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二午睡时刻 教案

合集下载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2013-1-9一、导入新课:《山羊兹拉特》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人与羊之间情谊深厚、和谐相处的感人故事,那种“爱”的情感经历了一个逐步升温、渐次深化的过程。

今天,我们来学习《礼拜二午睡时刻》(板书),看看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展现人物怎样的“情感”。

二、相关介绍: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一今天),哥伦比亚作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中篇小说《枯枝败叶》《恶时辰》,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家长的没落》、《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历时18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评语是:“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三、内容探究:学生朗读课文,概述小说情节。

问1: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一句话简要概述)明确: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问2:初次出场时,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明确:她是一位贫穷苍老、矮小瘦弱、坚强镇定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

贫穷——简陋的三等车厢、褴褛的丧服、漆皮剥落的皮包;苍老——眼皮上青筋暴露、身上没有一点儿线条、显得太老了一些;矮小、瘦弱——身材矮小孱弱;坚强、镇定——一直是直挺挺地靠着椅子、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

(绘肖像、写动作)从对她的描写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出作为母亲的她为了家庭和生计日夜操劳、备尝艰辛的生活境遇。

问3:母亲带着女儿去祭拜死去的儿子,照理说,心情应该是悲痛的、激动的,但是她的神态却显得异常“镇定”。

这种“镇定”表现在哪些地方?明确:母亲的“镇定”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坐车时的举止、神情——一直是直挺挺地靠着椅子、镇定安详的神情;2、对女儿的吩咐——下车前三句命令意味甚浓、语气强硬的话语;3、与神父妹妹的对话——说话时的固执、执拗,声调很平静;4、介绍自己的身份——不动声色地说出自己是被打死小偷的母亲;5、回答姓名、住址——毫不迟疑、详尽准确地作答;6、介绍儿子的情况——签完字后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而且还神色自如地继续说儿子是一个好人;7、勇敢面对世人——谢绝了神父兄妹俩的好意后,母亲挽着女儿迈着异常坚定的步伐向站满围观人群的大街走去,勇敢地面对世俗异样的眼光。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感受伟大真挚的母爱;学习本文的情感处理方法——节制胜于纵欲;理解小说的思想价值和多义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与封面比较、画时间轴等活动,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关注小说的人物、环境;通过细节分析,让学生参与并直接认知“节制”与“放纵”的表达,深入探讨“节制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镇定安详、坚强伟大、超越道德宗教”的母爱;探讨情感的处理方法——节制胜于纵欲。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手法中节制的力量;理解“悲悯”情感;理解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识记作家作品法国谚语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正如一部短小的黑白电影,在平静的、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展现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二、文画比较,把握叙述节奏1.出示中文版小说封面,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比较中文版封面与小说有关情节是否吻合。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讲述了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人)在礼拜二午睡时刻(时)来到一个小镇(地)去祭奠被当做“小偷”打死的儿子(事)的故事。

学会概括方法,注意“人时地事”在概括中的重要性。

3.比较中文版封面与小说有关描写吻合吗?⑴母女形象比较原文:母女二人都穿着褴褛的丧服。

那位妇女眼皮上青筋暴露,身材矮小孱弱,身上没有一点儿线条,穿的衣服像件法袍。

(2023版)礼拜二午睡时刻 教案(新版)

(2023版)礼拜二午睡时刻 教案(新版)
那老女人叹一口气,无精打彩的收起饭菜;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自语的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暗地里"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箭也似的飞去了。
[附件]
[列出涉及的附件及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普通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上叫。
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
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罢。"
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蹰,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涩。
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很久。
华大妈见这样子,生怕他伤心到快要发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过小路,低声对他说,"你这位老奶奶不要伤心了,——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人点一点头,眼睛仍然向上瞪着;也低声吃吃的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呢?“
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子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墓。
明确:无奈的劝阻
通过母亲和神父形象的塑造,你觉得马尔克斯想传达一种什么主题?明确:母爱的博大,悲悯的可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 第七单元《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 第七单元《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感受伟大真挚的母爱;学习本文的情感处理方法——节制胜于纵欲;理解小说的思想价值和多义主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与封面比较、画时间轴等活动,概括小说故事情节,关注小说的人物、环境;通过细节分析,让学生参与并直接认知“节制”与“放纵”的表达,深入探讨“节制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

教学重点感受文章“镇定安详、坚强伟大、超越道德宗教”的母爱;探讨情感的处理方法——节制胜于纵欲。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手法中节制的力量;理解“悲悯”情感;理解小说主题的多义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识记作家作品法国谚语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正如一部短小的黑白电影,在平静的、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展现了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

