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热门阅读解海昏侯刘贺三题素材
课标版历史 第一轮专题练习--高考新题型专项训练
2023课标版历史高考第一轮专题练习高考新题型专项训练1.[2021北京高考,12分]考古与历史材料一金石学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为研究对象。
司马迁写《史记》时曾遍访古迹,晋唐时期发现的石鼓等古物,也受到当时学者的关注。
北宋时期,金石学成为专门的学问,金石学家希望通过研究古器物“明其制度” “正其文字” “补经传之阙亡”。
清代金石考据之风更盛,在鉴别、分类及文字考证等方面多有成就。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特征的近代考古学在欧美建立。
20世纪20年代,田野考古方法引入中国,以殷墟发掘为代表的近代考古发现促成其与金石学的结合,形成了中国考古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学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我们的工作是以考古资料来阐明中国古代文明”,建设“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成为新时代的使命。
材料三中国考古百年成就(部分成果)示意图(1)简要说明中国考古学对金石学的继承与发展。
(4分)(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任选3个视角,简述考古成果对历史研究的贡献。
(8分)2.[2021山东高考,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小英雄”材料下图为淸末儿童读物《启蒙画报》创刊号(1902年6月23日)刊发的《小英雄歌》。
附录:《小英雄歌》(节选)小英雄,慧且聪,风姿豪迈天骨冲。
英雄本原有二事,为子当孝臣当忠。
读书须知辨邪正,圣经贤传相辉映。
小英雄,雄且英,家之麟风国之祯。
小英雄,休云小,少不好学行将耄。
古人因文能W•道,今人开智宜阅报。
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加以阐释。
3.[2021山东高考,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在衰退吗?有学者认为,1870-1910年代的英国日渐走向袞退,英国真的在袞退吗?要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下面几则史料,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材料一有关英国工业生产的一组数据甲:1873-1913年英国工业生产情况统计表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873 年1883 年1893 年411903 年431913 年4040生铁产量(千吨) 6 6718 6667 0899 07810 425粗钢产量(千吨)582 2 040 2 997 5 1157 787丙:1870-1913年英、美、法、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一一据[英]B.R.米切尔《世界历史统计》等材料二案例:坎布里亚的兴衰13-17世纪,坎布里亚一直是英国北部的纺织业重地,很早就利用水力进行生产,1780年代以后,坎布里亚使用水力纺纱机和水力织布机进行生产的工厂越來越多,19世纪中期,它的纺织业发展达到鼎盛,由于较少使用蒸汽动力,约自1870年代起,在内外的激烈竞争下,坎布里亚的纺织业逐渐走向袞弱,到20世纪初已全面没落。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权倾三朝的霍光为何会遭灭门之祸素材
权倾三朝的霍光为何会遭灭门之祸霍光作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掌权近20年,为汉室安定和中兴建立了功勋。
他一生辅佐三位君主、拥立两位君主、废黜一位君主,可谓声名显赫。
但身死之后,又遭灭门之祸,不得不令人唏嘘。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靠着这层关系,当上了汉武帝的亲随。
他处处小心谨慎,赢得了皇帝的信任。
虽然仅仅只是一个"奉车都尉",但汉武帝让他去辅佐幼子刘弗陵,还专门把周公负成王朝诸侯的画赐给他,意思是要他像周公那样辅佐好刘弗陵。
汉武帝去世后,刘弗陵即位,史称汉昭帝。
霍光掌握朝廷大权,"政事一决于光"。
刘弗陵的哥哥燕王刘旦串通同为托孤大臣的上官杰、桑弘羊等人图谋不轨,结果霍光先发制人,诛杀上官杰、桑弘羊等人,刘旦自杀身亡。
自此,霍光独掌朝廷大权,他的儿子、女婿、侄子等也纷纷担任要职,"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霍氏一家可谓权倾朝野。
汉昭帝在位13年,21岁去世,没有留下子嗣。
霍光力排众议,拥立昌邑王刘贺(即后来的海昏侯)为帝。
从辈分上来看,刘贺是汉昭帝的侄儿,继承皇位也算名正言顺。
但更重要的是刘贺年轻,便于控制。
据说刘贺行事荒唐,结果霍光以太后的名义,宣布废黜刘贺,将他赶回封地昌邑。
当霍光把废黜决定向宰相杨敞通报时,杨敞竟然惊吓得"不知所言,汗出洽背"。
还是他夫人头脑清楚,对杨敞说:"君侯不疾应,与大将军同心,犹豫无决,先事诛矣。
"废黜刘贺后,霍光另立已故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后改名刘询)为皇帝,这就是汉宣帝。
刘病已早年经历非常凄惨,刚出生时就遇上"巫蛊之祸",祖父刘据和父亲等都死于非命,襁褓之中的刘病已被投入大牢。
刘病已即位后,增封霍光一万七千户,加上原来所封,食邑达到二万户;霍光上朝时,更是"虚己敛容",以示尊重。
此时的霍光,真可谓位极人臣了。
其实,早在霍光辅佐汉昭帝即位之初,就有人劝诫他,要汲取汉初吕氏家族专权的教训,霍光当时也表示接受。
最新高考全国卷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历史评价影响类型选择题
训练历史评价影响类1. 2016年3月,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
据史书记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 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
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
上述对刘贺的不同评价说明()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2.钱穆评价某一朝代的社会阶层流动:“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
”此现象()A.以诗取士促进唐诗繁荣B.促进民族融合高潮到来C.促使庶族地主开始崛起D.使平民阶层影响力上升3.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
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
”他评价的应是()A.孔孟的仁义之道B.老子的辨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D.墨子的非攻主张4.汉字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几乎使当时的汉字全部失去了象形的特点。
隶书的形体、笔画也比小篆有很多俭省,容易辨认。
郭沫若认为:“秦始皇改革文字的更大功绩是采用了隶书。
