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女生中医体质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研究_郑良琴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排除妇科疾病的情况下,经前或经期出现的疼痛症状,常伴有生活质量下降、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给女性朋友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原发性痛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依据。
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探讨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的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文献研究1.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关于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早在古代医籍《内经》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素问·经脉别论》中指出:“帝曰:女之经藏何如?岐伯曰:有病之经曰经痛,经痛之始生于风寒湿热。
帝曰:经痛非其病乎?岐伯曰:此病之中本也。
”可见,中医认为原发性痛经与外感邪气、情志不畅、气血运行不畅等因素密切相关。
现代文献研究也证实,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雌激素、前列腺素、儿茶酚胺等生理活性物质分泌失衡有关,而中医则认为这些生理活性物质的失衡是由于经络气血不畅所致。
2.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证候根据《中医临床诊断疾病标准》中对原发性痛经的分类,可将其分为肝郁型、气滞型、血瘀型、瘀热型、虚寒型等多种中医证候。
肝郁型主要表现为情志不畅、胸闷胁痛、月经不调等;气滞型主要表现为腹部胀痛、情绪不宁、舌质淡红等;血瘀型主要表现为月经色暗、不畅或伴有血块、腹部胀痛等;瘀热型主要表现为腹痛、月经不畅且颜色深红等;虚寒型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淡、腹痛缓解等。
这些中医证候分型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依据。
3.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治疗在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和调理饮食。
针灸疗法主要是通过穴位刺激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常用的穴位包括关元、足三里、太冲等;中药治疗常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调和气血的方法,如当归、川芎、姜黄等药物常用于治疗原发性痛经;调理饮食则是通过对月经周期进行合理调理,避免食用寒凉生冷之物。
这些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且具有一定的疗效。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一、概述原发性痛经,作为育龄女性中常见的健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妇科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特指在月经期间,女性出现的腹部疼痛、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没有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而更多地与功能性因素有关。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率在青春期女性中尤为显著,达到了3050,尽管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对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明确。
研究显示,子宫收缩异常、前列腺素水平升高以及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均可能参与其中。
子宫收缩幅度增大和频率增加可能导致子宫缺血和疼痛,而前列腺素作为炎症介质,其水平升高同样可以引发子宫收缩和疼痛。
原发性痛经患者还可能存在痛觉过敏和痛觉阈值降低等神经系统异常。
在治疗方面,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中医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以非甾体抗炎药、口服避孕药等为主,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调节体内激素水平等途径缓解疼痛症状。
非药物治疗则包括热敷、按摩、心理治疗等,旨在通过改善生活习惯、缓解心理压力等方式减轻疼痛。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其通过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原理,调节女性体内环境,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目前对于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对于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也需要更加全面和客观。
未来原发性痛经的研究将继续关注其发病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以期为广大女性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1. 原发性痛经的定义与流行病学特征原发性痛经,又称为功能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一种常见妇科症状,其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坠胀,有时伴有腰酸背痛,通常不伴随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
这种疼痛多为痉挛性,有时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可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遗传、内分泌、生活习惯等,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
中医治疗痛经的疗效分析论文(共2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医治疗痛经的效果与案例分析痛经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常于经期和经期前后出现小腹部疼痛,甚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症。
近年来运用中药加针灸以及拔火罐的方法治疗痛经126例,疗效满意。