二、文画比较,把握叙述节奏1.出示中文版小说封面,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比较中文版封面与小说有关情节是否吻合。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小说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讲述了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人)在礼拜二午睡时刻(时)来到一个小镇(地)去祭奠被当做“小偷”打死的儿子(事)的故事。

学会概括方法,注意“人时地事”在概括中的重要性。

3.比较中文版封面与小说有关描写吻合吗?⑴母女形象比较原文:母女二人都穿着褴褛的丧服。

那位妇女眼皮上青筋暴露,身材矮小孱弱,身上没有一点儿线条,穿的衣服像件法袍。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中午休息时间的选择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呢?本文将会分享一份《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案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健康午休。

一、教学目标1.了解午间恰当休息的重要性。

2.能够根据个人的情况安排适合的午休方式和时间。

3.能够做出更好的午休决策,提高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教学重点1.了解午间恰当休息的重要性。

2.掌握午休方式和时间的设定。

三、教学方式1.讲授。

2.小组讨论。

3.实践。

四、教学内容1.活动开始:首先,向学生询问他们在中午休息时通常做什么,然后引导他们思考休息的目的。

2.讲解知识点:向学生讲解午间恰当休息的重要性,包括身体散发出的“瞌睡”信号、大脑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午休对于记忆力和注意力的重要性等等。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为小组,探讨他们在午间休息时的个人选择和习惯,然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验。

4.实践:在了解了各自的习惯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理安排午间休息时间和方式,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将会掌握更好的午休知识和相关技能,促进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同时,进行课后反思和总结,加强思考和实践,不断完善和改善自己的午间休息方式和时间。

教师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午间休息情况,帮助他们改善不良习惯,养成健康的午休习惯总之,合理的午间休息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非常重要,学生们应该了解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午休方式和时间。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小组讨论和实践,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午间休息的作用,并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午休计划。

教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学生的午间休息情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做出积极的贡献《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教学设计2教案教学设计《礼拜二午睡时刻》一、教学目标:1.了解午睡的益处和必要性,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决定一堂课的质量。

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由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情节,分析母亲形象,学习情感节制的处理方式。

2、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主题思想。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因为独特的艺术成就而让他获得了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从此,他就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他本人认为的“最好的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提醒学生注意以下难读的字词。

褴褛(lán lǚ)、麇(qún)集、龟(jūn)裂、墁(màn)、执拗(niù)、揩(kāi)拭、蘸(zhàn)水、趿(tā)拉、撬(qiào)、一哄(hòng)而散、乱哄哄(hōng)2、思考概括: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一位母亲带着自己的女儿到一个荒凉的小镇去祭奠自己被当作小偷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母亲和女儿的到来受到镇子上人们的围观,得到神父和他妹妹充满善意的帮助。

三、鉴赏人物主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这是一位___________的母亲?1、速读课文,寻找相关描述:从穿着打扮角度:穿着褴褛的丧服、身上没有一点线条、穿的衣服像件法袍从神情外貌角度:青筋暴露、身材矮小孱弱、显得太老了一些、安贫若素、镇定安详、不动声色、神色自如从内心情感角度:执拗、声音温和、忍住悲痛2、根据文意归纳概括:贫困、坚韧、镇定勇敢、有尊严、与普通的母亲不一样、伤心欲绝而又压制着自己的情感3、一位特别的母亲(1)找一找有关母亲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如:“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

《礼拜二午睡时刻》优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礼拜二午睡时刻》优秀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礼拜二午睡时刻
[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整体感知:这里到底产生了什么事?请用一 句话概括小说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
礼拜二午睡时刻,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 车到小镇去拜祭被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 的故事。
礼拜二午睡时刻,小镇上的人们在母亲来之 前后有何变化,为什么?
小镇(前):人们午睡,困、静、热、闷,
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慢慢增多,几个老的 小的,在土坟间出没。
华大妈不知怎的,好像卸下了一挑重任,便 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老女人叹一口气,无精打采的收起饭菜; 又迟疑了一刻,终于慢慢地走了。嘴里自言自 语的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 "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悚然的回过头,只见那 乌鸦张开两翅,一挫身,直向着远处的天空, 箭也似的飞去了。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一)哥伦比亚魔幻
现实主义作家,记者。是父亲的非婚子,从小在外祖 父家中长大。 13岁时,他迁居首都波哥大,就读于教 会学校。18岁进国立波哥大大学攻读法律,并加入自 由党。1948年,哥伦比亚产生内战,马尔克斯中途辍 学。不久,他进入报界,任《视察家报》记者,同时 从事文学创作。1954年起,任该报驻欧洲记者。
掺杂其间。.——法国
同样是儿子被杀,同样是母 亲上坟,《礼拜二午睡时刻》 中的母亲和《药》中的夏四 奶奶对儿子的看法有什么不 同?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 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 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 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 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 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钱,呆呆的 坐在地上;好像等候什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1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1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1《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与题旨2、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节制处理3、了解马尔克斯和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教学重点与难点:母亲的形象把握,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节制处理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说的基本元素——情感开始说起。

