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2013-1-9一、导入新课:《山羊兹拉特》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与羊之间情谊深厚、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那种“爱”的情感经历了一个逐步升温、渐次深化的过程。
今天,我们来学习《礼拜二午睡时刻》(板书),看看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展现人物怎样的“情感”。
二、相关介绍: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一今天),哥伦比亚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恶时辰》,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家长的没落》、《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历时18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是:“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三、内容探究:学生朗读课文,概述小说情节。
问1: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一句话简要概述)明确: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问2:初次出场时,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她是一位贫穷苍老、矮小瘦弱、坚强镇定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
贫穷——简陋的三等车厢、褴褛的丧服、漆皮剥落的皮包;苍老——眼皮上青筋暴露、身上没有一点儿线条、显得太老了一些;矮小、瘦弱——身材矮小孱弱;坚强、镇定——一直是直挺挺地靠着椅子、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
(绘肖像、写动作)从对她的描写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出作为母亲的她为了家庭和生计日夜操劳、备尝艰辛的生活境遇。
问3:母亲带着女儿去祭拜死去的儿子,照理说,心情应该是悲痛的、激动的,但是她的神态却显得异常“镇定”。
这种“镇定”表现在哪些地方?明确:母亲的“镇定”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坐车时的举止、神情——一直是直挺挺地靠着椅子、镇定安详的神情;2、对女儿的吩咐——下车前三句命令意味甚浓、语气强硬的话语;3、与神父妹妹的对话——说话时的固执、执拗,声调很平静;4、介绍自己的身份——不动声色地说出自己是被打死小偷的母亲;5、回答姓名、住址——毫不迟疑、详尽准确地作答;6、介绍儿子的情况——签完字后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而且还神色自如地继续说儿子是一个好人;7、勇敢面对世人——谢绝了神父兄妹俩的好意后,母亲挽着女儿迈着异常坚定的步伐向站满围观人群的大街走去,勇敢地面对世俗异样的眼光。
《礼拜二午睡时刻》的说课稿
《礼拜二午睡时刻》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要说的课是《礼拜二午睡时刻》。
在这个课程中,我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探索一篇充满情感与生活气息的小说,感受其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
一、课程背景《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一篇短篇小说,作者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这篇小说以一个母亲为儿子上坟的情节为主线,展现了深深的母爱。
同时,小说中还描写了拉丁美洲的炎热天气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独特的地域风情。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旨和内涵,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
同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人性的尊严。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小说的背景介绍、文本解读和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将以讲解、讨论和提问为主。
通过讲解,让学生们了解小说的背景知识;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小说的主旨;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首先,我会向学生们简单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情况。
然后,我会让学生们阅读小说,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
2.文本解读:在学生们对小说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将带领学生们一起深入解读小说的文本。
我们将一起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等。
同时,我们还将一起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思考。
3.课堂讨论:在文本解读之后,我将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
我们将一起探讨小说中的主题、情节和人物形象等。
同时,我们还将一起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主题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小结:最后,我将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总结和感悟。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思考,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们深入理解小说的主旨和内涵,掌握作者所运用的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
同时,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人性的尊严。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中午休息时间的选择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呢?本文将会分享一份《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案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健康午休。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午间恰当休息的重要性。
2.能够根据个人的情况安排适合的午休方式和时间。
3.能够做出更好的午休决策,提高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重点1.了解午间恰当休息的重要性。
2.掌握午休方式和时间的设定。
三、教学方式1.讲授。
2.小组讨论。
3.实践。
四、教学内容1.活动开始:首先,向学生询问他们在中午休息时通常做什么,然后引导他们思考休息的目的。
2.讲解知识点:向学生讲解午间恰当休息的重要性,包括身体散发出的“瞌睡”信号、大脑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午休对于记忆力和注意力的重要性等等。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为小组,探讨他们在午间休息时的个人选择和习惯,然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4.实践:在了解了各自的习惯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理安排午间休息时间和方式,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将会掌握更好的午休知识和相关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同时,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加强思考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改善自己的午间休息方式和时间。