”可见,郭沫若这一评价的着眼点是()A.“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B.“隶变”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要求C.隶书的出现标志着书法艺术的成熟D.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5.有学者评价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A.实质是对广大奴隶的专政B.容易产生多数人的暴政C.调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D.大大削弱了贵族的权力6.学者哈罗德·伊尼斯在《传播的偏向》中这样评价梭伦:“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
三年高考(2017-2019)历史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解析版)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海昏侯刘贺
含英咀华逝在茫茫历史中……由于昭君出塞和亲,使得汉匈人民和平相处了五六十年。
为了纪念她,后人修建了这座高大的墓冢。
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说:“在内蒙古人民心中,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内蒙访古》)而今,我伫立在青冢前,就想当年昭君那样一个女子能从当年的长安骑马到大漠,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不过,昭君出嫁匈奴,虽然有益于民族团结,但是这种联姻绝非爱情使然,只是性贿赂或性政治而已!走出昭君墓旁的文物陈列室,我依依不舍地颔别青冢,坐上出租车,打开笔记本,阅读刚刚从昭君墓碑上摘录诗歌。
昭君的故事早已定格在历史深处,昭君的形象仍然变化在文学世界。
面对史书,我们常常可以感受到诗歌的憧憬;面对诗卷,我们往往又可体会到历史的悲凉……海昏侯刘贺陕西刘虹○通常情况下,了解历史有两个途径,一是根据史料,一是根据文物。
史料和文物之间如能相互印证,就可对一段历史了解个大概。
然而有些时候,文物呈现的东西,使得史料记载的故事越发扑朔迷离。
对于漫长岁月而言,大多人的故事,不过平凡如微尘,跌入历史的尘埃,无处可寻。
如果不是近年考古界热炒的“惊世大发现”,我们很难会追溯2000多年前的岁月,翻捡一片枯叶那样,去翻捡一段旧事,从依稀的脉络,辨析其生命轨迹。
尤其对于废帝而言,较之于有着开国建邦,开辟盛世,卓越贡献的帝王来说,废帝的“倒霉”人生,显得过于灰暗,甚至是一个王朝的耻辱,羞于再提。
历史总在不可能中制造可能。
随“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竹简、木牍等各类珍贵文物达1万多件,刷新中国汉墓考古史,随着惊世财富,不断从陈腐的泥土里搬出,那段被掩埋的岁月,短促而曲折的人生,也重现世人面前,令人唏嘘。
这就是我去南昌时,一定要去江西省博物馆看一眼这位废帝的、也是庸常心态下的唯一理由。
用当代通常评判男人美好年华的话“男人四十一枝花”,33岁,正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历史趣谈:当了27天皇帝下台 海昏侯刘贺有那么差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当了27天皇帝下台海昏侯刘贺有那么差吗?导语: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要属康熙,在位时间最短的属于汉朝的刘贺了。
近日,被挖掘的海昏侯墓确认的墓主人是刘贺,而关于刘贺的生平主要被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要属康熙,在位时间最短的属于汉朝的刘贺了。
近日,被挖掘的海昏侯墓确认的墓主人是刘贺,而关于刘贺的生平主要被记载于《汉书》和《武五子传》。
刘贺他爹是汉武帝刘彻宠爱的李夫人所生,所以刘贺还是汉武帝的孙子。
而汉武帝是历史上有才华的皇帝,他的孙子刘贺却只在位27天,难道刘贺真的如人所说的劣迹斑斑?霍光主持:刘贺上位当皇帝刘贺被册立为昌邑王十三年后,赶上昭帝去世。
在霍光的主持下,朝臣迎立刘贺,继承大汉王朝的帝位。
但仅仅即位二十七天之后,就以“行淫乱”的罪名,废除其帝位,赐归故国。
至宣帝元康三年四月,宣帝下诏,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
四年后的神爵三年,又“坐故行淫辟,不得置后”。
逮元帝即位之后,始在初元三年,复封贺子代宗为海昏侯,传子至孙,直至东汉时期。
刘贺被霍光统领群臣拥立,登上帝位,本来是出于霍光操纵朝政的需要。
汉武帝去世之后,霍光通过种种阴谋手段,逐个清除了本来一同顾命朝政的桑弘羊、上官桀等人,达到了独揽权柄的目的。
但傀儡皇帝汉昭帝年仅二十二岁就离世而去,却给他出了一个很大的难题。
昭帝没有子嗣继承皇位,新皇帝就应该从他的兄弟当中甄选。
当时“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但广陵王刘胥早已长大成人,霍光对他颇为忌惮,于是,他改而选择了昌邑王刘贺。
根据相关情况推测,霍光改用昌邑王刘贺,大概是基于如下几点考虑:生活常识分享。
江西省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测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合题目要求的。
)1.海昏侯墓的发掘是近年史学考古上的重大事件。
海昏侯墓墓主刘贺,曾当过27天西汉皇帝,后被辅政大臣、博陆侯霍光率领群臣,以“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为理由奏请太后废黜。
这一历史事件说明A.西汉的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B.官僚集团对皇权存在一定程度制约C. 霍光“废帝”的举措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D.西汉诸侯势力严重影响中央集权2.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城市道路功能单纯.主要满足城市交道需要。
到了宋代,城市进路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两旁分布着各种商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成为城市生活的中心,道路宽度缩小。
这种情况一直廷续到明清。
这种变化反映了A.手工业发展使商业繁荣 B.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C.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城市建筑风格的质变3.《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
”这说明A.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B.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C.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D.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4. 元朝在对行省划界时广泛采用‘犬牙交错”的原则,例如陕西行省跨越秦岭,溯广行省、江西行省均踌越南岭,河南江北行省跨越淮河,中书省直辖区则跨越太行山。
