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三性”,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研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研实效的提高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专业素养,更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如何提高教研实效,成为广大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
而“三性”即群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被认为是提高教研实效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针对“三性”进行详细的探讨,旨在帮助教师们有效地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
一、群体性群体性是指教师们在教研工作中要有团队意识,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共同合作,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提高教研实效。
如何凸显群体性,提高教研实效呢?1.建立教研团队教研团队是教研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个好的教研团队,能够更好地整合教师的优势资源,从而有效提高教研实效。
建立教研团队需要注重团队成员的选择和培养,要选取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较强学习意愿的老师,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2.加强团队交流教研团队的成员之间要加强交流,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借鉴他人的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
团队成员之间还可以相互协助,相互帮助,共同解决教研中的问题,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共享教研成果教研成果的共享是教研团队发挥集体智慧的有效途径。
团队成员应该在教研成果上保持开放的思维,不断共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让团队成员都受益,从而提高整个教研团队的实效。
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教研工作要贴近实际教学,要通过实际教学活动来不断验证教研成果,以提高教研成果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如何凸显实践性,提高教研实效呢?1.问题导向在教研工作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问题导向,紧密围绕实际教学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展开教研活动。
只有贴近实际教学,积极调研实际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教研成果的实践性。
2.以实践为基础教研成果要以实践为基础,通过教学实践来不断验证,检验教研理论成果的可行性,同时也能发现其中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教研成果。
教研成果不应该局限于纸面上的论文和报告,更应该注重其实际的运用价值。
浅谈专业课教师的“三性”
浅谈专业课教师的“三性”1. 引言1.1 概述专业课教师的“三性”专业课教师的“三性”是指专业性、师德性和教育性。
这三性是专业课教师必备的素质和能力,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性是指教师在所教授的学科领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师德性是指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包括诚实守信、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等方面的素养。
教育性是指教师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方法,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技能。
这三性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优秀专业课教师的基本素养。
只有专业性、师德性和教育性三者兼备,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专业课教师的“三性”,不断提升自身素养,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帮助。
2. 正文2.1 专业性专业性是专业课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指教师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专业性包括教师对于所教学科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教师才能准确无误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专业性还包括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应用,只有将学科知识与实际教学相结合,才能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专业性还包括教师对于学科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的关注和探索,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保持教学的活力和有效性。
为提高专业性,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来提升自己的学科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与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学科交流和分享经验也是提升专业性的有效途径。
专业课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整合和综合运用,培养自己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元化的教学需求。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专业课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性,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教师专业发展要有“三性”
教师专业发展要有“三性”---从科学发展观谈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上虞市春晖中学陈定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在于协调发展、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就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而言,自有它特定的深刻而具体的含义,教师专业需要在自身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这种协调应是相对于原有基础的,而不应仅仅表现为“乌托邦”色彩的;应是教育全部内容的,而不应仅仅是狭义学科教学的;应是立足长远拾级发展的,而不应仅仅是只顾当前不思学习的。
具体说来,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应有“三性”,即自我协调的理性、静心研习的书性与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德性。
自我协调的理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这工作与那工作的关系,解决好工作与学习之间在时间、精力等方面必然存在的种种矛盾,努力在履行本职岗位的过程中切实解决些什么,发展些什么,这样便会使自己思考问题有对象、改进方法有着落,发展专业有内容、目标达成有可能。
工作的现实,不得不需要我们考虑自我调节的理性问题,说得更重一些,就是没有自我调节的理性,会让我们自己整天处于一种晕呼呼的状态,忙得好累、累得好难,处于一种什么都在应付之中的无助境地。
二是教师要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现状有一个正确定位,对阶段性专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谋划,明确哪些是自己专业的“最近发展区”,哪些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努力后再发展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忙而不乱”、循序前行。
专业发展的现实该让我们回过头来反思一下,哪一些是自己把握得比较好的方面,哪一些是我们疲于追求的东西,哪些专业内容真有了发展,哪些东西不但没有发展甚至反而受到了一定程度地影响,通过这种反思,调整一下自己的发展目标,对自己专业的真正发展不无好处。
三是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不惟名,不惟利,只惟实,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做些实实在在的思考,发展些实实在在的专业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工作,更有利于打好自己今后专业发展的牢固基础。
事实也应让我们警醒,脱离工作去做些名义上的专业发展,甚至把做好工作与发展好自己的专业当成“两张皮”,不是伤害了自己又有什么呢!静心研习的书性是说教师要有学者的常态。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三性”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三性”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三性”,即“三性教学法”,这是指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性、文化性和实用性。
首先是思维性。
语文是思维的工具和表达的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教师要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从语言文字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思维训练活动,让学生不断锻炼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文化性。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
语文是传承文化的媒介,只有通过学习语文,学生才能了解和掌握汉字的演变历程、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和名人的故事等。
教师要通过讲述故事、诵读古文、学习古诗词等形式,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最后是实用性。