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午间休息情况,帮助他们改善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的午休习惯总之,合理的午间休息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非常重要,学生们应该了解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午休方式和时间。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小组讨论和实践,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午间休息的作用,并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午休计划。
教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午间休息情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做出积极的贡献《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教案教学设计《礼拜二午睡时刻》一、教学目标:1.了解午睡的益处和必要性,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学设计演示教学
《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理解并体会小说传达的超越道德、世俗、宗教的无所畏惧的母爱情感和悲悯情怀(二)体会小说手法中节制胜于放纵的力量,提高学生对小说是如何处理情感的认知二、教学重点体会小说手法中节制胜于放纵的力量,深入理解“悲悯情怀”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当加西亚·马尔克斯以斐然的小说创作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一名记者问他“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动手写一本书”时,他很干脆地回答:“一个目睹的形象!”他认为:“别的作家有了一个想法,一种观念,就能写出一本书来。
我总是先得有一个形象。
”那么《礼拜二午睡时刻》中他塑造的是一个什么形象?(学生自由发言:母亲、神父、妹妹等)明确:母亲:有尊严、坚强、倔强、慈爱、执着、瘦弱(二)母亲为什么要在礼拜二午睡时刻去看望儿子明确:母亲的时间很急,“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午睡时刻,知道消息的人很少;这是个很远的小镇,母亲要坐火车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
(三)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明确:1.母亲一贯的作法: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苦难练就了母亲的坚强,不屈就。
2.母亲特殊的身份:她是一位小偷的母亲。
她是带着屈辱前去的,她如此镇静地前去,是因为她对儿子的爱护,她认为儿子是“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无论是怎样的儿子,在母亲的眼里都是最优秀的,“爱孩子是母鸡也会的事”,母亲的镇静是在为儿子洗刷别人带给他们的耻辱,所以母亲必然是镇静的。
3.母亲所见的对象:神父。
作为神职人员,“神父”这一身份代表着宗教的某种权威,他的一举一动也许会被认为寓示着人世的基本道德准则,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对“小偷”及“小偷”家属的态度也无疑将成为一种参照。
4.母亲面对的环境:“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有人的。
可是现在不光是孩子们在街上,在杏树下面还聚集着一群群的大人。
”“大街上乱哄哄的反常样子。
”母亲所面对的这一群人是充满着敌意的陌生人,他们爱看热闹,没有同情心,是冷漠的人群。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学文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礼拜二午睡时刻》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作家想要表现的主题。
2、能结合课文正确理解“节制胜于放纵”这一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1、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节制胜于放纵”这一情感处理技巧。
2、在小组合作中探讨母爱的力量,悲悯的情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无私伟大的母爱,以“悲悯”的情怀关注苦难中的同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
教学难点:理解“悲悯”情感和分析小说手法中节制的力量。
教学课时:一课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发了两份阅读材料给大家。
一个是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清汤荞麦面》,一个是发生2月18日的在一则新闻。
请大家谈谈读了这两则材料的感想。
大家都说得非常不错,一碗面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给困境中的母亲和孩子带来了鼓励和安慰;一碗面却引发了血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关于母爱在文章,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看看爱的本质和内涵到底是怎样的。
二、整体感知1、请一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
(人物)在(特定时刻)坐火车来到小镇,敲开的门,原来是为了(特定对象)。
四、赏析课文〖老师过渡语〗这篇长篇小说并非写一般情况下的母爱,而是特定时刻、特定背景、特定人群参与的特定母爱。
在正常情况下,母爱无论怎样表达都不为过,而本文由于儿子是“小偷”而让母亲失去了正常表达的可能。
张扬的母爱的释放几乎成为不可能,这样的母爱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老师过渡〗中国先锋派小说家余华曾说过“如果《百年孤独》体现作家异想天开、汪洋恣肆的放浪笔调的话,这篇小说则显示了一位优秀作家的内敛的功夫”,该文所展示的就是作家克制的才华。
小说创作中,有这样一条原则,情感的节制胜于放纵。
课文中一共有五处细节描写体现了母亲对自己情感的克制,请同学们找出来并且加以分析。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1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1《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与题旨2、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节制处理3、了解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教学重点与难点:母亲的形象把握,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节制处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说的基本元素——情感开始说起。
情感与思想是小说乃至文学创作的终极目标,那么,情感在小说中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许多经典作品能跨越时空,经久传诵不衰?不能不说是取决于思想情感的魅力。
小说《山羊兹拉特》向读者展示了一种超越了人畜之间界限的恒久和谐的情感,《礼》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二、学生疑难探讨:在自读中你是否碰到了什么难题?三、自读材料补充:1、关于作者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