元朝的这一做法A.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 B.分割地方,以便于加张对地方的控制C.肥瘠搭配,便于农也生产的管理和发展 D.充分体砚了元朝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 “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C.单一赋种,没有差等D. 统一征缴,耗时费力6.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复习卷: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 )A.元谋人使用石器或者木棒劳动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烧烤食物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解析:选C 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这一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
2.2017年3月,世界顶尖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发表论文称,人类演化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10多万年前生活在河南省许昌市灵井遗址的“许昌人”,可能是中国境内古老人类和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代。
考古学家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化石B.史书C.逻辑推理D.民间传闻解析:选A 出土遗物属于第一手史料,许昌人距今年代的判断应当以化石为主要依据。
3.2017年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的主题确定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这主要是因为黄帝( ) A.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B.是古华夏部落民族的共主C.他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D.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解析:选B 根据所学知识,黄帝是古华夏部落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所以主题确定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4.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
由此可以判断,它最有可能铸造于下列哪一时期( )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解析:选D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周朝,历史上称为“西周”。
由“武王伐纣”的铭文可知该青铜器可能铸造于西周,故选D项。
5.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铁器和牛耕的推广解析:选D 因为社会生产力大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政治格局的变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故选D项。
历史趣谈海昏侯刘贺玉印是鸮钮造型 系汉代考古首次发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海昏侯刘贺玉印是鸮钮造型系汉代考古首次发现导语: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正在省博物馆火热展出,展厅内首次展出了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身份的直接证据刘贺玉印。
11月30日,记者从南昌汉代海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正在省博物馆火热展出,展厅内首次展出了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身份的直接证据——刘贺玉印。
11月30日,记者从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获悉,经专家考证,刘贺玉印的造型为“鸮(xiao)钮”,鸮钮玉印在此前我国的汉代考古中从未发现过。
在刘贺墓中,出土了“刘贺”玉印、“大刘记印”玉印、无印文龟钮玉印材、“海”字青铜印等各式印章。
这枚“刘贺”玉印,是汉代常见的“方寸之印”,印面边长2.1、通高1.5厘米(汉代一寸约合2.3厘米)。
印文“刘贺”二字为阴刻篆书,左右等分。
字迹线条粗细基本一致,空间分割讲求匀适,显示出方朴端重的艺术风格。
出土之初,玉印被淤泥包裹,印钮难辨真容,有专家根据造型初步判断为蟾钮,后经仔细清理,印钮形态显露出禽鸟特征,又有专家认为是凤钮。
近日,经专家考证,该玉印造型匐身回首,短尾疏翅,瞠目钩喙,眉耳毕现,为“鸱(chi)鸮(xiao)”的造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猫头鹰。
这只“鸱鸮”工艺精娴、生动鲜活、殊为奇特,在此前我国的汉代考古中从未发现过。
鸱鸮的形象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典籍中。
《诗经》用“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的呼号,表现了母鸟目睹幼鸟被猫头鹰抓走时的极度惊恐和哀伤。
《史记·贾谊列传》记载,西汉文帝时著名政论家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看到有鸮飞入舍中,认为会给自己带来折寿的厄运,悲痛伤感,特别作《鸮鸟赋》来自我安慰。
由此可见,鸱鸮生活常识分享。
江苏省镇江心湖高级中学2024年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镇江心湖高级中学2024年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
促成音乐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唐朝A.政治军事实力的强大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2.法国1793年宪法规定国民议会的会议应当是公开的,允许民众旁听,导致实践中旁听者通过鼓掌或呐喊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甚至允许群众举着武器在议会大厅内列队游行示威,直接左右了议员们的意志。
这反映出当时法国A.主权在民的原则得到有效执行B.温和保守的政治主张备受推崇C.代议制民主保障广大民众利益D.君主立宪制政体在渐进中完善3.1787年,美国宪法的批准程序发生了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