情感与思想是小说乃至文学创作的终极目标,那么,情感在小说中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许多经典作品能跨越时空,经久传诵不衰?不能不说是取决于思想情感的魅力。

小说《山羊兹拉特》向读者展示了一种超越了人畜之间界限的恒久和谐的情感,《礼》又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二、学生疑难探讨:在自读中你是否碰到了什么难题?三、自读材料补充:1、关于作者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生于哥伦比亚阿拉卡塔卡。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

1982年,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评语:“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2、代表作品《百年孤独》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但阅毕全书,读者可以领悟,作家是要通过布恩地亚家族7代人充满神秘色彩的坎坷经历来反映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

3、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突出特点:“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其代表作品常通过塑造非凡超常的人物形象,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运用奇异多彩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反映拉丁美洲的现实生活,使人获得一种极其强烈的既荒诞又真实的感觉。

4、其他作品1955年- 《枯枝败叶(La hojarasca)》1961年- 《没有人写信给上校(El coronel no tiene quien le escriba)》1962年–《格兰德大妈的葬礼(Los funerales de la MamáGrande)》1962年- 《恶时辰(La mala hora)》1967年- 《百年孤独(Cien añ;os de soledad)》1975年- 《家长的没落(El otoñ;o del patriarca)》1970年- 《落难海员的故事(Relato de un náufrago)》1978年- 《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纯真的埃伦蒂拉和残忍的祖母(La increíble y triste historia de la cándida Eréndira y de su abuela desalmada)》1981年- 《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Crónica de una muerte anunciada)》1985年- 《霍乱时期的爱情(El amor en los tiempos del cólera)》1989年- 《迷宫里的将军(El general en su laberinto)》1992年- 《奇怪的朝圣者(Doce cuentos peregrinos)》1994年- 《关于爱和其它恶魔(Del amor y otros demonios)》1996年- 《绑架(Noticia de un secuestro)》二、初读小说,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叙述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坐火车去拜祭误当“小偷”而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

高二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高二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高二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背景与文化内涵;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与人物关系;3.能够运用相关的文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解读;4.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对《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主题进行深入理解;2.掌握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与人物形象。

三、教学内容1.《礼拜二午睡时刻》概述;2.人物关系与角色分析;3.情节展开与发展。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话题,激发学生对午睡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午睡对人体和心理的影响。

步骤二:讲解《礼拜二午睡时刻》概述1.介绍作者、作品背景与文化内涵;2.解读作品名称的寓意。

步骤三:人物关系与角色分析1.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关系;2.引导学生理解人物行为与心理的原因。

步骤四:情节展开与发展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与事件;2.分析情节发展的逻辑与关联。

步骤五:阅读与讨论1.学生独立阅读《礼拜二午睡时刻》;2.学生组织小组讨论作品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以及对作品的理解。

步骤六:文学知识与写作任务1.讲解与《礼拜二午睡时刻》相关的文学知识,如叙事手法、语言表达等;2.给学生布置与作品相关的写作任务,如写读后感、自由创作等。

步骤七:总结与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点评;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礼拜二午睡时刻》小说文本;2.图片、视频等导入教学材料。

六、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讨论的质量与积极度;2.学生写作成果的质量与创意。

七、拓展延伸1.邀请作家或文化名人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2.通过观看相关电影、纪录片等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高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以《礼拜二午睡时刻》为文本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和拓展活动,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案标题: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

2. 掌握正确的午睡方法。

3. 培养形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介绍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

2. 示范正确的午睡姿势和呼吸方法。

3. 介绍午睡的时间和时长。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例如:午睡可以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改善记忆力、缓解疲劳等。

2. 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午睡姿势和呼吸方法,例如:平躺在床上,用深呼吸的方式放松身体和大脑。

