还是回去吧。
• 4.译: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 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 的头颅。 • 5.译: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 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 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 答太子了。 • 6.译: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 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 没收为官奴了。
• 7.译: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 “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 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 8.译: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 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 心意呢? • 9.译: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握住右 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 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 到您的指教!”
5.荆轲刺秦王
• • • • • • • 一、解释加点的字 1.北:向北 略:掠夺,夺取 2.微:假如没有 得: 能够 谒:请 3.购: 重金征求 邑:封地 4.诚:果真 得:得到,获得 5.有以:有……用来,有……办法来 6.以:因为 穷困:走投无路,处境 困窘
• 7.以:由于 长者:品德高尚之人 • 8.愿:希望 足下:您 • 9.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 遇:待,对待 • 10.为:被 戮没:杀戮和没收 • 11.太息: 叹息 涕:眼泪 • 12.于:到 顾:不过,只是,表 轻微的转折
• 11.行李:出使的人 共:同 “供”,供给 乏困:缺少的东 西 • 12.尝:曾经 为:给予 • 13.济:渡河 设版:修筑防御工 事 • 14.夫:发语词,不译 厌:满足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 15.东:向东 封:使……成为边邑
• 16.阙:损害 焉:哪里 • 17.利: 使……得利 唯:希望 • 图:想,反复考虑 • 18.说:同“悦”,高兴 • 盟: 签订盟约 • 19.微:(假如)没有 • 夫人:那个人
• 25.和:应和 为:发出 • 27.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 样子 尽:全部 上:向上 • 28.就:靠近,登上 顾:回头 • 29. 币:礼品 遗:赠送 • 30.振怖:惧怕
• 34.使使:派遣使者 闻:使……听 闻,禀告 • 35.色:脸色 怪:以……奇怪,感 到奇怪 • 36.顾:回头 谢:道歉,谢罪 • 37.少:稍微 假借:宽容,原谅 • 38.奉:两手捧着 发:打开 • 39.还:同“环”,绕 走:跑 • 40.卒:同“猝”,突然 度:常
• 3.译: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 (那么)秦国必然撤军。 • 4.译: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 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 5.译:我早先没能重用您,现在 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 6.译: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我冒 昧地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 7.译: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 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 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 8.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 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 9.译:如果你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 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 (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 东西,对您秦国也没有什么害处。
• 20.因:依靠,借助 敝:损害 • 21.与:结交,亲附 • 知:同“智”,明智 • 22.易:替代 不武:不符合武 德/不勇武 • 23.其: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还是
• 二、翻译下列句子 • 1.译: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 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并且在依附楚国的同时依附于晋 国。 • 2.译: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 扎在氾南。
• 41.无以:没有……用来,没有…… 办法来 • 而:连词,表承接 乃:副词,只, 仅仅 • 42.遂:就 股:大腿 废:倒下 • 43.复:又,再 创:伤 • 44.而:连词,表修饰 箕:像箕一 样 • 45.以:连词,来 报:报答,回报
• 二、翻译下列句子 • 1.译: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 北进军侵占土地,到达燕国的南部 边界。 • 2.译: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 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 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 • 3.译: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 • • • •
13.为:对付 奈何:如何,怎样 14.把:握,抓住 揕:刺 15.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见:被 16.岂:表估计,推测,相当于也许, 莫非 • 17.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而:连词, 表修饰关系 • 18.收盛:收拾安放 函:用匣子
• 19. 忤:逆 • 20.未来:没有来 • 21.发:出发 迟:以……为迟,认 为迟缓 • 22.以:同“已”,已经 岂:难道 • 23.仆: 我 俱:一起 • 24.既:已经 祖:临行祭路神,引 申为饯行和送别
• 21.译: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 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 • 22.译:因此荆轲追逐秦王,而仓猝 间惊惶失措,大家没有东西来击打 荆轲,仅仅用空手一齐同荆轲搏斗。 • 23.译: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 活生生地劫制你,一定要得到约契 来回报燕太子啊!
• 14.译: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 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 • 15.译:众宾客都睁大眼睛,头发都 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 • 16.译:到了秦国后,(荆轲)拿着 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 的宠臣中庶子蒙嘉。大王。 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 • 18.译: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 色变得很恐惧,秦国的群臣感到很奇 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了笑。 • 19.译: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 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 20.译:还没有刺到秦王身上,秦王大 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