材料中的“变革”表明美国A.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B.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C.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D.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4.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
”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A.成为“海上马车夫”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C.率先开辟新航路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5.罗斯福新政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正在为了保护没有特权的人免受剥削而寻求方法;在另一种意义上说,政府正在与私营企业进行竞争,并且逐步去代替它们,但是,并没有使公司与资本主义断绝关系。
高二历史之名题分解课时练: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021年高二历史“12+3”之2021年名题分解课时练(2)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满分100分,限时5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21·河南周口高二第二学期期末·3)西汉初年,奉行“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
到汉武帝时期实行“独尊儒术”。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B.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敬仰C.黄老之学已经过时 D.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2.(2021·山东冬季学业水平·15)下图是四川成都山土的东汉画像砖《讲经图》。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的“经“是指()A.儒家经典 B.法家思想 C.黄老学说 D.程朱理学3.(2021·湖北华师大一附中5月押题·25)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纵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
此种历史现象() A.一定程度上阻碍文学艺术发展 B.体现了佛道思想成为社会主流C.实际是儒家思想的积淀与发展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的严重下降4.(2021·北大教育考试评价中心考前冲刺演练精品卷·26)唐朝法律规定:“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疏义》又说:“父为子天,有隐无犯。
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显示了百姓温顺敦厚的个性 B.法家思想渗透到法律中C.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核心价值 D.传统法制具有理性精神5.(2021·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二第二学期阶段测试三·3)有学者指出,董仲舒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了儒家的政治理念和价值祈愿,此一方式能够相对有力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儒家所自任之道义对王权的规约。
这主要在于董仲舒()A.倡导“独尊儒术” B.提出“天人感应”学说.C.主张兴办太学 D.宣扬“三纲五常”理念6.(2021·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卷三·25)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26384313_西汉海昏侯国神爵三年“国除”考
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在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与历史文化研究”已成为当下学界研究的一大热点。
在对这一主题的研究中,黄今言、王子今、辛德勇等众多学者进行了较为充分的探讨。
但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刘贺皇位立废的史实之上,对汉宣帝神爵三年废除海昏侯国的史实则关注较少。
蒋波在《汉代王侯谪免制度视野下的海昏侯考察》一文中指出,汉宣帝将海昏侯国废除,是因为刘贺“曾经身为皇帝却行淫乱,在海昏侯国又口出怨言,宣帝认为原来削户三千还不够,所以借机追加惩罚”[1]。
笔者认为,蒋先生所言尚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讨。
一、班固记载的豫章太守廖《奏书》浅析班固在《汉书·武五子传》中记载,刘贺在就国数年后即薨,豫章太守廖于此时向汉宣帝上奏:“舜封象于有鼻,死不为置后,以为暴乱之人不宜为太祖。
海昏侯贺死,上当为后者子充国;充国死,复上弟奉亲;奉亲复死,是天绝之也。
陛下圣仁,于贺甚厚,虽舜于象无以加也。
宜以礼绝贺,以奉天意。
愿下有司议。
”汉宣帝览奏后让有司议,“议皆以为不宜为立嗣”,海昏侯国由此被除国[2]2770。
秦铁柱在《汉代“短命”侯国研究》中,把汉代侯国被除国的原因总结为无后、触犯大汉律法、职务犯罪、违背礼制、卷入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与皇帝刻意废除等6个方面,并认为皇帝的意志是列侯存废的关键[3]。
作为一个曾被废黜帝位的人,刘贺在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后,应是怀有感激之心和对未来又燃起希望的,这从他墓中出土的墨书金饼、奏牍和他认为自己未来能晋封为王的史料中即可以看出。
因此,班固未记载刘贺犯法、犯罪、卷入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等,应可说明刘贺与这3事无涉。
又,刘贺有16个妻子和11个儿子[2]2768。
《二年律令·置后律》规定:“疾死置后者,彻侯后子为彻侯,其毋谪(嫡子),以孺子□□□子。
”整理者认为,简文中的残缺字应为“子、良人”[4]。
所以,刘贺自应不是“无后”而“国除”。
豫章太守廖借刘充国和刘奉亲之死说“天绝”刘贺,却不言刘贺无后,亦可旁证刘贺应还有“后”。
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2分)钱穆在《国史大纲》一书中指出:西汉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承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白(享告)承相。
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
”材料说明当时的承相()A.对政事的决策权大大削弱B.己完全失去位尊权重的地位C.己完全失去了黄帝的信任D.开始接受外朝官员监督制约2.(2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最大成果是()A.颁布了《共同纲领》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2分)1925年,苏联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大学命名为莫斯科中山大学。