1一般资料126例中,年龄13~45岁,20岁以下者32例,21~30岁者55例,31~45岁者39例;未婚者56例,已婚者70例;腹痛时间发生于经期前者72例,发生于经期者25例,发生于经期后者19例;病程1~5年者61例;6~10年者26例;11~15年者22例;15年以上者17例;在126例中,经期及前后均腹痛同时伴有剧烈恶心呕吐者5例,经期伴有头痛者10例。
临床分型根据经期腹痛的程度和临床表现,将痛经分为轻,中,重度三种。
轻度:经行小腹疼痛明显,伴有腰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口服止痛药。
中度:经行小腹疼痛难忍,伴有腰部酸痛,用止痛药等措施疼痛暂缓。
重度:经行小腹疼痛剧烈,坐卧不安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且伴有腰部疼痛,恶心呕吐剧烈,面色恍白,四肢厥泠,泠汗淋漓,腹泻等症,用止痛药等措施无明显缓解。
病例中,重度痛经患者,均排出器质性病变,月经周期基本正常。
都用中药,针灸和拔火罐治疗,不加任何镇痛药。
诊疗方法自拟方柴胡15g,郁金20g,香附20g,白芍20g,枳壳12g,蒲黄10g,五灵脂15g,炙甘草10g,随症加减:腹痛甚者加元胡,呕吐不止者加生姜、姜半夏、吴茱萸。
乳房胀痛者加青皮,血块多者加三七粉,腹泻者加炒白术、仙灵脾,腰痛甚者加寄生,川断,狗脊,菟丝子,肢泠汗出者桂枝。
上药水煎2~3次,每次煎至150~250ml,1剂/d,早晚空腹服用。
于经期前一周开始服用,每服用10剂为一疗程。
连服3个月经周期。
中成药在两个月经周期之间口服新乡佐今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活血通脉片》一日三次饭后口服。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原发性痛经为非器质性病变,与情志、外感及个人体质等密切相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其主要病机。
针灸防治原发性痛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临床中常用的针灸方法及主要穴位综述如下,寻求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最佳途徑。
标签:针灸;原发性痛经;研究进展原发性痛经是指无盆腔器质性病变,于月经前及行经期间出现腹部挛缩性疼痛、坠胀,可伴腰酸、恶心、肢冷或其他不适,严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发病率高达65.6%[1],属祖国医学的“经行腹痛”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主要是由于前列腺素升高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烈收缩和血管痉挛,造成的子宫缺氧缺血,从而引起痛经[2]。
中医学认为其主要发病机制为经期或经期前后受情志、起居或外感寒、湿、热等致病因素干扰,冲任胞宫气血运行不畅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导致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故治疗以调理胞宫、冲任气血为主[3]。
针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协调脏腑阴阳的作用,对原发性痛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1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常用方法针刺、艾灸、温针灸、耳穴贴压、穴位贴敷与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然而在应用这些方法时,应因人而异,不同的辨证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甚或选择两种及两种以上方法叠加使用。
1.1 针刺疗法贾立新等[4]采用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48例,辨证取穴:气滞血瘀型取气海、中极、归来、三阴交;寒湿阻滞型取关元、归来、大赫、足三里;气血虚弱型取气海、秩边、八髎、关元、足三里,总有效率100%。
陈仲新[5]将原发性痛经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6例。
治疗组取关元、三阴交(双)、地机(双),用烧山火手法;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用提插平补平泻手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5%,对照组为81.5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 灸法杜冬青等[6]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脐组和针刺组:灸脐组脐疗药物选吴茱萸、生白芍、乳香、延胡索、冰片等,将药物超微粉碎混合,将面圈绕脐1周,取药末适量,填满脐孔,用艾炷置于药末上,连续施灸6~9壮,约2h,以脐周局部皮肤红润为度;针刺组选双侧三阴交,平补平泻。
中医对痛经的病理分析与治疗
痛经 - 中医妇科痛经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晕厥,给工作生活带来影响。
痛经好发于15-25岁及初潮后的6个月至两年内,是妇科最常见症状之一。
痛经分为两类:1.原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今天讲的就是这个);2.继发性痛经: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
中医也称作“痛经”,或称为“经行腹痛”。
病因病机中医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声与素体因素及经期、经期前后特殊的生理环境有关。
非行经期间,冲任气血平和,致病因素不能引起崇仁、胞宫瘀滞或不足,故不发生疼痛,而在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泄溢,胞宫气血由气盛血旺至经后暂虚,气血变化急骤,致病因素乘时而作,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1.气滞血瘀:多因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血不能随气流通,以致经血滞于胞宫而作痛。
2.寒凝血瘀:久居潮湿之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或过食生冷,寒湿之邪客于胞宫,血得寒则凝,以致经行不畅而作痛。
3.湿热瘀互结:素多抑郁或恚怒伤肝,肝气郁结;更合经行、产后,摄生不慎,或洗涤不洁,不禁房事,湿热之邪内犯胞中,稽留于冲任,肝气与湿热搏结于胞脉,发为痛经。
4.气血虚弱:素体虚弱,或脾胃素弱,生化乏源;或大病、久病伤耗气血,以致精血不足,胞脉失养而作痛;或体虚阳气不振,血失温运,胞宫阳虚寒凝,经水滞行而作痛。
5.肝肾不足:先天禀赋不足,肝肾本虚,或多产房劳,损及肝肾。
精亏血少,冲任不足,胞脉失养,经将净血海更虚,故而作痛。
现代医学认为生殖器局部病变、内分泌及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
子宫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增厚及异位、盆腔炎等都可出现痛经。
西医辨证施治气血瘀滞痛经·气滞血瘀证(dysmenorrhea with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血郁滞,经血不利,不通则痛,以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暗有块,块下痛暂减,乳房胀痛,胸闷不舒,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为常见症的痛经证候。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