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口语练习、阅读训练和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阅读和写作获取和传递信息。
在实施“三性教学法”时,教师应该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实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还要注意多元评价,即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
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三性”,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性、文化性和实用性。
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通过传授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只有把三性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才能够真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培养出具有良好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三性”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三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阶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三性”,即语文思维性、情感性和实践性。
下面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性。
语文思维性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运用中,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激发联想、表达思想、分析问题、归纳概括等。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的题目,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给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性。
语文情感性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运用中,能够产生对文学作品、对语言文字的情感共鸣,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文学作品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情来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情感性。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性、情感性和实践性,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只有通过注重“三性”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全面和更深入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希望广大语文教师能够注重“三性”培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篇文章需要继续修改,请您帮我看看我应该如何进行修改,谢谢!】。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三性”教育是指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将其三者融合在一起。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三性”教育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
之一。
为了更好地实现“三性”教育,要建立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
首先,要注重课程改革。
针对不同专业进行课程设计,整合课程资源,使学生在不同
科目中能够体验到“三性”教育。
通过开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思
考和反思,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其次,要注重实践教学。
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实验操作、科研探讨等,
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三性”教育。
在实践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指导。
再次,要注重教师培养。
教师是实现“三性”教育的关键。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和评价,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让他们在教学中更好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要注重学生评价。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实现“三性”教育的重要对象。
要
加强对学生的评价和管理,用多种评价方式和工具,建立完善的学生评价机制,激励他们
参与实践课程和科研活动,从而增强他们的“三性”素养。
总之,建立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是实现“三性”教育的关键所在。
只有注重课程
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和学生评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
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建设人才强国做出贡献。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教研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如何提高教研实效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的一大关注焦点。
而在实际的教研工作中,凸显“三性”即学术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成为了提高教研实效的有效路径。
一、凸显学术性学术性是指教研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性质,教研成果需要有理论基础和学术价值。
教研工作需要立足于理论研究,深入挖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理论分析与探讨。
教研成果需要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广度。
教研工作也需要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能够形成一定的研究特色和风格。
凸显学术性,可以提高教研的理论含量和科研价值,使教研成果更具有说服力和实践指导意义。
在实际的教研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学术修养;利用互联网资源,及时获取最新的学术资料和研究成果;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只有在不断的学术积累和学术交流中,才能够凸显教研工作的学术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凸显实用性实用性是指教研成果需要能够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操作价值。
在进行教研工作时,需要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学中的难点和痛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教学策略。
教研成果需要贴近教师的实际需求,能够直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凸显实用性,可以使教研成果更容易被教师所接受和应用,也更容易产生实际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教研工作时,教师可以通过深入的课堂观察和教学实践,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需求;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讨会,了解最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设计。
只有在深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才能够凸显教研工作的实用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三、凸显创新性创新性是指教研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研成果需要能够产生新的观点和新的成果。
浅谈专业课教师的“三性”
浅谈专业课教师的“三性”【摘要】专业课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责任性、爱心性和专业性等“三性”。
责任性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的担当上,爱心性则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帮助上。
专业性是教师必备的扎实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这三性相互关联,共同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有利条件。
专业课教师的“三性”意义在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是,专业课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爱心和专业素养,助力学生成长。
未来专业课教师的发展方向应注重提高师德师风,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 专业课教师, “三性”, 责任性, 爱心性, 专业性, 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教学,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专业课教师的重要性专业课教师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持。
专业课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榜样。
他们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专业课教师的工作涉及到学生的思想教育、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专业课教师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专业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具备责任感、爱心和专业素养等“三性”。