这一命名的背景包括()①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②国民党一大召开③北伐战争顺利进行④中共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2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这段话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上海公报》5.(2分)1972年,女众议员玛莎•格里菲斯推动过去被搁置的“男女平权宪法修正案”获得参众两院通过,但在宪法规定的七年期内由于没有达到38州的同意而宣告失败。
这一过程说明美国()A.三权分立的制度受到冲击B.多元价值观念影响法律变革C.中央集权的原则逐渐削弱D.女性争取选举权的斗争失败6.(2分)《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7.(2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描述的是()A.英格兰庄园的组织形式B.法兰克王国的封建等级制度C.法兰克王国等级君主制D.意大利城市的自治管理权8.(2分)《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观点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相近?()A.孔子B.老子C.荀子D.孟子9.(2分)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古代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石门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1. 考古发现良渚古城总面积达290多万平方米。
城墙底部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宽度40~60米,基本用较纯净的黄土堆筑,部分地段地表以上还残留4米多高的城墙;共发现六座水门;城市的普通居民住在城的外围,贵族住在城中央的30万平方米的莫角山土台上。
这说明当时()A.具有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B.有先进的手工业技术C.出现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D.出现了尖锐阶级矛盾2. 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天时”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
如距今5300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斗柄授时”证明当时已观测出“北斗”天象。
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C.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D.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3. 西周时期,天子按嫡长子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宗”,依此类推。
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
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A.确保分封制的顺利实施B.维护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C.保障周王室的内部团结D.消弭王朝内部不稳定因素4. 孔子提出“为政以德”,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人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二者都主张()A.改革内政,重构统治秩序B.重视贤德,变革选拔标准C.崇德尚贤,规范统治行为D.抑制暴政,稳定社会秩序5. 春秋初期,诸侯国家有兵车“百乘”,已是“大国”标准。
战国时期,“千乘之国”已是普遍状况,以七雄为代表的区域性强国,军力甚至可达“万乘之国”的规模。
这一变化突出说明()A.时局变化影响战争规模B.兼并战争日益激烈残酷C.各国普遍重视扩充军备D.集权体制发挥强大效能6. 有学者在谈及秦统一的原因时指出:“在秦人的价值评价中,没有给道德伦理留下位置……内心修养或道德的自我反省,在这里是没有必要的,需要的是对自我以外实际世界的探求和自身物质需要的索取。
江苏省连云港市智贤中学学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智贤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突破了西周“以天为宗”的观念,无论是孔子的“复礼”还是韩非子的“法治”,都把视线从天上转到了人世。
这反映出,当时( )A.政治构想都具有创新的性质B.神学迷信观念已经被基本扫除C.完成了新的社会秩序的建构D.政治意识由重天命转向重人事“无为无不为”,因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
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3.商鞅变法规定:民众“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统治者重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B.这有利于杜绝奴隶存在C.这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D.统治者禁止商业的发展4.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5.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
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官制6.《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7.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8.《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从海昏侯墓出土玉舞人看刘贺的崇巫思想
从海昏侯墓出土玉舞人看刘贺的崇巫思想海昏侯墓是中国南方的一处古墓葬,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
其出土的玉舞人造型独特,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崇拜思想的重要实物。
而墓主刘贺正是秦朝的海昏侯,其崇巫思想和墓中出土的玉舞人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海昏侯墓出土玉舞人的特点、刘贺的崇巫行为以及对崇巫思想的解读三个方面,探讨刘贺的崇巫思想。