1982年,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评语:“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2、代表作品《百年孤独》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3、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突出特点:“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其代表作品常通过塑造非凡超常的人物形象,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运用奇异多彩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反映拉丁美洲的现实生活,使人获得一种极其强烈的既荒诞又真实的感觉。
4、其他作品1955年- 《枯枝败叶(La hojarasca)》1961年- 《没有人写信给上校(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1962年–《格兰德大妈的葬礼(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Grande)》1962年- 《恶时辰(La mala hora)》1967年- 《百年孤独(Cien añ;os de soledad)》1975年- 《家长的没落(El otoñ;o del patriarca)》1970年- 《落难海员的故事(Relato de un náufrago)》1978年- 《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La increíble y triste historia de la cándida Eréndira y de su abuela desalmada)》1981年-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1985年- 《霍乱时期的爱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1989年- 《迷宫里的将军(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1992年- 《奇怪的朝圣者(Doce cuentos peregrinos)》1994年- 《关于爱和其它恶魔(Del amor y otros demonios)》1996年- 《绑架(Noticia de un secuestro)》二、初读小说,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叙述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误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高二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高二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背景与文化内涵;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关系;3.能够运用相关的文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解读;4.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对《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主题进行深入理解;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与人物形象。
三、教学内容1.《礼拜二午睡时刻》概述;2.人物关系与角色分析;3.情节展开与发展。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午睡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午睡对人体和心理的影响。
步骤二:讲解《礼拜二午睡时刻》概述1.介绍作者、作品背景与文化内涵;2.解读作品名称的寓意。
步骤三:人物关系与角色分析1.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关系;2.引导学生理解人物行为与心理的原因。
步骤四:情节展开与发展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与事件;2.分析情节发展的逻辑与关联。
步骤五:阅读与讨论1.学生独立阅读《礼拜二午睡时刻》;2.学生组织小组讨论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对作品的理解。
步骤六:文学知识与写作任务1.讲解与《礼拜二午睡时刻》相关的文学知识,如叙事手法、语言表达等;2.给学生布置与作品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读后感、自由创作等。
步骤七:总结与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点评;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礼拜二午睡时刻》小说文本;2.图片、视频等导入教学材料。
六、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讨论的质量与积极度;2.学生写作成果的质量与创意。
七、拓展延伸1.邀请作家或文化名人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2.通过观看相关电影、纪录片等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高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礼拜二午睡时刻》为文本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和拓展活动,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新人教版选修《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3篇
作者:陈丽霞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年6期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3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品味爱的情感。
4应该拥有一种博大的爱: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
教学重点: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
教学难点:理解“悲悯”情感和分析小说手法中节制的力量。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问:读了这篇小说,说说你们的感觉?通过让学生谈预习后的读后感,提出阅读中产生的疑问:看不懂,母亲为什么叫她女儿不要哭?她儿子有没有偷?母亲怎么这么镇定?母亲为什么不号啕大哭呢?神父为什么会不安和脸红?镇上的人为什么围在这里……(带着疑问去学习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又使他们有较为明确的阅读目的。
)二、介绍作者及相关资料1、作者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他出身于一个中医家庭,从小在外祖父家生活,外祖母经常给他讲一些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这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共30万字,因为独特的艺术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他就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一个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
2、有关该作品的评价《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认为最好的小说。
——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最喜欢的十篇小说之一。