1、药物治疗
(3)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原发性痛经主要采用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方法, 如当归、川芎、元胡等中草药具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2、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原发性痛经患者,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常见的手术方法 包括子宫内膜切除术、子宫神经切除术等。手术治疗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因个体 差异而异,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 疗进展
目录
01 一、原发性痛经的研 究现状
02
二、原发性痛经的治 疗进展
03 三、未来展望
04 四、结论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原发性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腹部疼痛、坠胀、腰酸背痛等症状, 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本次演示将对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现状及治疗进展进行 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四、结论
四、结论
原发性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对其研究现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目 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调查和发病机制等方面,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 一步探讨。在治疗方法上,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手段,手术治疗和物理治疗等方法 因个体差异而异。未来的研究应更深入地探讨发病机制,评估现有治疗方法的疗 效和安全性,并女性在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中的作用,以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表现为 在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出现明显的下腹疼痛、坠胀、腰酸等症状。中医治疗原发 性痛经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研究进展。 本次演示将就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医学护理在妇产科痛经与月经不调中的效用研究论文
中医学护理在妇产科痛经与月经不调中的效用研究论文长久以来,痛经都是困扰女性的一种常见妇科病症。
轻者下腹坠涨,影响简单的日常活动;重者持续性下腹痉挛或伴有恶心等症状,只能卧床静养。
月经不调则常常与痛经如影随性,这两种病症相互交织给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
在临床当中,中西医的疗法各有什么优势?本文主要针对中医学护理对于痛经与月经不调的效用,从临床优势、护理方式和治疗效用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探究。
1 中医学护理在女性痛经与月经不调临床护理中的优势长久以来,痛经都是困扰女性的一种常见妇科病症,而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的身体素质下降,这一病症在女性群体当中变得更加普遍。
症状较轻的感觉下腹坠涨,影响简单的日常活动,如:长时间站立、跑步等等。
较为严重的患者会感觉下腹持续性痉挛,更甚者伴有恶心干呕的症状,只能卧床静养甚至卧床都无法减轻症状。
这些症状之外,多数患者还会受到月经不调的症状困扰,经期时间、经期排量等不呈现正常的规律性,时常会让痛经症状随之加剧。
我们常说“西医治标”,而且见效快。
这种说法放在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上来说就不完全准确了。
西医对于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主要指在症状出现时及时服用止痛药,但是因为体质差异,服用药物后的效用也差强人意,而且会伴随副作用。
物理治疗即通过手术疏导被堵塞的血管,存在一定的风险切复发率较高。
这两种方法只能对痛经现象进行暂时的缓解,并不能根治。
对于月经不调的疗效也是如此。
而中医则讲究“标本兼治”,既要见到疗效也要从根本的病灶上进行调理改善从而让患者完全脱离病症的困扰。
中医对于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案有药理治疗、物理治疗及护理治疗三种。
在中医上将痛经的症状细化为四大类: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下注和气血虚弱。
针对不同的痛经及月经不调类型,再结合患者的体质订制中药药方,让患者在经期前后,或按月周期性的服用几个疗程,从根本的体质上去改善和根治痛经的及月经不调的症状。
中医学的毕业论文
中医学的毕业论文中医学的毕业论文范文原发性痛经(PD)又称功能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又称“经行腹痛”.西医认为原发痛经,是由内在的子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1].传统医学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防治措施多有研究,在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中积累丰富的诊疗经验,本文对近年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内治法1.1朱小南先生治疗痛经,不仅重视辨证分型,而且认为掌握医治时机也很重要。
虚寒气滞型痛经,在行经初期,小腹不畅时用药最为妥当。
与寒证治疗时机相同,则为血瘀型痛经,两者又有气滞血阻,也应在行经初期,经水涩滞、腹痛剧烈、夹有瘀块时服药。
常用活血调经药如山楂、枳壳、川芎、当归尾、乳香、没药、青皮、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至于虚性痛经无论是气虚、血虚、还是冲任虚弱,都是由于身体虚弱引起,以致经来腹痛,因此体虚是本,经痛是标。
此证适合平时服药,气虚用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血虚用当归、地黄、川芎、芍药;冲任虚弱用紫河车、鹿角霜、巴戟肉、仙灵脾等药;再略加苏梗、陈皮、木香、砂仁等行气醒脾药。
到行经期间不一定要服药,痛经也会逐渐缓解。
1.2刘奉五先生认为引起痛经的因素比较复杂,而且相互交错或重复出现,常见证型为:(1)肝郁气滞,由于忧思郁怒,气机不得宣畅,气滞则血瘀,滞与胞宫而作痛;(2)血瘀气阻,血不循经,阻滞于胞中形成瘀血,阻碍气机流畅,前者以气滞为主,后者以血瘀为主;(3)寒湿凝滞,经期淋雨感寒或过食生冷,寒湿客于胞中,凝聚而不行;(4)肝郁血热,肝郁日久化热,气血郁结,不能宣通,聚于胞中;(5) 湿热下注,湿热博结,阻碍气血不得通畅;(6)气血亏虚,胞脉空虚,运行不畅,经血瘀滞;(7)脾胃虚寒,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血脉虚寒,经来寒气客于脾胃。