一、海昏侯墓出土玉舞人的特点海昏侯墓出土的玉舞人是一种独特的器物,它的形象是一个舞蹈的人形,身上镶嵌着大量的玉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玉舞人手持器物,身穿华丽的服饰,呈现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气息。
在玉舞人身上还可以看到多种动物、神兽等图案,这些图案多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形象,体现了古代人对神灵的崇拜之情。
可以说海昏侯墓出土的玉舞人不仅反映了古代手工艺水平,更是古代巫术崇拜的重要实物。
二、刘贺的崇巫行为刘贺是秦朝的海昏侯,他在位期间崇信巫术,广施田赋,苛捐重租,性残暴。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玉舞人反映了刘贺对巫术的信仰和推崇。
在古代,巫术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人们相信巫术可以祈求神灵保佑,增强自身的力量。
刘贺在位期间广施田赋、苛捐重租,性残暴,这与巫术的残暴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明刘贺崇信巫术的同时也在实践着巫术所倡导的残暴行为。
刘贺的崇巫行为是一种对古代巫术信仰的明确体现,也是他个人权力和地位的一种象征。
三、对崇巫思想的解读海昏侯墓出土的玉舞人和刘贺的崇巫行为都凸显了刘贺的崇巫思想。
在古代巫术信仰的思想影响下,刘贺在治理国家和行使权力时展现出了明显的崇巫特征。
而这种崇巫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神秘力量的向往和崇拜。
通过对海昏侯墓出土的玉舞人和刘贺的崇巫行为的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巫术信仰的历史背景和特点,以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历史故事-海昏侯是谁 海昏侯的墓主人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
中国历史故事-海昏侯是谁海昏侯的墓主人是谁他是个怎样的人海昏侯墓葬群的发现,让汉朝重新受到众人的瞩目。
海昏,这个鄱阳湖西面的领域,方寸之间皆是繁华的秘密。
而这个墓穴的主人们,时隔千年重见光明,沉睡多年的家族秘密在聚光灯下慢慢解开,一场盛世之观已经上演。
前几日,海昏侯墓在南昌被发掘出来,这个庞大的墓葬,以其夺目璀璨的陪葬品而闻世,出土的精美文物,让人感叹巧夺天工的时候,又不得不由衷佩服古人的智慧。
众所周知,从东汉到西汉有四个海昏侯,而海昏侯作为一个爵位,是世代承袭的。
第一位海昏侯爵位的承袭者刘贺。
刘贺(前92年7月25日——前59年),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西汉第九位皇帝,也是西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从海昏侯墓室的陪葬品便可窥见汉朝的强盛与瑰丽,出身盛世贵为皇族的刘贺,父亲是第一位昌邑王,父亲去世后,子承父位,刘贺便成为西汉的第二个昌邑王,而他的即位也是一个意外。
元平元年(前74年)四月十七日,汉昭帝刘弗陵去世,时年二十一岁。
无才无德的刘贺便被拥立为皇帝,刘贺接受皇帝玺印和绶带,继承帝位。
卢植:“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
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馀,故霍光废之。
”刘贺这个皇帝只做了27天就下台了,刘贺被废后,大将军霍光另立汉武帝曾孙刘询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第二个海昏侯刘代宗,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不甚明确,他是昌邑王刘贺的儿子,其父刘贺被废后十年,他被封为海昏侯,只可惜他跟他的父亲一样,没有什么大的政绩,后来在爵位上病死了。
刘保世,第三代海昏侯,他是刘代宗的儿子,这个儿子史书记载得也不是很清楚,基本找不到关于他的信息,只知道他被封为海昏原侯,跟他的父亲一样,在爵位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如何死去的我们也不得而知。
最后一代海昏侯刘会邑,处在风云变幻之际,国内局势十分动荡。
公元8年(始建国元年)十二月,王莽代汉建立新朝时,海昏侯国被废除,刘保世被削藩贬为庶民。
后来刘秀建立东汉王朝,恢复刘氏天下,刘会邑又被恢复为海昏侯。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解海昏侯刘贺三题素材
解海昏侯刘贺三题伴随西汉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第一代海昏侯刘贺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作为昌邑王被征召入朝,被立为皇太子,在位二十七天被废。
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精美随葬品令人赞叹不已,而墓主人刘贺的传奇经历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问:海昏侯墓中财富从哪里来自2011年发掘以来,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和五千多枚竹简,黄金铜钱等物品种类丰富且数额巨大。
这座墓葬基本没有受到盗掘,陪葬物品保存完好。
同时,由于海昏侯的特殊经历,下葬前又已经除国,不再有后嗣继承侯位,这些都是陪葬物品众多的原因。
因由这些陪葬品出发并结合江南其他地区出土的西汉文物,有学者认为,在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这个观点有别于已有的历史文献记载。
我认为,看待这一问题,应当相信《史记》《汉书》等基本传世文献。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写道,"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是对西汉中期楚越等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状况的总结。
《史记·货殖列传》曾记载"豫章出黄金",但同时也提到,"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意思是在豫章地区开采黄金的成本比获得的收益更大,往往得不偿失,因而刘贺也不大可能从当地采取黄金。
这些随葬物品若非朝廷赐予,或在当地取得抑或从昌邑故国带来。
而我认为从昌邑国带来的财富都占据着陪葬物品中的主要部分。
主要原因是当地的生产水平比昌邑国低很多。
从历史经济地理角度,昌邑故国确实具有雄厚的物力与财力。
1958年,史念海先生发表《释"陶为天下之中"兼论战国时代的经济都会》一文。
这篇被视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经典名作从交通地理角度,对"陶"这一都邑在战国时期得以繁荣的独特区位优势做了系统的阐发。
文章提出《货殖列传》是《史记》中的特殊篇章,其中记述了一些发家致富的代表性人物,但更多的篇幅是在讲春秋战国以迄汉武帝时期全国各地区域地理特征和重要经济都会。
中国故事|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死因竟然是……
中国故事|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死因竟然是……
关于海昏侯刘贺的去世,《汉书》仅有寥寥两个字的记载——“后薨”,也就是“后来去世了”。
此外史料再无依据,留给后人一大谜题!