3. 示范(10分钟):教师示范正确的午睡姿势和呼吸方法,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4. 介绍午睡时间和时长(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午睡的最佳时间和时长,例如:最好在午饭后的30分钟内进行午睡,时长不宜超过30分钟。

5. 练习(15分钟):学生进行午睡练习,每人有10分钟的时间进行午睡。

6.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讨论午睡的感受和体会,总结正确的午睡方法和习惯。

四、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了解他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午睡方法和习惯。

五、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一段冥想或深度放松练习,增强休息和放松的效果。

2. 探究不同午睡时间或时长对身体和大脑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午睡的好处和重要性:- 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改善记忆力- 缓解疲劳正确的午睡方法:- 平躺在床上- 深呼吸放松身体和大脑午睡的时间和时长:- 最佳时间:午饭后的30分钟内- 时长不宜超过30分钟。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教学目标: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题2、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品味情感节制背后的东西3、体会悲悯情怀: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

教学重点: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教学难点:理解“悲悯”情感和分析小说手法中节制的力量一、整体感知(1)故事梗概讲述了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人)在礼拜二午睡时刻(时)来到一个小镇(地)向神父借墓地钥匙,打算去祭奠被当做“小偷”打死的儿子(事)的故事。

(注意为什么要这样概括?人时地事在概括中的重要性,要学会概括的方法。

)二、预习疑问学生提问:母亲为什么叫她女儿不要哭?她儿子有没有偷?母亲怎么这么镇定?母亲为什么不号啕大哭呢?神父为什么会不安和脸红?镇上的人为什么围在这里?……师答疑:透彻理解本文只需明确四点:二个重点:母亲和神父的情感。

二个难点:小偷和午睡时刻的特点。

三、母亲克制情感1.初次出场时母亲是什么样子?确定:贫穷坚强分析课文原句(抓重点词):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解析:安贫若素镇定安详,用坚强克制悲伤。

“直挺挺”的解读——不是放松的,是一种绷紧的状态,是对抗的一种姿态,是防御的一种姿态,她对抗的是什么?(外部、内部)对抗外部道德压力,对抗内部内心巨大的悲恸。

2.一般来说,失去儿女的父母亲们肯定是悲痛不已的,我们先来看几幅图:母亲失去了挚爱的独生子,这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一种悲痛,但是我们课文中的母亲面对儿子的死,她显得怎么样?镇定、平静。

3.对比故事:母亲面对道德与情感的纠结有何不同?战国时期有名的学者曾参,有一个非常了解非常爱他的母亲。

一次,曾参有事外出未归,碰巧一个与他同名的人杀了人被抓走了,曾参的邻居于是报信给曾参的母亲:“你的儿子杀人被捕了。

”曾参的母亲不为所动,依旧一门心事织自己的布,不一会,第二个人来,不久第三个人来,都说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选择了逃跑。

礼拜二午睡时刻

礼拜二午睡时刻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礼拜二午睡时刻》是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中‘隋感”话题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xtJ 隋感的不同处理,考察小说的情感元素及其与作品内容、题旨的关系,了f现代小说的情感状况。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小说通过描写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拜祭被打死的儿子的故事,呈现的是拉美这块土地和生存在上的贫穷者的苦难,流露的是作者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小说采用“节制胜于放纵”这一情感处理方式,达到了看似平静,地底下却是情感的熔岩崩突的效果《礼拜二午睡时刻》这篇小说由于情感上的特殊处理使得学生在理解外国小说主旨时还存在难度,许多学生读了几遍之后感觉还是不太懂。

所以要体会到作品中的情感以及认识到小说情感处理的方式还有比较大的困难。

在这一点上,还需要教师适当引导。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小说的内容,体悟人物的情感,理解小说的主旨;2、,提高学生品评小说人物和情感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品析,体悟母亲的情感和神父的温情,进而领会小说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母亲的苦难,同情关怀生活中的弱者,激发悲悯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从简洁的文字中体会理解母亲这个苦难者盼隋感,教学的难点在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即理解文章的主旨,四、教学思路直接导入,亮出话题,明确本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概括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以主问题“从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体味母亲的内心世界”,感知母亲的情感,理解母亲的苦难及其母爱的伟大;通过小镇的人对母亲的态度和神父对母亲韵情感变化,对比体悟神父温情的可贵:从对上述三者情感的体悟中理解文字背后作者的悲天悯人;最后,总结提升感悟。

五、教学设计(一)导入一篇给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小说,其隋感有着不可忽视盼作用。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体味《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情感的魅力。