刘老[4]认为脾胃虚寒是痛经最重之证型,其症状特点一是痛泄,一是脐周痛甚(脐周属太阴脾经,此证型的病因病机是中焦虚寒、气血化源不足、冲任失调受阻。
综刘老的经验,以附子理中汤为主方,温中散寒治其本,用沉香取其辛香温化,元胡、香附等温经舒气,共奏温通降气止痛之效。
八段锦锻炼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
八段锦锻炼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实验研究周勇;赵发;李程秀【摘要】To discus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practicing Baduanjin on primary dysmenorrhea symptoms.Method: 50 patients a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The Baduanjin exercise is A group(GA),The badminton exercise is B group(GB).The treatment lasts for 6 months,test the PGF2a and the scoring of pai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The different of groups changes use the t test,and synthesizes curative effects a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by the X2 test.Result: The PGF2a of 2 groups A,B,all have reduced,the reducing extent of GA is more than GB,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A and GB(p0.05) after treatment.the scoring ofpain have also reduced,the reducing extent of GA is more than GB,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A and GB(p0.05).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Group A improved better than Group B(p0.05).Conclusion:the effect of Baduanjin exercise is more obviously than Baduanjin exercise.%探讨八段锦锻炼对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疗效。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
基于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法的原发性痛经中医证候研究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没有明显妇科疾病的情况下,经期出现严重腹痛、腰腹部不适及伴随其他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临床症状。
虽然原发性痛经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却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痛苦与困扰。
对于原发性痛经的管理,中医药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其中的证候研究尤为重要。
一、文献研究1.1 原发性痛经的定义及病因原发性痛经是指在排除妇科疾病的情况下,由子宫内膜功能性异常引起的一种周期性腹痛。
其病因主要是子宫内膜的异常增生、分泌及脱落所造成的子宫内膜的异位、子宫肌壁的异常收缩等。
这些异常会导致子宫血管收缩、缺血、缺氧,产生疼痛。
1.2 中医药在原发性痛经中的治疗中医药在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上以调整经血为重点,辅以疏肝理气、温经散寒等办法。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丹、芪、苓、术茯中药方。
针灸、艾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手段也被广泛应用。
1.3 文献研究结果根据文献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确切,不仅可以缓解经痛,还能改善月经不调等症状。
而且,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也得到了广泛研究,主要表现为活血化瘀、调经止痛、调整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等多方面。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尽管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缺乏统一的诊疗意见和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部分医生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层面,对于证候辨识的严谨程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二、专家共识2.1 中医专家意见在针对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治疗中,专家们普遍认为首先要重视辨证施治。
需要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诊等症状进行综合分析,确立病位病性,然后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还要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西医专家认为,对于原发性痛经的治疗应以缓解疼痛为首要目标。
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中医药治疗,以增强疗效。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养生保健研究进展
2010年5月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V01.6 No.5
Mav.2010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养生保健研究进展
王
巾,虎峻瑞,张春燕,李兰珍,邓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沂
摘要:阐述养生保健在防治原发性痛经中的重要意义。系统描述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生活起居养生保健、精 神情志养生保健、食疗药膳养生保健、运动养生保健、房室养生保健、针灸按摩养生保健,以期为康复医学、妇 科医学和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养生保健原则;养生保健方法 中图分类号:R271.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10)05--0139-02