——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为什么神父都会在这个女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
”——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3、请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为什么该文得到这么高的评价?(让学生逐步明确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三.精读课文,品析鉴赏1、分析细节,品味母爱。
(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提问:小说从哪些方面来刻画母亲的?她是怎样的一位母亲?讨论明确:神态、外貌、语言、动作细节的刻画贫穷、苦难、坚强、伟大、镇定法国谚语:“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标题: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
2. 掌握正确的午睡方法。
3. 培养形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
2. 示范正确的午睡姿势和呼吸方法。
3. 介绍午睡的时间和时长。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例如:午睡可以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改善记忆力、缓解疲劳等。
2. 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午睡姿势和呼吸方法,例如:平躺在床上,用深呼吸的方式放松身体和大脑。
3. 示范(10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午睡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4. 介绍午睡时间和时长(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午睡的最佳时间和时长,例如:最好在午饭后的30分钟内进行午睡,时长不宜超过30分钟。
5. 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午睡练习,每人有10分钟的时间进行午睡。
6.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午睡的感受和体会,总结正确的午睡方法和习惯。
四、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午睡方法和习惯。
五、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一段冥想或深度放松练习,增强休息和放松的效果。
2. 探究不同午睡时间或时长对身体和大脑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 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改善记忆力- 缓解疲劳正确的午睡方法:- 平躺在床上- 深呼吸放松身体和大脑午睡的时间和时长:- 最佳时间:午饭后的30分钟内- 时长不宜超过30分钟。
礼拜二午睡时刻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隋感”话题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xtJ 隋感的不同处理,考察小说的情感元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了f现代小说的情感状况。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写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拜祭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呈现的是拉美这块土地和生存在上的贫穷者的苦难,流露的是作者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小说采用“节制胜于放纵”这一情感处理方式,达到了看似平静,地底下却是情感的熔岩崩突的效果《礼拜二午睡时刻》这篇小说由于情感上的特殊处理使得学生在理解外国小说主旨时还存在难度,许多学生读了几遍之后感觉还是不太懂。
所以要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以及认识到小说情感处理的方式还有比较大的困难。
在这一点上,还需要教师适当引导。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小说的内容,体悟人物的情感,理解小说的主旨;2、,提高学生品评小说人物和情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品析,体悟母亲的情感和神父的温情,进而领会小说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亲的苦难,同情关怀生活中的弱者,激发悲悯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从简洁的文字中体会理解母亲这个苦难者盼隋感,教学的难点在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即理解文章的主旨,四、教学思路直接导入,亮出话题,明确本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概括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以主问题“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体味母亲的内心世界”,感知母亲的情感,理解母亲的苦难及其母爱的伟大;通过小镇的人对母亲的态度和神父对母亲韵情感变化,对比体悟神父温情的可贵:从对上述三者情感的体悟中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悲天悯人;最后,总结提升感悟。
五、教学设计(一)导入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其隋感有着不可忽视盼作用。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体味《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情感的魅力。
《礼拜二午睡时刻》第一课时详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第一课时一、教学设想:本文是《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但难度却远超本单元的精读课文——《山羊兹特拉》,内容也更贴近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
因此,我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做了调整,将本文作为精讲文章,而将《山羊兹特拉》作为略读文章。
本单元的主题是情感。
这是小说极其重要的内在动力,也是小说阅读中最容易被学生忽略、也最难被学生把握的内容。
本文的情感深沉而隐晦,能够很好地体现出情感在小说中的作用和地位;解读情感的过程能够给学生很好的示范,让他们了解和体悟情感的重要性,学会把握情感、理解小说的重要方法。
因此,本课的教学以解读文本内容、理解情感和主题为内容,以传授阅读方法为导向,用方法引导对文本的理解,在理解中领悟阅读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情感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和对小说作品氛围的影响;2、学会前后勾连比较,解读作品重要细节。
(二)过程与方法:细读法、比较法、讨论法通过对文中不合常理、前后呼应、对比或矛盾的细节的品读和讨论,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亲的坚强、自尊和对儿子的超越道德的爱,体悟母爱的伟大。
三、教具:多媒体辅助四、教学内容:1、导入:说起小说,我们常常又爱又恨。
爱它迂回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让我们忘却烦恼、乐得逍遥。
但是,一旦小说进入课堂和试卷,它好像突然变得面目可憎起来。
我们这才发现,原来小说还有主题和艺术技巧这回事。
看懂小说,没那么容易!那么,该怎么办?老师告诉我们:小说有三要素,重点是理解人物形象特征。
怎么理解?通过情节和细节来分析呀!可是,一篇文章的故事那么长、细节那么多,具体该怎么做?2、概括本文故事情节(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八月的一个礼拜二的午睡时刻,一位母亲带着女儿坐火车来到某小镇,找神父拿公墓的钥匙要去给她的儿子上坟。