教学设计2:第13课 礼拜二午睡时刻

教学设计2:第13课 礼拜二午睡时刻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目标1.把握文本的母亲形象;慈爱、自尊、面对苦难时所表现的宽厚无比的忍受能力与有力的抗争精神;初步理解拉丁美洲人的性格及精神存在方式;赏析小说的情感处理方式。

2.分析人物要从人物表现的细节入手,学生交流探讨,教师点拨。

3.感知母爱的伟大,宽容的可贵。

教学重点把握文本的母亲形象教学难点感知母爱的伟大,宽容的可贵。

教学过程一、导入法国谚语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正如一部短小的黑白电影,在平静的、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展现了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同学们事先都阅读了这篇课文,请同学来说说看,小说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讲述了一位母亲带着年幼的女儿(人)在礼拜二午睡时刻(时)来到一个小镇(地)向神父借墓地钥匙,打算去祭奠被当做“小偷”打死的儿子(事)的故事。

(注意为什么要这样概括?人时地事在概括中的重要性,要学会概括的方法。

)二、探究交流1.提示学生阅读小说时要注意两点:如果我们看不懂小说,不是小说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缺少对视野之外的东西的探求之心。

其实,学习和生活本身就是问题的不断提出与不断解决的过程!只要能够发现问题,就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

2.学生交流:要求学生合作解决预习过程中的疑问,提出悬而未解的问题。

3.结合学生小组交流后遗留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质疑解惑。

(1)探究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提出的细节问题,解读母爱。

细节一:85页“事情发生在上礼拜一凌晨三点钟……”一段,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和呻吟声。

(贫穷、饥饿、疲惫)细节二:86页“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好人、听话、生活带来的苦难)细节三:结合小说开头部分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86页对公墓钥匙的详细描写,小说的时代背景,分析小镇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状态,以及小说题目的特殊含义。

环境:小镇凄凉,贫瘠。

小镇午睡的环境闷、热、静、困。

公墓钥匙:人死之后就沦为虚空,无人问津吗?生命的消逝只留下了一座座无人在意的矮矮的土堆与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3)接下来就是第七段一直到84页,写路上的情景。这种感情一直在推动,其中隐藏着丧子之痛和贫苦之哀。请同学们回去再好好读一下,文章有些写法在我们自己作文时也能够借鉴。
前面我们讲到,这篇小说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节制。节制,不但仅是情感问题,其实还包含了一个作家的驾驭水平,他对社会对宇宙对人生的一种理解水平。上节课我们讲到,这样的一位母亲,自己唯一的儿子死了,白发人要去祭奠一个黑发人,这是原来身上心头的一块肉。而且儿子是被一种什么方式打死的呢?能够说是死于非命,而且被当做小偷。我们想想看,从社会伦理角度来讲,这个母亲所忍受的一种悲哀,一种痛苦,一种悲悯,同学们仔细去揣摩一下。我和同学们一样,可能很难理解这位母亲自上所承受的巨大的痛苦。
3、细读文本,体味表达“节制”的艺术力量。
这篇小说的一开始,就是把我们读者拉入这样一种令人窒息的很沉重的环境当中。第一段是怎样写这样沉重的郁闷的令人窒息的环境的,用什么样的语言?相关的句子请同学们划出来。
(1)“震得发颤”,这个开头让我想起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的开头——起伏的山岗冒出两个脑袋来。人上山坡的时候,开头被山遮住了,走着走着,一个大脑袋,一个小脑袋就露出来。后面还有“海风消失得无影无踪”“一股令人窒息的煤烟气”“狭窄”“光秃秃”“沾满尘埃”等词语。这些描绘,一方面作为情节的开头,表现了社会的状况,另一方面渲染了一种很沉重、凝重的气氛。
历尽哀痛意气平
——加西亚.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课
1、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作家的影响怎样。
三位大作家,还有韩少功、王安忆、我们浙江的李杭育等等。所以有人说,马尔克斯养育了整整一代作家。特别是莫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里面的主人公黑孩,能把火红的烙铁用手捞起来吞下去,在冰冷的河水里寻找萝卜,还写他浑身发热;特别是余华早期的作品《鲜血梅花》《往事如烟》,残雪的作品,张炜的作品,王安忆的《小鲍庄》,陈忠实的《白鹿原》,韩少功的《爸爸爸》,都充满奇幻的描绘,现实生活中无法想象;特别是韩少功的《爸爸爸》,里面的主人公叫丙崽。有位著名作家说过: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丙崽。这个丙崽是个白痴,一辈子只会说两句话:爸爸爸与XXX,就是这样一个鸡头山的彻底的白痴,是个知未来通古今的东西。另外,我们浙江的作家李杭育,创作了写富春江的“葛川江系列”,里面尤其有一篇小说我印象特别深,叫《最后一个渔佬儿》,还有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林斤澜的《溪鳗》,都是奇奇幻幻的作品。