作者简介:王巾(1983一),女,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医基础理论与养生学。
பைடு நூலகம்
一13争一
万方数据
第6卷第5期
2010年5月
亚太传统医药
Asia—Pacific Traditional Medicine
V01.6No.5
May.2010
2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研究
2.1生活起居养生保健研究
2.1.1
2.5.1
谨慎起居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起居无节……半百而衰
也”。《抱朴子・极言》指出:“定息失时,伤也。”因此,要谨慎 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学习、工作负担不宜过重,以 保养正气,避免虚邪入侵。 2.1.2调适寒温 清・萧埙《女科经论》指出:“寒温乖适,经脉则虚,如有 风冷,虚则乘之。邪搏于血,或寒或温,寒则血结,温则血 消。故月经乍多乍少。为不调也。”诸多调查资料【}4]亦证实 痛经与妇女经期未忌生冷、吃生冷食物、冷水淋浴密切相 关。所以为防治本病,妇女平时特别是经期宜调适寒温,注 意保暖,不吃生冷食物,切勿涉水、淋雨、冒雪、坐卧湿地、 下水田劳动,严禁游泳、冷水浴。 2.2精神情志养生保健研究 不良情绪可导致心理失衡、神经内分泌紊乱而刺激子 宫引起痛经。于氏等引调查发现。烦躁焦虑、情绪低落、紧张 担心是青春期少女痛经发生的危险因素.经期不良情绪与 痛经有着直接关系;谭氏【6j报道痛经等月经异常在SAS、 SDS量表(焦虑、抑郁量表)分、精神症状阳性症状总分及 焦虑、抑郁和精神病性因子分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 显著性(P<0.01),说明出现痛经等月经异常时心理活动也 会随之改变。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主情志。肝气条达则气血 运行通畅,反之,肝气郁结必然导致疏泄异常,气机不利, 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而引发痛经或使痛经加重。杨氏[7j提出 月经期应防止精神紧张.可听听轻松的音乐、看看有趣的 电视……保持心平气和,以使气血运行通畅。因此,精神情 志养生保健对防治本病意义深远。 23食疗药膳养生保健研究
女性原发性痛经中医养生保健研究
女性原发性痛经中医养生保健研究
杨瑞霞;宋鑫;蒋力生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24(55)2
【摘要】原发性痛经是当前困扰女性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现基于女性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围绕“分期调治,养阴护阳”“辨体施养,因人制宜”“寒温得当,谨防外邪”“综合调理,全面摄养”四大养生保健原则,从情志、生活起居、食疗药膳、针灸推拿及运动等方面介绍女性原发性痛经的中医养生保健方法。
【总页数】4页(P12-15)
【作者】杨瑞霞;宋鑫;蒋力生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42
【相关文献】
1.504例青年女性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2.情志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与养生保健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中医现代化临床研究(二)
3.2014年中医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会对江西中医药大学体育养生发展的影响研究
4.原发性痛经的中医养生保健研究进展
5.浅论围绝经期女性的中医养生与保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犘狉狅犵狉犲狊狊犻狀狋犺犲狆犪狋犺狅犵犲狀犲狊犻狊狅犳狆狉犻犿犪狉狔犱狔狊犿犲狀狅狉狉犺犲犪犪狀犱狋狉犲犪狋犿犲狀狋狅犳狋狉犪犱犻狋犻狅狀犪犾犆犺犻狀犲狊犲犿犲犱犻犮犻狀犲
WangLiyuan BeiXinJing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ChangningDistrict,Shanghai201103
痛经的病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治疗以清代高世縂 所提出的“通施之用”为依据。他指出痛经“有不同的方法, 调节气和血,调节血与气的和谐,通也……虚者需以通助之, 寒者温之 使 之 通。 总 之,无 非 通 之 法。”在 把 握 治 疗 时 机 方 面,医学学者往往依靠月经周期不同时期的气、阴、阳变化, 结合病因特点 和 及 时 治 疗,取 得 较 好 的 治 疗 效 果。临 床 上, 根据痛经的虚拟和实际分类,是在治疗前经验开始的,而虚 证患者需多注意日常康复。刘爱武[4]认为痛经综合征的临 床表现多与假 热、冷 热、虚 标 混 在 一 起。治 疗 必 须 根 据 病 因 和标本,出现疼痛时应进行症状治疗。翁雪松等[5]也主张治 疗原发性痛经,“以求 主 要 病 因,以 止 痛 为 补 充 ”。 无 论 实 际 情况如何,用药时间必须至少在疾病开始前3~7d,尤其是
痛经是月经前后下腹周期性疼痛或腰腹麻痹疼痛,甚至 严重昏厥的一段时间。根据是否存在有机病变,现代医学将 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 前后的下腹部疼痛和鼓胀,生殖器官无有机疾病的类型[1]。 目前,西医治疗原发性痛经一般是以非甾体抗炎药、避孕药 等药物为主,少量手术治疗,效果虽较理想,但副作用较大, 标准不为治愈;而我国的中医疗法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辨 证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近年 来,随着中医研究的深入,原发性痛经的发生机制取得了一 定的进展。本文就近几年原发性痛经病理机制以及中医治 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1 原发性痛经发病机制的中医认识
中医治疗痛经病研究论文
中医治疗痛经病研究论文xx年xx月xx日•引言•中医对痛经病的认识•痛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临床案例分析目•中医治疗痛经病的优势与局限•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引言痛经病高发人群及趋势中医理论对痛经病的认识中医治疗痛经病的优势与特色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痛经病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探讨中医对痛经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中医治疗痛经病的疗效判定标准研究目的与问题文献综述收集与整理痛经病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中医治疗痛经病的方法、疗效等进行系统梳理。
专家访谈邀请中医专家就痛经病的中医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整理分析专家观点和建议。