只有具备了这些“三性”,才能真正做好教育工作,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而专业课教师的“三性”也是我们本文要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专业课教师的“三性”,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他们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们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在下文中,我们将详细讨论专业课教师的“三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1.2 “三性”概念介绍在教育领域,专业课教师的“三性”是指责任性、爱心性和专业性。
责任性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和教育事业的使命感。
爱心性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理解,能够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建立起一种“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成为了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所谓“三性”指的是专业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专业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要全面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基本内容、原理和方法,从而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创新性是指学生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提出新的观点、方法和解决方案。
实践性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为了实现“三性”,教育改革需要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实践。
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项目驱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中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和掌握知识。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需要改变评价的方式,不再只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而是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可以采用实验报告、项目展示和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我们还需要改变实验教学的方式,加强实践性的训练和锻炼。
可以通过实验课程、实习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和应用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习的组织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他们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和辅导。
教师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通过参加教师培训和研修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学生在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要注重实践的训练和锻炼。
他们要主动思考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积极参与课堂和实验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作者:杜志民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8年第07期[摘要] “教”是“研”的土壤,“研”是“教”的深入。
要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应凸显研究内容“问题性”,研究形式“参与性”,研究方法“反思性”,让教研扎根于校本、师本的土壤,让教与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关键词] 教研模式;问题性;参与性;反思性;研究策略“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可见教研活动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各类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让人目不暇接,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构建灵活、开放、高效的教研模式即以问题解决为基石,以“参与性、反思性”为两翼的教研模式,让教研活动扎根于校本、师本的土壤中,更接地气,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一、教研内容突出“问题性”教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或核心价值,应该基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教师意识到或未意识到的一个个问题展开研讨,以提高教研质量。
这是基于“问题学习”在教研领域的一种延伸和扩展。
学校基于校本,通过研究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探究共同体解决真实的问题或展示某一个领域的成果、经验,实现共荣共享,推进某一领域技艺的发展,从而培养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论是教学研究、案例研究、专家讲座都必须要有针对性,要能解决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路径或方法应该来自教学一线,可以是管理者在实践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专家在某一领域的成果推广。
如语文教学方面,低段学生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此方面可以探讨如何对归类识字和随文识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对“科学识字”进行探究,探讨它对教师的“汉字学”知识提出了哪些相关要求,还有如何提高“字理识字”的效益等。
问题确定后,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研究方式,可以是一线教师的经验分享,可以是提供课堂研究的现场,可以是专家的经验分享、案例分析、答疑解难等,以求达到最佳的教研效果。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成为了各个学校和教师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为此,如何提高教研的实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教研的成效不仅关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也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以凸显“三性”来提高教研实效。
首先,凸显“三性”中的“科学性”。
教研工作需要经过科学研究的验证,不能仅凭个人经验和主观意识。
因此,在开展教研工作时,教师们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去面对问题,通过探究教学问题的本质,不断地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开展教研活动前,可以利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成果进行系统性的调研和分析,以确定教研工作的重点与方向。
在教学实践中,也要注重科学的数据分析,并运用数据分析结果指导教学改进。
而在教育研究中,更需要紧密关注前沿的学科发展动态,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利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得出科学结论和研究成果,进而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其次,凸显“三性”中的“实践性”。
教研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教师们要学会站在实践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借鉴实践经验,将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科学的教研方案。
在实践中,教师们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把握教学问题的实质,以科学的方式来解决实践问题。
利用实践性开展教研活动,可以避免理论脱离实际、空洞无物和纸上谈兵的弊端,能够真正提高教研的实效和质量,为教育教学的改进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凸显“三性”中的“创新性”。
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不断的创新,而教研工作正是教育教学改进创新的重要手段。
在教研工作中,教师们必须注重创新,学会寻找和发现教学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寻求充满创意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在开展教研活动中,要鼓励教师们思考新的教学问题,并勇敢地采取创新性解决方案,实现教育教学的创新和改进。
在教育教学研究中,也要积极探索各种新兴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推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构建教研高效平台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研工作在教育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教研不仅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关键支撑。
目前一些学校的教研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研实效有待提高。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研工作的进展,提升教研实效,我们提出了“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的理念,即突出性、实用性和专业性,构建教研高效平台,推动教研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突出性“突出性”指的是教研工作需要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亮点,在教学模式、研究方向、成果效应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色。