显然,母亲是这篇小说里的主角。
母亲的形象将影响到全文的主题走向。
礼拜二午睡时刻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听力:学习有关午睡的英语表达,并能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2.口语:通过课堂练习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3.阅读:通过阅读学习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4.写作:了解有关午睡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写作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有关午睡的英语表达2.阅读并理解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3.了解有关午睡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写作三、教学过程1.导入1)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午睡2)简单讲述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2.听力1)朗读课文,学生根据语音节奏和脉络理解文章内容2)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和intonation3)老师播放听力录音,学生在课本上做完填空题4)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老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口语1)分成小组,进行有关午睡的角色扮演2)讲述自己的午睡经历,分享午睡的好处和坏处3)进行口语练习,如听说训练、汇报等4.阅读1)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午睡的文章2)学生分组,讨论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3)学生回答问题,展开讨论5.写作1)老师给出有关午睡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2)鼓励学生就相关议题进行写作3)学生按照老师设置的要求,互相修改作文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四、结束语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有关午睡的英语表达,并了解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习俗、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注意保持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习俗、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以及午睡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好处和坏处。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午睡成为了一种舒缓压力的方式,但同时也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礼拜二午睡时刻》精品教学设计
《礼拜二午睡时刻》精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和习俗,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描述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情景。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午睡习俗,培养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介绍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和习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中文描述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情景,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图片或视频展示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相关词汇和句型的板书或PPT。
2.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教学板书、课本。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猜测图中人们在干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学习新知识(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习俗和传统。
学生观看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3.词汇学习(20分钟)教师逐个介绍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相关词汇,如“午睡”、“睡觉”、“安静”、“窗户”等,让学生理解词义并进行朗读练习。
4.句型学习(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相关句型,如“在礼拜二的午睡时刻,人们在家里安静地睡觉”等,让学生掌握句型结构并进行模仿练习。
5.情景表达(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通过对话的方式描述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午睡习俗,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承,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总结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和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词汇和句型,并通过角色扮演和口语表达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一、引言日本谚语: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预习课上,学生叫嚷这篇外国小说读不懂。
也难怪,他们正处在一个情感外露,敢爱敢恨的年龄,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更与马尔克斯的内敛功夫相差甚远,他们如何能理解作品中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他们能如何读懂节制的叙事里隐藏的深意?作品节制的叙事,作家内敛的功夫,在教师滔滔不绝的满堂灌中,学生很可能只是充当了一回听众,一个看客而已。
不如让学生?放纵?一回——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细节,放手发动学生,鼓励他们尽可能地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深入思考,积极探讨,充分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在体验中使他们的内心深受触动,从而真正走进文本。
讲完这个故事,我强调:跟曾参母亲截然不同的是,《礼拜二午睡时刻》里刻画的母亲,用对儿子的爱来承受来自生活的一切压力。
二、案例描述这个故事一抛出,学生恍然若悟,纷纷循着小说的情节特别是一些细节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在放手鼓励甚至纵容学生探讨的教学过程中,他们首先抓住了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儿子的细节,我在他们找出细节的时候适时提问引导他们前往情感的纵深处。
下面是选取的课堂讨论的部分环节。