海昏侯墓被偶然发现,墓主人遗体早已腐化成“泥”,多次DNA 鉴定均告失败。
就在这时,一个小小的发现为探寻刘贺的死因带来了转机!考古学家在棺柩中刘贺的腹部、肛门处、食道处都发现大量香瓜子。
巧合的是,位于湖南长沙的马王堆汉墓中,辛追夫人的遗体内也发现了一百多粒香瓜子,与刘贺体内的香瓜子十分相像。
不同的是,辛追夫人千年不腐的尸体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直接的依据。
医学专家经过解剖推断,辛追夫人可能是吃了生冷香瓜后引发胆绞痛,由此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猝然死亡。
这是否也是海昏侯刘贺的死因呢?考古发现正在一步步接近最终的答案。
今晚《中国故事》之
《海昏侯》第三集
精彩呈现
觉得好看请点“在看”。
高二历史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
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5.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6.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
这客观上()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7.《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8.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9.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海昏侯刘贺三题伴随西汉南昌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第一代海昏侯刘贺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无子,刘贺作为昌邑王被征召入朝,被立为皇太子,在位二十七天被废。
海昏侯墓出土的大量精美随葬品令人赞叹不已,而墓主人刘贺的传奇经历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一问:海昏侯墓中财富从哪里来自2011年发掘以来,海昏侯墓出土了一万余件(套)珍贵文物和五千多枚竹简,黄金铜钱等物品种类丰富且数额巨大。
这座墓葬基本没有受到盗掘,陪葬物品保存完好。
同时,由于海昏侯的特殊经历,下葬前又已经除国,不再有后嗣继承侯位,这些都是陪葬物品众多的原因。
因由这些陪葬品出发并结合江南其他地区出土的西汉文物,有学者认为,在西汉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这个观点有别于已有的历史文献记载。
我认为,看待这一问题,应当相信《史记》《汉书》等基本传世文献。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写道,"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这是对西汉中期楚越等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状况的总结。
《史记·货殖列传》曾记载"豫章出黄金",但同时也提到,"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意思是在豫章地区开采黄金的成本比获得的收益更大,往往得不偿失,因而刘贺也不大可能从当地采取黄金。
这些随葬物品若非朝廷赐予,或在当地取得抑或从昌邑故国带来。
而我认为从昌邑国带来的财富都占据着陪葬物品中的主要部分。
主要原因是当地的生产水平比昌邑国低很多。
从历史经济地理角度,昌邑故国确实具有雄厚的物力与财力。
1958年,史念海先生发表《释"陶为天下之中"兼论战国时代的经济都会》一文。
这篇被视为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领域的经典名作从交通地理角度,对"陶"这一都邑在战国时期得以繁荣的独特区位优势做了系统的阐发。
文章提出《货殖列传》是《史记》中的特殊篇章,其中记述了一些发家致富的代表性人物,但更多的篇幅是在讲春秋战国以迄汉武帝时期全国各地区域地理特征和重要经济都会。
在记述范蠡泛舟江湖以贸易通商的情况时,《货殖列传》记载:(范蠡)之陶,为朱公。
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
首先,陶这个地方,属于战国时期魏国东迁以后的区域之内,而魏国之所以会放弃富庶的晋西南汾涑流域,转迁都城于这一地区的大梁,就是因为这一地带的富庶程度,至少不在河东旧都之下。
古时这一带有一条很小的河流,称作"菏水"。
菏水从菏泽流出后,向东注入泗水上游河段。
泗水上游,有两条支流:一条是菏水注入的水道,就称作泗水;另一条,是沂水。
这两大上游河流,在秦汉下邳县附近,合而为一,汇合后亦称作泗水。
也就是说,泗水是干流,沂水则是泗水左岸的一大支流。
菏水是沟通黄河(河水)和淮河(淮水)水系的一条人工渠道。
据《国语》记载,它的具体开凿时间,应当是春秋末期鲁哀公十一年。
而沿菏水进入淮水之后,不仅直接连通这个淮水流域的各大支流,而且还可以由此进一步南下,接通与长江航道的联系。
沟通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的邗沟在春秋末年吴国就已通航在先。
那么,陶在地理位置上的这些优越性,又与昌邑国具有什么关系呢?陶在西汉称作定陶,昌邑国就在陶的东面,与之相邻,而且昌邑国首县昌邑县,就设在菏水岸边,同样可以利用这条水道的航运,联通四面八方。
昌邑几乎可以尽享陶作为天下之中所据有的所有地理优势,从事商业贸易交换物品。
史念海先生在论述陶为天下之中这一地位时指出,陶不仅是一个水陆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陆上交通中心。
史念海先生在文章中指出,战国时有一条闻名一时的"午道",同样也是从陶这里通过。
关于这条"午道"的记载,可见于《战国策》以及写成的《史记》相关记载之中。
因为"午"字早期略近于后世"十"字的字形,我推测"午道"就如现今常见的十字交叉的通道。
在战国时,陶曾一度成为"天下之中",因而,经由函谷关而东西方向横亘的交通大干道,必然要从洛阳向东延伸途经大梁而抵达于陶。
过了陶,再向东稍行,就是后来昌邑国的首县昌邑县。
而若是由此昌邑进一步向东,受鲁中山地高低起伏变化的影响,道路已经无法像平地一样通畅了。
这条东西向大干道,在经过西汉昌邑县治所之后,与一条略近于南北向的大干道相连接。
这条干道,南端来自彭城方向,大致循泗水、菏水水道西北行,在西汉昌邑县东侧不远的地方,转而北上,经巨野泽东侧,再向北,则抵达黄河下游的重要津渡——平原津。