突出性的教研工作能够吸引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学校带来更多的实际效益。
1.1 加强教研项目策划学校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教研项目策划,将教研工作整合到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明确教研方向和目标,突出学校的优势特色,让教研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2 强化教师团队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是突出性教研工作的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交流、激励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研究意识,形成高水平、高效能的教研团队。
1.3 提升教研成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和交流平台,推广和宣传教研成果,增强教研成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到教研工作中,形成良好的教研互动,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二、实用性“实用性”指的是教研工作需要具有实际应用和操作性,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让教师能够将教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成效。
2.1 落实教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学校应当明确教研成果的应用方向和途径,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检验、总结反思,不断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
2.2 深化实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教研工作要贴近实际教学,关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痛点,通过深入的实践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3 拓展教研成果的应用领域学校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材料的编写、教学设计和教学改革等工作,将教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结合,实现知识的跨界传播和应用,提高教研成果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浅谈专业课教师的“三性”
浅谈专业课教师的“三性”专业课教师的“三性”是指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性、敬业性和人格性。
专业性是指专业课教师应当具备的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作为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
他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保持专业素养的提升。
专业课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
他们要具备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评价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独立学习。
只有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专业课教师才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和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专业素养的人才。
敬业性是指专业课教师应当具备的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爱和责任心。
教师是一项神圣的事业,他们肩负着培育人才、传播知识和塑造人格的重要使命。
专业课教师应当以高度热情和敬业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
他们要认真备课、精心讲解,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师德”与“师风”,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和感染学生。
他们应当始终保持教育事业的权威性和尊严性,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
敬业的专业课教师还应当能够与时俱进,关注教育前沿动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
只有具备敬业精神和责任心,专业课教师才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和进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人格性是指专业课教师应当具备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师德师风。
做为专业课教师,他们应当具有高尚的人格,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专业课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教授态度,公正、客观、真实地对待学生,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他们应该真诚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专业课教师还应该积极倡导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建立和谐稳定的班级关系,以及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合作氛围。
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品质,专业课教师才能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塑造他们的人格。
专业课教师的“三性”即专业性、敬业性和人格性,这是专业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能力。
师德的创新与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
师德的创新与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教师是社会培养未来各行各业人才的中坚力量,而教师的师德与继续教育则是保障其教育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
师德的创新与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着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一、师德的创新师德是教师的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的体现,是教育工作者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因此教师的师德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
首先,教师的师德创新需要与教育理念的创新相结合。
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教师的权威性,但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体性,教师应积极创新教育理念,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其次,教师的师德创新需要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相结合。
以前,教师主要采取讲授式的教育方式,但现代教育已经发展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式教学等。
教师应积极引入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教师的师德创新需要与教学环境的创新相结合。
教室不再是唯一的教学场所,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形式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机会和平台。
教师应主动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发挥其专业特长,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二、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是指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修和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
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是指在现有教师继续教育的基础上,利用新技术和新模式,实现教师继续教育的全面创新。
首先,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在线课程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这种方式不仅提供了便利,还拓宽了教师学习的渠道和方式。
其次,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需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紧密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促使教师能够真正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育效果。
最后,教师继续教育的创新需要鼓励多元化的学习形式。
教育是一项终身任务,教师的继续教育应该包括学历教育、培训培训、研修等多个层次和形式,以满足教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浅谈专业课教师的“三性”
浅谈专业课教师的“三性”近年来,高校专业课教师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角色之一。
专业课教师不仅具有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责任,还负责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重要职责,专业课教师需要具备“三性”,即专业性、教学性和创新性。
首先,专业性是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
专业性体现在专业课教师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控所教授的学科领域。