临床案例分析选取一定数量的痛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医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为中医治疗痛经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研究方法与结构02中医对痛经病的认识痛经病是指妇女在经期或经前后的时间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坠胀或伴有腰酸、恶心、呕吐、头晕等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
定义中医将痛经病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实证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寒凝等,虚证则以气血虚弱、肾气亏损为主。
分类痛经病的定义与分类痛经病的病因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情志不舒、感受寒邪、房事过度、饮食不节等。
痛经病的病机主要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即气血瘀滞或脏腑、经络失养所致。
病因病机痛经病的病因病机调理气血痛经病的治疗应注重调理气血,促进气血流通,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辨证论治痛经病的中医治疗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等表现,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预防调护中医治疗痛经病应注重预防调护,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复发。
整体观念中医治疗痛经病应注重整体观念,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病程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痛经病的中医治疗原则03痛经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中医理论中,痛经病通常与“气血瘀滞”有关,中药治疗主要从调理气血、温经散寒、止痛等方面入手。
1.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卫生部发布,2002年版)。
(1)病史: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作的以小腹疼痛为主证史。
(2)临床表现:腹痛多发生在经前1-2天,行经第1天达高峰,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伴下坠感,严重者可放射到腰骶部、肛门、阴道、股内侧;甚至可见面色苍白、出冷汗、手足发凉等,一般不伴有腹肌紧张或反跳痛。
(3)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妇产科学》第七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1)病史:伴随月经周期规律发作的下腹部疼痛史。
(2)临床表现:①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②疼痛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天后缓解,疼痛常呈痉挛性,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③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3)妇科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疾病。
(二)证候诊断1.寒凝血瘀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②经血有瘀块。
次症:①经色紫黯;②月经推后或量少;③面色青白;④肢冷畏寒。
舌脉: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苔白,脉沉紧。
2.气滞血瘀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②经血有瘀块,块下痛暂减。
次症:①经色紫黯;②经血量少,行而不畅;③经前乳房胀痛;④胸闷不舒;⑤心烦易怒。
舌脉: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弦。
3.湿热瘀阻证主症:①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灼痛;②经色暗红,质稠或夹较多黏液。
次症:①月经量多或经期延长;②平素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③低热起伏;④小便黄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
4.肾气亏虚证主症:①经期或经后1-2天内小腹绵绵作痛;②腰骶酸痛。
次症:①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薄;②头晕耳鸣;③面色晦暗;④健忘失眠。
女性体质特点与月经病相关性浅探
用 于指导 疾病 的预防 、 诊治 、 康 复与养 生 。女 性体 质 冲脉 盛 , 月事 以时 下 , 故 有 子 … …七 七任 脉 虚 , 太 冲
除具 有 一般 体 质 的基 本 特 点如 差异 性 、 可变 可 调 性 脉 衰少 , 天癸 竭 , 地道 不通 , 故形 坏而 无子 也 。” 说 明 外. 还兼 有 其 自身特 点 。不 同年龄 段 的女性 其 月 经 女性 一 生都 与精 血有 密切关 系 。加 之女 性独 特 的生
关键 词 中医体 质 月经 病 女 性 年龄
中图分类号
R 2 2 9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5 ) 0 6 — 0 0 0 7 — 0 2
体 质 现 象 是 人 类 生 命 活 动 的一 种 重 要 表 现 形 2 月 经 病 概 述
女性体质特点 与月经病 相关性浅探
张 荣 李 明 霞 张玉 芳
( 山 东 中医药 大学 , 山 东济 南 2 5 0 3 5 5 )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体 质 反 映 了机 体 在 发病 前 的 一种 潜在 趋 势 和 对 疾 病 的 易 感 性 。 在 个 体 生命 的 不 同 阶段 , 体 质 类 型会 不 断演
病 的发生 发展 与体 质有 着必 然联 系 。现 将女 性体 质 理 结 构 特 点 。不 同年 龄 段 的 女 性 其 月 经 变 化 也 不
特 点与月 经病 关 系简要 探讨 如 下 。
1 女性 的体 质特 点
同, 故 可 根据 个 体体 质 特 点通 过 中药 和饮 食进 行 调 理 养护 。 年 龄 与月 经 病关 系 颇 为 密切 , 从 月 经 初潮 到 绝
女大学生痛经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对健 康 教 育 的 需 求 情 况 , 以 提 高 健 康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o k n o w a b o u t d e ma n d s o f f e ma l e s t u d e n t s wi t h d y s —
t he pa t ho ge n e s i s . Co nc l us i on:Fe ma l e c ol l e ge s t u de nt s wi t h dy s me n or r he a
事 项 以及 发 病 原 因等 。[ 结论] 女大 学
生痛经病人 对健 康教 育 的需 求较 高, 通 过 对 女 大 学 生 痛 经 病人 健 康 教 育 内
容和方式需 求的 分析 , 医 护 人 员 可 有 针对性地为 病人提 供科 学的、 有 效 的
健康教育服务 。 关 键词 : 女 大学 生 ; 痛经; 健 康教 育 ;
需 求
s e r v i c e s f o r t h e m.