礼拜二午睡时刻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礼拜二午睡时刻 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礼拜二午睡时刻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听力:学习有关午睡的英语表达,并能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内容2.口语:通过课堂练习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3.阅读:通过阅读学习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4.写作:了解有关午睡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写作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有关午睡的英语表达2.阅读并理解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3.了解有关午睡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写作三、教学过程1.导入1)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午睡2)简单讲述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2.听力1)朗读课文,学生根据语音节奏和脉络理解文章内容2)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和intonation3)老师播放听力录音,学生在课本上做完填空题4)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老师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3.口语1)分成小组,进行有关午睡的角色扮演2)讲述自己的午睡经历,分享午睡的好处和坏处3)进行口语练习,如听说训练、汇报等4.阅读1)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午睡的文章2)学生分组,讨论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和习俗3)学生回答问题,展开讨论5.写作1)老师给出有关午睡的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2)鼓励学生就相关议题进行写作3)学生按照老师设置的要求,互相修改作文4)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四、结束语本节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有关午睡的英语表达,并了解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习俗、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注意保持好的作息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有关午睡的文化背景、习俗、统计数据和科学研究,以及午睡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好处和坏处。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午睡成为了一种舒缓压力的方式,但同时也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礼拜二午睡时刻》精品教学设计

《礼拜二午睡时刻》精品教学设计

《礼拜二午睡时刻》精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和习俗,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描述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情景。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午睡习俗,培养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介绍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和习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2.难点:让学生能够用中文描述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情景,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图片或视频展示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相关词汇和句型的板书或PPT。

2.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教学板书、课本。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猜测图中人们在干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学习新知识(1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习俗和传统。

学生观看后,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讨论。

3.词汇学习(20分钟)教师逐个介绍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相关词汇,如“午睡”、“睡觉”、“安静”、“窗户”等,让学生理解词义并进行朗读练习。

4.句型学习(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相关句型,如“在礼拜二的午睡时刻,人们在家里安静地睡觉”等,让学生掌握句型结构并进行模仿练习。

5.情景表达(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通过对话的方式描述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讨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午睡习俗,引导学生思考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承,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总结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礼拜二午睡时刻的生活场景和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词汇和句型,并通过角色扮演和口语表达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二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份

高二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份

高二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1)份高二语文《礼拜二午睡时刻》教案 1一、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品味爱的情感。

2、应该拥有一种博大的爱:关注那些苦难中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情感在小说中的魅力和作用以及小说对情感的不同处理。

2、理解“悲悯”情感和分析小说手法中节制的力量。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它博大无私,瀚如海洋;它绵长如线,细密如丝。

孟郊的一首《游子吟》,不知唱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与慈母的情怀。

法国谚语说“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

”今天我们要学的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时刻》正如一部短小的黑白电影,在平静的、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展现了许许多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二、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他是他父亲的非婚生子,从小在外祖父家生活,外祖母经常给他讲一些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这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共30万字,因为独特的艺术成就而获得了“__文学奖”,从此,他就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

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一个短篇小说《礼拜二午睡时刻》。

2、有关该作品的评价《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认为最好的小说。

——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最喜欢的十篇小说之一。

——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为什么神父都会在这个女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

”——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三、文本研习1、情节疏理八月的一个炎热的午睡时刻,一个母亲带着女儿到一个遥远的小镇祭拜因为__而被当作小偷枪杀的儿子。

讨论:是不是“小偷”?在母亲心中他是怎样一个人?文本:回放一下43段枪杀的过程。

53-56段母亲的评价的句子。

结论:一个被贫困(麻绳作腰带,光脚)、饥饿折磨得走投无路(低哑、极度疲惫、有气无力)的人,偷点食物——事实上的小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拜二午睡时刻马尔克斯教学目标:了解作者马尔克斯及其作品,领会本文的内容和情感。

能力目标:体会马尔克斯节制胜于放纵的情感处理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无私伟大的母爱,以“悲悯”的情怀关注苦难中的同类。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笔下节制胜于放纵的情感处理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在小说中“克制”的情感处理。