此外,专业课教师还应当不断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需求。
只有具备强大的专业性,专业课教师才能够真正做好教学工作,使学生获得高水平的专业素养,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其次是教学性。
专业课教师需要能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教授出色的课程来提高学生成绩。
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具备出色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包括教学设计、教案编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独到的教学策略和语言能力等多方面的要素。
专业课教师应该善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且通过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最后是创新性。
专业课教师需要有活力和好奇心,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并且创造出一系列的合适的教学资源。
创新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并且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创新性还可以激发专业课教师自身的激情和热情,让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综上所述,专业课教师的“三性”,即专业性、教学性和创新性,是教师必备的素养和品质。
只有具备这三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专业课教师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教育价值,为学生的成长和职业发展实现良好的帮助和指导。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高校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场所,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介绍关于这一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的相关内容。
二、理论依据“三性”指的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创新和合作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教学体系的建设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1. 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需要构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体系。
2. 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知识传授,而“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内容: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不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实施方案2. 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可以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等形式。
3. 创新教学方式: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例如项目式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层次人才培养: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四、实践效果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效果。
1. 学生能力提升:通过实践教学和创新教学方式的采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 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有效激发,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
凸显“三性”提高教研实效教研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
教研活动在实际中却面临着效率不高、成果不明显等问题,如何提高教研实效成为了教师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进行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凸显“三性”即实效性、实用性和实践性,将有助于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从而实现教研成果的转化和落地。
一、实效性提高教研实效的第一步是保证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实效性是指教研活动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所产生的效果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是教研活动的关键指标之一。
要提高教研实效,首先需要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和方向,明确教研课题的选取和研究重点,使教研成果更加符合学校教学发展的实际需求。
要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确保教研活动的全程可控,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研工作。
要注重教研成果的评价,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教研成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只有让教研成果经得起检验,才能够真正发挥其引领教学改进的作用。
要重视教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将教研成果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为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要注重教研成果的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方式向校内外进行广泛传播,使更多的教师从中受益并促进教学改进,从而实现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提高教研实效的第二步是凸显教研成果的实用性。
教研成果的实用性是指教研成果能够促进教学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并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在进行教研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教研成果的实用性,即要确保教研成果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要提高教研实效,首先需要注重教研成果的问题导向,将教研成果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选取与实际教学活动相关的课题,深入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要重视教研成果的实践效果,即要确保教研成果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取得实际效果,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教研成果的宣传与推广,推动教研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实现教研成果的实践效果,从而实现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坚持“三性”培训理念 全面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坚持“三性”培训理念全面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杜晓波
【期刊名称】《中小学教师培训》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质量提高的保证,因此,我们认真开展新
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努力打造适应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针对性、实效性、灵活性”的“三性”培训理念,切实做好“网联计划”和综合素质培训的有机结合,基本形成了“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的培训模式,取得明显效果。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杜晓波
【作者单位】吉林省永吉县教师进修学校,132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1.2
【相关文献】
1.创新师资培训理念打造一流教师队伍——南昌外国语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纪实 [J], 王秀英;乔南新
2.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解读 [J],
3.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保障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 [J], 李强;
4.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保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接班人 [J], 李强
5.新时代教师培训,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J], 刘胜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构建“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三性”教育是指性别平等教育、性教育和爱情教育。
为了满足学生性别意识、性知识、性态度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积极促进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建立“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一、改革与实践“三性”教育是国家教育部门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实施这种教育方式,学校开展了“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1.教学目标定位建设“三性”实验一体化多层次教学体系,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础的,我们要考虑到教育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需要设定适当的目标,包括具体、可操作、可评价、可达成的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