Ke y wo r d s f e ma l e c ol l e ge s t ud e nt ; dy s me n or r he a;he a l t h e du c a t i o n;d e — ma n d
He a l t h e du c at i o n c o nt e nt s whi c h t h e p a t i e nt s we r e a nx i o us t o kn ow a bo ut
we r e i n t u r n p r e v e n t i o n k n o wl e d g e , r e a s o n a b l e d i e t a n d a n n o u n c e me n t s a n d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研究痛经是青春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痛经以其较高的发病率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上尚无满意的疗法。
中医治疗本病临床有显著疗效,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日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
1 病因病机现代中医认为,其病因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脏腑功能失调等,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经期或经期前后受到致病因素的干扰,体质因素的影响,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不通则痛, 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1]。
总之寒凝血瘀是痛经的主要病机[2],治疗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为大法。
另有医家认为本病实多虚少 ,常为气滞、血瘀 ,寒凝相挟为病,互为因果[3]。
2 诊断与辨证分型2.1 诊断2.1.1 诊断标准:妇女在经期或经前经后(1周以内)出现周期性下腹疼痛为主症,伴有其它不适,以至影响工作及生活。
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多发于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少女或未生育的年轻妇女[4]。
2.1.2 临床表现: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经前12小时;行经第一日疼痛最剧,持续2-3日缓解;疼痛程度不一,重者呈痉挛性;部位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
痛时伴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甚至昏厥或虚脱。
妇科检查无异常情况[5]。
2.2 辨证分型临床多分虚实两类,以实证多见。
实证:气滞血瘀、寒湿凝滞。
虚证:气血虚弱、阳虚内寒、肝肾虚损。
一般痛在经前、经期多属实,痛在经后多属虚;疼痛剧烈拒按多属实,隐隐作痛喜揉喜按多属虚;得热痛减多为寒,得热痛增多为热;痛甚于胀,伴血块排出不畅者多为气滞;绞痛、冷痛者属寒,灼痛者属热 [6]。
3 治疗方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报导很多,其疗效已被临床证实。
归纳为以下六种:3.1 辨证分型法此法根据四诊所见,分为若干证型进行治疗。
欧阳惠卿[6]将其分为四型:气滞血瘀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痛经相关病因病机述要
痛 经 和器 质 性 痛 经 来 区分 痛 经 。 中 医 古 籍 中没 有
“ 痛经 ” 这个 名词 , 历 代 医 家所 论 , 不外 “ 经行腹痛”
虚, 故 两者 往 往 同 时 出现 。脾 胃虚弱 、 慢 性 耗损 、 久 病体 弱等 导致 气 血 虚弱 , 血海空虚 , 冲任 失养 , 最终
大量 论述 , 而 笔者 认 为 , 所 有 引起 经 水 不 利 的 因 素 , 包括 气血 、 脏腑 、 经络、 体 质 和现 代 的不 良生 活 习惯
致血瘀 。气滞多 因情 志抑郁 , 肝气不舒 , 气机不利 , 气 滞血瘀 , 冲任受阻, 以致行经不畅 , “ 不通则痛” 。
同时 , 如《 读 医 随笔 》 所云 : “ 凡 人 气 血犹 源 泉 也 , 盛
《 黄帝 内经》 云: “ 正气内存 , 邪不可干” , 但是 由 于先 后天 因素 导致 的体质偏 颇 常常导 致人体 正气 虚 损, 以致邪 气入 侵 。靳 琦 【 认 为体 质 决定 着 人 体 对
某种 致病 因子 的易感 性和对 某种 疾病 的易罹 性 。而
此, 黄荣 昌 认 为天癸 既 行 , 肝 为女 子 主令 之官 ; 天 癸既 行 , 肝 为女 子致病 之贼 。这 与肝 主藏血 、 主疏 泄
2 痛 经与 脏腑 、 经络 息息 相关
2 . 1 脏腑
1 痛经 总关 乎气 血 月经 属 于 血 的 范 畴 J , 而血来源 于水谷精 气 ,
故气 血 同 为 月 经 形 成 的 物 质 基 础 。 同 时气 具 有 推 动、 温煦 等作 用 , 是 经水 畅行 的动力 。痛经 为月 经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女生中医体质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研究*郑良琴1,毕建璐1,占春旺2,邓卫1,林家省3,罗仁1,赵晓山1(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广东广州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10515;3.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广东广州529632)[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痛经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探讨原发性痛经的体质特征。
方法:以广州市某医科大学某学院在读各年级本科大学女生共600名作为被调查的对象,使用“中医体质量表”及本课题组编制的“痛经量表”,由调查员在体检时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当场收回。
依据体检报告排除患有各种实质性疾病者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医科院校学生原发性痛经总体现患率为73.71%;痛经人群中偏颇体质、复合体质明显多于非痛经人群,两者有显著差异;原发性痛经与气郁质有显著相关性;原发性痛经与相关因素的回归模型发现,不良情绪、家族史与原发性痛经呈正相关,锻炼身体、初潮年龄为负相关。
结论:气郁质对原发性痛经有显著性影响;偏颇体质、复合体质者更易出现痛经,不良情绪、家族史可能为原发性痛经的危险因素;锻炼身体、初潮年龄可能为原发性痛经的保护因素。
[关键词]中医体质;大学女生;原发性痛经;调查研究[中图分类号]R24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1X (2011)01-0027-03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CM Construction and the primarydysmenorrheal among fem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Zheng Liangqin 1,Bi Jianlu 1,Zhan Chunwang 2,Deng Wei 1,Lin Jiasheng 3,Luo Ren 1,Zhao Xiaoshan 1(1.The affiliated south hospital of south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guangzhou,510515;2.Nurse college of south medicaluniversity,guangdong,guangzhou,510515;3.Guangdong agriculture centre hospital,guangdong,guangzhou,529632)[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CM Construction and the primary dysmenorrheal a -mong fem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Methods:600fem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Guang