秦末巨鹿之战时,宋义、项羽率楚军从彭城出发,北上救赵,走的就是这条道路,在通过后来西汉时期的昌邑县以后不久,宋义让军队驻扎在一个叫"安阳"的地方,而且一停就长达四十六天之久。
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境内,出土过带有"安阳市"三字的秦朝陶片,从而可以推定,它应该在西汉昌邑县东北不远的地方。
这一陆上交通枢纽地位表明,昌邑不仅可以利用陶所拥有所有水上交通的便利,在陆上交通方面,它还具有某些比陶更为便利的优势,或许更有利于与其他地区的人员的交往和贸易往来。
秦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彭越的家乡就在昌邑县。
史载他在起事造反之前,"常渔巨野泽中,为群盗。
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
'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在当时,巨野泽是中原腹地第一大湖沼。
彭越得以率众聚于此,静待天下形势进一步明朗之后,再决定进退取舍,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巨野泽既在中原腹地、四通八达,同时又有丰富的生存资源,得以从容藏身其间这一项很重要的地理特点。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记载"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
讲述汉王刘邦在彭城战败之后,退据荥阳,依托敖仓之粟补给军需,与追击而来的项羽相对峙时期,彭越配合汉王,在楚军后方展开的游击骚扰。
彭越将兵在包括昌邑国境域在内的"梁地"亦即魏国故地,有效地阻断楚军粮食供应,是迫使项羽不得不与刘邦中分天下以退军的关键因素。
这一事件,突出显示了昌邑国及其附近区域在经济地理上的优势地位。
昌邑国境域经济地理优势对楚汉战争进程及其结局的影响,不仅仅直接导致项羽退兵后撤这么简单。
正是在项羽率楚军向东南方向后撤至阳夏的时候,彭越趁机攻夺"昌邑旁二十余城",也就是一举占领自己老家昌邑县临近区域的二十多座城邑。
与此同时,本来已经打算如约西撤的刘邦,又听从张良、陈平的谋划,背信弃义,出兵追击楚军,试图利用楚军因"兵疲食尽"而不得不撤兵后退这一天赐良机,才一举灭掉西楚霸王项羽。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所述,彭越还是动用自己在"昌邑旁二十余城"所获得的十余万斛谷米,供给汉王军食,帮助刘邦的军队,保持基本的作战能力。
待刘邦封授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之后,彭越、韩信立即统兵加入会战,并且配合刘邦最终全歼项羽之军于垓下。
至此可知,昌邑地区出产的粮食对楚汉双方的战略总决战——垓下之战的形成及其胜负,曾发生过至关重要的影响,这是昌邑地区粮食生产丰盛情况的一个很具体的反映。
以上论述表明,昌邑国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刘髆(刘贺父亲)的封国被汉武帝选定在昌邑,实际上充分体现了刘彻对李夫人(刘髆生母)的宠爱,用以充分保障刘髆能够在此享受富豪的生活。
这样看来,今天我们在海昏侯墓中看到的大量精美文物,其中有很多应是来自富庶的昌邑故国。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老昌邑王刘髆,在位十一年,时间仅稍短于刘贺的十二年,所以,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器物,或许有一部分应属老昌邑王故物。
目前所知所有带有昌邑王年款的铜器和漆器,其最长的年数,即为昌邑十一年,因而不能完全排除其制作于老昌邑王刘髆时期的可能。
二问:墓室里《齐论·知道》的价值今天我们看到的《论语》,是张侯之后用《鲁论》和《古论》形成的版本,但是《齐论》与《鲁论》《古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多了两篇,即《知道篇》《问王篇》。
海昏侯墓里发现的就是失传1800余年的《知道篇》。
考古人员发布了包括篇题"智道"(知、智通)在内两支竹简的照片。
我们究竟应如何看待这一发现以及《齐论》的文献学价值。
大部分人知道后世所传汉武帝依从董仲舒的建言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说法,从而误以为在此之后,便是家弦《诗经》户诵《尚书》,一派热气腾腾的儒学景象。
实际上儒家思想对社会的普遍影响是一个逐渐扩展的过程。
汉文帝时首开端倪,武帝虽继此有较大幅度的发展,至于儒家经典和思想融通以及全面的制度性建设与社会教化,到东汉时期才日臻完善,并为后世所继承。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除了在官学中得到尊崇之外,在皇室成员的教育方面作用发挥也很显著。
刘贺做昌邑王的时候,其师王式便是传授《鲁诗》的名家,而昌邑王刘贺自亦能"诵《诗》三百五篇"。
较此更早,其父老昌邑王刘髆,初时系以少子为汉武帝所爱,故甫一受封,汉武帝就指令"通《五经》"的夏侯始昌来做他的"太傅"。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的包括《礼记》《孝经》在内的多种儒家典籍,与《汉书》这些记载相参照,反映出汉武帝以后,在皇家子弟的培养过程中,儒家的著述已经成为教授的核心内容,而元、成二帝以后汉廷治国理念的转变,正是以此为重要基础;这也是海昏侯墓中出土《齐论·知道》的社会文化背景。
那么,能不能仅依据海昏侯墓中出土的这些儒家典籍来否定《汉书》对刘贺其人"清狂不惠""动作亡节"之类的记载,而去证明刘贺知书达理、循规蹈矩,是一位全然符合儒家理想的正人君子呢?我认为,因为刘贺性本"不好书术而乐逸游",这些仁义道德的教化,只是在他的消化道里空走了一趟而已,他并没有从中汲取营养,使之融入血液。
前面提到的"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的昌邑王师王式,其实正是屡屡"以三百五篇"切谏主子,但刘贺的行为,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
昌邑王国的中尉王吉,是另一位修身谨严的贤人君子,同样引据《诗经》以谏阻刘贺的驱驰游猎行为,但这位公子哥儿却是"复放从自若"。
《诗经》《孝经》的功用既然如此,孔夫子的《论语》也就同样无法在刘贺的身上产生什么意想不到的奇效。
前面提到的昌邑国中尉王吉,除了一般性地"兼通《五经》,能为驺氏《春秋》",以及"好梁丘贺说《易》"之外,在对儒家学说的传承与弘布阐扬方面,还特别"以《诗》、《论语》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