同时,教育目标定位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文素质的发展。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三性教育的核心,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特点和实际需求,包括性别意识、性别角色、性知识、性道德、情感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以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手段。
因此,为了实现教学的效果,我们需要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特别是针对性强的“三性”教育。
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类:交互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
其中,在“三性”教育中,实验教学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因为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三性”教育的开放、情感、体验等特点,这有助于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三性”教育的价值和方法。
4.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结合产物,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受益,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例如教学实验、电子学习、公益活动、模拟演习等不同类型的教育手段。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三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并协助老师对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估。
在实施教学评价时,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和标准,同时注重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得出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出“三性”,创新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摘要:继续教育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渠道,也是办好幼儿园的根本要求。
本文从增强继续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三个方面介绍了探索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以及运用这些模式有效地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情况。
关键词:继续教育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c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222
幼儿园如何构建灵活开放、富有个性的继续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工作?基于这一思路,我园着力从增强继续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教师继续教育的模式,为教师营造自主互助的学习氛围。
1 盘活教研活动,增强继续教育的主动性
教研是教师继续教育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
为提高教研实效,扎实解决课改中的实际问题,我们重点抓好“三个结合”:
1.1 个人研讨与集中会诊相结合
每一位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打破园长、副园长“一言堂”,教师被动听和记的传统教研方式,打造教师为主体、需求为方向的教研平台。
我们园领导常常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的尝试与变化,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教师的行列中,成为她们忠实的合作伙伴,倾听她们的声音、赏识她们的表现、了解她们的需求、解决她们的疑惑、分享她们的经验,与她们一起求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最
佳途径和方法,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习共同体。
1.2 自主教研与分层教研相结合
我们在集中教研的基础上,尝试进行自主教研与分层教研相结合的形式。
自主教研,即根据教师近阶段存在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如教师们对怎样开展高质量的创造游戏存在不同层次上的困惑,参与的教师均是在该问题上急需寻求答案的,因而研讨氛围十分浓烈。
分层教研,即将业务水准相近的教师群体作为一个层次开展教研。
我园师资队伍中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各占三分之一,存在年龄、教龄和从教经历的差异,教师对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探讨有着不同的需求。
为此,我们根据教师层次,确定学习研讨内容,采取分类安排的方式,分时段、分批次进行教研。
1.3 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
结合本园实际及当前幼教改革动态,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从教育、教学及一日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入手,如专题研讨“探索性主题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春游活动的系列关联性教育”等等。
由于专题来自于教师的教育实践,大家通过多渠道收集资料,寻找理论支撑点,教师研讨的积极性高,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见解,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强了,实效性也增强了。
2 区分培养对象,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
教师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
实践中我们感到,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区别对待,因人施教。
2.1 针对个人差异定目标
我园的青年教师与老教师比例各占一半。
在教师个人成长目标中,我们对青年教师的要求是“速度慢一点,慢中求快;起点低一点,低中求高;难度小一点,小中见大。
”对资历老的教师要求则是“速度快一点,快中求稳;起点高一点,高中求实;难度大一点,大中求新”。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我们成立不同的帮带小组,有根据年龄、资历不同的导师帮带小组;有根据课题类型不同的专题帮带小组;有根据年段教研不同的年级帮带小组等,大家在不同的小组活动中参与研讨,提出问题,共同会诊,分享成果,共同提高。
2.2 结合个人特长树榜样
我园的青年教师李洁、胡岛娇是区级学科带头人,按照骨干引领的培养目标,我们结合音乐课题、区域课题的研究,尽可能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让她们走出去接受专家、名师的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搭建展示和挑战的舞台,使她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起到传承与发扬的纽带作用,为幼儿园青年教师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整支队伍的成长。
2.3 按照个人起点抓基础
加大观摩活动的力度是培养教师在观摩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掌握教育教学的艺术,提高业务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
我们针对教师实际,组织开展观摩活动:一是尊重教师个人兴趣
和优势,自由设计课题或上模仿课,以减轻教师开课的压力;二是行政安排与抽签并存的方式,即由园里安排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第一批开课。
三是观摩——评议“一条龙”,即观摩后参与的人员马上进行评议,既节约了时间,又能让大家在记忆犹新时准确地分析教育活动的成败,汲取经验。
3 搭建学习平台,增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在开展继续教育的过程中,我园重视为教师创造学习条件,搭建学习平台,不断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3.1 利用网络抓远程咨询
近年来,中国幼儿教育网站的在线研讨频道在特定的时间里,汇聚了华爱华、虞永平、刘占兰、冯小霞等国内资深专家学者在线做客,因此,我们要求教师登陆网站,与资深专家“远程直面交流”,大胆将课改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专家沟通对话,让专家成为幼儿园园本教研的一分子,成为教师身边的引领者。
3.2 利用课例抓学习研讨
实践中我们感到,国内名师的优秀课例录像也是极好的学习途径。
我们针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薄弱问题,组织大家观摩研讨全国各地幼儿园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如应彩云、朱静怡等精彩课例,引导教师带着问题观看,领略名家的教学风格,再进行分析研讨。
大家剖析特级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每一个细微动作,关注她们的细节处理,感受教育目标的落实。
在反复学习中,不断思考、发现,品味课例的经典,感悟名师的实践智慧。
总之,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在增强继续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过程中,提升经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进一步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跨越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刘占兰,廖贻主编.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王长纯.对教师的重新发现[j].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2001,(42).
作者简介:饶红梅,福建省厦门市东浦幼儿园,福建厦门 3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