Zhou were surveyed by dysmenor -rheal scale and the Constitution in Chinese Medicine Questionnaire (CCMQ),which were divided into 9TCM constitutions.The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Frequencie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CM construction and the pri -mary dysmenorrheal among fem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Results:Firstly,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otal prevalence rate of the primary dysmenorrheal among fem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as 73.71%.The prevalence rate of the primary dysmenor -rheal in biased constitution and compound constitu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the normal people,there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 -cance (P <0.05).The appreciabl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primary dysmenorrheal and the TCM Construction of qi-depres -sion.Furthermore,the menarche time,family history,exercise and negative emo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rimary dys -menorrheal.Conclusion:The appreciable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primary dysmenorrheal and the TCM Construction of qi-depression.The primary dysmenorrheal developed more easily in people with biased constitution and compound constitution.Family history and negative emotion were the risk factors existing in primary dysmenorrheal while the menarche time and ex -ercise we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Key words]TCM Construction;Female undergraduate students;Primary dysmenorrheal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以及疾病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1]。
本课题组对广东某大学学生的中医体质与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性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旨在为学校进一步开展女生的预防保健措施提供参考。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于2010年9月,对广州市某医科大学某学院在校各年级本、专科女大学生600人,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576份,回收率为96%,删除有缺失的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为563份,有效率为97.74%。
1.2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CCMQ )[6]及痛经量*基金项目:2008年南方医科大学成人(继续)教育科研项目(重点项目);2008年度南方医院院级教育研究课题项目。
27表,CCMQ是由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和特禀质9个亚量表组合而成的自我评价量表,共61个条目;痛经量表根据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语言评价量表(verbal rating scales,VRS)、John Bancroft 编制的经前期综合征量表及Moos RH月经期紧张忧郁问卷(menstrual distress questionnaire,MDQ)各个条目参考改编而成,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痛经的一般情况(如初潮年龄、痛经开始年龄、月经周期、行经天数、经色、经量、经质、体型、家族史、药物服用史、痛经程度等)、经前期症状(如烦躁、闷闷不乐、手足发胀、长粉刺、乳房胀痛、头痛、头晕乏力、四肢发冷、腹泻、食欲改变、恶心呕吐、腰痛不适、体重增加等)、相关因素(如睡眠状况、人际关系、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压力、生活习惯等)调查等。
由调查员在体检时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当场收回。
由中医学专家根据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诊断,排除患有各种实质性疾病者。
分析比较医学院校学生的中医体质、痛经状况。
1.3评判标准中医体质的评判标准根据王琦教授等[7]编制的中医体质量表的计算方法。
痛经根据量表和体检报告判断。
1.4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0软件双份独立录入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样本计量资料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样本率比较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用Wilcoxon秩和检验,回归模型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2.1基本情况563例大学女生中,痛经者415人,无痛经者148人,现患率为73.71%,年龄在18-23岁之间。
其中平和体质277人,占49.2%,偏颇体质286人,占50.8%。
分布由高至低顺序排为:平和体质(277人,占总数的49.2%)>气虚体质(149人,占总数的26.5%)>湿热体质(121人,占总数的21.5%)>气郁体质(98人,占总数的17.4%)>阳虚虚体质(92人,占总数的16.3%)>阴虚体质(82人,占总数的14.6%)>血瘀体质(57人,占总数的10.1%)>痰湿体质(56人,占总数的9.9%)>特禀体质(39人,占总数的6.9%)。
2.2痛经大学女生中医体质分布特征无痛经人群中平和体质占大部分(86人,占58.1%),偏颇体质62人,仅占41.9%;痛经人群中平和体质191人,占46%,偏颇体质占了54%,痛经与无痛经人群不同体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偏颇体质者更易出现痛经。
痛经人群偏颇体质按其分布比例由高至低排序为:气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血瘀体质﹥痰湿体质﹥特禀体质。
(见表1)2.3大学女生复合体质分布情况无痛经人群中属单纯体质者占大多数(120人,占81.1%),复合体质者28人,仅占18.9%。
痛经人群中单纯体质者272人,占65.5%,复合体质者143人,占37.5%,痛经与无痛经人群不同体质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可见,痛经人群多存在多种复合体质的重叠改变。
表1大学女生中医体质分布痛经人群无痛经人群频数构成比平和质19125.48639.4气虚质12116.12812.8阳虚质7510.0177.8阴虚质658.6177.8痰湿质43 5.713 6.0湿热质9612.72511.5血瘀质46 6.111 5.0气郁质8311.015 6.9特禀质33 4.46 2.8注:调查人群中有多个复合体质的重叠改变。