教学方式: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播放阎维文的《母亲》】一、导入:每当听到这首歌,我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汶川地震中那个双膝跪地,用匍匐的身躯为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孩子撑起一片生存空间的母亲,以及那句“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下去,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的手机遗言,这是一个典型场景下母爱的彰显瞬间,今天我们将要接触的也是一个有关“母亲”的话题,可这位母亲却没有刚才提到的那般悲壮,但读来同样深沉,他就是马尔克斯笔下的母亲,让我们来共同走近他。

二、走近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人,代表作是《百年孤独》。

这部作品被誉为是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他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1982年,他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当时的颁奖词是“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揉混着魔幻与现实,反映出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出自他的短篇小说集的《礼拜二午睡时刻》。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认为最好的小说。

——马尔克斯《礼拜二午睡时刻》是我最喜欢的十篇小说之一。

——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三、整体感知1、请一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

2、情节概述请一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

(人物)在(特定时刻)坐火车来到小镇,敲开的门,原来是为了(特定对象)。

【过渡】由此可见,这篇长篇小说并非写一般情况下的母爱,而是特定时刻、特定背景、特定人群参与的特定母爱。

在正常情况下,母爱无论怎样表达都不为过,而本文由于儿子是“小偷”而让母亲失去了正常表达的可能。

张扬的母爱的释放几乎成为不可能,这样的母爱注定是深沉而内敛的。

四、重点赏析1、中国先锋派小说家余华曾说过“如果《百年孤独》体现作家异想天开、汪洋恣肆的放浪笔调的话,这篇小说则显示了一位优秀作家的内敛的功夫”,该文所展示的就是作家克制的才华。

试从作者对母亲形象性格的刻画角度体会情感的内敛与节制。

例①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明确:用坚强克制悲伤。

②“拖鞋穿上!”“梳梳头!”“你要有什么事,现在赶快做好!往后渴死了,你也别喝水。

尤其不许哭。

”小结:临近小镇,心中悲痛又矛盾,用命令的口吻克制自己的脆弱,所以在语调上显得特别强硬。

明确:以命令克制脆弱③找到神父之后的一番对话“我要找神父,”她说。

“神父在睡觉呢!”“我有急事,”妇女固执地说。

她的声调很平静,又很执拗。

明确:以执拗克制激动④母亲是如何重复地说自己是小偷的母亲的?请说说她说这些话的神态。

“你们想去看哪一座墓?”他问道。

“卡络斯·森特诺的墓。

”女人回答说。

“谁?”“卡络斯·森特诺。

”女人重复了一遍。

神父还是听不明白。

“就是上礼拜在这儿被人打死的那个小偷,”女人不动声色地说,“我是他母亲。

”这么说他叫卡络斯·森特诺。

”神父填完表,嘴里咕咕哝哝地说。

“卡络斯·森特诺,”那个女人说,“是我的独生子。

”小结:这是一位坚强隐忍的母亲,当要面对许许多多的流言蜚语时,当面对别人异样的眼光时,爱确实需要莫大的勇气呀!明确:以平静克制愤怒⑤母亲是如何神色自如的回忆儿子的?“您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他引上正道吗?”女人签字回答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神父看看那个女人,又看看那个孩子。

看到她们根本没有要哭的意思,感到颇为惊异。

那个女人还是神色自如的继续说:“我告诉过他不要偷人家的东西吃,他很听我的话。

过去他当拳击手,有时候叫人打得三天起不来床。

”“他没有办法,把牙全部拔掉了。

”女孩子插嘴说。

“是的,”母亲证实说,“那时候,我每吃一口饭,都好像看到礼拜六晚上她们打我儿子时的那个样子。

”“哎!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神父说。

好人、听话、吃苦明确:以回忆克制痛苦性格的坚强,内心的痛苦。

面对“小偷”的儿子,他无畏而坦然,体现自己对儿子的爱与信任。

思考:文中哪些人不理解母亲,这样写对母亲形象刻画有什么意义?少年不识愁滋味,因为年少无知,所以天真无邪无忧,本来女儿可以排解母亲的痛苦,可此时,由于她的年少,所以更加重了母亲内心那种无法释怀的隐痛。

这样的爱是需要勇气的,这样的爱是痛苦的,这样的母亲想爱而不敢爱,他需要隐忍自己的痛苦,面对别人的流言蜚语,这样的母爱是伟大的,这样的母亲是坚强的。

当所有的人谴责这个所谓的“小偷”时,唯有闪耀人性光辉的母爱没有丝毫动摇。

【教师小结】马尔克斯显然不想煽情,只是想克制地叙述一件本身无需渲染就令人震撼的事情,也许对这样的一位母亲煽情只是一种罪恶。

但是,从她简单的言行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这个妇女内心隐藏的悲痛是多么刻骨铭心。