讨论环节之一:他们找到神父之后的一番对话时,我提问:去借用公墓的钥匙,为什么母亲已经两次说清楚了儿子的名字,神父仍然不明所以?马尔克斯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母亲重复地说自己是小偷的母亲以及她说这些话的神态?针对第一个问题,学生纷纷举手,甲说:?这个公墓的死者很少有家属来祭奠,神父根本没必要记住每一座墓的名字所以想不起来了?。
乙说:?神父只知道有一座墓是前几天一个死了的小偷的,卡诺斯〃森特诺这个名字根本不存在神父的意念中丙说:?神父不明所以是因为除了他不知道前几天一个死了的小偷名叫卡诺斯〃森特诺外,他压根儿就没想到小偷还会有亲人来祭奠的丁说:?神父的不明所以正好表明了他此刻站在道德的审判席上,母亲说卡诺斯〃森特诺这个名字倒不如说小偷更让神父容易明白她要去谁的墓地几个学生表达了他们的看法,我小结说:?原来,同是一座墓,神父眼中是它是一个小偷的墓,母亲心里却在说,它里面躺着我可怜的儿子卡诺斯〃森特诺,听话的好人卡诺斯〃森特诺针对第二个问题,学生甲说:?母亲每坦然重复一次儿子的名字都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因为在别人的眼中,‘小偷’是一个不光彩的角色,马尔克斯这样详细描写母亲正是为了表现她对儿子的深厚感情学生乙说:?母亲回答时表面上的不动声色,内心肯定翻滚着儿子猝死的巨大悲痛,她需要克制自己的情感,因为她认为母亲此时的痛哭或者眼泪只能让别人认为小偷的母亲留下的是忏悔的眼泪,那么在别人眼中自己的儿子真的是小偷了学生丙说:?‘女人不动声色地、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地盯住神父’这些神态描写,显示母亲的冷静中汇聚了丧子的悲痛和小偷家属这一身份带给她的道德压力,她要用不动声色来证明自己作为母亲相信儿子不是小偷学生丁说:?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
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2021年整理)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七单元第14课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的全部内容。
第14课礼拜二午睡时刻[新课入门须知][作者档案]姓名加西亚·马尔克斯简历1928年生于马格达莱纳省阿拉卡塔卡镇。
父亲是个电报报务员兼顺势疗法医生。
他自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
外祖父当过上校军官,性格善良、倔强,思想比较激进;外祖母博古通今,善讲神话传说及鬼怪故事,这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会学校。
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加入自由党。
1948年,哥伦比亚发生内战,中途辍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观察家报》记者,同时从事文学创作。
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
1961年起,任古巴拉丁社记者。
1961年至1967年侨居墨西哥,从事文学、新闻和电影工作。
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作品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恶时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格兰德大妈的葬礼》,电影文学剧本《绑架》,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和报告文学集《一个海上遇难者的故事》《米格尔·利廷历险记》等。
2017人教版选修之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礼拜二午睡时刻
教学目标一、了解作者二、体会母爱的伟大3、学习情感的处置之控制胜于放纵4、环境描述的衬托作用教学重点一、体会母爱的伟大二、学习情感的处置之控制胜于放纵3、环境描述的衬托作用教学方式朗诵、讨论、归纳总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导语设计由周二112班篮球赛导入研习课文礼拜二傍晚对于咱们112班来讲是一个幸福快乐的时刻,但对于一个人来讲,礼拜二午睡时刻却不见得兴奋,那个人是谁,她做了件什么事?明确:母亲祭祀当小偷的儿子昨天我在网上见到一张失去女儿的母亲泪如泉涌、悲痛不已的照片(向学生讲述照片中的故事),可是咱们课文中的母亲是不是也如此呢?明确:没有面对儿子的死,她显得很镇定母亲的镇定表此刻哪些地方?明确:“她脸上露出……神情”叫女儿“尤其不准哭”与神父妹妹的对话介绍自己的情形介绍儿子的情形勇敢的面对世人异样的目光试探:为何母亲在痛失儿子以后没有任何过激的表现?莫非她不爱自己的儿子吗?明确:她的儿子是小偷,她是小偷的母亲,她不可能表现出来,也不能表现出来,没有人会给予她同情她深爱她的儿子哪些地方能够看出,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儿子?明确:她顶着世俗的压力来为儿子省墓她以为儿子是一个超级好的人“他很听我的话”“每吃一口饭……那个样子”去为儿子省墓,这是个很少人会来的地方(锈迹斑斑的钥匙能够看出来)母亲悲伤吗?明确:悲伤“忍住悲痛”、“两眼直直”(强忍泪水的表现)如此一个活得那么苦的母亲(不仅是生活而且还有精神都很苦),人们是不是理解她,同情她呢?明确:女儿——解开左脚的鞋扣……也用脚跻拉的鞋——不睬解神父兄妹——两句“等到太阳落山”——逐渐理解世人——围观——不睬解为何在知晓世人的异样眼神后,母亲还能无所畏惧、镇定勇敢地面对他人的议论明确:母爱的伟大对比课文和前文介绍的照片,哪个母亲更令人同情?为何?明确:课文中的母亲节制胜于放纵艺术分析环境描述的衬托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礼拜二午睡时刻》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作家想要表现的主题。
2、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感受母爱的真挚。
3、能结合课文正确理解“节制胜于放纵”这一写作技巧。
二、教学重点: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
教学难点:理解“悲悯”情感和分析小说手法中节制的力量。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视频短片)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委内瑞拉机场的真实故事,看完后请同学们告诉老师短片中的哪个镜头最能激起你情感的涟漪?(学生回答)现在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母亲,看看她用怎样的言行诠释了母爱的真实内涵,又在我们的脑海深处烙下怎样的印记?(引出课题)
(二)研读过程,简介作者
1、加西亚·马尔克斯。
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记者。
是父亲的非婚子,从小在外祖父家中长大。
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
这种把现实与幻景溶为一体的创作方法,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
马尔卡斯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代表作《百年孤独》,这部小说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三)浏览全文,理清层次
1、概括故事梗概:
明确:叙述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误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2、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开端(1-14 )祭拜途中
小说发展(15-58 )与神父交谈
小说高潮(59-70 )准备去祭拜
(四)品味细节,感悟母爱(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
师:“感动”常常是衡量小说的标准之一,小说中的情感表现应有一个酝酿的过程。
如细雨涨满的春潮,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态势,停留在将要满溢而未满溢的状态。
而对于感情的处理有时节制胜于放纵。
(1)分析母亲克制自己情绪的语句,进而体会作者节制的叙事。
(解读本篇小说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例:
①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学生查读)
明确:用坚强克制悲伤。
②“拖鞋穿上!”“梳梳头!”