也许你可以隐隐感觉到,这个妇女表面上平静地就像大地,但是内心却犹如地底下的熔岩,奔突激荡。

镇静的背后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

中国“先锋小说”家余华“为什么神父都会在这个女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们战栗?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后面的答案也是同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自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

”这样的母爱是极具穿透力的,因为情感的节制,让母爱更加深沉,因为不想煽情,使母爱显得更加真实。

这就是马尔克斯笔下的情感处理方式-----------节制胜于放纵①艺术最美妙的时刻,是达到顶点前的那一顷刻,即最具包孕性的顷刻。

——莱辛②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情节和人物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③小说忌讳作者自顾自的抒情,而主张把感情包裹于扎实的内容中,交由人物之口说或由情节的自然发展去显露。

④适度的情感会使小说充满人性的温情,而过度的情感则会令读者反感。

【过渡】适度克制的情感让母爱充满了温情,这样的母爱感染力是极强的,试结合神父在不同背景下的言行进行分析说明:Ⅰ神父为何紧张?他为自己以普通人的眼光和道德来评价小偷而惭愧,并且下意识感到仅仅从道德角度来评价显然不合适,博大的母爱触动了其悲悯的情怀。

Ⅱ“天太热了,你们可以等到太阳落山呢?”小结(结合背景分析):这是一般的家常搭话,是一个神父对一个普通母亲的问话。

明确:普通问候Ⅲ“等一会走吧”小结(结合背景分析):神父对这对母女充满了关切,他为了避免母亲受到伤害,才提出建议。

明确:关切的劝阻Ⅳ“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小结(结合背景分析)神父试图相劝却又无能力,但可以看出神父心中道德的天平向母亲倾斜。

明确:无奈的劝阻通过母亲和神父形象的塑造,你觉得马尔克斯想传达一种什么主题?明确:母爱的博大,悲悯的可贵【教师小结】母亲爱孩子并非出于道德,它是本能的,更为纯洁的自然的爱。

人类最美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即使在世人面前孩子一无是处,轻如鸿毛,可在母亲那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是母亲永远的爱怜,无边无际的母爱,无所畏惧的母爱,超越了道德,让读者为之而动容,真可谓千言万语观乎情。

悲悯的情怀是人类至高无上的胸怀,它宽广有度,平和慈悲,它是人类真善美的结晶,可以让我们忘记伤痛,是人类疗伤的良药。

本文母亲的镇定和神父的关切,显示了宽容与慈悲,超越了道德、宗教、世俗的藩篱,令我们在冷酷的显示面前泛起一丝的暖意。

五、拓展拔高于是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诠释母爱和人类的悲悯情怀。

母爱是一种超越道德的爱,,,,。

本文母亲对儿子的爱是隐忍而克制的,母爱体现在,,。

正是基于母爱的伟大,名人歌颂母爱的例子不胜枚举,高尔基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老舍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悲悯的情怀犹如,,六、续写练习母亲走出大门,走向围观的人群时的场面描写。

(想象练习)要求:1、贴近原文的叙述风格“克制而不放纵”。

2、字数不得多于200字3、要强有力地表现主题。

【课堂总结】就这样,母女俩冒着酷暑,没有遮挡,带着一束枯萎的鲜花,在众人异样的眼光中,去墓地看望自己死于非命的儿子,在艰难、残酷的事实面前,母亲的形象异常高大,这是典型场景下母爱的彰显。

母爱是伟大的,所以我们应该常抱感恩之心善待父母;悲悯之心是可贵的,它会让处于苦难的同类感觉些许慰藉,心中常怀感恩之心和悲悯情怀会让我们获得更为真实,更为阳光。

同样是儿子被杀,同样是母亲上坟,《礼拜二午睡时刻》中的母亲和《药》中的夏四奶奶对儿子的看法有什么不同?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

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

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

化过纸钱,呆呆的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

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

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涩。

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

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

"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很久。

华大妈见这样子,生怕他伤心到快要发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过小路,低声对他说,"你这位老奶奶不要伤心了,——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人点一点头,眼睛仍然向上瞪着;也低声吃吃的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呢?“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

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墓。

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

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

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

瑜儿——"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上叫。

许多的工夫过去了;上坟的人渐渐增多,几个老的小的,在土坟间出没。

华大妈不知怎的,似乎卸下了一挑重担,便想到要走;一面劝着说,"我们还是回去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