“你要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往后渴死了,你也别喝水。
尤其不许哭。
”
小结:临近小镇,心中悲痛又矛盾,用命令的口吻克制自己的脆弱,所以在语调上显得特别强硬。
③找到神父之后的一番对话。
明确:以执拗克制激动
④母亲是如何重复地说自己是小偷的母亲的?请说说她说这些话的神态。
明确:以平静克制愤怒
小结:这是一位坚强隐忍的母亲,当要面对许许多多的流言蜚语时,爱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
⑤母亲神色自如的回忆儿子。
(学生查找)好人、听话、吃苦
明确:以回忆克制痛苦
小结:这位母亲目前表面上平静镇定,但镇静的背后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
(2)神父不断变化着神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找出他三次劝阻母女去墓地的句子。
明确:脸刷地红了……头上开始冒汗了……咕咕哝哝地说。
暗示母亲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
A“天太热了,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呢?”
小结:这是一般的家常搭话,是一个神父对一个普通母亲的问话。
明确:普通问候
B“等一会走吧”
小结:神父对这对母女充满了关切,他为了避免母亲受到伤害,才提出建议。
明确:关切的劝阻
C“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
小结:神父试图相劝却又无能力,但可以看出神父心中道德的天平向母亲倾斜。
明确:无奈的劝阻
(3)思考插叙部分在全文的作用。
明确:插叙部分的作用:交代事情原委使情节更加完整;为真相提供有力证据;深刻表现母亲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及对儿子真挚博大的爱。
(五)名家链接,合作探究
1.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平淡的叙述是小说的亮点,内在的张力使小说变得看似含蓄、简约,实则暗流汹涌。
“为什么神父都会在这个女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
”《礼拜二午睡时刻》显示一个优秀作家的内敛功夫。
2.分析小说结尾的巧妙构思;作者是如何通过情感的处理来塑造母亲及神父的形象。
归纳总结:文章向我们展示出母爱的执着以及神父的宽容,揭示了人性中固有的真爱。
小说以母女俩直接走向墓地为结尾,突出了这位母亲的从容坦然,表现出其强忍着丧子的巨大悲痛,以超常的勇气直面人生,直面生存现实。
更是为了突现作品的主题——母爱。
母亲:慈爱自尊、坚强隐忍,面对苦难的生活,拥有一种宽厚无比的忍受能力与抗争精神。
神父:善良,富有同情心,能理解源于贫困,而从这贫困里锻造出来的自尊的高贵。
(六)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1. 教师:母亲的爱是亲人之爱,神父的爱则体现了人道主义的悲悯之爱。
的确,美好的情感往往会超越世俗和道德的藩篱,令我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感到一丝丝暖意。
法国有句谚语说的好:“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坚强的母亲。
2.介绍四位母亲,凸显母爱的伟大。
其中一位可以由学生按全职角度进行介绍。
(巩固已有知识)
3.学生用笔写下感想,共同交流。
4.教师总结。
(七)布置作业,课外激趣
1. 用生活中的素材写一篇有关母爱的短篇小说。
2.课外阅读《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